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67993A - 回收系统及应用其的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回收系统及应用其的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67993A CN106567993A CN201610934424.4A CN201610934424A CN106567993A CN 106567993 A CN106567993 A CN 106567993A CN 201610934424 A CN201610934424 A CN 201610934424A CN 106567993 A CN106567993 A CN 1065679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gasifier
- liquid
- exchange liquid
- recovery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239000003949 liquefied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6200 vaporiz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9/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rom vessels not under pressure
- F17C9/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rom vessels not under pressure with change of state, e.g. vaporisation
- F17C9/04—Recovery of thermal energ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23/00—Handled fluid before transfer, i.e. state of fluid when stored in the vessel or before transfer from the vessel
- F17C2223/01—Handled fluid before transfer, i.e. state of fluid when stored in the vessel or before transfer from the vessel characterised by the phase
- F17C2223/0146—Two-phase
- F17C2223/0153—Liquefied gas, e.g. LPG, GPL
- F17C2223/0161—Liquefied gas, e.g. LPG, GPL cryogenic, e.g. LNG, GNL, PL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回收系统及应用其的回收方法,涉及能量回收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液化天然气在气化器内气化产生大量的冷量被白白浪费造成能量损失的缺陷。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回收系统包括供液装置、气化器和回收装置;供液装置,用于供应换热液,使换热液流到气化器的外表面上;气化器,用于与流到其外表面的换热液进行热交换以使内部的液体发生气化;回收装置,用于回收与气化器换热后的换热液。其中,通过回收与气化器换热后的换热液,可以对该包含大量冷量的换热液进行利用,比如可以将其输送到室内机的风机盘管等用冷设备,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气化器内的液体气化产生的冷量白白流失到空气中造成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回收系统及应用其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加气站是使用LNG槽车将液态天然气运输至LNG加油站,充装到现场的低温储罐内,通过对LNG升压,使液体天然气自流进入高效空温式气化器,液态天然气在空温式气化器内气化为气态天然气,气化后的天然气加注到天然气汽车。其中,液态天然气从-162℃的液态气化为常温下的气态,会产生大量的冷量,这些冷量全部通过空温式气化器散失到环境空气中,白白浪费掉。LNG是高品质的冷源,完全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收系统及应用其的回收方法,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液化天然气在气化器内气化产生大量的冷量被白白浪费造成能量损失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回收系统,包括供液装置、气化器和回收装置;
所述供液装置,用于供应换热液,使所述换热液流到所述气化器的外表面上;
所述气化器,用于与流到其外表面的所述换热液进行热交换以使内部的液体发生气化;
所述回收装置,用于回收与所述气化器换热后的所述换热液。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回收系统中,可选的,所述供液装置包括喷淋头,以将供应的所述换热液通过所述喷淋头喷淋到所述气化器的外表面上。
在前述的回收系统中,可选的,所述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换热液收集池,所述换热液收集池用于回收与所述气化器换热后的所述换热液。
在前述的回收系统中,可选的,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导流槽,所述气化器设置在所述导流槽的上方,以使与所述气化器换热后的所述换热液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所述导流槽内;
所述导流槽的出口与所述换热液收集池连通,以将与所述气化器换热后的所述换热液导入到所述换热液收集池内。
在前述的回收系统中,可选的,回收系统还包括:
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回收装置回收的所述换热液输送到外部的用冷设备,以使所述换热液在所述用冷设备内进行热交换。
在前述的回收系统中,可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液泵,所述输液泵用于将所述回收装置回收的所述换热液泵至所述用冷设备。
在前述的回收系统中,可选的,所述供液装置包括所述的用冷设备,以将在所述用冷设备内换热后的换热液供应给所述气化器,形成所述换热液的循环。
在前述的回收系统中,可选的,所述用冷设备为室内机。
在前述的回收系统中,可选的,所述回收系统应用于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相应的,所述气化器内的液体为液化天然气。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供应换热液,使所述换热液流到气化器的外表面上;
气化器与流到其外表面的所述换热液进行热交换以使内部的液体发生气化;
回收与所述气化器换热后的所述换热液。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回收方法中,其中,通过喷淋的方式将供应的所述换热液喷淋到所述气化器的外表面。
