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6258A - 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56258A CN106556258A CN201510625883.XA CN201510625883A CN106556258A CN 106556258 A CN106556258 A CN 106556258A CN 201510625883 A CN201510625883 A CN 201510625883A CN 106556258 A CN106556258 A CN 1065562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rtical cooling
- heat
- gas
- air
- h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载体为热矿渣、热熔渣或热坯料的以加热方法的形式为特点的蒸汽发生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一种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包括热矿输送装置(1),其特征是:还包括布料装置(2)、竖式冷却炉(3)、供气装置(4)、排料装置(5)、冷矿输送装置(6)、气体循环装置(7)、除尘装置(8)、余热锅炉(9)和发电机(10),布料装置(2)的出料口连接竖式冷却炉(3)顶部的进料口,供气装置(4)的输气口连接竖式冷却炉(3)的出料口。一种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所述实施:a.输料;b.供气;c.热交换;d.余热利用;e.排料。本发明热交换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载体为热矿渣、热熔渣或热坯料的以加热方法的形式为特点的蒸汽发生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产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以我国为例,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约8.23亿吨,约占全球预估产量的一半。目前,烧结流程的单位吨烧结矿能耗指标还较高。因此,研发相应的回收余热的方法,最大化的回收利用这部分能量,无论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还是对企业效益.均有重大意义。
烧结矿余热的高效回收及利用是降低烧结流程能耗的重要措施。对比而言,烧结矿显热基数较大,可被空气为载体所高效携带。烧结矿显热部分的高效收集和利用是整个烧结减能增效的中心。
目前冷却烧结矿主要采用鼓风式环冷或带冷工艺,存在故障率高、维修频繁且难度大、运行电耗高、漏风点多、漏风量大(超过30%)、热参数波动大、冷却效果差、返矿率高等弊端。烧结矿在冷却的过程中,热能变为废气显热,废气温度在100~400℃之间,具有余热总量大、含尘量高、污染严重等特点,一直是钢铁生产余热利用和环境治理的难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稳定可靠、节省能耗、热交换效率高的热量回收设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包括热矿输送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布料装置、竖式冷却炉、供气装置、排料装置、冷矿输送装置、气体循环装置、除尘装置、余热锅炉和发电机,
热矿输送装置的出料口正对布料装置的进料口,布料装置的出料口连接竖式冷却炉顶部的进料口,竖式冷却炉底部的出料口连接排料装置的进料口,排料装置的出料口正对冷矿输送装置的进料口;
供气装置的输气口连接竖式冷却炉的出料口,气体循环装置的输气口连接供气装置的进气口,气体循环装置的进气口连接竖式冷却炉顶部的输气口,气体循环装置的循环管路上串联有除尘装置和余热锅炉,余热锅炉的蒸汽输出至发电机。
所述的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是:
热矿输送装置内设有保温仓;
布料装置选用旋转布料器;
供气装置选用多层伞形结构并配有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的多层伞形结构包括至少3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的圆台形的挡板,通过所述的多层伞形结构使冷却风均匀地分布在供气装置内;所述的风量调节装置为串联在供气装置进气口上的调节阀,通过调节所述的调节阀控制进入竖式冷却炉的风量;
排料装置选用连续排料的电动振动给料器和旋转密封阀组合;
气体循环装置包括循环风机、鼓风机、热管换热器和循环管路,所述的循环风机和所述的热管换热器都串联在循环管路上,所述的鼓风机的鼓风方向正对供气装置的进气口。
所述的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所述依次实施:
a. 输料:热烧结矿通过热矿输送装置输送布料装置,经布料装置散布均匀后输送至竖式冷却炉;
b. 供气:气体循环装置将冷空气加压后经供气装置鼓入竖式冷却炉;
c. 热交换:在竖式冷却炉内,热烧结矿自上而下降落,冷空气自下而上扩散,热烧结矿和冷空气在竖式冷却炉内发生热交换,经过热交换,热的烧记矿散热成为冷烧结矿,冷空气吸热成为热空气;
d. 余热利用:热空气经竖式冷却炉顶部的输气口输入气体循环装置,经气体循环装置除尘后输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余热锅炉输出蒸汽驱动发电机,热空气在余热锅炉内散热后又变为冷空气,冷空气由气体循环装置加压后经供气装置再次鼓入竖式冷却炉;
e. 排料:冷烧结矿从竖式冷却炉底部的出料口经排料装置排入冷矿输送装置转运。
本发明突破了传统带式冷却或环式冷却的局限,开发出了烧结矿显热高效回收的设备和工艺,有利于烧结行业的节能减排和能量回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稳定可靠,节省能耗,热交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包括热矿输送装置1、布料装置2、竖式冷却炉3、供气装置4、排料装置5、冷矿输送装置6、气体循环装置7、除尘装置8、余热锅炉9和发电机10,如图1所示,具体结构是:
热矿输送装置1的出料口正对布料装置2的进料口,布料装置2的出料口连接竖式冷却炉3顶部的进料口,竖式冷却炉3底部的出料口连接排料装置5的进料口,排料装置5的出料口正对冷矿输送装置6的进料口;
供气装置4的输气口连接竖式冷却炉3的出料口,气体循环装置7的输气口连接供气装置4的进气口,气体循环装置7的进气口连接竖式冷却炉3顶部的输气口,气体循环装置7的循环管路上串联有除尘装置8和余热锅炉9,余热锅炉9的蒸汽输出至发电机10。
