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467136B - 接合体 - Google Patents

接合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7136B
CN106467136B CN201610686995.0A CN201610686995A CN106467136B CN 106467136 B CN106467136 B CN 106467136B CN 201610686995 A CN201610686995 A CN 201610686995A CN 106467136 B CN106467136 B CN 106467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p part
engaging zones
welding bead
side step
conjug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869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7136A (zh
Inventor
汤浅康治
鸟山直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67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7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7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71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0026Arc welding or cut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02Seam welding; Backing means;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006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设于两个构件的接合区域内的台阶部分的定位精度的同时提高这些构件的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的接合体。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相互接合的一侧构件及另一侧构件的接合体。在该接合体中,一侧构件具有沿着其外周缘区域整体中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一侧接合区域,另一侧构件具有以与一侧接合区域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接合于一侧接合区域的另一侧接合区域,一侧接合区域具有一侧台阶部分,另一侧接合区域具有另一侧台阶部分,一侧台阶部分和另一侧台阶部分在一侧接合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相互对应配置,在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相接合。

Description

接合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彼此接合起来的两个构件的接合体。
背景技术
在包括彼此接合起来的两个构件的接合体中,有时要求提高接合强度。作为能够满足该要求的接合体的一例,列举有为了通过使两个构件的接合区域相互支承来提高接合强度,而使两个构件的接合区域相互抵接的同时焊接在一起而成的接合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接合体中,有时要求提高两个构件之间的定位精度。作为能够满足该要求的接合体的另一例,列举有为了防止定位精度因两个构件中的接合区域的形状偏差的影响而降低,以相互隔开间隔的状态对两个构件的接合区域进行定位的同时利用形成于这些构件的接合区域之间的焊道进行连接而成的接合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35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8-684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8064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31626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100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接合体中,有时需要在两个构件的接合区域分别形成有台阶部分,以使这些台阶部分相互对应的方式进行定位,在该状态下对接合区域进行焊接。但是,难以减少台阶部分的形状偏差以使台阶部分相互对应,在制作多个接合体的情况下,难以使所制作的全部接合体都能提高台阶部分的定位精度。因此,在将设置了台阶部分的结构应用于上述接合体的一例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台阶部分以位置偏移后的状态抵接的同时对两个接合区域进行焊接,台阶部分的定位精度有可能降低。另外,在将设置了台阶部分的结构应用于上述接合体的另一例的情况下,两个接合区域只不过是在相互隔开间隔的状态下利用形成于这些构件的接合区域之间的焊道进行连接,因此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较低。即,在以往的接合体中,难以对两个构件中的接合区域的台阶部分彼此准确定位的同时提高这些构件的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设于两个构件的接合区域内的台阶部分的定位精度的同时提高这些构件的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的接合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接合体,该接合体具有两个构件,该两个构件中的一侧构件具有沿着其外周缘区域整体中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一侧接合区域,所述两个构件中的另一侧构件具有以与所述一侧接合区域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接合于所述一侧接合区域的另一侧接合区域,所述一侧接合区域具有一侧台阶部分,所述另一侧接合区域具有另一侧台阶部分,该一侧台阶部分和该另一侧台阶部分均沿着所述一侧接合区域的长度方向形成为台阶形状并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互对应配置,在所述一侧台阶部分及所述另一侧台阶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一侧台阶部分及所述另一侧台阶部分利用配置于所述间隙内的第1焊道和相对于该第1焊道沿着所述第1焊道延伸的方向(第1焊道的长度方向)相邻的第2焊道相接合,所述一侧接合区域及所述另一侧接合区域相接合。因此,能够利用这些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之间的间隙来吸收它们之间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对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彼此准确地进行定位。