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612241B -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12241B
CN106612241B CN201510707380.7A CN201510707380A CN106612241B CN 106612241 B CN106612241 B CN 106612241B CN 201510707380 A CN201510707380 A CN 201510707380A CN 106612241 B CN106612241 B CN 1066122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ry request
user
query
service control
actively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73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12241A (zh
Inventor
唐涛
叶晓龙
蒋健
董汉华
刘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China Mobile Zhejiang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073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122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12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2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12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2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16Real-time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信息处理技术,以保证及时处理用户主动发送的业务请求。业务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查询请求;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优先响应所述查询请求;若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推迟响应所述查询请求。本发明主要用于电信系统的业务控制技术中。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上出现了各类监控手机流量、话费、增值业务消费的应用程序。通常,此类应用程序会在固定时间段规律性地自动触发用户信息查询请求等功能,进而向运营商业务平台发送查询指令,并在收到运营商业务平台的反馈后自动解析反馈的内容。
随着移动终端监控软件的用户群体不断扩大,此类应用程序的请求会定时地对电信运营商支撑网的业务系统形成巨大的脉冲式冲击。通常,运营商应对这种业务增长的解决方案仍是以系统扩容的方式为主,同时针对用户不同请的求类型定义优先级,对高优先级的业务请求进行优先处理。但是当业务量暴增时,特别是当系统受到大批量业务请求冲击时,该解决方案通常会对部分用户主动发送的业务请求造成延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以保证及时处理用户主动发送的业务请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的查询请求;
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优先响应所述查询请求;若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推迟响应所述查询请求。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包括:
获取业务控制条件;
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不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所述业务控制条件。
优选的,所述设置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历史查询请求;
对所述历史查询请求进行分析,获取所述历史查询请求的类型、发送时间;
根据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确定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的发送频率超过预设值时的时间段;
若在所述时间段内收到的与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为同类型的查询请求的数量超过阈值,则将所述历史查询请求和所述时间段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业务控制条件。
优选的,所述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不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包括:
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匹配时,则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不匹配时,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业务控制条件更新业务控制条件数据库;和/或
对所述业务控制条件进行验证。
优选的,所述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优先响应所述查询请求;若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推迟响应所述查询请求,包括:
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若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
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在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查询请求的数量;
若所述查询请求的数量在预设时间内超过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存入所述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为所述查询请求添加标识。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业务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查询请求;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则优先响应所述查询请求;在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则推迟响应所述查询请求。
优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业务控制条件;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不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业务控制条件。
优选的,所述设置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历史查询请求;
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历史查询请求进行分析,获取所述历史查询请求的类型、发送时间;
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确定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的发送频率超过预设值时的时间段;
设置模块,用于当在所述时间段内收到的与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为同类型的查询请求的数量超过阈值时,则将所述历史查询请求和所述时间段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业务控制条件。
优选的,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匹配时,则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不匹配时,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更新单元,用于利用所述业务控制条件更新业务控制条件数据库;和/或
验证单元,用于对所述业务控制条件进行验证。
优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在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
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
优选的,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在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查询请求的数量;若所述查询请求的数量在预设时间内超过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存入所述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
