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786777B -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86777B
CN106786777B CN201710099260.2A CN201710099260A CN106786777B CN 106786777 B CN106786777 B CN 106786777B CN 201710099260 A CN201710099260 A CN 201710099260A CN 106786777 B CN106786777 B CN 106786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grid
control
main invert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92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86777A (zh
Inventor
楼冠男
顾伟
杨权
曹戈
柳伟
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0992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86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86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67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4411 priority patent/WO201815322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86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6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8Islanding, i.e. disconnection of local power supply from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策略,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0)微电网能量管理器采集主电网运行信息,根据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微电网操作模式决策,并下发操作指令到微电网主逆变器;步骤20)并网运行时,主逆变器采用下垂控制方式输出额定功率,逆变器参考电压和参考频率由主电网决定;离网运行时,逆变器根据下垂控制承担系统的电压/频率支撑;步骤30)根据逆变器输出电压参考指令及相角参考指令,建立基于内模控制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提高逆变器动态性能;步骤40)基于微电网操作模式,进行电压和相位的预同步控制,避免模式切换的瞬时影响。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消除微网运行模式切换产生的暂态振荡,平滑运行过程,有效提高控制稳定性及动态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网运行控制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能源供应短缺以及对用电可靠性的提高,以高效、清洁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DG)为基础,结合储能单元、负荷和相关控制装置的微电网成为一种灵活、先进的新型供电方式,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微网中的微源包括光伏、风电、蓄电池、微型燃气轮机等,通常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如变流器)并联运行。对于光伏、风机等微源,其输出功率大小受天气影响较大,一般按最大功率或恒功率输出,称之为从电源;对于蓄电池、燃料电池等具有储能特性的微源,控制相对灵活,既可采用恒功率控制,也可在孤岛模式下作为电压源应用,称之为主电源。
微网既可以与大电网并联运行,也可以在电网故障下孤岛运行,独立为本地负载供电,具有较高的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微网的主要控制方法可归结为主从控制和下垂控制。由于主从控制可以方便地应用现有的商用逆变器,现阶段微网示范工程及相应研究仍以主从结构为主。它是依托一台功率稳定且容量较大的电源担负组网电源(如储能变流器),在并网时采用PQ控制;在孤岛时工作于v/f模式,灵活快速调整有功/无功功率的吞吐,为其他DG提供电压频率支撑。因此,当微网在并网/孤岛模式间进行切换时,主逆变器的控制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如何减少不同控制器的结构切换对系统动态性能的扰动,一直以来是主从结构下模式转换的难点。此外相对于传统电网,微电网惯性小,不论风、光等间歇性电源的输出功率波动、负载消耗功率以及模型参数摄动等一系列扰动均将引起显著的瞬时波动,如何保证DG快速、准确响应功率需求,保持负载电压稳定,对微电网的控制方法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实现并网/孤岛模式的平滑切换,已成为微网控制的重要技术特征。因此,微电网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控制系统,主动抑制微电网运行过程中供需功率扰动和控制结构扰动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使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甚至消除扰动,提升微网稳定性、动态性能,提高电能质量。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避免微电网并离网运行模式切换时不同逆变器控制环路切换带来的扰动,而且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内模控制可主动抑制供需功率扰动,并具有理想的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0)利用微电网能量管理器采集主电网运行信息,根据主电网的运行信息选择微电网操作模式,并下发操作指令到微电网主逆变器;若主电网正常运行,微电网工作于并网模式;若主电网发生故障,微电网工作于离网模式;
