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0111A - 垃圾焚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垃圾焚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00111A CN106500111A CN201611260124.9A CN201611260124A CN106500111A CN 106500111 A CN106500111 A CN 106500111A CN 201611260124 A CN201611260124 A CN 201611260124A CN 106500111 A CN106500111 A CN 1065001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grate
- incinerator
- rubbish
- air
- g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38—Multi-hearth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44—Details; Accessories
- F23G5/442—Waste feed arrangements
- F23G5/444—Waste feed arrangements for solid was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205/00—Waste feed arrangements
- F23G2205/14—Waste feed arrangements using hopper or bi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2207/00—Control
- F23G2207/10—Arrangement of sensing devices
- F23G2207/101—Arrangement of sensing devices for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垃圾焚烧系统,包括连通焚烧炉炉腔的落料装置,所述焚烧炉内设有焚烧炉排,所述炉排下方设有通入燃烧风的进风室,所述焚烧炉后方通过管道连接烟气净化系统,烟气经所述烟气净化系统净化后排出。本发明垃圾焚烧系统,从落料到焚烧,使用效果好,可大大提高垃圾的焚烧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垃圾焚烧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的处理是城市化过程及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现有技术中,垃圾站在垃圾焚烧系统不能够适应国内高水分、低热值的垃圾,且不合理的垃圾焚烧系统对垃圾的焚烧不完全,其排放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垃圾的焚烧效率,适用性好,节能环保的垃圾焚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焚烧炉炉腔的落料装置,所述焚烧炉内设有焚烧炉排,所述炉排下方设有通入燃烧风的进风室,所述焚烧炉后方通过管道连接烟气净化系统,烟气经所述烟气净化系统净化后排出。
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在所述落料装置下方设有将垃圾推送至焚烧炉内的送料装置。
所述落料装置包括料斗及下料槽,在所述料斗及下料槽之间设有控制落料的料斗门。
所述下料槽包括中段下料槽及下段下料槽,所述下段下料槽朝向焚烧炉的炉腔方向折弯延伸。
在所述下段下料槽折弯形成的颈部设有对垃圾进行冷却降温的空冷部。
所述料斗内设有将堆积的架桥垃圾打散的破桥装置。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接收落料装置落下垃圾的给料平台,所述给料平台的前方连通所述焚烧炉,所述给料平台上设有推送杆,所述推送杆由推送缸带动。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全行程推料机构及短行程推料机构,所述全行程推料机构及短行程推料机构均由对应独立的所述推送缸连接所述推送杆形成。
所述给料平台上设有若干限制所述推送杆运动方向的导向轮。
所述给料平台下方设有收集垃圾渗滤液的渗滤液收集槽。
所述炉排包括依次输送垃圾燃烧的干燥炉排,燃烧炉排及燃尽炉排,所述各炉排呈阶梯状排列。
所述干燥炉排,燃烧炉排及燃尽炉排均由连接在各炉排两侧的驱动装置驱动运动将垃圾输送。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缸,所述驱动缸通过连杆连接推动所述炉排前后运动的推杆。
所述连杆为V型结构杆,在所述V型结构杆中部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支座上,所述V型结构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缸,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杆。
