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676731B - 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76731B
CN106676731B CN201510750086.4A CN201510750086A CN106676731B CN 106676731 B CN106676731 B CN 106676731B CN 201510750086 A CN201510750086 A CN 201510750086A CN 106676731 B CN106676731 B CN 106676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yarn
support ring
huff
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500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76731A (zh
Inventor
李信忠
余叔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500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76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76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76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76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767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所述精细织物利用一编织精细度≥24(针/英寸)的圆编机编织而成,该精细织物为单面且具有多个相互间隔的透气孔,其中该透气孔的上方利用该圆编机所提供的一哈夫片与多支垂直对应该哈夫片的舌钩针相互作用而形成至少一挂纱,并利用该哈夫片与多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而将该挂纱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的一第一支撑环和一第二支撑环;这样,不但可符合市场与消费者更舒适的散热需求,并且可随时根据从业者不同的需求来灵活地改变透气孔的孔宽,以达到符合从业者及时适应市场改变的需求。

Description

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透气孔的织物,特别涉及一种以圆编机(Circular KnittingMachine)所编织出精细度≥24(针/英寸)且具有透气孔的单面精细织物。
背景技术
在重视健康、环保、时尚的现今社会,消费者对于衣着布料的舒适感与设计感的要求也相对提升;其中,关于衣着布料的舒适感问题,则可由布料本身的透气性或其车缝方式来加以提升;然而,针对透气性问题,传统是以经编机所编织出具有网眼结构的织物,虽其可编织出孔宽较大的网眼织物来达到透气效果,但由于其无法织制出编织精细度≥24(针/英寸)的精细织物,且其编织速度相当慢还无法有效提升,所以确实因织物精细度不足与产能受限的问题而导致始终无法符合织造业者的需求。
另外,现有技术如TW公开第201245526号发明专利(同案美国专利核准公开第US8640503号),其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同时搭配本案所附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示,此为该现有技术将纱线转移悬挂所编织出的现有织物。由该现有技术与本案所附图1可清楚看出,该现有织物10的技术方案,是由具有一第一针支撑装置和一第二针支撑装置、且圆编机的编织精细度≥24(针/英寸)的双面针织机所织成,其中该第一针支撑装置位于该第二针支撑装置的对面,该第一针支撑装置具有与该机器精细度相对应的舌形针的每英寸针数,该第二针支撑装置具有移圈针,其中这些移圈针的每英寸针数最多为该第一针支撑装置的舌形针的每英寸针数的一半,并且这些移圈针产生的每个孔隙11具有至少一个或优选是至少两个集圈浮线12的多个浮线簇构成了该孔隙11结构,这些集圈浮线12在不连接或连接至少一个针脚的情况下从这些移圈针转移悬挂到该舌形针上。
然而,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与同时参阅本案所附图1可得知,该现有织物10的该孔隙11结构,确实存在下列的缺陷:一、现有织物10是以对称方式来形成该孔隙11,也就是说该孔隙11仅由左方或右方的单一舌形针成环后来形成该集圈浮线12的支撑,所以该孔隙11形成开孔的大小与形状不足而造成孔宽较小的问题,确实无法符合市场所需;二、此外,由于现有织物10的该孔隙11挂纱方式是采用该移圈针来形成单一侧的该集圈浮线12,因此该孔隙11仅可依该集圈浮线12的转移悬挂数量来控制其孔长和该孔隙11彼此相邻的孔距,完全无法改变该孔隙11的孔宽大小或其形状,确实不符本领域从业者及时适应市场改变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与问题;也就是说,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符合市场与消费者更舒适的散热需求,并且可随时根据从业者不同的需求来灵活地改变透气孔的孔宽,以实现符合本领域从业者及时适应市场改变的需求。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所述精细织物是利用一编织精细度≥24(针/英寸)的圆编机编织而成,该精细织物为单面且具有多个相互间隔的透气孔,其中,所述透气孔上方是利用该圆编机所提供一哈夫片与多支垂直对应该哈夫片的舌钩针相互作用而形成至少一挂纱,以及利用该哈夫片与多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而将该挂纱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的一第一支撑环与一第二支撑环。
更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中,所述透气孔上方是利用该哈夫片与两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第一挂纱与一第二挂纱,以及利用该哈夫片与两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形成该第一支撑环与该第二支撑环而将该第一挂纱与该第二挂纱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