步骤20)主逆变器功率环采用下垂控制方式,产生主逆变器参考电压及参考频率,如式(1)和式(2)所示:
winv=wn-m(P-Pn) 式(2)
式中,表示主逆变器本地输出电压参考指令,单位:千伏;vn表示主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额定值,单位:千伏;n表示分布式电源的电压下垂特性系数,单位:千伏/兆乏;Q表示分布式电源实际输出无功功率,单位:兆乏;Qn表示在额定电压下,分布式电源输出无功功率,单位:兆乏;winv表示主逆变器本地角频率参考指令,wn表示主逆变器角频率额定值,单位:弧度/秒;m表示分布式电源的频率下垂特性系数,单位:弧度/秒·兆瓦;P表示分布式电源实际输出有功功率,单位:兆瓦;Pn表示在额定角频率下,分布式电源输出有功功率,单位:兆瓦;
步骤30)采集微电网运行数据,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内模控制应用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提高控制系统鲁棒性和跟踪性能;
步骤40)根据微电网运行模式,进行电压和相位的控制:微电网由并网模式切换至离网模式时,保持上一时刻操作值,避免暂态扰动;微电网由离网模式切换至并网模式时,进行预同步操作,使偏差减小至允许范围内。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步骤30)包括:电压外环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如式(3)所示:
式中,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电流环参考设定值的d轴分量,单位:千安;kup表示电压比例积分控制器中比例项系数,kui表示电压比例积分控制器中积分项系数,1/s表示积分作用;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的d轴分量,vod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o的d轴分量,Cf表示逆变器终端所连接的LC滤波器中电容器数值,单位:法拉;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o的q轴分量,单位:千伏;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电流环参考设定值的q轴分量,单位:千安;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的q轴分量,单位:千伏;dq参考坐标系是指将abc交流坐标系经过派克变换得到的直流旋转坐标系;
电流内环采用比例控制器,如式(4)所示:
式中,vid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电流控制器输出的调制波电压的d轴分量,viq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电流控制器输出的调制波电压的q轴分量,单位:千伏;kip表示电流比例控制器中比例项系数,iid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流值的d轴分量,iiq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流值的q轴分量,单位:千安;Lf表示逆变器终端所连接的LC滤波器中电感数值,单位:亨利;
根据式(3)和式(4),建立电压电流双环模型作为广义被控对象,如式(5)所示:
式中,G(s)表示广义被控对象,kpwm表示主逆变器电压增益,Rf表示滤波器中滤波电阻,s表示表示微分;
内模控制器前馈项如式(6)所示,扰动观测器前馈项如式(7)所示:
式中,f(s)表示内模控制前馈项的低通滤波器,Gn(s)表示广义被控对象的标称模型;λ表示f(s)的滤波时间常数,单位:秒;表示Lf的标称值;表示Cf的标称值;表示Rf的标称值;Q(s)表示扰动观测器前馈项的低通滤波器,Tf表示Q(s)的滤波时间常数,单位:秒;
内模控制前馈项对应控制系统跟踪性能,通过前馈补偿将输入输出传递函数单位化,提高设定值跟踪性能;扰动观测器前馈项对应控制系统抗扰性能,实时估计微电网运行工况下等效功率扰动,并通过前馈补偿于电流环设定值,提高系统鲁棒性,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内模控制应用于电压电流环,提高控制系统动态性能。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步骤30)中,主逆变器本地输出电压参考指令与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 o的差值由电压外环消除。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步骤30)中,扰动观测器前馈项实时估计微电网运行工况下等效功率扰动,所述扰动包括分布式电源功率输出扰动、负载消耗功率扰动以及模型参数摄动。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步骤40)具体包括:首先对电网电压锁相,采集电网侧相角θg与主逆变器相角θinv进行比较,经过积分作用得到频率补偿量Δwc,将频率补偿量Δwc补偿于主逆变器本地角频率参考指令winv中;为保证微网侧频率及相角同时跟随电网侧额定值,需维持两侧相角重合状态一定时间,当满足设定时间时,频率预同步完成;对于幅值预同步,采集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o与电网侧额定电压vg进行比较,经过积分作用得到电压补偿量Δvc,将电压补偿量补偿于主逆变器本地输出电压参考指令中;当微网侧和电网侧的相角偏差和电压幅值偏差同时减小至允许范围内,预同步过程完成,进行并网操作。