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0979A - 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 - Google Patents
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40979A CN106640979A CN201710072604.0A CN201710072604A CN106640979A CN 106640979 A CN106640979 A CN 106640979A CN 201710072604 A CN201710072604 A CN 201710072604A CN 106640979 A CN106640979 A CN 1066409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keleton
- lip
- static
- rotation
- bear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6—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768—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between relatively stationary parts, i.e. static sea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58—Raceways; Race 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ing Of Bearings (AREA)
- Sealing Using Fluids, Sealing Without Contact, And Removal Of 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其结构包括设置在轮毂轴承单元内圈上的旋转骨架和轮毂轴承单元外圈上的静止骨架,所述旋转骨架和静止骨架间形成与轮毂轴承单元外界相通的外界缝隙和与轮毂轴承单元内部相通的内部缝隙,所述外界缝隙的位置靠近内圈,所述内部缝隙的位置靠近外圈,所述静止骨架上设有密封唇口,所述密封唇口包括设置在外界缝隙处的第一唇口和设置在内部缝隙的第二唇口。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强度高的密封组件能够将泥水阻挡在密封组件之外;另外,密封唇口能够整体稳定地固定在静止骨架上使密封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毂密封组件,特别是一种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的轮毂轴承单元上一般装设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一方面防止外部泥水等异物进行轴承内部,另一方面防止轴承内部油脂外漏,从而保护轴承在恶劣条件下运转,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密封组件,该密封组件由设置在设置在内圈91上的转动骨架92和设置在外圈93上的静止骨架94组成,其中静止骨架94上的密封唇口95由三个唇口组成,其中两个唇口横向设置在转动骨架92和静止骨架94之间用来防止外部泥水等异物进行轴承内部,一个唇口竖直设置在与轮毂轴承单元内部相通的内部缝隙处用以防止轴承内部油脂外漏,该种密封组件在轮毂轴承单元外界相通的外界缝隙处没有密封,泥水可以直接从外界缝隙进入从而对密封组件进行冲击,且泥水进入后难以排出;同时防止轴承内部油脂外漏的唇口仅能防止油脂外漏但不能阻止油脂进入密封组件从而导致密封组件的加速老化。
中国专利公告CN2411388Y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迷宫密封圈,该密封圈通过设置在内骨架上的动密封圈体对外界缝隙进行密封,通过设置在外骨架上的静密封圈体对内部缝隙进行密封,该密封结构的问题在于一部分密封组件设置在转动骨架上,使动密封圈密封效果不佳,原因在于动密封圈无法做到高精度,在转动过程中无法保持与静止骨架完全贴合,反之密封圈静止而骨架转动能保证更好的密封,且该专利公告中动密封圈与转动骨架间连接部分较少,使动密封圈容易脱落,同时动密封圈与静密封圈体设置在不同骨架上使之无法连接增加密封圈整体强度,另外静密封圈在密封油脂时需要与内圈进行额外的配合。
