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775331A - 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5331A
CN106775331A CN201710008123.3A CN201710008123A CN106775331A CN 106775331 A CN106775331 A CN 106775331A CN 201710008123 A CN201710008123 A CN 201710008123A CN 106775331 A CN106775331 A CN 106775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operation
touch control
terminal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81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才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812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753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75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5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14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of electrical elements, e.g.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frequency of electrical oscill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该组合触控操作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获取模块、第二确定模块、查询模块、执行模块,在终端解锁状态下,确定在触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参数;通过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确定在终端触屏区域外进行的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参数;根据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查询第一触控操作与第二触控操作的组合触控对应的控制指令并执行;通过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两侧边框进行组合触控操作,或者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组合触控操作,以实现终端中不同的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终端的功能日益丰富,目前,当用户想要打开终端中的某一功能时,例如打开更换墙纸的功能时,需要先点击设置,然后再从设置界面中寻找到墙纸这一选择项,然后选择墙纸这一选择项,才能打开更换墙纸的功能,耗费时间,且操作方式单一,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开终端中的某一功能会耗费较多时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解锁状态下,确定在触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参数;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分别获取对终端对应面的触控操作产生的接触位置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采集的接触位置参数确定在终端触屏区域外进行的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参数;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查询第一触控操作与第二触控操作的组合触控对应的控制指令;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控制指令。
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包括: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先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二触控操作、以及先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一触控操作。
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按压操作和滑动操作;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和悬浮操作。
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一触控操作类型;第二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二触控位置、第二触控距离和第二触控操作类型。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的组合触控操作装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触控操作方法,包括:
在终端解锁状态下,确定在触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参数;
以及通过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分别获取对终端对应面的触控操作产生的接触位置参数;
根据当前采集的接触位置参数确定在终端触屏区域外进行的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参数;
根据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查询第一触控操作与第二触控操作的组合触控对应的控制指令,并执行控制指令。
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包括: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先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二触控操作、以及先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一触控操作。
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包括:按压操作和滑动操作;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和悬浮操作。
其中,第一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一触控操作类型;第二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二触控位置、第二触控距离和第二触控操作类型。
其中,还包括:
通过在边框的特定使能位置内设置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并根据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位置参数确定是否进行了使能触发;
根据使能触发对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进行开关控制。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该组合触控操作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解锁状态下,确定在触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参数;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分别获取对终端对应面的触控操作产生的接触位置参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采集的接触位置参数确定在终端触屏区域外进行的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参数;查询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查询第一触控操作与第二触控操作的组合触控对应的控制指令;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控制指令;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两侧边框进行组合触控操作,或者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组合触控操作,以实现终端中不同的功能,通过上述的组合触控操作便能快速打开用户所需的功能,更好的满足了用户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个可选的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两侧边框和背面内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触屏和两侧边框的子区域划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背面的子区域划分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触控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组合触控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除了能应用于移动终端,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一个可选的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终端100可以包括用户输入单元110、感测单元120、输出单元130、存储器140、控制器15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终端1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终端100的元件。
