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1900B - 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71900B CN106571900B CN201510646573.6A CN201510646573A CN106571900B CN 106571900 B CN106571900 B CN 106571900B CN 201510646573 A CN201510646573 A CN 201510646573A CN 106571900 B CN106571900 B CN 1065719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t
- type
- data
- sequence
- subsequ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作为一个实施例,UE在步骤一中接收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在步骤二中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其中,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本发明能降低网络延时,提高PUCCH的传输效率,同时尽可能保持和现有LTE设备的兼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案,特别是涉及基于长期演进(LTE-LongTerm Evolution)的低延迟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RAN(Radio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63次全会上,降低LTE网络的延迟这一课题被讨论。LTE网络的延迟包括空口延迟,信号处理延时,节点之间的传输延时等。随着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的升级,传输延时被有效降低了。随着具备更高处理速度的新的半导体的应用,信号处理延时被显著降低了。
LTE中,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或者子帧或者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对(Pair)在时间上对应一个ms(milli-second,毫秒)。一个LTE子帧包括两个LTE时隙(Time Slot)-分别是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占用PRB对的前R个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所述R是不超过4的正整数,所述R由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配置。对于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LTE,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环时间是8ms,少量的HARQ重传将带来数十ms的网络延时。因此降低空口延迟成为降低LTE网络延时的有效手段。
针对LTE中存在较长的空口延迟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基站中,反之亦然。进一步的,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空口延迟,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采用短的TTI,例如0.5ms的TTI。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TTI的长度只是空口延迟的一个因素,长达1ms的上行HARQ-ACK所带来的延时也显著影响空口延迟。进一步的,较短的上行HARQ-ACK的方案应当尽可能兼容现有的LTE设备。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UE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接收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
-步骤B.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millisecond,毫秒),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
上述方法的本质是,用于指示短TTI的HARQ-ACK信令和用于指示长TTI的HARQ-ACK信令在信道编码时能够被统一处理,而不是分开处理。上述方法使得用于指示短TTI的HARQ-ACK信令和用于指示长TTI的HARQ-ACK信令能够共享PUCCH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传统方案中,针对类型I数据的HARQ-ACK比特所占用的PUCCH在时域上持续1ms,而针对类型II数据的HARQ-ACK比特所占用的PUCCH在时域上的持续时间应当小于1ms(以降低空口延时)。因此上述方法的另一本质是:利用持续时间小于1ms的PUCCH传输针对长TTI的HARQ-ACK,因此具备创新性。
所述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是指:所述类型I传输块在长TTI中的预留时间片段之外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传输。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预留时间片段包括用于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预留时间片段包括用于GP(GuardPeriod,保护间隔)和UpPTS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预留时间片段为空。
所述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是指:所述类型II传输块在短TTI中的所述预留时间片段之外的OFDM符号上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类型I数据和所述类型II数据都在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类型I传输块是LTE中的传输块。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长TTI的起始时间和LTE子帧的起始时间对齐,即所述长TTI为LTE子帧。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短TTI的起始时间和LTE时隙的起始时间对齐,即所述短TTI为LTE子帧。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长TTI的起始时间和LTE子帧的起始时间不对齐,所述长TTI由两个短TTI组成。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在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至少存在两个类型I数据,所述两个类型I数据所包括的类型I传输块的数量是不同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至少存在两个类型II数据,所述两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的数量是不同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传输块是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1个类型I数据在同一个长TTI中传输。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第三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第三输入序列经过信道编码生成第三输出序列,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一短TTI中传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在第二LTE时隙中传输。
上述方面的好处是,第一比特序列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总数不超过20时,不需要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分别分配单独的PUCCH资源,节省了空口资源的开销。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三输入序列还包括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比特。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短TTI是第一LTE时隙,第二LTE时隙是第一LTE时隙之后的第L1个LTE时隙,所述L1是正整数。作为所述L1的一个实施例,所述L1为4。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LTE时隙是LTE子帧中的第一时隙(即LTE子帧中的前一个LTE时隙)。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比特序列由1个比特组成。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占用的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的数量由第三输入序列中的比特数确定。
作为一个实施例,由第三输出序列调制生成的调制符号序列占用第二LTE时隙中的2个PRB。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第三输入序列中的比特数小于22,由第三输出序列调制生成的调制符号序列在所述2个PRB中的传输方式分别采用PUCCH格式3在第一时隙中的格式和PUCCH格式3在第二时隙中的格式。
作为一个实施例,由第三输出序列调制生成的调制符号序列占用的PRB数量大于2,第三输入序列中的比特数量大于2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总共占用的载波数大于5。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由如下步骤组成:
