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8211B - 用于发送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送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88211B CN106688211B CN201580048273.6A CN201580048273A CN106688211B CN 106688211 B CN106688211 B CN 106688211B CN 201580048273 A CN201580048273 A CN 201580048273A CN 106688211 B CN106688211 B CN 1066882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dio frame
- data
- frame
- previous audio
- sto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62—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at the source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2—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using spectral analysis, e.g. transform vocoders or subband vocoders
- G10L19/022—Blocking, i.e. grouping of samples in time; Choice of analysis windows; Overlap factoring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05—Correction of errors induced by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if related to the coding algorith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0—Media network packet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64—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at the destin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给第二设备提供音频信号的第一设备包括:控制单元,将输入到第一设备的音频信号分成多个音频帧、将所述多个音频帧之中的当前音频帧与预先存储在第一设备的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之前音频帧作比较、基于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以及通信单元,向第二设备发送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通过使用无线通信和数据网络传输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用于解决上面提到的在无线通信和网络中数据传输的问题的方法。例如,为了减少多个无线环境中的两个网络之间的干扰,通过使用能够识别网络之间的传输状态的各种参数监测网络状况,以及根据监测的结果应用用于减少两个网络之间的干扰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中的大部分使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系统噪声水平信息、传输的信号的功率谱等,以用于监测网络状况。通过根据这些结果调节RF端的发射器功率或者改变在数据传输时使用的信道映射,最小化不同的数据网络之间的干扰。作为另一种方法,存在调节多个无线网络之间的优选级或调节天线隔离的方法、配置天线系统以能够在多个网络中共享相同的天线时通过使用天线开关在网络之间共存的方法等。
此外,使用如下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包传输时使用包丢失信息调节数据速率,或者通过使用可扩展编解码器根据信道状况和带宽调节传输的多媒体数据的量。
当包丢失或失真时,发生帧错误且错误隐藏方法用于对帧错误插值。由于在传输音频或音频信息的情况下通常使用的错误隐藏方法,存在通过降低错误帧的音量来减轻错误对输出信号的影响的静音方法、通过重复再现错误帧之前的良好帧重构错误帧的信号的重复方法、以及通过对之前的良好帧的参数和下一个良好帧的参数插值来预测错误帧的参数的插值方法。
另一方面,数据传输方法例如不连续发送(DTX)和不连续接收(DRX)通常用于提高传输数据的设备的功率效率和网络的频率效率。
此外,当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数据时,与有线网络相比,通过不稳定的信道传输数据。因此,在数据传输时不可避免地发生错误。因此,设备必须以高的传输功率传输数据,以减少数据传输的错误率。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设备的功率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存在用于减少在多个无线网络中发生的干扰并高效地传输数据的方法。然而,现存的方法监测网络环境并通过使用监测结果调节信号强度,或者通过调节天线隔离最小化信道之间的干扰。这样,通常应用用于最小化RF端的网络之间的干扰的方法。
在根据数据网络状况调节比特率的情况下,现存的方法使用通过使用包丢失信息预测可用带宽并根据预测的可用带宽调节比特率的方法。然而,当在多个无线网络之间发生干扰时,通过使用一个参数调节比特率的方法可能不会精确地反映根据网络之间的干扰的情况。
在通过使用无线网络使用实时音频或视频流服务的情况下,关于信道误差的潜伏期和鲁棒性是重要因素。通常,通过接收端的输入缓冲器的尺寸确定潜伏期和鲁棒性。即,当输入缓冲器的尺寸大时,对误差的鲁棒性变得更好,但是发生潜伏期。当输入缓冲器的尺寸小时,潜伏期变得更短,但是鲁棒性降低。在与如TV的视频一起传输的音频数据情况下,同步(sync)和潜伏期非常重要。然而,在其中只存在音频信号的数据的情况下,与视频的情况相比,同步和潜伏期不那么重要。然而,由于现存的方法使用固定的缓冲器尺寸而不考虑输入数据的类型,所以现存的方法不能有效地处理根据数据类型发生的同步和潜伏期。
在错误隐藏时,如上所述的通过使用之前的良好帧重构错误信号的重复方法不能期望良好的性能,其原因是在简单重复的情况下发生诸如帧之间的相位不匹配和不连续的问题。由于使用之前的良好帧和下一个良好帧的插值方法必须延迟一个帧,所以插值方法不适合于用于对潜伏期敏感的实时音频或视频流服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析无线网络环境例如多个网络状态参数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根据使用相同网络的多个无线外围设备知道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网络干扰和带宽的改变,通过使用相同的网络高效地调节多媒体数据例如音频和视频的比特率,以及配置包。即,在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的强电场情况下无损地或以高的比特率编码数据,以及在提供差的网络环境的弱电场情况下以低的比特率编码数据。按照这种方式,根据信道状况无缝地传输数据。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根据媒体类型 (音频或视频)高效地调节潜伏期的方法,使得在其同步较为重要的数据的情况下最小化潜伏期,否则增加对误差的鲁棒性。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帧错位隐藏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使用在发生错误帧时之前的良好帧,不需要由于通过使用错误隐藏方法的低的复杂性而导致的额外的潜伏期。为此,通过最小化在错误隐藏时发生的帧之间的不连续和相位不匹配,最小化音质的降低。
此外,一些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连接的设备之间传输音频数据时降低设备的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此外,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管理和同步存储器的方法和装置,通过传输和接收音频数据的设备将音频帧存储到所述存储器。
此外,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选择性地传输音频帧和音频帧的识别值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方案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技术手段,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给第二设备提供音频信号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存储器,存储至少一个之前音频帧;控制单元,将输入到第一设备的音频信号分成多个音频帧、将所述多个音频帧之中的当前音频帧与预先存储在第一设备的存储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之前音频帧作比较、基于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以及通信单元,向第二设备传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此外,当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单元可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
此外,当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单元可压缩当前音频帧,以及通信单元可向第二设备传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
此外,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成功传输到第二设备时,控制单元可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当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时,控制单元可将当前音频帧存储在存储器中。
此外,控制单元可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之中更早地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之前音频帧。
此外,基于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传输到第二设备的次数,控制单元可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
此外,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的传输失败时,通信单元可在预设的传输时限内向第二设备再次传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此外,当在预设的传输时限内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的再次传输失败时,控制单元可确定下一个音频帧传输方法。
此外,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可提供一种第一设备给第二设备提供音频信号所凭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输入到第一设备的音频信号分成多个音频帧;将所述多个音频帧之中的当前音频帧与预先存储在第一设备的存储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之前音频帧作比较;基于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以及向第二设备传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此外,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成功传输到第二设备时,选择的之前音频帧可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和第二设备的存储器中。