用户输入单元11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终端100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1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可以录入指纹信息等,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
感测单元120检测终端100的当前状态,(例如,终端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终端100的位置、用户对于终端100的接触(即,触摸输入)的有无、终端100的取向、终端100的加速或减速移动和方向等等,并且生成用于控制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或信号。例如,当终端100实施为滑动型移动电话时,感测单元120可以感测该滑动型电话是打开还是关闭。感测单元120可以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
输出单元130可以包括显示模块131等。
显示模块131可以显示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模块13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模块13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模块13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模块13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模块13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模块(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模块(未示出)和内部显示模块(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存储器14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5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4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14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4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50通常控制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5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5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40中并且由控制器150执行。
至此,己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终端。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终端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终端中的滑动型终端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终端。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的示意图,该组合触控操作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201、获取模块202、第二确定模块203、查询模块204、执行模块205,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201,用于在终端解锁状态下,确定在触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参数。
第一触控操作是在触屏上进行的。
第一触控操作可以是按压操作,也可以是滑动操作;
第一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一触控操作类型。第一触控操作类型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
获取模块202,用于通过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分别获取对终端对应面的触控操作产生的接触位置参数。
本实施例可以在终端的两侧边框和背面内设置多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动态响应特性好、适应性强、抗过载能力大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其主要应用于测量压力、力、位移、振动等参数。
在终端的两侧边框和背面内设置多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终端两侧边框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其设置方式具体如下:沿着侧边框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可以设置在侧边框的任何一个位置。终端背面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其设置的位置可以是在背面的任何一个位置。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两侧边框和背面内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示意图,图3中在终端两侧边框一共设置有16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图3所示的黑色圆球),背面一共设置有8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
通过两侧边框、背面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用户接触到终端的两侧边框、背面时的接触位置参数,这些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用户在接触终端时对终端的滑动、按压等操作;根据是否存在滑动或按压的情况可以确定出用户是否与终端的两侧边、背面接触。
接触位置参数具体指的是用户在使用终端时,手掌或手指在终端两侧边框、背面的接触位置参数,接触位置参数具体可以包括接触面积和位置信息。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值C来确定用户是否接近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以及与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接触面积,其中,接触面积用于表征用户按压程度,按压程度越大,接触面积越大,具体的如下:
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εS)/d,其中,C为电容,S为相对面积,d为板间距,ε为介电常数。
根据公式C=(εS)/d可知:
在图4a所示的场景下,没有用户手指靠近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无限大,此时电容值C=0;
在图4b所示的场景下,用户手指接近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用户手指作为接地极,此时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较小,此时电容值C=(εS)/d大于0;因此可以根据是否存在电容值来确定是否有手指接近;
在图4c所示的场景下,用户手指轻轻按压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上,用户手指作为接地极,此时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为终端壳的厚度D,此时电容值C=(εS)/D;由于用户是轻按,因此正极与地之间的接触面积S较小,电容值较小;
在图4d所示的场景下,用户手指用力按压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上,用户手指作为接地极,此时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为终端壳的厚度D,此时电容值C=(εS)/D;由于用户是重按,因此正极与地之间的接触面积S较大,电容值较大;因此可以根据电容值的大小来确定用户按压程度(轻按或者重按);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可以基于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在手机等终端表面的滑动、按压、按压大小等参数。
在获取模块202获取到接触位置参数之后,第二确定模块203用于根据当前采集的接触位置参数确定在终端触屏区域外进行的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参数。
终端触屏区域外包括终端两侧边框以及背面。
第二触控操作是在终端两侧边框或背面设置有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位置进行的。
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和悬浮操作。悬浮操作指的是用户手指与终端两侧边框或背面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用户手指不与终端的两侧边框或背面接触。
第二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二触控位置、第二触控距离和第二触控操作类型。第二触控操作类型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和悬浮操作。
查询模块204,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查询第一触控操作与第二触控操作的组合触控对应的控制指令。
