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88813B - 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88813B CN106788813B CN201611139884.4A CN201611139884A CN106788813B CN 106788813 B CN106788813 B CN 106788813B CN 201611139884 A CN201611139884 A CN 201611139884A CN 106788813 B CN106788813 B CN 1067888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frequency
- baseband
- input
- inter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的检测干扰信号的问题。其中,基带的输出信号端、输入信号端、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上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下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可调衰减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上变频混频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一本振信号,上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可调衰减器的输入信号端;可调衰减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合路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合路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射频接收信号,合路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二本振信号。本发明用于干扰信号的检测和消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不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The 2nd Generation,简称:2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The 3rd-Generation,简称: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The 4th Generation,简称:4G)多模多频段同时存在,而且处理器、存储器的读写速度也达到了吉赫(GHZ)以上,此外,无线局域网(英文名称:Wlan)、蓝牙(英文名称:Bluetooth)、远程控制等无线热点和信号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射频输入信号来说,无线环境更加恶劣了,不但受到无线通信系统内部的自干扰外,而且还时刻受到外部环境信号的干扰。
目前,移动终端可以在开发阶段时测量到无线通信系统的自干扰,并通过各种电磁干扰(英文全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处理措施将无线通信系统的自干扰对射频输入信号的影响降到最小。然而,移动终端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未知的自干扰信号,并且还会接收到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信号都是不确定的且大多是窄带干扰信号,因此针对此类干扰信号尚无有效消除方法。例如:当在接收频段内接收到一个较强的单音干扰信号时,射频输入信号质量会急剧下降,表现为通话噪声、断续、数据业务速率下降、甚至出现掉线、断网现象。针对不确定的干扰信号,现有技术中开发出了自适应干扰消除方法。这种自适应干扰消除方法具体为:首先检测干扰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然后动态调整干扰消除装置中的放大器、采样分辨率带宽、带阻滤波器等检测参数,达到消除干扰信号的目的。但是,不确定的干扰信号可能的功率和频率的范围都十分宽泛,因此在干扰信号检测时设置的检测参数可能无法准确的检测到干扰信号的功率和/或频率,进而影响干扰消除装置中的参数设置,干扰信号无法消除。因此如何更加准确的检测干扰信号是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的检测干扰信号,进而导致干扰信号无法消除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包括:基带、上变频混频器、可调衰减器、合路器以及下变频混频器;
所述基带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所述基带的输入信号端连接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所述基带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调衰减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一本振信号,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可调衰减器的输入信号端,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端的输入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后在所述输出信号端输出;
所述可调衰减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合路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
所述合路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射频接收信号,所述合路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
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二本振信号,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端的输入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后在所述输出信号端输出。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消除装置,包括:
干扰信号检测装置,所述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
带阻滤波器,用于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设置滤波频率和滤波深度消除所述干扰信号。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方法,包括:
基带生成基带输出信号;所述基带输出信号为非调制信号;
上变频混频器对所述基带输出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生成第一处理信号;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大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且小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
可调衰减器根据射频接收信号的制式和带宽输出控制信号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功率进行调节生成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合路器对所述参考信号和所述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下变频混频器对所述第二本振信号和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生成所述基带输入信号;
基带对所述基带输入信号进行快速傅氏变换以及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确定检测参数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消除方法,包括:
通过第三方面所述的干扰信号检测方法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
