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1037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81037B CN106681037B CN201610890430.4A CN201610890430A CN106681037B CN 106681037 B CN106681037 B CN 106681037B CN 201610890430 A CN201610890430 A CN 201610890430A CN 106681037 B CN106681037 B CN 1066810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xel
- metal wiring
- electrode
- constituent
- signal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7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6829 Ficus sunda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18—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having a patterned common electro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18—Shield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1—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common or backgroun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与构成电极相接触的多个金属布线。第一滤光片与第一、第三像素重叠,第二滤光片与第二、第四像素重叠。第一~第四构成电极分别与第一~第四像素重叠。第一狭缝在第一像素与第二像素之间在第一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第二狭缝在第三像素与第四像素之间在第二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第一金属布线形成于第一、第二构成电极之间并覆盖第一狭缝的一部分,第二金属布线形成于第三、第四构成电极之间并覆盖第二狭缝的一部分。第一金属布线与第一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比第一金属布线与第二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更短,第二金属布线与第四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比第二金属布线与第三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更短。
Description
本申请基于2015年10月13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5-201909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而提出,并通过引用而将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合并入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有一对基板和被封入该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在针对每个像素设置的像素电极与经过多个像素的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来驱动上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由此来显示图像。
公共电极由与各像素对应的电极(以下,称为构成电极)构成,有时这些构成电极被狭缝分开。例如,上述狭缝是沿着向与像素电极连接的开关元件供给影像信号的影像信号线(源极布线)形成的。
另外,形成与公共电极电连接的金属布线,由此能够降低公共电极的电阻。金属布线在与像素边界的遮光层相对的位置例如沿着影像信号线而形成。
在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避免相邻的构成电极短路,在上述狭缝没有形成金属布线。因此,存在金属布线形成于两侧的像素和金属布线仅形成于单侧的像素。例如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用户观察显示区域的视角,金属布线形成于两侧的像素与金属布线仅形成于单侧的像素,像素的开口率可能不同。由此,像素的显示颜色有可能偏移(shift)成与作为目的的颜色不同的颜色。
像这样,根据金属布线的配置方式,显示品质可能下降。因此,需要防止因金属布线引起的显示品质的下降。
发明内容
大体来说,根据采用各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具有多个影像信号线、多个扫描信号线、通过使上述多个影像信号线和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交叉而形成的多个像素、形成于上述多个像素的每一个的多个像素电极、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对的公共电极以及与上述像素相对的彩色滤光片。而且,显示装置具有多个金属布线,该多个金属布线形成于与形成有上述影像信号线的层和形成有上述扫描信号线的层不同的层,并与上述公共电极相接触。
上述公共电极与上述金属布线在上述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上述多个影像信号线包含第一影像信号线和第二影像信号线。上述彩色滤光片包含第一颜色的第一滤光片和第二颜色的第二滤光片。上述多个像素包含隔着上述第一影像信号线相邻的第一像素及第二像素和隔着上述第二影像信号线相邻的第三像素及第四像素。上述公共电极包含隔着第一狭缝相邻的第一构成电极及第二构成电极和隔着第二狭缝相邻的第三构成电极及第四构成电极。上述多个金属布线包含第一金属布线和第二金属布线。
而且,在俯视时,上述第一滤光片与上述第一像素及上述第三像素重叠,上述第二滤光片与上述第二像素及上述第四像素重叠,上述第一构成电极与上述第一像素重叠,上述第二构成电极与上述第二像素重叠,上述第三构成电极与上述第三像素重叠,上述第四构成电极与上述第四像素重叠,上述第一狭缝在上述第一像素与上述第二像素之间在上述第一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上述第二狭缝在上述第三像素与上述第四像素之间在上述第二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上述第一金属布线形成于上述第一构成电极与上述第二构成电极之间并覆盖上述第一狭缝的一部分,上述第二金属布线形成于上述第三构成电极与上述第四构成电极之间并覆盖上述第二狭缝的一部分,上述第一金属布线与上述第一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一金属布线与上述第二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更短,上述第二金属布线与上述第四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二金属布线与上述第三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更短。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防止因金属布线引起的显示品质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3是概略地示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彩色滤光片与副像素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4是概略地示出能够应用于上述副像素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5是概略地示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金属布线和公共电极的布局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由构成电极构成的公共电极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公共电极中的虚设狭缝的俯视图。
