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3534A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13534A CN106713534A CN201611053405.7A CN201611053405A CN106713534A CN 106713534 A CN106713534 A CN 106713534A CN 201611053405 A CN201611053405 A CN 201611053405A CN 106713534 A CN106713534 A CN 1067135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sound
- microphone
- sound inlet
-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699670 Mus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32 little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中框,所述移动终端中框上设置有位于同侧的麦克风进音孔以及外接设备接口,所述麦克风进音孔通过第一进音通道与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的麦克风连通;至少一个所述外接设备接口通过进音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音通道连通。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即便是麦克风进音孔被堵住,也依然可以通过外接设备接口采集声音信号,不会影响发送给对方语音信号的强度,从而能够保证对方接收到清晰的语音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目前的移动终端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相应地移动终端的性能也得到了不断提升。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拍照、浏览视频、微信打字聊天、微信语音聊天、qq打字聊天、qq语音聊天以及接打电话。目前,移动终端最原始最核心接打电话功能、qq视频聊天、微信语音聊天都是用户最常使用的功能,已基本成为用户间相互交流的主流方式。
无论是通过移动终端接打电话、qq视频聊天还是微信语音聊天,在执行过程中均需通过移动终端的麦克风进音孔采集语音信号后经进音通道传递至麦克风,最后通过网络发送给对方。移动终端的麦克风一般都设置在移动终端底部,相应地麦克风进音孔则设置在移动终端中框底部,当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发出声音后,麦克风进音孔靠近用户嘴采集语音信号。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接打电话、qq视频聊天或者微信语音聊天时,常会习惯性的用小手指托住移动终端底部,这样麦克风进音孔将被堵住,麦克风进音孔采集声音信号的能力将变差,发送给对方的声音信号变小变差,导致对方听不清或者听不到发送的语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中存在的当麦克风进音孔被堵住时,麦克风进音孔采集声音信号的能力变差,发送给对方的声音信号变小变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中框,所述移动终端中框上设置有位于同侧的麦克风进音孔以及外接设备接口,所述麦克风进音孔通过第一进音通道与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的麦克风连通;至少一个所述外接设备接口通过进音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音通道连通。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中框上设置有位于同侧的麦克风进音孔以及外接设备接口,麦克风进音孔通过第一进音通道与移动终端中设备的麦克风连通;至少一个外接设备接口通过进音通道与第一进音通道连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在移动终端内部设计进音通道,将外接设备接口与麦克风进音孔与麦克风之间的第一进音通道连通,借助于外接设备接口采集语音信号,实现多进音通道进音。这样,即便是麦克风进音孔被堵住,也依然可以通过外接设备接口采集声音信号,不会影响发送给对方语音信号的强度,从而能够保证对方接收到清晰的语音信息。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借助外接设备接口采集声音信号,而无需再额外在移动终端外观上开孔,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移动终端外观完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设置有多通道进音结构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设置有多通道进音结构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设置有多通道进音结构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包括中框101,中框101上设置有位于同侧的麦克风进音孔102以及外接设备接口103。
其中,外接设备接口可以为任意适当的接口,例如:USB接口、耳机接口等,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外接设备接口个数大于等于1,可以为2个、3个或者更多。
麦克风进音孔102通过第一进音通道104与移动终端中设置的麦克风105连通;至少一个外接设备接口103通过进音通道106与第一进音通道104连通。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当存在两个外接设备接口时,仅将其中一个外接设备接口与麦克风进音孔通过进音通道106导通构成多通道进音结构为例进行的说明。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有多个外接设备接口103时,可以仅将一个外接设备接口通过进音通道与第一进音通道连通;也可以将两个或者更多个外接设备接口均通过进音通道与第一进音通道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进音通道106可以设置在中框101的内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中框与移动终端印制电路板之间。
移动终端中框底部除了麦克风进音孔外,一般还会有外接设备接口如:USB接口、耳机接口等,本发明在内部设计进音通道,将外接设备接口与麦克风进音孔连通,借助于已存在的外接设备接口实现多通道进音,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少了外观开孔,提升外观完整性。
优选地,进音通道的宽度范围为5~25mm,最为优选的进音通道宽度为15mm。需要说明的是,进音通道的宽度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并不局限于上述范围中的宽度,还可以为任意适当的宽度值,例如:4mm、3mm等。
优选地,进音通道中还可以设置防尘网,防尘网覆盖进音通道的截面。在进音通道的中设置防尘网,可以吸收由外接设备接口进入的灰尘,避免灰尘通过进音通道进入第一进音通道最终与麦克风接触,侵蚀麦克风。
优选地,进音通道与第一进音通道垂直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中框上设置有位于同侧的麦克风进音孔以及外接设备接口,麦克风进音孔通过第一进音通道与移动终端中设备的麦克风连通;至少一个外接设备接口通过进音通道与第一进音通道连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在移动终端内部设计进音通道,将外接设备接口与麦克风进音孔与麦克风之间的第一进音通道连通,借助于外接设备接口采集语音信号,实现多进音通道进音。这样,即便是麦克风进音孔被堵住,也依然可以通过外接设备接口采集声音信号,不会影响发送给对方语音信号的强度,从而能够保证对方接收到清晰的语音信息。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借助外接设备接口采集声音信号,而无需再额外在移动终端外观上开孔,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移动终端外观完整性。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设置有多通道进音结构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2以外接设备接口为USB接口以及耳机接口,且这两个外接设备接口均与麦克风进音孔导通,构成多通道进音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外接设备接口个数并不局限于2个,也可以为3个或者更多。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20包括中框201,中框201上设置有位于同侧的麦克风进音孔202以及USB接口203以及耳机接口204。
麦克风进音孔202通过第一进音通道205与移动终端中设置的麦克风206连通;耳机接口204通过第二进音通道207与第一进音通道205连通,USB接口203通过第三进音通道208与第一进音通道205连通。第一进音通道205与第二进音通道207、第三进音通道208分别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同时存在USB接口以及耳机接口时,可以仅将其中一个接口通过进音通道与第一进音通道连通。
