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6830A - 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06830A CN106506830A CN201610959816.6A CN201610959816A CN106506830A CN 106506830 A CN106506830 A CN 106506830A CN 201610959816 A CN201610959816 A CN 201610959816A CN 106506830 A CN106506830 A CN 1065068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asurement
- measurement apparatus
- mobile terminal
- interface
- target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12579 ADSL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0775 Adenylosuccinate ly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700040193 Adenylosuccinate lyas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4 correla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9730 ganj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63 trans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62 ve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1—Combinations with auxiliary equipment, e.g. with clocks or memoranda pa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接口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控制所述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以使得所述测量装置发出测量光线、并且所述测量光线在目标区域产生测量光点;通过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能够保证通过光信号进行距离测试,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较高,并且能够跟采集的画面信息进行结合,从而提供更加直观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多终端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移动终端可通过机身上配备超声波扬声器和超声波麦克风,通过发射超声波和计算声波的返回时间来进行测距。但其缺点却有很多,首先对于超声波发送和接收模组,设计在移动终端内,在移动终端占用的体积过大,且改变测试方向需要移动手持终端的位置。不方便测试,也不方便实时的从屏幕上观测结果。其次,过小的超声波发射和接收模组可提供的测量范围有限,且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距离测量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通过第一接口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控制所述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以使得所述测量装置发出测量光线、并且所述测量光线在目标区域产生测量光点;
通过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距离测量结果,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匹配采集距离与所述目标区域的距离相同的区域图像。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获取到所述与距离测量结果相对应的方波,对所述方波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测量装置的调整角度;
基于所述调整角度,对所述画面中的目标点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目标点与测量装置调整角度之后的在目标区域产生的测量光点重合;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在调整之后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接口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控制所述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以使得所述测量装置发出测量光线、并且所述测量光线在目标区域产生测量光点;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
距离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距离测量结果,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匹配采集距离与所述目标区域的距离相同的区域图像。
上述方案中,所述距离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获取到所述与距离测量结果相对应的方波,对所述方波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
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测量装置的调整角度;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角度,对所述画面中的目标点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目标点与测量装置调整角度之后的在目标区域产生的测量光点重合;
所述距离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在调整之后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距离测量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用于通过第一接口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控制所述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测量装置,用于基于移动终端的控制发出测量光线、并且所述测量光线在目标区域产生测量光点。
上述方案中,所述测量装置包括:
激光测距模组,用于发出测量光线;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激光测距模组接收到的测量光线的返回光线确定与目标区域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调制成方波,通过移动终端的第一接口发送所述方波至所述移动终端。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通过第一接口外接测量装置,并结合自身能够采集到的画面信息,确定画面中某一个位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如此,就能够保证通过光信号进行距离测试,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较高,并且能够跟采集的画面信息进行结合,从而提供更加直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距离测量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波样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示意图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测量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测量装置与移动终端的一个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系统处理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8、用户输入单元10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其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A/V输入单元8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8可以包括相机121,相机12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经相机12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进行发送。
用户输入单元10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0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151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
接口单元170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识别模块可以是存储用于验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100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识别模块(UIM)、客户识别模块(SIM)、通用客户识别模块(USIM)等等。另外,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下面称为"识别装置")可以采取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端口或其它连接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另外,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底座连接时,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作允许通过其将电力从底座提供到移动终端100的路径或者可以用作允许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通过其传输到移动终端的路径。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是否准确地安装在底座上的信号。输出单元150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警报信号、振动信号等等)。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警报单元153等等。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移动终端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6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输出以将事件的发生通知给移动终端100。典型的事件可以包括呼叫接收、消息接收、键信号输入、触摸输入等等。除了音频或视频输出之外,警报单元153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提供输出以通知事件的发生。例如,警报单元153可以以振动的形式提供输出,当接收到呼叫、消息或一些其它进入通信(incomingcommunication)时,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触觉输出(即,振动)以将其通知给用户。通过提供这样的触觉输出,即使在用户的移动电话处于用户的口袋中时,用户也能够识别出各种事件的发生。警报单元153也可以经由显示单元151或音频输出模块152提供通知事件的发生的输出。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另外,控制器180可以包括用于再现(或回放)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模块1810,多媒体模块1810可以构造在控制器180内,或者可以构造为与控制器180分离。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至此,己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
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可以被构造为利用经由帧或分组发送数据的诸如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来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能够操作的通信系统。
这样的通信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系统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特别地,长期演进(LT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系统,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系统。
参考图2,CDMA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移动终端100、多个基站(BS)270、基站控制器(BSC)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280。MSC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290形成接口。MSC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基站270的BSC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己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所述接口包括例如E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BSC2750。在图2中,描绘了多个卫星300,但是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目的卫星获得有用的定位信息。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通信系统,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距离测量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通过第一接口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控制所述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以使得所述测量装置发出测量光线、并且所述测量光线在目标区域产生测量光点;
步骤302:通过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
步骤303: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这里,所述测量装置可以由小型激光测距模组组成。工作电压3.3v,工作时电流仅8mA,其精度可达0.03m~50M,通过TTL串口传输数据。
