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2200A - 分布式网络架构及其调度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网络架构及其调度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12200A CN106612200A CN201510706012.0A CN201510706012A CN106612200A CN 106612200 A CN106612200 A CN 106612200A CN 201510706012 A CN201510706012 A CN 201510706012A CN 106612200 A CN106612200 A CN 1066122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net
- switching centre
- dispatching desk
- network architecture
- distributed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04L41/042—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distributed management centres cooperatively managing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网络架构及其调度方法,该网络架构包括:交换中心、至少一个子网、运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每个子网、运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分别与交换中心连接;每个子网包括子网交换中心和与子网交换中心连接的调度台;运营系统用于将分布式网络架构中的开户数据分别同步到每个子网交换中心;网络管理系统用于管理交换中心、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和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的网络参数;每个子网中的子网交换中心用于对子网内部的业务进行路由和交换;各子网之间可通过交换中心互通业务;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用于管理子网中的终端设备,可根据管理需要快速调整各子网中的调度台的管理范围和上下级关系,减少由于网络部署造成的时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网络架构及其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网络的组网方式和业务调度管理方式合一处理,即根据业务管理方式进行组网结构划分,在规划网络时就确定是否分级,根据管理关系进行分级,确定网络结构。
图1为现有的分级组网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的组网分为四级,整个网络中各子网交换中心基于树形结构组网,每个子网的交换中心有0或者1个上级子网交换中心,有一个或者多个的下级交换中心,以交换中心B为例,交换中心B是一个子网的交换中心A的下级,也是另一个子网的交换中心D的上级,支持两级嵌套;在该中架构下,上级子网的调度台用户可以管理直接下级子网的调度台用户和普通终端用户;如果管理关系发生变化则需要先调整网络结构再来定义管理关系。
然而,在该种组网方式下,每个下级都对上级产生直接的依赖,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和业务管理级数的增加,对网络设备的调整过程困难,业务时延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网络架构及其调度方法,用于解决由于树形组网的每个下级都对上级产生直接的依赖,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和业务管理级数的增加,对网络设备的调整过程困难,业务时延较长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网络架构,包括:交换中心、至少一个子网、运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每个子网、所述运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交换中心连接;每个子网包括子网交换中心和与所述子网交换中心连接的调度台;
所述运营系统用于将所述分布式网络架构中的开户数据分别同步到每个子网交换中心;所述网络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所述交换中心、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和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的网络参数;每个子网中的子网交换中心用于对所述子网内部的业务进行路由和交换;各子网之间可通过所述交换中心互通业务;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用于管理所述子网中的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每个子网还包括至少一个下一级子网;所述子网中的每个下一级子网分别与所述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连接。
进一步地,各子网之间基于网络协议IP进行全网路由,每个子网还配置相邻子网的路由信息,则每个子网的调度台还用于管理相邻子网的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还用于接收所述子网内的终端设备的注册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网络架构的调度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的分布式网络架构,所述方法包括:
源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源子网对应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调度操作请求;所述调度操作请求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根据所述调度操作请求判断所述调度台对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子网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若所述调度台对所述目标子网具有操作权限,则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将所述调度操作请求通过交换中心转发至所述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
所述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根据所述调度操作请求对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完成调度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通过交换中心向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返回调度执行结果;
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将所述调度执行结果转发至所述源子网的调度台。
进一步地,所述源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源子网对应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调度操作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对所述子网的调度台进行身份认证;
每个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获取所述子网管理的终端设备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个子网的调度台通过所述交换中心获取所述调度台管理的相邻子网的终端设备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子网内的终端设备的信息发生变化,则所述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通过所述交换中心向每个对所述子网的终端设备具有管理权限的相邻子网的调度台发送所述子网的终端信息变化事件。