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设置滤波频率和滤波深度消除所述干扰信号。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干扰信号消除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基带、上变频混频器、可调衰减器、合路器以及下变频混频器;其中,在干扰信号检测过程可以通过基带输出基带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上变频混频器用于对第一本振信号和基带输出信号射频信号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生成第一处理信号;可调衰减器用于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第一处理信号的功率进行调节生成参考信号,合路器用于对参考信号和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二处理信号,下变频混频器用于对第二本振信号和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生成基带输入信号,最后基带用于输出基带输出信号、控制信号以及、对基带输入信号进行快速傅氏变换(简称:FFT变换),以及根据参考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确定检测参数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的频率为第一本振信号和基带输出信号的频率之和,并且可以将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设置为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且小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所以参考信号的频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率差在一定范围之内,又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所以根据参考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确定的检测参数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干扰信号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的波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之四;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消除装置的示意性结构;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消除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干扰信号消除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多个实施例,其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本文中的相同元件。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便于解释,给出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很明显,也可以不用这些具体细节来实现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以方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结构和设备,以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本发明的发明原理为:针对干扰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的范围都十分宽泛,干扰信号检测时设置的检测参数可能无法准确的检测到干扰信号的功率和/或频率,进而导致干扰信号无法消除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干扰信号检测装置中的基带、上变频混频器、可调衰减器、合路器以及下变频混频器生成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频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率差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参考信号,并根据参考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确定的检测参数,从而更加准确的对干扰信号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检测干扰信号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干扰信号检测装置100包括:基带11、上变频混频器12、可调衰减器13、合路器14以及下变频混频器15;
基带11的输出信号端111连接上变频混频器12的第一输入信号端121,基带12的输入信号端112连接下变频混频器15的输出信号端153,基带11控制信号输出端113连接可调衰减器1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133。
上变频混频器12的第二输入信号端122输入第一本振信号TX_LO,上变频混频器12的输出信号端123连接可调衰减器13的输入信号端131,上变频混频器12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端121的输入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TX_LO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后在输出信号端123输出。
可调衰减器13的输出信号端132连接合路器14的第一输入信号端141。
合路器14的第二输入信号端142输入射频接收信号RX,合路器14的输出信号端143连接下变频混频器15的第一输入信号端151。
下变频混频器15的第二输入信号端152输入第二本振信号RX_LO,下变频混频器15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端151的输入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TX_LO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后在输出信号端153输出。
具体的,图1所示的实施例各器件在干扰信号检测装置中的作用综述为如下:
基带11,用于输出基带输出信号TX_IQ以及根据射频接收信号RX的制式和带宽的输出控制信号C1。
其中,基带输出信号TX_IQ为非调制信号。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带输出信号TX_IQ需要频率固定且无频偏和相移,因此基带输出信号必须为非调制信号。示例性的,基带输出信号TX_IQ可以为非调制的正弦波信号。此外,在进行干扰信号检测时,不能将基带输出信号TX_IQ的值设置的太大,负责会影响基带11对射频接收信号RX进行快速傅氏变换(英文名称:Fast FourierTransformation,简称:FFT变换)。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基带输出信号TX_IQ的具体频率不做限定,以不会影响基带11对射频接收信号RX进行FFT变换为准。
可选的,基带输出信号TX_IQ的频率可以为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的差值。即,将基带输出信号TX_IQ的频率表示为fbb,将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表示为[f1,f2],则有fbb=f2-f1。
例如: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为[930MHz,935MHz],干扰信号检测时检测930MHz-935MHz之间的干扰信号,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为935MHz,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为930MHz,则有基带输出信号TX_IQ的频率为:fbb=f2-f2=935MHz-930MHz=5MHz。
上变频混频器12,用于接收第一本振信号TX_LO和基带11输出的基带输出信号TX_IQ,对第一本振信号TX_LO和基带输出信号TX_IQ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生成第一处理信号M1。
