CN106792490B - 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和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92490B CN106792490B CN201710113274.5A CN201710113274A CN106792490B CN 106792490 B CN106792490 B CN 106792490B CN 201710113274 A CN201710113274 A CN 201710113274A CN 106792490 B CN106792490 B CN 1067924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fc
- nfc device
- working mode
- mode
- radio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和终端,该方法包括:检测NFC设备;当检测到所述NFC设备时,判断所述NFC设备来自于终端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当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时,以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NFC设备进行通讯,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或被动读取模式。由此,使得被检测的NFC设备只要从特定的方向接近终端就可以直接进入所需要的工作模式,从而简化了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场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10厘米距离内。目前近场通信已通过成为ISO/IEC IS 18092国际标准、ECMA-340标准与ETSI TS 102 190标准。
NFC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卡模式(Card emulation)、点对点模式(P2P mode)和读卡器模式(Reader/writer mode)等三种工作模式。其中,卡模式相当于一张采用RFID技术的IC卡,可以替代大量的IC卡场合商场刷卡、公交卡、门禁管制,车票,门票等等;点对点模式用于数据交换,将两个具备NFC功能的设备连接,能实现数据点对点传输,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薄,因此通过NFC,多个设备如数码相机、PDA、计算机和手机之间都可以交换资料或者服务;读卡器模式则作为非接触读卡器使用,比如从海报或者展览信息电子标签上读取相关信息。在这三种模式中,卡模式属于被动读取模式,NFC设备不向外部发射射频场,而是感应外部的射频场,点对点模式和读卡器模式属于主动读取模式,NFC设备向外部发射射频场。
现有NFC设备在工作时,通常以轮询方式来检测外部NFC设备。在如图1所示的一种现有的NFC设备轮询周期中,NFC控制器从NFC Active阶段开始发射射频场(主动读取模式),检测周围的NFC设备,依次检测NFC-A,NFC-B,NFC-F,other(其他类型的NFC技术,如ISO15693)等NFC设备,之后进入卡模拟阶段(被动读取模式),停止发射射频场。
然而,现有的NFC设备存在以下缺陷:当两个互相接近的NFC设备都处在发射射频场的状态时,就会首先进入点对点工作模式,如果用户的本意是将其中一个NFC设备作为卡模拟来使用,则需要将作为卡模拟的设备的点对点功能关掉或者将其灭屏;当两个互相接近的NFC设备中的一方处于发射射频场的状态,另一方处于卡模拟的状态,就会首先进入读写器和卡模拟的工作模式,如果用户本意是点对点分享内容,则只能将双方的卡模拟功能关闭再重新尝试交互。因此,现有NFC设备之间的交互往往不能直接进入所需要的工作模式,存在操作繁琐、用户体验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和终端,以解决现有NFC设备之间的交互操作繁琐、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检测NFC设备;当检测到所述NFC设备时,判断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终端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当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时,以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NFC设备进行通讯,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或被动读取模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当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时,以第二工作模式与所述NFC设备进行通讯,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所述检测NFC设备,包括:通过向所述第一方向发射第一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NFC设备,包括:当停止向所述第一方向发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时,停止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或第三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所述检测NFC设备,包括:通过感应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近场通讯终端,包括:NFC设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NFC设备;NFC设备方向判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NFC设备时,判断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终端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第一通讯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时,以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NFC设备进行通讯,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或被动读取模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通讯控制单元,当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时,以第二工作模式与所述NFC设备进行通讯,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所述NFC设备检测单元包括:第一NFC设备检测子单元,用于通过向所述第一方向发射第一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NFC设备检测子单元还用于,当停止向所述第一方向发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时,停止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二实施方式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三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所述NFC设备检测单元包括:第二NFC设备检测子单元,用于通过感应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近场通讯方法和终端,通过使所述终端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都可以检测NFC设备,且指定特定的方向对应特定的工作模式,使得所述终端可以直接进入所需要的工作模式,从而简化了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NFC设备的轮询周期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近场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NFC设备的轮询周期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近场通讯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电子设备10A和10B例如是具有NFC功能的手机或智能手表等智能终端,该电子设备10A和10B互相接近以进行通讯。
该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如图3所示,手机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和NFC模块33,处理器31、存储器32和NFC模块33通过总线30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结合图3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3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总线30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CI)总线或扩展标准体系结构(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存储器32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NFC模块33包括NFC芯片和NFC天线,其中NFC天线可以是线圈天线,优选是磁性FPC天线。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应用于终端,例如智能终端,包括:
S41.检测NFC设备;
具体地,该终端(NFC发起设备、主设备)具有NFC模块,该NFC模块可以工作在主动模式或被动模式,工作在主动模式时,该NFC模块通过NFC天线发射射频场(RF-field),以检测目标设备(从设备),工作在被动模式时,不必发射射频场,而是通过在NFC天线中的感应电流来检测目标设备。另外,该终端的NFC模块至少在其NFC天线的两个不同的方向可以检测NFC设备,例如可以在NFC天线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检测NFC设备。
S42.当检测到该NFC设备时,判断该NFC设备来自于该终端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
具体地,NFC天线可以是线圈、FPC线圈或者磁性FPC线圈。由此,NFC天线的第一方向可以是其正面或反面,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的反面。
S43.当该NFC设备来自于该第一方向时,以第一工作模式与该NFC设备进行通讯,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或被动读取模式。