更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中,所述透气孔上方是利用该哈夫片与两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而形成该第一挂纱、该第二挂纱与一第三挂纱,以及利用该哈夫片与两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形成该第一支撑环与该第二支撑环而将该第一挂纱、该第二挂纱与该第三挂纱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
更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中,所述透气孔上方是利用该哈夫片与两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而形成该第一挂纱、该第二挂纱、该第三挂纱与一第四挂纱,以及利用该哈夫片与两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形成该第一支撑环与该第二支撑环而将该第一挂纱、该第二挂纱、该第三挂纱与该第四挂纱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
更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中,所述透气孔上方是利用该哈夫片与三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而形成该挂纱,以及利用该哈夫片与三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形成该第一支撑环、该第二支撑环与一介于该第一支撑环与该第二支撑环之间的第三支撑环而将该挂纱分别对称支撑绑纱。
更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上方是利用该哈夫片与三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第一挂纱与一第二挂纱,以及利用该哈夫片与三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形成该第一支撑环、该第二支撑环与该第三支撑环而将该第一挂纱与该第二挂纱分别对称支撑绑纱。
更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中,所述透气孔内还具有一借助于该第三支撑环将其绑纱而成形的间隔环。
更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中,所述透气孔上方是利用该哈夫片与四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而形成该挂纱,以及利用该哈夫片与四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形成该第一支撑环、该第二支撑环与分别介于该第一支撑环与该第二支撑环之间的一第三支撑环与一第四支撑环而将该挂纱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
更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中,所述透气孔上方是利用该哈夫片与四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第一挂纱与一第二挂纱,以及利用该哈夫片与四支该舌钩针相互作用形成该第一支撑环、该第二支撑环、该第三支撑环与该第四支撑环而将该第一挂纱与该第二挂纱分别对称支撑绑纱。
更进一步地,所述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中,所述透气孔内还具有两个借助于该第三支撑环与该第四支撑环同时将其绑纱而成形的间隔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实质所实现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由于本发明是以左右对称方式来形成透气孔,所以可产生更大距离的孔宽,且由于该透气孔上方的挂纱至少被两个支撑环给牢牢固定,因此可使该透气孔的结构更加稳固,所以本发明符合市场所需;二、另外,更由于本发明该透气孔上方的挂纱会在该透气孔上方产生较多左右对称的纱线堆叠,因此该透气孔上方左右对称的纱线堆叠会形成更立体的凸出形状,所以当该精细织物与皮肤接触时,每一该透气孔则会令该精细织物与皮肤之间形成多个间隙而不会直接服贴于皮肤上,这样产生更好的透气效果,完全符合消费者更舒适的散热需求;三、此外,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该哈夫片不但可根据挂纱的数量来决定该透气孔的孔长并根据挂纱的位置来控制该透气孔彼此相邻的孔距之外,更可通过调整该哈夫片的形状来控制该透气孔的孔宽或其形状,符合本技术领域从业者及时适应市场改变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织物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以两次挂纱所形成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使用的圆编机局部示意图。
图6~图13为本发明图5的哈夫片第一形态的局部放大及其与舌钩针两次挂纱编织的连续操作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图3的两次挂纱编织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一次挂纱编织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图15所形成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三次挂纱编织流程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四次挂纱编织流程图。
图19为本发明图5的哈夫片第二形态与舌钩针的相对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图19的哈夫片第二形态的两次挂纱第一编织流程图。
