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7439B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07439B CN106507439B CN201610972795.1A CN201610972795A CN106507439B CN 106507439 B CN106507439 B CN 106507439B CN 201610972795 A CN201610972795 A CN 201610972795A CN 106507439 B CN106507439 B CN 1065074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nchronization signal
- broadcast channel
- physical broadcast
- symbol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39363 SIB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81—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aints
- H04L27/2686—Range of frequencies or delays tes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方法包括:基站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其中,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根据业务时延需求选择一种配置用于发送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确定发送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发送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根据选择的配置以及确定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向终端发送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采用本发明,可降低终端接入小区的时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通信需求的不断发展,人们希望自身的需求得到更快的响应和处理,在传统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下,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和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两个同步信号周期都是5ms,都是在子帧(subframe)0和5发送,但在不同的符号发送。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主要传送主要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 Block,MIB),其发送方式为周期性发送,40ms为周期,每40ms重复发送4次。第一次发送在系统帧号为4的倍数的帧的subframe0的符号7,8,9,10发送,接下来的三个帧的subframe0重复第一个subframe0的发送内容。下一个40ms的发送可以与之前的40ms发送的内容不同。频域位置上,PSS/SSS和PBCH都在中心6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发送,中心6RB指的是子载波间隔为15KHz,每个RB为12个子载波,6RB即为72个子载波。
由于现有技术中同步信号和PBCH的传输方式都非常固化且单一,导致无法满足未来5G业务不同场景下灵活多变的时延需求,尤其对于一些低时延要求的业务,更加无法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及基站。以提升终端接入小区的效率,降低接入时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包括:
基站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
根据业务时延需求选择一种配置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根据选择的配置以及确定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向终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其中,所述基站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包括:
基站为每个载频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
其中,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发送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合或部分重合。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业务时延需求选择一种配置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选择的配置以及确定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向终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为每个载频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
其中,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发送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合或部分重合。
其中,对于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发送位置,发送时间起点相同;或者
发送时间终点相同;或者
发送时间中间时刻相同;或者
以1毫秒子帧中的0.5毫秒时刻为基础,辅同步信号占用0.5毫秒时刻之前紧挨着的1个符号,主同步信号占用0.5毫秒时刻之后的紧挨着的1个符号。
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发送的频域位置为大于等于1.08兆赫兹且小于等于所述基站支持的最小带宽的一段或多段资源块,所述资源块中至少一块位于带宽中心位置。
其中,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发送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合或部分重合。
其中,对于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发送位置,发送起点位置相同;或者
发送起点位置不同;或者
发送中间位置相同。
其中,若载波为非授权载波,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之前,检测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窄带的信道带宽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发送;否则,在该窄带的信道带宽上不发送。
其中,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之后,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
为每种配置生成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每种配置生成的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发送给终端存储。
其中,若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采用多波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则每个波束传输信息的方式独立。
其中,当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使用至少两个波束采用不同的时域传输信息时,则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将确定的时域位置对应的时间块编号;且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每个波束传输信息时,携带波束所在时间块的编号信息。
其中,若所述基站独立工作,则终端存储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与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发送时频码空信息的映射表,在接收到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时查表获取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物理广播信道传输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
其中,同一载频的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大于等于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收发信机及总线,所述处理器、存储器、收发信机通过总线连接,其中,所述收发信机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
根据业务时延需求选择一种配置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部分相同或相邻,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部分相同或相邻;
根据选择的配置以及确定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通过所述收发信机向终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
其中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邻的前一个符号;或
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同的一个符号。
其中,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符号数小于等于4个,发送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起始符号位置在发送所述辅同步信号的符号之后的第x个符号,其中x为0或1。
其中,所述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单位符号的长度由配置的子载波间隔决定,若所述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m)毫秒,若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n)毫秒。