图8是概略地示出沿着图5中的VIII-VIII线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与上述金属布线相关的各种尺寸的俯视图。
图10是概略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概略地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概略地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概略地示出沿着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若干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保持发明的主旨不变进行的适当变更而容易想到的内容,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为了更加清楚地进行说明,有时附图与实际的形态相比而是示意地示出,但是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解释。在各附图中,有时,针对连续地配置的相同或者类似的要素而省略附图标记。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对于已经出现的附图,对发挥与前述的构成要素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记上相同的参考附图标记,有时省略重复的详细的说明。
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公开了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各实施方式并不妨碍将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各个技术思想应用于其他种类显示装置。作为其他种类显示装置,假设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或者具有电泳元件等的电子纸型的显示装置等。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液晶显示装置1能够用于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终端、手机终端、个人计算机、电视机接收装置、车载装置、游戏设备、可穿戴式终端等各种各样的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显示面板2、多个公共电极CE、与各公共电极CE相对的多个检测电极RX、作为驱动器模块发挥功能的驱动器IC3和作为检测模块发挥功能的触摸检测IC4。
显示面板2具有矩形状的阵列基板AR(第一基板)和外形比该阵列基板AR的外形小的矩形状的相对基板CT(第二基板)。在图1的例子中,阵列基板AR与相对基板CT以3边重叠的方式贴合。阵列基板AR具有不与相对基板CT相对的端子区域NA。
显示面板2在阵列基板AR与相对基板CT相对的区域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在显示区域DA与相对基板CT的端部之间的周边区域FA。周边区域FA包围显示区域DA。在图1的例子中,显示区域DA是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的短边和沿着第二方向Y的长边的长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相交,但是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也可以以其他的角度相交。
各公共电极CE在显示区域DA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公共电极CE能够由例如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公共电极CE形成于例如阵列基板AR。
各检测电极RX在显示区域DA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并且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检测电极RX能够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或者金属线形成。检测电极RX形成于例如相对基板CT的外表面(与阵列基板AR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表面)。
驱动器IC3执行与图像显示相关的控制,驱动器IC3例如安装于端子区域NA。在安装端子5连接有向显示面板2供给图像数据的第一柔性布线基板6。
在沿着端子区域NA的相对基板CT的端部形成有安装端子7。在安装端子7连接有输出来自检测电极RX的检测信号的第二柔性布线基板8。在图1的例子中,触摸检测IC4安装于第二柔性布线基板8。各检测电极RX在例如周边区域FA经由形成在相对基板CT的表面的检测布线DL而与安装端子7连接。
接着,针对液晶显示装置1的图像显示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与图像显示相关的概略的等效电路的图。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多个扫描信号线(栅极布线)G、与这些扫描信号线G交叉的多个影像信号线(源极布线)S、第一栅极驱动器GD1、第二栅极驱动器GD2和源极驱动器SD。源极驱动器SD经由多个视频线VL与驱动器IC3连接。
各扫描信号线G在显示区域DA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并且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各影像信号线S在显示区域DA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各影像信号线S可以直线状地延伸,也可以一边弯曲一边延伸。
各扫描信号线G和各影像信号线S形成于阵列基板AR。各扫描信号线G与第一栅极驱动器GD1以及第二栅极驱动器GD2连接。各影像信号线S与源极驱动器SD连接。
在图2的例子中,由各扫描信号线G和各影像信号线S划分出的区域相当于一个副像素SPX。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与红色对应的副像素SPXR、与绿色对应的副像素SPXG和与蓝色对应的副像素SPXB构成一个像素PX。像素PX也可以还具有与白色或者黄色对应的副像素。此外,在本公开中,有时将副像素SPX简称为像素。
各副像素SPX具有形成于阵列基板AR的开关元件SW。开关元件SW例如是薄膜晶体管。开关元件SW与扫描信号线G、影像信号线S以及像素电极PE电连接。在显示图像时,向公共电极CE施加公共电压。
第一栅极驱动器GD1和第二栅极驱动器GD2依次向各扫描信号线G供给扫描信号。源极驱动器SD由驱动器IC3控制,选择性地向各影像信号线S供给影像信号。当向与某个开关元件SW连接的扫描信号线G供给扫描信号,且向与该开关元件SW连接的影像信号线S供给影像信号时,与该影像信号对应的电压被施加至像素电极PE。此时,通过在像素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被封入阵列基板AR与相对基板CT之间的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的配向从未施加有电压的初始配向状态开始变化。通过如这样的动作,在显示区域DA显示图像。
公共电极CE作为用于显示图像的电极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用于对接近显示区域DA的用户的手指等物体(导体)进行检测的驱动电极发挥功能。驱动器IC3在检测时,依次向各公共电极CE供给驱动信号。各检测电极RX与各公共电极CE电容耦合,从各检测电极RX输出与供给至公共电极CE的驱动信号对应的检测信号。来自物体不接近的检测电极RX的检测信号与来自物体接近的检测电极RX的检测信号的波形不同。触摸检测IC4能够基于如这样的检测信号,检测有无接近显示区域DA的物体,并进一步地检测该物体在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上的位置。