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包括: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先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二触控操作、以及先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一触控操作。
当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为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时,表明用户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了触控操作,且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的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或者用户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一侧边框进行了触控操作,且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一侧边框进行的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
当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为先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时,表明用户先在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背面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或者用户先在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一侧边框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
当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为先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时,表明用户先在终端的背面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或者用户先在终端的一侧边框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
其中,预先设置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并将其进行保存,可以将上述设置好的映射关系以一个对应关系表的形式进行保存。
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控制指令;和/或第一触控参数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控制指令;和/或第二触控参数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控制指令。
例如参见图5,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触屏和两侧边框的子区域划分的示意图,图5中将终端触屏分为6行4列的一共24个触屏子区域,按照从左到右、然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触屏子区域编号,编号为1至24。
将终端左侧边框分为6个左侧边框子区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左侧边框子区域编号,编号为25至30;将终端右侧边框分为6个右侧边框子区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右侧边框子区域编号,编号为31至36。
参见图6,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背面的子区域划分的示意图,图6中将终端背面分为6行4列的一共24个背面子区域,按照从左到右、然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背面子区域编号,编号为37至60。
例如按照以下方式建立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在0至1秒内在编号15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在0.5秒至1.5秒内在编号32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录音功能;先从编号11到编号12的位置进行滑动操作,接着在编号32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秒表功能;先从编号50的位置进行悬浮操作,接着在编号11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更换墙纸功能。
在设置好上述映射关系后,将上述设置好的映射关系以一个对应关系表的形式进行保存,对应关系表参见下表1:
表1
上述映射关系的设置可以由用户设置,也可以采用默认设置。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所实现的功能并不局限于上述例举的功能,例如还可以为关闭、删除某一应用程序等等。
执行模块205,用于执行控制指令。
可选的,还包括:
通过在边框的特定使能位置内设置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并根据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位置参数确定是否进行了使能触发;
根据使能触发对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进行开关控制。
特定使能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例如特定使能位置可以是在终端左侧边框的下部分区域的某一位置,例如为编号30的位置。
可以通过按压力的大小确定是否进行了使能触发,当按压力的大小超过设定阈值时,则可确定为进行了使能触发,则启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使其进入工作状态;当按压力的大小未超过设定阈值时,则可确定为未进行使能触发,则不启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使其仍处于不工作状态。其中,按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接触面积来反映,按压力的程度越大,接触面积越大。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通过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两侧边框进行组合触控操作,或者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组合触控操作,以实现终端中不同的功能,通过上述的组合触控操作便能快速打开用户所需的功能,更好的满足了用户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组合触控操作装置。上述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的各功能模块执行的功能可通过图1中的部分硬件来实现,当然,各硬件执行的功能也可由上述功能模块实现。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具体由如下硬件实现:
第一确定模块201、获取模块202、第二确定模块203、查询模块204、执行模块205的功能均可通过控制器150来实现。
控制器150用于在终端解锁状态下,确定在触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参数。
第一触控操作是在触屏上进行的。
第一触控操作可以是按压操作,也可以是滑动操作;
第一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一触控操作类型。第一触控操作类型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
控制器150,用于通过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分别获取对终端对应面的触控操作产生的接触位置参数。
本实施例可以在终端的两侧边框和背面内设置多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动态响应特性好、适应性强、抗过载能力大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其主要应用于测量压力、力、位移、振动等参数。
在终端的两侧边框和背面内设置多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终端两侧边框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其设置方式具体如下:沿着侧边框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可以设置在侧边框的任何一个位置。终端背面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其设置的位置可以是在背面的任何一个位置。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两侧边框和背面内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的示意图,图3中在终端两侧边框一共设置有16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图3所示的黑色圆球),背面一共设置有8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
通过两侧边框、背面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检测用户接触到终端的两侧边框、背面时的接触位置参数,这些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主要用来检测用户在接触终端时对终端的滑动、按压等操作;根据是否存在滑动或按压的情况可以确定出用户是否与终端的两侧边、背面接触。