其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为每个载频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
其中,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发送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合或部分重合。
其中,对于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发送位置,发送时间起点相同;或者
发送时间终点相同;或者
发送时间中间时刻相同;或者
以1毫秒子帧中的0.5毫秒时刻为基础,辅同步信号占用0.5毫秒时刻之前紧挨着的1个符号,主同步信号占用0.5毫秒时刻之后的紧挨着的1个符号。
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发送的频域位置为大于等于1.08兆赫兹且小于等于所述基站支持的最小带宽的一段或多段资源块,所述资源块中至少一块位于带宽中心位置。
其中,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发送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合或部分重合。
其中,对于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发送位置,发送起点位置相同;或者
发送结束位置相同;或者
发送中间位置相同。
其中,若载波为非授权载波,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之前,检测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窄带的信道带宽是否空闲,若空闲,则通过所述收发信机发送;否则,在该窄带的信道带宽上不发送。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之后,为每种配置生成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
将每种配置生成的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并通过所述收发信机发送给终端存储。
其中,若采用多波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则每个波束传输信息的方式独立。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至少两个波束采用不同的时域传输信息时,则将确定的时域位置对应的时间块编号;且在每个波束传输信息时,携带波束所在时间块的编号信息。
其中,若所述基站独立工作,则终端存储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与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发送时频码空信息的映射表,在接收到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时查表获取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或者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使用所述收发信机通过物理广播信道传输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
其中,同一载频下的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大于等于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同步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由所述基站从预配置的至少一种配置中选取,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每种配置对应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多个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
所述终端检测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频位置,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根据检测到的时频位置,结合所述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映射表或者从所述终端预存储的映射表中读取的映射关系,确定子帧边界以及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
根据确定的子帧边界和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完成下行子帧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由所述基站从预配置的至少一种配置中选取,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每种配置对应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多个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
检测单元,检测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频位置,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确定单元,根据检测到的时频位置,结合所述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映射表或者从所述终端预存储的映射表中读取的映射关系,确定子帧边界以及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
同步单元,根据确定的子帧边界和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完成下行子帧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电路和总线,所述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电路通过总线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口电路接收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由所述基站从预配置的至少一种配置中选取,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每种配置对应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多个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
检测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频位置,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根据检测到的时频位置,结合所述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映射表或者从所述终端预存储的映射表中读取的映射关系,确定子帧边界以及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
根据确定的子帧边界和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完成下行子帧同步。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配置多个子载波间隔和占用符号数以供选取,从而可以提升面对不同业务时的灵活应对,提高了资源利用的灵活性;由于时频域相对靠近甚至部分或全部重合,从而可以使得终端能快速地接收到这两个信息,快速完成小区的搜索和同步,进而实现快速地接入小区,减少了接入时延,可以适用于多种场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传输信息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传输信息的方法的时域部分重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传输信息的方法的频域部分重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基站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基站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同步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传输信息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基站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
即基站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和占用的符号数,并配置至少一种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和占用的符号数。
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m可以等于n,也可以小于n。
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中包含的信息有主要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和随机接入信息等系统信息。
具体地,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和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
其中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邻的前一个符号;或
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同的一个符号。例如,SSS占用子帧0中的第6个符号,PSS占用子帧0中的第7个符号,或者SSS和PSS都占用第6个或第7个符号发送。
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符号数小于等于4个,发送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起始符号位置在发送所述辅同步信号的符号之后的第x个符号,其中x为0或1。