-步骤B0.对第一输入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第一输出序列,第一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对第二输入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第二输出序列,第二输入序列包括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
-步骤B1.在第五LTE时隙中发送第一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在第六LTE时隙中发送第二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
其中,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3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三短TTI中传输,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4个类型II数据在第四短TTI中传输。第一比特序列由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由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三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3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四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4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共同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三短TTI和第四短TTI属于同一个长TTI,第五LTE时隙和第六LTE时隙属于一个LTE子帧。所述Q3和所述Q4的和等于所述Q2。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3和所述Q4的和等于所述Q2。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3和所述Q4相等,且都等于所述Q2除以2所得到的商。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数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数相差小于2。该实施例的好处是,避免了由于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数差别过大而导致的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不均衡。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所占用的PRB的数量由第一输入序列中的比特数确定,第二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所占用的PRB的数量由第二输入序列中的比特数确定。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占用第五LTE时隙中的2个PRB,第二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占用第六LTE时隙中的2个PRB。作为该实施例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第五LTE时隙中的2个PRB在频域上是连续的,且第五LTE时隙中的2个PRB和所述第六LTE时隙中的2个PRB组成两个PRB对(Pair)。作为该实施例的又一个子实施例,第一输入序列中的比特数小于22,由第一输出序列调制生成的调制符号序列在所述2个PRB中的传输方式分别采用PUCCH格式3在第一时隙中的格式和PUCCH格式3在第二时隙中的格式。作为该实施例的又一个子实施例,第二输入序列中的比特数小于22,由第二输出序列调制生成的调制符号序列在所述2个PRB中的传输方式分别采用PUCCH格式3在第一时隙中的格式和PUCCH格式3在第二时隙中的格式。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0.接收Q2个下行信令,所述Q2个下行信令分别调度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2个下行信令中包括{动态调度信令,半静态调度信令}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行信令是物理层信令。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行信令是用于下行调度(Grant)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行信令是DCI格式{1,1A,1B,1C,1D,2,2A,2B,2C,2D}中的一种。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接收Q2/2个下行信令。
其中,一个所述下行信令调度2个所述类型II数据,所述2个所述类型II数据分别在两个短TTI中传输。
上述方面节省了下行信令所占用的空口资源。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2个所述类型II数据分别在2个短TTI中传输,所述2个短TTI组成一个长TTI。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基站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发送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
-步骤B.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1个类型I数据分别在Q1个服务小区中传输,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分别在Q个服务小区上传输,所述Q1个服务小区和所述Q个服务小区中没有公共的服务小区,所述Q是{Q2,Q2/2}中的一个。
本发明中,服务小区包括至少一个载波。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1个类型I数据分别在Q1个服务小区中传输,所述Q1个服务小区中至少有一个服务小区部署于非授权频谱。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至少存在一个类型I数据所对应的长TTI的起始时间和LTE子帧的起始时间对齐,至少存在另一个类型I数据所对应的长TTI的起始时间和LTE子帧的起始时间不对齐。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至少存在一个类型II数据所对应的短TTI的起始时间和LTE时隙的起始时间对齐,至少存在另一个类型II数据所对应的短TTI的起始时间和LTE时隙的起始时间不对齐。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第三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第三输入序列经过信道编码生成第三输出序列,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一短TTI中传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在第二LTE时隙中传输。
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短TTI是第一LTE时隙,第二LTE时隙是第一LTE时隙之后的第L1个LTE时隙,所述L1是正整数。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由如下步骤组成:
-步骤B0.在第五LTE时隙中接收第一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在第六LTE时隙中接收第二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
-步骤B1.对第一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一输入序列,第一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对第二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二输入序列,第二输入序列包括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3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三短TTI中传输,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4个类型II数据在第四短TTI中传输。第一比特序列由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由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三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3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四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4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共同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三短TTI和第四短TTI属于同一个长TTI,第五LTE时隙和第六LTE时隙属于一个LTE子帧。所述Q3和所述Q4的和等于所述Q2。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0.发送Q2个下行信令,所述Q2个下行信令分别调度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
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发送Q2/2个下行信令。
其中,一个所述下行信令调度2个所述类型II数据,所述2个所述类型II数据分别在两个短TTI中传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其中,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模块:用于接收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