此外,此处说明了的检测方式是一个例子,也能够应用其他的检测方式。例如,也能够采用利用检测电极RX或者公共电极CE本身所具有的电容(固有电容)来对接近显示区域DA的物体进行检测的方式。
副像素SPX的颜色是根据显示面板2所具有的彩色滤光片CF来决定的。图3是概略地示出彩色滤光片CF与副像素SPX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副像素SPXR、SPXG、SPXB都沿着第二方向Y连续地配置。
彩色滤光片CF包含第一滤光片CFB、第二滤光片CFR和第三滤光片CFG。各滤光片CFB、CFR、CFG分别是由着色成蓝色(第一颜色)、红色(第二颜色)、绿色(第三颜色)的树脂材料形成的。例如,各滤光片CFB、CFR、CFG形成为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的条状,在俯视时,与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的副像素SPXB、SPXR、SPXG分别重叠。各滤光片CFB、CFR、CFG也可以形成于各个副像素SPXB、SPXR、SPXG中的每一个。
此外,副像素SPX的布局不限于图3示出的布局。例如,也可以以使副像素SPXR、SPXG、SPXB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二方向Y上不连续的方式使相邻的像素PX的副像素SPX的布局不同。另外,副像素SPXR、SPXG、SPXB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像素PX中可以包含有多个,还可以包含有上述白色或者黄色的副像素SPX。
接下来,针对副像素SPX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概略地示出能够应用于副像素SPX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该副像素SPX是由相邻的两条扫描信号线G和相邻的两条影像信号线S划分成的像素。在该图的例子中,影像信号线S一边弯曲一边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
副像素SPX具有像素电极PE,该像素电极PE具有一个沿着第二方向Y的长条的狭缝PSL。像素电极PE是由例如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像素电极PE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处示出的形状,可以具有更多的狭缝PSL,也可以没有狭缝PSL。
与像素电极PE相对地配置有公共电极CE。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共电极CE由多个构成电极SE构成(参照后述的图5)。在图4的例子中,构成电极SE在相邻的扫描信号线G之间沿第一方向X延伸。
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副像素SPX的边界处配置有金属布线ML。金属布线ML与例如构成电极SE相接触,由此与构成电极SE电连接。金属布线ML与影像信号线S相对并在影像信号线S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金属布线ML形成于与形成有扫描信号线G的层以及形成有影像信号线S的层不同的层。在图4的例子中,金属布线ML与影像信号线S在俯视时完全重叠。但是,金属布线ML与影像信号线S在俯视时也可以局部重叠。作为一个例子,也能够采用金属布线ML与影像信号线S的一侧的侧边重叠而与另一侧的侧边不重叠的结构。
金属布线ML能够由例如钼、钨、铝、钛、铜等金属材料或者含有这些金属材料的合金等形成。金属布线ML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将不同的材料的层重叠而成的多层结构。
扫描信号线G、影像信号线S、像素电极PE、公共电极CE以及金属布线ML形成于例如阵列基板AR。另一方面,在相对基板CT形成有遮光层(黑色矩阵)BM。在图4中,用点划线表示遮光层BM的轮廓。在俯视时,遮光层BM与扫描信号线G、影像信号线S以及金属布线ML重叠,并且,在副像素SPX内开口。遮光层BM也与像素电极PE以及构成电极SE的一部分、图2所示的开关元件SW重叠。
接下来,针对金属布线ML和公共电极CE的关系的详细进行说明。图5是概略地示出金属布线ML和公共电极CE(构成电极SE)的布局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此处,示出形成于连续的3条扫描信号线G之间的构成电极SE和金属布线ML的一部分。图示的3条扫描信号线G中的、上层的扫描信号线G以及中层的扫描信号线G之间的各副像素SPX是具有开关元件SW的像素,该开关元件SW由例如中层的扫描信号线G控制。另外,中层的扫描信号线G与下层的扫描信号线G之间的各副像素SPX是具有开关元件SW的像素,该开关元件SW由例如下层的扫描信号线G控制。
例如图示,构成电极SE位于相邻的扫描信号线G之间,并与一个像素PX对应。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一个像素PX逐个配置有一个构成电极SE。但是,构成电极SE也可以在沿着第一方向X或者第二方向Y排列的2个以上的像素PX的范围内延伸。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对各构成电极SE标记有不同的附图标记(SE1~SE10)。
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构成电极SE之间形成有狭缝SL。狭缝SL在副像素SPX之间,在图4等示出的影像信号线S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每一个像素PX都设有构成电极SE,所以狭缝SL位于某个像素PX所包含的蓝色的副像素SPXB与该像素PX的相邻的像素PX所包含的红色的副像素SPXR之间。
在图5中,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的构成电极SE虽然在物理上是分开的,但是通过金属布线ML电连接在一起。像这样,构成通过金属布线ML电连接的多个构成电极SE的组,进一步地,将相邻的多个组电连接,由此构成一个公共电极CE。在图5中示出由在第一方向X上连续的3个组构成一个公共电极CE的例子。具体地,由包含构成电极SE1、SE6在内的组和位于该组的左侧的两个组构成一个公共电极CE1,由分别包含构成电极SE2、SE3、SE4、SE7、SE8、SE9在内的3个组构成一个公共电极CE2,由包含构成电极SE5、SE10在内的组和位于该组的右侧的两个组构成一个公共电极CE3。另外,在一个公共电极CE上,在扫描信号线G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构成电极SE彼此在例如周边区域FA电连接。
如图6所示,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构成电极SE也可以是一体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构成一个公共电极CE的构成电极SE也可以通过在周边区域FA配置的连接部分CP来电连接。图7示出的各狭缝SL包含通常的狭缝SL和虚设狭缝DSL。隔着通常的狭缝SL而相邻的构成电极SE之间不电连接,但是隔着虚设狭缝DSL而相邻的构成电极SE之间则通过连接部分CP电连接。
在一个公共电极CE上,在扫描信号线G的延伸方向(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构成电极SE彼此之间也可以在显示区域DA例如在俯视时与遮光层BM重叠的位置连接。在影像信号线S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Y)上隔着狭缝SL相邻的构成电极SE电连接,但是在第一方向X上隔着狭缝SL相邻的构成电极SE有时电连接,有时不电连接。
此外,构成一个公共电极CE的组不限于3个,可以是由一个组构成公共电极CE,也可以是由两个或者4个以上的组构成一个公共电极CE。
副像素SPXR、SPXG之间的金属布线ML和副像素SPXG、SPXB之间的金属布线ML在俯视时与相对于包含这些副像素SPXR、SPXG、SPXB在内的像素PX配置的构成电极SE重叠。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副像素SPXB、SPXR之间的金属布线ML称为金属布线MLa。金属布线MLa与隔着狭缝SL相邻的构成电极SE中的某一方在俯视时重叠。而且,金属布线MLa覆盖狭缝SL的一部分。