且所述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单位符号的长度由配置的子载波间隔决定,若所述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m)毫秒,若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n)毫秒。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说的PSS/SSS占用1个符号,PBCH占用4个符号,都是说的一个PSS/SSS发送块和一个PBCH发送块。一个发送突发脉冲(burst)里面可能包含多个PSS/SSS发送块和多个MIB发送块,每个发送PSS/SSS发送块都能独立的完成PSS/SSS的功能,每个MIB发送块也能独立的完成MIB的功能。
由于可能存在多个载频供基站使用,因此基站可以为每个载频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
S102,根据业务时延需求选择一种配置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有的业务时延需求高,此时就要求终端可以快速接入小区,有的业务时延需求较低,因此可以采用较慢的处理,此时基站就可以根据业务的时延需求,从多种配置中选择合适的配置来发送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从而满足不同终端的需求。
S103,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
可选地,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即在频域上,选择相邻的频域位置来发送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或者可以选择部分相同或全部相同的频域位置发送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而在时域上,则可以选择相邻或部分相同的时域位置来发送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可选地,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发送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合或部分重合。
具体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不同,因此对应占用的符号长度也不同。对于时域发送位置,规定发送时间起点相同,对应的符号长度不同因此发送时间长度不同,所以发送时间终点不同,具体可参见图2所示:对于子帧1中发送的PSS、SSS和PBCH,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1ms的子帧1包含14个符号,假如PSS、SSS和PBCH所组成的发送块在6,7,8,9(上方图示子帧阴影部分)这4个符号中传输,则其发送时间长度为4/14ms,发送时间起点为6/14ms处。则当基站选择另一个子载波间隔来发送这些信息时,由于子载波间隔变为30KHz,则此时子帧1将包含28个符号,每个符号占用1/28ms,则可以将PSS、SSS和PBCH所组成的发送块仍然在6/14ms处即12/28ms处开始发送,依然占用4个符号发送,则将在12,13,14,15(下方图示子帧阴影部分)这4个符号完成发送,由于符号长度变短,符号数不变,因此发送时间长度将变为4/28ms,因此使用不同子载波间隔可以在相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图示双箭头对应的时间点处),但在不同发送时间终点结束。且由于发送时间长度变短,因此可以减少终端搜索小区、与小区同步及接入小区的时延。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下发送的PSS、SSS和PBCH在发送时间最大限度的重合,使得最短的发送时间包含在较长的发送时间内,从而利于终端检测。重合的时间可大大减少时延。
或者类似地,还可以是以下方式,
发送时间终点相同,但发送时间起点不同;或者
发送时间中间时刻相同,但发送时间起点和发送时间终点不同;例如中间时刻就是1ms子帧的0.5ms处,那么如果发送时间长度为0.2ms,则发送时间起点位置为0.4结束位置为0.6;如果发送时长为0.1ms,则发送时间起点位置为0.45结束位置为0.55。
或者
以1ms子帧中的0.5ms时刻为基础,辅同步信号占用0.5ms时刻之前紧挨着的1个符号,主同步信号占用0.5ms时刻之后的紧挨着的1个符号。
上述方式时域重合的原理类似,只是具体位置存在区别,此处不再赘述。
而在频域方面,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发送的频域位置为大于等于1.08兆赫兹且小于等于所述基站支持的最小带宽的一段或多段资源块,所述资源块中至少一块位于带宽中心位置。
发送信息的这段带宽可称为可发送带宽。可发送带宽中又定义一个实际发送带宽,这个实际发送带宽比可发送带宽小,但也大于等于6个RB,一个RB为12个子载波,所以RB的大小由子载波间隔决定。对于PBCH占用的实际发送带宽可以与PSS/SSS一样;PBCH占用的实际发送带宽位置也可以与PSS/SSS不一样。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发送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合或部分重合。
具体地,对于频域发送位置,发送起点位置相同,发送结束位置不同;具体可参见图3所示内容:例如在中心6RB中的子载波中发送信号(为了便于描述说明,6RB前后的RB未示出,且此处6RB以0-5进行编号说明,并不代表6RB的实际编号和位置),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发送PSS、SSS、PBCH占用6RB的带宽为1.08MHz(图示左方长度较短的6RB部分)和在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发送PSS、SSS、PBCH占用6RB的带宽为2.16MHz(图示右方长度较长,长度为左边2倍的6RB部分),二者的发送起点位置一致(图示双箭头处),但是由于子载波间隔不一致,因此发送结束位置不一致。可以尽量配置发送的最小带宽包含在较大的发送带宽内,同样利于终端进行信号检测,降低处理时延。
或者类似地,还可以是以下方式,
发送结束位置相同,发送起点位置不同;或者
发送中间位置相同,发送起点位置和发送结束位置不同。
上述方式频域重合的原理类似,只是占用带宽的具体位置存在区别,此处不再赘述。
S104,根据选择的配置以及确定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向终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当子载波间隔和占用符合数选择好之后,再结合确定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便可以向终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可选地,若载波为非授权载波,所述基站在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之前,检测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窄带的信道带宽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发送;否则,在该窄带的信道带宽上不发送。
可选地,为了终端可以更好的进行下行子帧同步,可以在终端内预存发送时间长度、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发送频域起点和子载波间隔的映射表,这样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消息时,就可以通过查表确定子帧边界;或者
也可以由基站为每种配置生成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
将每种配置生成的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发送给终端存储,后续终端接收到信息后查表即可。
可选地,若采用多波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则每个波束传输信息的方式独立,即每个波束中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都可以不相同,也可以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
且当至少两个波束采用不同的时域传输信息时,则将确定的时域位置对应的时间块编号;且在每个波束传输信息时,携带波束所在时间块的编号信息。
这是因为,如果PSS/SSS/PBCH是基于多个波束(beam)来发送的,而且多个beam是不同时间发送的。比如多个beam分布在子帧的几个连续的符号中,那么用户在一个方向只能接收到其中一个beam发送的PSS/SSS/PBCH,如果用户不知道这个beam是在第几个符号发送的beam,那么用户也无法确定子帧边界。所以我们提出基于多beam发送PSS/SSS/PBCH时,每个beam需要指出自己是第几个beam,而用户知道第一个beam的PSS/SSS/PBCH的发送符号位置,也知道每个beam的PSS/SSS/PBCH的发送时长,就能推断出自己接收到的beam的PSS/SSS/PBCH所处的符号位置,则能进一步推算出子帧边界,实现子帧同步。
可选地,上述编号信息也可以存储在映射表中发送给终端或者直接由终端预存储。
此外,若基站与LTE小区进行载波聚合或者双连接的话,基站的随机接入资源(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物理随机接入资源(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和前导码等都可以通过LTE主小区告知。但是若所述基站独立工作,使用传统的LTE中的随机接入资源和物理随机接入资源需要经过系统消息SIB2来广播用户,基于减少时延的考虑,可以将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与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发送时频码空信息的映射表存储至终端芯片中,以便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时查表获取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或者
由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广播信道传输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
从而可以在该场景下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方式来降低时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多个子载波间隔和占用符号数以供选取,从而可以提升面对不同业务时的灵活应对,提高了资源利用的灵活性;由于时频域相对靠近甚至部分或全部重合,从而可以使得终端能快速地接收到这两个信息,快速完成小区的搜索和同步,进而实现快速地接入小区,减少了接入时延,可以适用于多种场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请参照图4,为本发明基站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包括:
配置单元100,用于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
