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7076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27076A CN106527076A CN201610719028.XA CN201610719028A CN106527076A CN 106527076 A CN106527076 A CN 106527076A CN 201610719028 A CN201610719028 A CN 201610719028A CN 106527076 A CN106527076 A CN 1065270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container
- shutter
- main body
- t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载像体、显影装置、显影剂容纳容器以及限制部件。装置主体包括盖部件和内部空间。显影剂容纳容器具备显影剂排出口,能够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改变姿势。限制部件被配置在盖部件,在装置主体中显影剂容纳容器为第一姿势的情况下,允许盖部件被封闭在装置主体,在显影剂容纳容器为第二姿势的情况下,限制部件通过与显影剂容纳容器干涉来限制盖部件被封闭在装置主体。本发明在不能从显影剂容纳容器向显影装置补充显影剂的状态下抑制装置被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知有包括装置主体、感光鼓(载像体)、显影装置以及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向感光鼓供应显影剂。其结果是,对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剂容纳容器向显影装置补充显影剂。
公开了显影剂容纳容器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拆装的技术。在这样的技术中,一旦装置主体的盖部件被敞开,则显影剂容纳容器能被安装到装置主体的内部。并且,一旦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显影剂排出口与显影装置的显影剂补充口连通,则能够向显影装置补充显影剂。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旦在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显影剂排出口未与显影装置的显影剂补充口连通的状态下盖部件被关闭,则随着图像形成装置被使用而图像浓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在不能从显影剂容纳容器向显影装置补充显影剂的状态下抑制装置被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载像体、显影装置、显影剂容纳容器以及限制部件。所述装置主体具备能够开闭的盖部件和内部空间。所述载像体被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具有通过所述载像体被旋转而形成静电潜像的周面。所述显影装置具备用于补充显影剂的显影剂补充口,并向所述载像体供应所述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具备用于排出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口,能够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安装至所述内部空间,并在内部容纳所述显影剂,并且能够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改变姿势,在所述第一姿势下,所述显影剂排出口与所述显影剂补充口连通而能够向所述显影装置补充所述显影剂,在所述第二姿势下,所述显影剂排出口相对于所述显影剂补充口离开地配置并被密封。所述限制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盖部件,在所述装置主体中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为所述第一姿势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盖部件被封闭在所述装置主体,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为所述第二姿势的情况下,所述限制部件通过与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干涉来限制所述盖部件被封闭在所述装置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和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和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和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和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和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立体图;
图12是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卸下开闭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放大立体图;
图13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放大立体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开闭器的立体图;
图14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开闭器的立体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开闭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15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限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16A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6B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6C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8A是放大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8B是放大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20A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20B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20C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21A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21B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21C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22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23A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23B是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被安装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24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装置主体的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24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装置主体的盖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25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装置主体的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25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装置主体的盖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8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28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29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9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3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简要地示出打印机100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图1和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是所谓的黑白打印机,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包括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或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片材的其他的装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和“下”、“前”和“后”、“左”和“右”这样的表示方向的用语仅仅是用于使说明清楚,并不丝毫限定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
打印机100包括容纳用于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的框体101(装置主体)。框体101包括规定框体101的上表面的上壁102、规定框体101的底面的底壁103、位于上壁102与底壁103之间的主体后壁105以及位于主体后壁105的前方的主体前壁104。框体101包括配置有各种装置的主体内部空间107(内部空间)。在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中延伸设置有将片材S沿预定的运送方向运送的片材运送路径PP。另外,框体101包括一对左壁101L和右壁101R(图1)。左壁101L和右壁101R是形成框体101的左右的侧面的壁部。