在图5的例子中,构成电极SE1、SE6和构成电极SE2、SE7之间的金属布线MLa与构成电极SE1、SE6重叠,构成电极SE2、SE7和构成电极SE3、SE8之间的金属布线MLa与构成电极SE3、SE8重叠,构成电极SE3、SE8和构成电极SE4、SE9之间的金属布线MLa与构成电极SE3、SE8重叠,构成电极SE4、SE9和构成电极SE5、SE10之间的金属布线MLa与构成电极SE5、SE10重叠。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金属布线MLa的配置形态中存在以下的第一形态以及第二形态,对于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的各金属布线MLa交替地应用第一形态以及第二形态。
(1)与副像素SPXB(第一像素)重叠的构成电极SE(第一构成电极)以及与副像素SPXR(第二像素)重叠的构成电极SE(第二构成电极)中的、第一构成电极与金属布线MLa(第一金属布线)重叠的第一形态。此处,第一像素以及第二像素隔着狭缝SL(第一狭缝)相邻,第一构成电极以及第二构成电极隔着该第一狭缝相邻。
(2)与副像素SPXB(第三像素)重叠的构成电极SE(第三构成电极)以及与副像素SPXR(第四像素)重叠的构成电极SE(第四构成电极)中的、第四构成电极与金属布线MLa(第二金属布线)重叠的第二形态。此处,第三像素以及第四像素隔着狭缝SL(第二狭缝)相邻,第三构成电极以及第四构成电极隔着该第二狭缝相邻。第三构成电极可以是与上述第二构成电极相同的构成电极SE。
在如这样的结构中,如构成电极SE2、SE7那样在任一个端部都不与金属布线MLa重叠的构成电极SE、和如构成电极SE3、SE8那样在两个端部都与金属布线MLa重叠的构成电极SE在第一方向X上交替地排列。
此外,在图5中仅示出3条扫描信号线G之间的布局,但是金属布线MLa的配置形态在例如金属布线MLa的整个长度的范围内都相同。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对于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的各金属布线MLa交替地应用第一形态以及第二形态的例子,但也可以存在对于相邻的金属布线MLa连续应用第一形态或者第二形态的位置。
接下来,针对显示面板2的截面构造进行说明。图8是概略地示出沿着图5中的VIII-VIII线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阵列基板AR具有玻璃基板等第一绝缘基板10。在第一绝缘基板10的相对基板CT侧的面形成有第一绝缘层11,在该第一绝缘层11的相对基板CT侧的面形成有影像信号线S。用第二绝缘层12覆盖第一绝缘层11以及影像信号线S。
构成电极SE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2的相对基板CT侧的面。金属布线ML形成于构成电极SE的相对基板CT侧的面。用第三绝缘层13覆盖金属布线ML以及构成电极SE。像素电极PE形成于第三绝缘层13的相对基板CT侧的面。用第一配向膜14覆盖像素电极PE以及第三绝缘层13。
相对基板CT具有玻璃基板等第二绝缘基板20。在第二绝缘基板20的阵列基板AR侧的面形成有遮光层BM以及彩色滤光片CF(各滤光片CFR、CFG、CFB)。各滤光片CFR、CFG、CFB的边界与遮光层BM在俯视时重叠。
彩色滤光片CF由平坦化层21覆盖,用第二配向膜22覆盖平坦化层21。在第二绝缘基板20的外表面(不与阵列基板AR相对侧的面)形成有检测电极RX。检测电极RX的形成位置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于第二绝缘基板20的与阵列基板AR相对侧的面等。在第一配向膜14以及第二配向膜22之间封入有液晶层LC。
金属布线MLa覆盖隔着狭缝SL相邻的构成电极SE的一个端部,并且覆盖狭缝SL的一部分。如此,在图8的例子中,金属布线MLa与构成电极SE的端部相接触,由此金属布线MLa与构成电极SE电连接。但是,金属布线MLa也能够采用与隔着狭缝SL相邻的构成电极SE中的任一方都不接触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布线MLa也可以在例如周边区域FA与构成电极SE(公共电极CE)电连接。另外,也可以在显示区域DA例如扫描信号线G的附近将金属布线MLa与构成电极SE电连接。
另外,金属布线ML(包含金属布线MLa)也可以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2与构成电极SE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将金属布线MLa与构成电极SE电连接。
利用上述的第一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即在图8中配置于构成电极SE1、SE2之间的金属布线MLa在俯视时与第一滤光片CFB重叠的面积比在俯视时与第二滤光片CFR重叠的面积大。另外,利用上述的第二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即在图8中配置于构成电极SE2、SE3之间的金属布线MLa在俯视时与第二滤光片CFR重叠的面积比在俯视时与第一滤光片CFB重叠的面积大。由此,能够抑制因视角变化而引起的色移(color shift)。
图9是用于说明与金属布线ML相关的各种尺寸的俯视图。在该图中示出利用上述的第一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图中左侧)、利用上述的第二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图中右侧)和配置于这些金属布线MLa之间的金属布线ML。
利用第一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与狭缝SL在俯视时重叠的宽度为Wa1。另一方面,在俯视时与该金属布线MLa不重叠的狭缝SL的宽度是比Wa1小的Wa2(Wa1>Wa2)。即,在该图的例子中,金属布线MLa覆盖狭缝SL的超过一半的面积。
利用第一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和隔着狭缝SL相邻的构成电极SE中的与该金属布线MLa电连接的构成电极SE之间的距离是d1。另一方面,该金属布线MLa与另一方构成电极SE之间的距离是比d1大的d2(d1<d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布线MLa覆盖另一方面的构成电极SE的端部。因此,d1=0。
若从其他观点来讲,金属布线MLa在狭缝SL中配置于与自身电连接的构成电极SE的一侧。此处,“构成电极SE的一侧”是指,金属布线MLa的中心线比狭缝SL的中心线更靠近该构成电极SE的意思。
针对利用第二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满足与利用第一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同样的条件(Wa1>Wa2,d1<d2)。在图9的例子中,利用第二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覆盖狭缝SL的超过一半的面积。
与狭缝SL重叠的金属布线MLa的宽度受到防止相邻的构成电极SE短路的必要性制约。另一方面,为了不必考虑这种短路,能够增大不与狭缝SL重叠的金属布线ML的宽度。因此,也可以使金属布线MLa的宽度Wb1比其他的金属布线ML的宽度Wb2更小(Wb1<Wb2)。
利用第一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的Wa1、Wa2、d1、d2、Wb1和利用第二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的Wa1、Wa2、d1、d2、Wb1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此外,位于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构成电极SE之间的狭缝SL也可以是上述的虚设狭缝DSL。虚设狭缝DSL在显示区域DA无法与通常的狭缝SL区分,但是隔着虚设狭缝DSL相邻的构成电极SE例如图7所示在周边区域FA电连接在一起。即,针对隔着虚设狭缝DSL相邻的构成电极SE不是必须防止短路。因此,也可以使覆盖这些构成电极SE之间的狭缝SL(虚设狭缝)的金属布线MLa的宽度比覆盖作为各公共电极CE的边界的狭缝SL的金属布线MLa的宽度更大。另外,覆盖该虚设狭缝的金属布线MLa也可以完全覆盖该狭缝,由此与两个相邻的构成电极SE相接触。