选择单元200,用于根据业务时延需求选择一种配置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确定单元300,用于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发送单元400,用于根据选择的配置以及确定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向终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可选地,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
其中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邻的前一个符号;或
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同的一个符号。
可选地,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符号数小于等于4个,发送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起始符号位置在发送所述辅同步信号的符号之后的第x个符号,其中x为0或1。
所述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单位符号的长度由配置的子载波间隔决定,若所述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m)毫秒,若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n)毫秒。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100具体用于:
为每个载频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
同一载频的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大于等于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
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发送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合或部分重合。
对于时域发送位置,发送时间起点相同;或者
发送时间终点相同;或者
发送时间中间时刻相同;或者
以1毫秒子帧中的0.5毫秒时刻为基础,辅同步信号占用0.5毫秒时刻之前紧挨着的1个符号,主同步信号占用0.5毫秒时刻之后的紧挨着的1个符号。
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发送的频域位置为大于等于1.08兆赫兹且小于等于所述基站支持的最小带宽的一段或多段资源块,所述资源块中至少一块位于带宽中心位置。
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发送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合或部分重合。
对于频域发送位置,发送起点位置相同;或者
发送起点位置不同;或者
发送中间位置相同。
可选地,若载波为非授权载波,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之前,检测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窄带的信道带宽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发送;否则,在该窄带的信道带宽上不发送。
在所述确定单元300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之后,所述配置单元100还用于:
为每种配置生成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
所述发送单元400还用于将每种配置生成的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发送给终端存储。
若所述发送单元400还用于采用多波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则每个波束传输信息的方式独立。
可选地,当所述发送单元400还用于使用至少两个波束采用不同的时域传输信息时,则所述配置单元100还用于将确定的时域位置对应的时间块编号;且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每个波束传输信息时,携带波束所在时间块的编号信息。
可选地,若所述基站独立工作,则终端存储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与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发送时频码空信息的映射表,在接收到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时查表获取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或者
所述发送单元400还用于通过物理广播信道传输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
以上配置单元100、选择单元200、确定单元300和发送单元400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集成设置,配置单元100、选择单元200、确定单元300或发送单元400可以以硬件的形式独立于基站的处理器单独设置,且设置形式可以是微处理器的形式;也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该基站的处理器中,还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该基站的存储器中,以便于该基站的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配置单元100、选择单元200、确定单元300和发送单元400对应的操作。
例如,在本发明基站的第一实施例(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配置单元100可以为该基站的处理器,而选择单元200、确定单元300和发送单元400的功能可以内嵌于该处理器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单独设置,也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处理器调用实现其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以上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单片机等。
请参照图5,为本发明基站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包括:
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收发信机130及总线140,所述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收发信机130通过总线140连接,其中,所述收发信机130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20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110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1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
根据业务时延需求选择一种配置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部分相同或相邻,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部分相同或相邻;
根据选择的配置以及确定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通过所述收发信机向终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具体地,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
其中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邻的前一个符号;或
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同的一个符号。
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符号数小于等于4个,发送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起始符号位置在发送所述辅同步信号的符号之后的第x个符号,其中x为0或1。
所述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单位符号的长度由配置的子载波间隔决定,若所述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m)毫秒,若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n)毫秒。
所述处理器110具体用于:
为每个载频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
同一载频下的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大于等于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
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发送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合或部分重合。
可选地,对于时域发送位置,发送时间起点相同,发送时间终点不同;或者
发送时间起点不同,发送时间终点相同;或者
发送时间中间时刻相同,发送时间起点和发送时间终点不同;或者
以1ms子帧中的0.5ms时刻为基础,辅同步信号占用0.5ms时刻之前紧挨着的1个符号,主同步信号占用0.5ms时刻之后的紧挨着的1个符号。
可选地,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发送的频域位置为大于等于1.08兆赫兹且小于等于所述基站支持的最小带宽的一段或多段资源块,所述资源块中至少一块位于带宽中心位置。
不同的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发送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合或部分重合。
可选地,对于频域发送位置,发送起点位置相同,发送结束位置不同;或者
发送起点位置不同,发送结束位置相同;或者
发送中间位置相同,发送起点位置和发送结束位置不同。
可选地,若载波为非授权载波,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之前,检测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窄带的信道带宽是否空闲,若空闲,则通过所述收发信机发送;否则,在该窄带的信道带宽上不发送。