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并网模式和离网模式下,主逆变器功率环都采用下垂控制产生电压环参考值及频率参考值,避免了常规算法中模式转换过程引起的控制环路切换,为实现微网工作模式的平滑过渡奠定基础;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内模控制应用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抵消系统中供需功率不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对模型参数摄动的鲁棒性,同时优化控制环路跟踪性能,进一步改善模式切换过程的动态品质。该控制方法实现简单,只是在传统方案上增加线性控制结构,适用于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实现的逆变器算法,具有较好的实际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压下垂控制结构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频率下垂控制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内模控制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结构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微电网过渡过程中相位预同步控制框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微电网过渡过程中电压预同步控制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采用的微电网仿真系统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并网转孤岛模式主逆变器输出电压仿真结果;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并网转孤岛模式主逆变器输出电流仿真结果;
图7(a)是采用传统无内模控制的并网转孤岛模式主逆变器输出电压仿真结果;
图7(b)是采用传统无内模控制的并网转孤岛模式主逆变器输出电流仿真结果;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孤岛模式主逆变器输出电压仿真结果;
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孤岛模式主逆变器输出电流仿真结果;
图8(c)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孤岛模式微电网角频率仿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深入地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案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0)利用微电网能量管理器采集主电网运行信息,根据主电网的运行信息选择微电网操作模式,并下发操作指令到微电网主逆变器。若主电网正常运行,微电网工作于并网模式;若主电网发生故障,微电网工作于离网模式。
步骤20)主逆变器功率环采用下垂控制方式,产生主逆变器参考电压及参考频率,如式(1)和式(2)所示:
winv=wn-m(P-Pn) 式(2)
式中,表示主逆变器本地输出电压参考指令,单位:千伏;vn表示主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额定值,单位:千伏;n表示分布式电源的电压下垂特性系数,单位:千伏/兆乏;Q表示分布式电源实际输出无功功率,单位:兆乏;Qn表示在额定电压下,分布式电源输出无功功率,单位:兆乏;winv表示主逆变器本地角频率参考指令,wn表示主逆变器角频率额定值,单位:弧度/秒;m表示分布式电源的频率下垂特性系数,单位:弧度/秒·兆瓦;P表示分布式电源实际输出有功功率,单位:兆瓦;Pn表示在额定角频率下,分布式电源输出有功功率,单位:兆瓦。
实际中,vn和wn取为电网侧额定值。微电网并网运行时,主逆变器本地输出电压参考指令和角频率参考指令winv受大电网钳制,输出有功功率Pn、无功功率Qn。微电网离网运行时,主逆变器作为主电源承担系统的电压/频率支撑,维持功率平衡。
步骤30)采集微电网运行数据,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内模控制应用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提高控制系统鲁棒性和跟踪性能。
具体来说,步骤30)包括:电压外环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如式(3)所示:
式中,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电流环参考设定值的d轴分量,单位:千安;kup表示电压比例积分控制器中比例项系数,kui表示电压比例积分控制器中积分项系数,1/s表示积分作用;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的d轴分量,vod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o的d轴分量,Cf表示逆变器终端所连接的LC滤波器中电容器数值,单位:法拉;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o的q轴分量,单位:千伏;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电流环参考设定值的q轴分量,单位:千安;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的q轴分量,单位:千伏;dq参考坐标系是指将abc交流坐标系经过派克变换得到的直流旋转坐标系;
电流内环采用比例控制器,如式(4)所示:
式中,vid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电流控制器输出的调制波电压的d轴分量,viq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电流控制器输出的调制波电压的q轴分量,单位:千伏;kip表示电流比例控制器中比例项系数,iid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流值的d轴分量,iiq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流值的q轴分量,单位:千安;Lf表示逆变器终端所连接的LC滤波器中电感数值,单位:亨利;
根据式(3)和式(4),建立电压电流双环模型作为广义被控对象,如式(5)所示:
式中,G(s)表示广义被控对象,kpwm表示主逆变器电压增益,Rf表示滤波器中滤波电阻,s表示表示微分;
内模控制器前馈项如式(6)所示,扰动观测器前馈项如式(7)所示:
式中,f(s)表示内模控制前馈项的低通滤波器,Gn(s)表示广义被控对象的标称模型;λ表示f(s)的滤波时间常数,单位:秒;表示Lf的标称值;表示Cf的标称值;表示Rf的标称值;Q(s)表示扰动观测器前馈项的低通滤波器,Tf表示Q(s)的滤波时间常数,单位:秒;
内模控制前馈项对应控制系统跟踪性能,通过前馈补偿将输入输出传递函数单位化,提高设定值跟踪性能;扰动观测器前馈项对应控制系统抗扰性能,实时估计微电网运行工况下等效功率扰动,并通过前馈补偿于电流环设定值,提高系统鲁棒性,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内模控制应用于电压电流环,提高控制系统动态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30)中,为提高电流内环响应速度,电流内环采用比例控制器,主逆变器本地输出电压参考指令与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 o的差值由电压外环消除。
步骤30)中,扰动观测器前馈项实时估计微电网运行工况下等效功率扰动,所述扰动包括分布式电源功率输出扰动、负载消耗功率扰动以及模型参数摄动。
步骤30)中,内模控制器前馈项及扰动观测器前馈项的设计重点分别为滤波时间常数λ和Tf。在实际调试过程中,首先假设模型无差,调试λ使控制器跟踪性能最优;再加入扰动观测器前馈项,调试Tf提高系统抗扰性能。
步骤40)根据微电网运行模式,进行电压和相位的控制:微电网由并网模式切换至离网模式时,保持上一时刻操作值,避免暂态扰动;微电网由离网模式切换至并网模式时,进行预同步操作,使偏差减小至允许范围内。所述的步骤40)具体包括:首先对电网电压锁相。本实施例中优选使用二阶广义积分提取正序分量,可以避免不平衡负载等影响。采集电网侧相角θg与主逆变器相角θinv进行比较,经过积分作用得到频率补偿量Δwc,将频率补偿量Δwc补偿于主逆变器本地角频率参考指令winv中;为保证微网侧频率及相角同时跟随电网侧额定值,需维持两侧相角重合状态一定时间,当满足设定时间时,频率预同步完成;对于幅值预同步,采集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o与电网侧额定电压vg进行比较,经过积分作用得到电压补偿量Δvc,将电压补偿量补偿于主逆变器本地输出电压参考指令中;当微网侧和电网侧的相角偏差和电压幅值偏差同时减小至允许范围内,预同步过程完成,进行并网操作。
通过以上步骤,形成了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在微电网离网/并网模式下,功率环采用下垂控制,避免不同运行模式切换引起的控制环路切换;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内模控制应用于电压电流环,实现了微电网操作过程中功率扰动影响的主动抑制以及设定值跟踪性能的改善,提升了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相比于其他微电网平滑切换方法,本控制方法同时抑制了控制结构扰动和功率扰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微电网电压下垂控制框图如2(a)所示,频率下垂控制框图如图2(b)所示。电压下垂控制通过主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得到电压参考值。频率下垂控制通过主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到逆变器参考频率,进而得到逆变器相角。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内模控制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框图如3所示,该控制框图主要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基本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一部分是扰动观测器前馈项,最后一部分是内模控制器前馈项。电压电流双环中电流内环采用比例控制器,环路误差由电压控制器消除。扰动观测器通过比较电流环设定值与逆变器输出电压,实时估计出等效功率扰动,并前馈补偿于电流设定值中。内模控制器前馈项通过设定值前馈补偿将输入输出传递函数单位化,提高了跟踪性能。通过上述作用,反馈通道与前馈通道相互补充,满足二自由度设计准则,实现了微电网操作过程中跟踪性能与抗扰性能的同步改善,提升了系统动态品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相角预同步控制框图如4(a)所示,通过电网相位提取环节基于二阶广义积分提取电网侧dq变换参考相位,为微电网并网运行或者预同步操作过程提供相角参考;当预同步指令触发预同步模块时,通过比例积分调整逆变器侧角频率使逆变器侧相角同步跟随电网侧相角。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压幅值预同步控制框图如4(b)所示,通过比例积分调整逆变器输出电压跟随电网侧电压幅值。当微电网侧与电网侧相角差、电压幅值差都小于阀值时下发并网指令,有效实现了离网至并网模式的无缝切换。
下面例举一个实施例。