另外,所述第一接口可以为模拟信号接口也可以为数字信号接口,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需要理解的是,当第一接口为模拟信号接口的时候,接收到的距离测量结果需要为模拟信号;当第一接口为数据信号接口的时候,接收到的距离测量结果可以直接为数字信号。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装置进行测量的方式,测量装置可以通过发出激光,将光线投射至目标区域处,其中,所述目标区域具体可以为一个平面,也可以为任意形状的一个遮挡物,图中所示为一面墙,实际上还可以为一个人;光线在目标区域能够产生一个光点,而目标区域能够对光线产生反射,测量装置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线之后,能够基于发送光线以及接收光线的时间差,以及激光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来最终计算得到测量装置(或者可以认为是移动终端)与目标区域之间的距离。
上述通过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控制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可以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一、
当第一接口为模拟信号接口的时候,向所述测量装置直接发出控制信号并不方便,此时,可以由用户通过设置在测量装置上的物理按键,来控制是否开启测量装置并进入测距模式;比如,参见图4,测量装置上可以设置一个物理按键,该按键被按下时,可以确定开启并进入测距模式。
处理方式二、
当第一接口为数字信号接口的时候,可以由移动终端直接通过第一接口向测量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以使得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安装测距应用,来对测量装置进行控制,运行并进入应用之后,在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有开启测量装置、测距模式开启等等虚拟按键。
上述通过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可以为:通过图像采集单元实时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并且设置瞄准点至在画面中测量光点的所在位置处,将该位置作为画面中的目标点。
比如,参见图4,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通过耳机接口外接了测量装置,智能手机开启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是实时将摄像头能够采集到的画面展示在显示区域的处理场景,并不涉及到是否确定获取当前显示区域内的画面作为图片的操作;进一步地,在采集到的目标区域的画面中可以看到一个光点,也就是测量光线产生的测量光点,可以手动的将瞄准点设置在测量光点的位置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手动的将瞄准点设置到光点的位置处可以为一种实施方式,实际处理中还可以自动检测画面中是否存在高亮度点,自动的调整瞄准点至该位置。具体来说,上述处理方式可以为检测当前画面中是否具备亮度高于预设门限值的显示内容,若有,则检测该显示内容的面积是否小于面积门限值,若小于,则将瞄准点设置正在对应的显示位置处。其中,面积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由于激光的散射较小,所以面积门限值可以设置的比较小。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如前所述,测量装置能够通过检测反射光与发射光线之间的时差来确定距离,此时,测量装置或得到的距离可以为一个具体的数值,通过第一接口将该数值发送给移动终端,如此,移动终端就能够得知自己与目标区域之间的距离。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接口外接测量装置,并结合自身能够采集到的画面信息,确定画面中某一个位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如此,就能够保证通过光信号进行距离测试,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较高,并且能够跟采集的画面信息进行结合,从而提供更加直观的效果。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距离测量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通过第一接口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控制所述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以使得所述测量装置发出测量光线、并且所述测量光线在目标区域产生测量光点;
步骤302:通过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
步骤303: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这里,所述测量装置可以由小型激光测距模组组成。工作电压3.3v,工作时电流仅8mA,其精度可达0.03m~50M,通过TTL串口传输数据。
另外,所述第一接口可以为模拟信号接口也可以为数字信号接口,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需要理解的是,当第一接口为模拟信号接口的时候,接收到的距离测量结果需要为模拟信号;当第一接口为数据信号接口的时候,接收到的距离测量结果可以直接为数字信号。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装置进行测量的方式,测量装置可以通过发出激光,将光线投射至目标区域处,其中,所述目标区域具体可以为一个平面,也可以为任意形状的一个遮挡物,图中所示为一面墙,实际上还可以为一个人;光线在目标区域能够产生一个光点,而目标区域能够对光线产生反射,测量装置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线之后,能够基于发送光线以及接收光线的时间差,以及激光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来最终计算得到测量装置(或者可以认为是移动终端)与目标区域之间的距离。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如前所述,测量装置能够通过检测反射光与发射光线之间的时差来确定距离,此时,测量装置或得到的距离可以为一个具体的数值,通过第一接口将该数值发送给移动终端,如此,移动终端就能够得知自己与目标区域之间的距离。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针对第一接口为模拟信号接口的场景进行说明。
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包括:基于所述距离测量结果,生成与所述距离测量结果相对应的方波;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获取到所述与距离测量结果相对应的方波,对所述方波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从第一行和第三行分别代表了0m和50m,我们就可在此范围得到相应距离所对应的占空比t,并满足一个t=kx+b的函数关系式,将距离x带入计算可以得到相应的占空比。然后通过MCU控制单元的定时器可以产生相应的方波脉冲,移动终端通过对Mic通道对脉冲占空比t进行统计从而将占空比通过函数关系式重新得到距离x。其中,k和b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具体的,可以认为第一接口为耳机接口,比如,参见图6,现有技术中,在手机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外接设备的接口,图中示出耳机接口;本实施例中将该耳机接口作为第一接口。
