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22620A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22620A CN106622620A CN201610853981.3A CN201610853981A CN106622620A CN 106622620 A CN106622620 A CN 106622620A CN 201610853981 A CN201610853981 A CN 201610853981A CN 106622620 A CN106622620 A CN 1066226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l
- air
- heat
- pulverizer
- repres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5/00—Contro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isintegrating Or Mi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在中速磨煤机模型中设置两个子系统,分别为磨煤机出力子系统和磨煤机煤粉出口温度子系统,其中,磨煤机出力子系统的输入为给煤机给煤量,输出为磨煤机出力;磨煤机煤粉出口温度子系统的输入为一次风参数、磨煤机出力和给煤机给煤量,输出为磨煤机出口处风粉混合物热量。本发明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从物质和能量平衡的角度出发对中速磨煤机进行建模。该方法可以为中速磨煤机的分析与控制提供简单实用、合理可靠的模型,从而为电厂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物质和能量平衡的角度出发对中速磨煤机进行建模的方法,属于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电力的飞速发展,我国富煤、贫油、少气以及水利电站受自然条件限制的能源结构状况,决定了煤炭仍然是我国依靠的主要能源。随着国内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中速磨煤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已经成为火电厂的主要制粉设备,其运行状况对电厂锅炉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中速磨煤机属于大延迟和大惯性对象,对其热工过程的合理控制是保证设备安全和经济运行的主要技术措施,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成功与否,与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合理性有很大关系。已有的中速磨煤机建模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忽略对中速磨煤机系统机理的分析,片面强调运行数据的作用,借助神经网络等工具,通过逼近、拟合的方式得到输入/输出间的复杂映射,进而模拟机组的运行。采用这种方法构建的模型结构复杂、调试困难,模型中各变量的物理意义不明确。
二、过于看重模型的精确度,希望将系统内部、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通通考虑进去,机械地扩充模型的规模,认为越复杂的模型精度越高。这种建模方法不仅不能保证模型的质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模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以提高中速磨煤机模型的构建质量,保证电厂锅炉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在中速磨煤机模型中设置两个子系统,分别为磨煤机出力子系统和磨煤机煤粉出口温度子系统,其中,磨煤机出力子系统的输入为给煤机给煤量,输出为磨煤机出力;磨煤机煤粉出口温度子系统的输入为一次风参数、磨煤机出力和给煤机给煤量,输出为磨煤机出口处风粉混合物热量。
上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所述中速磨煤机模型中各输出变量按如下方法获得:
a.磨煤机出力Bout为:
Bout=k×fH×fR×fW×fA×Mm,
式中k为出力系数;根据磨煤机的设计数据确定;fH表示可磨性系数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R表示煤粉细度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W表示原煤水分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A表示原煤灰分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Mm表示磨煤机存煤量,t时刻的磨煤机存煤量Mm(t)由下式计算:
Mm(t)=Mm(t-1)+(Bin-Bout)×k1×DT,
式中,Mm(t-1)表示t-1时刻磨煤机存煤量;Bin表示给煤机给煤量;k1为第一单位转换因子;DT为仿真步长;
b.磨煤机出口处风粉混合物热量Qair,mf由下式计算:
Qair,mf=Qmf+Qout,air
式中Qmf表示磨煤机出口处煤粉热量,Qout,air表示磨煤机出口风热量,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Qmf=k3×Bout×cmf×TOUT
Qout,air=Wair,out×cair,out×TOUT
c.磨煤机出口温度TOUT由下式进行计算:
TOUT=Q/(cmf×Mmf+cair,in×Mair)
式中Q表示磨煤机内总热量;cmf表示煤粉的比热容;Mmf表示磨煤机中煤粉的质量;cair,in为一次风比热容;Mair为磨煤机中一次风量,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Q=Q(t-1)+(QIN-QOUT)×DT
QOUT=Qair,mf+Qevp+Qf+Qle,
QIN=QM+Qair+Qmac
QM=k2×Bin×ccoal×Tcoal
Qair=Wair,in×cair,in×Tair,in
式中Qevp表示煤粉水分蒸发消耗的热量,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赋值;Qf表示加热燃料消耗的热量,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赋值;Qle表示密封风带走的热量,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赋值;QOUT表示带出和散失的热量。Q表示磨煤机内总热量;Q(t-1)表示上一时刻磨煤机内总热量;QIN表示磨煤机输入的热量;QIN表示磨煤机输入的热量;QM表示原煤带入的热量;Qair表示一次风带入的热量;Qmac是磨煤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k2是第二单位转换因子;ccoal表示原煤比热容;Tcoal表示原煤温度;Wair,in表示一次风流量;cair,in表示一次风比热容;Tair,in表示一次风入口温度。
本发明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从物质和能量平衡的角度出发对中速磨煤机进行建模。该方法可以为中速磨煤机的分析与控制提供简单实用、合理可靠的模型,从而为电厂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建模流程图;
图3为中速磨煤机系统因果回路图;
图4为中速磨煤机系统存量流量图;
图5、图6以及图7为本发明模型的模拟效果图。
文中各符号表示为:Mm(t)表示磨煤机存煤量,t;Mm(t-1)表示上一时刻磨煤机存煤量,t;Bin表示给煤机给煤量,t/h;Bout表示磨煤机出力,t/h;k1为第一单位转换因子,h/s;DT为仿真步长,s;Q表示磨煤机内总热量,kJ;Q(t-1)表示上一时刻磨煤机内总热量,kJ,QOUT表示带出和散失的热量,QIN表示磨煤机输入的热量;Bout表示磨煤机出力,t/h;k为出力系数,根据磨煤机的设计数据确定;fH表示可磨性系数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R表示煤粉细度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W表示原煤水分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A表示原煤灰分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QIN表示磨煤机输入的热量,kJ/s;QM表示原煤带入的热量,kJ/s;Qair表示一次风带入的热量,kJ/s;Qmac是磨煤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kJ/s;QOUT表示带出和散失的热量,Qair,mf表示磨煤机出口处风粉混合物热量,Qevp表示煤粉水分蒸发消耗的热量,Qf表示燃料消耗的热量,Qle表示密封风带走的热量,上述变量的单位均为:kJ/s;QM表示原煤带入的热量,kJ/s;k2是第二单位转换因子,k2=1000,1000kg/t;ccoal表示原煤比热容,kJ/(kg·℃);Tcoal表示原煤温度,℃;Qair表示一次风带入的热量,kJ/s;Wair,in表示一次风流量,kg/s;cair,in表示一次风比热容,kJ/(kg·℃);Tair,in表示一次风入口温度,℃;Qmf表示磨煤机出口处煤粉热量,k3为第三单位转换因子,t·h/(kg·s);cmf为煤粉比热容,kJ/(kg·℃);TOUT为磨煤机出口温度,℃;Qout,air表示磨煤机出口风热量,kJ/s;Wair,out表示磨煤机出口风流量,kg/s;cair,out表示出口风比热容,kJ/(kg·℃);Qair,mf表示磨煤机出口处风粉混合物热量,kJ/s;TOUT表示磨煤机出口温度,℃;Mmf表示磨煤机中煤粉的质量,单位为kg;Mair表示磨煤机中一次风量,单位为kg。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请参考图1,本发明包括磨煤机出力子系统和磨煤机煤粉出口温度子系统。磨煤机出力子系统用来研究给煤量以及煤质对磨煤机出力的影响。磨煤机煤粉出口温度子系统用来研究给煤量,煤质以及一次风对磨煤机煤粉出口温度的影响。