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的狭缝SL的节距Ps在例如显示区域DA是固定的。假设是高清晰度的显示装置,则像素PX的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约是2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针对每一个像素PX配置有构成电极SE,所以能够将节距Ps设置为20μm以上。另一方面,狭缝SL的影响(后述的色移或者串扰状的条纹)有时会体现在显示图像上。如这样的影响作为节距Ps的周期性的图案而产生,但是若将其周期设置得极其小,则人难以识别出该图案。通常,若图案的空间频率是150μm左右,则上述图案给画质造成的影响就变得很轻微。因此,优选将节距Ps设置为150μm以下。而且,若将节距Ps设置为100μm以下,则上述图案的影响变得极其轻微。
接下来,使用上述图8,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覆盖狭缝SL的金属布线MLa。假如,在狭缝SL的附近未配置金属布线MLa的情况下,根据观察显示区域DA的视角,像素PX的显示颜色可能会从目标的颜色偏移成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由于没有金属布线MLa,所以在副像素SPXB的区域从阵列基板AR侧入射的光从与副像素SPXR相对的第二滤光片CFR通过,或者在副像素SPXR的区域从阵列基板AR侧入射的光从与副像素SPXB相对的第一滤光片CFB通过而发生的。由于在副像素SPXR与SPXG的边界、以及副像素SPXG与SPXB的边界,金属布线ML发挥遮光层的功能,所以减少或者防止了这种色移。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布线MLa与其他的金属布线ML同样地发挥遮光层的功能,能够防止隔着狭缝SL相邻的副像素SPXB、SPXR发生色移。
而且,假如在未配置金属布线MLa的情况下,通过狭缝SL在影像信号线S与像素电极PE之间产生电场,该电场作用于液晶层LC,在显示图像上可能产生与狭缝SL的形状对应的串扰状的条纹。与此相对,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金属布线MLa,则金属布线MLa能够成为屏蔽部来减少或者防止产生该电场。因此,能够防止或者减少产生上述条纹。
为了防止隔着狭缝SL相邻的构成电极SE短路,金属布线MLa需要靠近这些构成电极SE中的某一方来配置。因此,隔着狭缝SL相邻的副像素SPXB、SPXR的边界与金属布线MLa错开,防止色移的能力和屏蔽电场的能力对这些副像素SPXB、SPXR中的一方起到较强的作用,而对另一方起到的作用弱。假如,在显示区域DA,全部金属布线MLa仅利用上述的第一形态或者第二形态中的某一种形态来配置,则不良影响都集中于防止色移的能力等起到的作用弱的一侧的副像素SPX,无法充分提高显示品质。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利用上述的第一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和利用上述的第二形态配置的金属布线MLa混合存在。因此,能够将色移等不良影响分散到副像素SPXB、SPXR,结果是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的显示品质。
除了以上的说明,还能够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各种各样的优选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针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的要素标记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没有特别提到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图10是概略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金属布线ML以及公共电极CE(构成电极SE)的布局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在该图的例子中,金属布线MLa不形成于与扫描信号线G重叠的区域。即,金属布线MLa在第二方向Y上断续地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沿着第二方向Y(或者影像信号线S的延伸方向)排列的金属布线MLa也应用上述的第一形态以及第二形态。即,在某个狭缝SL,金属布线MLa与和副像素SPXB相对的构成电极SE重叠,在在第二方向Y上与该狭缝SL相邻的狭缝SL,金属布线MLa与和副像素SPXR相对的构成电极SE重叠。
在如这样的结构中,例如构成电极SE2、SE8那样任一个端部均不与金属布线MLa重叠的构成电极SE以及如构成电极SE3、SE7那样两个端部均与金属布线MLa重叠的构成电极SE,沿着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这两个方向交替地排列。此外,在图10中示出了,对于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的各金属布线MLa和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的各金属布线MLa这两者交替地应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仅对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的各金属布线MLa交替地应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对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的各金属布线MLa仅应用第一对应和第二形态中的某一种形态。而且,也可以存在对在第一方向X或者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金属布线MLa连续地应用第一形态或者第二形态的位置。此外,在图10中,与构成电极SE1对应的金属布线MLa和与构成电极SE6对应的金属布线MLa是分开的,但是两者也可以一体形成。
在图10的例子中,金属布线MLa的宽度在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的副像素SPX的边界部分与其他部分不相同。具体地,在金属布线MLa的第二方向Y上的、与副像素的两端部对应的部分附近,形成有突出部分PR。突出部分PR向一个端部与金属布线MLa重叠的构成电极SE的另一个端部延伸。由此,金属布线MLa的在第二方向Y上的与副像素的两端部对应的部分附近与金属布线MLa的其他的部分相比,即与除了突出部分PR以外的中间部分相比,宽度更大。突出部分PR例如与遮光层BM在俯视时重叠。若如此,则突出部分PR不会减小副像素SPX的开口面积。此外,在图10中,与构成电极SE1对应的金属布线MLa和与构成电极SE6对应的金属布线MLa是分开的,但是在形成突出部分PR的情况下,两者也可以一体形成。
此外,如图10所示,在针对每个副像素将金属布线MLa分开的情况下,突出部分PR也可以仅形成于金属布线MLa的一个端部。在图10的例子中,金属布线MLa的中间部分与构成电极SE重叠,但是中间部分也可以不与构成电极SE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若突出部分PR与构成电极SE重叠,则能够将金属布线MLa与构成电极SE电连接。
如以上这样的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的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以外,还包含以下的金属布线MLa的配置形态。
(3)与副像素SPXB(第五像素)重叠的构成电极SE(第五构成电极)以及与副像素SPXR(第六像素)重叠的构成电极SE(第六构成电极)中的、第六构成电极与金属布线MLa(第三金属布线)重叠的第三形态。此处,第五像素与第六像素隔着狭缝SL(第三狭缝)相邻,第五构成电极与第六构成电极隔着该第三狭缝相邻。
(4)与副像素SPXB(第七像素)重叠的构成电极SE(第七构成电极)以及与副像素SPXR(第八像素)重叠的构成电极SE(第八构成电极)中的、第七构成电极与金属布线MLa(第四金属布线)重叠的第四形态。此处,第七像素与第八像素隔着狭缝SL(第四狭缝)相邻,第七构成电极与第八构成电极隔着该第四狭缝相邻。第七构成电极也可以是与上述第六构成电极相同的构成电极SE。
例如,上述第一~第四像素具有由某条扫描信号线G(第一扫描信号线)控制的开关元件SW,上述第五~第八像素具有由与第一扫描信号线相邻的扫描信号线G(第二扫描信号线)控制的开关元件SW。第三形态以及第四形态的金属布线MLa以及构成电极SE的关系与使用图9说明的关系同样。