所述推杆上设有第二缓冲弹簧。
所述每个炉排均向下倾斜布置,在每个炉排下方均设有支撑摆杆。
所述每一级炉排下方设有独立的进风室,一次风机将垃圾池内的空气经管道分别导送至各进风室,在由所述一次风机连通各进风室的管道内均设有分别控制进入各进风室内空气流量的流量风门。
所述一次风机与所述进风室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对空气进行预热的预热器。
所述焚烧炉上端连接有二次风机,所述二次风机抽取所述焚烧炉顶部的空气经管道导送至所述焚烧炉的炉膛上方辅助烟气燃烧。
所述烟气净化系统后方管路上设有EGR风机,所述EGR风机出风端通过管道连接至所述焚烧炉的燃烧炉膛上方。
所述焚烧炉的炉膛上设有一段向内缩形成的炉膛喉部,所述二次风机和/或EGR风机的空气经管道与所述炉膛喉部连通。
所述焚烧炉上设有点火燃烧器、辅助燃烧器及检测炉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垃圾接收及卸料系统,使用用控制方便,布置合理,稳定有效,可有序可控的实现垃圾的接收及卸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垃圾焚烧系统及其烟风系统示意图;
图2为中间流型炉膛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给料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焚烧炉排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焚烧炉排左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1、落料装置,101、料斗,102、料斗门,103、中段下料槽,104、下段下料槽,105、空冷部,106、膨胀节,107、破桥装置;
2、送料装置,201、推送缸,202、导向轮,203、推送杆,204、第一缓冲弹簧,205、推送块,3、渗滤液收集槽;
4、炉排,41、干燥炉排,42、燃烧炉排,43、燃尽炉排,44、驱动装置,441、驱动缸,442、连杆,443、推杆,444、第二缓冲弹簧,45、支撑摆杆,46,支撑立柱;
5、进风室,6、炉膛,7、一次风机,8、预热器,9、二次风机,10、焚烧炉,11、烟气净化系统,12、EGR风机,13、引风机,14、缩口段,15、再燃烧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垃圾在垃圾贮坑内存放约7天,生活垃圾入厂经发酵后,由垃圾吊车的抓斗将垃圾坑内垃圾送入各焚烧炉,经落料装置1,由送料装置2推送至炉排的燃烧区域。
如图3所示,给料系统包括落料装置1,落料装置1包括料斗101,还包括连接料斗101及焚烧炉的下料槽,在料斗101及下料槽之间设有控制落料的料斗门102;在落料装置下方设有将垃圾推送至焚烧炉内的送料装置2,垃圾经料斗和下料槽落下,再由送料装置将垃圾推送至炉膛内。
本发明中,料斗101置于料斗平台上,可容纳抓斗一次投料量,其宽度大于抓斗最大张开宽度,避免抓斗与料斗壁相撞以及垃圾散落在平台上。优选的,可在在料斗101上方设摄像头,摄像头将监视画面反馈至操纵室的显示频上,便于监视料斗的投料落料情况。
为防止架桥发生,料斗101壁由钢板焊接,使垃圾易移动。如图3中所示,下料槽与竖直方向呈5度~10度的倾角,以便于顺利下料。料斗101内设有将堆积的架桥垃圾打散的破桥装置106。本发明中,在各炉的料斗101内各设有用于架桥检测和吊车抓斗启动信号用的微波感应器,如检测到料斗103内有架桥情况发生,则可停止抓斗投放料,同时启动破桥装置106清除架桥垃圾,以便于垃圾顺畅的投料放料。本实施例中,破桥装置可设为由气缸带动弧形破桥板绕轴转动将堆积垃圾打散。
下料槽内垃圾发酵及受炉内高温影响,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本发明中,优选的,在下料槽内设有检测槽内垃圾温度的温度检测器,以实时监控槽内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引起的垃圾燃烧,多槽体壁面造成损伤。下料槽包括中段下料槽103及下段下料槽104,下段下料槽104下端朝向焚烧炉的炉腔方向折弯延伸,便于配合送料装置,使得垃圾顺畅的进入炉膛内。在下段下料槽104处垃圾容易堆积产热,在下段下料槽折弯形成的颈部设有对垃圾进行冷却降温的空冷部,空冷部包括与颈部贴合的腔体,启动时,外部空气压缩机向腔体内循环通入冷却气体,通过热量传递以实现对垃圾降温的目的。当温度检测器检测到槽内温度升高至设定值时,可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空冷部启动循环通入冷却空气对此处槽体内垃圾进行降温,防止其燃烧。
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送料装置2包括接收落料装置落下垃圾的给料平台,给料平台的前方连通焚烧炉,给料平台上设有推送杆203,推送杆203由推送缸201带动。