在上壁102的中央部配置有排纸部102A。排纸部102A由从上壁102的前方部分至后方部分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在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20中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被排出至排纸部102A。另外,在主体前壁104配置有前盖106(盖部件)和手动托盘104A。前盖106和手动托盘104A能够分别以下端侧为支点上下开闭(图2的箭头DT)。手动托盘104A能够相对于前盖106转动。手动托盘104A包括作为上述支点的托盘支点部104B。另外,在图1中,包括手动托盘104A的前盖106示出了相对于框体101敞开的状态。前盖106和手动托盘104A在相对于框体101的关闭状态下构成主体前壁104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能够以臂108为支点向后方转动(图1)。如图1所示,一旦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和前盖106分别被敞开,则主体内部空间107向打印机100的外侧露出。其结果是,后述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和调色剂容器30能够安装至框体101的内部。另外,在片材运送路径PP中片材S卡纸的情况下,能够去除片材S。
参照图2,打印机100包括盒110、搓纸辊112、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运送辊115、校准辊对116、图像形成部120以及定影装置130。
盒110在内部容纳片材S。盒110包括提升板111。提升板111以将片材S的前头边缘上举的方式倾斜。盒110能够相对于框体101向前方拉出。
搓纸辊112被配置在由提升板111上举的片材S的前头边缘上。一旦搓纸辊112旋转,则片材S从盒110被拉出。
第一供纸辊113被配置在搓纸辊112的下游,将片材S进一步向下游送出。第二供纸辊114被配置在手动托盘104A的支点的内侧(后侧),将手动托盘104A上的片材S拉入框体101内。
运送辊115被配置在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的片材运送方向(以下也简称为运送方向)的下游(以下也简称为下游)。运送辊115将由第一供纸辊113、第二供纸辊114送出的片材S进一步向下游运送。
校准辊对116具有矫正片材S的倾斜运送的功能。由此,能够调整形成在片材S上的图像的位置。校准辊对116配合于由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时刻而将片材S供应给图像形成部120。
图像形成部120包括感光鼓121(载像体)、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显影装置20、调色剂容器30(显影剂容纳容器)、转印辊126以及清洁装置127。另外,如后面所述,显影装置20和调色剂容器30作为图像形成单元120H能够相对于框体101一体地拆装。
感光鼓121具有圆筒形状,被支承为能够绕框体101旋转。感光鼓121具有形成静电潜像的周面,并且在所述周面上承载与该静电潜像相应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带电器122被施加预定的电压,使感光鼓121的周面近似均匀地带电。
曝光装置123向由带电器122带电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照射激光。该激光按照从与打印机100可通信地连接的个人电脑等外部装置(未图示)输出的图像数据照射。其结果是,在感光鼓121的周面上形成有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另外,曝光装置123被支承框架100H(图2)支承。支承框架100H是配置于框体101的内部的框架。支承框架100H被配置为沿着朝向后方下降的排纸部102A。另外,在支承框架100H的前端部立起设置有框架前壁100H1。框架前壁100H1是在排纸部102A的正下方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壁部。框架前壁100H1被配置为与调色剂容器30对置(图2)。
显影装置20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供应调色剂。调色剂容器30在内部容纳调色剂,向显影装置20补充调色剂。调色剂容器30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显影装置20拆装。当显影装置20将调色剂供应给感光鼓121时,形成于感光鼓121的周面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可视化)。其结果是,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
转印辊126被配置为在感光鼓121的下方隔着片材运送路径PP与感光鼓121对置。转印辊126在与感光鼓121之间形成转印压印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
清洁装置127在向片材S转印了调色剂图像之后去除残留于感光鼓121的周面的调色剂。
定影装置130相比图像形成部120被配置在运送方向下游侧,使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装置130包括使片材S上的调色剂溶融的加热辊131以及使片材S紧贴于加热辊131的压力辊132。
打印机100还包括配置于定影装置130的下游的运送辊对133以及配置于运送辊对133的下游的排出辊对134。片材S被运送辊对133向上方运送,最终由排出辊对134从框体101排出。从框体101排出的片材S被堆积在排纸部102A上。
<关于图像形成单元的构造>
接着,参照图3至图10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显影装置20和调色剂容器30)。图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和后述的主体单元150(框体10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20的立体图。图6是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7至图10是图像形成单元120H和主体单元150的截面图。另外,图7和图8的各截面图相当于图6的X-X线上的截面图,图9和图10的各截面图相当于图6的Y-Y线上的截面图。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20H(图3)包括显影装置20和调色剂容器30。图像形成单元120H能够相对于框体101沿着预定的拆装方向拆装。其结果是,调色剂容器30能够与显影装置20一体地被安装到框体101。另外,在显影装置20先被安装至框体101的情况下,调色剂容器30也能单独安装至框体101内的显影装置20。图2和图3的箭头DA示出了图像形成单元120H相对于框体101的安装方向。
并且,打印机100包括主体单元150(图3、图7)。主体单元150被配置在框体101,引导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拆装。如图1所示,一旦前盖106相对于框体101敞开,则主体单元150向框体101的外部露出。图像形成单元120H以通过主体单元150的上方的方式被安装至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如图3所示,主体单元150侧面看由近似三角形状构成,并且是沿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单元。主体单元150包括定位机构150S(图9)、被卡合部153(图3、图7)以及引导面154。
定位机构150S在主体单元15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被配置一对。定位机构150S包括施力突起151以及单元施力弹簧152。施力突起151与被安装至框体101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壳体被按压部200K(图9)抵接。单元施力弹簧152对施力突起151朝向后方施力。换言之,单元施力弹簧152对安装于框体101内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朝向后方施力,并进行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定位。
引导面154(图7)被形成于主体单元150的上表面部。引导面154具有引导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安装的功能。引导面154包括从前方朝向后方下降的倾斜面。另外,引导面154中的该倾斜面的进一步后端侧为水平面。被卡合部153相比引导面154被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安装方向(图3的箭头DA方向)顶端侧。后述的锁杆50的钩506(图7)能够与引导面154卡合。
参照图4,调色剂容器30在内部容纳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容器30包括容器主体31(容器主体)以及容器盖31C。容器主体31具有沿左右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容器主体31包括主体部31A以及盖部31B。主体部31A划定容器主体31的下方部分。另外,主体部31A的上表面部被开口。
盖部31B以堵塞主体部31A的开口部的方式被固定于主体部31A。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31B被熔敷固定于主体部31A。此时,在沿主体部31A的开口部的周缘形成的容器凸缘31F中固定有主体部31A和盖部31B。盖部31B包括第一把持部31D以及第二把持部31E。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显影装置20时或者当包括调色剂容器30和显影装置20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安装至框体101时,作业者能够对第一把持部31D和第二把持部31E进行把持。
容器盖31C被安装至容器主体31的右侧部。容器盖31C包括右引导器311、传递齿轮310、第一锁定卡合部312以及第二锁定卡合部313。右引导器311是从容器盖31C突出设置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引导器。另外,虽然在图4中未示出,但是在调色剂容器30的左侧的侧部也设置有与右引导器311相同的形状的左引导器301(参照图11)。这些引导器对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的安装进行引导。传递齿轮310是向后述的容器桨30K传递旋转驱动力的齿轮。第一锁定卡合部312和第二锁定卡合部313是从容器盖31C突出设置的突起。后面详述第一锁定卡合部312和第二锁定卡合部313。
并且,调色剂容器30包括容器螺旋桨33以及容器桨30K(图9)。
容器螺旋桨33是沿主体部31A的底部配置的螺旋桨。后述的调色剂排出口30P(图12)在主体部31A的底部开口。容器螺旋桨33被旋转,将容器主体31内的调色剂朝向调色剂排出口30P运送。当设置于容器主体31的后述的容器开闭器32(图11)滑动时,调色剂排出口30P被敞开,能够从调色剂容器30排出调色剂。容器桨30K在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中被可旋转地支承,对容纳于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进行搅拌。
显影装置20包括显影壳体200(图3)、显影辊21A(图3、图9)、抵接辊211(图3)、第一螺旋桨212(图9)、第二螺旋桨213(图9)、层厚限制部件214(图9)以及显影辊盖215。
显影壳体200是支承显影装置20的各部件的壳体。另外,显影壳体200具有支承调色剂容器30的功能。参照图5,显影壳体200包括壳体左壁200L、壳体右壁200R以及调色剂补充口204(显影剂补充口)。壳体左壁200L和壳体右壁200R是从显影壳体20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立起设置的壁部。在壳体左壁200L与壳体右壁200R之间安装有调色剂容器30。