此外,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可包括:当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时,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
此外,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当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压缩当前音频帧;以及向第二设备传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
此外,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成功传输到第二设备时,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当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时,将当前音频帧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此外,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可包括: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之中更早地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之前音频帧。
此外,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可包括:基于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传输到第二设备的次数,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
此外,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的传输失败时,在预设的传输时限内向第二设备再次传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此外,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当在预设的传输时限内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的再次传输失败时,确定下一个音频帧传输方法。
此外,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可提供一种从另一设备接收音频信号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通信单元,从另一设备接收与输入到另一设备的音频信号相关的数据;控制单元,确定接收的数据的类型,当确定的数据的类型是预先存储的音频帧的识别值时,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设备的存储器提取对应于识别值的音频帧,以及当确定的数据的类型是从输入到另一设备的音频信号分离的当前音频帧的比特流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比特流解压成当前音频帧;以及输出单元,输出提取的音频帧的音频信号或解压的当前音频帧的音频信号。
此外,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可提供一种设备从另一设备接收音频信号所凭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另一设备接收与输入到另一设备的音频信号相关的数据;确定接收的数据的类型;当确定的数据的类型是预先存储的音频帧的识别值时,从所述设备的存储器提取对应于识别值的音频帧;当确定的数据的类型是从输入到另一设备的音频信号分离的当前音频帧的比特流时,将比特流解压成当前音频帧;以及输出提取的音频帧的音频信号或解压的当前音频帧的音频信号。
此外,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可提供一种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在该记录介质上记录有用于在计算机上执行第二方面的方法的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框图,数据传输装置根据无线网络状况控制比特率和潜伏期并配置将传输的包。
图2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根据网络信道确定包尺寸、帧数量和帧尺寸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根据网络信道确定包尺寸、帧数量和帧尺寸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图4是示出调节预定的帧尺寸和预定的帧数量以针对包尺寸优化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图5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确定有损或无损模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多个网络状态参数的质量和设定比特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图1中的编码模式/比特率确定模块140、媒体编码器模块 160和媒体包生成器模块170的详细框图。
图8a是示出根据基于信道模式和比特率预先定义的帧尺寸和帧数量生成包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图8b是示出当输入数据是音频数据且编码模式是无损编码时配置比特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媒体类型的、接收端950的输入缓冲器控制方法的图。
图10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和解码从接收端输入的包的、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示出在现存的简单数据重复时发生的相位不匹配或不连续点的问题的图。
图12是示出作为用于错误隐藏的重复数据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在第一错误帧中应用叠加方法的过程的图。
图13a是示出在重复数据的一端应用叠加方法的过程的图。
图13b是示出在重复数据的另一端应用叠加方法的过程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使用改进的重复缓冲器的错误隐藏方法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给数据再现装置1000提供音频数据的示例的图。
图16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给数据再现装置 1000提供音频数据所凭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压缩当前音频帧且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所凭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管理音频帧所凭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再现装置1000存储和管理从数据传输装置100接收的音频帧所凭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0和21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稍后将详细描述的实施方式连同参照附图,本发明的优点、特点以及如何实现这些优点和特点将变得显而易见。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省略对公知功能或构造的详细描述,其原因是它们会不必要地模糊本发明的主旨。
将简要地描述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然后将详细描述本公开。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是考虑关于本发明构思的功能的、目前在本领域中广泛使用的那些通常术语,但是可根据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意图、先例或本领域中新的技术而改变这些术语。另外,可由申请人选择特定术语,在这种情况下,将在本发明构思的详细描述中描述这些术语的详细意思。因此,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该根据简单的名称来理解,而应该基于术语的意思和本发明构思的全面描述来理解。
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指明叙述的元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的存在或增加。如本文使用的,术语“单元”指的是软件组件或硬件组件例如FPGA或ASIC,且“单元”执行特定任务。然而,“单元”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软件或硬件。“单元”可配置为存在于可寻址的存储介质上且可配置为运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因此,举例来说,“单元”可包括多个组件,例如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处理、功能、属性、过程、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器、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格、阵列以及变量。在组件和“单元”中提供的功能可在更少的组件和单元中组合或者进一步分成额外的组件和“单元”。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实施方式可容易地由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具有普通技能的人员执行这样的方式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描述清楚,省略了不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关的某些组件。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框图,数据传输装置根据无线网络状况控制比特率和潜伏期并配置将传输的包。图 1的框图可用于描述数据传输方法以及数据传输装置。
参照图1,数据传输装置100包括信道模式初始化模块110、无线网络状态分析模块120、媒体类型分析模块130、编码模式/比特率确定模块140、打包状况控制模块150、媒体编码器模块160和媒体包生成器模块170。“模块”还可称为“单元”。例如,信道模式初始化模块110可称为信道模式初始化单元110。相同情况应用于标号120至170。此外,媒体编码器模块160可称为媒体编码器160。媒体包生成器模块170可称为媒体包生成器170。在通过使用图1的框图描述数据传输方法时,“模块”可称为“操作”。例如,信道模式初始化模块110可称为信道模式初始化操作110。相同情况应用于标号120至170。
信道模式初始化(或最初信道模式)模块110设定网络的信道模式、根据设定的信道模式确定包尺寸、并设定根据确定的尺寸而编码的数据的比特率和将插入到包中的编码的数据帧的数量。作为实施方式,在蓝牙的情况下,根据错误处理水平和包配置支持各种模式。其中,在增强数据速率(EDR)模式的情况下,在不对称模式下高达 2.1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可能的,以及在基本速率(BR)模式下,在不对称模式下高达723.2kbps的传输速率是可能的。因此,根据由选择的信道支持的传输速率确定包尺寸。当包尺寸被确定时,对于在媒体编解码器中可支持的每个比特率,确定可插入到包中的帧数量和每个帧的尺寸。等式1是根据确定的包尺寸确定将插入到一个包中的帧数量(帧数)的方法的一个示例。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在媒体编解码器中可支持的比特率确定帧尺寸。round()函数是四舍五入函数。例如,帧数量(帧数)可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
<等式1>
图2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根据网络信道确定包尺寸、帧数量和帧尺寸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操作210中,选择网络的信道模式。