第二模块:用于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
作为上述用户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模块还用于接收Q2/2个下行信令。其中,一个所述下行信令调度2个所述类型II数据,所述2个所述类型II数据分别在两个短TTI中传输。
作为上述用户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模块还用于接收Q2个下行信令,所述Q2个下行信令分别调度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
作为上述用户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模块还用于:
-.对第一输入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第一输出序列,第一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对第二输入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第二输出序列,第二输入序列包括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
-.在第五LTE时隙中发送第一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在第六LTE时隙中发送第二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
其中,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3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三短TTI中传输,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4个类型II数据在第四短TTI中传输。第一比特序列由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由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三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3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四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4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共同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三短TTI和第四短TTI属于同一个长TTI,第五LTE时隙和第六LTE时隙属于一个LTE子帧。所述Q3和所述Q4的和等于所述Q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基站设备,其中,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模块:用于发送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
第二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
作为一个上述基站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模块还用于:
-.在第五LTE时隙中接收第一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在第六LTE时隙中接收第二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
-.对第一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一输入序列,第一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对第二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二输入序列,第二输入序列包括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3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三短TTI中传输,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4个类型II数据在第四短TTI中传输。第一比特序列由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由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三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3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四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4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共同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三短TTI和第四短TTI属于同一个长TTI,第五LTE时隙和第六LTE时隙属于一个LTE子帧。所述Q3和所述Q4的和等于所述Q2。
相比现有公开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降低PUCCH所带来的空口延迟;
-.针对短TTI的HARQ-ACK和针对长TTI的HARQ-ACK能在同一个PUCCH中传输,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行HARQ-ACK传输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在同一个LTE时隙上传输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信息在两个LTE时隙上传输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长TTI是漂移TTI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载波上包括多个类型I数据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道编码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UE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实施例1示例了上行HARQ-ACK传输,如附图1所示。附图1中,基站N1是UE U2的服务小区的维持基站,方框F1中标识的步骤是可选步骤。
对于基站N1,在步骤S10中发送Q个下行信令,在步骤S11中发送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在步骤S12中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对于UE U2,在步骤S20中接收Q个下行信令,在步骤S21中接收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在步骤S22中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实施例1中,所述Q个下行信令调度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所述Q为Q2或者Q2/2。
作为实施例1的子实施例1,所述Q为Q2,所述Q个下行信令分别调度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
作为实施例1的子实施例2,所述Q为Q2/2,一个所述下行信令调度2个所述类型II数据,所述2个所述类型II数据分别在位于同一个服务小区的两个短TTI中传输。
作为实施例1的子实施例3,所述Q个下行信令分别是Q个用于下行调度的DCI。
作为实施例1的子实施例5,所述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指发送调制符号序列,所述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指接收调制符号序列。所述调制符号序列是由输出比特序列调制而成,所述输出比特序列是由输入序列经过信道编码而生成。所述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比特}。
实施例2
实施例2示例了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在同一个LTE时隙上传输的示意图,如附图2所示。附图2中,CC标识载波(Component Carrier),斜线填充的方格标识类型I数据所占用的载波和时间间隔,反斜线填充的方格标识类型II数据所占用的载波和时间间隔,竖线填充的方格标识用于传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载波和时间间隔。
实施例2中,基站发送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给UE,UE在给定载波上的第二LTE时隙中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给基站。
其中,所述Q1个类型I数据分别在Q1个服务小区上传输,即类型I数据#0至类型I数据#(Q1-1)所对应的服务小区的载波分别是CC#0至CC#(Q1-1)。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分别在Q2个服务小区上传输,即类型II数据#0至类型II数据#(Q2-1)所对应的服务小区的载波分别是CC#Q1至CC#(Q1+Q2-1)。所述Q1个类型I数据在同一个长TTI中传输,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一短TTI中传输。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和第二比特序列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即所述输出序列是输入序列经过信道编码得到的,所述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序列中和第二比特序列。