具体地,当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时,该终端应当通过其NFC天线向该第一方向发射射频场;当该第一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时,该终端应当控制其NFC天线向该第一方向不发射射频场,仅感应外部的射频场。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使终端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都可以检测NFC设备,且指定特定的方向对应特定的工作模式(如第一方向对应第一工作模式),使得被检测的NFC设备只要从特定的方向接近该终端可以直接进入所需要的工作模式,从而简化了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如图4所示,还可以包括:
步骤S44.当该NFC设备来自于该第二方向时,以第二工作模式与该NFC设备进行通讯,该第二工作模式不同于该第一工作模式。
可选的,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该检测NFC设备,包括:
通过向该第一方向发射第一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该第一方向的该NFC设备。
可选的,当停止向该第一方向发射该第一射频信号时,停止检测来自于该第一方向的该NFC设备。
具体地,向该第一方向发射第一NFC射频信号可参见如图5所示的本实施例检测NFC设备时的轮询示意图,在右半图中,与现有技术类似,从NFC Active阶段开始发射射频场,依次检测NFC-A,NFC-B,NFC-F,other等NFC设备,但与现有技术中结束发射射频场后进入卡模拟阶段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结束发射射频场之后停止检测NFC设备,即图中的“no work”(不再工作),由此确保被检测NFC设备从第一方向接近该终端时,该终端只能进入主动读取模式,并且可以减少功耗。可选的,上述各检测NFC-A,NFC-B,NFC-F,other等NFC设备的轮询间隔可以加大。
可选的,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该检测NFC设备,包括:
通过感应来自于该第二方向的第二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该第二方向的该NFC设备。
具体地,感应来自于该第二方向的第二NFC射频信号可参见如图5所示的本实施例检测NFC设备时的轮询示意图,在左半图中,与现有技术不同,在轮询周期内没有发射射频场的阶段,只有卡模拟的阶段。由此,确保被检测NFC设备从第二方向接近该终端时,该终端只能进入被动读取模式。
上述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的近场通讯方法,下面通过实施例对近场通讯终端进行说明。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场通讯终端,包括:
NFC设备检测单元61,用于检测NFC设备;对被检测的NFC设备没有限制,可以处于发射射频场的状态,或者卡模拟状态;
NFC设备方向判断单元62,用于当检测到该NFC设备时,判断该NFC设备来自于该终端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当NFC天线是线圈时,该第一方向例如可以是该线圈的正面,第二方向可以是反面;
第一通讯控制单元63,用于当该NFC设备来自于该第一方向时,以第一工作模式与该NFC设备进行通讯,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或被动读取模式。具体地,主动读取模式包括点对点模式或读卡器模式,被动读取模式包括卡模拟模式。
本实施例通过使终端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都可以检测NFC设备,且指定特定的方向对应特定的工作模式(如第一方向对应第一工作模式),使得被检测的NFC设备只要从特定的方向接近终端就可以直接进入所需要的工作模式,从而简化了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该近场通讯终端还包括:
第二通讯控制单元64,当该NFC设备来自于该第二方向时,以第二工作模式与该NFC设备进行通讯,该第二工作模式不同于该第一工作模式。具体地,第二通讯控制单元与第一通讯控制单元是互斥的,即不能同时工作,终端不能同时与两个NFC设备进行通讯。
可选的,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该NFC设备检测单元包括:
第一NFC设备检测子单元,用于通过向该第一方向发射第一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该第一方向的该NFC设备。被检测的该NFC设备的状态没有限定,可以是发射射频场的状态或者卡模拟状态。可选的,当停止向该第一方向发射该第一射频信号时,该第一NFC设备检测子单元停止检测来自于该第一方向的该NFC设备。
可选的,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该NFC设备检测单元包括:
第二NFC设备检测子单元,用于通过感应来自于该第二方向的第二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该第二方向的该NFC设备。被检测的该NFC设备应当处于发射射频场的状态,以被检测到。
下面以一种手机为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存储器32和NFC模块33,图3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处理器31、存储器32和NFC模块33通过总线30连接,存储器32中存储有可被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该指令被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种的近场通讯方法。
具体地,该处理器所执行的指令的流程可以是:
检测NFC设备;
当检测到NFC设备时,判断该NFC设备来自于该手机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
当该NFC设备来自于该第一方向时,以第一工作模式与该NFC设备进行通讯,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或被动读取模式。
可选的,当该NFC设备来自于该第二方向时,以第二工作模式与该NFC设备进行通讯,该第二工作模式不同于该第一工作模式。
可选的,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该检测NFC设备,包括:
通过向该第一方向发射第一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该第一方向的该NFC设备。
可选的,该检测NFC设备,包括:
当停止向该第一方向发射该第一射频信号时,停止检测来自于该第一方向的该NFC设备。
可选的,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该检测NFC设备,包括:
通过感应来自于该第二方向的第二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该第二方向的该NFC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近场通讯方法。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该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具体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流程可以包括:
检测NFC设备;
当检测到NFC设备时,判断该NFC设备来自于该手机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
当该NFC设备来自于该第一方向时,以第一工作模式与该NFC设备进行通讯,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或被动读取模式。
可选的,当该NFC设备来自于该第二方向时,以第二工作模式与该NFC设备进行通讯,该第二工作模式不同于该第一工作模式。
可选的,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该检测NFC设备,包括:
通过向该第一方向发射第一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该第一方向的该NFC设备。
可选的,该检测NFC设备,包括:
当停止向该第一方向发射该第一射频信号时,停止检测来自于该第一方向的该NFC设备。
可选的,该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该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该检测NFC设备,包括:
通过感应来自于该第二方向的第二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该第二方向的该NFC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该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包括:
检测NFC设备;
当检测到所述NFC设备时,判断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终端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当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时,以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NFC设备进行通讯,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或被动读取模式;
当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时,以第二工作模式与所述NFC设备进行通讯,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所述检测NFC设备,包括:
通过向所述第一方向发射第一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NFC设备,包括:
当停止向所述第一方向发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时,停止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所述检测NFC设备,包括:
通过感应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5.一种近场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NFC设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NFC设备;
NFC设备方向判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NFC设备时,判断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终端的NFC天线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第一通讯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时,以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NFC设备进行通讯,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或被动读取模式;