所述处理器110还用于在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之后,为每种配置生成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的映射项;
将每种配置生成的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并通过所述收发信机发送给终端存储。
若采用多波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则每个波束传输信息的方式独立。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110还用于:
当至少两个波束采用不同的时域传输信息时,则将确定的时域位置对应的时间块编号;且在每个波束传输信息时,携带波束所在时间块的编号信息。
若所述基站独立工作,则终端存储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与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发送时频码空信息的映射表,在接收到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时查表获取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或者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使用所述收发信机通过物理广播信道传输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
请参照图6,为本发明同步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1,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由所述基站从预配置的至少一种配置中选取,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每种配置对应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多个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
S602,所述终端检测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频位置。
其中,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S603,根据检测到的时频位置,结合所述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映射表或者从所述终端预存储的映射表中读取的映射关系,确定子帧边界以及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
S604,根据确定的子帧边界和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完成下行子帧同步。
由于基站配置了多个子载波间隔及占用符号数的配置,因此可以根据终端业务进行灵活选择,且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紧密发送,利于终端进行小区搜索、同步以及接入,降低了终端的处理时延,提高了终端接入小区的效率。
请参照图7,为本发明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500,接收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由所述基站从预配置的至少一种配置中选取,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每种配置对应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多个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
检测单元600,检测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频位置,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确定单元700,根据检测到的时频位置,结合所述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映射表或者从所述终端预存储的映射表中读取的映射关系,确定子帧边界以及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
同步单元800,根据确定的子帧边界和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完成下行子帧同步。
以上接收单元100、检测单元200、确定单元300和同步单元400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集成设置,接收单元100、检测单元200、确定单元300或同步单元400可以以硬件的形式独立于终端的处理器单独设置,且设置形式可以是微处理器的形式;也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该终端的处理器中,还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该终端的存储器中,以便于该终端的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接收单元100、检测单元200、确定单元300和同步单元400对应的操作。
例如,在本发明终端的第一实施例(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确定单元300可以为该终端的处理器,而接收单元100、检测单元200和同步单元400的功能可以内嵌于该处理器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单独设置,也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处理器调用实现其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以上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单片机等。
请参照图8,为本发明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210、存储器220、接口电路230和总线240,所述处理器210、存储器220、接口电路230通过总线240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220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210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2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口电路230接收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由所述基站从预配置的至少一种配置中选取,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每种配置对应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多个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
检测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频位置,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根据检测到的时频位置,结合所述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映射表或者从所述终端预存储的映射表中读取的映射关系,确定子帧边界以及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
根据确定的子帧边界和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完成下行子帧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配置多个子载波间隔和占用符号数以供选取,从而可以提升面对不同业务时的灵活应对,提高了资源利用的灵活性;由于时频域相对靠近甚至部分或全部重合,从而可以使得终端能快速地接收到这两个信息,快速完成小区的搜索和同步,进而实现快速地接入小区,减少了接入时延,可以适用于多种场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
根据业务时延需求选择一种配置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根据选择的配置以及确定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向终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
其中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邻的前一个符号;或
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同的一个符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符号数小于等于4个,发送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起始符号位置在发送辅同步信号的符号之后的第x个符号,其中x为0或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单位符号的长度由配置的子载波间隔决定,若所述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m)毫秒,若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n)毫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包括:
基站为每个载频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不同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发送位置,发送时间起点相同;或者
发送时间终点相同;或者
发送时间中间时刻相同;或者
以1毫秒子帧中的0.5毫秒时刻为基础,辅同步信号占用0.5毫秒时刻之前紧挨着的1个符号,主同步信号占用0.5毫秒时刻之后的紧挨着的1个符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发送的频域位置为大于等于1.08兆赫兹且小于等于所述基站支持的最小带宽的一段或多段资源块,所述资源块中至少一块位于带宽中心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不同载频上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发送位置,发送起点位置相同;或者
发送结束位置相同;或者