请参考图2,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如下:
1.确定模型的主要变量
模型中的变量有存量变量,流量变量和辅助变量。为了简化模型参数,对那些随时间变化不甚显著的参数亦近似地取为常数。
存量变量为:磨煤机存煤量、磨煤机内储存热量。
流量变量为:给煤机给煤量、磨煤机出力、磨煤机输入的热量、带出和消耗的热量。
辅助变量为:原煤水分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煤粉细度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原煤水分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原煤灰分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原煤带入的热量、原煤比热容、原煤温度、一次风带入的热量、一次风流量、一次风比热容、一次风入口温度、磨煤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磨煤机出口处煤粉热量、磨煤机出口温度、磨煤机出口风热量、磨煤机出口风流量、出口风比热容、磨煤机出口处风粉混合物热量、带出和散失的热量、煤粉水分蒸发消耗的热量、燃料消耗的热量、密封风带走的热量、磨煤机出口温度、磨煤机中煤粉的质量、磨煤机中一次风量、原煤比热容、煤粉比热容、磨煤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煤粉水分蒸发消耗的热量、第一单位转换因子,第二单位转换因子。
根据输入变量调整的情况下,所观测的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输入变量对磨煤机出力和磨煤机煤粉出口温度的影响。
2.确定模型主要变量的函数式
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最终要建立定量分析的存量流量图仿真模型,前面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的定性分析为建立系统动力学定量模型打下了基础。
存量变量函数式:
Mm(t)=Mm(t-1)+(Bin-Bout)×k1×DT,
上式中Mm(t)表示磨煤机存煤量,t;Mm(t-1)表示上一时刻磨煤机存煤量,t;Bin表示给煤机给煤量,t/h;Bout表示磨煤机出力,t/h;k1为第一单位转换因子,h/s;DT为仿真步长,s。
Q=Q(t-1)+(QIN-QOUT)×DT,
上式中Q表示磨煤机内总热量,kJ;Q(t-1)表示上一时刻磨煤机内总热量,kJ,QOUT表示带出和散失的热量,QIN表示磨煤机输入的热量。
流量变量函数式:
Bout=k×fH×fR×fW×fA×Mm,
上式中Bout表示磨煤机出力,t/h;k为出力系数,根据磨煤机的设计数据确定;fH表示可磨性系数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R表示煤粉细度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W表示原煤水分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A表示原煤灰分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
QIN=QM+Qair+Qmac,
上式中QIN表示磨煤机输入的热量,kJ/s;QM表示原煤带入的热量,kJ/s;Qair表示一次风带入的热量,kJ/s;Qmac是磨煤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kJ/s。
QOUT=Qair,mf+Qevp+Qf+Qle,
上式中QOUT表示带出和散失的热量,Qair,mf表示磨煤机出口处风粉混合物热量,Qevp表示煤粉水分蒸发消耗的热量,Qf表示燃料消耗的热量,Qle表示密封风带走的热量,上述变量的单位均为:kJ/s。
3.确定辅助变量的函数式,得到中速磨煤机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主要函数式:
可磨性系数(HGI)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煤粉细度(R90)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原煤水分(Mt)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fW=1.0+(10-Mt)×0.0114
原煤灰分(Aar)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fA=1.0+(20-Aar)×0.005,
当Aar≤20%时,fA=1.