接触位置参数具体指的是用户在使用终端时,手掌或手指在终端两侧边框、背面的接触位置参数,接触位置参数具体可以包括接触面积和位置信息。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的工作原理图,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电容值C来确定用户是否接近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以及与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的接触面积,其中,接触面积用于表征用户按压程度,按压程度越大,接触面积越大,具体的如下:
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εS)/d,其中,C为电容,S为相对面积,d为板间距,ε为介电常数。
根据公式C=(εS)/d可知:
在图4a所示的场景下,没有用户手指靠近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无限大,此时电容值C=0;
在图4b所示的场景下,用户手指接近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用户手指作为接地极,此时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较小,此时电容值C=(εS)/d大于0;因此可以根据是否存在电容值来确定是否有手指接近;
在图4c所示的场景下,用户手指轻轻按压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上,用户手指作为接地极,此时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为终端壳的厚度D,此时电容值C=(εS)/D;由于用户是轻按,因此正极与地之间的接触面积S较小,电容值较小;
在图4d所示的场景下,用户手指用力按压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上,用户手指作为接地极,此时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为终端壳的厚度D,此时电容值C=(εS)/D;由于用户是重按,因此正极与地之间的接触面积S较大,电容值较大;因此可以根据电容值的大小来确定用户按压程度(轻按或者重按);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可以基于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检测到用户在手机等终端表面的滑动、按压、按压大小等参数。
在控制器150获取到接触位置参数之后,根据当前采集的接触位置参数确定在终端触屏区域外进行的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参数。
终端触屏区域外包括终端两侧边框以及背面。
第二触控操作是在终端两侧边框或背面设置有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的位置进行的。
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和悬浮操作。悬浮操作指的是用户手指与终端两侧边框或背面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用户手指不与终端的两侧边框或背面接触。
第二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二触控位置、第二触控距离和第二触控操作类型。第二触控操作类型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和悬浮操作。
控制器150,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查询第一触控操作与第二触控操作的组合触控对应的控制指令。
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包括: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先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二触控操作、以及先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一触控操作。
当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为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时,表明用户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了触控操作,且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的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或者用户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一侧边框进行了触控操作,且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一侧边框进行的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
当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为先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时,表明用户先在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背面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或者用户先在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一侧边框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
当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为先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时,表明用户先在终端的背面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或者用户先在终端的一侧边框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
其中,预先设置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并将其进行保存,可以将上述设置好的映射关系以一个对应关系表的形式保存在存储器140。
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控制指令;和/或第一触控参数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控制指令;和/或第二触控参数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控制指令。
例如参见图5,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触屏和两侧边框的子区域划分的示意图,图5中将终端触屏分为6行4列的一共24个触屏子区域,按照从左到右、然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触屏子区域编号,编号为1至24。
将终端左侧边框分为6个左侧边框子区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左侧边框子区域编号,编号为25至30;将终端右侧边框分为6个右侧边框子区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右侧边框子区域编号,编号为31至36。
参见图6,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背面的子区域划分的示意图,图6中将终端背面分为6行4列的一共24个背面子区域,按照从左到右、然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背面子区域编号,编号为37至60。
例如按照以下方式建立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在0至1秒内在编号15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在0.5秒至1.5秒内在编号32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录音功能;先从编号11到编号12的位置进行滑动操作,接着在编号32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秒表功能;先从编号50的位置进行悬浮操作,接着在编号11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更换墙纸功能。
在设置好上述映射关系后,将上述设置好的映射关系以一个对应关系表的形式保存在存储器140中,对应关系表参见下表2:
表2
上述映射关系的设置可以由用户设置,即通过用户输入单元110进行设置,用户输入单元11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终端的各种操作;也可以采用默认设置。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所实现的功能并不局限于上述例举的功能,例如还可以为关闭、删除某一应用程序等等。
控制器150,用于执行控制指令。
可选的,还包括:
通过在边框的特定使能位置内设置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并根据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检测到的接近位置参数确定是否进行了使能触发;
根据使能触发对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进行开关控制。
特定使能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例如特定使能位置可以是在终端左侧边框的下部分区域的某一位置,例如为编号30的位置。