发送中间位置相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载波为非授权载波,所述基站在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之前,检测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窄带的信道带宽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发送;否则,在该窄带的信道带宽上不发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之后,还包括:
为每种配置生成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
将每种配置生成的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发送给终端存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多波束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则每个波束传输信息的方式独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至少两个波束采用不同的时域传输信息时,则将确定的时域位置对应的时间块编号;且在每个波束传输信息时,携带波束所在时间块的编号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基站独立工作,则终端存储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与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发送时频码空信息的映射表,在接收到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时查表获取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或者
所述基站通过物理广播信道传输随机接入信道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同一载频的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大于等于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
1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业务时延需求选择一种配置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选择的配置以及确定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向终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
其中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邻的前一个符号;或
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同的一个符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符号数小于等于4个,发送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起始符号位置在发送辅同步信号的符号之后的第x个符号,其中x为0或1。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占用的单位符号的长度由配置的子载波间隔决定,若所述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m)毫秒,若所述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则符号长度为1/(14*2n)毫秒。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为每个载频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发送的频域位置为大于等于1.08兆赫兹且小于等于所述基站支持的最小带宽的一段或多段资源块,所述资源块中至少一块位于带宽中心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之后,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
为每种配置生成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每种配置生成的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发送给终端存储。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收发信机及总线,所述处理器、存储器、收发信机通过总线连接,其中,所述收发信机用于所述基站与终端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配置至少一种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
根据业务时延需求选择一种配置用于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确定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部分相同或相邻,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部分相同或相邻;
根据选择的配置以及确定的频域位置和时域位置通过所述收发信机向终端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
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
其中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邻的前一个符号;或
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同的一个符号。
21.一种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由所述基站从预配置的至少一种配置中选取,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每种配置对应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多个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
所述终端检测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频位置,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根据检测到的时频位置,结合所述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映射表或者从所述终端预存储的映射表中读取的映射关系,确定子帧边界以及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
根据确定的子帧边界和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完成下行子帧同步;
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
其中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邻的前一个符号;或
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同的一个符号。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由所述基站从预配置的至少一种配置中选取,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每种配置对应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多个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
检测单元,检测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频位置,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确定单元,根据检测到的时频位置,结合所述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映射表或者从所述终端预存储的映射表中读取的映射关系,确定子帧边界以及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
同步单元,根据确定的子帧边界和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完成下行子帧同步;
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
其中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邻的前一个符号;或
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同的一个符号。
2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电路和总线,所述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电路通过总线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口电路接收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二者各自占用的符号数由所述基站从预配置的至少一种配置中选取,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的子载波间隔为15*2m千赫兹,物理广播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15*2n千赫兹,m和n均为小于等于5且大于等于0的整数,每种配置对应一个子载波间隔、发送时间长度和发送时间起点、发送带宽大小和发送频域起点的映射项,多个映射项合并为映射表;
检测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频位置,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域位置相邻或至少部分相同,发送所述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的时域位置相邻或部分相同;
根据检测到的时频位置,结合所述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映射表或者从所述终端预存储的映射表中读取的映射关系,确定子帧边界以及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
根据确定的子帧边界和所述同步信号发送时的符号边界完成下行子帧同步;
所述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符号数为1个;