进一步地,源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源子网对应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调度操作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运营系统将所述分布式网络架构中的开户数据分别同步到每个子网交换中心,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配置交换中心、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和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的网络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网络架构及其调度方法,提供一种新的网络架构,包括交换中心、至少一个子网、运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每个子网、运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分别与交换中心连接,每个子网包括子网交换中心和与子网交换中心连接的调度台,运营系统用于将分布式网络架构中的开户数据分别同步到每个子网交换中心,网络管理系统用于管理交换中心、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和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的网络参数,每个子网中的子网交换中心用于对子网内部的业务进行路由和交换,各子网之间可通过交换中心互通业务,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用于管理子网中的终端设备,可根据管理需要快速调整各子网中的调度台的管理范围和上下级关系,减少由于网络部署造成的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分级组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网络架构的调度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网络架构的分级调度管理模型示意图;
图5为基于图4所示分级调度管理模型的终端设备管理流程示意图;
图6为基于图4所示分级调度管理模型的调度业务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分布式组网架构的组网调度权限控制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网络架构具体包括:交换中心、至少一个子网、运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每个子网、所述运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交换中心连接;每个子网包括子网交换中心和与所述子网交换中心连接的调度台;所述运营系统用于将所述分布式网络架构中的开户数据分别同步到每个子网交换中心;所述网络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所述交换中心、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和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的网络参数;每个子网中的子网交换中心用于对所述子网内部的业务进行路由和交换;各子网之间可通过所述交换中心互通业务;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用于管理所述子网中的终端设备。
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第三方系统,对此不做限制,在该分布式网络架构中,将整张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网(Subnet)每个子网可以独立的完成覆盖区域调度台(相当于调度员)与终端设备之间的全部业务,各子网之间没有上下级区分。各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负责本子网内部各项业务的路由和交换,本子网内部的所有终端设备都向本子网的交换中心进行开机注册。
各子网之间可基于IP进行全网路由,根据配置互通业务,每个子网可以配置自己相邻的子网路由,即配置对等的其他子网交换中心的IP地址与对方子网的管理的终端设备的标识范围。
整个网络(包含所有子网)使用一套运营系统进行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用户)和调度台用户的开户授权管理,运营系统负责把开户数据分别同步到各个相关的子网交换中心数据库。整个网络(包含所有子网)使用一套网管系统进行网络中各网元设备的管理,包括网络参数配置、设备告警收集等。
在本网络架构的具体实现中,可选的,每个子网还包括至少一个下一级子网;所述子网中的每个下一级子网分别与所述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连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建立多层级的子网,每个子网都配置有子网交换中心和调度台,可以管理本子网下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管理其他子网的终端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各子网之间基于网络协议IP进行全网路由,每个子网还配置相邻子网的路由信息,则每个子网的调度台还用于管理相邻子网的终端设备。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还用于接收所述子网内的终端设备的注册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网络架构,通过建立业务网状的分级模型进行分布式组网,交换中心连接至少一个子网、网络管理系统、运营系统;该交换中心与每个子网通过对应的子网交换中心进行数据和业务的交互,网络管理系统用于管理交换中心、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和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的网络参数,每个子网中的子网交换中心用于对子网内部的业务进行路由和交换,各子网之间可通过交换中心互通业务,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用于管理子网中的终端设备,可根据管理需要快速调整各子网中的调度台的管理范围和上下级关系,不影响其他子网的部署,有效减少由于网络部署造成的时延。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和业务管理级数的增加,该业务组网和业务管理分离的组网模式下,可以快速实现网络部署和业务管理的调整。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网络架构的调度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调度方法应用于图2所示的分布式网络架构中,一般情况下该架构下包括多个子网,下面以其中的一个子网作为源子网,目标终端设备所在的子网作为目的子网,简单说明在该网络架构下的调度方案,具体步骤为:
S101:源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源子网对应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调度操作请求;所述调度操作请求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该调度台相当于源子网的调度员,向该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请求执行调度操作,即发送调度操作请求,请求执行强插(例如:加入通话)、强拆(例如:终止目的终端设备的通话)或者监听等操作。
S102: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根据所述调度操作请求判断所述调度台对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子网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S103:若所述调度台对所述目标子网具有操作权限,则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将所述调度操作请求通过交换中心转发至所述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该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检查调度台的操作权限和被执行调度操作的终端设备所述的子网,若鉴权结果该源子网的调度台对目标终端设备有操作权限,则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将该调度操作请求转发到对应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