壳体右壁200R包括右引导槽201R、锁定抵接片202S以及锁定按钮202。壳体左壁200L包括左引导槽201L。右引导槽201R和左引导槽201L分别是形成于壳体右壁200R和壳体左壁200L的引导槽。这些引导槽沿着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显影壳体200的安装方向(图5的箭头DC1)形成。调色剂容器30的上述的右引导器311(图4)进入右引导槽201R。另外,配置于调色剂容器30的左侧面的左引导器301(图11)进入左引导槽201L。另外,调色剂容器30在被插入显影壳体200的上方之后沿图5的箭头DC2方向转动。其结果是,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0P与调色剂补充口204对置,能够从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补充调色剂(显影剂)。另外,左引导槽201L和右引导槽201R的里侧具有扇形形状,以允许左引导器301和右引导器311的旋转(图5)。关于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体200的安装构造后面进一步详述。
锁定抵接片202S对沿箭头DC2方向转动后的调色剂容器30进行锁定。另外,一旦锁定按钮202被按压,则调色剂容器30的锁定被解除,调色剂容器30沿与图5的箭头DC2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其结果是,调色剂容器30能够在与箭头DC1相反的方向上脱离显影装置20。
显影辊21A被显影壳体200可旋转地支承。显影辊21A在周面上承载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显影辊21A向感光鼓121供应调色剂,对感光鼓12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抵接辊211在显影辊21A的轴向的两端部被配置一对。抵接辊211通过与感光鼓121的周面抵接,从而将显影辊21A与感光鼓121之间的间隔保持恒定。第一螺旋桨212和第二螺旋桨213是在显影壳体200内被可旋转地支承的螺旋桨。显影壳体200内的显影剂被第一螺旋桨212和第二螺旋桨213循环运送。另外,显影剂被第一螺旋桨212供应给显影辊21A。层厚限制部件214对被供应到显影辊21A上的显影剂的层厚进行限制。显影辊盖215能够相对于显影壳体200摆动。图3示出了显影辊盖215退让至显影辊21A的上方的状态。当显影辊盖215从图3所示的状态向下方摆动时,显影辊盖215能够覆盖显影辊21A。因此,当图像形成单元120H脱离框体101时,能够抑制异物附着于显影辊21A、周围被显影辊21A上的调色剂污染。
并且,显影装置20包括锁定手柄50(图3、图5)。锁定手柄50被可摆动地配置于显影装置20的壳体左壁200L。锁定手柄50能够在锁定姿势和解除姿势之间改变姿势,锁定姿势是指在框体101内将图像形成单元120H(显影装置20)锁定在后述的图像形成位置的姿势,解除姿势是指解除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锁定,并且允许图像形成单元120H沿预定的拆装方向脱离框体101的姿势。
参照图3、图5和图7,锁定手柄50包括手柄主体501、手柄被按压部502、抵接部503、引导槽504、支点部505以及钩506。
手柄主体501是锁定手柄50的主体部分,如图7所示,被配置为从前方且上方朝向后方且下方倾斜地延伸。手柄被按压部502是配置于手柄主体501的上端部的平坦部。手柄被按压部502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脱离框体101之前由作业者按压。抵接部503在锁定手柄50的前后方向的近似中央部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圆弧形状。另外,当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安装至框体101内时,如图3和图7所示,抵接部503被配置为与主体单元150的引导面154对置。引导槽504是向抵接部503的后方开口的槽部。引导槽504被开口为形成以支点部505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另外,在引导槽504的后侧设置有手柄侧卡定部504S。手柄侧卡定部504S具有从锁定手柄50突出设置的钩形状。在手柄侧卡定部504S卡定有后述的手柄施力弹簧52的一端。
支点部505被配置在锁定手柄50的后端侧。支点部505被显影壳体200的壳体左壁200L可旋转地支承。支点部505为锁定手柄50的摆动的支点。另外,上述的抵接部503被配置在支点部505与手柄被按压部502之间(图7)。钩506相对于支点部505被配置在与手柄被按压部502相反的一侧。钩506能够与主体单元150的被卡合部153(图7)卡合。如图7所示,钩506从支点部505朝向下方延伸,并且其顶端部向前方(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安装方向后端侧)弯曲。
并且,显影装置20包括引导螺旋桨51以及手柄施力弹簧52(图7)。引导螺旋桨51是被插入至引导槽504并与壳体左壁200L连结的螺旋桨。引导螺旋桨51具有沿引导槽504引导锁定手柄50的摆动的功能。
手柄施力弹簧52是在显影壳体200的壳体左壁200L与锁定手柄50之间伸缩的弹簧部件。上述的壳体左壁200L包括壳体侧卡定部200L2。如图7所示,手柄施力弹簧52的一端被卡定在锁定手柄50的手柄侧卡定部504S,手柄施力弹簧52的另一端被卡定在壳体侧卡定部200L2。其结果是,手柄施力弹簧52对锁定手柄50绕支点部505施力,以使钩506卡合于被卡合部153(图7)。
<关于图像形成单元的拆装>
接着,对图像形成单元120H相对于框体101的拆装进行说明。另外,如上所述,图像形成单元120H包括显影装置20和调色剂容器30。并且,调色剂容器30能够相对于显影装置20拆装。另外,图像形成单元120H在不包括调色剂容器30的情况下仅显影装置20能够安装至框体101。这里,说明包括调色剂容器30的图像形成单元120H相对于框体101拆装的情形。
如图1所示,当框体101的前盖106和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被敞开时,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安装至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此时,图像形成单元120H沿着图2、图3的箭头DA方向被插入至主体内部空间107。主体单元150(图3)引导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下部。随着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安装,锁定手柄50的钩506一边在引导面154上滑动一边向后方行进。随后,钩506的倾斜面506S(图7)与被卡合部153的倾斜面153S滑动摩擦。此时,在图7中,通过钩506绕支点部505稍稍顺时针转动,由此钩506的顶端部进入至被卡合部153的下方。其结果是,钩506与被卡合部153卡合,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锁定在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位置。图7中的锁定手柄50的姿势被定义为锁定手柄50的锁定姿势。此时,如图9所示,显影壳体200的壳体被按压部200K被定位机构150S的施力突起151朝向后方按压。即,定位机构150S朝向显影辊21A接近感光鼓121的方向对图像形成单元120H施力。并且,当在框体101内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定位在图7和图9的图像形成位置时,抵接辊211(图3)抵接于感光鼓121的周面,由此显影辊21A被配置为相对于感光鼓121隔开预定的间隔。其结果是,从显影辊21A向感光鼓121稳定地供应调色剂,在感光鼓121上形成调色剂像。
当从框体101卸下图像形成单元120H时,如图1所示,一旦框体101的前盖106和上壁102的前端部102B被敞开,则锁定手柄50的手柄被按压部502向打印机100的外侧露出。作业者首先将手柄被按压部502向下方按压(图7的箭头DR1)。其结果是,锁定手柄50抵抗手柄施力弹簧52的施加力而绕支点部505摆动,锁定手柄50为图8所示的解除姿势。此时,钩506与被卡合部153的卡合被解除。另外,当手柄被按压部502进一步被按压时,则如图8所示,锁定手柄50的抵接部503抵接于引导面154。然后,在以该抵接部503作为支点,支点部505为负荷点的情况下,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上抬至相比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位置靠上方的待机位置(图1的箭头、图8的箭头DR2)。其结果是,如图10所示,壳体被按压部200K搭在施力突起151的斜面上,由定位机构150S对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定位被解除。此时,定位机构150S(单元施力弹簧152)的施加力不会较大地施加给显影壳体200。因此,图像形成单元120H能够沿着上述的拆装方向容易地从框体101脱离(图10的箭头DR3)。
另外,如图8所示,在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向箭头DR2方向上抬之后,由于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自重,钩506抵接于被卡合部153的上方的引导面154(上述的水平面),由此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保持于上述待机位置。因此,即使是作业者的手离开锁定手柄5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钩506与被卡合部153再次卡合。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卸下图像形成单元120H。
另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当图像形成单元120H被上抬至待机位置时,钩506的倾斜面506S(图7)也可以抵接于被卡合部153的倾斜面153S。在此情况下,也随着图像形成单元120H的拉出动作(图10的箭头DR3),锁定手柄50能够绕支点部505转动,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能够抑制钩506与被卡合部153再次卡合。
<调色剂容器和显影装置的构造>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和显影装置20的构造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立体图。图12是从调色剂容器30卸下后述的容器开闭器3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A和图13B是调色剂容器30的放大立体图。另外,图13A示出了后述的调色剂排出口30P被容器开闭器32封闭的状态,图13B示出了调色剂排出口30P被敞开的状态。图14A和图14B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开闭器32的立体图。另外,图14A相当于从调色剂容器30的外侧观看容器开闭器32的图,图14B相当于从调色剂容器30的内侧观看容器开闭器32的图。图15A是容器开闭器32的开闭器主体32A的立体图。图15B是容器开闭器32的开闭器限制器32B的立体图。图16A和图16B是示出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显影装置20的情形的立体图。图16C是示出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显影装置20的情形的立体图。