每台焚烧炉均设有送料装置2,可控制给料量,每个推送杆203由推送缸201驱动。送料装置包括全行程推料机构及短行程推料机构,全行程推料机构及短行程推料机构均由对应独立的推送缸连接所述推送杆203形成。一组全行程用于焚烧炉启动及停炉时的推料,推送幅度大,实现完全推料落料,另一组短行程推料机构为正常运行条件下的推料,推动幅度段,频率快,两组行程开关可在现场或主控室切换
为保证每个推送杆203平稳的推动行进,给料平台上设有若干限制推送杆203运动方向的导向轮202,起一定的支撑和导向作用,可使推杆能平滑移动。推送杆203前端设有推送块205,送料装置2两侧均留有热膨胀余量,在垂直方向上有数块耐热金属组装而成,可吸收热膨胀。当推送杆203完成一个行程时,能够清理掉残留在床面上的垃圾。如垃圾的处理量很大,送料的推送缸201及推送杆203装置可分为几个平行的行程。
推送杆203上还套有第一缓冲弹簧204,在推动过程中起到减振缓冲的作用,保证送料过程的稳定性。
给料平台下方设有收集垃圾渗滤液的渗滤液收集槽3,可将平台上的垃圾渗沥液收集后排出。
炉膛的入口部分为料斗101,下部的下料槽是垃圾进入焚烧炉的通道。在这两部分之间安装料斗门102,控制落料同时也可起到用来防止空气渗入炉内作用,可在停炉及料斗未装满时防止燃烧气漏出、外部空气漏入。
本发明中,落料装置1的料斗101和下料槽的角度是经过周密考虑而设计的,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垃圾堵塞;为了防止堵塞,设置了防止架桥的破桥装置106;下料槽具有一定的高度,运行时下料槽内存有数米高度的料层,起到了密封作用,以免空气渗进炉内;采用空气来冷却下料槽,防止堆放数天后的垃圾与炉内高温烟气在下料槽处混合而产生燃烧。
送料装置2用来将垃圾从下料槽推至炉排表面。它具有以下优点:当推送杆203完成一个行程时,能够清理掉残留在给料床面上的垃圾。给料床面上装有滚轮,使得推送杆203能够平滑移动,如垃圾的处理量很大,可分为几个平行的行程,防止垃圾堆积。
料斗101为漏斗形状,能够贮存约1个小时左右焚烧量的垃圾,料斗101安装有摄像头和垃圾料位感应装置,用于观察料斗和溜槽内的垃圾料位,料斗101内还设有避免垃圾搭桥的破桥装置107。下料槽竖直高度方向可存储一定量的垃圾,下料槽顶部设有盖板,停炉时将盖板关闭,使焚烧炉与垃圾贮坑相隔绝。送料装置2位于下料槽的底部,保证垃圾均匀、可控制的进入炉排4上。送料装置2由推送杆203推动垃圾进入炉膛。炉排可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运动的速度和间隔时间能够通过控制系统测量和设置。
如图5所示,炉排4包括在焚烧炉内依次布置的干燥炉排41,燃烧炉排42及燃尽炉排43,各炉排呈由高至低的阶梯状排列,干燥炉排41,燃烧炉排42及燃尽炉排43分别由连接在各炉排两侧的驱动装置44驱动往复运动,实现将垃圾在焚烧炉内焚烧输送。
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实施例,驱动装置44为液压驱动或气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缸441,驱动缸441通过连杆442连接推动炉排前后运动的推杆443。
优选的,连杆442具有两个连接端,为具有一定角度的V型结构杆,V型结构杆中部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支座上,V型结构杆的一端连接驱动缸441,另一端连接推杆443。如图6中所示,驱动缸441、连杆442及推杆443呈M型连接位置,驱动过程中,以支座上转轴位为转动中心,驱动缸441活塞杆端伸出通过连杆442的方位变换为推杆443朝向炉排方向的移动,从而推动炉排移动。
本发明中,优选的,在推杆443上上设有第二缓冲弹簧444,以减轻炉排往复推动过程中的振动。
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的,干燥炉排41,燃烧炉排42及燃尽炉排43牌面均向下倾斜布置,通过炉排的排面倾斜的方式,使垃圾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的干燥炉排经燃烧炉排向燃烬炉排运送,有效地实现垃圾在炉排上由前向后、由上至下的输送过程,可实现以较小驱动力的驱动装置,驱动整个炉排的运动,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并可同时实现垃圾在炉排上的干燥、燃烧和充分燃烬。
在每个炉排下方均设有支撑摆杆45。
干燥炉排441,燃烧炉排442及燃尽炉排443均由活动炉排列与固定炉排列交错布置而成。固定炉排固定在炉排架上,活动炉排通过驱动装置44带动进行前后往复运动。
每一级炉排下方设有独立的进风室5。各进风室5连通的管道内均设有控制空气流量的流量风门。炉排下部为数个独立的风室,各风室之间互不窜风,各风室设有独立的流量风门。流量风门均单独配一台控制执行器,可根据各炉排所对区域的燃烧情况单独调整个别风门的开度,以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
各进风室5通过管道连接至封闭式垃圾池,一次风机7将垃圾池内的空气经管道分别导送至各进风室5。利用一次风机7抽取垃圾池内的空气通入各风室进行燃烧,可相对降解垃圾池内的臭味,相对环保且节能。
进风室5连接有灰风机,通过炉排间隙掉进风室的细小颗粒,通过清灰风机引入的高压风由放灰通道吹入出渣通道内。
采用SUN型炉排,模块化设计、维护简单、采用高铬材质铸造,使用寿命长。