仿真系统如图5所示,由能量管理器、静态开关STS、主逆变器(储能单元)和若干从逆变器(光伏逆变器/风电逆变器)以及用电负荷等构成。能量管理器采集电网侧信号,决定微电网运行模式。在不同运行模式下,风电逆变器、光伏逆变器处于PQ控制模式,因此微电网操作运行的重点是主逆变器控制方法。正常情况下,微电网并网运行,STS闭合。微电网侧电压、频率决定于电网侧,主逆变器根据设定的下垂控制输出额定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当主电网故障,系统进入离网模式,STS断开,主逆变器根据下垂控制提供微网频率、电压支撑。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微电网模型,分别对微电网并离网模式切换及孤岛微电网发生加载或减载等情况进行了仿真,比较本发明实施例的微电网控制方法与传统的微电网控制方法的差异。传统的并离网控制方法是在切换瞬间使当前的控制器控制量跟随先前的控制器控制量,只包含基本的电压电流双环反馈通道,不含设定值内模控制前馈项和负载电流扰动观测前馈通道。
图6为微电网采用本发明控制方法的微电网并网转孤岛仿真结果。相对于计划性孤岛,非计划孤岛实现平滑切换难度更高,尤其是联络线处有较大的功率传输时。开始时主逆变器运行于并网模式,由于下垂控制中额定有功功率Pn和无功功率Qn为零,则逆变器零功率输出,负载功率全部由电网供给;0.2s时,电网故障导致微网进入孤岛模式,负载功率全部由微电网供给,电网侧功率供给为零。图6(a)给出了微电网由并网至孤岛运行模式切换过程中主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秒,纵坐标表示输出电压,单位:伏。如图6(a)所示,最初输出电压与电网侧额定值一致,进入孤岛后降低,但瞬时过程很短,两个周波调节稳定,三相电压未出现振荡。图6(b)给出了微电网由并网至孤岛运行模式切换过程中主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秒,纵坐标表示输出电流,单位:安。如图6(b)所示,由于主逆变器下垂额定功率设置为0,最初微网侧主逆变器电流输出为零,进入孤岛模式后输出电流快速增加,三相未没有出现振荡。由图6(a)、图6(b)可知,采用本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并网/孤岛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过程平滑、切换时间短,这是由于切换过程整套控制环路保持一致,未发生控制器切换,而且新增加的内模控制器前馈项和扰动观测前馈项分别能够提前估计并补偿扰动,提高系统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提高了系统动态特性。
为了显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的优势,图7为采用常规控制策略的微电网仿真结果。开始时主逆变器运行于并网模式,由于下垂控制中额定有功功率Pn和无功功率Qn为零,则逆变器零功率输出,负载功率全部由电网供给;0.2s时,电网故障导致微网进入孤岛模式,负载功率全部由微电网供给,电网侧功率供给为零。图7(a)给出了微电网由并网至孤岛运行模式切换过程中主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秒,纵坐标表示输出电压,单位:伏。如图7(a)所示,最初输出电压与电网侧额定值一致,进入孤岛后降低,需要八九个周波才能稳定。图7(b)给出了微电网由并网至孤岛运行模式切换过程中主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秒,纵坐标表示输出电流,单位:安。如图7(b)所示,由于主逆变器下垂额定功率设置为0,最初微网侧主逆变器电流输出为零,进入孤岛模式后输出电流增加,初期出现了一定的畸变并且过渡过程出现振荡,这是由于虽然状态跟随能一定平缓运行过程,但在模式转化过程中控制环路发生控制器切换,导致控制过程出现振荡。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采用跟踪值前馈项和扰动前馈项的补偿作用,如图6(a)、6(b)所示可以实现运行过程平滑切换。
图8所示为微电网孤岛模式下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加减载操作的仿真结果。系统首先运行于孤岛空载模式,0.2s时投入负载,0.4s时切除负载。图8(a)给出了微电网主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秒,纵坐标表示输出电压,单位:伏。图8(b)给出了微电网主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秒,纵坐标表示输出电流,单位:安。图8(c)给出了微电网主逆变器角频率波形,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秒,纵坐标表示输出电流,单位:弧度/秒。由图可知,在孤岛模式下加载操作时,输出电压稍微降低、输出电流增加为负载提供功率,仅出现非常微小的抖动,很快进入稳态值;此时根据设定的下垂系数系统频率降低0.5Hz(即角频率降低πrad,约为311rad),符合下垂特性。随后进行减载操作时,输出电压在一两个周波内恢复至额定值,而电流恢复至零输出,同时角频率升回至100π。本控制方法对孤岛模式下微电网具有良好的动态调节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是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针对微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供需功率功率扰动,尤其是不同操作模式下不同控制器切换引起的结构扰动。本控制方法在功率环中采用下垂控制,避免不同控制器切换。此外,采用包含内模控制前馈项和扰动观测前馈项的改进电压电流双环结构,提高控制系统抗扰性能和跟踪性能,实现了并离网无缝切换,平滑了动态过程,有效提高微电网的动态性能和电能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0)利用微电网能量管理器采集主电网运行信息,根据主电网的运行信息选择微电网操作模式,并下发操作指令到微电网主逆变器;若主电网正常运行,微电网工作于并网模式;若主电网发生故障,微电网工作于离网模式;
步骤20)主逆变器功率环采用下垂控制方式,产生主逆变器参考电压及参考频率,如式(1)和式(2)所示:
winv=wn-m(P-Pn) 式(2)