测量装置与移动终端连接的场景可以如图7所示,测量装置通过耳机接口连接到手机,进入测距模式之后,发出激光,目标区域可以为图中的目标人物所在的区域;另外,激光在人物身上会产生测量光点,相应的,在手机显示区域中展示当前采集到的画面,画面中能够看到一个光点,在光点位置设置瞄准点a。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接口外接测量装置,并结合自身能够采集到的画面信息,确定画面中某一个位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如此,就能够保证通过光信号进行距离测试,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较高,并且能够跟采集的画面信息进行结合,从而提供更加直观的效果。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提供的场景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针对使用距离测量结果、展示测量结果、以及基于测量装置的调整来调整进行测量等场景进一步进行说明。
所述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包含有测量光点的画面中,展示所述距离测量结果。
其中,展示所述距离测量结果可以为在移动终端的预设位置处展示所述距离测量结果。所述预设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可以指定在画面的下方进行展示,如图4所示,可以直接在画面下方显示该测量结果“实际距离:XX米”。
进一步地,由于测量装置基于激光进行测量可以得到的距离非常准确,可以到小数点后多个,在展示所述距离测量结果的时候,还可以设置展示所述距离测量结果的位数,比如,设置为展示到小数点后的N位,N小于等于3。上述N仅为一个示例,实际处理中可以灵活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进行穷举。
在上述处理之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基于所述距离测量结果,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适合采集距离与所述目标区域的距离相同的区域图像。
其中,基于测量结果进行焦距调整的具体处理方式可以为由于得知目标区域与移动终端的详细距离,所以根据该距离测量结果直接进行焦距的计算,能够减少根据图像清晰程度进行调整所浪费的时间,提升图像采集的速度。
由于在实际处理中会涉及到可能会调整测量装置的场景,本实施例中针对调整测量装置的角度的场景进行说明,包括:
检测所述测量装置的调整角度;
基于所述调整角度,对所述画面中的目标点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目标点与测量装置调整角度之后的在目标区域产生的测量光点重合;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在调整之后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其中,所述基于调整角度对所述画面中的目标点进行调整的处理方式可以为: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测量装置的调整角度、以及调整方向,基于确定的调整角度以及调整方向,将所述画面中的目标点调整相应距离,从而使得目标点位于测量光点的位置处。
所述传感器可以为设置在测量装置内的陀螺仪,基于陀螺仪及其对应的坐标系,能够确定测量装置移动的方向以及移动的距离;
和/或,
所述传感器也可以为设置在移动终端内的陀螺仪,通过该陀螺仪能够检测到移动终端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由于移动终端与测量装置保持连接,所以移动终端产生移动的时候,测量装置同样会产生移动,所以基于移动终端自身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就能够确定将目标点在画面中的移动距离以及移动方向。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接口外接测量装置,并结合自身能够采集到的画面信息,确定画面中某一个位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如此,就能够保证通过光信号进行距离测试,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较高,并且能够跟采集的画面信息进行结合,从而提供更加直观的效果。
另外,由于能够结合距离测量结果对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进行调整,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完成对焦处理,提升移动终端进行图像采集的准确性以及效率;
此外,还能够检测到测量装置的移动进而调整移动终端中的目标点的位置,也实现了一旦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关系之后,无论测量装置如何移动都能够快速自动的调整目标点的位置,从而快速确定调整后的目标点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如图8所示,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控制单元81,用于通过第一接口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控制所述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以使得所述测量装置发出测量光线、并且所述测量光线在目标区域产生测量光点;
图像采集单元82,用于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
距离获取单元8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接口可以为模拟信号接口也可以为数字信号接口,当第一接口为模拟信号接口的时候,接收到的距离测量结果需要为模拟信号;当第一接口为数据信号接口的时候,接收到的距离测量结果可以直接为数字信号。
上述通过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控制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可以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一、
当第一接口为模拟信号接口的时候,所述距离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获取到所述与距离测量结果相对应的方波,对所述方波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
向所述测量装置直接发出控制信号并不方便,此时,可以由用户通过设置在测量装置上的物理按键,来控制是否开启测量装置并进入测距模式。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从第一行和第三行分别代表了0m和50m,我们就可在此范围得到相应距离所对应的占空比t,并满足一个t=kx+b的函数关系式,将距离x带入计算可以得到相应的占空比。然后通过MCU控制单元的定时器可以产生相应的方波脉冲,移动终端通过对Mic通道对脉冲占空比t进行统计从而将占空比通过函数关系式重新得到距离x。其中,k和b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具体的,可以认为第一接口为耳机接口,比如,参见图6,现有技术中,在手机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外接设备的接口,图中示出耳机接口;本实施例中将该耳机接口作为第一接口。
测量装置与移动终端连接的场景可以如图7所示,测量装置通过耳机接口连接到手机,进入测距模式之后,发出激光,目标区域可以为图中的目标人物所在的区域;另外,激光在人物身上会产生测量光点,相应的,在手机显示区域中展示当前采集到的画面,画面中能够看到一个光点,在光点位置设置瞄准点a。
处理方式二、
当第一接口为数字信号接口的时候,可以由移动终端直接通过第一接口向测量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以使得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安装测距应用,来对测量装置进行控制,运行并进入应用之后,可以提供图6所示的界面,在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有开启测量装置、测距模式开启等等虚拟按键。