其中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邻的前一个符号;或
所述辅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为与所述主同步信号占用的一个符号相同的一个符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72795.1A CN106507439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US15/795,683 US10291457B2 (en) | 2016-10-28 | 2017-10-27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 base station and a terminal |
EP17199174.8A EP3316511B1 (en) | 2016-10-28 | 2017-10-30 | Subframe alignment of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and pbch with different numerologie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72795.1A CN106507439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07439A CN106507439A (zh) | 2017-03-15 |
CN106507439B true CN106507439B (zh) | 2019-12-10 |
Family
ID=58323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72795.1A Active CN106507439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91457B2 (zh) |
EP (1) | EP3316511B1 (zh) |
CN (1) | CN1065074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35814B (zh) * | 2016-07-18 | 2021-11-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传输系统 |
CN106507439B (zh) | 2016-10-28 | 2019-12-1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CN108260181B (zh) * | 2016-12-29 | 2020-08-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接入信号块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终端 |
CN108633004B (zh) * | 2017-03-17 | 2019-08-2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 URLLC业务占用eMBB业务资源指示信道指示方法 |
CN108632178B (zh) * | 2017-03-23 | 2020-06-1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同步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
CN108632982B (zh) * | 2017-03-24 | 2020-07-24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基站、同步信号块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其同步方法 |
CN108631902B (zh) * | 2017-03-24 | 2024-06-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8738123B (zh) * | 2017-04-14 | 2020-12-25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08809561B (zh) * | 2017-04-28 | 2020-11-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信号块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
EP3618521A4 (en) * | 2017-04-28 | 2021-03-24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
CN108809558B (zh) * | 2017-04-28 | 2021-07-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信号块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
US11363573B2 (en) * | 2017-05-01 | 2022-06-14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0952246B2 (en) | 2017-05-03 | 2021-03-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v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
CN108811071B (zh) | 2017-05-04 | 2023-09-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934071B (zh) * | 2017-05-25 | 2022-03-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信号块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CN108933647B (zh) * | 2017-05-26 | 2023-09-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比特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
JP7099734B2 (ja) | 2017-06-15 | 2022-07-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ユーザ機器によって行われる方法、及び基地局によって行われる方法 |
EP3637818B1 (en) * | 2017-08-10 | 2022-05-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
JP7430630B2 (ja) | 2017-08-10 | 2024-02-1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周波数領域リソース割り当て及び受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CN112737754B (zh) * | 2017-08-11 | 2021-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714141B (zh) | 2017-08-11 | 2020-0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资源块prb网格的指示方法及设备 |
WO2019036940A1 (en) | 2017-08-23 | 2019-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USER EQUIPMENT LATENCY REQUIREMENT (UE) FOR SELECTION OF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
US10985964B2 (en) * | 2017-09-11 | 2021-04-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selecting subcarrier spacing for signal detection |
US10856340B2 (en) | 2017-09-15 | 2020-12-01 | Mediatek Inc. | Enhanced cell selection mechanism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CN107528682B (zh) * | 2017-09-20 | 2020-12-22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8012329B (zh) * | 2017-09-27 | 2023-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的方法、通信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560908B (zh) * | 2017-09-27 | 2021-01-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同步信号块的方法和设备 |
CN110710231A (zh) * | 2017-09-29 | 2020-01-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CN108353318B (zh) * | 2017-10-19 | 2021-08-3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物理广播信道pbch带宽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
WO2019080122A1 (zh) * | 2017-10-27 | 2019-05-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和接收信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BR112020014532A2 (pt) * | 2018-01-25 | 2020-12-08 | Ntt Docomo, Inc. | Terminal,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preâmbulo de acesso aleatório e estação base |
AU2018414629A1 (en) | 2018-03-21 | 2020-10-29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
CN110366248B (zh) | 2018-04-04 | 2024-04-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传输、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存储介质 |