其中,第一本振信号TX_LO的频率大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且小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即,将第一本振信号TX_LO的频率表示为fLO,将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表示为[f1,f2],则有fLO∈[f1,f2]。
例如:检测930MHz-935MHz之间的干扰信号,则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为[930MHz,935MHz],并且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为935MHz,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为930MHz,则第一本振信号TX_LO的频率fLO∈[f1,f2],即,fLO∈[930MHz,935MHz]。
此外,由于第一处理信号M1为对第一本振信号TX_LO和基带输出信号TX_IQ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后生成的信号,所以第一处理信号M1的频率为第一本振信号TX_LO的频率与基带输出信号TX_IQ的频率之和。
即,将第一处理信号M1频率表示为fm1、基带输出信号TX_IQ的频率表示为fbb、第一本振信号TX_LO的频率表示为fLO,则有fm1=fbb+fLO。
可调衰减器13,用于接收基带输出的控制信号C1以及上变频混频器12输出的第一处理信号M1,在控制信号C1的控制下对第一处理信号M1的功率进行调节生成参考信号CW。
其中,参考信号CW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RX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从上变频混频器12输出的第一处理信号M1的功率是一定的,需要根据射频接收信号RX的制式、带宽对第一处理信号M1的功率进行调节。
具体的,根据射频接收信号RX的制式、带宽对第一处理信号M1的功率进行调节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射频接收信号的制式、带宽代入如下计算公式中计算射频接收信号RX的功率:
Pin(min)(dBm)=n+10logBW+NF(dB)+ATTRF+SNRo,min(dB)
其中,Pin(min)(dBm)为射频接收信号RX的功率;n为系统基底噪声,单位Hz;BW为接收信号的带宽,单位Hz;NF为接收机的噪声系数;SNRo,min为输入最小信噪比,ATTRF为射频前端损耗。此外,系统基底噪声n与射频前端损耗ATTRF均为常数,示例性的,系统基底噪声n取值可以为:-174(dBm/HZ),射频前端损耗ATTRF取值可以为:2(dB)。
其次,根据射频接收信号RX的功率对第一处理信号M1的功率进行调节使生成的参考信号CW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RX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此外,因为参考信号CW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RX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所以参考信号CW与射频接收信号RX的灵敏度相当。进一步,上述实施例中优选使参考信号CW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RX的功率相等,参考信号CW与射频接收信号RX的灵敏度相同。然而,在实际对第一处理信号M1的功率进行调节过程中会出现一定误差,参考信号CW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RX的功率可能不是完全相等,因此在生成参考信号CW的过程只要使参考信号CW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RX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即可。
示例性的,当接收射频信号的制式为谷歌移动服务(英文全称:Google MobileService,简称:GSM)制式,带宽为GSM900频段时,一般GSM接收机的系统噪声系数NF=3(dB),输入最小信噪比为SNRo,min=6(dB),GSM系统的带宽为BW=200(KHz),因此在制式为GSM、带宽为GSM900频段时,射频接收信号RX的最小输入功率为:
Pin(min)(dBm)=-174(dBm/Hz)+10log(200×103)+3(dB)+2(dB)+6(dB)=-110(dBm)因此需要通过控制信号C1控制可调衰减器13使到达合路器14的参考信号的功率为-110dBm。同样,当接收射频信号的制式为长期演进(英文全称: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制式,带宽为10M时,Pin(min)(dBm)=-100dBm,因此需要通过控制信号C1控制可调衰减器13使到达合路器14的参考信号的功率为-100dBm。
合路器14,用于接收可调衰减器13输出的参考信号CW以及射频接收信号RX,对参考信号CW和射频接收信号RX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二处理信号M2。
下变频混频器15,用于接收第二本振信号RX_LO和第二处理信号M2,对第二本振信号RX_LO和第二处理信号M2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生成基带输入信号RX_IQ。
基带11还用于接收基带输入信号RX_IQ,对基带输入信号RX_IQ进行FFT变换,根据参考信号CW的功率和频率确定检测参数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
可选的,检测参数包括:放大的倍数以及采样的分辨率带宽。
具体的,基带接收基带输入信号RX_IQ后,首先对基带输入信号RX_IQ进行快速傅氏变换从而将基带输入信号RX_IQ从时域变换到频域,以利于对数信号进行频域处理。在FFT变换过程中,将已知的参考信号CW作为设置检测参数时的参考信号设置检测参数,因此设置的检测参数是准确的。此外,上述检测参数的设置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的参数的校正过程,对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的参数进行校正后,可以准确的对干扰信号进行检测,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准确检测出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强度。
示例性的,以下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放大单元以及采样单元,参考信号CW的频率为937.5MHz,参考信号CW的功率为-110dBm为例对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参考信号CW的功率和频率确定检测参数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的过程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参考信号CW的频率937.5MHz对采样单元进行采样的分辨率带宽进行设定,使采样频段以937.5为中心频率,并且使采样的分辨率带宽适合当前的检测频率,从而避免因采样频段或采样分辨率设置不合适导致的未对干扰信号进行采样的问题,其次根据参考信号CW的功率-110dBm对放大单元的放大倍数进行设定,从而使放大后的干扰信号功率在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放大单元以及采样单元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使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其他功能单元。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对信号进行滤波的滤波单元。此外,当干扰信号检测装置还包括滤波单元时,还可以根据参考信号CW的频率对滤波器的滤波频率进行设定。
示例性的,参照图2所示,图2以检测GSM900频段930MHz-935MHz之间的干扰信号为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
由上述说明可知:可以设置基带输出信号TX_IQ的频率为5MHz,第一本振信号TX_LO的频率为932.5MHz,参考信号的功率可以为-100dBm,此时,参考信号CW的频率为937.5MHz。