调色剂容器30具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状。另外,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框体101内的显影装置20时,被配置为调色剂容器30的长条方向沿着左右方向。调色剂容器30除了上述的容器主体31之外,还包括容器开闭器32(图11)(开闭器)、调色剂排出口30P(图12)(显影剂排出口)、左引导器301、桨轴承部302(参照图16B)、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图12)、弹性片按压部306(图12)(突起)、引导肋307(图12)、排出突起部308(图12)、容器开闭器锁定肋309(图12)、传递齿轮310(图12)、上述的右引导器311(图12)、第一锁定卡合部312以及第二锁定卡合部313。
调色剂排出口30P(图12)是在主体部31A的下表面的右端侧开口的开口部。具体地说,调色剂排出口30P在从主体部31A的下表面部进一步以圆弧形状突出设置的排出突起部308(图12)的周面上以近似矩形形状开口。被容纳在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的调色剂被从调色剂排出口30P排出,并供应给显影装置20。
左引导器301是在主体部31A的左侧面按照沿预定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以长条形状形成的突起,对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显影装置20的安装方向(图16A的箭头DA方向)进行限制。另外,左引导器301的内部为空洞。桨轴承部302(图16B)是配置于左引导器301的内部的轴承部。桨轴承部302可旋转地枢轴支承容器桨30K。另外,在右引导器311的内部也配置有与左引导器301侧的桨轴承部302(图16B)同样的轴承部。轴承部与传递齿轮310邻接地枢轴支承容器桨30K的轴部。
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图12)是在调色剂容器30的长条方向(左右方向)上突出设置为夹持形成有调色剂排出口30P的排出突起部308的一对肋。另外,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与调色剂排出口30P相比被配置在安装时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方向(第一旋转方向、图13A的箭头DM)下游侧。一对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分别沿所述旋转方向延伸。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包括以顶端部(容器开闭器按压片305S)沿着调色剂容器30的长条方向(向左右方向分别扩展)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容器开闭器按压片305S具有按压后述的主体开闭器22并被主体开闭器22按压的功能。
弹性片按压部306(图12、图13B)是与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的容器开闭器按压片305S邻接并从主体部31A突出设置的一对突片。一对弹性片按压部306被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夹持一对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弹性片按压部306被配置为沿上述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方向延伸。弹性片按压部306具有随着离开调色剂排出口30P而突出高度变高的阶梯形状。弹性片按压部306具有与后述的开闭器限制器32B的弹性片32B5对置并按压弹性片32B5的功能。
引导肋307(图12)是从主体部31A突出设置并与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连结的圆弧状的一对肋部件。引导肋307被形成为沿容器主体31的旋转方向延伸。一对引导肋307被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夹持调色剂排出口30P。另外,如图12所示,引导肋307相对于调色剂排出口30P向与容器开闭器按压片305S相反的一侧较长地延伸,其顶端部被配置为与容器凸缘31F对置。另外,一对引导肋307的外周部分别向左右方向弯曲,并具有预定的宽度。引导肋307将后述的容器开闭器32支承为能够绕预定的轴心滑动。
容器开闭器锁定肋309(图12)是从排出突起部308的左右的侧缘沿上述的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方向延伸的一对肋。更具体地说,一对容器开闭器锁定肋309朝向调色剂容器30从显影装置20卸下时的旋转方向(第二旋转方向、图13B的箭头DN)从排出突起部308的侧缘延伸。在容器开闭器锁定肋309形成有爪状的阶梯部(容器开闭器卡合部309S(被卡合部))(图12)。后述的开闭器限制器32B的限制器锁定片32B4能够与该容器开闭器卡合部309S卡合。
传递齿轮310(图11、图12)是可旋转地被支承于调色剂容器30的右侧的侧面的旋转齿轮。传递齿轮310具有向容器桨30K传递旋转驱动力的功能。一旦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显影装置20,则显影装置20的未图示的齿轮组与传递齿轮310连结,向传递齿轮310输入旋转驱动力。
第一锁定卡合部312是在容器盖31C的右侧面相对于右引导器311隔开间隔并从容器盖31C突出设置的突起。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截面中(参照图20A),第一锁定卡合部312具有近似梯形形状。同样地,第二锁定卡合部313是从容器盖31C突出设置的突起。第二锁定卡合部313由比第一锁定卡合部312小的梯形形状构成。第二锁定卡合部313被配置在相对于第一锁定卡合部312沿着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方向隔开间隔的位置。第一锁定卡合部312和第二锁定卡合部313能够与锁定抵接片202S(图5)卡合。
容器开闭器32(图11)以能够相对于调色剂排出口30P滑动的方式被容器主体31支承,密封或敞开调色剂排出口30P(图13A、图13B)。此时,容器开闭器32沿容器主体31的引导肋307(图12)滑动。容器开闭器32包括开闭器主体32A以及开闭器限制器32B。开闭器限制器32B可摆动地被开闭器主体32A支承。
参照图14A、图14B,开闭器主体32A是包括沿着容器主体31的周面的曲面的、近似矩形形状的部件。开闭器主体32A密封调色剂排出口30P。开闭器主体32A包括:开闭器板部32A1、解除片支承部32A2、限制器枢轴支承部32A3、弹性片支承部32A4、开闭器孔部32A6(图14B)、开闭器抵接部32A7、开闭器卡合片32A8、容器开闭器片材320、被引导面321以及被引导片322。
开闭器板部32A1是开闭器主体32A的主体部分,是近似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解除片支承部32A2如图14A所示,是从开闭器板部32A1的长条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突出设置的一对突片。在一对解除片支承部32A2之间配置有后述的开闭器限制器32B的限制器解除片32B2。
限制器枢轴支承部32A3是被配置于一对解除片支承部32A2的长条方向外侧的一对轴承部。限制器枢轴支承部32A3可转动地枢轴支承后述的限制支点部32B3。弹性片支承部32A4是被配置于一对限制器枢轴支承部32A3的长条方向外侧的一对槽部。各个弹性片支承部32A4由与开闭器板部32A1同一平面的底面和一对侧壁形成。并且,在弹性片支承部32A4的内部容纳有后述的弹性片32B5。
参照图14B,开闭器孔部32A6是被开口为贯穿开闭器板部32A1的一对细长的孔部。另外,开闭器孔部32A6在开闭器板部32A1中的第二旋转方向(图14B的箭头DN方向)的顶端部开口。开闭器抵接部32A7是形成在一对开闭器孔部32A6之间的细长的突片。开闭器抵接部32A7的长条方向的两端部向第一旋转方向(图14B的箭头DM方向)下游侧弯曲。开闭器抵接部32A7具有限制容器开闭器32向第二旋转方向移动的功能。开闭器卡合片32A8(图14A)是在长条方向上从开闭器板部32A1与一对弹性片支承部32A4之间突出设置的一对突片。开闭器卡合片32A8由近似三角形状构成。开闭器卡合片32A8能够与显影装置20的后述的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卡合。
容器开闭器片材320是粘贴于容器开闭器32的开闭器主体32A中的、密封调色剂排出口30P的面的片材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开闭器片材320由树脂制的薄膜部件构成。
参照图14B,被引导面321是在开闭器板部32A1与弹性片支承部32A4之间相比开闭器板部32A1具有阶梯地被配置的面。另外,被引导片322是在被引导面321的第一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从弹性片支承部32A4的底面突出设置的一对突起。在被引导面321与被引导片322之间形成有沿第一旋转方向(箭头DM)延伸的空间部。调色剂容器30的引导肋307(图12)的一端从图14B的引导插入口32T插入至该空间部,由此容器开闭器32被安装至容器主体31。其结果是,容器开闭器32能够在容器主体31中滑动。
开闭器限制器32B(限制部件)被安装至开闭器主体32A中的、与密封调色剂排出口30P的面相反侧的面。开闭器限制器32B具有限制或允许容器开闭器32的滑动的功能。参照图15A、图15B,开闭器限制器32B包括限制板32B1、限制器解除片32B2(被按压部)、限制支点部32B3(支点部)、限制器锁定片32B4(锁定片)以及弹性片32B5。
限制板32B1是开闭器限制器32B的主体部分,并且是具有近似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限制器解除片32B2是从限制板32B1的长条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突出设置的突片。另外,如图14A所示,限制器解除片32B2从限制板32B1向第一旋转方向下游侧突出。并且,如上所述,限制器解除片32B2被配置在开闭器主体32A的一对解除片支承部32A2之间。
限制支点部32B3是从限制板32B1的长条方向的端部附近突出设置的一对突片。在限制支点部32B3的顶端部设置有稍稍突出的轴部。限制支点部32B3的该轴部被插入至上述的开闭器主体32A的限制器枢轴支承部32A3并被枢轴支承。其结果是,开闭器限制器32B能够绕连结一对限制支点部32B3的轴线相对于开闭器主体32A摆动。
限制器锁定片32B4(锁定片)是从限制板32B1的长条方向的两端部突出设置的一对突片。如图15B所示,限制器锁定片32B4具有近似三角形形状。限制器锁定片32B4在第一旋转方向上与限制支点部32B3连结。限制器锁定片32B4能够与容器主体31的容器开闭器卡合部309S卡合。限制器解除片32B2和限制器锁定片32B4相对于限制支点部32B3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
弹性片32B5是被设置在开闭器限制器32B的两端部的一对细长状的突片。弹性片32B5的顶端侧为沿第一旋转方向延伸的自由端。
一对限制支点部32B3被插入至一对限制器枢轴支承部32A3,开闭器主体32A和开闭器限制器32B成为一体。此时,一对限制器锁定片32B4被插入至开闭器孔部32A6(图14B)。并且,一对弹性片32B5被容纳在弹性片支承部32A4的内部。此时,如图14B所示,弹性片32B5的顶端部向容器开闭器32的里侧露出。
参照图16A和图16B,显影装置20在壳体右壁200R与壳体左壁200L之间包括容器安装部20H。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容器安装部20H。
并且,显影壳体200包括限制器按压部206(图16B)(按压部)、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以及开闭器弹簧208(图5)。