采用中间流SUN型炉排,垃圾通过进料斗进入倾斜向下的三段炉排,分为干燥区、燃烧区、燃烬区,由于炉排之间的交错运动,将垃圾向下方推动,使垃圾依次通过炉排上的各个区域,垃圾由一个区进入到另一区时,起到一个大翻身打散的作用,直至燃烬排出炉膛。SUN型炉排由干燥炉排41、燃烧炉排42、燃烬炉排43组成,第1段干燥炉排主要用于干燥、第2段燃烧炉排主要用于燃烧、第3段燃烬炉排用于完全燃烧。各段之间设有充分的落差,利用该落差对垃圾进行打散、搅拌。
在炉排4设计上,通过控制料层厚度,减少炉排裸露,提高耐久性;各炉排具有独立的进风室5,空气分布均匀使燃烧性提高;炉排缝隙掉灰减少,热灼减率得到改善,小于≤3%,一般为1-2%。采用本发明驱动机构,可避免炉排卡阻、脱落,炉排相互间无摩擦,减少磨耗、驱动不良。燃烧稳定,炉排的活动时间由自动燃烧控制系统自动调节。
新送入的垃圾与已燃烧的垃圾在炉排的作用下混合,同时进行干燥和着火过程,燃烬后的垃圾炉渣通过落渣井进入水冷出渣机,然后经振动输送机输送至渣坑。
垃圾由垃圾吊车从垃圾池吊入落料装置1,由落料装置1落入,再经送料装置2将垃圾推送至焚烧炉10内,渗滤液收集槽3设于送料装置2下方,接收垃圾渗滤液。焚烧炉10内设有炉排4,在炉排4下方设有进风室5。一次风机7的进风端连通垃圾池,出风端连接进风室5;在焚烧炉10上端连接有二次风机9,二次风机9出风端经管道连通至焚烧炉10的炉膛6上方;焚烧炉后方设有烟气净化系统11;焚烧炉10上设有点火燃烧器及检测炉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根据燃烧控制的指令,可使用液压缸式的送料装置2,按设定的速度将垃圾推入焚烧炉10内,炉内有固定炉排与运动炉排组成的炉床,通过炉排4的运行将垃圾不断搅动并将其推向前进。炉排4包括依次呈阶梯排列的干燥炉排,燃烧炉排及燃尽炉排,在其下方分别设有与各炉排对应的进风室5。垃圾在焚烧炉10内经过干燥、燃烧和燃烬过程,炉渣由燃烬段后端落入出渣机。
在由一次风机7连通各进风室5的管道内均设有分别控制进入各进风室5内空气流量的流量阀。
在一次风机7与进风室5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对空气进行预热的预热器8。用于助燃的一次风经过蒸汽预热使温度达到200℃~220℃,从而使刚入炉的垃圾快速干燥、着火和燃烧。焚烧炉的过量空气系数设计在1.5以上,以保持炉内充足的氧量,减少二噁英的生成。在焚烧炉10的上方,通过高温二次风的高速喷入,使烟气得到充分的扰动,延长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以改善燃烧状况,确保炉膛6中烟气温度达到850℃以上,停留时间2秒钟以上。烟气净化系统11后方管路上设有EGR风机12,EGR风机12出风端通过管道连接至焚烧炉10的燃烧炉膛6上方,即EGR风机从烟气处理系统出口至引风机13的烟道上抽取,全部送往二次燃烧室。
预热器8为两段式蒸汽-空气预热器,在预热器8进口端管道上安装有调节阀,以控制空气温度。采用两段式蒸汽-空气预热器,一段由汽轮机抽汽加热、二段由过热器出口抽汽加热。由于从垃圾坑抽取的空气中含有灰尘,故蒸汽-空气预热器采取采用光管和宽间距管道。
焚烧炉燃烧风机由供应炉排垃圾燃烧空气的一次风机7和供应二次燃烧室可燃物燃烧空气的二次风机9和EGR风机12构成。一次风机7从垃圾坑处抽气,通过一次空气预热后供应给炉排垃圾燃烧。二次风机9从焚烧炉车间顶部抽气,EGR风机12从烟气处理系统出口至引风机13烟道上抽取,全部送往二次燃烧室。供应炉排各部分的燃烧空气流量通过预热器8旁路流量阀进行调节,相应的主燃烧空气的温度也能实现控制。
一次风机7抽取垃圾贮存坑内的空气,可使坑内压力维持在负压状态,以防止臭气外逸。一次风经蒸汽空气预热器加热至220℃后送入炉排下部进风室5,热空气将热值低、含水率高的垃圾有效地扰动和初干燥。后燃烧室的二次空气和EGR(烟气再循环)风分别由二次风机9抽取焚烧车间顶部空气和由烟气处理系统出口至引风机13烟道上抽取,作为助燃风,在炉膛喉部位置通过喷嘴以很高的速度喷入,搅拌烟气,加强炉膛中气体的扰动,保证了燃气的混合,消除了未燃的挥发分。
在焚烧炉后炉壁安装1台点火燃烧器,为焚烧炉点火之用。在焚烧炉上部安装1台辅助燃烧器,以确保焚烧炉炉膛内烟气达到850℃停留2秒状态。
点火燃烧器由燃烧器本体、电子点火装置、控制盘和安全装置构成,布置在后墙每炉设置1台。焚烧炉点火时炉内在无垃圾状态下,燃烧器使炉出口温度升至600℃后,然后投入垃圾焚烧使炉温慢慢升至额定运行温度(850℃)以上。若急剧升温炉材的温度分布也发生剧烈变化,因热力机械性力的作用而发生炉材表面剥落,使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点火燃烧器应进行阶段性地温度调整以防炉温的急剧变化。停炉时使用与起动时相同的点火燃烧器,使炉温慢慢下降,以防止温度的急剧变化,并使燃烧炉排上残留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器的容量由点火和停止时的升温和降温的需要量决定,能提供低热值垃圾燃烧所需的热量补充。点火燃烧器可手动撤出焚烧炉。
辅助燃烧器由燃烧器本体、电子点火装置、控制盘和安全装置构成,布置在一侧墙每炉设置1台。辅助燃烧器被设计用来保持二次燃烧室的温度在850℃以上和烟气停留时间不少于2秒。点火燃烧器和辅助燃烧器均采用柴油作燃料。焚烧炉侧墙设有辅助燃烧器,布置在绝热炉膛内,当入炉的垃圾热值较低使得炉膛温度低于850℃时,该系统将自动投入。