S104:所述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根据所述调度操作请求对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完成调度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完成调度操作的执行。
进一步的,目标子网交换中心向源子网交换中心返回调度操作执行结果;本子网交换中心向调度员返回调度操作执行结果。
即所述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通过交换中心向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返回调度执行结果;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将所述调度执行结果转发至所述源子网的调度台。
可选的,源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源子网对应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调度操作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运营系统将所述分布式网络架构中的开户数据分别同步到每个子网交换中心,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配置交换中心、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和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的网络参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网络架构的调度方法,通过在建立业务网状的分级模型进行分布式组网,可根据管理需要快速调整各子网中的调度台的管理范围和上下级关系,不影响其他子网的部署,也不需要重新部署网络,即可实现子网调度台对其他子网的终端设备的调度,有效减少由于网络部署造成的时延。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和业务管理级数的增加,该业务组网和业务管理分离的组网模式下,可以快速实现网络部署和业务管理的调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通过距离的调度实例对本发明的调度方案进行说明。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网络架构的分级调度管理模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该模型中包括三个子网(子网1、子网2、子网3),以及对应的每个子网的调度台DC1、DC2、DC3;子网1、子网2、子网3两两之间的信息和业务交互需要经过整个网络架构的交互中心,各级网络的交换中心均可以使用交换机来实现。
在该调度模型中,分级调度管理主要基于以下原则:
1)、调度员通过本子网的调度台登录本子网内的子网交换中心,该子网交换中心通过鉴权中心完成调度员权限校验以后返回本调度台所管理用户的信息,并且订阅该调度台所管理的终端设备(用户)的状态事件。
2)、如果该调度台还管理其它子网的终端设备(用户)或调度台,则本子网交换中心负责代理该调度台向其它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发出用户数据请求与状态事件订阅。
3)、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负责管理本子网下的所有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完成本子网的业务鉴权,并向其它子网提供本子网下所有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的查询和状态事件订阅。
4)、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负责代理本子网下的调度台向其他子网交换中心请求其对应子网下的相关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与状态事件。
综上所述,所述源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源子网对应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调度操作请求之前,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对所述子网的调度台进行身份认证;每个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获取所述子网管理的终端设备的信息。
图5为基于图4所示分级调度管理模型的终端设备管理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首先,通过运营系统将所述分布式网络架构中的开户数据分别同步到每个子网交换中心,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配置交换中心、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和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的网络参数。后续的终端设备调度管理的具体步骤为:
S201:通过调度台登录子网交换中心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鉴定。
S202:子网交换中心返回认证鉴权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调度员通过调度台登录子网1的子网交换中心,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鉴定,子网交换中心返回鉴定结果,在鉴定结果显示具有相关操作权限之后,执行下面的步骤。
S203:调度台获取本调度台管理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调度员向本子网1的子网交换中心获取所管理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还可订阅用户状态。
S204:子网1的子网交换中心向子网2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获取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本子网1的子网交换中心向被管理终端设备所属的子网2的子网交换中心请求用户数据和状态信息,并订阅这些用户的状态变化事件。
S205:接收子网2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和状态。
S206:子网交换中心将子网2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和状态转发至调度台。
在本实施例中,本子网1的子网交换中心将所有用户信息和状态数据汇总后返回给调度台。
S207:接收子网2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和状态的变化。
S208:子网交换中心将子网2的终端设备的用户信息和状态的变化转发至调度台。
步骤S207和S208,为后续的可选步骤,子网内用户状态变化通过事件机制向订阅这些用户状态事件的其他子网交换中心发送用户状态变化事件,子网交换中心向调度员发送订阅用户的状态变化事件。
综上所述,每个子网的调度台通过所述交换中心获取所述调度台管理的相邻子网的终端设备的信息。若子网内的终端设备的信息发生变化,则所述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通过所述交换中心向每个对所述子网的终端设备具有管理权限的相邻子网的调度台发送所述子网的终端信息变化事件。
图6为基于图4所示分级调度管理模型的调度业务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调度员通过调度台调度业务的处理步骤为:
S301:发送调度操作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调度员通过调度台DC1向本子网1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调度操作请求,用于请求执行调度操作(强插、强拆、监听等)。
S302:检查被调度终端设备所属子网。
在本实施例中,本子网1的子网交换中心检查调度台(调度员)的操作权限和被执行调度操作的终端设备所属的子网,例如检测出来的是子网2。