在操作220中,根据由选择的信道模式支持的带宽确定包尺寸。
在操作230中,针对每个比特率配置根据在操作220中确定的包尺寸将插入到一个包中的帧。具体地,设定将插入到包中的数据帧的数量和帧尺寸。
在操作240中,根据包尺寸再次调节帧数量和帧尺寸。将参照图 4详细描述对于帧数量和帧尺寸的再次调节。
在操作250中,确定的帧数量和确定的帧尺寸存储在比特率表中。
图2的上述方法可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处理器等执行,且可通过例如信道模式初始化模块110执行。
图3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根据网络信道确定包尺寸、帧数量和帧尺寸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图3的一些实施方式示出了当包尺寸是512字节且在媒体编解码器中可支持的比特率是180/229/320/352.8kbps时确定的帧尺寸和帧数量。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每个比特率确定的数据的量可比根据网络的信道模式确定的包尺寸大或小。
图4是示出调节预定的帧尺寸和预定的帧数量以针对包尺寸优化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图4可以是详细描述在图2的操作240 中执行的过程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当编码的帧数据的数据量小于包尺寸时,还生成空的空间,例如残留数据区域(R)。也不可能传输数据,因此浪费数据空间。为了防止这种低效情况的发生,调节编码的数据帧的数量、帧尺寸和比特率以匹配包尺寸。当帧尺寸是L,一个包内的帧数量是K,残留数据区域的尺寸是R时,调节的帧的长度L'可以是L+R/K。除了帧尺寸的调节之外,还可调节帧数量和比特率。
此外,当编码的帧数据的量超过包尺寸,例如多余数据区域R存在时,排除多余帧(图4中的帧5),或者编码的帧被分割并在下一个包中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接收端解码数据时,发生对应于一个包的延迟。因此,调节帧数量、帧尺寸和比特率,使得编码的帧不成碎片。当帧尺寸是L,一个包内的帧数量是K,多余数据区域的尺寸是R时,调节的帧的长度L'可以是L-R/K。除了帧尺寸的调节之外,还可调节帧数量和比特率。
上述关于确定的帧数量和确定的比特率的信息传输到如图1所示的编码模式/比特率确定模块140。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信道模式初始化模块110可设定网络的信道模式、根据设定的信道模式确定包尺寸、并确定多媒体数据的有损或无损编码模式以匹配确定的包尺寸。编码可包括压缩。例如,有损编码可包括有损压缩。此外,无损编码可包括无损压缩。当选择的网络信道的带宽是某个宽度或更大宽度时,信道模式初始化模块110基于无损编码模式给比特率表增加帧数量和帧尺寸。
图5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确定有损或无损模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操作510中,选择网络的信道模式。
在操作520中,根据由选择的信道模式支持的带宽确定包尺寸。
在操作530中,确定在操作520中确定的包尺寸是否大于数据阈值。数据阈值是应用无损编解码器所需要的最小数据量。
当在操作530中确定包尺寸不大于数据阈值时,不能应用无损编解码器。因此,在操作532中,针对每个比特率配置根据包尺寸将插入到一个包中的帧。具体地,设定将插入到包中的数据帧的数量和帧尺寸。
在操作534中,根据包尺寸再次调节帧数量和帧尺寸。已经参照图4描述对于帧数量和帧尺寸的再次调节。
当在操作530中确定包尺寸大于数据阈值时,可应用无损编解码器。因此,在操作536中,增加无损编码模式以输出比特率信息。
在操作540中,生成用于编码模式和比特率确定的信息。
在操作550中,比特率信息存储在比特率表中。如图5所示,存储比特率信息的表根据比特率1,2…N或无损编码模式存储关于帧尺寸和帧数量的信息。
图5的上述方法可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处理器等执行,且可通过例如图1的信道模式初始化模块110和编码模式/比特率确定模块140 执行。
与编码模式、帧尺寸和帧数量关联的表可用于确定编码模式/比特率确定模块140中的媒体编码器的编码方法。
图1的无线网络状态分析模块120分析关于无线网络环境的信息。本文使用的信息的代表性示例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数(RSSI)、链路质量指示(LQI)、自适应跳频(AFH)信道屏蔽信息等。RSSI指示接收的信号的强度。LQI是指示连接的通信状态的质量的参数且是表示位错误率(BER)、具有0至255的整数的值。AFH是用于蓝牙的跳动方法。AFH随机跳动可用的79个信道并屏蔽不可用的信道。当网络环境良好时,屏蔽信道的数量小。然而,当干扰严重时,屏蔽信道的数量增加。当多个无线网络共存时,上述参数可用于检查由于信道之间的干扰的影响或障碍物、墙壁的衍射等而发生的网络状况。此外,关于使用相同网络的无线外围设备的数量的信息被使用。在外围设备使用相同网络的情况下,当设备的数量增加时,用于每个设备的可用带宽减小且比特率减小。指示信道状态的信息传输到比特率确定模块140并用于确定比特率。
图1的编码模式/比特率确定模块140通过使用由无线网络状态分析模块120分析的网络状态参数来选择媒体编码器的比特率。
图6是示出多个网络状态参数的质量和设定比特率之间的关系的图。可通过例如图1的编码模式/比特率确定模块140执行根据网络状态参数对比特率的设定。
如图6所示,通过两个或更多个传输的网络状态参数的组合确定比特率。分析多个参数。当所有参数的值较好时,网络环境确定为更强的电场并选择高的比特率。相反,当比较的网络状态参数的值差时,网络环境确定为弱的电场并选择低的比特率。在RSSI的情况下,随着接收的信号的强度更强,可确定为良好值。LQI是指示连接的通信状态的质量的参数且可根据BER确定该质量。在AFH屏蔽信道的情况下,随着屏蔽信道的数量更小,可确定为良好值。在连接的设备的数量的情况下,随着设备的数量更小,可确定为良好值。
关于选择的比特率的信息传输到媒体编码器模块160,媒体编码器模块160根据选择的比特率编码输入数据。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编码模式/比特率确定模块140可通过使用网络状况参数分析网络信道环境,并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有损或无损编码模式。当分析的网络信道是强电场且在信道模式下可支持无损编码时,编码模式/比特率确定模块140选择无损编码并将该信息传输到媒体编码器模块160。当不支持无损编码时,随着网络状态被分析为更强的电场,选择更高的比特率,以及随着网络状态被分析为更弱的电场,选择更低的比特率。此外,关于选择的比特率的信息和关于根据比特率确定的帧数量和帧尺寸的信息传输到打包状况控制模块150并用于通过使用编码的帧数据生成包。
媒体编码器模块160根据输入编码模式(有损或无损模式)和确定的比特率编码输入信号,并将编码的数据传输到媒体包生成器模块 170以生成包。
图7是图1中的编码模式/比特率确定模块140、媒体编码器模块 160和媒体包生成器模块170的详细框图。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编码模式和比特率操作媒体编码器模块160的方法。
编码模式/比特率确定模块140可分成比特率确定模块142和编码模式确定模块144。
媒体编码器模块160分成执行现存的有损编码的有损编码器模块 162和用于无损编码的残留编码器模块166,以当在接收端解码被编码的比特流时维持与现存编解码器的兼容性。因此,媒体编码器模块160 通过根据输入的比特率使用现存的有损编码器模块162执行编码,并且当编码模式是无损编码时,通过残留编码器模块166编码用于无损编码的额外的数据。当编码模式确定模块144确定有损编码时,例如通过关闭开关不执行残留编码,并且当编码模式确定模块144确定无损编码时,例如通过打开开关164执行残留编码。
媒体包生成器模块170根据预定的包配置方法使用编码的比特流生成包。
图8a是示出根据基于信道模式和比特率预先定义的帧尺寸和帧数量生成包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由于根据网络信道状况和包尺寸预先定义帧尺寸和帧数量,所以包尺寸配置为最小化留下或超过额外数据空间的那一部分。在图8a的示例中,当比特率是1时,帧尺寸确定为n,帧数量确定为m,包数据配置为包括m个帧(帧0至帧m-1)。
图8b是示出当输入数据是音频数据且编码模式是无损编码时配置比特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通过考虑与现存的编码器的兼容性,必须设计无损编码。即,通过使用有损编码器模块162在输入数据上执行有损编码,且用于无损编码的额外的数据单独地编码,然后增加到比特流。按照这种方式,即使当不支持无损编码时,解码器也可通过仅使用现存的解码器解码有损编码的区域,并可跳过无损编码的区域。用于区分有损编码的区域与无损编码的区域的信息可包括在比特流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的同步字值设定给有损比特流和无损比特流,以区分比特流中的无损编码的区域。
图1的媒体类型分析模块130选择传输端中的潜伏度和媒体类型 (音频或视频)。
图9是示出根据媒体类型的、接收端950的输入缓冲器控制方法的图。
在图9的操作910中,可通过输入数据、元数据和媒体播放器的信息确定媒体类型,或者用户可通过使用用户界面(UI)直接选择潜伏度。选择的媒体类型用于确定将传输的数据的潜伏期。一般来说,在诸如视频的内容的情况下,不是必须存在潜伏期,其原因是音频或视频之间的同步(sync)非常重要。然而,在音频数据的情况下,即使发生少量的潜伏期也没有关系。一般来说,当接收端的输入缓冲器大时,潜伏期相对增加。然而,误差的鲁棒性变得强大。相反,当输入缓冲器小时,潜伏期较少地发生,但是输入缓冲器易于受误差影响。因此,通过根据输入媒体类型调节接收端的输入缓冲器的尺寸,可适当地调节同步和鲁棒性。
在操作920中,在操作910中选择的媒体类型信息或潜伏期信息插入到包中,并传输到无线网络环境中的接收端950。
在操作960中,接收端950解析包数据。
在操作970中,接收端950从包提取媒体类型信息或潜伏期信息。
在操作980中,当从提取的信息确定传输的编码的数据的类型是音频时,接收端950将缓冲器尺寸设定得大,以及当确定传输的编码的数据的类型是包括视频数据的音频数据时,接收端将缓冲器尺寸设定得小。
接收端解析从传输端传输的包,并向解码器传输媒体比特流。
图10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处理和解码从接收端输入的包的、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示意性框图。图10的框图可用于描述数据再现方法以及数据再现装置1000。
参照图10,数据再现装置1000包括包解析模块1010、媒体类型分析模块1020、输入/输出缓冲器控制模块1030、媒体解码器模块1040 和错误隐藏模块1050。“模块”还可称为“单元”。例如,包解析模块1010 可称为包解析单元1010。相同的情况应用于标号1020至1050。此外,媒体解码器模块1040可称为媒体解码器1040。在通过使用图10的框图描述数据再现方法时,“模块”可称为“操作”。例如,包解析模块1010 可称为包解析操作1010。相同的情况应用于标号1020至1050。
包解析模块1010将输入包拆包(再次配置来自包的数据)并向媒体解码器模块1040传输提取的比特流。此外,包解析模块1010提取插入到包中的媒体类型信息或潜伏期信息,并向媒体类型分析模块 1020传输媒体类型信息或潜伏期信息。
媒体类型分析模块1020分析输入媒体类型和延迟信息。
输入/输出缓冲器控制模块1030根据由媒体类型分析模块1020分析的媒体类型(音频或视频)和潜伏期信息分析输入缓冲器的尺寸。
媒体解码器模块1040通过使用由包解析模块1010提取的比特流和具有通过输入/输出缓冲器控制模块1030调节的尺寸的输入缓冲器来解码媒体数据。
当由于在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编码的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传输时的错误导致一些包丢失或失真时,错误隐藏模块1050恢复在一些编码的帧信号中发生的错误。如果在帧中发生的错误不被适当地处理,则在发生错误的帧段中音频信号的音质降低。因此,解码装置通过使用数据重复方法恢复信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编码的音频数据的时域中执行错误隐藏,但不存在由于低的复杂性导致的额外的潜伏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作为错误隐藏的基本方法,为了低的复杂性通过使用之前解码的音频数据,重复之前的数据。通过从最新的数据将正常解码的数据存储在具有特定长度的缓冲器中并读取和重复存储在缓冲器中的数据,使用重复的音频数据。