参照图2所示,参考信号的频率相比于射频接收信号中有用信号的中心频率向右偏移了50KHz,并且在相比于射频接收信号中有用信号的中心频率向右偏移75KHz处具有一个功率为-115dBm的干扰信号,则由图2可以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为937.5MHz+25KHz,干扰信号的功率为-115dB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基带、上变频混频器、可调衰减器、合路器以及下变频混频器;其中,在干扰信号检测过程可以通过基带输出基带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上变频混频器用于对第一本振信号和基带输出信号射频信号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生成第一处理信号;可调衰减器用于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第一处理信号的功率进行调节生成参考信号,合路器用于对参考信号和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二处理信号,下变频混频器用于对第二本振信号和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生成基带输入信号,最后基带用于输出基带输出信号、控制信号以及、对基带输入信号进行快速傅氏变换(简称:FFT变换),以及根据参考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确定检测参数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的频率为第一本振信号和基带输出信号的频率之和,并且可以将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设置为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且小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所以参考信号的频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率差在一定范围之内,又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所以根据参考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确定的检测参数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干扰信号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一控制开关S1、第二控制开关S2、第三控制开关S3、第四控制开关S4、信号发射端Output以及信号接收端Input。
具体的,参照图3所示,第一控制开关S1的第一端连接上变频混频器12的输出信号端123,第一控制开关S2的第二端连接信号发射端Output;
第二控制开关S2的第一端连接上变频混频器12的输出信号端123,第二控制开关S2的第二端连接可调节衰减器13的输入信号端122;
第三控制开关S3的第一端连接信号接收端Input,第三控制开关S3的第二端连接合路器14的第二输入信号端142;
第四控制开关S4的第一端连接信号接收端Input,第四控制开关S4的第二端连接下变频混频器15的第一输入信号端151。
其中,图3所示的实施例各控制开关的作用综述为如下:
第一控制开关S1用于控制上变频混频器11与信号发射端Output之间的导通或截止。
第二控制开关S2用于控制上变频混频器11与可调衰减器13之间的导通或截止。
第三控制开关S3用于控制信号接收端Input与合路器14之间的导通或截止。
第四控制开关S4用于控制信号接收端Input与下变频混频器15之间的导通或截止。
以下参照图3所示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处于工作状态(进行干扰信号检测)时,控制第一控制开关S1截止,第二控制开关S2导通,第三控制开关S3导通,第四控制开关S4截止。由于第一控制开关S1截止,因此上变频混频器12输出的信号M1无法到达信号发射端Output,在进行干扰信号检测时信号发射端Output不发射信号。又因为第二控制开关S2导通,所以上变频混频器12输出的信号可以通过第二控制开关S2传输至可调节衰减器13。进一步,因为第三控制开关S3导通,第四控制开关S4截止,所以信号接收端Input接收的信号通过第三控制开关S3进入合路器14。因此,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可正常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
当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处于闲置状态(不进行干扰信号检测)时,控制第一控制开关S1导通,第二控制开关S2截止,第三控制开关S3截止,第四控制开关S4导通。由于第一控制开关S1导通,第二控制开关S2截止,所以上变频混频器12输出的信号通过第二控制开关S2到达信号发射端Output,因此在不进行干扰信号检测时信号发射端Output发射射频信号。又因为第三控制开关S3截止,第四控制开关S4导通,所以信号接收端Input接收的信号通过第四控制开关S4进入下变频混频器15进行下变频后送入基带11中。即,当第一控制开关S1导通,第二控制开关S2截止,第三控制开关S3截止,第四控制开关S4导通时,上述实施例中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还可以作为通信系统的收发机。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控制开关S1、第二控制开关S2、第三控制开关S3、第四控制开关S4对装置中信号传输进行控制,从而可以使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公用部分器件与通信系统的收发机,因此上述实施例可以减低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的成本。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干扰消除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放大器DA1、第二放大器LNA以及第三放大器DA2。
具体的,参照图4所示,第一放大器DA1的输入端连接上变频混频器12的输出信号端123,第一放大器DA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控制开关S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控制开关S2的第一端;
第二放大器LNA的输入端连接混频器14的输出信号端143以及第四控制开关S4的第二端,第二放大器LNA的输出端连接下变频混频器15的第一输入信号端151;
第三放大器DA2的输入端连接下变频混频器15的输出信号端153,第三放大器DA2的输入端连接基带11的输入信号端112。
其中,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放大器DA1、第二放大器LNA以及第三放大器DA2的作用综述为如下:
第一放大器DA1用于放大第一处理信号M1。
第二放大器LAN用于放大第二处理信号M2。
第三放大器DA2用于放大基带输入信号RX_IQ。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放大器和第三放大器可以为功率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可以为低噪声放大器。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干扰消除装置100还包括:第一低通滤波器LPF1和第二低通滤波器LPF2。
具体的,参照图5所示,第一低通滤波器LPF1的输入端连接基带11的输出信号端111,第一低通滤波器LPF1的输出端连接上变频混频器12的第一输入信号端121。第二低通滤波器LPF2的输入端连接下变频混频器15的输出信号端153,第二低通滤波器LPF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放大器DA2的输入信号端。
其中,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低通滤波器LPF1和第二低通滤波器LPF2的作用综述为如下:
第一低通滤波器LPF1用于对基带输出信号TX_IQ进行滤波处理;
第二低通滤波器LPF2用于对基带输入信号RX_IQ进行滤波处理。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低通滤波器LPF1和第二低通滤波器LPF2可滤除信号中的高频干扰信号。
本发明在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消除装置,参照图6所示,该干扰信号消除装置600包括:干扰信号检测装置61和带阻滤波器62。
其中,干扰信号检测装置61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其结构以及实现功能均匀上述实施例中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相同,为避免赘述不再详细说明。
