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7790B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27790B CN106527790B CN201610930083.3A CN201610930083A CN106527790B CN 106527790 B CN106527790 B CN 106527790B CN 201610930083 A CN201610930083 A CN 201610930083A CN 106527790 B CN106527790 B CN 1065277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touch
- electrode layer
- insulating layer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显示层,位于基板的一侧;封装层,位于显示层背离基板的一侧;触控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绝缘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第一触控电极层位于封装层背离显示层的一侧,绝缘层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背离封装层的一侧,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绝缘层背离第一触控电极层的一侧;λ/4波片,位于第二触控电极层背离绝缘层的一侧;线偏光片,位于λ/4波片背离第二触控电极层的一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圆偏光片的λ/4波片为衬底制作触控层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增强了显示面板的弯折性;显示面板采用的结构部件变少,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λ/4波片为触控衬底以降低整体厚度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输入媒介,是目前最为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在显示装置上集成触控功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显示器厂商的研发热点。
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屏的种类有多种,其中,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具有操作方面、耐磨损、维护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在圆偏光片的λ/4波片的一侧形成双层触控电极层,中间用绝缘层隔开,形成内嵌触控,降低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和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显示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封装层,位于所述显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触控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绝缘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一侧;
λ/4波片,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
线偏光片,位于所述λ/4波片背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与所述λ/4波片直接接触。
可选地,所述λ/4波片的材料包括环烯烃聚合物或聚碳酸酯。
可选地,所述λ/4波片的厚度为30um~50um。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金属电极层或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膜层,所述金属电极层包括钼电极层、铜电极层或纳米银电极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触控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为触控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错。
可选地,所述绝缘层包括有机绝缘层和/或无机绝缘层,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包括氮化硅绝缘层、氧化硅绝缘层或氧化锆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10nm~10um。
可选地,所述绝缘层包括有机绝缘层和/或无机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的厚度为200nm~400nm,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厚度为800nm~2um。
可选地,还包括λ/2波片,位于所述λ/4波片与所述线偏光片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基板;
在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显示层;
在所述显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
提供一线偏光片;
在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λ/4波片;
在所述λ/4波片背离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
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λ/4波片的一侧形成绝缘层;
在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一侧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
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合并。
可选地,所述λ/4波片的材料包括环烯烃聚合物或聚碳酸酯。
可选地,所述λ/4波片的厚度为30um~50um。
可选地,采用卷对卷工艺形成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圆偏光片的λ/4波片为衬底制作触控层的技术方案,触控层采用双层触控电极,中间用绝缘层隔开,形成内嵌触控,触控电极层与λ/4波片直接接触,而不需要再另外设置触控衬底,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增强了显示面板的弯折性;显示面板采用的结构部件变少,直接在λ/4波片上形成触控层即可,工艺更为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成本;以λ/4波片为衬底形成触控层,不仅不会影响λ/4波片的功能实现,也不会影响封装层内部的功能器件的排布,同时由于λ/4波片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面板,该技术方案也相应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具有触控层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圆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λ/4波片上形成触控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如图1所示,为具有触控层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在图中z方向中由下至上的:基板1’、显示层2’、封装层3’、粘结层4’、圆偏光片5’、触控层6’和保护膜7’。其中,触控层6’和圆偏光片5’都有独立的衬底膜层,触控层的衬底膜层材质一般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COP(环烯烃聚合物)等。
如图2所示,为圆偏光片5’的结构示意图。圆偏光片5’一般包括在图中z方向从下至上的:λ/4波片51’和线偏光片52’。另外,在λ/4波片51’和线偏光片52’之间还可以有λ/2波片53’。λ/4波片51’和λ/2波片53’共同组成相位差膜,相位差膜的材质一般为COP(环烯烃聚合物)。
如图3所示,为一互电容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61’,绝缘层62’、第二触控电极层63’以及触控衬底膜层64’。触控衬底膜层64’的设置位置随触控层中各个电极层的形成顺序不同而有所区别。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采用上述图1~3中的结构的显示面板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触控层6’和圆偏光片5’都有独立的衬底膜层,导致显示面板中的膜层较多,大大增加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这一问题对于柔性OLED显示面板来说影响更大;
柔性OLED显示面板是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可变形可弯曲的面板。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显示面板一般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这种技术具有低功耗、体积小、轻便、显示方式多样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然而显示面板的厚度较大时,无疑会对整体显示面板的弯折性影响很大;