可以通过按压力的大小确定是否进行了使能触发,当按压力的大小超过设定阈值时,则可确定为进行了使能触发,则启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使其进入工作状态;当按压力的大小未超过设定阈值时,则可确定为未进行使能触发,则不启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121,使其仍处于不工作状态。其中,按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接触面积来反映,按压力的程度越大,接触面积越大。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通过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两侧边框进行组合触控操作,或者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组合触控操作,以实现终端中不同的功能,通过上述的组合触控操作便能快速打开用户所需的功能,更好的满足了用户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触控操作方法,参见图8,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合触控操作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801:在终端解锁状态下,确定在触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参数。
第一触控操作是在触屏上进行的。
第一触控操作可以是按压操作,也可以是滑动操作;
第一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一触控操作类型。第一触控操作类型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
S802:通过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分别获取对终端对应面的触控操作产生的接触位置参数。
本实施例可以在终端的两侧边框和背面内设置多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动态响应特性好、适应性强、抗过载能力大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其主要应用于测量压力、力、位移、振动等参数。
在终端的两侧边框和背面内设置多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终端两侧边框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其设置方式具体如下:沿着侧边框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可以设置在侧边框的任何一个位置。终端背面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其设置的位置可以是在背面的任何一个位置。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两侧边框和背面内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示意图,图3中在终端两侧边框一共设置有16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图3所示的黑色圆球),背面一共设置有8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
通过两侧边框、背面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用户接触到终端的两侧边框、背面时的接触位置参数,这些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用户在接触终端时对终端的滑动、按压等操作;根据是否存在滑动或按压的情况可以确定出用户是否与终端的两侧边、背面接触。
接触位置参数具体指的是用户在使用终端时,手掌或手指在终端两侧边框、背面的接触位置参数,接触位置参数具体可以包括接触面积和位置信息。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值C来确定用户是否接近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以及与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接触面积,其中,接触面积用于表征用户按压程度,按压程度越大,接触面积越大,具体的如下:
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εS)/d,其中,C为电容,S为相对面积,d为板间距,ε为介电常数。
根据公式C=(εS)/d可知:
在图4a所示的场景下,没有用户手指靠近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无限大,此时电容值C=0;
在图4b所示的场景下,用户手指接近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用户手指作为接地极,此时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较小,此时电容值C=(εS)/d大于0;因此可以根据是否存在电容值来确定是否有手指接近;
在图4c所示的场景下,用户手指轻轻按压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上,用户手指作为接地极,此时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为终端壳的厚度D,此时电容值C=(εS)/D;由于用户是轻按,因此正极与地之间的接触面积S较小,电容值较小;
在图4d所示的场景下,用户手指用力按压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上,用户手指作为接地极,此时正极与地之间的距离d为终端壳的厚度D,此时电容值C=(εS)/D;由于用户是重按,因此正极与地之间的接触面积S较大,电容值较大;因此可以根据电容值的大小来确定用户按压程度(轻按或者重按);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可以基于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在手机等终端表面的滑动、按压、按压大小等参数。
S803:根据当前采集的接触位置参数确定在终端触屏区域外进行的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参数。
终端触屏区域外包括终端两侧边框以及背面。
第二触控操作是在终端两侧边框或背面设置有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的位置进行的。
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和悬浮操作。悬浮操作指的是用户手指与终端两侧边框或背面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用户手指不与终端的两侧边框或背面接触。
第二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二触控位置、第二触控距离和第二触控操作类型。第二触控操作类型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和悬浮操作。
S804:根据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查询第一触控操作与第二触控操作的组合触控对应的控制指令。
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包括: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先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二触控操作、以及先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一触控操作。
当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为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时,表明用户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了触控操作,且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的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或者用户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一侧边框进行了触控操作,且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一侧边框进行的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
当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为先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时,表明用户先在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背面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或者用户先在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一侧边框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
当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为先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时,表明用户先在终端的背面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或者用户先在终端的一侧边框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接着在终端的触屏上进行了一次触控操作。
其中,预先设置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并将其进行保存,可以将上述设置好的映射关系以一个对应关系表的形式进行保存。
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控制指令;和/或第一触控参数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控制指令;和/或第二触控参数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控制指令。