对垃圾燃烧状态,操作员可通过设置在焚烧炉后端的摄像头,在中控室的工业电视上观察。焚烧炉助燃空气由鼓风机从垃圾池上部抽出,经蒸汽-空气预热器,进行两级加热(空气温度约220℃),作为一次风,先进入炉排底部的公共风室,再经各空气调节挡板进入炉膛燃烧。此外,一次风还起到了冷却炉排的作用。二次风由二次风机从焚烧炉间抽出,再经焚烧炉前后侧喷嘴喷入炉内。焚烧垃圾需要的一次空气量,通过一次风机变频器改变电机转速来进行控制,二次风量同样采用变频器改变电机转速来进行控制。为了控制助燃空气温度,在蒸汽-空气预热器的蒸汽进口管道,安装调节阀。蒸汽-空气预热器流出的疏水,直接进入除氧器。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炉渣,在出渣机中用水熄灭、降温,然后由出渣机将炉渣输送出。出渣机采用水封,以防止空气通过出渣机漏入炉内,保证炉膛负压。
一种垃圾焚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启动点火燃烧器,焚烧炉点火,燃烧器使炉出口温度升至600℃;
2)通过落料装置投入垃圾焚烧,点火燃烧器使炉温慢慢升至不低于额定运行温度850℃;
3)一次风机由垃圾池上方抽取一次风,一次风经预热器加热至200℃~220℃后送入炉排下部进风室;
4)二次风机从焚烧炉上方抽出二次风,再经焚烧炉的燃烧炉膛上方由喷嘴喷入炉内;
5)EGR风机将由烟气净化系统排出的废弃经喷嘴喷入燃烧炉膛上方循环燃烧利用;
6)焚烧完成后炉渣由出渣口排出,慢慢降低炉内温度后再停机。
燃烧后的烟气,经二次风搅拌后实现充分燃烧,降低了CO的含量,并使烟气在850℃环境下停留2秒以上,以确保二噁英充分分解。
焚烧炉10上还设有辅助燃烧器。在焚烧过程中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炉内温度若低于额定运行温度,则辅助燃烧器启动提升炉内温度至额定运行温度。
通过监控摄像头监控焚烧炉内各炉排区域垃圾焚烧情况,再通过各进风室的流量阀调节控制进入各风室的空气量。
一部分助燃用空气经一次风机7由垃圾坑上方引入,经两级蒸汽空气预热器预热到约220℃,进入炉排4下部的进风室5,经炉排4的通风孔进入炉膛助燃。二次风机9提供另一部分助燃空气,二次风从垃圾坑或者就地吸风,通过二次风机9经二次风喷嘴进入焚烧炉。
在焚烧炉的第一烟气通道内,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与喷入的氨水进行SNCR脱硝反应。脱硝之后的高温烟气经过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后,烟气温度冷却至190~230℃左右,冷却后的烟气通过烟道进入烟气净化系统11的半干式反应塔,与喷入的冷却水和消石灰粉充分混合,烟气中的HCl、SO2与Ca(OH)2中和反应后被去除。高温烟气经反应塔中和反应后,进一步冷却至140~160℃进入布袋除尘器。在布袋除尘器和反应塔之间的烟道上设有活性炭喷射混合器,由于布袋除尘器的滤袋纤维表面附有一层Ca(OH)2以及活性炭粉末,可进一步除去酸性物质以及二噁英及重金属等物质,并除去粉尘,烟尘(被分离下的飞灰)送至飞灰处理系统进行固化处理。烟气经过布袋除尘器洁净后通过引风机13排入烟囱进入大气。
焚烧炉设置有辅助燃烧器,为保持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在850℃以上,当垃圾的热值较低而无法达到850℃以上的燃烧温度时,根据焚烧炉内测温装置的反馈信息,可以自动投入运行。
由垃圾库收集的垃圾渗滤液,经集中后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作为循环冷却水的补水,实现废水零排放。
炉渣与飞灰送至水泥厂作为水泥原料使用,或者将炉渣外卖做建筑原料,将飞灰进行螯合固化后填埋处理。
余热锅炉以水为工质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产生4.00MPa,400℃的蒸汽,供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产生的电力除供本厂使用外,多余电力送入地区电网。
垃圾由垃圾吊车从垃圾池吊入料斗后投入料斗。根据燃烧控制的指令,使用液压式喂料装置按设定的速度将垃圾推入炉内,炉内有固定炉排与运动炉排组成的炉床,通过炉排的运行将垃圾不断搅动并将其推向前进。经过干燥、燃烧和燃烬过程,炉渣由燃烬段后端落入出渣机。
本发明垃圾焚烧系统,从落料到焚烧,使用效果好,可大大提高垃圾的焚烧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焚烧炉炉腔的落料装置,所述焚烧炉内设有焚烧炉排,所述炉排下方设有通入燃烧风的进风室,所述焚烧炉后方通过管道连接烟气净化系统,烟气经所述烟气净化系统净化后排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落料装置下方设有将垃圾推送至焚烧炉内的送料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装置包括料斗及下料槽,在所述料斗及下料槽之间设有控制落料的料斗门。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槽包括中段下料槽及下段下料槽,所述下段下料槽朝向焚烧炉的炉腔方向折弯延伸。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段下料槽折弯形成的颈部设有对垃圾进行冷却降温的空冷部。