带阻滤波器62,用于根据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设置滤波频率和滤波深度消除干扰信号。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61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然后根据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设置滤波频率和滤波深度消除干扰信号,因为带阻滤波器62的滤波频率和滤波深度是根据已知干扰信号设置的,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干扰信号信号消除。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包含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的移动终端或者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参照图7所示,该干扰信号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1、生成基带输出信号。
其中,基带输出信号为非调制信号。
S72、对基带输出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生成第一处理信号。
其中,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大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且小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
S73、根据射频接收信号的制式和带宽输出控制信号并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第一处理信号的功率进行调节生成参考信号。
其中,参考信号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S74、对参考信号和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一处理信号。
S75、对第二本振信号和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生成基带输入信号。
S76、对基带输入信号进行FFT变换以及根据参考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确定检测参数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的频率为第一本振信号和基带输出信号的频率之和,并且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大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且小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所以参考信号的频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率差在一定范围之内,又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参考信号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所以根据参考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确定的检测参数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干扰信号进行检测。
可选的,在根据射频接收信号的制式和带宽输出控制信号并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第一处理信号的功率进行调节生成参考信号之前,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方法还包括:放大第一处理信号;在对第二本振信号和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生成基带输入信号之前,方法还包括:放大第二处理信号;在对第二本振信号和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生成基带输入信号之后,方法还包括:放大基带输入信号。
可选的,在对基带输出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生成第一处理信号之前,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方法还包括:对基带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在对基带输入信号进行FFT变换,根据参考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确定检测参数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之前,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方法还包括:对基带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检测参数包括放大的倍数以及采样的分辨率带宽。
可选的,基带输出信号的频率为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的差值。
可选的,参照图8所示,在根据射频接收信号的制式和带宽输出控制信号并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第一处理信号的功率进行调节生成参考信号之后,方法还包括:
S81、判断参考信号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在步骤S81中,当参考信号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继续执行步骤S74对参考信号和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一处理信号,当参考信号的功率与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时,则返回步骤S73中重新对第一处理信号的功率进行调节。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消除方法,参照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91、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
具体的,步骤S91中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具体为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监测方法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
S92、根据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设置滤波频率和滤波深度消除干扰信号。
因为滤波频率和滤波深度是根据已知干扰信号设置的,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干扰信号信号消除。
可选的,参照图10所示,在上述步骤S91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之前,方法还包括:
S101、判断是否有干扰信号。
在步骤S101中,当有干扰信号时,执行步骤S91。当无干扰信号时直接结束。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或干扰信号消除装置。
具体的,移动终端具体可以为手机、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框、导航仪等。无论移动终端为何种形式均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或干扰信号消除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带、上变频混频器、可调衰减器、合路器以及下变频混频器;