QM=k2×Bin×ccoal×Tcoal,
上式中QM表示原煤带入的热量,kJ/s;k2是第二单位转换因子,k2=1000,1000kg/t;ccoal表示原煤比热容,kJ/(kg·℃);Tcoal表示原煤温度,℃。
Qair=Wair,in×cair,in×Tair,in
上式中Qair表示一次风带入的热量,kJ/s;Wair,in表示一次风流量,kg/s;cair,in表示一次风比热容,kJ/(kg·℃);Tair,in表示一次风入口温度,℃。
磨煤机出力子系统的输出磨煤机出力Bout是磨煤机煤粉出口温度子系统的输入,该流量变量将两个子系统联系起来,根据磨煤机出来Bout可以得到磨煤机出口处煤粉热量:
Qmf=k3×Bout×cmf×TOUT
上式中Qmf表示磨煤机出口处煤粉热量,k3为第三单位转换因子,t·h/(kg·s);cmf为煤粉比热容,kJ/(kg·℃);TOUT为磨煤机出口温度,℃。
Qout,air=Wair,out×cair,out×TOUT
上式中Qout,air表示磨煤机出口风热量,kJ/s;Wair,out表示磨煤机出口风流量,kg/s;cair,out表示出口风比热容,kJ/(kg·℃)。
Qair,mf=Qmf+Qout,air
上式中Qair,mf表示磨煤机出口处风粉混合物热量,kJ/s。
TOUT=Q/(cmf×Mmf+cair,in×Mair)
上式为磨煤机出口温度计算公式,TOUT表示磨煤机出口温度,℃;Mmf表示磨煤机中煤粉的质量,kg;Mair表示磨煤机中一次风量,kg。
4.对中速磨煤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调试。
运用Vensim PLE软件运行模型系统,在Vensim PLE仿真平台设置变量并定义变量方程,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调试。
图3和图4分别为中速磨煤机系统因果回路图和中速磨煤机系统存量流量图,该图描述并分析了中速磨煤机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利于我们深层次的研究系统。存量流量图定量地描述了系统各变量直接的关系,该存量流量图即为中速磨煤机的模型。
图5,图6以及图7为本发明模型的模拟效果图。该磨煤机工作时磨制的煤的哈氏可磨性系数(HGI)为74,灰分(Aar)为12.02%,水分(Mt)为15.9%,实验过程中假定磨出口煤粉细度(R90)维持23%。根据前面的计算公式,可得:fH=1.25,fR=1.04,fW=0.933,fA=1。假定磨未受到磨损,磨入口风压及出口压力(炉膛压力)维持不变。下面所有的试验都是从同一工况点开始的,该起始工况下,磨出口温度近似为86℃,入口风温为298℃,磨出力及给煤量都为34.92t/h,一次风流量为16.78kg/s。在磨煤机的稳定工况下,系统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煤量从初始的34.92t/h增加到39.52t/h时,磨煤机出力和磨煤机出口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5、图6所示。系统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入口风温从初始的298℃升高至305℃时,磨出口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7所示。
上述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核心技术之内,所做的任何等同修改、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在中速磨煤机模型中设置两个子系统,分别为磨煤机出力子系统和磨煤机煤粉出口温度子系统,其中,磨煤机出力子系统的输入为给煤机给煤量,输出为磨煤机出力;磨煤机煤粉出口温度子系统的输入为一次风参数、磨煤机出力和给煤机给煤量,输出为磨煤机出口处风粉混合物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中速磨煤机模型中各输出变量按如下方法获得:
a.磨煤机出力Bout为:
Bout=k×fH×fR×fW×fA×Mm
式中k为出力系数;根据磨煤机的设计数据确定;fH表示可磨性系数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R表示煤粉细度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W表示原煤水分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fA表示原煤灰分对磨出力影响修正系数;Mm表示磨煤机存煤量,t时刻的磨煤机存煤量Mm(t)由下式计算:
Mm(t)=Mm(t-1)+(Bin-Bout)×k1×DT,
式中Mm(t-1)表示t-1时刻磨煤机存煤量;Bin表示给煤机给煤量;k1为第一单位转换因子;DT为仿真步长;
b.磨煤机出口处风粉混合物热量Qair,mf由下式计算:
QOUT=Qair,mf+Qevp+Qf+Qle,
式中Qevp表示煤粉水分蒸发消耗的热量;Qf表示燃料消耗的热量;Qle表示密封风带走的热量;QOUT表示带出和散失的热量,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Q=Q(t-1)+(QIN-QOUT)×DT
QIN=QM+Qair+Qmac,
QM=k2×Bin×ccoal×Tcoal
Qair=Wair,in×cair,in×Tair,in,
式中,Q表示磨煤机内总热量;Q(t-1)表示上一时刻磨煤机内总热量;QIN表示磨煤机输入的热量;QIN表示磨煤机输入的热量;QM表示原煤带入的热量;Qair表示一次风带入的热量;Qmac是磨煤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k2是第二单位转换因子;ccoal表示原煤比热容;Tcoal表示原煤温度;Wair,in表示一次风流量;cair,in表示一次风比热容;Tair,in表示一次风入口温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53981.3A CN106622620A (zh) | 2016-09-27 | 2016-09-27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53981.3A CN106622620A (zh) | 2016-09-27 | 2016-09-27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22620A true CN106622620A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8853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53981.3A Pending CN106622620A (zh) | 2016-09-27 | 2016-09-27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22620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62261A (zh) * | 2017-07-12 | 2017-10-20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一种适应火电机组超低负荷运行的磨煤机风量控制方法 |