作为实施例2的子实施例1,第一比特序列中比特数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数的和小于21,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在PUCCH格式3上传输。
作为所述实施例2的子实施例2,所述长TTI对应LTE子帧,所述短TTI对应LTE时隙,所述Q1个类型I数据所占用的长TTI是第一子帧,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所占用的短TTI所属的子帧是第二子帧,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占用的LTE时隙所属的子帧是第三子帧,第三子帧是第一子帧之后的第4个子帧,第三子帧是第二子帧之后的第L个子帧,所述L小于4。
作为所述实施例2的子实施例3,所述输入序列还包括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比特。
作为所述实施例2的子实施例4,所述信道编码是LTE PUCCH格式3所采用的RM(Reed-Muller)编码,所述输入序列中的比特数不超过22,所述输出序列中的比特数为48。
作为所述实施例2的子实施例5,所述给定载波是上行载波,或者是TDD(TimeDuplex Division,时分双工)载波,或者是部署在非授权频谱的载波。
实施例3
实施例3示例了第一信息在两个LTE时隙上传输的示意图,如附图3所示。附图3中,CC标识载波,斜线填充的方格标识类型I数据所占用的载波和时间间隔,反斜线填充的方格标识类型II数据所占用的载波和时间间隔,黑点填充的方格标识用于传输第一输出序列的载波和时间间隔,竖线填充的方格标识用于传输第二输出序列的载波和时间间隔。
基站首先发送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然后在给定载波上的第五LTE时隙中接收由第一输出序列调制而成的调制符号,在给定载波上的第六LTE时隙中接收由第二输出序列调制而成的调制符号;最后对第一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一输入序列以及对第二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二输入序列。
UE首先接收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然后对第一输入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第一输出序列以及对第二输入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第二输出序列;最后在第五LTE时隙中发送由第一输出序列调制而成的调制符号,在第六LTE时隙中发送由第二输出序列调制而成的调制符号。
实施例3中,第一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第二输入序列包括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
实施例3中,所述Q1个类型I数据分别在Q1个服务小区上的同一个长TTI中传输,即类型I数据#0至类型I数据#(Q1-1)所对应的服务小区的载波分别是CC#0至CC#(Q1-1)。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分别在Q2/2个服务小区上传输,即类型II数据{#0,#2,#4,…,#(Q2-2)}分别在CC#Q1至CC#(Q1+Q2/2-1)上的第三短TTI传输,类型II数据{#1,#3,#5,…,#(Q2-1)}分别在CC#Q1至CC#(Q1+Q2/2-1)上的第四短TTI上传输。
实施例3中,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
实施例3中,第一比特序列由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由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三比特子序列指示类型II数据{#0,#2,#4,…,#(Q2-2)}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四比特子序列指示类型II数据{#1,#3,#5,…,#(Q2-1)}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共同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三短TTI和第四短TTI属于同一个长TTI,第五LTE时隙和第六LTE时隙属于一个LTE子帧。
作为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1,{第一输入序列,第二输入序列}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比特。
作为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2,第一输入序列包括由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三比特子序列级联而成的比特序列,第二输入序列包括由第二比特子序列和第四比特子序列级联而成的比特序列。
作为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3,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数量相等,或者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数量相差1。
作为所述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4,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总共包括M1个类型I传输块,每个所述类型I数据中包括1个或2个类型I传输块。第一比特序列中包括M1个比特,其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M1大于或等于Q1且小于或者等于2倍的Q1。作为所述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4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M1小于或等于20。
作为所述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5,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总共包括M2个类型II传输块,每个所述类型II数据中包括1个或2个类型II传输块。第二比特序列中包括M2个比特,其中每个比特指示一个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所述M2大于或等于Q2且小于或者等于2倍的Q2。作为所述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5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M2小于或等于20。
作为所述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6,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总共包括M3个类型I传输块,每个所述类型I数据中包括1个或2个类型I传输块。第一比特序列中包括Q1个比特,所述Q1个比特分别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全部被正确译码(即一个类型I数据中如果有一个类型I传输块未能被正确译码,相应的比特指示为NACK)。所述M3大于或等于Q1且小于或者等于2倍的Q1。作为所述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6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M3大于20。
作为所述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7,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总共包括M4个类型II传输块,每个所述类型II数据中包括1个或2个类型II传输块。第二比特序列中包括Q2个比特,所述Q2个比特分别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全部被正确译码。所述M4大于或等于Q2且小于或者等于2倍的Q2。作为所述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7的一个子实施例,所述M4大于20。
作为所述实施例3的子实施例8,第一比特序列由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级联而成,第二比特序列由第三比特子序列和第四比特子序列级联而成。
实施例4
实施例4示例了长TTI是漂移(Floating)TTI的示意图,如附图4所示。附图4中,CC标识载波,斜线填充的方格标识类型I数据所占用的载波和时间间隔。
实施例4中,本发明中的所述Q1个类型I数据分别在Q1个服务小区上传输,即类型I数据#0至类型I数据#(Q1-1)所对应的服务小区的载波分别是CC#0至CC#(Q1-1)。其中,类型I数据#0在一个LTE子帧中传输,类型I数据#(Q1-1)所占用的长TTI是一个漂移TTI,即类型I数据#(Q1-1)所占用的长TTI的起始时刻和LTE子帧的起始时刻不对齐。
作为实施例4的子实施例1,CC#(Q1-1)部署于非授权频谱。
实施例5
实施例5示例了一个载波上包括多个类型I数据的示意图,如附图5所示。附图5中,CC标识载波,斜线填充的方格标识类型I数据所占用的载波和时间间隔。
实施例5中,本发明中的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一共占用Q1-1个服务小区上传输。其中类型I数据{#1,#2}在CC#1上传输。
作为实施例5的子实施例1,CC#1是TDD载波。
实施例6
实施例6示例了信道编码的示意图,如附图6所示。附图6中,比特序列b0b1…bt-1是信道编码的输入序列,比特序列是信道编码的输出序列。
作为实施例6的子实施例1,附图6中的信道编码采用LTE中的PUCCH格式3的信道编码,即采用RM编码,经过打孔之后总输出比特是48比特,即上述下标r为47。
作为实施例6的子实施例2,所述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编码。
作为实施例6的子实施例3,b0b1…bt-1包括本发明中的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是本发明中的第三输出序列。
作为实施例6的子实施例4,b0b1…bt-1分别对应本发明中的第一输入序列和第二输入序列,相应的,分别对应本发明中的第一输出序列和第二输出序列。
实施例7