中国专利公告CN201779149U公开了一种轮毂轴承单元的三片骨架式密封圈,该密封圈通过7形外骨架、C形内骨架及横L形骨架使密封外界缝隙和内部缝隙的密封圈均设置在不转动的外骨架上,但是该结构需要采用异形骨架且需要多片骨架结合为密封外界缝隙的密封圈提供足够强度的安装位置,从而提高了密封结构的复杂性并且带来骨架间连接的不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强度高的密封组件能够将泥水阻挡在密封组件之外;另外,密封唇口能够整体稳定地固定在静止骨架上使密封效果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其结构包括设置在轮毂轴承单元内圈上的旋转骨架和轮毂轴承单元外圈上的静止骨架,所述旋转骨架和静止骨架间形成与轮毂轴承单元外界相通的外界缝隙和与轮毂轴承单元内部相通的内部缝隙,所述外界缝隙的位置靠近内圈,所述内部缝隙的位置靠近外圈,所述静止骨架上设有密封唇口,所述密封唇口包括设置在外界缝隙处的第一唇口和设置在内部缝隙的第二唇口。为了实现通过两片骨架实现外界缝隙的密封,且密封唇口全部设置在静止骨架上,外界缝隙的位置需要靠近内圈设置,从而留出足够结合面积让密封唇口连接在静止骨架从而使第一唇口能够承受泥水较大冲力而不从骨架上脱落,而为了防止油脂进入密封组件或小部分泥水在进入密封组件后直接进入轴承内部,内部缝隙与外界缝隙错位设置在靠近外圈部分并且设置第二唇口。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骨架和静止骨架为具有固定边和竖直边的“L”形骨架;还包括第三唇口,所述第一唇口和第三唇口均设置在静止骨架竖直边端,所述第一唇口与旋转骨架固定边过盈配合,所述第三唇口与旋转骨架竖直边过盈配合。“L”形骨架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第三唇口起到阻挡小部分通过第一唇口的泥水,另外由于第三唇口与第一唇口形成类似三角结构的斜角配合,大大增强了第一唇口的强度,使泥水冲击第一唇口时不会导致第一唇口变形,且第一唇口和静止骨架竖直边上所受力可通过第三唇口传递到旋转骨架从而有效对泥水冲力进行分配。
更进一步,还包括第四唇口,所述第四唇口设置在静止骨架竖直边中部,所述第四唇口与旋转骨架竖直边过盈配合。第四唇口的设置使全部泥水基本都能够被阻挡,另外由于第三唇口设置在静止骨架竖直边端主要起到对第一唇口的支撑,静止骨架竖直边受到的冲力无法非常有效地分散,从而设置第四唇口能够对静止骨架竖直边中部实现支撑。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唇口、第三唇口和第四唇口均设有折弯部,折弯部朝轮毂轴承单元外界方向设置。折弯部的设置使密封唇口在受到泥水冲击时,受力为朝向旋转骨架从而在分散力的同时保持密封唇口与旋转骨架始终保持贴近从而阻挡泥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唇口与旋转骨架固定边所成夹角范围为30~60°,所述第三唇口和第四唇口与旋转骨架竖直边所成夹角范围为30~60°。夹角过大会导致受力时与旋转骨架平行方向的分力过大而压力过小从而使密封唇口容易被泥水从旋转骨架上脱离,而夹角过小会产生过大的摩擦力影响旋转骨架转动,且折弯部受力容易过大导致密封唇口断裂,因而30~60°夹角较为理想。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唇口设置在静止骨架固定边端,所述第二唇口与旋转骨架竖直边端或旋转骨架竖直边靠近轮毂轴承单元内部的一侧相配合。本密封组件为第二唇口提供了静止骨架固定边端进行固定并且将内部缝隙靠近轮毂轴承单元内部侧全部密封,保证油脂不会进入密封组件。另外由于油脂的冲击力较泥水小许多,静止骨架固定边端加静止骨架固定边足以第二唇口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静止骨架固定边端比旋转骨架竖直边更靠近轮毂轴承单元内部。第二唇口从外圈靠近轮毂轴承单元内部向内圈靠近轮毂轴承单元外部倾斜设置,从而油脂不会存留在外圈和第二唇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唇口一体成型。由于密封唇口均设置在静止骨架上,一体成型可提高密封唇口的整体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唇口通过静止骨架固定边的一侧和静止骨架竖直边的两侧设置在静止骨架上。本技术方案可利用静止骨架上所有侧边进行连接以增强密封唇口的固定而不影响密封或内圈转动。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为了实现通过两片结构简单的“L”形骨架实现外界缝隙的密封,且密封唇口全部设置在静止骨架上,外界缝隙的位置需要靠近内圈设置,从而留出足够结合面积让密封唇口连接在静止骨架从而使第一唇口能够承受泥水较大冲力而不从骨架上脱落,而为了防止油脂进入密封组件或小部分泥水在进入密封组件后直接进入轴承内部,内部缝隙与外界缝隙错位设置在靠近外圈部分并且设置第二唇口;通过设置第三唇口起到阻挡小部分通过第一唇口的泥水,另外由于第三唇口与第一唇口形成类似三角结构的斜角配合,大大增强了第一唇口的强度,使泥水冲击第一唇口时不会导致第一唇口变形,且第一唇口和静止骨架竖直边上所受力可通过第三唇口传递到旋转骨架从而有效对泥水冲力进行分配;第四唇口的设置使全部泥水基本都能够被阻挡,另外由于第三唇口设置在静止骨架竖直边端主要起到对第一唇口的支撑,静止骨架竖直边受到的冲力无法非常有效地分散,从而设置第四唇口能够对静止骨架竖直边中部实现支撑;折弯部的设置使密封唇口在受到泥水冲击时,受力为朝向旋转骨架从而在分散力的同时保持密封唇口与旋转骨架始终保持贴近从而阻挡泥水;30~60°夹角保证密封唇口的密封且不影响转动。