本实施例中:
热矿输送装置1内设有保温仓;
布料装置2选用旋转布料器;
供气装置4选用多层伞形结构并配有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的多层伞形结构包括3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的圆台形的挡板,通过所述的多层伞形结构使冷却风均匀地分布在供气装置4内;所述的风量调节装置为串联在供气装置4进气口上的调节阀,通过调节所述的调节阀控制进入竖式冷却炉3的风量;
排料装置5选用连续排料的电动振动给料器和旋转密封阀组合;
气体循环装置7包括循环风机、鼓风机、热管换热器和循环管路,所述的循环风机和所述的热管换热器都串联在循环管路上,所述的鼓风机的鼓风方向正对供气装置4的进气口。
本实施例使用时,按如下所述依次实施:
a. 输料:热烧结矿通过热矿输送装置1输送布料装置2,经布料装置2散布均匀后输送至竖式冷却炉3;
b. 供气:气体循环装置7将冷空气加压后经供气装置4鼓入竖式冷却炉3;
c. 热交换:在竖式冷却炉3内,热烧结矿自上而下降落,冷空气自下而上扩散,热烧结矿和冷空气在竖式冷却炉3内发生热交换,经过热交换,热的烧记矿散热成为冷烧结矿,冷空气吸热成为热空气;
d. 余热利用:热空气经竖式冷却炉3顶部的输气口输入气体循环装置7,经气体循环装置7除尘后输入余热锅炉9产生蒸汽,余热锅炉9输出蒸汽驱动发电机10,热空气在余热锅炉9内散热后又变为冷空气,冷空气由气体循环装置7加压后经供气装置4再次鼓入竖式冷却炉3;
e. 排料:冷烧结矿从竖式冷却炉3底部的出料口经排料装置5排入冷矿输送装置6转运。
图1中,箭头a所示为烧结矿的输送路径,箭头b所示为空气的循环路径。
本实施例使用时:
热矿输送装置1采用链板机上料,实现烧结矿的连续上料,进而满足了烧结工艺的要求;
布料装置2采用旋转布料器布料,缓慢均匀的布料方式避免了烧结矿布料过程中物料偏析的问题。
竖式冷却炉3体采用密闭腔冷却,与现有环冷机冷却比较而言竖式冷却设备漏风率大大减少,同时大大降低了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热循环气体炉顶输送,遵循了热气上游的特点,更利于热气快速充分的进入到热气回收系统中。
供气装置4采用中央多层风帽和周边风环的结构型式,将冷循环气体从冷却炉下部均匀地供入冷却室内,可使炉内烧结矿被均匀的冷却及下落。为了减少烧结矿流动时对锥斗壁、十字风道和风帽的磨损,壁面衬铸铁板。在冷却炉底锥段出口处设置挡棒装置,可调节烧结矿均匀下料。
排料装置5采用连续排料的电动振动给料器与旋转密封阀组合的排出装置,设备外型小,维护量小;又可稳定炉内压力,使物料下落均匀。
Claims (3)
1. 一种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包括热矿输送装置(1),其特征是:还包括布料装置(2)、竖式冷却炉(3)、供气装置(4)、排料装置(5)、冷矿输送装置(6)、气体循环装置(7)、除尘装置(8)、余热锅炉(9)和发电机(10),
热矿输送装置(1)的出料口正对布料装置(2)的进料口,布料装置(2)的出料口连接竖式冷却炉(3)顶部的进料口,竖式冷却炉(3)底部的出料口连接排料装置(5)的进料口,排料装置(5)的出料口正对冷矿输送装置(6)的进料口;
供气装置(4)的输气口连接竖式冷却炉(3)的出料口,气体循环装置(7)的输气口连接供气装置(4)的进气口,气体循环装置(7)的进气口连接竖式冷却炉(3)顶部的输气口,气体循环装置(7)的循环管路上串联有除尘装置(8)和余热锅炉(9),余热锅炉(9)的蒸汽输出至发电机(10)。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是:
热矿输送装置(1)内设有保温仓;
布料装置(2)选用旋转布料器;
供气装置(4)选用多层伞形结构并配有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的多层伞形结构包括至少3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中心轴线互相重合的圆台形的挡板;所述的风量调节装置为串联在供气装置(4)进气口上的调节阀;
排料装置(5)选用连续排料的电动振动给料器和旋转密封阀组合;
气体循环装置(7)包括循环风机、鼓风机、热管换热器和循环管路,所述的循环风机和所述的热管换热器都串联在循环管路上,所述的鼓风机的鼓风方向正对供气装置(4)的进气口。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所述依次实施:
a. 输料:热烧结矿通过热矿输送装置(1)输送布料装置(2),经布料装置(2)散布均匀后输送至竖式冷却炉(3);
b. 供气:气体循环装置(7)将冷空气加压后经供气装置(4)鼓入竖式冷却炉(3);
c. 热交换:在竖式冷却炉(3)内,热烧结矿自上而下降落,冷空气自下而上扩散,热烧结矿和冷空气在竖式冷却炉(3)内发生热交换,经过热交换,热的烧记矿散热成为冷烧结矿,冷空气吸热成为热空气;
d. 余热利用:热空气经竖式冷却炉(3)顶部的输气口输入气体循环装置(7),经气体循环装置(7)除尘后输入余热锅炉(9)产生蒸汽,余热锅炉(9)输出蒸汽驱动发电机(10),热空气在余热锅炉(9)内散热后又变为冷空气,冷空气由气体循环装置(7)加压后经供气装置(4)再次鼓入竖式冷却炉(3);
e. 排料:冷烧结矿从竖式冷却炉(3)底部的出料口经排料装置(5)排入冷矿输送装置(6)转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25883.XA CN106556258A (zh) | 2015-09-28 | 2015-09-28 | 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25883.XA CN106556258A (zh) | 2015-09-28 | 2015-09-28 | 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56258A true CN106556258A (zh) | 2017-04-05 |
Family
ID=58416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25883.XA Pending CN106556258A (zh) | 2015-09-28 | 2015-09-28 | 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56258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02547A (zh) * | 2017-11-01 | 2018-02-16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共用锅炉及发电机组的烧结矿余热连续回收系统 |
CN107702546A (zh) * | 2017-11-01 | 2018-02-16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矿连续冷却系统 |