实施例7示例了一个UE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附图7所示。附图7中,UE处理装置200主要由接收模块201和发送模块202组成。
接收模块201用于接收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发送模块202用于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实施例7中,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
实施例7中,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数等于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的个数,其中每个比特指示1个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比特数等于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的个数,其中每个比特指示1个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
作为实施例7的子实施例1,接收模块201还用于一下之一:
-.接收Q2个下行信令,所述Q2个下行信令分别调度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
-.接收Q2/2个下行信令。其中,一个所述下行信令调度2个所述类型II数据,所述2个所述类型II数据分别在两个短TTI中传输。
实施例8
实施例8示例了一个基站中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附图8所示。附图8中,基站处理装置300主要由发送模块301和接收模块302组成。
发送模块301用于在PDSCH上发送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接收模块302用于在PUCCH上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实施例8中,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
作为实施例8的子实施例1,所述在PUCCH上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详细步骤包括:
-.在第五LTE时隙中接收第一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在第六LTE时隙中接收第二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
-.对第一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一输入序列,第一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对第二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二输入序列,第二输入序列包括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3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三短TTI中传输,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3个类型II数据在第四短TTI中传输。第一比特序列由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由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三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3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四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3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共同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三短TTI和第四短TTI属于同一个长TTI,第五LTE时隙和第六LTE时隙属于一个LTE子帧。所述Q3是所述Q2除以2的商。
作为实施例8的子实施例2,类型I传输块和类型II传输块都是MAC PDU。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硬盘或者光盘等。可选的,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者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形式实现,也可以由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不限于任何特定形式的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本发明中的UE或者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上网卡,车载通信设备,无线传感器等无线通信设备。本发明中的基站包括但不限于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家庭基站,中继基站等无线通信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接收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
-步骤B.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
所述步骤B由如下步骤组成:
-步骤B0.对第一输入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第一输出序列,第一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对第二输入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第二输出序列,第二输入序列包括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
-步骤B1.在第五LTE时隙中发送第一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在第六LTE时隙中发送第二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
其中,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3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三短TTI中传输,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4个类型II数据在第四短TTI中传输;第一比特序列由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由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三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3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四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4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共同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三短TTI和第四短TTI属于同一个长TTI,第五LTE时隙和第六LTE时隙属于一个LTE子帧;所述Q3和所述Q4的和等于所述Q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第三输入序列经过信道编码生成第三输出序列,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一短TTI中传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在第二LTE时隙中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0.接收Q2个下行信令,所述Q2个下行信令分别调度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接收Q2/2个下行信令;
其中,一个所述下行信令调度2个所述类型II数据,所述2个所述类型II数据分别在两个短TTI中传输。
5.一种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基站中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发送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
-步骤B.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
所述步骤B由如下步骤组成:
-步骤B0.在第五LTE时隙中接收第一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在第六LTE时隙中接收第二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步骤B1.对第一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一输入序列,第一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对第二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二输入序列,第二输入序列包括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3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三短TTI中传输,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4个类型II数据在第四短TTI中传输;第一比特序列由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由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三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3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四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4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共同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三短TTI和第四短TTI属于同一个长TTI,第五LTE时隙和第六LTE时隙属于一个LTE子帧;所述Q3和所述Q4的和等于所述Q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第三输入序列经过信道编码生成第三输出序列,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一短TTI中传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在第二LTE时隙中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0.发送Q2个下行信令,所述Q2个下行信令分别调度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发送Q2/2个下行信令;