而且,在如此对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准确地进行了定位的状态下,利用配置于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之间的间隙内的第1焊道和相对于该第1焊道沿着第1焊道的长度方向相邻的第2焊道,将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相接合,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的接合强度,其结果,能够提高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的定位精度的同时提高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采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接合体,所述第1焊道跨越所述间隙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进行配置,而且,所述第1焊道跨越所述间隙中的所述一侧台阶部分及所述另一侧台阶部分的重叠方向上的两端进行配置。因此,第1焊道在横跨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之间的间隙整体进行形成的状态下将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接合,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的接合强度,其结果,能够提高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采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接合体,所述第1焊道的横截面以从沿着所述重叠方向的焊道高度方向的顶部朝向基部扩宽的方式形成为山形形状,所述顶部抵接于一侧台阶部分,而且所述基部抵接于另一侧台阶部分,所述顶部位于与所述焊道高度方向正交的所述横截面的焊道宽度方向的中心,所述横截面的最大宽度相对于所述横截面的最大高度的比率为2.6~3.0。因此,第1焊道的山形形状的横截面的顶部抵接于一侧台阶部分,而且山形形状的横截面的基部抵接于另一侧台阶部分,因此一侧台阶部分被第1焊道和另一侧台阶部分稳定地支承。特别是横截面的最大高度与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之间的间隙的距离相对应,该横截面的最大宽度相对于横截面的最大高度的比率设定在能够吸收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之间的位置偏移的范围内,且设定在能够利用第1焊道可靠地接合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的定位精度的同时提高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采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接合体,所述第2焊道以从所述一侧台阶部分的顶端部侧覆盖所述一侧台阶部分的顶端部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与所述第1焊道相抵接。因此,第2焊道一边抵接于第1焊道一边进行配置,因此利用第2焊道对第1焊道进行加强。而且,由于第2焊道以从一侧台阶部分的顶端部侧与第1焊道相抵接的同时覆盖一侧台阶部分的顶端部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利用第2焊道牢固地将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接合。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的接合强度,其结果,能够提高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采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接合体,所述第2焊道从所述间隙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相对于所述间隙朝向所述长度方向的外方进一步延伸,所述第2焊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第1焊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利用从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之间的间隙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进一步延伸的第2焊道,对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牢固地加强。因此,能够提高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为了解决问题,采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接合体,该接合体具有两个构件,该两个构件中的一侧构件具有沿着其外周缘区域整体中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一侧接合区域,所述两个构件中的另一侧构件具有以与所述一侧接合区域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接合于所述一侧接合区域的另一侧接合区域,所述一侧接合区域具有一侧台阶部分,所述另一侧接合区域具有另一侧台阶部分,该一侧台阶部分和该另一侧台阶部分沿着所述一侧接合区域的长度方向形成为台阶形状并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互对应配置,在所述一侧台阶部分及所述另一侧台阶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所述一侧接合区域及所述另一侧接合区域相接合。因此,能够利用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之间的间隙来吸收它们之间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对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彼此准确地进行定位。而且,在如此将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准确地定位后的状态下,能够提高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的定位精度的同时提高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和另一技术方案的接合体,能够提高设于两个构件的接合区域内的台阶部分的定位精度的同时提高这些构件的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表示包括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悬挂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接合区域内的台阶部分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图3是以焊接前的状态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接合区域内的台阶部分及其周边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接合区域内的台阶部分及其周边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一侧构件;1a边缘部分;2另一侧构件;3一侧接合区域;4另一侧接合区域;5一侧台阶部分;5d顶端部;6另一侧台阶部分;7第1焊道;7a顶部;7b基部;8第2焊道;9焊道;G间隙;g1顶端侧开口部;d距离;C中心部;H最大高度;W最大宽度;T轴线;θ角度;L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表示本发明的接合体能够应用于工业产品的部件,只不过作为一例,说明将接合体应用于汽车等车辆的悬挂支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接合体并不限于悬挂支架,能够应用于所有工业产品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实质上横跨车辆(未图示)的宽度整体延伸的悬挂支架上设有具有相互接合的金属制的两个构件1、2的接合体。两个构件1、2形成为大致细长形状。