CN107726868A (zh) * | 2017-09-29 | 2018-02-23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矿高效冷却方法 |
CN107860236A (zh) * | 2017-11-01 | 2018-03-30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矿连续冷却方法 |
CN108131954A (zh) * | 2017-12-22 | 2018-06-08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矿连续高效冷却方法 |
CN108759476A (zh) * | 2018-06-15 | 2018-11-06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烧结矿竖冷机带动汽轮机直接拖动风机回收余热的系统 |
CN108917411A (zh) * | 2018-04-17 | 2018-11-30 | 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铅冶炼过程中铅渣回收及余热利用的方法 |
CN109425231A (zh) * | 2017-08-29 | 2019-03-05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烧结矿抽风式循环冷却系统及其工艺 |
CN110564951A (zh) * | 2018-06-05 | 2019-12-13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铁矿流态化磁化焙烧方法 |
CN110857838A (zh) * | 2018-08-22 | 2020-03-03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竖冷炉回收烧结矿余热效率的排料方法 |
CN112964072A (zh) * | 2021-02-01 | 2021-06-15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炉及物料冷却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5320A (zh) * | 2009-09-15 | 2010-02-24 | 东北大学 | 烧结过程中余热资源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2345981A (zh) * | 2010-08-03 | 2012-02-08 | 刘柏谦 | 一种烧结矿冷却装置及其余热回收系统 |
JP2013002724A (ja) * | 2011-06-16 | 2013-01-07 | Jp Steel Plantech Co | 廃熱回収設備、廃熱回収方法、および焼結機システム |
JP2013024522A (ja) * | 2011-07-25 | 2013-02-04 |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 焼結鉱冷却機における排熱回収設備の制御方法 |
CN103954139A (zh) * | 2014-04-03 | 2014-07-30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烧结余能发电系统 |
CN104048516A (zh) * | 2014-06-23 | 2014-09-17 | 浙江大学 | 用于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的立式螺旋颗粒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方法 |
CN205014851U (zh) * | 2015-09-28 | 2016-02-03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 |
-
2015
- 2015-09-28 CN CN201510625883.XA patent/CN10655625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5320A (zh) * | 2009-09-15 | 2010-02-24 | 东北大学 | 烧结过程中余热资源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2345981A (zh) * | 2010-08-03 | 2012-02-08 | 刘柏谦 | 一种烧结矿冷却装置及其余热回收系统 |
JP2013002724A (ja) * | 2011-06-16 | 2013-01-07 | Jp Steel Plantech Co | 廃熱回収設備、廃熱回収方法、および焼結機システム |
JP2013024522A (ja) * | 2011-07-25 | 2013-02-04 |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 焼結鉱冷却機における排熱回収設備の制御方法 |
CN103954139A (zh) * | 2014-04-03 | 2014-07-30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烧结余能发电系统 |
CN104048516A (zh) * | 2014-06-23 | 2014-09-17 | 浙江大学 | 用于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的立式螺旋颗粒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方法 |
CN205014851U (zh) * | 2015-09-28 | 2016-02-03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25231B (zh) * | 2017-08-29 | 2024-02-13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烧结矿抽风式循环冷却系统及其工艺 |
CN109425231A (zh) * | 2017-08-29 | 2019-03-05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烧结矿抽风式循环冷却系统及其工艺 |
CN107726868A (zh) * | 2017-09-29 | 2018-02-23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矿高效冷却方法 |
CN107702546B (zh) * | 2017-11-01 | 2023-09-15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矿连续冷却系统 |