所述基带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所述基带的输入信号端连接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所述基带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可调衰减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一本振信号,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可调衰减器的输入信号端,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端的输入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后在输出信号端输出;
所述可调衰减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合路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
所述合路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射频接收信号,所述合路器的输出信号端连接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
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输入第二本振信号,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用于对第一输入信号端的输入信号和第二本振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后在输出信号端输出;
基带输出信号的频率为检测频段中的最大频率与检测频段中的最小频率的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第四控制开关、信号发射端以及信号接收端;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信号发射端;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调节衰减器的输入信号端;
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合路器的第二输入信号端;
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信号接收端,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以及第三放大器;
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合路器的输出信号端以及第四控制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
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基带的输入信号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低通滤波器和第二低通滤波器;
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基带的输出信号端,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上变频混频器的第一输入信号端;
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下变频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端,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参数包括放大的倍数以及采样的分辨率带宽。
6.一种干扰信号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扰信号检测装置,所述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
带阻滤波器,用于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设置滤波频率和滤波深度消除所述干扰信号。
7.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带生成基带输出信号;所述基带输出信号为非调制信号;
上变频混频器对所述基带输出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生成第一处理信号;所述第一本振信号的频率大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且小于或等于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
可调衰减器接收基带根据射频接收信号的制式和带宽输出的控制信号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功率进行调节生成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合路器对所述参考信号和所述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合路处理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下变频混频器对第二本振信号和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生成所述基带输入信号;
基带对所述基带输入信号进行快速傅氏变换FFT以及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确定检测参数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根据射频接收信号的制式和带宽输出控制信号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功率进行调节生成参考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放大器放大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在所述对所述第二本振信号和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生成所述基带输入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放大器放大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在所述对所述第二本振信号和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下变频混频处理生成所述基带输入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三放大器放大所述基带输入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对所述基带输出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进行上变频混频处理生成第一处理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低通滤波器对所述基带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在所述对所述基带输入信号进行快速傅氏变换,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和频率确定检测参数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低通滤波器对所述基带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参数包括放大的倍数以及采样的分辨率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输出信号的频率为所述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大频率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的频段中的最小频率的差值。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射频接收信号的制式和带宽输出控制信号并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功率进行调节生成参考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检测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与所述射频接收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对所述参考信号和所述射频接收信号进行合路处理。
13.一种干扰信号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干扰信号检测方法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