优选的,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为所述查询请求添加标识。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的查询请求确定其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并在当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优先响应所述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则推迟响应所述查询请求。由上可以看出,由于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区分从而在其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优先处理,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保证及时的处理用户主动发送的业务请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用于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业务控制方法的架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DPI验证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请求缓冲池的处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业务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业务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业务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1、接收用户的查询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的查询请求可以包括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以及应用程序自动为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应用程序自动为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都是有规律性的,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这类的查询请求进行分析继而确定应用程序自动为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的规律,通过是否符合该规律即可判断用户的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其中所述查询请求可以包括:话费查询请求,套餐余量查询请求,消费详单查询请求等等。
步骤12、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在此步骤中,可首先获取业务控制条件。其中所述业务控制条件是对用户的历史查询请求进行分析获得的。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不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步骤13、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优先响应所述查询请求;若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推迟响应所述查询请求。
由上可以看出,由于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区分从而在其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优先处理,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保证及时的处理用户主动发送的业务请求。
以下,结合图2、图3所示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业务控制方法实现过程。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业务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1、设置业务控制条件。
在此,所述业务控制条件主要是用于区分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和应用程序自动发送的查询请求。业务控制条件可以理解为是一些规则,通过将用户的查询请求与该规则进行对比,即可确定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首先结合图3所示对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架构做一简单介绍。在图3中,该架构包括分析装置、监控过滤装置,同时上述两装置结合请求缓冲池对业务进行流控。
在该架构中,分析装置由行为分析装置和验证装置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对用户历史行为进行分析和归类,后者对前者的分析结果进行随机取样验证。
其中,在具体应用中,所述行为分析装置通过对海量用户历史行为进行分析,通过波动集匹配的方式,归纳每个用户的行为规律,区分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和应用程序自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并制定相应过滤规则即业务控制条件。
具体的,行为分析装置在设置所述业务控制条件的工作过程可包括以下内容:
(1)请求分类:
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历史查询请求,对所述历史查询请求进行分析,获取历史查询请求的类型、发送时间。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可任意设置,例如设置为1周。所述历史查询请求指的是用户在该预设时间段内发送的查询请求,包括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和应用程序自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根据所要查询内容的不同,在此所述历史查询请求可划分为话费查询请求,套餐余量查询请求,消费详单查询请求等等。
(2)波动分析:
通过对历史查询请求的类型、发送时间、用户信息(如手机号)等条件进行分析,对于每一类型的历史数据,定义连续L天(为对于0的整数,可任意设置,例如设置为7天)的历史查询请求的数据集合记作为G,然后根据系统平时业务量的均值制定出业务量阈值AL。如果在某个时间段[t-Δt,t+Δt]内,某个类型的历史查询数据的发送频率大于该阈值,根据该时间段获得该类型的历史查询数据的波峰全集F(T):F(T)={f(t+Δt)≥AL||f(t)≥AL||f(t-Δt)≥AL}。
其中,f(t-Δt)表示在t-Δt时刻的业务量,f(t+Δt)表示在t+Δt时刻的业务量。
(3)行为归类:
因为各种应用程序会在不同时间段发起查询请求,因此需要将用户行为按行为规则分类,将单个用户请求行为时间集合g={a1,a2,a3,a4……},并与(2)中的波峰进行匹配,其中,单个波峰与单个用户的时间点匹配关系为:
Figure BDA0000830949070000071
在此,我们将单个用户与波峰集的匹配关系为MF(T),将符合同一种匹配关系的用户定义为用户集gn,对应波峰集为F(gn)。其中M为常数,其值越接近1表示单个波峰和单个用户的时间点越为匹配。
(4)设置规则:
若在某个时间段内收到的与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为同类型的查询请求的数量超过阈值,则将所述历史查询请求和所述时间段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业务控制条件。也即,如果用户集gn中的用户数量大于阈值,则将所述历史查询请求和所述时间段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在此阈值可根据实际经验设置。
在制定了上述规则后,为了保证规则的准确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对该规则进行验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要是利用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包检测技术)对制定的规则进行验证。
深度包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应用层的流量检测和控制技术,当IP数据包、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或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数据流通过基于DPI技术的带宽管理系统时,该系统通过深入读取IP(InternetProtocol,因特网协议)包载荷的内容来对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连)七层协议中的应用层信息进行重组,从而得到整个应用程序的内容,然后按照系统定义的管理策略对流量进行整形操作。DPI技术是在传统IP数据包检测技术(OSI L2-L4之间包含的数据包元素的检测分析)之上增加了对应用层数据的应用协议识别,数据包内容检测与深度解码。
基于以上原理,在本方案中,如图4所示,在对制定的规则进行验证时,通过随机抽取待验证的任一规则的用户若干,并抽取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流量数据。通过DPI技术对抽取的用户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与预存的软件特征库比较,得到用户移动终端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信息,并进行匹配验证。通过此匹配验证,能进一步保证制定的规则的准确性。
图3所示架构中的监控过滤模块用于存储分析装置模块中制定的规则。监控过滤模块在对用户即时的查询请求添加标记后,将该查询请求送入请求缓冲池中进行处理,该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1)采用离线分析处理的方式监控,每日凌晨定时进行缓存数据更新。不断利用新的规则更新业务控制条件数据库,保证数据实时性。
(2)对新设定的规则,制定未启用标志,通过DPI验证且人工启用后,正式进行作为正式的规则。
(3)系统接收到用户的查询请求时进行过滤。当查询请求被判为符合已存在的规则时,对该查询请求加入标记,若不符合现存规则,则加入空白标记。将所有查询请求均存入请求缓冲池,进行相应处理。
为了实现对用户查询请求的区别应答,如图5所示,在请求缓冲池中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先级的划分,并建立多个优先级的处理队列。利用业务缓冲模块在极短时间内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暂存,并区分优先级后将其存入相应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对于匹配规则的用户查询请求,降低此列用户查询请求的优先级。对于未匹配规则的用户查询请求,利用恶意攻击探测器进行探测,如果单一用户在业务缓冲模块中同一类请求超过设定阈值,则降低此类用户查询请求的优先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被降低优先级的用户查询请求建立单独处理队列,利用队列空闲探测器对各队列进行探测,发现有空余资源时,则从对应的缓冲表中提取查询请求进行处理。通过针对不同的优先级业务实现不同的配置,从而实现区别服务,也保障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步骤22、接收用户的查询请求。