式中,表示主逆变器本地输出电压参考指令,单位:千伏;vn表示主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额定值,单位:千伏;n表示分布式电源的电压下垂特性系数,单位:千伏/兆乏;Q表示分布式电源实际输出无功功率,单位:兆乏;Qn表示在额定电压下,分布式电源输出无功功率,单位:兆乏;winv表示主逆变器本地角频率参考指令,wn表示主逆变器角频率额定值,单位:弧度/秒;m表示分布式电源的频率下垂特性系数,单位:弧度/秒·兆瓦;P表示分布式电源实际输出有功功率,单位:兆瓦;Pn表示在额定角频率下,分布式电源输出有功功率,单位:兆瓦;
步骤30)采集微电网运行数据,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内模控制应用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提高控制系统鲁棒性和跟踪性能;所述的步骤30)包括:电压外环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如式(3)所示:
式中,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电流环参考设定值的d轴分量,单位:千安;kup表示电压比例积分控制器中比例项系数,kui表示电压比例积分控制器中积分项系数,1/s表示积分作用;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的d轴分量,vod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o的d轴分量,Cf表示逆变器终端所连接的LC滤波器中电容器数值,单位:法拉;voq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o的q轴分量,单位:千伏;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电流环参考设定值的q轴分量,单位:千安;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的q轴分量,单位:千伏;dq参考坐标系是指将abc交流坐标系经过派克变换得到的直流旋转坐标系;
电流内环采用比例控制器,如式(4)所示:
式中,vid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电流控制器输出的调制波电压的d轴分量,viq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电流控制器输出的调制波电压的q轴分量,单位:千伏;kip表示电流比例控制器中比例项系数,iid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流值的d轴分量,iiq表示在dq参考坐标系下,主逆变器输出电流值的q轴分量,单位:千安;Lf表示逆变器终端所连接的LC滤波器中电感数值,单位:亨利;
根据式(3)和式(4),建立电压电流双环模型作为广义被控对象,如式(5)所示:
式中,G(s)表示广义被控对象,kpwm表示主逆变器电压增益,Rf表示滤波器中滤波电阻,s表示表示微分;
内模控制器前馈项如式(6)所示,扰动观测器前馈项如式(7)所示:
式中,f(s)表示内模控制前馈项的低通滤波器,Gn(s)表示广义被控对象的标称模型;λ表示f(s)的滤波时间常数,单位:秒;表示Lf的标称值;表示Cf的标称值;表示Rf的标称值;Q(s)表示扰动观测器前馈项的低通滤波器,Tf表示Q(s)的滤波时间常数,单位:秒;
内模控制前馈项对应控制系统跟踪性能,通过前馈补偿将输入输出传递函数单位化,提高设定值跟踪性能;扰动观测器前馈项对应控制系统抗扰性能,实时估计微电网运行工况下等效功率扰动,并通过前馈补偿于电流环设定值,提高系统鲁棒性,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内模控制应用于电压电流环,提高控制系统动态性能;
步骤40)根据微电网运行模式,进行电压和相位的控制:微电网由并网模式切换至离网模式时,保持上一时刻操作值,避免暂态扰动;微电网由离网模式切换至并网模式时,进行预同步操作,使偏差减小至允许范围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0)中,主逆变器本地输出电压参考指令与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o的差值由电压外环消除。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0)中,扰动观测器前馈项实时估计微电网运行工况下等效功率扰动,所述扰动包括分布式电源功率输出扰动、负载消耗功率扰动以及模型参数摄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0)具体包括:首先对电网电压锁相,采集电网侧相角θg与主逆变器相角θinv进行比较,经过积分作用得到频率补偿量Δwc,将频率补偿量Δwc补偿于主逆变器本地角频率参考指令winv中;为保证微网侧频率及相角同时跟随电网侧额定值,需维持两侧相角重合状态一定时间,当满足设定时间时,频率预同步完成;对于幅值预同步,采集主逆变器输出电压vo与电网侧额定电压vg进行比较,经过积分作用得到电压补偿量Δvc,将电压补偿量补偿于主逆变器本地输出电压参考指令中;当微网侧和电网侧的相角偏差和电压幅值偏差同时减小至允许范围内,预同步过程完成,进行并网操作。
CN201710099260.2A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786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9260.2A CN106786777B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PCT/CN2018/074411 WO2018153222A1 (zh) 2017-02-23 2018-01-29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9260.2A CN106786777B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6777A CN106786777A (zh) 2017-05-31