CN108636586A (zh) * | 2018-04-12 | 2018-10-12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确定磨煤机出力修正系数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107744A (zh) * | 2018-06-15 | 2019-01-01 | 东南大学 | 一种中速磨风煤比和油压动态趋优调整方法 |
CN109459102A (zh) * | 2018-11-27 | 2019-03-12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速磨煤机进口一次风量测量方法和系统 |
CN110124842A (zh) * | 2019-05-15 | 2019-08-16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锅炉机组及其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方法与系统 |
CN111617876A (zh) * | 2020-04-10 | 2020-09-04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磨煤机在线综合运行优化的方法 |
CN113457791A (zh) * | 2021-07-15 | 2021-10-01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水分煤的中速磨煤机运行参数在线自动寻优方法 |
CN114602607A (zh) * | 2022-03-16 | 2022-06-10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一种正压直吹式磨煤机入口风量修正方法 |
CN118925922A (zh) * | 2024-10-12 | 2024-11-12 | 国能江苏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制粉多变量控制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15306A (en) * | 1989-03-14 | 1990-04-10 |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 On-line pulverizer coordination adjustment for multiple coals |
JPH02157053A (ja) * | 1988-07-29 | 1990-06-15 | Babcock Hitachi Kk | 竪型ミルの制御装置 |
CN1836785A (zh) * | 2006-04-24 | 2006-09-27 | 西安交通大学 | 火电厂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自动控制方法 |
CN202052608U (zh) * | 2011-05-03 | 2011-11-30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速磨煤机一次分离动态调节系统 |
CN103331204A (zh) * | 2013-06-26 | 2013-10-02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高炉喷煤制粉系统中速磨控制方法 |
CN105388765A (zh) * | 2015-12-24 | 2016-03-09 | 东南大学 | 一种中速磨煤机的多变量推断预测控制方法 |
-
2016
- 2016-09-27 CN CN201610853981.3A patent/CN10662262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57053A (ja) * | 1988-07-29 | 1990-06-15 | Babcock Hitachi Kk | 竪型ミルの制御装置 |
US4915306A (en) * | 1989-03-14 | 1990-04-10 |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 On-line pulverizer coordination adjustment for multiple coals |
CN1836785A (zh) * | 2006-04-24 | 2006-09-27 | 西安交通大学 | 火电厂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自动控制方法 |
CN202052608U (zh) * | 2011-05-03 | 2011-11-30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速磨煤机一次分离动态调节系统 |
CN103331204A (zh) * | 2013-06-26 | 2013-10-02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高炉喷煤制粉系统中速磨控制方法 |
CN105388765A (zh) * | 2015-12-24 | 2016-03-09 | 东南大学 | 一种中速磨煤机的多变量推断预测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王世昌: "《锅炉原理同步导学》", 30 August 2009 * |
魏乐等: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MPS中速磨煤机建模与仿真", 《热力发电》 *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62261A (zh) * | 2017-07-12 | 2017-10-20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一种适应火电机组超低负荷运行的磨煤机风量控制方法 |