(2)显示面板中采用的结构部件较多,成本较高;同时在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先制备在一衬底膜层上制备圆偏光片5’,在另一衬底膜层上制备触控层6’,然后将两者合并在一起,由此工艺比较繁杂,生产效率不高。
同时,发明人还试验了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其中触控层位于圆偏光片和封装层之间,且触控层具有单独的触控衬底膜层。采用这种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具有触控层的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并且也没有解决上述两个技术问题,即仍具有较大的厚度而不易弯折,并具有较高的生产成本。
另外,为了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可以采用一种将触控层集成在显示层中的技术方案,例如可以将触控电极层与栅线和/或显示电极设置于同一金属层。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增强了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然而,将触控层集成在显示层中对触控层和显示层均提出了更高的工艺要求,即大大增加了显示面板制程中的工艺难度,相应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将触控层与显示层集成在一起,触控层容易对显示层的显示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如果触控层出现了故障,则需要一并对显示层进行维修更换,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在图中z方向从下至上的:基板1、显示层2、封装层3、粘结层4、第一触控电极层61、绝缘层62、第二触控电极层63、λ/4波片51、线偏光片52和保护膜7。第一触控电极层61、绝缘层62和第二触控电极层63构成触控层6,可以实现互电容触控功能,λ/4波片51和线偏光片52构成圆偏光片5,其中第二触控电极层63的上表面与λ/4波片51下表面直接接触,即触控层直接形成于所述λ/4波片51上,而不再设置另外的触控层衬底,减少了一个层级结构,也减少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利于显示面板的弯折。
所述λ/4波片51由于要作为触控层的衬底,因此不能选择液晶涂布式波片,其材料可选为COP(环烯烃聚合物)或PC(聚碳酸酯),λ/4波片的厚度可选为30um~50um。此处列举的仅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λ/4波片的材料和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而不以此处列举的可选实施方式为限。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63的材料可以选择为金属或ITO(铟锡氧化物),其中金属材料可以选择为钼、铜或纳米银等。绝缘层62可以包括至少一层有机绝缘层,或至少一层无机绝缘层,或至少一层有机绝缘层与至少一层无机绝缘层的结合结构,其中,所述有机绝缘层可以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可以包括氮化硅绝缘层、氧化硅绝缘层或氧化锆绝缘层。
此处列举的触控电极和绝缘层的材料选择只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触控电极和绝缘层的材料选择不限于上面列举的情况。
所述绝缘层62的厚度优选为10nm~10um,其中无机绝缘层的厚度优选为200nm~400nm,更优选为300nm,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厚度优选为800nm~2um,更优选为1um。此处绝缘层62的厚度仅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得到在实现绝缘隔离功能的基础上得到较薄的触控层。在实际应用中,绝缘层62的厚度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数值,而不以此处列举的为限。
本发明的互电容触控层可以在两个触控电极层上分别设置不同方向的电极,且两个触控电极层上的电极互相垂直,由于两个触控电极层上的电极架构在不同表面,其相交处形成一电容节点,一个触控电极层可以作为驱动层,一个触控电极层可以作为感应层。当电流流过驱动层中的一条导线时,如果外界有电容变化的信号,就会引起另一层导线上电容节点的变化,侦测电容值的变化可以通过感应层以及与之相连的电子回路测量到,根据测量到的感应信号进行触控定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错,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为触控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为触控感应电极层。另外,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设置为触控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设置为触控驱动电极层也是可以的,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本发明的封装层3和第一触控电极层61两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而不限于贴合,封装层3和第一触控电极层61之间也可以设置其他的功能膜层,例如阻隔层等,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此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所述λ/4波片51和线偏光片52之间还有λ/2波片53。而触控层的设置不变,仍是以λ/4波片51为衬底,依次形成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绝缘层62和第一触控电极层61,即从结构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与λ/4波片51直接接触。
λ/4波片51和λ/2波片53共同组成相位差膜。本发明中将触控层6与λ/4波片直接接触,无论相位差膜是否包含λ/2波片,均不会影响相位差膜的功能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相册等广泛应用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弯折,体积也可以更小,成本也会大大降低。由于在显示面板中集成了触控功能,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操作显示装置,而不必完全依赖于键盘、鼠标等故有输入设备。显示面板的轻薄,使得显示装置也更为轻薄,用户可以很方便地随身携带,而不会对出行造成负担。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显示装置多采用OLED技术,可以实现显示面板更小的厚度、便携性和易弯折性。因此,本发明的显示层中的显示器件可选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将其布置于基板的上方。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另外,将本发明的结构应用于非柔性显示面板也是可以的,并且也具有减小显示面板整体厚度,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都要在封装层上方制备λ/4波片,λ/4波片应用的广泛性也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λ/4波片上形成触控层的示意图。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基板1;
在所述基板1的一侧形成显示层2;
在所述显示层2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3;
提供一线偏光片52;
在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λ/4波片51;
在所述λ/4波片51背离所述线偏光片52的一侧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63;
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背离所述λ/4波片51的一侧形成绝缘层62;
在所述绝缘层62背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的一侧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61;
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背离所述绝缘层62的一侧与所述封装层3背离所述显示层2的一侧贴合。
在制备过程中,可选采用卷对卷工艺形成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63。而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在λ/4波片51以卷对卷工艺形成触控层6。