以下对两个构件1、2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接合体除了应用于悬挂支架以外,也包括将接合体应用于除该悬挂支架以外的所有工业产品的部件的情况。两个构件1、2中的一侧构件1具有沿着该一侧构件1的车辆前后方向(在图1中用箭头L表示)上的至少一侧的边缘部分1a延伸的一侧接合区域3。另外,边缘部分1a是一侧构件1的外周缘区域整体中的一部分。一侧接合区域3形成为自一侧构件1的边缘部分1a突出。
一侧接合区域3的突出方向(以下,简称作“突出方向”)成为与一侧接合区域3的长度方向(以下,简称作“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该一侧接合区域3具有位于突出方向的一侧(以下,称作“突出方向顶端侧”)的顶端部3a和位于突出方向的另一侧(以下,称作“突出方向基端侧”)的基端部3b,该基端部3b连结于边缘部分1a。
两个构件1、2中的另一侧构件2具有与一侧接合区域3对应配置的另一侧接合区域4。另一侧接合区域4在重叠于一侧接合区域3的状态下利用后述的接合结构进行接合。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两个构件也可以如下构成。两个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形成为除大致细长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两个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大致筒形状、大致半筒形状、大致四分之一筒形状、大致球壳形状、大致平板形状等。接着,一侧接合区域只要沿着其外周缘区域整体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延伸即可,而且只要形成为自一侧构件的外周缘区域整体中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即可。
进而,说明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的详细内容。如图2和图3所示,一侧接合区域3具有一侧台阶部分5,另一侧接合区域4具有另一侧台阶部分6,该一侧台阶部分5和另一侧台阶部分6均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为一级台阶的大致台阶形状。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以在长度方向上相互对应的方式进行配置。优选的是,这样的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分别通过冲压加工等使板材弯曲来进行制作。
该一侧台阶部分5具有在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的重叠方向(以下,简称作“重叠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配置的上台阶部5a和下台阶部5b以及连结该上台阶部5a和下台阶部5b的中间部5c。而且,上台阶部5a和下台阶部5b在长度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中间部5c以将这样的上台阶部5a和下台阶部5b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端连结的方式一边倾斜一边延伸。一侧台阶部分5的顶端部5d成为一侧接合区域3的顶端部3a的一部分,一侧台阶部分5的基端部5e成为一侧接合区域3的基端部3b的一部分。
如图2和图3所示,另一侧台阶部分6也具有在重叠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配置的上台阶部6a和下台阶部6b以及连结该上台阶部6a和下台阶部6b的中间部6c。而且,上台阶部6a和下台阶部6b也在长度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中间部6c以将这样的上台阶部6a和下台阶部6b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端连结的方式一边倾斜一边延伸。
如图3所示,一侧台阶部分5的中间部5c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中间部6c在长度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这样的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之间形成有间隙G。该间隙G被一侧台阶部分5的上台阶部5a和中间部5c以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下台阶部6b和中间部6c包围。优选的是,一侧台阶部分5的中间部5c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中间部6c相对于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在该情况下,一侧台阶部分5的中间部5c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中间部6c之间的间隙G的距离d恒定。另外,间隙G具有在突出方向顶端侧开口的顶端侧开口部g1。形成这样的间隙G的同时将一侧台阶部分5的上台阶部5a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上台阶部6a重叠,而且将一侧台阶部分5的下台阶部5b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下台阶部6b重叠。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也可以如下构成。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形成为两级台阶以上的大致台阶形状,在该情况下,中间部形成为一级台阶以上的大致台阶形状。另外,也可以是,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的上台阶部和下台阶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端以与长度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中间部以将这样的相对端连结的方式沿着重叠方向进行延伸。也可以是,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的上台阶部和下台阶部以在重叠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中间部以将这样的上台阶部和下台阶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端连结的方式一边倾斜一边延伸。另外,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至少一者也可以由除板材以外的材料来进行制作,例如,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至少一者也可以通过切削块状材料来进行制作,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至少一者也可以通过铸造来进行制作。在该情况下,只要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的相对面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为一级台阶以上的台阶形状即可。而且,也能够将一侧台阶部分5的中间部5c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中间部6c配置为相对于彼此不平行。