图21为本发明图20所形成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图19的哈夫片第二形态的两次挂纱第二编织流程图。
图23为本发明图22所形成的第四优选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图5的哈夫片第三形态与舌钩针的相对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图24的哈夫片第三形态的两次挂纱编织流程图。
图26为本发明图25所形成的第五优选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所述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优选实施例及详细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首先,请同时参阅图2~图5所示;为本发明以两次挂纱所形成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局部示意图、本发明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发明局部立体示意图,以及本发明所使用的圆编机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Rundstrickware),所述圆编机4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另由于该圆编机40的主要构造均可见于现有技术,所以在此不重新完整绘制)为编织精细度≥24(针/英寸)且具有多个哈夫片60以及二倍以上该哈夫片60数量的垂直对应该哈夫片60的舌钩针50所形成;承上所述,本发明优选的编织精细度为28(针/英寸),而该舌钩针50的数量则为相对于该哈夫片60数量的2倍以上的整数倍数,其优选数量为相对于该哈夫片60数量的2~4倍,而最佳数量为相对于该哈夫片60数量的2倍。然而本发明所述精细织物20则是利用上述圆编机40所编织而成,且该精细织物20为单面并具有多个相互间隔的透气孔21;值得注意的是,该透气孔21上方是利用该哈夫片60与两支垂直对应该哈夫片60的该舌钩针50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挂纱300(在此先以二次相互作用所形成出的一第一挂纱301与一第二挂纱302来说明),以及利用该哈夫片60与两支该舌钩针50相互作用而将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的一第一支撑环311与一第二支撑环312。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发明是以左右对称方式来形成该透气孔21,所以可产生更大距离的孔宽W,且由于该透气孔21上方的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至少被两个支撑环(该第一支撑环311与该第二支撑环312)给牢牢固定,因此可使该透气孔21的结构更加稳固,所以本发明确实符合市场所需;另外,更由于本发明该透气孔21上方的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会在该透气孔21上方产生左右对称的堆叠,因此该透气孔21上方会堆叠形成更立体的凸出形状,所以当该精细织物20与皮肤接触时,每一该透气孔21则会令该精细织物20与皮肤之间形成多个间隙而不会直接服贴于皮肤上,如是产生更好的透气效果,完全符合消费者更舒适的散热需求;再则,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该哈夫片60不但可以控制该透气孔21的孔长L,以及该透气孔21彼此相邻的孔距D之外,更可藉由调整该哈夫片60的形状来控制该透气孔21的孔宽W或其形状,确实符合业者需急时因应市场改变的需求。
为了能更清楚说明本发明该精细织物20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所以再同时参阅图6~图14所示;为本发明图5的哈夫片第一形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及其与舌钩针两次挂纱编织的连续操作示意图,以及本发明图3的两次挂纱编织流程图。首先,如图6所示可清楚看出,图中两支该舌钩针50前端具有一针钩51与一可将该针钩51形成封闭状的舌片52,而该哈夫片60上方则包括一可同时容纳两支该舌钩针50垂直穿透操作的通孔61、一由该通孔61上方两侧所延伸出的导引部62与一由该导引部62上方延伸出的延伸部63;当使用者启动该圆编机40(如图5所示)运作并依照使用者预设的编织流程(如图14所示的两次挂纱编织流程图)进行编织后,在该编织流程1与该编织流程2时,两支该舌钩针50则是会勾取所喂入的纱线30来进行常态勾纱而分别形成两相套接的环;也就是说,当两支该舌钩针50常态勾纱成环时,该哈夫片60是会降至最低点且并不会与两支该舌钩针50产生相互作用的;接下来,当两支该舌钩针50另外根据该编织流程3进行编织后,该哈夫片60则开始稍微上升并将会与两支该舌钩针50产生相互作用如图6所示,接着两支该舌钩针50则会先后将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在该延伸部63上形成两支该舌钩针50勾纱后的该第一挂纱301,如图7所示;同样地,当两支该舌钩针50再根据该编织流程4进行编织后,该哈夫片60则会再与两支该舌钩针50相互作用,如图8所示,并将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再次在该延伸部63上形成两支该舌钩针50勾纱后的该第二挂纱302,如图9所示;此时另外根据该编织流程5进行编织后,该哈夫片60则会再往上升,直至两支该舌钩针50经由该通孔61伸入,此时由于该哈夫片60的急速上升而令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可同时落入两支该舌钩针50前端的该针钩51内,如图10所示,接着该哈夫片60则会再快速下降至最低点而令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可同时被两支该舌钩针50移动而带离该哈夫片60,如图11所示,此时两支该舌钩针50便会再次完整出针来勾取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如图12所示,并形成可将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的一第一支撑环311与一第二支撑环312,以及一透气孔21,如图12所示;最后,为了将该透气孔21与另一透气孔21彼此可以相互间隔开来,所以可再根据该编织流程6进行编织,令两支该舌钩针50勾取接下来所喂入的纱线30进行常态勾纱成环。