前述的回收方法中,其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回收的所述换热液输送到外部的用冷设备,以使所述换热液在所述用冷设备内进行热交换。
前述的回收方法中,其中,前述供应给气化器的换热液包括在所述用冷设备内换热后的换热液,以形成所述换热液的循环。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回收系统及应用其的回收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供应换热液,使换热液流到气化器的外表面上以与气化器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的过程中换热液能够获得气化器内的液体比如液化天然气气化时产生的大量冷量,通过回收与气化器换热后的换热液,可以对该包含大量冷量的换热液进行利用,比如可以将其输送到室内机的风机盘管等用冷设备,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气化器内的液体气化产生的冷量白白流失到空气中造成浪费。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收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回收系统100,包括供液装置1、气化器2和回收装置。供液装置1用于供应换热液,使换热液流到气化器2的外表面上。气化器2用于与流到其外表面的换热液进行热交换以使内部的液体发生气化。回收装置用于回收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换热液。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供应换热液,使换热液流到气化器2的外表面上以与气化器2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的过程中换热液能够获得气化器2内的液体比如液化天然气气化时产生的大量冷量,通过回收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换热液,可以对该包含大量冷量的换热液进行利用,比如可以将其输送到室内机101的风机盘管等用冷设备,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气化器2内的液体气化产生的冷量白白流失到空气中造成浪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气化器2内的液体可以为液体天然气,液态天然气从-162℃的液态气化为常温下的气态,会产生大量的冷量,通过对该冷量进行回收和利用,对使用气化器2的场所比如加气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能源变革思路。
如图1所示,前述的供液装置1可以包括喷淋头11,以将供应的换热液通过喷淋头11喷淋到气化器2的外表面上,从而可以提高换热液与气化器2外表面的接触面积,使换热液与气化器2两者之间的换热效率得到提高。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前述的喷淋头11可以位于气化器2的上方,以将供应的换热液从气化器2的上方喷淋到气化器2的外表面。其中,换热液从气化器2的上方流到下方时行程相对较远,换热效率相对较高;另外,通过将换热液从气化器2的上方进行喷淋,使气化器2外表面的绝大部分均可以被喷淋到,以避免在单侧喷淋时气化器2上的部分区域无法喷到换热液的缺陷。
如图1所示,前述的回收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换热液收集池31,换热液收集池31用于回收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换热液,以使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换热液可以更好地被集中利用。比如,气化器2可以设置在换热液收集池31的上方,以使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换热器可以直接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换热液收集池31内。
进一步的,前述的回收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导流槽(图中未标示),气化器2设置在导流槽的上方,以使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换热液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导流槽内。导流槽的出口与换热液收集池31连通,以将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换热液导入到换热液收集池31内。在本示例中,气化器2可以远离换热液收集池31设置,然后通过导流槽输送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换热液。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回收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输送装置4,输送装置4用于将回收装置内回收的换热液输送到外部的用冷设备,以使换热液在用冷设备内进行热交换。在本示例中,通过将回收的换热液输送到外部的用冷设备,可以更好地对回收的换热液进行利用。
如图1所示,前述的输送装置4可以包括输液泵41,输液泵41用于将回收装置内回收的换热液泵至用冷设备。
进一步的,前述供液装置(1)包括上述的用冷设备,以将在用冷设备内换热后的换热液供应给气化器2,形成换热液的循环。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用冷设备可以为室内机101等。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前述供液装置1包括喷淋头11和用冷设备,且输送装置4包括输液泵41的示例中,供液装置1还包括第一管道12,输送装置4包括第二管道42;室内机101的风机盘管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12与喷淋头11的进口连通;风机盘管的进液口通过第二管道42与输液泵41的出口连通。
前述的回收系统100可以应用于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相应的,前述气化器2内的液体为液化天然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液化天然气加气站仅为示例,并不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制,本发明的回收系统100也可以应用于其它领域。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回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供应换热液,使换热液流到气化器2的外表面上。
步骤S2:气化器2与流到其外表面的换热液进行热交换以使内部的液体发生气化;