第二进音通道207、第三进音通道208可以设置在中框101的内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中框与移动终端印制电路板之间。
移动终端中框底部除了麦克风进音孔外,一般还会有USB接口、耳机接口,本发明在内部设计进音通道,将USB接口、耳机接口分别与麦克风进音孔连通,借助于已存在的外接设备接口实现多通道进音,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少了外观开孔,提升外观完整性。
优选地,第二进音通道、第三进音通道的宽度范围为5~25mm,最为优选的宽度为15mm。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第二进音通道还是第三进音通道的宽度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并不局限于上述范围中的宽度,还可以为任意适当的宽度值,例如:4mm、3mm等。并且,第二进音通道与第三进音通道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优选地,第二进音通道、第三进音通道中还可以设置防尘网,防尘网覆盖各自所在进音通道的截面。在进音通道的中设置防尘网,可以吸收由外接设备接口进入的灰尘,避免灰尘通过进音通道进入第一进音通道最终与麦克风接触,侵蚀麦克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中框上设置有位于同侧的麦克风进音孔、USB接口以及耳机接口,麦克风进音孔通过第一进音通道与移动终端中设备的麦克风连通;耳机接口以及USB接口分别通过第二进音通道、第三进音通道与第一进音通道连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在移动终端内部设计进音通道,将耳机接口以及USB接口与第一进音通道连通,借助于移动终端中目前已存在的外接设备接口采集语音信号,实现多进音通道进音。这样,即便是麦克风进音孔被堵住,也依然可以通过耳机接口以及USB接口采集声音信号,不会影响发送给对方语音信号的强度,从而能够保证对方接收到清晰的语音信息。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借助耳机接口以及USB接口采集声音信号,而无需再额外在移动终端外观上开孔,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移动终端外观完整性。
实施例三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或车载电脑等。
图3中的移动终端6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610、存储器620、输入单元630、显示单元640、处理器660、音频电路670、WiFi(WirelessFidelity)模块680和电源690。
其中,输入单元6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输入单元63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631。触控面板6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631上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6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该处理器660,并能接收处理器66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631。除了触控面板631,输入单元6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632,其他输入设备6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显示单元6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的各种菜单界面。显示单元640可包括显示面板6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641。
应注意,触控面板631可以覆盖显示面板641,形成触摸显示屏,当该触摸显示屏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66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66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触摸显示屏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触摸显示屏包括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常用控件显示区。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区分两个显示区的排列方式。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每一个界面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也可以为不包含任何内容的空界面。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用于显示使用率较高的控件,例如,设置按钮、界面编号、滚动条、电话本图标等应用程序图标等。
其中处理器66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6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62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66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该第一存储器6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和/或该第二存储器622内的数据。其中,移动终端中还包括多通道进音结构650,所述多通道进音结构650设置在移动终端中框上,具体地,移动终端中框上设置有位于同侧的麦克风进音孔以及外接设备接口,所述麦克风进音孔通过第一进音通道与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的麦克风连通;至少一个所述外接设备接口通过进音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音通道连通构成多通道进音结构650。
优选地,所述外接设备接口个数大于等于1。
优选地,所述外接设备接口包括:耳机接口和/或USB接口。
优选地,当所述外接设备接口包括耳机接口和USB接口时,所述耳机接口通过第二进音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音通道连通,所述USB接口通过第三进音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音通道连通。
优选地,进音通道的宽度范围为:5~25mm。
优选地,进音通道的宽度为:1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音通道与所述第二进音通道、第三进音通道分别垂直。
优选地,进音通道中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覆盖所述进音通道的截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音通道、第三进音通道设置在所述中框的内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音通道、第三进音通道设置在所述中框与所述移动终端印制电路板之间。
移动终端600能够具有前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各个结构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600,移动终端中框上设置有位于同侧的麦克风进音孔、USB接口以及耳机接口,麦克风进音孔通过第一进音通道与移动终端中设备的麦克风连通;耳机接口以及USB接口分别通过第二进音通道、第三进音通道与第一进音通道连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在移动终端内部设计进音通道,将耳机接口以及USB接口与第一进音通道连通,借助于移动终端中目前已存在的外接设备接口采集语音信号,实现多进音通道进音。这样,即便是麦克风进音孔被堵住,也依然可以通过耳机接口以及USB接口采集声音信号,不会影响发送给对方语音信号的强度,从而能够保证对方接收到清晰的语音信息。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借助耳机接口以及USB接口采集声音信号,而无需再额外在移动终端外观上开孔,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移动终端外观完整性。