其中,一个所述下行信令调度2个所述类型II数据,所述2个所述类型II数据分别在两个短TTI中传输。
9.一种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其中,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模块:用于接收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
第二模块:用于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
所述第二模块还用于:
-对第一输入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第一输出序列,第一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对第二输入序列进行信道编码生成第二输出序列,第二输入序列包括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
-在第五LTE时隙中发送第一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在第六LTE时隙中发送第二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
其中,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3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三短TTI中传输,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4个类型II数据在第四短TTI中传输;第一比特序列由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由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三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3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四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4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共同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三短TTI和第四短TTI属于同一个长TTI,第五LTE时隙和第六LTE时隙属于一个LTE子帧;所述Q3和所述Q4的和等于所述Q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第三输入序列经过信道编码生成第三输出序列,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一短TTI中传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在第二LTE时隙中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接收Q2个下行信令,所述Q2个下行信令分别调度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还接收Q2/2个下行信令;
其中,一个所述下行信令调度2个所述类型II数据,所述2个所述类型II数据分别在两个短TTI中传输。
13.一种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基站设备,其中,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模块:用于发送Q1个类型I数据和Q2个类型II数据;
第二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类型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传输块,所述类型II数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类型II传输块;第一信息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二信息指示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类型I传输块对应长TTI,类型II传输块对应短TTI;所述长TTI的持续时间为1ms,所述短TTI的持续时间为0.5ms;所述Q1是正整数,所述Q2是正整数;在信道编码之前,第一信息对应第一比特序列,第二信息对应第二比特序列;在信道编码后,第一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至少1个比特对应同一个输出序列;
所述第二模块还用于:
-在第五LTE时隙中接收第一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在第六LTE时隙中接收第二输出序列对应的调制符号;
-对第一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一输入序列,第一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对第二输出序列进行信道译码生成第二输入序列,第二输入序列包括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
其中,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3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三短TTI中传输,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中的Q4个类型II数据在第四短TTI中传输;第一比特序列由第一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由第三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和第四比特子序列中的比特组成;第三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3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四比特子序列指示所述Q4个类型II数据中的类型I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一比特子序列和第二比特子序列共同指示所述Q1个类型I数据中的类型I传输块是否被正确译码;第三短TTI和第四短TTI属于同一个长TTI,第五LTE时隙和第六LTE时隙属于一个LTE子帧;所述Q3和所述Q4的和等于所述Q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输入序列包括第一比特序列中的比特和第二比特序列中的比特,第三输入序列经过信道编码生成第三输出序列,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在第一短TTI中传输,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在第二LTE时隙中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一种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还:
-发送Q2个下行信令,所述Q2个下行信令分别调度所述Q2个类型II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一种支持低延迟无线通信的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还:
-发送Q2/2个下行信令;
其中,一个所述下行信令调度2个所述类型II数据,所述2个所述类型II数据分别在两个短TTI中传输。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46573.6A CN106571900B (zh) | 2015-10-08 | 2015-10-08 | 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201910688821.1A CN110445595B (zh) | 2015-10-08 | 2015-10-08 | 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PCT/CN2016/101240 WO2017059794A1 (zh) | 2015-10-08 | 2016-09-30 | 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46573.6A CN106571900B (zh) | 2015-10-08 | 2015-10-08 | 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88821.1A Division CN110445595B (zh) | 2015-10-08 | 2015-10-08 | 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71900A CN106571900A (zh) | 2017-04-19 |
CN106571900B true CN106571900B (zh) | 2019-09-06 |
Family