步骤S3:回收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换热液。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供应换热液,使换热液流到气化器2的外表面上以与气化器2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的过程中换热液能够获得气化器2内的液体比如液化天然气气化时产生的大量冷量,通过回收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换热液,可以对该包含大量冷量的换热液进行利用,比如可以将其输送到室内机101的风机盘管等用冷设备,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气化器2内的液体气化产生的冷量白白流失到空气中造成浪费。
进一步的,可以通过喷淋的方式将供应的换热液喷淋到气化器2的外表面,从而可以提高换热液与气化器2外表面的接触面积,使换热液与气化器2两者之间的换热效率得到提高。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前述的回收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将回收的换热液输送到外部的用冷设备,以使换热液在用冷设备内进行热交换。其中,通过将换热液输送到用冷设备有利于对换热液包含的冷量进行利用。
进一步的,前述供应给气化器2的换热液包括在用冷设备内换热后的换热液,以形成换热液的循环,方便对换热液进行循环利用。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在LNG加气站,车来充装时气化器2就运行,气化器2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的液态天然气在气化时产生大量的冷量,现采取一种循环水对气化器2表面进行喷淋,回收液态天然气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冷量,并将这些冷量应用到加气站的空调系统内,为加气站的空调能量提供一种更加节能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1、使用循环水对气化器2表面进行喷淋,回收LNG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冷量;2、将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循环水导入室内机101的风机盘管,以实现对循环水所包含的冷量进行利用,为加气站提供一种新的能源变革思路;3、换热液收集池31可以保持相当的冷量,以集中利用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循环水;4、输液泵41,可以让换热液收集池31内的换热液即水更好的循环至各处需要冷量的设备。
其中,可以在气化器2的上方建立一个水喷淋系统,与气化器2换热后的水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流经地面上的导流槽,经导流槽将水导入换热液收集池31即冷冻水池,水泵将冷冻水池里面的冷冻水循环至室内机101的风机盘管内,以使加气站可以利用这部分冷源进行供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液装置(1)、气化器(2)和回收装置;
所述供液装置(1),用于供应换热液,使所述换热液流到所述气化器(2)的外表面上;
所述气化器(2),用于与流到其外表面的所述换热液进行热交换以使内部的液体发生气化;
所述回收装置,用于回收与所述气化器(2)换热后的所述换热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液装置(1)包括喷淋头(11),以将供应的所述换热液通过所述喷淋头(11)喷淋到所述气化器(2)的外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换热液收集池(31),所述换热液收集池(31)用于回收与所述气化器(2)换热后的所述换热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导流槽,所述气化器(2)设置在所述导流槽的上方,以使与所述气化器(2)换热后的所述换热液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所述导流槽内;
所述导流槽的出口与所述换热液收集池(31)连通,以将与所述气化器(2)换热后的所述换热液导入到所述换热液收集池(31)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送装置(4),用于将所述回收装置回收的所述换热液输送到外部的用冷设备,以使所述换热液在所述用冷设备内进行热交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4)包括输液泵(41),所述输液泵(41)用于将所述回收装置回收的所述换热液泵至所述用冷设备。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液装置(1)包括所述的用冷设备,以将在所述用冷设备内换热后的换热液供应给所述气化器,形成所述换热液的循环。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冷设备为室内机(101)。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系统应用于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相应的,所述气化器内的液体为液化天然气。
10.一种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供应换热液,使所述换热液流到气化器(2)的外表面上;
气化器(2)与流到其外表面的所述换热液进行热交换以使内部的液体发生气化;
回收与所述气化器(2)换热后的所述换热液。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喷淋的方式将供应的所述换热液喷淋到所述气化器(2)的外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回收的所述换热液输送到外部的用冷设备,以使所述换热液在所述用冷设备内进行热交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供应给气化器(2)的换热液包括在所述用冷设备内换热后的换热液,以形成所述换热液的循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34424.4A CN106567993A (zh) | 2016-10-25 | 2016-10-25 | 回收系统及应用其的回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34424.4A CN106567993A (zh) | 2016-10-25 | 2016-10-25 | 回收系统及应用其的回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67993A true CN106567993A (zh) | 2017-04-19 |
Family
ID=58533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34424.4A Pending CN106567993A (zh) | 2016-10-25 | 2016-10-25 | 回收系统及应用其的回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67993A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67867Y (zh) * | 2000-12-22 | 2001-12-26 | 常州新区东能机械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空温式气化器 |