例如参见图5,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触屏和两侧边框的子区域划分的示意图,图5中将终端触屏分为6行4列的一共24个触屏子区域,按照从左到右、然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触屏子区域编号,编号为1至24。
将终端左侧边框分为6个左侧边框子区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左侧边框子区域编号,编号为25至30;将终端右侧边框分为6个右侧边框子区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右侧边框子区域编号,编号为31至36。
参见图6,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背面的子区域划分的示意图,图6中将终端背面分为6行4列的一共24个背面子区域,按照从左到右、然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背面子区域编号,编号为37至60。
例如按照以下方式建立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在0至1秒内在编号15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在0.5秒至1.5秒内在编号32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录音功能;先从编号11到编号12的位置进行滑动操作,接着在编号32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秒表功能;先从编号50的位置进行悬浮操作,接着在编号11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更换墙纸功能。
在设置好上述映射关系后,将上述设置好的映射关系以一个对应关系表的形式进行保存,对应关系表参见下表3:
表3
上述映射关系的设置可以由用户设置,也可以采用默认设置。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对应的控制指令所实现的功能并不局限于上述例举的功能,例如还可以为关闭、删除某一应用程序等等。
S805:执行控制指令。
可选的,该组合触控操作方法还包括:
通过在边框的特定使能位置内设置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并根据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位置参数确定是否进行了使能触发;
根据使能触发对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进行开关控制。
特定使能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例如特定使能位置可以是在终端左侧边框的下部分区域的某一位置,例如为编号30的位置。
可以通过按压力的大小确定是否进行了使能触发,当按压力的大小超过设定阈值时,则可确定为进行了使能触发,则启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使其进入工作状态;当按压力的大小未超过设定阈值时,则可确定为未进行使能触发,则不启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使其仍处于不工作状态。其中,按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接触面积来反映,按压力的程度越大,接触面积越大。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通过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两侧边框进行组合触控操作,或者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组合触控操作,以实现终端中不同的功能,通过上述的组合触控操作便能快速打开用户所需的功能,更好的满足了用户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触控操作方法,参见图9,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合触控操作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本实施例在终端两侧边框、背面内均设置有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控操作。
S901:设置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并将其进行保存,可以将上述设置好的映射关系以一个对应关系表的形式进行保存。
参见图5,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触屏和两侧边框的子区域划分的示意图,图5中将终端触屏分为6行4列的一共24个触屏子区域,按照从左到右、然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触屏子区域编号,编号为1至24。
将终端左侧边框分为6个左侧边框子区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左侧边框子区域编号,编号为25至30;将终端右侧边框分为6个右侧边框子区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右侧边框子区域编号,编号为31至36。
参见图6,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背面的子区域划分的示意图,图6中将终端背面分为6行4列的一共24个背面子区域,按照从左到右、然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给背面子区域编号,编号为37至60。
例如设置在0至1秒内在编号15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在0.5秒至1.5秒内在编号32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录音功能;先从编号11到编号12的位置进行滑动操作,接着在编号32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秒表功能;先从编号50的位置进行悬浮操作,接着在编号11的位置进行按压操作时,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更换墙纸功能。
在设置好上述映射关系后,将上述设置好的映射关系以一个对应关系表的形式进行保存,对应关系表参见下表4:
表4
S902:在终端解锁状态下,终端中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到在0至1秒内用户在编号15的位置进行了一次按压操作,在0.5秒至1.5秒内在编号32的位置进行了一次按压操作。
S903:查询表4,确定控制指令为打开终端中的录音功能。
S904:打开终端中的录音功能。
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通过在终端的触屏上和两侧边框进行组合触控操作,或者在终端的触屏上和背面进行组合触控操作,以实现终端中不同的功能,通过上述的组合触控操作便能快速打开用户所需的功能,更好的满足了用户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终端解锁状态下,确定在触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参数;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分别获取对终端对应面的触控操作产生的接触位置参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采集的接触位置参数确定在终端触屏区域外进行的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参数;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查询第一触控操作与第二触控操作的组合触控对应的控制指令;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触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包括: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先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二触控操作、以及先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一触控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触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包括:按压操作和滑动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和悬浮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触控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一触控操作类型;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二触控位置、第二触控距离和第二触控操作类型。
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触控操作装置。
6.一种组合触控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解锁状态下,确定在触屏上的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第一触控参数;
以及通过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分别获取对终端对应面的触控操作产生的接触位置参数;
根据当前采集的接触位置参数确定在终端触屏区域外进行的第二触控操作的第二触控参数;