ID=584874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46573.6A Active CN106571900B (zh) | 2015-10-08 | 2015-10-08 | 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201910688821.1A Active CN110445595B (zh) | 2015-10-08 | 2015-10-08 | 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88821.1A Active CN110445595B (zh) | 2015-10-08 | 2015-10-08 | 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6571900B (zh) |
WO (1) | WO201705979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95206B (zh) * | 2017-09-11 | 2020-06-30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9134152A1 (zh) * | 2018-01-06 | 2019-07-11 |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2652A (zh) * | 2004-05-04 | 2006-01-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改变发射时间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204203A (zh) * | 2008-10-31 | 2011-09-28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进行无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254995A (zh) * | 2012-01-24 | 2014-12-3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改善的上行链路覆盖的系统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27703A (zh) * | 2007-01-17 | 2008-07-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分配多种类型的ack/nack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
JP2010161678A (ja) * | 2009-01-09 | 2010-07-2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管理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検出方法 |
CN102045848B (zh) * | 2009-10-21 | 2012-11-28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半静态增强专用信道物理上行信道的发送方法 |
EP2760171B1 (en) * | 2011-09-23 | 2018-03-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457708B (zh) * | 2012-06-05 | 2018-09-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20140003374A1 (en) * | 2012-07-02 | 2014-01-02 |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tti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2946295B (zh) * | 2012-10-23 | 2016-06-01 | 福建先创通信有限公司 | 基于可匹配不同载波带宽的帧结构进行通信建立的方法 |
GB2507528A (en) * | 2012-11-02 | 2014-05-07 | Sony Corp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CN104468030B (zh) * | 2014-08-26 | 2018-06-05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2015
- 2015-10-08 CN CN201510646573.6A patent/CN106571900B/zh active Active
- 2015-10-08 CN CN201910688821.1A patent/CN110445595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9-30 WO PCT/CN2016/101240 patent/WO201705979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2652A (zh) * | 2004-05-04 | 2006-01-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改变发射时间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204203A (zh) * | 2008-10-31 | 2011-09-28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进行无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254995A (zh) * | 2012-01-24 | 2014-12-3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改善的上行链路覆盖的系统和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Frame structure for E-UTRA TDD mode;IP WIRELESS;《Tdoc R1-062378, 3GPP TSG RAN WG1#46》;3GPP;20060901;第2、4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059794A1 (zh) | 2017-04-13 |
CN110445595A (zh) | 2019-11-12 |
CN106571900A (zh) | 2017-04-19 |
CN110445595B (zh) | 2022-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18704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CN111082915B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940046B (zh) | 将循环移位映射到用于ack/nack资源分配的信道索引 | |
CN107733620B (zh) |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00028618A1 (en)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1294194B (zh) |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169000A (zh) | 用于上行链路超高可靠低延迟通信的信令、过程、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8123738B (zh) | 一种用于动态调度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 |
KR20220102602A (ko) | 통신 또는 방송 시스템에서 전송블록 크기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5052068A (zh) | 使终端能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393485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 |
CN106550445B (zh) |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低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190005988A (ko) | 다운링크 송신들의 구성 | |
CN107846707B (zh) | 一种免授予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995979A (zh)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
US20220039088A1 (en) |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EP2834936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reference signals to a ue in an lte system | |
KR20220047764A (ko) |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송신 방법 및 수신 방법 | |
CN107204837A (zh) | 一种基于蜂窝网的低延迟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154837B (zh) | 一种降低无线通信中的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009631A (zh)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1131664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 |
EP3874637B1 (en) | Harq-ack handling with multiple pucch in multi-trp transmission in nr | |
CN106506111A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参考信号设计方法和装置 | |
CN103795516A (zh) |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