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19156B - 一种阳离子型聚氯乙烯膜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阳离子型聚氯乙烯膜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19156B CN106519156B CN201610938300.3A CN201610938300A CN106519156B CN 106519156 B CN106519156 B CN 106519156B CN 201610938300 A CN201610938300 A CN 201610938300A CN 106519156 B CN106519156 B CN 1065191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polymer
- vinyl chloride
- initiator
- polymerization
- ammonium chlor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76—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B01D71/08 - B01D71/74
- B01D71/80—Block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22—Emulsion polymerisation
- C08F2/24—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 C08F2/28—Emulsion polymerisation with the aid of emulsifying agents cationic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4/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 C08F214/02—Monomers containing chlorine
- C08F214/04—Monomers containing two carbon atoms
- C08F214/06—Vinyl chlorid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6/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o nitrogen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F226/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o nitrogen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nitroge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o nitroge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作为分离膜材料的氯乙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的绿色制备方法,它是基于一种水/油两相界面自由基聚合而形成的共聚物合成技术,专门使用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在常温下与过硫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多次重复在界面产生自由基并引发氯乙烯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独立的聚合反应,通过引发剂分子将两种链段串接在一起,构成多嵌段共聚物,实验证明当水相介质的pH值在4.5~5范围时,单体的投料比与共聚物的组成比非常一致,共聚物中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链段的含量在5~16wt.%范围可调,这种模式的聚合反应条件温和可控,能耗低,不用其它有机溶剂和乳化剂,产物纯净,完全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阳离子型聚氯乙烯膜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该共聚物是一种可用于分离膜材料制备的两亲性聚合物,它的制备方法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背景技术
随着膜分离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其技术在生物、医药及环境等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满足各种分离要求,目前国内外对于膜材料改性的研究工作非常活跃,但主要集中于一些产量少、价格高的功能性聚合物上,如聚砜、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砜酰胺等,而聚氯乙烯是产量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合成树脂,具有价格低廉、耐微生物侵蚀、耐酸碱、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膜材料。在国外已有商品化的微滤膜出现,对于超滤膜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目前国内在这方面也有相当大的进展,已经开发出商品化的聚氯乙烯超滤膜。聚氯乙烯(PVC)是一种疏水性的聚合物,其亲水性和韧性无法满足膜材料的要求,凝胶膜容易自发收缩起皱,成膜性能不理想。因此针对PVC的改性研究一直是一个努力方向。氯乙烯是一个聚合活性较低的单体,一般很少与其他烯烃单体共聚,这样就大大限制了通过共聚手段实现化学改性的空间。水/油两相界面聚合技术可以从根本上破解这一技术难题,使各种氯乙烯共聚物材料的合成变得方便,并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实现界面聚合的关键在于使用如图1所示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引发剂,该引发剂处在水相与油相的界面,它能将水/油两相的聚合反应串接起来,这种两亲性的有机叔胺分子可以与水溶性的K2S2O8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多次重复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在氮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形成自由基,界面自由基既能引发油相的聚合反应,也能引发水相的聚合反应,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入不同的单体,就可以独立引发聚合,互不干扰,因为聚合反应的活性种都来自同一个引发剂分子,所以形成的聚合物链是连接在一起的,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必须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共聚反应的顺利实施,共聚单体的组合方式必须与引发剂的结构以及水相介质的pH值相匹配。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并且带有正电荷,通过上述聚合方式可以将疏水的聚氯乙烯链与亲水性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连接在一起,形成带有正电荷的两亲性聚合物,完全克服聚氯乙烯亲水性不足的缺点,非常适合作为膜材料使用。
本发明所涉及的是这种新颖聚合方式的一个案例,所用的引发剂是一种特殊结构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它在K2S2O8作用下,能在常温下产生自由基,在没有其它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分别引发疏水的氯乙烯和亲水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聚合,得到用其它聚合手段难以合成的多嵌段共聚物,这是一种新的氯乙烯共聚物材料,并且这种材料的制备方式完全符合绿色化学的标准:常温反应、能耗低、不使用有机溶剂、无其它表面活性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油两相界面自由基聚合技术,这种聚合技术的特点是于常温下在特定的水/油两相界面产生自由基,引发不同的烯烃单体按照各自独立的方式聚合,并通过引发剂分子将多种链段串接,形成新的共聚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界面自由基聚合所必需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它既有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又能与过硫酸钾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常温下引发各种烯烃单体聚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利用上述界面自由基聚合方式以及特定的表面活性引发剂,提供一种制备氯乙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多嵌段共聚物的具体方法。