限制器按压部206(图16B)是与调色剂补充口204的后方邻接并从显影壳体200的顶板突出设置的突起部。限制器按压部206具有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容器安装部20H时按压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开闭器32的限制器解除片32B2(图14A)的功能。换言之,限制器按压部206允许容器开闭器32的滑动。
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图16B)是以在左右方向上夹持限制器按压部206的方式从显影壳体200的顶板突出设置的突起部。在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截面中,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具有近似梯形形状。另外,在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中的前侧的侧面形成有楔形状的缺口部。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容器安装部20H时,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开闭器32的开闭器卡合片32A8(图14A)与该缺口部卡合。其结果是,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固定容器开闭器32,对容器开闭器32的移动(转动)进行限制。
开闭器弹簧208(图5)是被配置在一对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一对弹簧部件。开闭器弹簧208被配置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开闭器弹簧208的一端被卡定于显影壳体200的顶板。另外,开闭器弹簧208的另一端被卡定于后述的主体开闭器22(图5)。
并且,显影装置20包括主体开闭器22(图5)。主体开闭器22以能够相对于调色剂补充口204滑动的方式被显影壳体200支承。主体开闭器22密封或敞开调色剂补充口204。
上述的开闭器弹簧208在主体开闭器22密封调色剂补充口204(图5)的方向上对主体开闭器22施力。因此,如图16A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0从显影装置20卸下的状态下,主体开闭器22接受开闭器弹簧208的施加力并密封调色剂补充口204。
<调色剂容器相对于显影装置的拆装>
接着,除了图16A至图16C以外,还参照图17至图23B说明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显影装置20的安装。
图17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20的分解立体图,锁定按钮202和锁定施力弹簧201U从显影壳体200离开而被示出。图18A和图18B是放大了显影装置20的一部分(显影壳体200的壳体右壁200R周边)的立体图。图19是示出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显影装置20的情形的立体图。图20A至图20C是示出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显影装置20的情形的截面图。另外,在图20A、图20B以及图20C中,显影装置20的长条方向上的剖切面不同。同样地,图21A至图21C是示出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显影装置20的情形的截面图。与图20A至图20C相比,在图21A至图21C中,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位置不同。图22是示出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显影装置20的情形的立体图。图23A和图23B是图22的状态下的显影装置20的截面图。
参照图17,显影壳体200的壳体右壁200R包括锁定引导槽201S和锁定卡定片201T。锁定引导槽201S是壳体右壁200R中的、相比右引导槽201R被形成在前方的槽部。锁定卡定片201T是在壳体右壁200R的前侧部被形成为向锁定引导槽201S突出的一对爪部。并且,显影装置20包括锁定施力弹簧201U。锁定施力弹簧201U是被配置在锁定引导槽201S的内部、并对锁定按钮202朝向前方施力的螺旋弹簧。另外,上述的锁定按钮202包括上述的锁定抵接片2025。锁定抵接片202S是从锁定按钮202朝向左方突出设置的突起。锁定抵接片202S具有将调色剂容器30锁定为各姿势的功能。另外,包括锁定抵接片202S的锁定按钮202具有解除该调色剂容器30的锁定的功能。
并且,参照图18A,引导开口部201V在壳体右壁200R的左侧面开口。引导开口部201V是沿与调色剂容器30的安装方向(图18A的箭头DA方向)稍稍交叉的方向形成的长孔。在压缩锁定施力弹簧201U的情况下,锁定按钮202被插入至锁定引导槽201S,并且锁定抵接片202S被嵌入至引导开口部201V。此时,在由于锁定施力弹簧201U的施加力而锁定按钮202的前面部从壳体右壁200R的前侧部稍稍突出的状态下,锁定按钮202停止。通过锁定卡定片201T(图17)来防止锁定按钮202的脱离。当使用者抵抗锁定施力弹簧201U的施加力而按压锁定按钮202时,如图18B所示,锁定抵接片202S从引导开口部201V的前端部向后端部移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20先被安装于框体101的状态下,调色剂容器30能够单独相对于显影装置20拆装。因此,即使是调色剂容器30变空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更换调色剂容器30。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至显影装置20的期间,如果容器开闭器32从堵住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位置错误地滑动时,会导致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30P漏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在调色剂容器30单体的状态下容器开闭器32从调色剂排出口30P滑动。
即,如图13A所示,在容器开闭器32堵住调色剂排出口30P的状态下,贯穿开闭器孔部32A6的限制器锁定片32B4(图14B)与容器主体31侧的容器开闭器锁定肋309的容器开闭器卡合部309S(图12)卡合。并且,从弹性片支承部32A4向容器开闭器32的里侧露出的弹性片32B5(图14B)的顶端部被配置为与弹性片按压部306(图12)对置。在限制器解除片32B2(图14A)被错误按压的情况下,弹性片32B5被弹性片按压部306向调色剂容器30的径向外侧稍稍施力而发生弹性变形。弹性片32B5的顶端部如上述那样地被施力而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开闭器限制器32B(图14A)以一对限制支点部32B3作为支点,被向限制器锁定片32B4侧与容器开闭器卡合部309S(图12)强烈卡合的方向施加力矩(施加力)。因此,当调色剂容器30被以单体保管、运送时,通过弹性片32B5的弹性力,能够防止容器开闭器32沿引导肋307滑动。其结果是,调色剂排出口30P被容器开闭器32(图11)稳定地密封。
参照图19A至图20C,在前盖106的打开状态下,由打印机100的使用者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至框体101内的显影装置20。此时,使用者将食指和中指勾住位于图19的调色剂容器30的上侧的第二把持部31E的周边,将拇指勾住调色剂容器30的第一把持部31D,由此能够容易把持调色剂容器30。由使用者将调色剂容器30的左引导器301和右引导器311分别插入至左引导槽201L和右引导槽201R。由此,调色剂容器30被左引导槽201L和右引导槽201R沿安装方向(图19的箭头DA方向)引导,并被安装至容器安装部20H(图19A、图20A至图20C)。另外,图19、图20A至图20C所示的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被定义为本发明的第二姿势或第三姿势。在该姿势下,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0P在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充口204的上方离开配置,调色剂排出口30P和调色剂补充口204还未连通(图20C)。
此时,如图16B所示,显影壳体200的限制器按压部206对被配置在一对解除片支承部32A2之间的限制器解除片32B2(图14A)进行按压。其结果是,开闭器限制器32B以一对限制支点部32B3作为支点摆动,一对限制器锁定片32B4分别脱离容器开闭器卡合部309S(图12),两者的卡合被解除(图20B)。其结果是,开闭器限制器32B对容器开闭器32的锁定被解除,容器开闭器32能够相对于容器主体31滑动。
另一方面,当调色剂容器30以图19的插入姿势被安装至容器安装部20H时,容器开闭器32的一对开闭器卡合片32A8(图14A)与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的楔形的缺口部卡合(图16B)。其结果是,容器开闭器32被固定至容器开闭器固定部207。之后,由使用者将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从图19的插入姿势绕容器桨30K(图20B)的轴心向第一旋转方向(图21A的箭头DM方向)旋转。
然后,在调色剂排出口30P相对于被固定的容器开闭器32滑动的情况下,调色剂容器30经由图21A至图21C所示的状态之后,调色剂容器30到达图22至图23B所示的补充位置。另外,图22、图23A和图23B所示的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被定义为本发明的第一姿势。在该第一姿势下,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0P与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充口204连通(图23B),由此能够向显影装置20补充调色剂。
另外,当调色剂容器30从图19的插入姿势向第一旋转方向(DM方向)旋转时,对开闭器限制器32B的弹性片32B5的顶端部(图14B)按压的容器主体31的弹性片按压部306离开弹性片32B5。因此,能够抑制在调色剂排出口30P的敞开状态下,向弹性片32B5持续施加较大的力,能够防止弹性片32B5的塑性变形。
另外,在调色剂容器30未被安装至容器安装部20H的状态下,主体开闭器22密封调色剂补充口204。并且,一旦调色剂容器30如上所述地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姿势从插入姿势被改变为补充姿势,则抵抗开闭器弹簧208(图5)的施加力,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开闭器按压片305S(图12)将主体开闭器22向第一旋转方向按压。其结果是,主体开闭器22与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一起向第一旋转方向滑动,如图23B所示,调色剂补充口204被敞开。因此,调色剂排出口30P和调色剂补充口20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连通。