6.按照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内设有将堆积的架桥垃圾打散的破桥装置。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接收落料装置落下垃圾的给料平台,所述给料平台的前方连通所述焚烧炉,所述给料平台上设有推送杆,所述推送杆由推送缸带动。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包括依次输送垃圾燃烧的干燥炉排,燃烧炉排及燃尽炉排,所述各炉排呈阶梯状排列。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炉排,燃烧炉排及燃尽炉排均由连接在各炉排两侧的驱动装置驱动运动将垃圾输送。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上设有点火燃烧器、辅助燃烧器及检测炉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60124.9A CN106500111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垃圾焚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60124.9A CN106500111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垃圾焚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00111A true CN106500111A (zh) | 2017-03-15 |
Family
ID=58333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60124.9A Pending CN106500111A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垃圾焚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00111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87855A (zh) * | 2018-01-04 | 2018-05-04 | 利百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内合式热解气化炉 |
CN108679614A (zh) * | 2018-06-14 | 2018-10-19 | 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发电系统及方法 |
WO2021227392A1 (zh) * | 2020-06-03 | 2021-11-18 | 江苏金牛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飞灰回用处理装置 |
CN114001364A (zh) * | 2021-12-30 | 2022-02-01 | 南京宇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在线式有机废液热氧化焚烧炉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CN114812202A (zh) * | 2022-06-02 | 2022-07-29 | 自贡金龙水泥有限公司 | 一种投料预热仓及其水泥窑废弃物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993221U (zh) * | 2012-11-07 | 2013-06-12 | 福建省丰泉环保控股有限公司 | 两段逆推式加一段顺推式炉排的往复式炉排炉 |
WO2014027809A1 (en) * | 2012-08-12 | 2014-02-20 | Bang William Hunkyun | Burner system for waste plastic fuel |
CN205717228U (zh) * | 2016-04-27 | 2016-11-23 | 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生活垃圾清洁焚烧装置 |
CN206430163U (zh) * | 2016-12-30 | 2017-08-22 | 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
-
2016
- 2016-12-30 CN CN201611260124.9A patent/CN1065001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27809A1 (en) * | 2012-08-12 | 2014-02-20 | Bang William Hunkyun | Burner system for waste plastic fuel |