CN106786777B true CN106786777B (zh) 2019-09-03

Family

ID=58959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9260.2A Active CN106786777B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86777B (zh)
WO (1) WO20181532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6777B (zh) * 2017-02-23 2019-09-0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CN109980676B (zh) * 2017-12-28 2021-06-25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微电网控制系统及微电网
CN108736576A (zh) * 2018-06-01 2018-11-02 三峡大学 一种基于内模鲁棒控制的超导磁储能电压控制方法
CN108808665B (zh) * 2018-06-14 2019-12-1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并网暂态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CN111352648B (zh) * 2018-12-21 2023-09-08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多种软件切换抗干扰的输出方法
CN110112787A (zh) * 2019-01-28 2019-08-09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储微电网并网预同步控制方法
CN110021963B (zh) * 2019-05-29 2023-06-23 唐山冀东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并离网双模式合并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的方法
CN110460102B (zh) * 2019-09-05 2023-04-25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电流跟踪算法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的方法
CN110943486B (zh) * 2019-12-25 2023-02-21 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逆变器并离网及离并网无缝切换的控制方法
CN112332439A (zh) * 2020-08-14 2021-02-05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直流微电网并离网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CN112186748A (zh) * 2020-09-23 2021-01-05 浙江大学 基于虚拟同步阻尼控制的三相锁相环及交流微电网暂态稳定性提升方法
CN112421676B (zh) * 2020-11-09 2022-12-20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微网并网离网平滑切换电流电压相位补偿方法
CN112383055B (zh) 2020-11-24 2022-12-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并离网调度方法、装置及储能空调系统
CN113328429B (zh) * 2021-04-25 2022-05-24 湖南大学 一种并-离网平滑切换与离网滚动优化调度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069704B (zh) * 2021-11-23 2024-03-22 格瑞美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中压供电质量综合提升装置的并网运行控制方法
CN117833347B (zh) * 2024-03-06 2024-07-05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构网型变流器柔性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283A (zh) * 2011-11-28 2013-06-05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内模控制的光伏变流器并网控制策略
CN105932717A (zh) * 2016-06-30 2016-09-07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CN106100480A (zh) * 2016-08-16 2016-11-09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三自由度内模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4521B (zh) * 2016-09-08 2019-01-18 南京理工大学 电力系统环流抑制方法
CN106786777B (zh) * 2017-02-23 2019-09-0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283A (zh) * 2011-11-28 2013-06-05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内模控制的光伏变流器并网控制策略