图11是示出在现存的简单数据重复时发生的相位不匹配或不连续点的问题的图。简单数据重复在如图11所示地重复的数据的边界处造成相位不匹配或不连续点,这些部分导致音频信号的音质降低。此外,如果错误帧加长,则持续地重复存储在缓冲器中的相同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还在针对错误隐藏重复的数据之间发生上述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实施方式修改存储在用于当发生错误时的在良好帧和错误帧之间的边界处以及在错误帧和错误帧之间的边界处重构的缓冲器中的音频数据,并通过使用修改的音频数据应用叠加方法。
图12是示出作为用于错误隐藏的重复数据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在第一错误帧中应用叠加方法的过程的图。重复缓冲器存储在最近的正常操作中解码的N个音频数据。当生成第一错误帧时,从重复缓冲器的最新数据开始数据拷贝,如与将重复的数据的数量一样多,如下面的等式2所表述的:
<等式2>
对于(i=0;i<拷贝的数据的数量;i++,k++)
重复数据[k]=重复缓冲器[N-i];
在第一错误帧之后,顺序地拷贝数据,如与将从重复缓冲器拷贝的数据的数量一样多。当缓冲器的读取指针到达缓冲器的末尾时,沿着缓冲器的相反方向执行数据拷贝,如下面的等式3表述的。当读取指针到达缓冲器的两端时,重复上述过程以执行数据拷贝。
<等式3>
对于(i=0;i<拷贝的数据的数量;i++,k++)
重复数据[k]=重复缓冲器[i];
在数据重复期间简单的重复导致如上所述的相位不匹配和不连续点。因此,当第一错误帧开始时,形成具有特定长度的重叠段并修改存储在重复缓冲器中的数据以最小化问题。
<等式4>
对于(i=0;i<M;i++)
重复缓冲器修改后[i]=颠倒拷贝数据[i]×win[i]+重叠数据[i]×win[M-1-i];
等式4表示当第一错误帧生成时的叠加方法。“反向拷贝数据”是从重复缓冲器拷贝的数据的值。拷贝的数据从重复缓冲器的最新值 (N-1)获得具有重叠尺寸M的数据。“重叠数据”是为了最小化错误而重叠的值。“重叠数据”通过使用来自重复缓冲器的最新值(N-1)的具有重叠尺寸M的数据,颠倒重复缓冲器的最新的值,如等式5表示的。
<等式5>
对于(i=0;i<M;i++)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重叠窗口使用sin窗口,如下面的等式6所表示的:
<等式6>
当在数据重复期间重复缓冲器的读取指针到达缓冲器的两端时,沿着相反的方向拷贝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的在缓冲器的边界处发生诸如相位不匹配或不连续点的问题。
图13a是示出在重复数据的一端应用叠加方法的过程的图,图13b 是示出在重复数据的另一端应用叠加方法的过程的图。在图13a和13b 的过程中,获得修改的重复缓冲器,如图13b所示。
在图13a中,最小化当通过使用重复缓冲器的数据执行叠加过程时发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颠倒的数据是通过颠倒针对于重叠参考的重复缓冲器的数据而获得的值。重叠数据使用针对于重叠参考的重复缓冲器的值本身。
如图13a和13b所示,通过在缓冲器的两端执行叠加过程,重复缓冲器转换成新的重复缓冲器。
图14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使用改进的重复缓冲器的错误隐藏方法的图。
一旦生成,则生成的重复缓冲器可用于数据复制以用于如图14 所示的错误隐藏,而不需要单独的额外过程。按照这种方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出的方法可降低错误隐藏的复杂性并最小化音质的退化。
如果使用一些实施方式,则在其中无线网络的信道环境良好的强电场的情况下,可通过无损地或以高的比特率编码多媒体数据提高音质,以及在其中无线网络的信道环境差的弱电场的情况下,可通过根据网络信道环境将比特率从低水平有效地改变到高水平来最小化声音截断。
此外,可通过向由于包丢失或错误而在编码器中发生的错误帧应用低复杂度错误隐藏方法来重构丢失帧,并可通过最小化相位不匹配和不连续点实现自然信号重构。
此外,如果使用本发明,则可通过根据数据类型(音频或视频) 调节接收端的输入缓冲器的尺寸,根据数据类型有效地控制同步和潜伏期。
图15是示出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提供音频数据的示例的图。
参照图15,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可选择性地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从音频信号分离的音频帧或音频帧的识别值。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将音频信号分成多个音频帧,并可将作为当前音频帧的第四音频帧与作为存储在数据传输装置100中的之前音频帧的第一音频帧、第二音频帧和第三音频帧作比较。此外,基于比较的结果,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压缩第四音频帧并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压缩的第四音频帧,或者可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类似于第四音频帧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此外,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使从数据传输装置100接收的压缩的第四音频帧解压并输出解压的第四音频帧,或者可从数据再现装置 1000的存储器提取对应于从数据传输装置100接收的识别值的音频帧并输出提取的音频帧。
图16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给数据再现装置 1000提供音频数据所凭借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操作S160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将输入音频信号分成多个音频帧。数据传输装置100可接收从用户输入的语音或者可接收从另一设备(未示出)提供的音频信号。此外,当通过数据传输装置100 接收的音频信号是模拟信号时,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此外,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将接收的音频信号分成多个音频帧。数据传输装置100随时间可连续地划分音频信号。
在操作S161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将当前音频帧与预先存储在数据传输装置100的存储器1700中的至少一个音频帧作比较。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音频帧可以是当前音频帧之前音频帧。此外,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音频帧可以是成功传输到数据再现装置 1000的之前音频帧。
通过将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作比较,数据传输装置100可确定之前音频帧和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例如,通过计算之前音频帧和当前音频帧的相关值,数据传输装置100 可确定之前音频帧和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可通过使用均方差(MSE) 等计算之前音频帧和当前音频帧的相关值。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可通过之前的技术确定之前音频帧和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
在操作S162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确定被确定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可根据例如音频信号的类型、音频信号划分方法、数据传输装置100的规格和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规格,多样性地设定预设阈值。
当在操作S1620中确定被确定的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在操作 S163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具有确定的相似度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当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之中存在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的相似度的多个音频帧时,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具有最高相似度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在这种情况下,之前音频帧还可预先存储在数据再现装置1000 的存储器中,且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通过使用接收的识别值提取存储在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存储器中的之前音频帧并输出提取的之前音频帧。
此外,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的传输失败时,在预设的传输时限内,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再次传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此外,当在预设的传输时限内,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的再次传输失败时,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压缩当前音频帧并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可选地,当在预设的传输时限内,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的再次传输失败时,数据传输装置100可确定下一个音频帧传输方法。
当在操作S1620中确定被确定的相似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在操作 S164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压缩当前音频帧。
在操作S165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
图17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压缩当前音频帧且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所凭借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操作S170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压缩当前音频帧。为了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当前音频帧,数据传输装置100可通过使用各种编解码算法将当前音频帧压缩成音频比特流。
在操作S1705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压缩的音频帧。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数据传输装置100可检查压缩的音频帧的传输时间。
在操作S171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确定是否已从数据再现装置1000接收ACK信号。当数据再现装置1000成功接收压缩的音频帧时,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向数据传输装置100传输ACK信号。此外,当数据再现装置1000未成功接收压缩的音频帧时,数据再现装置1000 可向数据传输装置100传输NACK信号。
当在操作S1710中确定数据传输装置100已从数据再现装置1000 接收ACK信号时,在操作S1715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使成功传输的压缩的当前音频帧解压。