CN202993221U (zh) * | 2012-11-07 | 2013-06-12 | 福建省丰泉环保控股有限公司 | 两段逆推式加一段顺推式炉排的往复式炉排炉 |
CN205717228U (zh) * | 2016-04-27 | 2016-11-23 | 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生活垃圾清洁焚烧装置 |
CN206430163U (zh) * | 2016-12-30 | 2017-08-22 | 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87855A (zh) * | 2018-01-04 | 2018-05-04 | 利百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内合式热解气化炉 |
CN108679614A (zh) * | 2018-06-14 | 2018-10-19 | 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发电系统及方法 |
WO2019237695A1 (zh) * | 2018-06-14 | 2019-12-19 | 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发电系统及方法 |
WO2021227392A1 (zh) * | 2020-06-03 | 2021-11-18 | 江苏金牛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飞灰回用处理装置 |
CN114001364A (zh) * | 2021-12-30 | 2022-02-01 | 南京宇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在线式有机废液热氧化焚烧炉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CN114812202A (zh) * | 2022-06-02 | 2022-07-29 | 自贡金龙水泥有限公司 | 一种投料预热仓及其水泥窑废弃物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30163U (zh) |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 |
CN106678830A (zh) | 垃圾焚烧烟风系统及焚烧控制方法 | |
CN106500111A (zh) | 垃圾焚烧系统 | |
CN102537975B (zh) |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及其污染控制系统 | |
CN208804681U (zh) | 一种垃圾热解气化炉密封进投料装置 | |
CN106224974B (zh) | 垃圾焚烧处理系统 | |
CN206094112U (zh) | 一种污泥焚烧系统 | |
CN208442834U (zh) | 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往复式炉排炉 | |
CN111256147A (zh) | 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排炉及其处理系统 | |
CN110407439B (zh) | 一种污泥干化焚烧装置 | |
CN109631044A (zh) | 一种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及其焚烧方法 | |
CN108895458A (zh) | 一种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炉的出渣装置 | |
CN104633666B (zh) | 一种烟气再循环垃圾焚烧锅炉 | |
CN105698182A (zh) | 用于处理垃圾的焚烧系统 | |
CN210740413U (zh) | 一种适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焚烧炉排炉 | |
CN102759111A (zh) | 垃圾裂化炉 | |
CN108506943B (zh) | 一种火电厂燃煤锅炉焚烧含生物质的废弃物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8506938B (zh) | 一种燃煤锅炉分级焚烧含生物质的废弃物的方法和系统 | |
RU2310123C1 (ru) | Котлоагрегат | |
RU58202U1 (ru) | Котлоагрегат | |
CN105698183A (zh) | 用于处理垃圾的焚烧炉 | |
CN206531071U (zh) | 一种垃圾焚烧装置 | |
CN206347578U (zh) | 一种垃圾焚烧烟风系统 | |
CN212108415U (zh) | 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排炉及其处理系统 | |
CN212319730U (zh) | 卧式辊片炉排焚烧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