如图19所示,当调色剂容器30以插入姿势被安装至容器安装部20H时,如图20A所示,锁定抵接片202S与第二锁定卡合部313抵接。之后,当调色剂容器30被使用者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锁定抵接片202S与第二锁定卡合部313滑动摩擦并最终离开第二锁定卡合部313。之后,锁定抵接片202S在与第一锁定卡合部312的倾斜面312A滑动之后,如图23A所示,在第一锁定卡合部312的下方与第一锁定卡合部312卡合。其结果是,锁定抵接片202S将调色剂容器30锁定为补充姿势(图23B)。即使在该锁定状态下,开闭器弹簧208(图5)的施加力经由主体开闭器22波及到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也会由锁定抵接片202S限制调色剂容器30的旋转。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容器30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即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从补充姿势改变为插入姿势。
另一方面,一旦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变空这一情况由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时,在打印机100的未图示的显示部通知调色剂容器30的更换显示。一旦使用者按压锁定按钮202(图18A),则锁定抵接片202S沿引导开口部201V向后方移动(图18B)。其结果是,如图23A的箭头DR所示,锁定抵接片202S从第一锁定卡合部312向后方离开,锁定抵接片202S与第一锁定卡合部312的卡合被解除。因此,失去了限制第一锁定卡合部312的限制力,调色剂容器30的锁定被解除。由于开闭器弹簧208的施加力被施加给主体开闭器22,因此在主体开闭器22对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开闭器按压部305按压的情况下,调色剂容器30绕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图22的箭头DN)。其结果是,调色剂容器30通过开闭器弹簧208的施加力将姿势自动地从补充姿势改变为插入姿势。另外,当调色剂容器30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锁定抵接片202S通过锁定施力弹簧201U的施加力向第一锁定卡合部312的倾斜面312A施力。当第一锁定卡合部312离开锁定抵接片202S时,锁定抵接片202S复原到图18A的位置。
通过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改变,调色剂排出口30P绕第二旋转方向转动,调色剂排出口30P在插入位置再次被容器开闭器32密封。另外,通过开闭器弹簧208的施加力,主体开闭器22滑动,由此调色剂补充口204被主体开闭器22再次密封。
成为图19的插入姿势的调色剂容器30再次从容器安装部20H沿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脱离,由此调色剂容器30被从显影装置20卸下。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通过使用者按压锁定按钮202,调色剂容器30的锁定被解除,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被改变为插入姿势。此时,调色剂排出口30P和调色剂补充口204分别被容器开闭器32和主体开闭器22密封。因此,能够防止当由使用者卸下调色剂容器30时显影装置20和调色剂容器30的周围被调色剂污染。
<运送时的调色剂容器的捆包>
以往,能够安装上述的调色剂容器30的打印机100在工厂等制造之后,被运送至使用者的设置环境时,很多情况下调色剂容器30与框体101分别捆包。在此情况下,由于装载被捆包在框体101的外侧的调色剂容器30,因此运送成本增大。另外,存在在设置后使用者无法迅速地开始打印机100的使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期望在调色剂容器30被一起捆包在框体101的内部的状态下将打印机100出货。但是,如果在调色剂容器30以图22所示的补充姿势被安装至显影装置20的情况下打印机100被运送,则会由于运送时的振动等而从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流入大量的调色剂。其结果是,打印机100的内部有时会被调色剂污染。另一方面,如果在调色剂容器30以图19所示的插入姿势被安装至显影装置20的情况下打印机100被运送,则不易产生上述的问题。这是因为,在调色剂容器30的插入位置,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0P与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充口204不连通,调色剂排出口30P被容器开闭器32密封。但是,当如上在调色剂排出口30P与调色剂补充口204未连通的状态下前盖106(图1)能够封闭框体101时,有时在打印机100的设置完成后调色剂容器30为图19的插入姿势的情况下就直接使用打印机100。其结果是,会产生如下问题:虽然调色剂从显影装置20被感光鼓121消耗,但是不会从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补充调色剂,从而导致图像的浓度下降。
<关于限制部件>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0包括限制部件60。图24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框体101的前盖106(盖部件)的立体图。图24B是图24A的前盖106的放大立体图。同样地,图25A是示出前盖106的立体图。图25B是图25A的前盖106的放大立体图。另外,图24A和图24B示出了限制部件60被配置在后述的第一位置的状态。图25A和图25B示出了限制部件60被配置在后述的第二位置的状态。图26和图2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00的立体图。图28A和图28B是打印机100的截面图。同样地,图29A是打印机100的立体图,图29B是图29A的打印机100的截面图。图30是用于说明限制部件60与调色剂容器30的干涉状态的打印机100的截面图。
参照图24A至图27,限制部件60被设置在前盖106。前盖106由向下方开口的近似U字形状构成。前盖106包括盖支点部106A、中央板部106B、板凹部106C、板突部106D(图26)以及孔部106E(图26)。
盖支点部106A是前盖106相对于框体101开闭的支点。盖支点部106A在前盖106的下端部被配置一对。中央板部106B是被配置在前盖106的上下方向的近似中央部、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部。板凹部106C是被形成在中央板部106B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凹部。另外,图24A、图24B的板凹部106C在从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图1)侧观察前盖106的情况下出现。如图26所示,在手动托盘104A被敞开的状态下从框体101的外侧观察前盖106的情况下,会出现与板凹部106C的里侧对应的板突部106D。板凹部106C是中央板部106B的一部分被凹陷为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凹部。并且,如图24B所示,在板凹部106C的内部能够容纳限制部件60。孔部106E(图26、图27)是在板突部106D的近似中央部开口的孔。在图26中,被形成为从框体101的外侧至框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贯穿板突部106D。
限制部件60是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扁平状的部件。限制部件60在框体101中调色剂容器30为补充姿势(图22)的情况下,允许前盖106被封闭在框体101。另外,限制部件60在调色剂容器30为插入姿势(图19)的情况下与调色剂容器30的第一把持部31D干涉,由此限制前盖106被封闭在框体101。参照图24A至图25B,限制部件60包括平板部600、轴部601、弹性板602、肋603、连通孔604以及螺旋弹簧60S(施力弹簧)。
平板部600是构成限制部件60的主要部分的由矩形形状形成的板状部。轴部601从平板部600的左右的侧缘突出设置。轴部601插穿在中央板部106B开口的未图示的孔。弹性板602是被粘贴于平板部600的弹性部件。弹性板602减少限制部件60与调色剂容器30碰撞时的冲击。肋603在平板部600的里侧隔开间隔被配置多个。肋603提高了限制部件60的刚性。连通孔604是在配置于肋603之间的圆筒部的内部形成的孔部。另外,在图25B所示的状态下,连通孔604与孔部106E(图26)连通。螺旋弹簧60S被绕轴部601配置。
另外,如图24B所示,限制部件60被容纳在板凹部106C,因此板突部106D向前盖106的前面部突出。并且,手动托盘104A能够容纳在前盖106内。在手动托盘104A设置有一对游标104C,以限制所放置的片材的端缘(图26、图27)。一对游标104C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彼此相反侧滑动。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游标104C进入至图27所示的位置的内侧。图27所示的游标104C的位置与放置在手动托盘104A的片材的最小尺寸对应。并且,板突部106D被设定为位于图27所示的一对游标104C之间。因此,游标104C不会与板突部106D干涉。
如上所述,图24A和图24B示出了限制部件60被配置在第一位置的状态。另外,图25A和图25B示出了限制部件60被配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限制部件60通过绕轴部601转动,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改变位置。在第一位置,限制部件60被配置为沿着前盖106的内壁面。另一方面,在第二位置,限制部件60被配置为从前盖106的内壁面向主体内部空间107(图1)突出。螺旋弹簧60S对限制部件60朝向第一位置施力。当打印机100被使用者使用时,限制部件60通过螺旋弹簧60S的施加力被配置在第一位置。
如图22、图28A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0为补充姿势的情况下,被配置在第一位置的限制部件60允许前盖106被封闭在框体101。另一方面,如图19、图29A和图29B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0为插入姿势的情况下,被配置在第一位置的限制部件60在前盖106想要封闭时,与调色剂容器30的第一把持部31D干涉。这样,在调色剂容器30为插入姿势的情况下,使用者想要关闭前盖106时(图29B的箭头DK),限制部件60与调色剂容器30干涉,因此不能关闭前盖106。因此,在调色剂容器30为插入姿势的情况下,换言之,在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0P与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充口204未连通的状态下,能够防止打印机100被使用。另外,在图30中,为了示出限制部件60与调色剂容器30的第一把持部31D的干涉状态,图示了在前盖106被关闭的状态下彼此干涉的第一把持部31D与限制部件60重叠。
另一方面,在打印机100在预定的工场等被制造之后出厂时,调色剂容器30初始为插入姿势,限制部件60的位置初始被设定在第二位置。此时,限制部件60的位置抵抗螺旋弹簧60S的施加力而初始被设定在第二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突部106D开设有孔部106E,孔部106E与限制部件60的连通孔604连通。因此,作业者向孔部106E插入细的棒状的部件,能够抵抗螺旋弹簧60S的施加力将限制部件60设定在第二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如图28B所示,即使是在调色剂容器30为插入姿势的情况下,限制部件60的一部分被容纳在调色剂容器30的第一把持部31D的凹部,因此允许前盖106被封闭在框体101。因此,在被配置在插入位置的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0P被配置为相对于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充口204离开的状态下,调色剂容器30被与框体101一起捆包,打印机100能够出厂、运送以及设置。