步骤23、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此步骤包括:步骤231、获取查询请求的类型和用户的号码、时间;步骤232、确定用户的查询请求是否符合已设置的规则。具体的,根据步骤21中制定的各个业务控制条件,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匹配时,则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执行步骤24;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不匹配时,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执行步骤25-28。
步骤24、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到缓冲模块中,若探测到第二优先级队列中有空闲资源时则处理该查询请求。
步骤25、为所述查询请求添加标识。
步骤26、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到缓冲模块中。
步骤27、判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该用户的同一类型的查询请求是否超过预设值。该较短的时间可以任意设置,例如为1分钟等。
若是则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到缓冲模块中,若探测到第二优先级队列中有空闲资源时则处理该查询请求。若否,则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通过此种方式,可实现对恶意攻击识别和流量的有效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
步骤28、探测各个优先级队列的运行状况,若探测到空闲资源时,从对应的缓冲模块中提取数据进行处理。
步骤29、线程池并行处理、解析各个查询请求。
步骤210、调用外围接口,向用户发送回复信息。
在步骤29进行处理的同时,系统还可将用户的查询请求作为历史查询请求,作进一步的行为分析和规则的制定。
具体的,按照步骤21中的描述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行为分析、规则制定和修改、DPI验证、更新规则并启用,最后将用户的信息和对应的规则存入到业务控制条件数据库中。
由上可以看出,由于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区分从而在其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优先处理,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保证及时的处理用户主动发送的业务请求。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业务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用户的查询请求;确定单元52,用于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处理单元53,用于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则优先响应所述查询请求;在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则推迟响应所述查询请求。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52可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业务控制条件;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不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54,用于设置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具体的,所述设置单元54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历史查询请求;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历史查询请求进行分析,获取所述历史查询请求的类型、发送时间;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确定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的发送频率超过预设值时的时间段;设置模块,用于当在所述时间段内收到的与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为同类型的查询请求的数量超过阈值时,则将所述历史查询请求和所述时间段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业务控制条件。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匹配时,则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不匹配时,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再如图7所示,为了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指定的业务控制条件的准确性,所述装置还包括:更新单元55,用于利用所述业务控制条件更新业务控制条件数据库;和/或验证单元56,用于对所述业务控制条件进行验证。
具体的,所述处理单元53具体用于: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在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
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
此外,所述处理单元53还用于: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在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查询请求的数量;若所述查询请求的数量在预设时间内超过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存入所述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以及,所述处理单元53还用于: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为所述查询请求添加标识。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的工作原理可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由上可以看出,由于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区分从而在其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优先处理,因此,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保证及时的处理用户主动发送的业务请求。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的查询请求;
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优先响应所述查询请求;若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推迟响应所述查询请求;
所述查询请求包括话费查询请求、套餐余量查询请求和消费详单查询请求;
所述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优先响应所述查询请求;若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则推迟响应所述查询请求,包括:
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若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
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
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在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查询请求的数量;
若所述查询请求的数量在预设时间内超过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存入所述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包括:
获取业务控制条件;
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不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所述业务控制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历史查询请求;
对所述历史查询请求进行分析,获取所述历史查询请求的类型、发送时间;
根据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确定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的发送频率超过预设值时的时间段;
若在所述时间段内收到的与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为同类型的查询请求的数量超过阈值,则将所述历史查询请求和所述时间段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业务控制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不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包括:
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匹配时,则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不匹配时,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业务控制条件更新业务控制条件数据库;和/或
对所述业务控制条件进行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为所述查询请求添加标识。