CN107702546A (zh) * | 2017-11-01 | 2018-02-16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矿连续冷却系统 |
CN107860236A (zh) * | 2017-11-01 | 2018-03-30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矿连续冷却方法 |
CN107702547A (zh) * | 2017-11-01 | 2018-02-16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共用锅炉及发电机组的烧结矿余热连续回收系统 |
CN107860236B (zh) * | 2017-11-01 | 2023-09-15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矿连续冷却方法 |
CN108131954A (zh) * | 2017-12-22 | 2018-06-08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矿连续高效冷却方法 |
CN108131954B (zh) * | 2017-12-22 | 2023-09-15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矿连续高效冷却方法 |
CN108917411A (zh) * | 2018-04-17 | 2018-11-30 | 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铅冶炼过程中铅渣回收及余热利用的方法 |
CN110564951A (zh) * | 2018-06-05 | 2019-12-13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铁矿流态化磁化焙烧方法 |
CN108759476B (zh) * | 2018-06-15 | 2019-12-06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烧结矿竖冷机带动汽轮机直接拖动风机回收余热的系统 |
CN108759476A (zh) * | 2018-06-15 | 2018-11-06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烧结矿竖冷机带动汽轮机直接拖动风机回收余热的系统 |
CN110857838A (zh) * | 2018-08-22 | 2020-03-03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竖冷炉回收烧结矿余热效率的排料方法 |
CN112964072B (zh) * | 2021-02-01 | 2023-03-14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炉及物料冷却方法 |
CN112964072A (zh) * | 2021-02-01 | 2021-06-15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炉及物料冷却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56258A (zh) | 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5014851U (zh) | 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 | |
CN205156639U (zh) | 一种烧结矿立式冷却系统 | |
CN101576351A (zh) | 一种可高效回收烧结矿显热的立式烧结矿冷却机 | |
CN108267013B (zh) | 一种烧结矿冷却和余热利用系统和低氧全循环冷却方法 | |
CN104048516A (zh) | 用于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的立式螺旋颗粒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4451140A (zh) | 一种立式冷却窑 | |
CN103697707A (zh) | 烧结矿用竖式冷却及余热回收炉 | |
CN108955276B (zh) | 具有旋转布料器的立式烧结矿冷却机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 |
CN105043092A (zh) | 一种煤气炉供热的锰加工旋转窑 | |
CN206479044U (zh) | 用竖冷窑回收烧结矿余热拖动主抽风机的工艺系统 | |
CN108267018B (zh) | 一种闸板卸料式立式冷却机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 |
CN201277574Y (zh) | 一种用于三次风余热锅炉烟灰的输送装置 | |
CN204923908U (zh) | 烧结冷却塔及烧结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8955275B (zh) | 具有溜槽式布料器的立式烧结矿冷却机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 |
CN108251583A (zh) | 一种阶梯式多级颗粒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3451587U (zh) | 一种立式冷却窑 | |
CN108931140B (zh) | 塔式烧结矿冷却机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 |
CN203820824U (zh) | 干燥与还原一体化闪速炼铁设备 | |
CN109163569B (zh) | 一种分格立式烧结矿冷却机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 |
CN207727098U (zh) | 炉渣风淬粒化装置 | |
CN109654893B (zh) | 一种烧结矿抽风式竖式冷却炉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 |
CN207422917U (zh) | 一种烧结矿高效冷却装置 | |
CN108267019A (zh) | 一种立式烧结矿冷却机及烧结矿冷却方法 | |
CN206607260U (zh) | 气基竖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及气基竖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