在操作S172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删除预先存储在存储器 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数据传输装置100可根据预设标准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并从存储器1700删除选择的之前音频帧。当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删除时,存储解压的当前音频帧的空间可确保在存储器1700内。
在操作S1725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将解压的当前音频帧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
当在操作S1710中确定数据传输装置100未从数据再现装置1000 接收ACK信号时,在操作S173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确定压缩的当前音频帧的传输时间是否超过传输时限。传输时限可以是为了传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而预设的时限并可根据各种标准设定。
当在操作S1730中确定压缩的当前音频帧的传输时间超过传输时限时,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在操作S1735中压缩下一个音频帧。然后,在操作S1705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传输压缩的下一个音频帧。
图18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管理音频帧所凭借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8,作为之前音频帧的第一音频帧1840、第二音频帧1850 和第三音频帧1860可存储在数据传输装置100的存储器170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将作为当前音频帧的第四音频帧1870存储在存储器 1700中。
在操作S180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使成功传输的压缩的第四音频帧1870解压。第四音频帧1870可以是当前音频帧。当压缩的第四音频帧1870成功传输到数据再现装置1000时,数据传输装置100 可使压缩的第四音频帧1870解压。
在操作S181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确定之前音频帧的删除顺序。数据传输装置100可确定第一音频帧1840、第二音频帧1850和第三音频帧1860的删除顺序。
基于之前音频帧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时间,数据传输装置100 可确定之前音频帧的删除顺序。例如,数据传输装置100可确定删除顺序,使得首先删除更早地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
可选地,基于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传输到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次数,数据传输装置100可确定之前音频帧的删除顺序。例如,数据传输装置100可确定删除顺序,使得首先删除其识别值传输到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次数较小的之前音频帧。
然而,由数据传输装置100确定的删除顺序的标准不限于上述示例。数据传输装置100可通过考虑音频信号的类型基于各种标准确定删除顺序。
此外,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向数据再现装置1000提供关于确定的删除顺序的信息。因此,数据再现装置1000还可根据确定的删除顺序删除存储在数据再现装置1000中的之前音频帧。此外,存储在数据传输装置100中的之前音频帧可与存储在数据再现装置1000中的之前音频帧同步。
在操作S182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选择将删除的之前音频帧。例如,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在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第一音频帧 1840、第二音频帧1850和第三音频帧1860之中选择最早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第一音频帧1840。
在操作S183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从存储器1700删除选择的之前音频帧。数据传输装置100可从存储器1700删除选择的第一音频帧。
在操作S1840中,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将解压的第四音频帧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
图19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再现装置1000存储和管理从数据传输装置100接收的音频帧所凭借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操作S1900中,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从数据传输装置100接收与音频信号相关的数据。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从数据传输装置100 接收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或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在操作S1905中,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识别接收的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确定与从数据传输装置100接收的音频信号相关的数据是否是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或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当在操作S1905中确定识别的数据的类型是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时,在操作S1910中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使压缩的当前音频帧解压。
在操作S1915中,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基于预设的删除顺序删除预先存储在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存储器中的之前音频帧。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在之前从数据传输装置100接收与删除顺序相关的设定值,然后存储接收的设定值。与删除顺序相关的相同的设定值可存储在数据传输装置100和数据再现装置1000中。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基于用户输入生成与删除顺序相关的设定值并给数据传输装置100提供生成的设定值。
此外,根据与删除顺序相关的设定值,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删除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当之前音频帧从存储器删除时,存储当前音频帧的存储空间可确保在存储器内。
在操作S1920中,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将解压的当前音频帧存储在存储器中。
在操作S1925中,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向数据传输装置100传输 ACK信号。为了就成功接收压缩的当前音频帧通知数据传输装置100,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向数据传输装置100传输ACK信号。因此,数据传输装置100可接收ACK信号并确定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成功传输到数据再现装置1000。此外,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删除预先存储在数据传输装置100的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使压缩的当前音频帧解压,且将解压的当前音频帧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与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删除顺序相同的删除顺序,数据传输装置 100可删除之前音频帧。
在操作S1930中,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输出解压的当前音频帧的音频信号。
当在操作S1905中确定识别的数据的类型是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时,在操作S1935中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从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存储器提取对应于接收的识别值的之前音频帧。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提取具有接收的识别值的之前音频帧。
在操作S1940中,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输出提取的之前音频帧的音频信号。
另一方面,已经描述了数据传输装置100和数据再现装置1000 通过使用与删除顺序相关的相同的设定值删除之前音频帧,以存储和删除相同的之前音频帧,但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删除之前音频帧并给数据传输装置100提供删除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并且通过使用从数据再现装置1000接收的删除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删除与通过数据再现装置1000 从数据传输装置100的存储器1700删除的之前音频帧相同的之前音频帧。
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在操作S1915之前向数据传输装置100传输 ACK信号,且数据传输装置100可接收ACK信号并从数据传输装置 100的存储器1700删除之前音频帧。此外,数据传输装置100可给数据再现装置1000提供删除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并且通过使用从数据传输装置100接收的删除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数据再现装置 1000可删除与通过数据传输装置100从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存储器删除的之前音频帧相同的之前音频帧。
因此,相同的音频帧可存储在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存储器和数据传输装置100的存储器1700中或者从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存储器和数据传输装置100的存储器1700删除。
图20和21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的框图。
如图20所示,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包括用户输入单元1100、输出单元1200、控制单元(处理器)1300和通信单元1500。然而,图6中示出的所有元件对于数据传输装置100来说不是必要的。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实现为具有比图20中示出的元件更多数量的元件,或者可实现为具有比图20中示出的元件更少数量的元件。