另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61与所述封装层3之间的结合方式不限于如上所述的贴合,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第一触控电极层61和封装层3之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其他的功能膜层,例如阻隔层等,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λ/2波片的步骤,λ/2的材料没有限定,可以选用COP(环烯烃聚合物)或PC(聚碳酸酯)等材料,也可以选用液晶涂布方式制作。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所选用的触控电极、绝缘层、λ/4波片的材料和厚度可以根据上述列举的内容设置,但不以此为限。
下面以几个对比例和本发明的对比来进一步介绍:
对比例1:参见现有技术的图1~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设置于基板1’上的显示层2’、设置于显示层2’背离基板1’一侧的封装层3’和设置于封装层3’背离显示层2’一侧的圆偏光片5’,触控层6’位于圆偏光片5’背离封装层3’的一侧,且触控层6’具有独立的触控衬底膜层64’;
对比例2: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显示层、设置于显示层背离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和设置于封装层背离显示层一侧的圆偏光片,触控层位于圆偏光片和封装层之间,且触控层具有独立的触控衬底膜层;
对比例3: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显示层、设置于显示层背离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和设置于封装层背离显示层一侧的圆偏光片,触控层集成于显示层中。
下表1中体现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在实际制程与使用中与对比例1~3在弯折性能、便携性能、工艺难度、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几方面的效果对比:
表1显示面板效果对比表
弯折性能 | 便携性能 | 工艺难度 | 生产成本 | 维护成本 | |
本发明 | 非常好 | 较好 | 较好 | 较好 | 较好 |
对比例1 | 差 | 差 | 一般 | 较差 | 较差 |
对比例2 | 差 | 差 | 一般 | 较差 | 较差 |
对比例3 | 较好 | 较好 | 差 | 差 | 差 |
其中,技术效果由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依次递减。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具有下列优点:
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中,在圆偏光片的λ/4波片的一侧制作触控层,触控层采用双层触控电极,中间用绝缘层隔开,形成内嵌触控,触控电极层与λ/4波片直接接触,λ/4波片作为触控层的衬底,而不需要再另外设置触控衬底,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增强了显示面板的弯折性;显示面板采用的结构部件变少,直接在λ/4波片上形成触控层即可,工艺更为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成本;以λ/4波片为衬底形成触控层,不仅不会影响λ/4波片的功能实现,也不会影响封装层内部的功能器件的排布,同时由于λ/4波片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面板,该技术方案也相应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显示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
封装层,位于所述显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触控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绝缘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触控驱动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为触控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错,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直接与所述封装层贴合,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的一侧;
λ/4波片,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采用卷对卷工艺以所述λ/4波片为衬底形成,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与所述λ/4波片直接接触;
线偏光片,位于所述λ/4波片背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一侧;
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10nm~10um,所述绝缘层包括有机绝缘层和/或无机绝缘层,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包括氮化硅绝缘层、氧化硅绝缘层或氧化锆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的厚度为200nm~400nm,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厚度为800nm~2u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λ/4波片的材料包括环烯烃聚合物或聚碳酸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λ/4波片的厚度为30um~5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金属电极层或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膜层,所述金属电极层包括钼电极层、铜电极层或纳米银电极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λ/2波片,位于所述λ/4波片与所述线偏光片之间。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7.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基板;
在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显示层;
在所述显示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封装层;
提供一线偏光片;
在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λ/4波片;
采用卷对卷工艺在所述λ/4波片背离所述线偏光片的一侧形成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为触控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以所述λ/4波片为衬底形成,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与所述λ/4波片直接接触;
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λ/4波片的一侧形成绝缘层;
在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的一侧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层;
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合并,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为触控驱动电极层,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封装层直接贴合;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错;
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10nm~10um,所述绝缘层包括有机绝缘层和/或无机绝缘层,所述有机绝缘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包括氮化硅绝缘层、氧化硅绝缘层或氧化锆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的厚度为200nm~400nm,所述有机绝缘层的厚度为800nm~2u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λ/4波片的材料包括环烯烃聚合物或聚碳酸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λ/4波片的厚度为30um~50u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30083.3A CN106527790B (zh) | 2016-10-31 | 2016-10-31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30083.3A CN106527790B (zh) | 2016-10-31 | 2016-10-31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27790A CN106527790A (zh) | 2017-03-22 |
CN106527790B true CN106527790B (zh) | 2020-06-30 |
Family