S303:转发调度操作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本子网1的子网交换中心将该调度操作请求转发到对应目标子网2的子网交换中心。
S304:对终端设备执行调度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子网2的子网交换中心完成对目标终端设备的调度操作的执行。
S305:返回调度操作执行结果。
S306:向调度台转发调度操作执行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子网2的子网交换中心向源子网1的子网交换中心返回调度操作执行结果,子网1的子网交换中心向调度台(调度员)返回调度操作执行结果。
图7为本发明分布式组网架构的组网调度权限控制实例图;如图7所示,整个网络由5个子网(A,B,C,D,D0)构成分布式网络,各子网交换中心根据路由配置进行全业务互通,各子网之间没有上下级区别
每个子网根据运营系统划定的管理号段范围管理所属子网的终端用户。
子网A:管理用户号码范围(0..10000);调度员(调度台)DC-a管理用户号码范围(0..10000);
子网B:管理用户号码范围(30000..40000);调度员(调度台)DC-b管理用户号码范围(0..10000)&(30000..40000),即调度员(调度台)DC-b可以管理子网A和子网B内的用户;
子网C:管理用户号码范围(40000..50000);调度员(调度台)DC-c管理用户号码范围(0..10000)&(10000..20000)&(40000..50000),即调度员(调度台)DC-c可以管理子网A、子网C和子网D内的用户;
子网D:管理用户号码范围(10000..20000);调度员(调度台)DC-d管理用户号码范围(10000..20000)内的用户。
在具体调用的过程中,源子网的调度台向源子网对应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调度操作请求,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根据调度操作请求判断调度台对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子网是否具有操作权限,若调度台对目标子网具有操作权限,则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将调度操作请求通过交换中心转发至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根据调度操作请求对目标终端设备完成调度操作。通过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根据管理需要快速调整网络中调度台,即调度员的管理范围和不同调度台的上下级管理关系,不需要重新部署网络,调整容易,减少因部署网络造成的业务时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换中心、至少一个子网、运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每个子网、所述运营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交换中心连接;每个子网包括子网交换中心和与所述子网交换中心连接的调度台;
所述运营系统用于将所述分布式网络架构中的开户数据分别同步到每个子网交换中心;所述网络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所述交换中心、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和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的网络参数;每个子网中的子网交换中心用于对所述子网内部的业务进行路由和交换;各子网之间可通过所述交换中心互通业务;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用于管理所述子网中的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子网还包括至少一个下一级子网;所述子网中的每个下一级子网分别与所述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布式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各子网之间基于网络协议IP进行全网路由,每个子网还配置相邻子网的路由信息,则每个子网的调度台还用于管理相邻子网的终端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布式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还用于接收所述子网内的终端设备的注册信息。
5.一种分布式网络架构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网络架构,所述方法包括:
源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源子网对应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调度操作请求;所述调度操作请求包括目标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根据所述调度操作请求判断所述调度台对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子网是否具有操作权限;
若所述调度台对所述目标子网具有操作权限,则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将所述调度操作请求通过交换中心转发至所述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
所述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根据所述调度操作请求对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完成调度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通过交换中心向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返回调度执行结果;
所述源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将所述调度执行结果转发至所述源子网的调度台。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源子网对应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调度操作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对所述子网的调度台进行身份认证;
每个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获取所述子网管理的终端设备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个子网的调度台通过所述交换中心获取所述调度台管理的相邻子网的终端设备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5、6或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子网内的终端设备的信息发生变化,则所述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通过所述交换中心向每个对所述子网的终端设备具有管理权限的相邻子网的调度台发送所述子网的终端信息变化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6或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源子网的调度台向所述源子网对应的子网交换中心发送调度操作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运营系统将所述分布式网络架构中的开户数据分别同步到每个子网交换中心,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配置交换中心、每个子网的子网交换中心和每个子网的调度台的网络参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06012.0A CN106612200A (zh) | 2015-10-27 | 2015-10-27 | 分布式网络架构及其调度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06012.0A CN106612200A (zh) | 2015-10-27 | 2015-10-27 | 分布式网络架构及其调度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12200A true CN106612200A (zh) | 2017-05-03 |