根据所述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设置滤波频率和滤波深度消除所述干扰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干扰信号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有干扰信号;
当有干扰信号时,获取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功率。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干扰信号检测装置;或者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扰信号消除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39884.4A CN106788813B (zh) | 2016-12-12 | 2016-12-12 | 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39884.4A CN106788813B (zh) | 2016-12-12 | 2016-12-12 | 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88813A CN106788813A (zh) | 2017-05-31 |
CN106788813B true CN106788813B (zh) | 2020-06-19 |
Family
ID=58880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39884.4A Active CN106788813B (zh) | 2016-12-12 | 2016-12-12 | 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888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10226B (zh) * | 2020-04-14 | 2022-03-08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编码器的滤波方法和装置 |
US11251751B1 (en) * | 2020-12-18 | 2022-02-15 | Hangzhou Geo-Chip Technology Co., Ltd. | Signal mixing circuit device and receiver |
CN117978126B (zh) * | 2024-03-28 | 2024-07-19 | 中山大学 | 一种有源八通道滤波器以及射频接收机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36455A (en) * | 1985-12-23 | 1988-04-05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
CN1424863A (zh) * | 2001-12-06 | 2003-06-1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终端、干扰消除系统、干扰消除方法和基站 |
CN101047439A (zh) * | 2006-03-31 | 2007-10-03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N103873162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频谱干扰检测装置及方法 |
-
2016
- 2016-12-12 CN CN201611139884.4A patent/CN1067888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36455A (en) * | 1985-12-23 | 1988-04-05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 |
CN1424863A (zh) * | 2001-12-06 | 2003-06-1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终端、干扰消除系统、干扰消除方法和基站 |
CN101047439A (zh) * | 2006-03-31 | 2007-10-03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工业大学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N103873162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频谱干扰检测装置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干扰检测与识别技术研究与实现;邹武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10715;第4.1.1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88813A (zh) | 2017-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782616B2 (ja) | ブースター、監視装置、ブースター・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監視方法 | |
US9768826B2 (en) |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transceiver,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transmit/receive shared antenna | |
CN107005266B (zh) | 全双工无线电设备 | |
JP2546347B2 (ja) | 無線送受信装置 | |
CN103036827B (zh) | 全分双工系统及泄露消除方法 | |
JP2015149765A (ja) | 無線通信装置のアンテナをチューニング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US20090154377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US8121571B2 (en) | Method for second intercept point calibration based on opportunistic reception | |
CN101018063A (zh) | 用于消除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180331704A1 (en) | Radio-frequency circuit with multiple antennas nd radio-frequency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 |
CN106788813B (zh) | 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
CN112118055B (zh) | 一种驻波检测装置及通信设备 | |
EP2686965B1 (en) | Compensation of a transmitter distortion | |
JP2000349678A (ja) | 混変調を低減する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実現する送受信機 | |
CN114285433B (zh) | 一种无线通信组件、方法及终端设备 | |
US8224280B2 (en) |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
KR100782074B1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수신레벨 보상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0880942B (zh) | 一种射频电路及通信设备 | |
TW201820806A (zh) | 對稱式中繼器及其測量天線隔離度的方法 | |
US916038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ise canceling | |
CN109286407B (zh) | 干扰信号抑制装置及对强干扰信号进行抑制的方法 | |
US8693954B2 (en) | Interferer reduction | |
CN105099478A (zh) | 提高射频链路接收灵敏度的装置及方法 | |
JP4628992B2 (ja) | 無線送受信機 | |
JP2016054372A (ja) | 携帯電話端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