1、本发明解决首要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油两相界面自由基聚合技术,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它不同于一般的在水相或油相引发的聚合反应,它是一种定位于两相界面的自由基引发方式,能使水相或油相的聚合反应独立完成,并串接在一种引发剂之上。
非常有益的是,不同单体的聚合可按均聚方式各自独立完成、互不干扰,最终获得的却是多嵌段的共聚物;
非常有益的是,共聚物的组成可以简单的通过单体的投料比来控制,避免了因单体活性差异对共聚物组成造成的影响;
非常有益的是,这种技术能将各种不同属性的单体形成共聚物,为合成各种用途的共聚物提供了广泛的可行性。
2、本发明解决另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其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
非常有益的是,这种引发剂能定位在水/油两相的界面,具有乳化油性单体的能力,因而不再需要加入其它的乳化剂,一旦引发聚合后,它就成为聚合物材料的一部分,不会产生乳化剂泄漏问题,不会对聚合物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非常有益的是,引发剂中的叔胺能与过硫酸钾在常温下反应,产生界面自由基,双向引发水性和油性单体聚合,通过多相串接来合成多嵌段共聚物;
非常有益的是,这种引发剂通过不断氧化氮原子可以多次在α-碳上产生自由基,显示其连环引发的特点,能灵活控制聚合反应,使多种单体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聚合,非常有利于聚烯烃类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
3、本发明解决再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利用上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制备氯乙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多嵌段共聚物的具体方法,其特征步骤是:1)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溶于水中,浓度一般在2.5~3.0‰范围,引发剂的用量一般是氯乙烯重量的2.5~3.0%,调节水溶液的pH值至弱酸性,保证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的乳化能力,然后将水溶液置于密闭的高压反应器中,再向反应器内通入氮气以排除内部的空气;2)将油溶性单体氯乙烯注入到反应器中,常温下充分搅拌后加入过硫酸钾饱和溶液(过硫酸钾的量一般为投入单体重量的1.0~1.5%),大约5~10分钟后聚合反应发生,,并很快形成聚合物分散液,体系温度和压力有所上升,冷却后逐渐回落,第一阶段的聚合反应一般持续0.5~1小时;3)加入第二种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50%水溶液,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氯乙烯的重量比在0.05~0.2范围,已经形成的聚氯乙烯颗粒基本不变,加入第二批过硫酸钾后,聚合反应重新开始,粒子的分散性因亲水增强而变得更佳,反应持续1~2小时,最后得到分散良好的两亲性共聚物,产物的组成可以通过单体的投料比来控制。
非常有益的是,由于自由基只在界面产生,油性单体浓度高,因而聚合反应快,转化率高,聚合过程中单体可以按顺序加入,非常容易控制聚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非常有益的是,氯乙烯的聚合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会产生高的压力,因而提高了操作的安全系数;
非常有益的是,整个聚合过程中不加入其它有机溶剂,不需要苛刻的条件,完全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利用新的界面自由基聚合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单体的独立均聚并相互串接,容易控制聚合物的组成与结构;2)避免了竞聚率、单体物性差异对传统共聚方法的制约,有利于制备更多种类的烯烃共聚物,大大拓宽了高分子材料开发空间;3)聚合反应条件温和可控,低能耗,不用其它有机溶剂和乳化剂,产物纯净,完全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氯乙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制备按以下操作步骤进行:
a.将1.5g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溶于500mL水中,浓度一般在2.5~3.0‰范围,引发剂的用量一般是氯乙烯重量的2.5~3.0%,通过加入不同量的乙酸和磷酸钠混合物来调节水溶液的pH值(pH=9~10;pH=7~8;pH=4.5~5.0),将水溶液置于密闭的高压反应器中,向反应器内通氮气以排除内部的空气;
b.将55g油溶性单体氯乙烯(沸点为-13.4℃)注入到反应器中,常温下充分搅拌后加入过硫酸钾饱和溶液(过硫酸钾的量一般为投入单体重量的1.0~1.5%),大约5~10分钟后聚合反应发生,并很快形成聚合物分散液,体系温度和压力有所上升,冷却后逐渐回落,第一阶段的聚合反应一般持续0.5~1小时;
c.加入不同量的第二种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50%水溶液,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氯乙烯的重量比在0.05~0.2范围,已经形成的聚氯乙烯颗粒基本不变,加入第二批过硫酸钾后,聚合反应重新开始,粒子的分散性变得更佳,反应持续1~2小时,最后得到分散良好的两亲性共聚物,用甲醇沉淀后再充分洗涤,得到粉末状固体,干燥备用,产物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便于进一步制备各种分离膜。
产物分析:通过比较两次聚合反应后单体投料比与共聚物组成比的一致性来衡量该引发剂的实际效果,每次聚合后对单位体积的反应混合物用甲醇沉淀,除去所有可能存在的小分子单体,所得到的聚合物经洗涤干燥后称量,就得到聚合物产量,第一次聚合得到聚氯乙烯的产量M1,第二次聚合后得到共聚物的产量M1+M2,由此推算出共聚物中的两种嵌段的质量组成比M2/M1,而投料比m2/m1就是实验中加入的两种单体的质量之比。所得到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产物组成的控制:实验数据表明,投料比与组成比的关系与聚合介质的pH值有关,当pH值在4.5~5.0范围时,投料比与组成比的关系基本上在对角线上,说明每次聚合反应都比较彻底,也就是说引发剂的引发效率较高。当pH值在7~8范围时M2/M1与m2/m1相关性曲线向对角线下方稍微偏离,当pH值在9~10时,该曲线进一步向下偏离对角线,说明在碱性条件下阳离子引发剂的乳化能力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叔胺与过硫酸钾的反应速率加快,使得很多自由基没能及时引发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聚合,导致引发效率稍有降低。然而当pH值小于4的时候,引发剂的质子化导致氧化还原反应受阻,引发剂的引发速率明显降低,不利于聚合反应的进行,所以介质的pH值控制在4.5~5.0范围比较合适。
附图说明
图1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的化学结构。
图2水/油两相界面自由基聚合的基本原理。
图3介质的pH值对共聚物组成的影响。
Claims (1)
1.一种氯乙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反应使用如下结构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
所述的氯乙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操作步骤依次为:
1)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溶于水中,浓度控制在2.5~3.0‰范围,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的用量是氯乙烯重量的2.5~3.0%,调节水溶液的pH值在4~4.5范围,然后将水溶液置于密闭的高压反应器中,再通入氮气以排除内部的空气;
2)将油溶性单体氯乙烯注入到反应器中,常温下充分搅拌后加入过硫酸钾饱和溶液,过硫酸钾的用量为投入单体重量的1.0~1.5%,5~10分钟后聚合反应发生,并很快形成聚合物固体分散液,聚合反应持续0.5~1小时;
3)加入第二种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氯乙烯的重量比在0.05~0.2范围,加入第二批过硫酸钾后,聚合反应可继续进行,并持续1~2小时,最后得到分散良好的颗粒状产物,用甲醇沉淀洗涤并干燥后,得到粉末状固体产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38300.3A CN106519156B (zh) | 2016-10-22 | 2016-10-22 | 一种阳离子型聚氯乙烯膜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38300.3A CN106519156B (zh) | 2016-10-22 | 2016-10-22 | 一种阳离子型聚氯乙烯膜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19156A CN106519156A (zh) | 2017-03-22 |
CN106519156B true CN106519156B (zh) | 2018-08-07 |
Family
ID=58292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38300.3A Active CN106519156B (zh) | 2016-10-22 | 2016-10-22 | 一种阳离子型聚氯乙烯膜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191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94251B (zh) * | 2018-09-12 | 2021-11-16 | 黄山徽梦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叔胺衍生物型含氯两亲聚合物及其由该聚合物制备的分离膜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5636A (zh) * | 2002-11-07 | 2006-02-15 | 罗地亚化学公司 | 具有两性或两性离子部分的可控结构共聚物 |
CN102210979A (zh) * | 2011-06-17 | 2011-10-12 | 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荷正电型聚氯乙烯中空纤维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820274A (zh) * | 2015-07-08 | 2016-08-03 | 宁波大学 | 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985492A (zh) * | 2015-02-04 | 2016-10-05 | 浙江大学 | 一种阳离子功能化氯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16
- 2016-10-22 CN CN201610938300.3A patent/CN1065191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5636A (zh) * | 2002-11-07 | 2006-02-15 | 罗地亚化学公司 | 具有两性或两性离子部分的可控结构共聚物 |
CN102210979A (zh) * | 2011-06-17 | 2011-10-12 | 海南立昇净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荷正电型聚氯乙烯中空纤维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985492A (zh) * | 2015-02-04 | 2016-10-05 | 浙江大学 | 一种阳离子功能化氯乙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820274A (zh) * | 2015-07-08 | 2016-08-03 | 宁波大学 | 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19156A (zh) | 2017-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20275B (zh) | 一种双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84987B (zh) | 一种双磺酸盐界面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10518B (zh) | 一种聚偏氟乙烯‑聚丙烯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5820273A (zh) | 一种双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84939B (zh) | 一种双子型表面活性引发剂的使用方法 | |
CN105820274A (zh) | 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496398B (zh) | 一种阳离子型聚偏氟乙烯膜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 | |
CN105884624B (zh) | 一种多羟基多胺表面活性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43388B (zh) | 一种阴离子型聚偏氟乙烯膜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 | |
CN105482342B (zh) | 低温性能优良的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84940B (zh) | 一种双苯磺酸盐界面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19156B (zh) | 一种阳离子型聚氯乙烯膜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 | |
CN106496465B (zh) | 一种亲水化聚偏氟乙烯膜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 | |
CN106496466B (zh) | 一种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绿色化学制备方法 | |
CN106512747A (zh) | 一种阴离子型聚氯乙烯膜材料的绿色制备方法 | |
CN106432648B (zh) | 一种氯乙烯/n,n-二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绿色制备方法 | |
CN105884938A (zh) | 一种双膦酸盐界面引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790859B (zh) | 丙烯酰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432649B (zh) | 一种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的绿色制备方法 | |
CN1300196C (zh) | 超高分子量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Nayak et al. | Grafting vinyl monomers onto silk fibers IV.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onto silk using bromate‐thiourea redox system | |
CN110790861B (zh) | 丙烯酰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790860B (zh) | 丙烯酰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699959B (zh) | 乳液聚合室温制备支化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方法 | |
CN109912731B (zh) | 一种非离子型二酰肼引发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