Family
ID=58614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06012.0A Pending CN106612200A (zh) | 2015-10-27 | 2015-10-27 | 分布式网络架构及其调度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1220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2131A (zh) * | 2019-02-20 | 2019-06-07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服务器访问地址的分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3155A (zh) * | 2002-05-27 | 2003-1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闸组网方法 |
CN1556630A (zh) * | 2004-01-05 | 2004-12-22 | ����ͨѶ�ɷ�����˾ | 实现跨地域商务群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
CN1630253A (zh) * | 2003-12-16 | 2005-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广域虚拟用户交换机业务管理系统 |
CN101272317A (zh) * | 2007-03-19 | 2008-09-24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网络、业务融合和统一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
US20130044636A1 (en) * | 2011-08-17 | 2013-02-21 | Teemu Koponen | Distributed logical l3 routing |
-
2015
- 2015-10-27 CN CN201510706012.0A patent/CN10661220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3155A (zh) * | 2002-05-27 | 2003-1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闸组网方法 |
CN1630253A (zh) * | 2003-12-16 | 2005-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广域虚拟用户交换机业务管理系统 |
CN1556630A (zh) * | 2004-01-05 | 2004-12-22 | ����ͨѶ�ɷ�����˾ | 实现跨地域商务群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
CN101272317A (zh) * | 2007-03-19 | 2008-09-24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网络、业务融合和统一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
US20130044636A1 (en) * | 2011-08-17 | 2013-02-21 | Teemu Koponen | Distributed logical l3 routing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2131A (zh) * | 2019-02-20 | 2019-06-07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服务器访问地址的分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862131B (zh) * | 2019-02-20 | 2022-03-04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服务器访问地址的分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81935B2 (en) | Management system, overall management node, and management method for managing virtualization resour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5429780B (zh) | 一种虚拟化网络服务业务自动生成和动态监控的方法 | |
Ding et al. | Opportunities for applications using 5G networks: Requirements, challenges, and outlook | |
CN110366269B (zh) | 会话建立方法及设备 | |
CN105917690B (zh) | 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在网络中模块间通信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
CN109703605B (zh) | 一种基于微服务的ats系统 | |
US20160321112A1 (en) | Management system, virtual communication-function management node, and management method | |
US9960923B2 (en) | Handling of digital certificates | |
US20190372938A1 (en) | Ecosystem Per Distributed Element Security Through Virtual Isolation Networks | |
US7050813B1 (en) | Parallel computer network and method fo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simulation to route calls and continuously estimate call billing in real time | |
CN110071960A (zh) | 管理灰度发布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1557314A (zh) | 一种分布式网管系统及数据配置管理方法 | |
US11057773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ccess point impersonators | |
Kim et al. | User-participatory fog computing architecture and its management schemes for improving feasibility | |
CN108400998A (zh) | 一种部署vnf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3997725A (zh) | 用于抽象和编排网络环境中的移动数据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 |
US20180041404A1 (en) | Virtual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 |
CN109474508A (zh) | 一种vpn组网方法、系统、vpn主节点设备及介质 | |
CN102077684B (zh) | 在域管理器和被管理节点之间建立通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035081A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发布/订阅体系架构 | |
US11979391B2 (en) | Access point manager for roaming user products | |
CN108199869A (zh) | 用于教育领域的无线城域网及其安全管理系统 | |
CN104581725A (zh) | 一种Wi-Fi接入动态认证系统及其认证方法 | |
Theodorou et al. | Cross-domain network slicing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
CN110929236A (zh) | 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中用户权限管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