密封组件为第二唇口提供了静止骨架固定边端进行固定并且将内部缝隙靠近轮毂轴承单元内部侧全部密封,保证油脂不会进入密封组件;第二唇口从外圈靠近轮毂轴承单元内部向内圈靠近轮毂轴承单元外部倾斜设置,从而油脂不会存留在外圈和第二唇口之间。由于密封唇口均设置在静止骨架上,一体成型可提高密封唇口的整体强度,并且能够利用静止骨架上所有侧边进行连接以增强密封唇口的固定而不影响密封或内圈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密封组件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轮毂轴承单元1 钢球11 内圈2
外圈3 旋转骨架4 旋转骨架固定边41
旋转骨架竖直边42 静止骨架5 静止骨架固定边51
静止骨架竖直边52 密封唇口6 第一唇口61
第二唇口62 第三唇口63 第四唇口64
弯折部65 外界缝隙7 内部缝隙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组件设置在轮毂轴承单元1中,轮毂轴承单元1包括旋转的内圈2和静止的外圈3,内圈2和外圈3之间设置有用于上述旋转的钢球11,本实施例设置在内圈2和外圈3之间,用以防止外界泥水从内圈2和外圈3间的缝隙进入轮毂轴承单元1内部(如钢球11所在位置);同时也防止轮毂轴承单元1中的油脂从内部漏出。本实施例由两个L形骨架组成,两个骨架都有固定边和竖直边,其中旋转骨架4设置在内圈2上,通过旋转骨架固定边41与内圈2连接,静止骨架5设置在外圈3上,通过静止骨架固定边51与外圈3连接,旋转骨架4和静止骨架5朝相反方向设置使旋转骨架竖直边42和静止骨架竖直边52形成外界缝隙7和内部缝隙8,其中旋转骨架固定边41靠近钢球11设置且静止骨架固定边51靠近外界设置使外界缝隙7靠近内圈2而内部缝隙8靠近外圈3,从而静止骨架竖直边52为密封唇口6提供足够的固定位置使其固定在静止骨架5上,密封唇口6由橡胶组成通过硫化粘附在静止骨架5的竖直边52两侧和固定边51一侧。密封唇口6一体成型由第一唇口61和第二唇口62组成,第一唇口61连接在静止骨架竖直边52端即靠近外界缝隙7的位置,第一唇口61另一端与旋转骨架固定边41靠近外界缝隙7的位置过盈配合,第二唇口62连接在静止骨架固定边51端即靠近内部缝隙8的位置,该位置较静止骨架竖直边52更靠近钢球11,使第二唇口62与静止骨架竖直边52靠近轮毂轴承单元1内部的一侧配合时,第二唇口62从外圈3靠近轮毂轴承单元1内部向内圈2靠近轮毂轴承单元1外部倾斜(图3中所在位置为从右上向左下)设置。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结构相似,区别在于密封唇口6的设置不同。如图2至3所示,密封唇口6一体成型由第一唇口61、第二唇口62、第三唇口63和第四唇口4组成,第一唇口61和第三唇口63连接在静止骨架竖直边52端即靠近外界缝隙7的位置,第一唇口61另一端与旋转骨架固定边41靠近外界缝隙7的位置过盈配合,第三唇口63另一端与与旋转骨架竖直边42靠近内圈2的位置过盈配合;第四唇口64连接在静止骨架竖直边52中部,另一端与旋转骨架竖直边42中部偏上过盈配合,配合位置可以靠近外圈3,使第三唇口63和第四唇口64的配合位置基本处于静止骨架竖直边52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位置;第二唇口62连接在静止骨架固定边51端即靠近内部缝隙8的位置,该位置较静止骨架竖直边52更靠近钢球11,使第二唇口62与静止骨架竖直边52靠近轮毂轴承单元1内部的一侧配合时,第二唇口62从外圈3靠近轮毂轴承单元1内部向内圈2靠近轮毂轴承单元1外部倾斜(图3中所在位置为从右上向左下)设置,其中第一唇口61、第三唇口63和第四唇口64设置有折弯部65,折弯朝向泥水来向,使配合位置形成30~60°的夹角,其中夹角越大过盈量越大,过盈量在0.4~0.6mm,其中夹角为45°且过盈量在0.5mm时唇口的受力情况和摩擦力较为理想。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轮毂轴承单元内圈上的旋转骨架和轮毂轴承单元外圈上的静止骨架,所述旋转骨架和静止骨架间形成与轮毂轴承单元外界相通的外界缝隙和与轮毂轴承单元内部相通的内部缝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界缝隙的位置靠近内圈,所述内部缝隙的位置靠近外圈,所述静止骨架上设有密封唇口,所述密封唇口包括设置在外界缝隙处的第一唇口和设置在内部缝隙的第二唇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骨架和静止骨架为具有固定边和竖直边的“L”形骨架;还包括第三唇口,所述第一唇口和第三唇口均设置在静止骨架竖直边端,所述第一唇口与旋转骨架固定边过盈配合,所述第三唇口与旋转骨架竖直边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