8.一种业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查询请求;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否为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则优先响应所述查询请求;在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则推迟响应所述查询请求;
所述查询请求包括话费查询请求、套餐余量查询请求和消费详单查询请求;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在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将所述查询请求存入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
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的优先级;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在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查询请求的数量;若所述查询请求的数量在预设时间内超过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存入所述第二优先级处理队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业务控制条件;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与所述业务控制条件不匹配时,确定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业务控制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历史查询请求;
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历史查询请求进行分析,获取所述历史查询请求的类型、发送时间;
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确定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的发送频率超过预设值时的时间段;
设置模块,用于当在所述时间段内收到的与每一类型的历史查询请求为同类型的查询请求的数量超过阈值时,则将所述历史查询请求和所述时间段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业务控制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匹配时,则所述查询请求不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当所述查询请求的发送时间与对应的业务控制条件的时间段不匹配时,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更新单元,用于利用所述业务控制条件更新业务控制条件数据库;和/或验证单元,用于对所述业务控制条件进行验证。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查询请求是用户主动发送的查询请求时,为所述查询请求添加标识。
CN201510707380.7A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612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7380.7A CN106612241B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7380.7A CN106612241B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2241A CN106612241A (zh) 2017-05-03
CN106612241B true CN106612241B (zh) 2020-02-21

Family

ID=58614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7380.7A Active CN106612241B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122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411B (zh) * 2017-07-25 2020-01-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0457344B (zh) * 2018-05-08 2021-06-04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预计算模型生成、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3097A (zh) * 2005-01-11 2005-06-2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宽带无线城域网中语音业务的服务质量调度器及其方法
CN104243405A (zh) * 2013-06-08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5331B (zh) * 2009-10-22 2014-01-22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查询请求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599003B1 (en) * 2010-07-26 2018-07-11 Seven Networks, LLC Mobile network traffic coordination across multiple applications
CN102870118B (zh) * 2012-06-30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行为的获取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702706B (zh) * 2013-12-04 2018-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获取dns报文的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3097A (zh) * 2005-01-11 2005-06-2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宽带无线城域网中语音业务的服务质量调度器及其方法
CN104243405A (zh) * 2013-06-08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2241A (zh)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55967B2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in network traffic, and apparatus
CN107888605B (zh) 一种物联网云平台流量安全分析方法和系统
JP2018531527A6 (ja) ネットワークトラフィックにおけるアプリケーション情報を識別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580216B (zh) 一种对访问请求进行限制的系统和方法
US10148698B2 (en) Selective enforcement of event record purging in a high volume log system
CN104113519A (zh) 网络攻击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46972A (zh) 基于用户终端的流量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8667747A (zh) 网络流应用类型识别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939350B (zh) 网络访问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900374B (zh) 一种应用于dpi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412861A (zh) 一种短信分发方法及系统
CN110034970A (zh) 网络设备区分判别方法及装置
CN111917682B (zh) 访问行为识别方法、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3596001B (zh) DDoS攻击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612241B (zh)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929376A (zh) 一种流量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2281183B (zh) 处理网络拥塞的方法、装置和核心网络实体
CN111741127B (zh) 通信连接阻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52971A (zh) 控制网络使用行为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09729098A (zh) Dns服务器中自动阻断恶意端口扫描的方法
CN110336920A (zh) 一种基于tcp协议评估移动支付感知的方法
CN112399209B (zh) 一种视频业务识别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671670A (zh) 一种vr视频业务识别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147523A (zh) 一种基于服务伪装探测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协议识别方法
CN115134103B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1

Address after: No.19, Jiefang East Road,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Mobile (Zhejiang)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6 No. 288 North Ring Road, Zhejiang, Hangzhou

Patentee before: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