例如,如图21所示,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装置100除了包括用户输入单元1100、输出单元1200、控制单元1300和通信单元 1500之外,还可包括感测单元1400、A/V输入单元1600和存储器1700。
用户输入单元1100是允许用户输入用于控制数据传输装置100的数据的单元。例如,用户输入单元1100可包括键盘、圆顶开关、触摸板(触摸型电容式触摸板、压力型电阻式触摸板、红外光束感测型触摸板、表面声波型触摸板、集成应变仪型触摸板、压电效应型触摸板等)、滚轮、滚动开关,但是不限于此。
用户输入单元1100可接收设定将与当前音频帧和之前音频帧的相似度作比较的阈值的用户输入、设定当前音频帧的传输时限的用户输入、设定之前音频帧的删除顺序的用户输入。
输出单元1200可输出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或振动信号。输出单元1200可包括显示单元1210、音频输出单元1220和振动马达1230。
显示单元1210可显示通过数据传输装置100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1210可显示与数据传输装置100和数据再现装置1000之间的数据传输相关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1210可音频帧识别值和显示功率效率的传输比。此外,显示单元1210可显示关于存储在数据传输装置100中的之前音频帧和存储在数据再现装置1000中的之前音频帧的同步状况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显示单元1210和触摸板形成分层结构以构成触摸屏的情况下,显示单元1210还可用作输入设备以及输出设备。显示单元 1210可包括从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显示器、3D显示器和电泳显示器之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根据实施方式,数据传输装置100 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显示单元1210。两个或更多个显示单元1210可设置为通过使用铰链彼此面对。
音频输出单元1220输出从通信单元1500接收的或存储在存储器 1700中的音频数据。此外,音频输出单元1220可输出与通过数据传输装置100执行的功能相关的音频信号,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和通知声音。音频输出单元1220可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
振动马达1230可输出振动信号。例如,振动马达1230可输出对应于音频数据或视频数据(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的输出的振动信号。此外,当触摸输入到触摸屏时,振动马达1230 可输出振动信号。
控制单元1300可控制数据传输装置100的整体操作。例如,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程序,控制单元1300可控制用户输入单元1100、输出单元1200、感测单元1400、通信单元1500和A/V输入单元1600的整体操作。
具体地,控制单元1300可将输入到数据传输装置100的音频信号分成多个音频帧。数据传输装置100可从用户接收语音输入或者可接收从另一设备(未示出)提供的音频信号,控制单元1300可随时间连续地划分音频信号。
控制单元1300可将当前音频帧与预先存储在数据传输装置100 的存储器1700中的至少一个音频帧作比较。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 中的音频帧可以是当前音频帧之前音频帧。此外,预先存储在存储器 1700中的音频帧可以是成功传输到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之前音频帧。
通过将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作比较,控制单元1300可确定之前音频帧和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例如,通过计算之前音频帧和当前音频帧的相关值,控制单元1300可确定之前音频帧和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可通过使用均方差(MSE)等计算之前音频帧和当前音频帧的相关值。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可通过各种技术确定之前音频帧和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
控制单元1300可确定被确定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预设阈值可根据例如音频信号的类型、音频信号划分方法、数据传输装置100 的规格和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规格多样性地设定。
此外,当被确定的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单元1300可给数据再现装置1000提供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控制单元1300可给数据再现装置1000提供具有确定的相似度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当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之中存在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的相似度的多个音频帧时,控制单元1300可给数据再现装置 1000提供具有最高相似度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在这种情况下,之前音频帧还可预先存储在数据再现装置1000 的存储器中,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通过使用接收的识别值提取存储在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存储器中的之前音频帧并输出提取的音频帧。
另一方面,当确定的相似度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单元1300可压缩当前音频帧。此外,控制单元1300可给数据再现装置1000提供压缩的当前音频帧。
另一方面,控制单元1300可压缩当前音频帧并给数据再现装置 1000提供压缩的当前音频帧,并且可管理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
控制单元1300可压缩当前音频帧。为了给数据再现装置1000提供当前音频帧,控制单元1300可通过使用各种编解码算法将当前音频帧压缩成音频比特流。
控制单元1300可给数据再现装置1000提供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控制单元1300可检查压缩的音频帧的传输时间。
控制单元1300可确定是否已从数据再现装置1000接收ACK信号。当数据再现装置1000成功接收压缩的音频帧时,数据再现装置 1000可向数据传输装置100传输ACK信号。此外,当数据再现装置 1000未成功接收压缩的音频帧时,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向数据传输装置100传输NACK信号。
当确定数据传输装置100已从数据再现装置1000接收ACK信号时,控制单元1300可使成功传输的压缩的当前音频帧解压。
控制单元1300可删除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单元1300可根据预设标准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并从存储器1700删除选择的之前音频帧。当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被删除时,存储解压的当前音频帧的空间可确保在存储器1700内。
控制单元1300可将解压的当前音频帧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
此外,当确定数据传输装置100未从数据再现装置1000接收ACK 信号时,控制单元1300可确定压缩的当前音频帧的传输时间是否超过传输时限。传输时限可以是为了传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而预设的时限并可根据各种标准设定。
当确定压缩的当前音频帧的传输时间超过传输时限时,控制单元 1300可压缩下一个音频帧。然后,控制单元1300可给数据再现装置 1000提供压缩的下一个音频帧。
感测单元1400可感测数据传输装置100的状态或者数据传输装置 100周围的状态并向控制单元1300传输感测的信息。
感测单元1400可包括从磁传感器1410、加速度传感器1420、温度/湿度传感器1430、红外传感器1440、陀螺仪传感器1450、位置传感器(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1460、气压计传感器1470、接近传感器1480和RGB传感器(照度传感器)1490之中选择的至少一个,但是不限于此。由于各个传感器的功能可从它们的名称直观地推断,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通信单元1500可包括用于在数据传输装置100和数据再现装置 1000之间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元件。例如,通信单元1500可包括短程无线通信单元1510、移动通信单元1520和广播接收单元1530。
短程无线通信单元1510可包括蓝牙通信单元、蓝牙低功耗(BLE) 通信单元、近场通信单元、无线本地接入网络(WLAN)(Wi-Fi)通信单元、Zigbee通信单元、红外数据协会(IrDA)通信单元、Wi-Fi 直连(WFD)通信单元、超宽带(UWB)通信单元或Ant+通信单元,但是不限于此。
移动通信单元1520可通过从基站、外部终端和服务器之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经由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信号可包括语音呼叫信号、视频呼叫信号或根据文本/多媒体消息的传输和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广播接收单元1530可通过广播信道从外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与广播相关的信息。广播信道可包括卫星信道和地面信道。根据实施方式,数据传输装置100可不包括广播接收单元1530。
此外,通信单元1500可接收标准音频帧,以在之前将共同使用的音频帧样本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
A/V输入单元1600可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并可包括相机1610、麦克风1620等。在视频呼叫模式或拍摄模式下,相机1610可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得图像帧,例如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由图像传感器捕获的图像可通过控制单元1300或单独的图像处理器(未示出)处理。
通过相机1610处理的图像帧可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或者可通过通信单元1500传输到外部。根据终端的配置类型,相机1610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相机。
麦克风1620可接收外部音频信号并将外部音频信号处理成电语音数据。例如,麦克风1620可从外部设备200或人接收音频信号。麦克风1620可使用各种噪声去除算法以用于去除在接收外部音频信号的过程中生成的噪声。
存储器1700可存储用于控制器1300的控制和处理的程序,并可存储输入到数据传输装置100的数据或者从数据传输装置100输出的数据。此外,存储器1700可用作存储之前音频帧的缓冲器存储器。
存储器1700可包括从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微型存储器、卡式存储器(例如,SD或XD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存储器、磁盘和光盘之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存储介质。