例如,上述第一像素与上述第五像素的距离比上述第一像素与上述第七像素的距离更近,上述第三像素与上述第七像素的距离比上述第一像素与上述第五像素的距离更近。第一金属布线相对的影像信号线S(第一影像信号线)与第三金属布线相对的影像信号线S(第三影像信号线)也可以是同一影像信号线S。而且,第二金属布线相对的影像信号线S(第二影像信号线)与第四金属布线相对的影像信号线S(第四影像信号线)也可以是同一影像信号线S。
而且,在图10的例子中,第一金属布线具有朝向第一构成电极突出的突出部分PR(第一突出部分),第二金属布线具有朝向第四构成电极突出的突出部分PR(第二突出部分),第三金属布线具有朝向第六构成电极突出的突出部分PR(第三突出部分),第四金属布线具有朝向第七构成电极突出的突出部分PR(第四突出部分)。
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金属布线MLa,则能够不仅沿着第一方向X分散上述色移或者串扰状的条纹等影响,也沿着第二方向Y分散上述影响。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的显示品质。
另外,如突出部分PR那样设置将布线宽度加粗的部分,由此可靠地确保金属布线MLa与构成电极SE的电连接。由此,能够防止因制造误差等导致金属布线MLa不与构成电极SE接触而悬空的情况。
此外,在图10的例子中,举例示出了各金属布线MLa在相邻的扫描信号线G之间延伸并与一个构成电极SE的端部重叠的情况。但是,金属布线MLa也可以在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构成电极SE的范围内延伸,并与这些构成电极SE的端部重叠。
(第三实施方式)
针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的要素标记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没有特别提到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图11是概略地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金属布线ML的结构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布线MLa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并沿着影像信号线S连续地延伸。但是,金属布线MLa在间隔件SP的附近断开,以便于在俯视时不与间隔件SP重叠。
在阵列基板AR与相对基板CT之间配置有多个间隔件SP,在第一配向膜14与第二配向膜22之间形成单元间隙(cell gap)。间隔件SP可以从阵列基板AR延伸出来,也可以从相对基板CT延伸出来。间隔件SP的形成位置是与例如扫描信号线G、影像信号线S以及遮光层BM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
在图11的例子中,示出了金属布线MLa在间隔件SP的附近断开的例子,但是除了金属布线MLa以外的金属布线ML在间隔件SP的附近同样地也可以断开。在显示区域DA中,例如以全部的间隔件SP都不与金属布线ML(包含金属布线MLa)重叠的方式来形成金属布线ML。
例如,各间隔件SP的高度相同。因此,假如在显示区域DA混合有与金属布线ML重叠的间隔件SP和不重叠的间隔件SP,则可能会因有无金属布线ML而导致单元间隙产生金属布线ML的厚度大小的偏差。若产生如这样的偏差,则难以准确地决定为了形成液晶层LC而在阵列基板AR与相对基板CT之间滴下的液晶的量。
与此相对,若是各间隔件SP中的任一个都不与金属布线ML重叠,则不会产生由金属布线ML而引起的单元间隙的偏差。因此,能够准确地决定液晶的滴下量。此外,在采用各间隔件SP中的任一个都与金属布线ML重叠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防止了因金属布线ML而引起的单元间隙的偏差,所以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针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的要素标记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没有特别提到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图12是概略地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进一步追加屏蔽电极30。屏蔽电极30由例如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屏蔽电极30的电位是任意的,但是与例如公共电极CE是相同电位,被施加有公共电压。
屏蔽电极30与金属布线MLa一起在影像信号线S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在图12的例子中,屏蔽电极30与狭缝SL的整个区域重叠。作为其他的例子,屏蔽电极30也可以是与狭缝SL的未被金属布线MLa覆盖的部分重叠,与狭缝SL的被金属布线MLa覆盖的部分不重叠。另外,在图12的例子中,屏蔽电极30与金属布线MLa局部重叠,但是屏蔽电极30也可以与金属布线MLa的整个区域重叠。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屏蔽电极30的中心线与金属布线MLa的中心线一致。
在图12的例子中,屏蔽电极30的宽度是固定的。但是,屏蔽电极30也可以是例如与狭缝SL重叠的部分的宽度较大,与扫描信号线G重叠的部分的宽度较小等,在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不同。
图13是概略地示出沿着图12的XIII-XIII线的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在该图的例子中,屏蔽电极30与像素电极PE同层,即形成于第三绝缘层13与第一配向膜14之间。屏蔽电极30与遮光层BM相对。
此外,屏蔽电极30也可以配置于与像素电极PE不同的层。例如,也可以将第三绝缘层13分成两层,在这些层之间配置屏蔽电极30。
金属布线MLa不覆盖狭缝SL的全部。因此,通过未被金属布线MLa覆盖的狭缝SL的一部分,在影像信号线S与像素电极PE之间产生电场,该电场可能作用于液晶层LC。若配置了屏蔽电极30,则如上所述地能够防止仅利用金属布线MLa无法防止的电场的发生。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的显示品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是想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者它们的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能够适当地组合。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1。但是,在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的思想也能够应用于不具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蓝色(第一颜色)的副像素SPXB和红色(第二颜色)的副像素SPXR之间配置狭缝SL和金属布线MLa的例子。但是,狭缝SL也可以配置于副像素SPXR、SPXG之间或者副像素SPXG、SPXB之间。即,作为第一颜色以及第二颜色,能够选择除了蓝色和红色以外的颜色。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多个影像信号线、多个扫描信号线、多个像素、多个像素电极、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相对的公共电极以及与所述像素相对的彩色滤光片,所述多个像素电极针对所述多个像素的每一个而形成有多个,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公共电极相接触的多个金属布线,
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金属布线在所述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所述多个影像信号线包含第一影像信号线和第二影像信号线,
所述彩色滤光片包含第一颜色的第一滤光片和第二颜色的第二滤光片,