再请同时参阅图15与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一次挂纱编织流程图及其所形成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可清楚看出,该第二优选实施例相较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在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图14,是可将其中该编织流程4省略来形成该图15与实现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也就是说,当使用者启动该圆编机40(如图5所示)运作并依图15所示的一次挂纱编织流程图进行编织后,在该编织流程1与该编织流程2时,则会进行常态勾纱而分别形成两相套接的环;接下来,当根据该编织流程3进行编织后则会形成一挂纱300;此时另外根据该编织流程4进行编织后,则形成可将该挂纱300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的一第一支撑环311与一第二支撑环312,以及一透气孔21,如图16所示;最后,为了将该透气孔21与另一透气孔21彼此可以相互间隔开来,所以可再依该编织流程5进行编织成环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该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的孔宽W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孔宽W相同,但该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的孔长L则小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孔长L。
再请同时参阅图17与图18所示;为本发明的三次挂纱编织流程图与四次挂纱编织流程图。同理,如图所示可知,该图17与该图18相较于该图14,在于该图14还可将其中该编织流程4之后,增加成如该图17的编织流程5来形成一第三挂纱303而实现本发明,或增加成该图18的编织流程5来形成该第三挂纱303与编织流程6来形成一第四挂纱304而实现本发明。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该图17与该图18所形成的孔宽W均会与该图14所形成的孔宽W相同,但该图17与该图18所形成的孔长L则均会大于该图14所形成的孔长L,且该图18所形成的孔长L也会大于该图17所形成的孔长L。
再请同时参阅图19~图21所示;为本发明图5的哈夫片第二形态与舌钩针的相对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及其两次挂纱第一编织流程图,以及其所形成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首先,如图19所示可清楚看出,图中四支该舌钩针50(第一舌钩针501、第二舌钩针502、第三舌钩针503与第四舌钩针504)前端具有一针钩51与一可将该针钩51形成封闭状的舌片52,而该哈夫片60上方则包括一可同时容纳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垂直穿透操作的通孔61、一由该通孔61上方两侧所延伸出的导引部62与一由该导引部62上方延伸出的延伸部63;当使用者启动该圆编机40(如图5所示)运作并依照使用者预设的编织流程(如图20所示的两次挂纱编织流程图)进行编织后,在该编织流程1与该编织流程2时,四支该舌钩针50(包括第一舌钩针501、第二舌钩针502、第三舌钩针503与第四舌钩针504)则会勾取所喂入的纱线30来进行常态勾纱而分别形成两相套接的环;也就是说,当四支该舌钩针50常态勾纱成环时,该哈夫片60是会降至最低点且并不会与四支该舌钩针50产生相互作用的;接下来,当依该编织流程3进行编织后,此时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四舌钩针504将会完全出针,而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则出半针,且该哈夫片60则开始稍微上升并将会和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四舌钩针504产生相互作用,接着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四舌钩针504则会先后将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在该延伸部63上形成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四舌钩针504勾纱后的该第一挂纱301;同样地,当再根据该编织流程4进行编织后,该哈夫片60则会再和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四舌钩针504相互作用,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四舌钩针504并会将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再次在该延伸部63上形成该第二挂纱302;此时另根据该编织流程5进行编织后,该哈夫片60则会再往上升,直至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经由该通孔61伸入,此时由于该哈夫片60的急速上升而令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可同时落入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前端的该针钩51内,接着该哈夫片60则会再快速下降至最低点而令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可同时被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移动而带离该哈夫片60,此时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便会再次完整出针来勾取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