另外,如图28B所示,初始被配置在第二位置的限制部件60被配置在调色剂容器30的第一把持部31D的正上方。因此,限制部件60限制插入姿势的调色剂容器30向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在从打印机100的出厂到设置的期间,由于在运送中振动等而调色剂容器30错误地变为补充姿势。
以上,对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的打印机100进行了说明。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在不能从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补充调色剂的状态下打印机100被使用。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当打印机100通常被使用时,通过螺旋弹簧60S的施加力而限制部件60被配置在第一位置的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以下方式:在限制部件60不包括螺旋弹簧60S的情况下,通过由限制部件60的自重产生的绕轴部601的旋转力矩而限制部件60的位置被设定在第一位置。在此情况下,当打印机100出厂时,限制部件60的位置抵抗上述的旋转力矩而初始被设定在第二位置。此时,也是作业者向孔部106E插入细的棒状的部件并设定在第二位置。并且,当打印机100的使用开始时,通过暂且敞开前盖106,由于限制部件60的自重而使限制部件60配置在第一位置。
(2)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当打印机100出厂时,限制部件60被配置在第二位置(图25A、图25B)、调色剂容器30被配置在插入位置(图19~图20C)的方式。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上述的方式的情况下,在调色剂容器30与框体101一起捆包的状态下,打印机100能够出厂。但是,在此情况下,在打印机100运送中,调色剂容器30的弹性片32B5抵接于弹性片按压部306并持续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弹性片32B5的功能有时会降低。
因此,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图19~图20C所示的插入姿势为本发明的第三姿势。并且,调色剂容器30从上述的插入姿势向第一旋转方向(图21A的箭头DM)旋转预定的角度后的姿势被定义为出厂姿势(第二姿势)。图21A~图21C是示出该调色剂容器30的出厂姿势的截面图。换言之,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调色剂容器30的插入姿势(第三姿势)是调色剂容器30相比出厂姿势(第二姿势)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预定的角度的姿势。
在图21A~图21C所示的出厂姿势下,一对弹性片32B5脱离一对弹性片按压部306,因此弹性片32B5的弹性力被释放。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防止在从打印机100出厂到设置的期间,弹性片32B5持续产生弹性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弹性片32B5产生塑性变形。并且,一旦打印机100被设置,则在一对弹性片32B5的弹性力被释放的状态下,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从出厂姿势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而成为补充姿势(图22)。调色剂排出口30P与调色剂补充口204连通(图23B)。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防止当打印机100使用时,弹性片32B5也持续发生弹性变形。其结果是,能够稳定地抑制弹性片32B5发生塑性变形。
另外,调色剂容器30在包括第二锁定卡合部313的情况下,如图21A所示,锁定按钮202的锁定抵接片202S能够与第二锁定卡合部313卡合。因此,在将调色剂容器30维持为出厂姿势的状态下,打印机100能够出厂。另外,未与打印机100一起捆包的调色剂容器30、换言之打印机100的使用开始后的更换用的调色剂容器30如上所述无需保持为出厂姿势。因此,该调色剂容器30也可以是不包括第二锁定卡合部313的方式。在此情况下,由于在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盖31C配置有第二锁定卡合部313,因此包括第二锁定卡合部313的容器盖31C和不包括第二锁定卡合部313的容器盖31C被预先准备,能够降低调色剂容器30整体的成本。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备能够开闭的盖部件和内部空间;载像体,所述载像体被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具有通过所述载像体被旋转而形成静电潜像的周面;以及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具备补充显影剂的显影剂补充口,并向所述载像体供应所述显影剂,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显影剂容纳容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具备排出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口,能够在所述盖部件的打开状态下安装至所述内部空间,并在内部容纳所述显影剂,并且能够在第一姿势与第二姿势之间改变姿势,在所述第一姿势下,所述显影剂排出口与所述显影剂补充口连通而能够向所述显影装置补充所述显影剂,在所述第二姿势下,所述显影剂排出口相对于所述显影剂补充口离开地配置并被密封;以及
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盖部件,在所述装置主体中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为所述第一姿势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盖部件被封闭在所述装置主体,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为所述第二姿势的情况下,所述限制部件通过与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干涉来限制所述盖部件被封闭在所述装置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在所述内部空间中通过从所述第二姿势绕预定的轴被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而姿势被改变为所述第一姿势,通过从所述第一姿势绕所述轴被向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而姿势被改变为所述第二姿势,
所述限制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改变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在所述装置主体中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为所述第一姿势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盖部件被封闭在所述装置主体,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为所述第二姿势的情况下,与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干涉,
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为所述第二姿势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盖部件被封闭在所述装置主体,
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初始为所述第二姿势,所述限制部件的位置初始被设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件具备能够旋转地枢轴支承于所述盖部件的轴部,所述限制部件通过被绕所述轴部转动而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改变位置,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处被配置为沿着所述盖部件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位置处被配置为从所述内壁面向所述内部空间突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还具有施力弹簧,所述施力弹簧被绕所述轴部配置,对所述限制部件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施力,
所述限制部件的位置抵抗所述施力弹簧的施加力而初始被设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当所述盖部件被封闭在所述装置主体时,所述限制部件的位置通过由所述限制部件的自重产生的绕所述轴部的旋转力矩而被设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限制部件的位置抵抗所述旋转力矩而初始被设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初始被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第二姿势的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备被卡合部,并在内部容纳所述显影剂;以及
开闭器,所述开闭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和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滑动,密封或敞开所述显影剂排出口;
所述开闭器包括:
开闭器主体,所述开闭器主体密封所述显影剂排出口;以及
限制器部件,所述限制器部件被安装至所述开闭器主体,限制或允许所述开闭器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进行所述滑动,
所述限制器部件包括:
支点部,所述支点部能够摆动地枢轴支承于所述开闭器主体;
锁定片,所述锁定片能够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以及
被按压部,所述被按压部相对于所述支点部被配置在与所述锁定片相反的一侧,
当所述被按压部被按压而所述限制器部件绕所述支点部摆动时,所述锁定片与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由此所述开闭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进行所述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器部件具备一对弹性片,
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所述容器主体具备在所述开闭器密封所述显影剂排出口的位置与所述一对弹性片对置的一对突起,