所述多个像素包含隔着所述第一影像信号线相邻的第一像素及第二像素和隔着所述第二影像信号线相邻的第三像素及第四像素,
所述公共电极包含隔着第一狭缝相邻的第一构成电极及第二构成电极和隔着第二狭缝相邻的第三构成电极及第四构成电极,
所述多个金属布线包含第一金属布线和第二金属布线,
在俯视时,
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第一像素及所述第三像素重叠,所述第二滤光片与所述第二像素及所述第四像素重叠,
所述第一构成电极与所述第一像素重叠,所述第二构成电极与所述第二像素重叠,所述第三构成电极与所述第三像素重叠,所述第四构成电极与所述第四像素重叠,
所述第一狭缝在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之间在所述第一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狭缝在所述第三像素与所述第四像素之间在所述第二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金属布线形成于所述第一构成电极与所述第二构成电极之间并覆盖所述第一狭缝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形成于所述第三构成电极与所述第四构成电极之间并覆盖所述第二狭缝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金属布线与所述第一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金属布线与所述第二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短,所述第二金属布线与所述第四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二金属布线与所述第三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布线覆盖所述第一构成电极的端部,且与所述第二构成电极分离,
所述第二金属布线覆盖所述第四构成电极的端部,且与所述第三构成电极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布线覆盖所述第一狭缝的超过一半的面积,
所述第二金属布线覆盖所述第二狭缝的超过一半的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布线与所述第一滤光片在俯视时重叠的面积比所述第一金属布线与所述第二滤光片在俯视时重叠的面积大,
所述第二金属布线与所述第二滤光片在俯视时重叠的面积比所述第二金属布线与所述第一滤光片在俯视时重叠的面积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包含第一扫描信号线,
所述第一像素、所述第二像素、所述第三像素以及所述第四像素的每一个都具有由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控制的开关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布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构成电极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
所述第二金属布线具有朝向所述第四构成电极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影像信号线包含第三影像信号线和第四影像信号线,
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包含第二扫描信号线,
所述多个像素包含隔着所述第三影像信号线相邻的第五像素及第六像素和隔着所述第四影像信号线相邻的第七像素及第八像素,
所述第五像素、所述第六像素、所述第七像素以及所述第八像素的每一个都具有由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控制的开关元件,
所述公共电极包含隔着第三狭缝相邻的第五构成电极及第六构成电极和隔着第四狭缝相邻的第七构成电极及第八构成电极,
所述多个金属布线包含第三金属布线和第四金属布线,
在俯视时,
所述第一滤光片与所述第五像素及所述第七像素重叠,所述第二滤光片与所述第六像素及所述第八像素重叠,
所述第三狭缝在所述第五像素与所述第六像素之间在所述第三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所述第四狭缝在所述第七像素与所述第八像素之间在所述第四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五像素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七像素的距离更近,
所述第三像素与所述第七像素的距离比所述第三像素与所述第五像素的距离更近,
所述第三金属布线形成于所述第五构成电极与所述第六构成电极之间并覆盖所述第三狭缝的一部分,所述第四金属布线形成于所述第七构成电极与所述第八构成电极之间并覆盖所述第四狭缝的一部分,
所述第三金属布线与所述第六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三金属布线与所述第五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短,所述第四金属布线与所述第七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四金属布线与所述第八构成电极之间的距离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相邻,
所述第一影像信号线和所述第三影像信号线是同一影像信号线,所述第二影像信号线和所述第四影像信号线是同一影像信号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金属布线具有朝向所述第六构成电极突出的第三突出部分,
所述第四金属布线具有朝向所述第七构成电极突出的第四突出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成电极与所述第二构成电极、以及所述第三构成电极与所述第四构成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配置有所述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
所述第一构成电极与所述第二构成电极、以及所述第三构成电极与所述第四构成电极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周边区域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金属布线包含第五金属布线,
所述第五金属布线在俯视时与所述第一构成电极、所述第二构成电极、所述第三构成电极以及所述第四构成电极中的某一方重叠,且不与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中的任一方重叠,
所述第五金属布线的宽度比所述第一金属布线和所述第二金属布线中的至少一方的宽度大。
13.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共电极具有多个构成电极和形成于各构成电极之间的多个狭缝,所述多个构成电极包含所述第一构成电极、所述第二构成电极、所述第三构成电极以及所述第四构成电极,所述多个狭缝包含所述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
所述多个狭缝在所述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排列,
相邻的所述狭缝之间的距离是2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形成有所述像素电极的层相同的层,还具有形成于相邻的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屏蔽电极,
所述屏蔽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是相同电位,在俯视时,所述屏蔽电极与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中的至少一方重叠。
15.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布线及所述第二金属布线中的至少一方的沿着所述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像素的边界部分的宽度比其他的部分的宽度大。