唇口,所述第四唇口设置在静止骨架竖直边中部,所述第四唇口与旋转骨架竖直边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唇口、第三唇口和第四唇口均设有折弯部,折弯部朝轮毂轴承单元外界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唇口与旋转骨架固定边所成夹角范围为30~60°,所述第三唇口和第四唇口与旋转骨架竖直边所成夹角范围为30~6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唇口设置在静止骨架固定边端,所述第二唇口与旋转骨架竖直边端或旋转骨架竖直边靠近轮毂轴承单元内部的一侧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止骨架固定边端比旋转骨架竖直边更靠近轮毂轴承单元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口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口通过静止骨架固定边的一侧和静止骨架竖直边的两侧设置在静止骨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72604.0A CN106640979A (zh) | 2017-02-10 | 2017-02-10 | 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72604.0A CN106640979A (zh) | 2017-02-10 | 2017-02-10 | 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40979A true CN106640979A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8845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72604.0A Pending CN106640979A (zh) | 2017-02-10 | 2017-02-10 | 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4097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88093A (zh) * | 2022-07-28 | 2022-11-25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的密封装置、轴承、轮毂及车辆 |
CN115405635A (zh) * | 2022-11-03 | 2022-11-29 | 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 一种万向节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74051A (ja) * | 1996-04-08 | 1997-10-21 | Nippon Seiko Kk | 密封装置及びトーンホイールを備えた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
CN2752528Y (zh) * | 2004-06-15 | 2006-01-18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 轮毂轴承单元密封结构 |
WO2006126469A1 (ja) * | 2005-05-23 | 2006-11-30 | Uchiyama Manufacturing Corp. | トーンホイール付密封装置 |
KR100799647B1 (ko) * | 2006-08-09 | 2008-01-30 | 주식회사 일진글로벌 | 베어링용 인코더 일체형 시일 |
WO2008062684A1 (fr) * | 2006-11-22 | 2008-05-29 | Jtekt Corporation | Dispositif d'étanchéité et dispositif de chemin de roulement |
CN102046497A (zh) * | 2008-05-27 | 2011-05-04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滚动轴承 |
JP2017015213A (ja) * | 2015-07-03 | 2017-01-19 | Nok株式会社 | 密封装置 |
CN206555297U (zh) * | 2017-02-10 | 2017-10-13 | 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 | 一种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 |
-
2017