当在所述开闭器密封所述显影剂排出口的状态下所述被按压部被按压而所述限制器部件绕所述支点部摆动时,所述锁定片与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并且通过所述一对弹性片与所述一对突起抵接而产生的所述弹性片的弹性力,绕所述支点部的施加力被朝向所述锁定片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方向施加给所述限制器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显影装置具备能够对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所述开闭器的所述被按压部进行按压的按压部,
当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以相比所述第二姿势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预定的角度的第三姿势被安装至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所述显影装置时,所述被按压部被所述按压部按压,
当在所述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所述开闭器被固定的状态下所述容器主体从所述第三姿势被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而成为所述第二姿势时,所述一对弹性片脱离所述一对突起,所述弹性片的所述弹性力被释放。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当在所述一对弹性片的所述弹性力被释放的状态下所述容器主体从所述第二姿势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而成为所述第一姿势时,所述显影剂排出口与所述显影剂补充口连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79442A JP6390564B2 (ja) | 2015-09-11 | 2015-09-11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179442 | 2015-09-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27076A true CN106527076A (zh) | 2017-03-22 |
CN106527076B CN106527076B (zh) | 2020-01-07 |
Family
ID=58237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19028.XA Active CN106527076B (zh) | 2015-09-11 | 2016-08-24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17337B2 (zh) |
JP (1) | JP6390564B2 (zh) |
CN (1) | CN10652707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54515A (zh) * | 2017-07-12 | 2019-01-2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426119A (zh) * | 2017-08-28 | 2019-03-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CN109932877A (zh) * | 2017-12-18 | 2019-06-25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电源锁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81050B2 (ja) * | 2019-05-30 | 2023-05-2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455647B2 (ja) | 2020-04-10 | 2024-03-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8448A (zh) * | 2005-02-28 | 2006-09-0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盒 |
US20120039625A1 (en) * | 2010-08-16 | 2012-02-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3454879A (zh) * | 2012-05-31 | 2013-12-18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
CN104076655A (zh) * | 2013-03-25 | 2014-10-0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
US20150147095A1 (en) * | 2013-11-28 | 2015-05-28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03195B2 (ja) * | 2008-01-10 | 2012-12-1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コンテナ |
KR101636550B1 (ko) * | 2009-09-28 | 2016-07-0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
JP5417373B2 (ja) | 2011-04-27 | 2014-02-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ユニット着脱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6140003B2 (ja) * | 2013-06-24 | 2017-05-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6157235B2 (ja) * | 2013-06-24 | 2017-07-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20150098421A (ko) * | 2014-02-20 | 2015-08-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카트리지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JP5622959B2 (ja) * | 2014-06-06 | 2014-11-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5
- 2015-09-11 JP JP2015179442A patent/JP6390564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8-24 CN CN201610719028.XA patent/CN106527076B/zh active Active
- 2016-09-11 US US15/261,950 patent/US981733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8448A (zh) * | 2005-02-28 | 2006-09-0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和盒 |
US20120039625A1 (en) * | 2010-08-16 | 2012-02-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3454879A (zh) * | 2012-05-31 | 2013-12-18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
CN104076655A (zh) * | 2013-03-25 | 2014-10-0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
US20150147095A1 (en) * | 2013-11-28 | 2015-05-28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54515A (zh) * | 2017-07-12 | 2019-01-2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254515B (zh) * | 2017-07-12 | 2021-07-30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426119A (zh) * | 2017-08-28 | 2019-03-05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CN109426119B (zh) * | 2017-08-28 | 2022-07-22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CN109932877A (zh) * | 2017-12-18 | 2019-06-25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电源锁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27076B (zh) | 2020-01-07 |
JP6390564B2 (ja) | 2018-09-19 |
US20170075256A1 (en) | 2017-03-16 |
US9817337B2 (en) | 2017-11-14 |
JP2017054063A (ja) | 2017-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65391B2 (ja) |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補給装置に装着される現像剤収容容器 | |
CN106527076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6304116B2 (ja) |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補給装置に装着される現像剤収容容器 | |
JP6304117B2 (ja) |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補給装置に装着される現像剤収容容器 | |
CN10652707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6527079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6524983B2 (ja) |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609446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被安装到该装置的显影剂收容容器 | |
EP3088964B1 (en) | Developer supplier, develop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container included in the developer supplier | |
CN205982989U (zh) |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