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的程序可根据其功能分类成多个模块。例如,程序可分类成UI模块1710、触摸屏模块1720和通知模块1730。
UI模块1710可提供根据每个应用与数据传输装置100相互作用的特定UI或GUI。触摸屏模块1720可检测用户在触摸屏上的触摸手势并向控制单元1300传输关于触摸手势的信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触摸屏模块1720可识别并分析触摸代码。触摸屏模块1720可通过包括控制器的单独的硬件实现。
各种传感器可在触摸屏内或靠近触摸屏设置,以检测触摸屏上或悬于触摸屏上方的触摸。检测触摸屏上的触摸的传感器的示例可以是触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可以以人的灵敏度或超过人的灵敏度来感测特定对象的接触。触觉传感器可感测各种信息,例如接触表面的粗糙度、接触对象的硬度、接触点的温度等。
此外,感测触摸屏上的触摸的传感器的示例可以是接近传感器。
接近传感器指的是在不需要机械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电磁力或红外光,检测靠近预定检测表面的对象或者存在于传感器附近的对象的存在或不存在的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的示例包括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镜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射频振荡型接近传感器、静电电容型接近传感器、磁体型接近传感器和红外接近传感器。用户的手势可包括轻击、触摸并保持、双击、拖曳、平移、轻拂、拖曳并下垂、滑动等。
通知模块1730可生成用于向用户通知在数据传输装置100中事件的发生的信号。在数据传输装置100中发生的事件的示例可包括呼叫信号接收、消息接收、按键信号输入和日程通知。通知模块1730可通过显示单元1210以视频信号的形式输出通知信号。通知模块1730可通过音频输出单元1220以音频信号的形式输出通知信号。通知模块 1730可通过振动马达1230以振动信号的形式输出通知信号。
另一方面,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数据再现装置1000可包括与图 20和21中示出的数据传输装置100基本上相同的构造。
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通过通信单元从数据传输装置 100接收与音频信号相关的数据。
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识别接收的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确定从数据传输装置100接收的与音频信号相关的数据是否是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或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当确定识别的数据的类型是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时,数据再现装置 1000的控制单元可使压缩的当前音频帧解压。
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基于预设的删除顺序删除预先存储在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存储器中的之前音频帧。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在之前从数据传输装置100接收与删除顺序相关的设定值,然后存储接收的设定值。与删除顺序相关的相同的设定值可存储在数据传输装置100和数据再现装置1000中。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基于用户输入生成与删除顺序相关的设定值并给数据传输装置100提供生成的设定值。
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根据与删除顺序相关的设定值删除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当从存储器删除之前音频帧时,存储当前音频帧的存储空间可确保在存储器内。
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将解压的当前音频帧存储在存储器中。
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给数据传输装置100提供ACK 信号。为了给数据传输装置100通知已成功接收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向数据传输装置100传输ACK信号。因此,数据传输装置100可接收ACK信号并确定压缩的当前音频帧已成功传输到数据再现装置1000。此外,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删除预先存储在数据传输装置100的存储器1700中的之前音频帧,使压缩的当前音频帧解压,并将解压的当前音频帧存储在存储器1700中。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与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删除顺序相同的删除顺序,数据传输装置100可删除之前音频帧。
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通过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输出单元输出解压的当前音频帧的音频信号。
当识别的数据的类型是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时,数据再现装置 1000的控制单元可从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存储器提取对应于接收的识别值的之前音频帧。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提取具有接收的识别值的之前音频帧。
数据再现装置1000的控制单元可输出提取的之前音频帧的音频信号。
本发明可实施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的计算机可读代码。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可存储之后可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的任何记录介质。
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光盘-ROM(CD-ROM)、磁带、软盘和光学数据存储设备,还可包括以载波(例如,通过互联网传输)形式实现的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还可分布在网络结合的计算机系统上,使得计算机可读代码以分布式方式存储和运行。另外,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程序、代码和代码段可通过本发明所属的领域的编程技术人员容易地理解。
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公开所属的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因此,公开的实施方式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不是由本公开的详细描述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该范围内的所有差异将被理解为包括在本公开中。
Claims (13)
1.一种向第二设备提供音频信号的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包括:
存储器,存储至少一个之前音频帧;
控制单元,配置为:
基于信道模式支持的带宽确定包尺寸,
当所述包尺寸大于数据阈值时,确定使用无损编码器,
当所述包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阈值时,基于所述包尺寸确定帧尺寸,
基于所述帧尺寸将输入到第一设备的音频信号分成多个音频帧,
将所述多个音频帧之中的当前音频帧与预先存储在第一设备的存储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之前音频帧作比较,
基于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以及
通信单元,向第二设备传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当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单元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当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单元压缩当前音频帧,以及
通信单元向第二设备传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成功传输到第二设备时,控制单元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当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时,控制单元将当前音频帧存储在存储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控制单元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之中更早地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之前音频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基于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传输到第二设备的次数,控制单元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的传输失败时,通信单元在预设的传输时限内向第二设备再次传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中当在预设的传输时限内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的再次传输失败时,控制单元确定下一个音频帧传输方法。
9.一种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提供音频信号所凭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信道模式支持的带宽确定包尺寸;
当所述包尺寸大于数据阈值时,确定使用无损编码器;
当所述包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阈值时,基于所述包尺寸确定帧尺寸;
基于所述帧尺寸将输入到第一设备的音频信号分成多个音频帧;
将所述多个音频帧之中的当前音频帧与预先存储在第一设备的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之前音频帧作比较;
基于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以及
向第二设备传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的识别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选择的之前音频帧成功传输到第二设备时,选择的之前音频帧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和第二设备的存储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包括:当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时,选择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与当前音频帧的相似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压缩当前音频帧;以及
向第二设备传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压缩的当前音频帧成功传输到第二设备时,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当删除预先存储的之前音频帧中的至少一个时,将当前音频帧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085369 | 2014-07-08 | ||