第二通讯控制单元,当所述NFC设备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时,以第二工作模式与所述NFC设备进行通讯,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场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所述NFC设备检测单元包括:
第一NFC设备检测子单元,用于通过向所述第一方向发射第一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场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FC设备检测子单元还用于,当停止向所述第一方向发射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时,停止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近场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动读取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动读取模式,所述NFC设备检测单元包括:
第二NFC设备检测子单元,用于通过感应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NFC射频信号,以检测来自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NFC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13274.5A CN106792490B (zh) | 2017-02-28 | 2017-02-28 | 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和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13274.5A CN106792490B (zh) | 2017-02-28 | 2017-02-28 | 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和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92490A CN106792490A (zh) | 2017-05-31 |
CN106792490B true CN106792490B (zh) | 2019-11-05 |
Family
ID=58959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13274.5A Active CN106792490B (zh) | 2017-02-28 | 2017-02-28 | 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和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92490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90183A (zh) * | 2010-01-25 | 2010-07-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模式选择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
CN102255640A (zh) * | 2011-07-13 | 2011-11-2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近距离通信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2832977A (zh) * | 2012-09-04 | 2012-12-19 | 深圳盈烨创新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近场通信设备的多种工作模式快速切换方法 |
CN105472534A (zh) * | 2014-09-24 | 2016-04-06 | 西安酷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Nfc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切换系统和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40824B2 (en) * | 2009-02-13 | 2016-0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pow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US20170019783A1 (en) * | 2015-07-13 | 2017-01-19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Hand 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lement and associated sensor |
-
2017
- 2017-02-28 CN CN201710113274.5A patent/CN1067924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90183A (zh) * | 2010-01-25 | 2010-07-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模式选择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
CN102255640A (zh) * | 2011-07-13 | 2011-11-2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近距离通信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2832977A (zh) * | 2012-09-04 | 2012-12-19 | 深圳盈烨创新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近场通信设备的多种工作模式快速切换方法 |
CN105472534A (zh) * | 2014-09-24 | 2016-04-06 | 西安酷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Nfc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切换系统和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92490A (zh) | 2017-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95634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 |
US11227130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JP5367847B2 (ja) | エンハンスメント型近距離無線通信をサポートする端末及びその処理方法 | |
US12223495B2 (en) | Value added services polling | |
US20150382135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rogram thereon | |
US10021727B2 (en) |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data transfer | |
US9703995B2 (en) | Portable terminal, imag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portable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device | |
US11601791B2 (en) | Method for pairing device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same | |
WO2016141523A1 (zh) | 一种区域提示方法及终端 | |
EP2704017A2 (en) | Interface arbitration for a wired tag | |
US20140024309A1 (en) | Nfc radio control in a mobile device | |
US9697396B2 (en) | Interactiv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13553870A (zh) | Nfc标签识别方法、装置、nfc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11128348B2 (en) | Operat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perform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 |
US9716967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in communication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0536274A (zh) | Nfc设备控制方法、装置、nfc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204557497U (zh) | 双频智能射频识别集成系统 | |
US8977198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electronic appliances, and corresponding appliances | |
KR101739522B1 (ko) | Nfc를 통해 펌웨어를 업데이트할 수 있는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6792490B (zh) | 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和终端 | |
CN105519003B (zh) | 执行触控通信的触控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 |
US20150212783A1 (en) | Method of controlling permission and touch link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 |
CN107155164B (zh) | Nfc电源管理装置和方法 | |
US20170014165A1 (en) | Pedicle screw engaging control instrument with a guidewire capturing system | |
CN102136855B (zh) | 一种寻找手机的系统及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