ID=58292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30083.3A Active CN106527790B (zh) | 2016-10-31 | 2016-10-31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277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74244B (zh) * | 2017-05-12 | 2023-05-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
KR102387631B1 (ko) | 2017-06-30 | 2022-04-1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와 그의 제조방법 |
CN109546009A (zh) * | 2017-09-22 | 2019-03-29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其显示面板 |
CN109753170A (zh) * | 2017-11-02 | 2019-05-14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CN109753167A (zh) * | 2017-11-02 | 2019-05-14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CN107863375A (zh) * | 2017-11-23 | 2018-03-3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式oled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08172121A (zh) * | 2017-12-12 | 2018-06-1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能膜层的制备方法 |
CN107870697A (zh) * | 2017-12-14 | 2018-04-0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052238A (zh) * | 2017-12-14 | 2018-05-1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WO2019153356A1 (zh) * | 2018-02-12 | 2019-08-15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
CN108491105B (zh) * | 2018-03-14 | 2021-05-04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CN108334241A (zh) * | 2018-03-21 | 2018-07-2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偏光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
CN108807474A (zh) * | 2018-06-04 | 2018-11-13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8873447B (zh) * | 2018-06-14 | 2021-08-03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CN108666357B (zh) * | 2018-07-06 | 2021-01-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0021645B (zh) * | 2019-03-27 | 2021-03-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CN111625122B (zh) * | 2020-05-08 | 2024-01-1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CN111796718B (zh) * | 2020-07-06 | 2025-01-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3066393B (zh) * | 2021-03-03 | 2022-07-2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4115602A (zh) * | 2021-11-26 | 2022-03-01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显示屏、显示屏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0883A (zh) * | 1997-04-23 | 2000-07-19 | 夏普公司 |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由其构成的触摸板一体式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
CN103238127A (zh) * | 2010-11-30 | 2013-08-07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显示面板装置 |
CN103744226A (zh) * | 2013-12-30 | 2014-04-2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CN105260068A (zh) * | 2015-09-18 | 2016-01-20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2016
- 2016-10-31 CN CN201610930083.3A patent/CN1065277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0883A (zh) * | 1997-04-23 | 2000-07-19 | 夏普公司 |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由其构成的触摸板一体式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
CN103238127A (zh) * | 2010-11-30 | 2013-08-07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显示面板装置 |
CN103744226A (zh) * | 2013-12-30 | 2014-04-2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CN105260068A (zh) * | 2015-09-18 | 2016-01-20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27790A (zh) | 2017-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27790B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6527805B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US8564556B2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 |
US9804720B2 (en) | OLED touch display panel | |
TWI502429B (zh) | 觸控式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
TWI472982B (zh) | 觸控面板 | |
CN107527932A (zh) | 显示设备 | |
CN105320382A (zh) | 具有触摸面板的柔性显示装置 | |
TWI581161B (zh) | 電容性觸控模組及其觸控顯示裝置 | |
CN101320309A (zh) | 单层触控感测结构以及使用该结构的触控显示面板 | |
CN113741730B (zh) | 显示装置 | |
KR102232774B1 (ko) |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US11256373B2 (en) |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6354341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
KR20170077910A (ko) | 자기 정전 용량형 터치 스크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 |
GB2559575A (en) | Touch sensor | |
CN105242801A (zh) |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显示装置 | |
CN104571733A (zh) | 触控面板 | |
CN107632743B (zh) | 触控式oled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TWM464742U (zh) |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 | |
JP2018018516A (ja) | 入出力パネル、入出力装置、半導体装置 | |
US10620735B2 (en) | Force touch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9614017A (zh) |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6383614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
TWM459449U (zh) | 觸控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