根据预设的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第一触控参数、第二触控参数与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查询第一触控操作与第二触控操作的组合触控对应的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触控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的时序关系包括: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在触控时间上有至少一段重叠、先进行第一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二触控操作、以及先进行第二触控操作接着进行第一触控操作。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组合触控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包括:按压操作和滑动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包括:按压操作、滑动操作和悬浮操作。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组合触控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一触控位置和第一触控操作类型;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参数包括:第二触控位置、第二触控距离和第二触控操作类型。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组合触控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在边框的特定使能位置内设置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并根据该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近位置参数确定是否进行了使能触发;
根据所述使能触发对设置在终端背面和两侧边框内的各电容式接近传感器进行开关控制。
CN201710008123.3A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Pending CN106775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8123.3A CN106775331A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8123.3A CN106775331A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5331A true CN106775331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50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8123.3A Pending CN106775331A (zh) 2017-01-05 2017-01-05 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7533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3886A (zh) * 2018-05-17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8777733A (zh) * 2018-05-17 2018-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9358765A (zh) * 2018-08-20 2019-0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在终端上执行操作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710169A (zh) * 2018-12-29 2019-05-03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14736A (zh) * 2020-09-09 2020-12-22 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2463A (zh) * 2012-03-22 2012-09-12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识别方法
CN104571857A (zh) * 2014-12-18 2015-04-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定义触摸的定制方法、响应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278381A (zh) * 2015-11-03 2016-01-27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由电子设备实现的方法、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406743A (zh) * 2016-10-31 2017-0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2463A (zh) * 2012-03-22 2012-09-12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识别方法
CN104571857A (zh) * 2014-12-18 2015-04-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定义触摸的定制方法、响应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278381A (zh) * 2015-11-03 2016-01-27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由电子设备实现的方法、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406743A (zh) * 2016-10-31 2017-0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3886A (zh) * 2018-05-17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8777733A (zh) * 2018-05-17 2018-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8777733B (zh) * 2018-05-17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9358765A (zh) * 2018-08-20 2019-0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在终端上执行操作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0038089A1 (zh) * 2018-08-20 2020-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在终端上执行操作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710169A (zh) * 2018-12-29 2019-05-03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710169B (zh) * 2018-12-29 2023-09-08 深圳市瑞比德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14736A (zh) * 2020-09-09 2020-12-22 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97974U (zh) 装置、电子设备和用于感测的系统
US889082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user input
CN106406743A (zh) 一种终端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US916477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for remote user interaction
CN105893955B (zh)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6775331A (zh) 一种组合触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WO20161314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touch gestures
JP2017504853A (ja)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におけるユーザ認証バイオメトリクス
CN105677130A (zh) 压感触控方法、压感触控装置及压感式触摸屏
CN106569715A (zh) 一种终端分屏控制装置、终端及方法
CN105511680A (zh) 终端屏幕触控装置和方法
CN106569635A (zh) 一种终端悬浮组合操作装置及其方法
CN106708382A (zh) 一种终端快速调用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6682538A (zh) 一种电容式接近传感器防误触控制终端及其方法
CN106682537A (zh) 一种终端防误触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6598441A (zh) 一种终端横竖屏模式的设置装置、终端及方法
CN106527685A (zh) 一种终端应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72301A (zh) 一种终端快速启动拍照应用的装置、终端及方法
CN106648357A (zh) 一种终端启动拍照应用的装置、终端及方法
CN106873838A (zh) 一种终端触控输入装置、终端及方法
US20160335469A1 (en) Portable Device with Security Module
CN107957845B (zh) 触发广告在显示屏上显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778378B (zh) 一种终端防误触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7168618A (zh) 一种屏幕显示界面的缩放装置、终端及方法
CN106775307A (zh) 一种终端属性操作装置、终端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