JP2007298215A (ja) * | 2006-04-28 | 2007-11-15 | Shik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 Lngの冷熱を利用した蓄冷パックの冷却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並びに保冷トラック冷却方法 |
CN101403471A (zh) * | 2008-11-15 | 2009-04-08 | 陈松平 | 液化气气化方法及其循环式气化装置 |
CN101619914A (zh) * | 2009-08-06 | 2010-01-06 | 上海交通大学 | 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冷媒无相变冷库 |
CN201872573U (zh) * | 2010-12-06 | 2011-06-22 | 湖北惠利百投资有限公司 | Lng液化天然气汽车空调制冷系统 |
CN102538526A (zh) * | 2012-02-21 | 2012-07-04 | 天津商业大学 | 液化天然气冷藏车冷量回收换热器 |
CN102815182A (zh) * | 2012-07-10 | 2012-12-1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卡车空调系统的lng冷能装置及方法 |
CN102967099A (zh) * | 2012-11-08 | 2013-03-13 | 暨南大学 | 一种液化天然气冷能的能量梯级综合利用方法 |
CN203657312U (zh) * | 2013-11-29 | 2014-06-18 | 清远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 | 一种冷量回收利用装置 |
CN104089353A (zh) * | 2014-07-06 | 2014-10-08 | 十堰赤霄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量及水温可控的lng汽车空调交换器 |
-
2016
- 2016-10-25 CN CN201610934424.4A patent/CN10656799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67867Y (zh) * | 2000-12-22 | 2001-12-26 | 常州新区东能机械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空温式气化器 |
JP2007298215A (ja) * | 2006-04-28 | 2007-11-15 | Shik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 Lngの冷熱を利用した蓄冷パックの冷却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並びに保冷トラック冷却方法 |
CN101403471A (zh) * | 2008-11-15 | 2009-04-08 | 陈松平 | 液化气气化方法及其循环式气化装置 |
CN101619914A (zh) * | 2009-08-06 | 2010-01-06 | 上海交通大学 | 回收液化天然气冷能的冷媒无相变冷库 |
CN201872573U (zh) * | 2010-12-06 | 2011-06-22 | 湖北惠利百投资有限公司 | Lng液化天然气汽车空调制冷系统 |
CN102538526A (zh) * | 2012-02-21 | 2012-07-04 | 天津商业大学 | 液化天然气冷藏车冷量回收换热器 |
CN102815182A (zh) * | 2012-07-10 | 2012-12-1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卡车空调系统的lng冷能装置及方法 |
CN102967099A (zh) * | 2012-11-08 | 2013-03-13 | 暨南大学 | 一种液化天然气冷能的能量梯级综合利用方法 |
CN203657312U (zh) * | 2013-11-29 | 2014-06-18 | 清远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 | 一种冷量回收利用装置 |
CN104089353A (zh) * | 2014-07-06 | 2014-10-08 | 十堰赤霄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量及水温可控的lng汽车空调交换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54416B (zh) | 一种具有常压塔的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的蓄冰方法及装置 | |
CN219013995U (zh) | 一种冷能回收型液氢加氢站加注系统 | |
CN2935025Y (zh) | 液化天然气再气化冷回收蓄冰装置 | |
CN202812795U (zh) | Lng冷能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5227997U (zh) | 一种节能型液化天然气闪蒸气脱氮再液化系统 | |
CN105910456A (zh) | 一种绿色综合冷岛设备和冷却方法 | |
CN111944963A (zh) | 一种液态淬火介质的降温工艺及其系统 | |
CN201296672Y (zh) | 设备的冷却水供水系统 | |
CN207094176U (zh) | 一种空浴式气化器增效装置 | |
CN106567993A (zh) | 回收系统及应用其的回收方法 | |
CN104315635B (zh) | 中小型大温差双工况动态流态冰冰蓄冷空调 | |
CN111426148A (zh) | 一种利用气化炉闪蒸低压蒸汽制冷降低空分能耗的方法 | |
CN202226874U (zh) | 一种用于高炉的余热型鼓风脱湿装置 | |
CN206989741U (zh) | 一种化工用冷却塔 | |
CN206429866U (zh) | 一种空温式组合型lng气化系统 | |
CN206739674U (zh) | 一种精馏塔塔顶气相余热回收制冷冻水的装置 | |
CN105605419B (zh) | 空氮站冷能综合回收利用系统及其回收利用方法 | |
CN205463446U (zh) | 一种超导除铁器的除冰装置 | |
CN212713649U (zh) | 一种液态淬火介质的降温系统 | |
CN115507608A (zh) | 一种春季制冰的供能系统及方法 | |
CN209412160U (zh) | 一种内外能源兼顾且能源利用率高的沼气水洗提纯系统 | |
CN206793079U (zh) | 一种丁醇脱重塔塔顶气相余热回收的装置 | |
CN206799556U (zh) | 一种天然气吸收塔热交换系统 | |
CN105112107A (zh) | 一种用于合成氨半水煤气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5718537U (zh) | 冷却塔以及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