- 2017-02-10 CN CN201710072604.0A patent/CN10664097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74051A (ja) * | 1996-04-08 | 1997-10-21 | Nippon Seiko Kk | 密封装置及びトーンホイールを備えた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
CN2752528Y (zh) * | 2004-06-15 | 2006-01-18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 轮毂轴承单元密封结构 |
WO2006126469A1 (ja) * | 2005-05-23 | 2006-11-30 | Uchiyama Manufacturing Corp. | トーンホイール付密封装置 |
KR100799647B1 (ko) * | 2006-08-09 | 2008-01-30 | 주식회사 일진글로벌 | 베어링용 인코더 일체형 시일 |
WO2008062684A1 (fr) * | 2006-11-22 | 2008-05-29 | Jtekt Corporation | Dispositif d'étanchéité et dispositif de chemin de roulement |
CN102046497A (zh) * | 2008-05-27 | 2011-05-04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滚动轴承 |
JP2017015213A (ja) * | 2015-07-03 | 2017-01-19 | Nok株式会社 | 密封装置 |
CN206555297U (zh) * | 2017-02-10 | 2017-10-13 | 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 | 一种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88093A (zh) * | 2022-07-28 | 2022-11-25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的密封装置、轴承、轮毂及车辆 |
CN115405635A (zh) * | 2022-11-03 | 2022-11-29 | 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 一种万向节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27015U (zh) | 齿轮箱、风力涡轮机、连接构件及端盖结构 | |
CN206555297U (zh) | 一种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 | |
CN106640979A (zh) | 带两片骨架的密封组件 | |
CN205446714U (zh) | 一种多唇口油封 | |
CN202768793U (zh) | 驱动桥主减速器的端部密封结构 | |
CN206904093U (zh) | 一种带新型防尘密封结构的钢板冲压轴承万向节 | |
CN206017728U (zh) | 一种耐偏心的新型组合油封 | |
CN107299940A (zh) | 一种防尘罩及传动轴支架油封结构 | |
CN206268448U (zh) | 一种轮毂单元外密封圈防松结构 | |
CN112196903A (zh) | 一种盒式轮毂轴承单元外密封结构 | |
CN203880051U (zh) | 一种使用无外圈轴承的行星齿轮减速机 | |
CN208955792U (zh) | 密封结构、轴密封装置及电机 | |
CN109611771A (zh) | 一种用于照明的具有除尘功能的交通设备 | |
CN201502708U (zh) | 浮动轴式轴用密封圈总成 | |
CN205715301U (zh) | 一种隐藏入口的径向迷宫式密封圈 | |
CN211145130U (zh) | 一种迷宫式带胶复合防尘盖 | |
CN207647509U (zh) | 采煤机内喷雾滚筒轴组件 | |
CN209469725U (zh) | 复合结构的万向节 | |
CN204354762U (zh) | 一种非公路运输车平衡悬架总成 | |
CN104074952B (zh) | 一种使用无外圈轴承的行星齿轮减速机 | |
CN207879891U (zh) | 一种用于万向节的具有多重密封功能的油封 | |
CN208498415U (zh) | 一种汽车用动态密封防护罩 | |
CN205978105U (zh) | 一种农机轮毂轴承单元用密封装置 | |
CN207848406U (zh) | 用于液压马达的改良密封结构 | |
CN105479058A (zh) | 一种轨道车辆密封结构防渗水组装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