并在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四舌钩针504上形成可将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的一第一支撑环311与一第二支撑环312,以及一透气孔21,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则也会形成分别介于该第一支撑环311与该第二支撑环312之间的一第三支撑环313与一第四支撑环314,而该透气孔21内还具有两个借助于该第三支撑环313与该第四支撑环314同时将其绑纱而成形的间隔环315;最后,为了将该透气孔21与另一透气孔21彼此可以相互间隔开来,所以可再根据该编织流程6进行编织,令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勾取接下来所喂入的纱线30进行常态勾纱成环即可如图21所示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该第三优选实施例中的孔宽W必然会大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孔宽W,而该第三优选实施例中的孔长L则会等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孔长L;同理可知,当挂纱次数改变时,无论该哈夫片60同时可容纳几支该舌钩针50垂直穿透该通孔61来操作,其孔长L也可因其挂纱次数的多寡而相应改变。
再请同时参阅图22与图23所示;为本发明图5的哈夫片第二形态的两次挂纱第二编织流程图及其所形成的第四优选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可清楚看出,当使用者启动该圆编机40(如图5所示)运作并依照使用者预设的编织流程(如图22所示的两次挂纱编织流程图)进行编织后,在该编织流程1与该编织流程2时,四支该舌钩针50(包括第一舌钩针501、第二舌钩针502、第三舌钩针503与第四舌钩针504)则会勾取所喂入的纱线30来进行常态勾纱而分别形成两相套接的环;也就是说,当四支该舌钩针50常态勾纱成环时,该哈夫片60会降至最低点且并不会与四支该舌钩针50产生相互作用的;接下来,当根据该编织流程3进行编织后,此时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将会完全出针,且该哈夫片60则开始稍微上升并将会和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产生相互作用,接着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会先后将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勾纱,且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则会在该延伸部63上形成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勾纱后的该第一挂纱301;同样地,当再根据该编织流程4进行编织后,该哈夫片60则会再和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相互作用,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并会将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再次在该延伸部63上形成该第二挂纱302;此时还根据该编织流程5进行编织后,该哈夫片60则会再往上升,直至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经由该通孔61伸入,此时由于该哈夫片60的急速上升而令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可同时落入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前端的该针钩51内,接着该哈夫片60则会再快速下降至最低点而令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可同时被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移动而带离该哈夫片60,此时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便会再次完整出针来勾取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并在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四舌钩针504上形成可将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的一第一支撑环311与一第二支撑环312,以及一透气孔21,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则也会形成分别介于该第一支撑环311与该第二支撑环312之间的一第三支撑环313与一第四支撑环314;最后,为了将该透气孔21与另一透气孔21彼此可以相互间隔开来,所以可再依该编织流程6进行编织,令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该第三舌钩针503与该第四舌钩针504勾取接下来所喂入的纱线30进行常态勾纱成环即可如图23所示的第四优选实施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该第四优选实施例中的孔宽W必然会大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孔宽W;同理,由于该第四优选实施例为挂纱两次,因此,该第四优选实施例中的孔长L当然等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孔长L。