上述通过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可以为:通过图像采集单元实时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并且设置瞄准点至在画面中测量光点的所在位置处,将该位置作为画面中的目标点。
比如,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通过耳机接口外接了测量装置,智能手机开启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是实时将摄像头能够采集到的画面展示在显示区域的处理场景,并不涉及到是否确定获取当前显示区域内的画面作为图片的操作;进一步地,在采集到的目标区域的画面中可以看到一个光点,也就是测量光线产生的测量光点,可以手动的将瞄准点设置在测量光点的位置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手动的将瞄准点设置到光点的位置处可以为一种实施方式,实际处理中还可以自动检测画面中是否存在高亮度点,自动的调整瞄准点至该位置。具体来说,上述处理方式可以为检测当前画面中是否具备亮度高于预设门限值的显示内容,若有,则检测该显示内容的面积是否小于面积门限值,若小于,则将瞄准点设置正在对应的显示位置处。其中,面积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由于激光的散射较小,所以面积门限值可以设置的比较小。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如前所述,测量装置能够通过检测反射光与发射光线之间的时差来确定距离,此时,测量装置或得到的距离可以为一个具体的数值,通过第一接口将该数值发送给移动终端,如此,移动终端就能够得知自己与目标区域之间的距离。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接口外接测量装置,并结合自身能够采集到的画面信息,确定画面中某一个位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如此,就能够保证通过光信号进行距离测试,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较高,并且能够跟采集的画面信息进行结合,从而提供更加直观的效果。
实施例五、
基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本实施例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包含有测量光点的画面中,展示所述距离测量结果。
其中,展示所述距离测量结果可以为在移动终端的预设位置处展示所述距离测量结果。所述预设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可以指定在画面的下方进行展示。
进一步地,由于测量装置基于激光进行测量可以得到的距离非常准确,可以到小数点后多个,在展示所述距离测量结果的时候,还可以设置展示所述距离测量结果的位数,比如,设置为展示到小数点后的N位,N小于等于3。上述N仅为一个示例,实际处理中可以灵活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进行穷举。
在上述处理之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距离测量结果,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适合采集距离与所述目标区域的距离相同的区域图像。
其中,基于测量结果进行焦距调整的具体处理方式可以为由于得知目标区域与移动终端的详细距离,所以根据该距离测量结果直接进行焦距的计算,能够减少根据图像清晰程度进行调整所浪费的时间,提升图像采集的速度。
参见图9,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检测单元84,用于检测所述测量装置的调整角度;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82,用于基于所述调整角度,对所述画面中的目标点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目标点与测量装置调整角度之后的在目标区域产生的测量光点重合;
所述距离获取单元8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在调整之后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其中,所述基于调整角度对所述画面中的目标点进行调整的处理方式可以为: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测量装置的调整角度、以及调整方向,基于确定的调整角度以及调整方向,将所述画面中的目标点调整相应距离,从而使得目标点位于测量光点的位置处。
所述传感器可以为设置在测量装置内的陀螺仪,基于陀螺仪及其对应的坐标系,能够确定测量装置移动的方向以及移动的距离;
和/或,
所述传感器也可以为设置在移动终端内的陀螺仪,通过该陀螺仪能够检测到移动终端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由于移动终端与测量装置保持连接,所以移动终端产生移动的时候,测量装置同样会产生移动,所以基于移动终端自身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就能够确定将目标点在画面中的移动距离以及移动方向。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接口外接测量装置,并结合自身能够采集到的画面信息,确定画面中某一个位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如此,就能够保证通过光信号进行距离测试,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较高,并且能够跟采集的画面信息进行结合,从而提供更加直观的效果。
另外,由于能够结合距离测量结果对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进行调整,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完成对焦处理,提升移动终端进行图像采集的准确性以及效率;
此外,还能够检测到测量装置的移动进而调整移动终端中的目标点的位置,也实现了一旦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关系之后,无论测量装置如何移动都能够快速自动的调整目标点的位置,从而快速确定调整后的目标点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距离测量系统,如图10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1001,用于通过第一接口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控制所述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测量装置1002,用于基于移动终端的控制发出测量光线、并且所述测量光线在目标区域产生测量光点。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功能与实施例四以及实施例五相同,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11所示,所述测量装置包括:
激光测距模组1101,用于发出测量光线;
控制单元1102,用于基于激光测距模组接收到的测量光线的返回光线确定与目标区域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调制成方波,通过移动终端的第一接口发送所述方波至所述移动终端。
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硬件,可以参见图12激光测距模组为现有成熟技术,通过TTL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我们需要通过一颗MCU也就是控制单元,对实时的状态信息和距离数据进行解析,通过移动终端的音频端口Mic通道上送至移动终端。