CN105932717A (zh) * 2016-06-30 2016-09-07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CN106100480A (zh) * 2016-08-16 2016-11-09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三自由度内模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turbance observer structure based internal model control for time delay systems;Sudeshna Dasgupta等;《2015 49th Annu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ystems (CISS)》;20150416;1-5页
采用扰动观测器的偏差解耦控制方法;李春鹏,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1120;第35卷(第22期);5859-5868页
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定常扰动观测器前馈控制;李华,等;《控制工程》;20131130;第20卷(第6期);1037-1041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6777A (zh) 2017-05-31
WO2018153222A1 (zh) 2018-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6777B (zh) 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CN105932717B (zh) 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微电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CN111541274B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特性的孤岛微电网控制方法
CN103972928B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网微源控制方法
CN108110799B (zh) 孤岛双馈风电场高压直流并网的虚拟同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462203B (zh) 一种海上风电场接入常规高压直流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
CN108718094A (zh) 一种提高大型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性能的方法
CN103904677A (zh) 一种vsc-hvdc在联网与孤岛运行方式间的切换控制方法
CN108429289A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631363B (zh) 基于主从式控制的逆变器光伏虚拟同步控制方法
CN115579944B (zh) 一种具有自限流保护能力的构网型储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Prabaharan et al. An overview of control techniques and technical challenge for inverters in micro grid
CN113131527B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被动脱网的全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CN117410963A (zh) 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CN116316827A (zh) 一种混合型高压直流输电换流器拓扑构造及控制方法
CN116706990A (zh) 一种应用于光伏系统的构网型控制方法与系统
Libin et al. A new theory of reactive power control of grid connected PV inverter
CN109888818B (zh) 一种用于并网光伏系统的兼容双模式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Li et al. Smooth switch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grid-connected and islanding mode of microgrid based on 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
CN114744626B (zh) 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并/离网无缝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Ashabani Synchronous converter and synchronous-VSC-state of art of universal control strategies for smart grid integration
CN112600239A (zh) 一种风电并网控制方法
Wang et al. Analysis of Transient Stability of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System Considering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Liu et al. Start-up Control and Frequency Oscillation Control of the 100% Renewable Energy Islanded Grid Fed by MMC-HVDC System
CN112421676B (zh) 一种微网并网离网平滑切换电流电压相位补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