再请同时参阅图24~图26所示;为本发明图5的哈夫片第三形态与舌钩针的相对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及其两次挂纱编织流程图,以及其所形成的第五优选实施例局部放大示意图。首先,如图24所示可清楚看出,图中三支该舌钩针50(第一舌钩针501、第二舌钩针502与第三舌钩针503)前端具有一针钩51与一可将该针钩51形成封闭状的舌片52,而该哈夫片60上方则包括一可同时容纳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垂直穿透操作的通孔61、一由该通孔61上方两侧所延伸出的导引部62与一由该导引部62上方延伸出的延伸部63;当使用者启动该圆编机40(如图5所示)运行并依照使用者预设的编织流程(如图25所示的两次挂纱编织流程图)进行编织后,在该编织流程1与该编织流程2时,三支该舌钩针50(包括第一舌钩针501、第二舌钩针502与第三舌钩针503)则是会勾取所喂入的纱线30来进行常态勾纱而分别形成两相套接的环;也就是说,当三支该舌钩针50常态勾纱成环时,该哈夫片60是会降至最低点且并不会与三支该舌钩针50产生相互作用的;接下来,当依该编织流程3进行编织后,此时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将会完全出针,而该第二舌钩针502则出半针,且该哈夫片60则开始稍微上升并将会和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三舌钩针503产生相互作用,接着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则会先后将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在该延伸部63上形成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勾纱后的该第一挂纱301;同样地,当再根据该编织流程4进行编织后,该哈夫片60则会再和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三舌钩针503相互作用,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并会将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再次在该延伸部63上形成该第二挂纱302;此时另依该编织流程5进行编织后,该哈夫片60则会再往上升,直至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经由该通孔61伸入,此时由于该哈夫片60的急速上升而令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可同时落入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前端的该针钩51内,接着该哈夫片60则会再快速下降至最低点而令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可同时被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移动而带离该哈夫片60,此时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便会再次完整出针来勾取下一次喂入的纱线30,并在该第一舌钩针501与该第三舌钩针503上形成可将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的一第一支撑环311与一第二支撑环312,以及一透气孔21,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二舌钩针502也会形成介于该第一支撑环311与该第二支撑环312之间的一第三支撑环313,而该透气孔21内还具有一借助于该第三支撑环313将其绑纱而成形的间隔环315;最后,为了将该透气孔21与另一透气孔21彼此可以相互间隔开来,所以可再根据该编织流程6进行编织,令该第一舌钩针501、该第二舌钩针502、与该第三舌钩针503勾取接下来所喂入的纱线30进行常态勾纱成环即可如图26所示的第五优选实施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该第五优选实施例中的孔宽W当然也会大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孔宽W;同理,由于该第五优选实施例为挂纱两次,因此该第五优选实施例中的孔长L也等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孔长L。
由以上各个优选实施例及其编织流程图与详细技术内容叙述可知,由于本发明是以左右对称方式来形成该透气孔21,所以可产生更大距离的孔宽W,且由于该透气孔21上方的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至少被两个支撑环(该第一支撑环311与该第二支撑环312)给牢牢固定,因此确实可使该透气孔21的结构更加稳固,所以本发明确实符合市场所需;另外,更由于本发明该透气孔21上方的该第一挂纱301与该第二挂纱302会在该透气孔21上方产生左右对称的堆叠,因此该透气孔21上方会堆叠形成更立体的凸出形状,所以当该精细织物20与皮肤接触时,每一该透气孔21则会令该精细织物20与皮肤之间形成多个间隙而不会直接服贴于皮肤上,如是产生更好的透气效果,完全符合消费者更舒适的散热需求;此外,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该哈夫片60不但可以控制该透气孔21的孔长L,以及该透气孔21彼此相邻的孔距D之外,更可借助于调整该哈夫片60的形状来控制该透气孔21的孔宽W或其形状,符合本领域从业者及时适应市场改变的需求。

Claims (4)

1.一种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所述精细织物(20)利用一编织精细度≥24针/英寸的圆编机(40)编织而成,所述精细织物(20)为单面且具有多个相互间隔的透气孔(21),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孔(21)的上方利用所述圆编机(40)所提供的一哈夫片(60)与多支垂直对应所述哈夫片(60)的舌钩针(50)相互作用而形成至少一挂纱(300),并利用所述哈夫片(60)与多支所述舌钩针(50)相互作用而将所述挂纱(300)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的一第一支撑环(311)与一第二支撑环(312),其中,所述圆编机(40)具有多个所述哈夫片(60),且多个所述哈夫片(60)与多支所述舌钩针(50)的数量比为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21)的上方利用所述哈夫片(60)与四支所述舌钩针(50)相互作用而形成所述挂纱(300),并利用所述哈夫片(60)与四支所述舌钩针(50)相互作用形成所述第一支撑环(311)、所述第二支撑环(312)、一第三支撑环(313)和一第四支撑环(314),其中