通过一颗MCU对串口传输的距离数据进行解析,然后转换成特定频率和占空比的方波信号,通过移动终端音频端口的Mic引脚送至移动终端解析,移动终端对不停变化的脉冲信号进行解析,从而计算出激光测距模组反馈的距离。由于使用了音频端口进行通信,对终端的兼容性好。在激光测距模组得到有效固定的同时,可以在360°的范围内进行旋转而不会中断与移动终端的通信,这是其他通讯端口不能比拟的。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设定一个使用场景,在手机拍照模式下,可以设定一个瞄准星在移动终端屏幕的固定位置。此瞄准星绝对位置与当前激光光点位置相同。这样我们可以在手持移动终端的情况下,打开照相机模式,将瞄准星对准想要测量距离的目标,很方便的能在屏幕上获取到目标点与当前位置的距离信息。该距离数据还可辅助照相机对焦工作,大大提高对焦速度。
结合上述测量装置的结构,参见图13提供一个具体的实时流程,首先通过激光模组进行测距,在TTL串口中产生数据;进而通过MCU控制单元进行数据解析,计算得到占空比;基于占空比以及定时器产生PWM波;通过移动终端的耳机Mic接口通道接收方波,实时计算得到占空比;将占空比带入距离计算函数得到实时距离并在屏幕上打印出距离测量结果。
如此,通过一个MCU控制单元,对现有小型TTL激光测距模组在串口发送的距离信号进行解析,调制成占空比不同的方波脉冲信号,通过移动终端音频口的Mic通道上送到移动终端,使移动终端能够实时的对目标点进行测距工作,由于采用了音频端口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该模组可以在水平面内任意旋转,方便测量工作。在有效固定模组到移动终端的情况下,能进行灵活的旋转调整。屏幕上可设置瞄准星,当激光测距模组固定后,校准完毕的瞄准星在照相模式下可以方便直观的对目标点的距离进行测量,并打印在屏幕下方。同时,距离数据还可辅助照相机的对焦动作,大大提高了对焦速度。可谓是一举多得。可开发为移动终端周边产品进行配套销售,拓展了移动终端的功能,解决了用户痛点,增加了可玩性和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距离测量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接口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控制所述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以使得所述测量装置发出测量光线,所述测量光线在目标区域产生测量光点;
通过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距离测量结果,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匹配采集距离与所述目标区域的距离相同的区域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获取到所述与距离测量结果相对应的方波,对所述方波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测量装置的调整角度;
基于所述调整角度,对所述画面中的目标点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目标点与测量装置调整角度之后的在目标区域产生的测量光点重合;
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在调整之后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接口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控制所述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以使得所述测量装置发出测量光线、所述测量光线在目标区域产生测量光点;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
距离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距离测量结果,对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焦距匹配采集距离与所述目标区域的距离相同的区域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距离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获取到所述与距离测量结果相对应的方波,对所述方波进行解析得到与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测量装置的调整角度;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角度,对所述画面中的目标点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目标点与测量装置调整角度之后的在目标区域产生的测量光点重合;
所述距离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在调整之后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9.一种距离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用于通过第一接口与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控制所述测量装置进入测距模式;采集包含有所述测量光点的画面,在所述画面中将所述测量光点所在位置设置为目标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测量装置建立的连接,获取到所述测量装置反馈的针对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点的距离测量结果;
测量装置,用于基于移动终端的控制发出测量光线、并且所述测量光线在目标区域产生测量光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
激光测距模组,用于发出测量光线;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激光测距模组接收到的测量光线的返回光线确定与目标区域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调制成方波,通过移动终端的第一接口发送所述方波至所述移动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59816.6A CN106506830A (zh) | 2016-10-27 | 2016-10-27 | 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59816.6A CN106506830A (zh) | 2016-10-27 | 2016-10-27 | 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06830A true CN106506830A (zh) | 2017-03-15 |
Family
ID=58321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59816.6A Pending CN106506830A (zh) | 2016-10-27 | 2016-10-27 | 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06830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27133A (zh) * | 2017-10-31 | 2018-02-23 |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内部传感器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08490445A (zh) * | 2018-03-06 | 2018-09-04 | 重庆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脉冲宽度检测的红外测距方法及装置 |
CN109192178A (zh) * | 2018-08-02 | 2019-01-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98249A (zh) * | 2004-12-30 | 2006-07-05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测距式数码相机 |