KR20140085369 | 2014-07-08 | ||
KR10-2015-0081982 | 2015-06-10 | ||
KR1020150081982A KR102389312B1 (ko) | 2014-07-08 | 2015-06-10 |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PCT/KR2015/007014 WO2016006915A1 (ko) | 2014-07-08 | 2015-07-07 |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88211A CN106688211A (zh) | 2017-05-17 |
CN106688211B true CN106688211B (zh) | 2020-03-13 |
Family
ID=5530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4827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88211B (zh) | 2014-07-08 | 2015-07-07 | 用于发送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70127B2 (zh) |
EP (1) | EP3169026B1 (zh) |
KR (1) | KR102389312B1 (zh) |
CN (1) | CN1066882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09418B2 (en) * | 2017-04-18 | 2020-03-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data/frame compression in a system on a chip |
US10484685B2 (en) | 2017-04-18 | 2019-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data/frame compression in a system on a chip |
WO2019112621A1 (en) * | 2017-12-08 | 2019-06-13 | Google Llc | Detection of duplicate packetized data transmission |
US10834296B2 (en) * | 2018-09-12 | 2020-11-10 | Roku, Inc. | Dynamically adjusting video to improve synchronization with audio |
US10575197B1 (en) * | 2018-11-06 | 2020-02-25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Automated network voice testing platform |
CN113678197B (zh) * | 2019-03-25 | 2024-06-11 | 雷蛇(亚太)私人有限公司 | 在音频错误消除中使用递增搜索序列的方法和设备 |
EP4000275A1 (en) * | 2019-07-17 | 2022-05-25 | Dolby International AB | Latency management for content delivery |
JP7524678B2 (ja) | 2020-08-28 | 2024-07-30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信号処理方法並びに信号処理方法のプログラム |
US11615048B2 (en) * | 2021-03-05 | 2023-03-28 | Aspeed Technology Inc. | Adaptive serial general-purpose input output interface and signal receiver thereof |
CN112953850B (zh) * | 2021-04-06 | 2022-09-0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KR102641532B1 (ko) * | 2022-10-20 | 2024-02-28 | (주)한국플랫폼서비스기술 | 사생활 보호 딥러닝 프레임워크 응용 컴퓨팅 장치 및 그 방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515C (zh) * | 1999-03-05 | 2004-10-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数据叠加语音通信系统中有效重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KR20080112000A (ko) * | 2007-06-20 | 2008-12-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음색 유사성을 활용한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42506B1 (en) | 1999-02-02 | 2006-11-28 | Vocaltec Communications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ackets |
KR100652004B1 (ko) | 1999-03-03 | 2006-11-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오디오 데이터의 에러 정정 장치 및 방법 |
US7047190B1 (en) * | 1999-04-19 | 2006-05-16 | At&T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acket loss or frame erasure concealment |
GB0428160D0 (en) * | 2004-12-22 | 2005-01-26 | British Telecomm | Variable bit rate processing |
KR100792209B1 (ko) | 2005-12-07 | 2008-01-0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디지털 오디오 패킷 손실을 복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8340078B1 (en) | 2006-12-21 | 2012-12-2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for concealing missing audio waveforms |
US8660175B2 (en) * | 2007-12-10 | 2014-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lective display of interpolated or extrapolated video units |
US7983189B2 (en) * | 2008-03-12 | 2011-07-19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compliance for multipoint packet services |
KR101112000B1 (ko) * | 2009-06-15 | 2012-03-15 | 한국항공우주연구원 | 태양전지판 지상 보조 장치 |
US8849202B2 (en) | 2011-08-19 | 2014-09-30 | Apple Inc. | Audio transfer using the Bluetooth Low Energy standard |
US9531501B2 (en) | 2011-10-25 | 2016-12-27 | Apple Inc. | Data transfer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
-
2015
- 2015-06-10 KR KR1020150081982A patent/KR102389312B1/ko active Active
- 2015-07-07 EP EP15819284.9A patent/EP3169026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7-07 CN CN201580048273.6A patent/CN10668821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7-07 US US15/324,922 patent/US1017012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515C (zh) * | 1999-03-05 | 2004-10-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数据叠加语音通信系统中有效重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EP1833189A2 (en) * | 1999-03-05 | 2007-09-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data retransmission in a voice-over-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080112000A (ko) * | 2007-06-20 | 2008-12-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음색 유사성을 활용한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60006106A (ko) | 2016-01-18 |
EP3169026A1 (en) | 2017-05-17 |
US20170206906A1 (en) | 2017-07-20 |
KR102389312B1 (ko) | 2022-04-22 |
CN106688211A (zh) | 2017-05-17 |
US10170127B2 (en) | 2019-01-01 |
EP3169026A4 (en) | 2018-01-03 |
EP3169026B1 (en) | 2020-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88211B (zh) | 用于发送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TWI474660B (zh) | 用於編碼及偵測浮水印信號之裝置 | |
KR101548846B1 (ko) | 워터마킹된 신호의 적응적 인코딩 및 디코딩을 위한 디바이스 | |
US8578247B2 (en) | Bit error management methods for wireless audio communication channels | |
EP2211566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rogra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9947066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serting watermark data | |
TWI435583B (zh) | 用以解碼音訊內容之方法與裝置及相關電腦程式產品 | |
WO2021143694A1 (zh) | 一种音频编解码方法和音频编解码设备 | |
TWI476759B (zh) | 用於編碼及解碼浮水印信號之裝置 | |
US9842604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quality of radio | |
US20170249120A1 (en) | Sharing of Multimedia Content | |
US1093164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coding multimedia data,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coding same | |
KR101073409B1 (ko) | 디코딩 장치 및 디코딩 방법 | |
CN204761452U (zh) | 一种信号传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