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11)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中框,所述移动终端中框上设置有位于同侧的麦克风进音孔以及外接设备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麦克风进音孔通过第一进音通道与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的麦克风连通;至少一个所述外接设备接口通过进音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音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设备接口个数大于等于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设备接口包括:耳机接口和/或USB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接设备接口包括耳机接口和USB接口时,所述耳机接口通过第二进音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音通道连通,所述USB接口通过第三进音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音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进音通道的宽度范围为:5~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进音通道的宽度为:15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音通道与所述第二进音通道、第三进音通道分别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进音通道中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覆盖所述进音通道的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音通道、第三进音通道设置在所述中框的内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音通道、第三进音通道设置在所述中框与所述移动终端印制电路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中的至少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53405.7A CN106713534A (zh) | 2016-11-24 | 2016-11-24 | 一种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53405.7A CN106713534A (zh) | 2016-11-24 | 2016-11-24 | 一种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13534A true CN106713534A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8934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53405.7A Pending CN106713534A (zh) | 2016-11-24 | 2016-11-24 | 一种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1353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3131A (zh) * | 2019-12-11 | 2020-05-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75996A2 (de) * | 1987-01-23 | 1988-07-2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Fernsprechhandapparatekörper mit einer die Bedienungseinrichtung verschliessbaren Klappe |
CN106131259A (zh) * | 2016-08-17 | 2016-11-1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06131260A (zh) * | 2016-08-17 | 2016-11-1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连接接口及移动终端 |
-
2016
- 2016-11-24 CN CN201611053405.7A patent/CN10671353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75996A2 (de) * | 1987-01-23 | 1988-07-2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Fernsprechhandapparatekörper mit einer die Bedienungseinrichtung verschliessbaren Klappe |
CN106131259A (zh) * | 2016-08-17 | 2016-11-1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06131260A (zh) * | 2016-08-17 | 2016-11-1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连接接口及移动终端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3131A (zh) * | 2019-12-11 | 2020-05-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093131B (zh) * | 2019-12-11 | 2021-05-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1115200A1 (zh) * | 2019-12-11 | 2021-06-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39129B2 (en) | User interface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6791109A (zh) | 一种声音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598529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 | |
CN106357871A (zh) | 一种扩音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951170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分屏处理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 | |
CN104750400A (zh) | 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方法和装置 | |
CN108920226B (zh) | 屏幕录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6055301B (zh) | 一种音量设定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5246015A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扬声器音源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0475020B (zh) | 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US20150089431A1 (en) |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displaying virtual keyboard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6375576B (zh) | 一种音频通路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108109A (zh) |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908355A (zh) | 移动终端的触控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WO2017166218A1 (zh) | 一种压力触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9462672A (zh) | 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
KR20170103379A (ko) | 반응형 유저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 |
CN107885428A (zh) | 终端分屏启动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080115060A1 (en) | Computer user interface menu selection process | |
CN104169860B (zh) | 智能终端及用于显示其输入操作界面的方法 | |
CN108196758A (zh) | 图标放大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608725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 |
CN206962880U (zh) | 一种麦克风及移动终端 | |
CN106713534A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106961518B (zh) | 一种音频播放模式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