16.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基板,其具有所述多个影像信号线、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所述多个像素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以及所述多个金属布线;
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以及
间隔件,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所述金属布线与所述影像信号线相对并在所述影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所述间隔件在俯视时与所述影像信号线重叠且不与所述金属布线重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01909 | 2015-10-13 | ||
JP2015201909A JP2017075982A (ja) | 2015-10-13 | 2015-10-13 | 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81037A CN106681037A (zh) | 2017-05-17 |
CN106681037B true CN106681037B (zh) | 2019-09-20 |
Family
ID=58499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90430.4A Active CN106681037B (zh) | 2015-10-13 | 2016-10-12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35919B2 (zh) |
JP (1) | JP2017075982A (zh) |
CN (1) | CN1066810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151702A (ja) * | 2016-02-24 | 2017-08-31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N110582743B (zh) * | 2017-05-09 | 2023-05-16 | 夏普株式会社 | 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
CN113009723B (zh) * | 2019-12-20 | 2023-12-15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视角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360A (zh) * | 1994-03-11 | 1995-11-08 | 澳大利亚Pty佳能信息系统研究公司 | 用于多色分立能级显示器的平衡显示象素的方法 |
CN101131520A (zh) * | 2007-09-24 | 2008-02-2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升对比的液晶显示器 |
CN104536174A (zh) * | 2015-01-27 | 2015-04-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11867B2 (ja) * | 2007-01-16 | 2013-01-09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 表示装置 |
KR101041618B1 (ko) * | 2008-04-24 | 2011-06-1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과 그 제조방법 |
JP6165584B2 (ja) | 2013-10-08 | 2017-07-19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JP6607762B2 (ja) * | 2015-10-30 | 2019-11-2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JP2017122770A (ja) * | 2016-01-05 | 2017-07-13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 |
-
2015
- 2015-10-13 JP JP2015201909A patent/JP2017075982A/ja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9-26 US US15/275,682 patent/US9835919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0-12 CN CN201610890430.4A patent/CN1066810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360A (zh) * | 1994-03-11 | 1995-11-08 | 澳大利亚Pty佳能信息系统研究公司 | 用于多色分立能级显示器的平衡显示象素的方法 |
CN101131520A (zh) * | 2007-09-24 | 2008-02-2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升对比的液晶显示器 |
CN104536174A (zh) * | 2015-01-27 | 2015-04-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7075982A (ja) | 2017-04-20 |
US20170102597A1 (en) | 2017-04-13 |
US9835919B2 (en) | 2017-12-05 |
CN106681037A (zh) | 2017-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95514B2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 |
US1046652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0175818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7121804B (zh) | 显示装置 | |
US20230314879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WO2018168682A1 (ja) | 位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 |
CN107037625A (zh) | 具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以及传感器装置 | |
JP2019053117A (ja) | 位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 |
JP2022002150A (ja) | タッチパネル | |
JP2017122770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170242310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5278190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6681037B (zh) | 显示装置 | |
JP6749797B2 (ja) | 表示装置 | |
CN106371251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JP2010175790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18212084A1 (ja) | 表示装置 | |
JP2015206829A (ja) | 表示装置 | |
JP6657345B2 (ja) | 表示装置 | |
JP6400935B2 (ja) | 表示装置 | |
CN116263549A (zh) | 有源矩阵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