TW200928316A (en) * | 2007-12-21 | 2009-07-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Laser ranging device and method same |
CN103869321A (zh) * | 2014-03-28 | 2014-06-18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一种超声波测距系统及控制其测距的方法 |
CN104345316A (zh) * | 2013-07-26 | 2015-02-11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激光测距仪 |
CN104508425A (zh) * | 2012-08-16 | 2015-04-08 | 莱卡地球系统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角度确定单元的手持式距离测量装置 |
CN105408768A (zh) * | 2013-08-27 | 2016-03-16 | 天宝导航有限公司 | 视频对准系统 |
CN105823426A (zh) * | 2015-01-08 | 2016-08-03 | 智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以移动装置结合光束投射器的量测距离或面积的方法 |
-
2016
- 2016-10-27 CN CN201610959816.6A patent/CN10650683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98249A (zh) * | 2004-12-30 | 2006-07-05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测距式数码相机 |
TW200928316A (en) * | 2007-12-21 | 2009-07-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Laser ranging device and method same |
CN104508425A (zh) * | 2012-08-16 | 2015-04-08 | 莱卡地球系统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角度确定单元的手持式距离测量装置 |
CN104345316A (zh) * | 2013-07-26 | 2015-02-11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激光测距仪 |
CN105408768A (zh) * | 2013-08-27 | 2016-03-16 | 天宝导航有限公司 | 视频对准系统 |
CN103869321A (zh) * | 2014-03-28 | 2014-06-18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一种超声波测距系统及控制其测距的方法 |
CN105823426A (zh) * | 2015-01-08 | 2016-08-03 | 智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以移动装置结合光束投射器的量测距离或面积的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27133A (zh) * | 2017-10-31 | 2018-02-23 |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内部传感器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07727133B (zh) * | 2017-10-31 | 2020-12-25 |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内部传感器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08490445A (zh) * | 2018-03-06 | 2018-09-04 | 重庆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脉冲宽度检测的红外测距方法及装置 |
CN108490445B (zh) * | 2018-03-06 | 2022-08-02 | 重庆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脉冲宽度检测的红外测距方法及装置 |
CN109192178A (zh) * | 2018-08-02 | 2019-01-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02693A (zh) |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 | |
US20220292696A1 (en) |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8108704A (zh) | 人脸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659758A (zh) | 潜望式拍摄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6909274A (zh) |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 | |
CN108989665A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US20210168279A1 (en) | Document image corr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6648118A (zh) |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虚拟教学方法与终端设备 | |
CN106412291A (zh)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255813A (zh) | 基于3d技术的测距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7493426A (zh) | 一种信息采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796005A (zh) | 在线教学监控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07071263A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 |
CN108156374A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348093A (zh) | 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0457571B (zh) | 获取兴趣点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1027890A1 (zh) | 车牌图像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9525837B (zh) | 图像的生成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6506830A (zh) | 一种距离测量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 |
CN106534552A (zh) | 移动终端及其拍照方法 | |
CN107255812A (zh) | 基于3d技术的测速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7753028A (zh) | 拍照测身高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506963A (zh) | 一种基于双摄像头的拍照方法及终端 | |
CN107018326A (zh) | 一种拍摄方法和装置 | |
CN106454087B (zh) | 一种拍摄装置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