CN108636586A (zh) * | 2018-04-12 | 2018-10-12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确定磨煤机出力修正系数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107744A (zh) * | 2018-06-15 | 2019-01-01 | 东南大学 | 一种中速磨风煤比和油压动态趋优调整方法 |
CN109107744B (zh) * | 2018-06-15 | 2020-09-01 | 东南大学 | 一种中速磨风煤比和油压动态趋优调整方法 |
CN109459102A (zh) * | 2018-11-27 | 2019-03-12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速磨煤机进口一次风量测量方法和系统 |
CN110124842A (zh) * | 2019-05-15 | 2019-08-16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锅炉机组及其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方法与系统 |
CN111617876A (zh) * | 2020-04-10 | 2020-09-04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磨煤机在线综合运行优化的方法 |
CN111617876B (zh) * | 2020-04-10 | 2021-07-27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磨煤机在线综合运行优化的方法 |
CN113457791A (zh) * | 2021-07-15 | 2021-10-01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水分煤的中速磨煤机运行参数在线自动寻优方法 |
CN113457791B (zh) * | 2021-07-15 | 2022-05-13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水分煤的中速磨煤机运行参数在线自动寻优方法 |
CN114602607A (zh) * | 2022-03-16 | 2022-06-10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一种正压直吹式磨煤机入口风量修正方法 |
CN114602607B (zh) * | 2022-03-16 | 2023-09-22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一种正压直吹式磨煤机入口风量修正方法 |
CN118925922A (zh) * | 2024-10-12 | 2024-11-12 | 国能江苏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制粉多变量控制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8925922B (zh) * | 2024-10-12 | 2024-12-27 | 国能江苏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制粉多变量控制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22620A (zh)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速磨煤机模型构建方法 | |
CN104238494B (zh) | 基于电网调频调峰的火电机组给煤量控制方法 | |
CN101551103B (zh) |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 | |
CN107368049B (zh) | 基于电厂dcs系统的机组变负荷下给煤量的控制方法 | |
CN104390234B (zh) | 带双进双出磨煤机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协调控制方法 | |
CN103699780B (zh) | 煤质参数在线计算的混沌优化方法 | |
CN104808511B (zh) | 计及频率偏移的发电厂仿真系统 | |
CN104627684B (zh) | 一种在线防电站锅炉一次风管堵管的方法 | |
CN105202519B (zh) | 供热机组调频调峰全工况协调控制方法 | |
CN104132367A (zh) | 基于虚拟燃料量的火力发电机组入炉煤量控制方法 | |
CN106594793B (zh) | 火电机组中速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优化方法 | |
CN103277784A (zh) | 超临界燃煤机组屏式过热器金属壁温预警优化控制方法 | |
CN105159243A (zh) | 一种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煤可磨性补偿控制方法 | |
CN101504135B (zh) | 锅炉-汽轮机单元的汽压均衡控制器 | |
CN103728071B (zh) | 一种火电机组最大出力测量方法 | |
CN103816987B (zh) | 一种双进双出磨煤机出粉量的计算方法 | |
CN105318349B (zh) | 基于电网调频调峰的火电机组一次风量控制方法 | |
CN106594794A (zh) | 一种混合智能锅炉效率燃烧优化模型更新方法 | |
CN109977583A (zh) | 一种结合验证模型的磨煤机仿真模型动态参数整定方法 | |
CN106405416B (zh) | 一种基于煤质波动状态识别的机组可调出力在线分析方法 | |
Zhang et al. | Supply and demand forecasting of blast furnace gas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n iron and steel works | |
CN107831656A (zh) | 一种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节能优化技术 | |
CN112058079A (zh) | 一种基于指数预测模型的scr入口nox浓度预测系统及方法 | |
CN103699782A (zh) | 一种中速磨制粉系统给煤量软测量方法 | |
CN104482981A (zh) |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入炉燃煤量计算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