,所述第三支撑环(313)和所述第四支撑环(314)分别介于所述第一支撑环(311)与所述第二支撑环(312)之间,而将所述挂纱(300)左右分别对称支撑绑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21)的上方利用所述哈夫片(60)与四支所述舌钩针(50)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第一挂纱(301)和一第二挂纱(302),并利用所述哈夫片(60)与四支所述舌钩针(50)相互作用形成所述第一支撑环(311)、所述第二支撑环(312)、所述第三支撑环(313)与所述第四支撑环(314),而将所述第一挂纱(301)与所述第二挂纱(302)分别对称支撑绑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21)内还具有两个通过所述第三支撑环(313)和所述第四支撑环(314)同时将所述透气孔绑纱而成形的间隔环(315)。
CN201510750086.4A 2015-11-06 2015-11-06 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76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0086.4A CN106676731B (zh) 2015-11-06 2015-11-06 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0086.4A CN106676731B (zh) 2015-11-06 2015-11-06 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6731A CN106676731A (zh) 2017-05-17
CN106676731B true CN106676731B (zh) 2018-09-07

Family

ID=58858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5008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76731B (zh) 2015-11-06 2015-11-06 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76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6521A (zh) * 2017-08-09 2017-11-07 东莞市航星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隆眼移圈调线圆编机及控制方法
CN113832594B (zh) * 2021-08-07 2023-01-31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服装网眼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6731A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0599B (zh) 用於製造至少部分是由具有孔隙結構之單面針織物構成的針織物的方法及功能性紡織品
CN110760980B (zh) 一种双面结构纬编割绒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7938126B (zh) 床垫布用提花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US9732451B2 (en) Fine knitwear of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air permeable holes
KR101862821B1 (ko) 편성포 및 편성포의 제조방법
CN105386230A (zh) 双针床无底提花三明治织物的生产方法
US20090126823A1 (en) Machine for Weaving Seamless Garment, a Process Therefor and Seamless Garment Thus Obtained
KR101498443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8842269A (zh)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CN103422243B (zh) 用于利用至少一个浮线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CN113832601A (zh)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CN102517770A (zh) 一种在普通手动横机上编织毛圈的方法
CN106676731B (zh) 具有透气孔的圆编机精细织物
CN110820148B (zh) 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3628242B (zh) 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EP3165647A1 (en) Fine knitwear of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air permeable holes
CN101348970A (zh) 用于制造防脱散织物的方法
CN204550979U (zh) 一种用于双针床经编机的成圈机构
CN103628236B (zh) 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流苏的针织机以及流苏的编织方法
TWI601862B (zh) 具透氣孔的圓編機精細織物
CN110644122B (zh) 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02899793A (zh) 用于制造带有装饰线迹的针织物的方法
CN103668738B (zh) 一种带有扣环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CN203187906U (zh) 一种实现多路提花罗纹小圆机
JP6162777B2 (ja) 通気孔を有する丸編機の細密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