WO2019204990A1 (zh) * | 2018-04-24 | 2019-10-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发送方法及网络设备 |
CN110445587B (zh) | 2018-05-04 | 2022-0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和信息传输装置 |
CN110505694A (zh) * | 2018-05-17 | 2019-11-26 | 索尼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799705B2 (en) * | 2018-07-25 | 2023-10-24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JP7291205B2 (ja) * | 2018-08-10 | 2023-06-14 |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 | 参照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参照信号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車両搭載装置、並びに端末 |
KR20210057744A (ko) * | 2018-09-18 | 2021-05-21 |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 신호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
CN110944386B (zh) * | 2018-09-21 | 2022-02-1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广播信令的配置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0135453A1 (zh) * | 2018-12-29 | 2020-07-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432466B (zh) * | 2019-01-10 | 2021-07-09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13261258B (zh) * | 2019-01-10 | 2022-07-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0198984A1 (en) * | 2019-03-29 | 2020-10-08 | Zte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a channel |
CN111988830B (zh) * | 2019-05-23 | 2023-04-07 | 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初始接入终端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2564868B (zh) * | 2019-09-26 | 2023-04-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终端 |
WO2022141007A1 (zh) * | 2020-12-29 | 2022-07-07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4025420B (zh) * | 2021-11-05 | 2023-09-26 | 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5g nr主同步检测方法、装置以及无线终端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0707A (zh) * | 2013-04-28 | 2013-07-24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用于lte系统中天线端口数的检测方法 |
CN105991497A (zh) * | 2015-01-30 | 2016-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站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59829B2 (en) * | 2009-11-04 | 2017-01-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ignaling for flexible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0091044B2 (en) * | 2014-07-17 | 2018-10-02 | Conversa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of Doppler-shifted subcarriers |
US10038581B2 (en) * | 2015-06-01 | 2018-07-3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scheme of scalable OFDM numerology |
CN107852565B (zh) * | 2015-07-24 | 2021-01-12 | 苹果公司 | 用于窄带lte部署的同步信号和信道结构 |
CN106507439B (zh) | 2016-10-28 | 2019-12-1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
2016
- 2016-10-28 CN CN201610972795.1A patent/CN106507439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0-27 US US15/795,683 patent/US1029145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0-30 EP EP17199174.8A patent/EP3316511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0707A (zh) * | 2013-04-28 | 2013-07-24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用于lte系统中天线端口数的检测方法 |
CN105991497A (zh) * | 2015-01-30 | 2016-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站点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iscussion on PSS/SSS/PBCH in numerology multiplexing;NEC;《3GPP DRAFT,vol.RAN WG1,no.Lisbon,Portugal》;20161014;第2节,图1 * |
Multi-beam SYNC design;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Lisbon,Portugal》;20161014;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16511A1 (en) | 2018-05-02 |
US20180159713A1 (en) | 2018-06-07 |
CN106507439A (zh) | 2017-03-15 |
US10291457B2 (en) | 2019-05-14 |
EP3316511B1 (en) | 2022-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07439B (zh)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
CN106455040B (zh)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
US11212846B2 (en) | Mechanisms for enhanc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 |
RU2586319C2 (ru) |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й | |
JP5380552B2 (ja) |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リソースの選択方法及び端末 | |
KR102351414B1 (ko) |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0143718A1 (zh) | 控制信道的监测方法及装置、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0166393B (zh) | 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
KR20180035644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양한 서비스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8177214A1 (zh) | 随机接入物理资源的指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EP3826410B1 (en) |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
CN110474750A (zh) |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CN110430620B (zh) | 用于功率节省、范围改善和改善的检测的增强型prach方案 | |
US20120185583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relaying of peer discovery signals | |
CN110971362B (zh) | 一种发现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4828259A (zh) | 资源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
JP2021521669A (ja) | クリアチャネルのリスニング方法、装置及び機器 | |
CN107743061B (zh) | 一种标识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9520208A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08 Address after: texas Patentee after: Ukpik Mobil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North Zone), Guangdong, Shenzhen Province, No. 2, Mengxi Road Patentee befor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