接着,说明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的接合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使用通过电弧焊接而形成的第1焊道7及第2焊道8进行接合。第1焊道7配置于间隙G,而且,第1焊道7跨越间隙G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进行配置,而且跨越间隙G的重叠方向上的两端进行配置。如图4所示,第1焊道7的横截面(以下,称作“焊道横截面”)以从沿着重叠方向的焊道高度方向的顶部7a朝向焊道高度方向的基部7b扩宽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山形形状。这样的顶部7a抵接于一侧台阶部分5,而且基部7b抵接于另一侧台阶部分6。另外,顶部7a位于与焊道高度方向正交的焊道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
优选的是,该第1焊道7的焊道横截面上的焊道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相对于焊道高度方向的最大高度H的比率W/H为约2.6~约3.0。另外,焊道横截面的最大高度H与一侧台阶部分5的中间部5c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中间部6c之间的间隙G的距离d大致一致。将这样的比率W/H的范围设定在能够吸收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之间的位置偏移,且能够利用第1焊道7可靠地接合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范围内。就能够吸收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之间的位置偏移的范围而言,基于考虑到一侧构件1及另一侧构件2的加工精度等的公差范围来设定较好。就能够利用第1焊道7可靠地接合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范围而言,在考虑到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厚度与一侧台阶部分5的中间部5c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中间部6c之间的间隙G的距离d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基于使第1焊道7能够可靠地熔入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范围来设定较好。
另外,优选的是,第1焊道7利用沿着轴线T(用单点划线表示)插入的焊炬(未图示)来形成。另外,轴线T穿过位于与一侧台阶部分5相对的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表面6d上并且在重叠方向上与一侧台阶部分5的顶端部5d相对的中心部C,而且一边相对于表面6d以角度θ倾斜,一边延伸较好。优选的是,轴线T的倾斜角度θ约为60度。
接着,如图4所示,第2焊道8具有相对于第1焊道7在突出方向顶端侧相邻配置的间隙区间焊接部8a。间隙区间焊接部8a以从突出方向顶端侧覆盖一侧台阶部分5的顶端部5d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与第1焊道7相抵接。间隙区间焊接部8a配置为与第1焊道7一起夹着一侧台阶部分5的顶端部5d。该间隙区间焊接部8a沿着一侧台阶部分5的顶端部5d跨越间隙G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行延伸。而且,间隙区间焊接部8a在位于间隙G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的区间的至少一部分处与另一侧台阶部分6隔开间隔较好。优选的是,第2焊道8的间隙区间焊接部8a的突出方向顶端侧端配置为在突出方向上与第1焊道7的突出方向顶端侧端大致一致。
第2焊道8还具有分别从间隙G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沿着一侧接合区域3的顶端部3a相对于间隙G向长度方向的外方延伸的重叠区间焊接部8b。这些重叠区间焊接部8b分别将相互重叠的状态的一侧台阶部分5的上台阶部5a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上台阶部6a接合、将相互重叠的状态的一侧台阶部分5的下台阶部5b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下台阶部6b接合。另外,重叠区间焊接部8b分别与间隙区间焊接部8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连接,间隙区间焊接部8a和重叠区间焊接部8b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连续。
第2焊道8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长于第1焊道7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第2焊道8的横截面的重叠方向(焊道高度方向)上的最大高度约为第1焊道7的焊道横截面上的最大高度H的0.8倍,不过这一点并未特别图示。借助于这样的第1焊道7及第2焊道8,将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相接合,从而将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相接合。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接合结构也可以如下构成。第1焊道的焊道横截面也可以形成为大致圆形状、大致半圆形状等。也能够使第1焊道的焊道横截面上的最大宽度W相对于焊道横截面上的最大高度H的比率W/H小于约2.6且大于约3.0。只要能够将焊炬插入间隙内,则用来确定形成第1焊道时的焊炬的插入姿势的轴线T的倾斜角度θ也能够设为约60度以外的角度。第2焊道也可以是在相对于第1焊道而言在突出方向基端侧与之相邻配置。在该情况下,间隙具有在突出方向基端侧开口的基端侧开口部,使用从该基端侧开口部插入的状态的焊炬来形成第2焊道较好,而且,也能够使用该状态的焊炬来形成第1焊道。第2焊道的间隙区间焊接部也可以在间隙G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抵接于另一侧台阶部分。也能够在突出方向上将第1焊道7的突出方向顶端侧端与第2焊道的间隙区间焊接部的突出方向顶端侧端偏移配置。第2焊道的重叠区间焊接部也可以仅从间隙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相对于间隙朝向长度方向的外方延伸。第2焊道的横截面上的最大高度也能够设为第1焊道的焊道横截面上的最大高度H的约0.8倍以外的倍数。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制造方法。以在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之间形成间隙G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将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位置对齐的方式,将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重叠配置。使用于电弧焊接的焊炬以从间隙G的顶端侧开口部g1沿着轴线T插入到间隙G内的状态向长度方向移动,在间隙G内形成第1焊道7。在形成了第1焊道7之后,使焊炬沿着包括一侧台阶部分5的顶端部5d在内的一侧接合区域3的顶端部3a向长度方向移动,形成第2焊道8。特别是在形成第2焊道8的间隙区间焊接部8a时,使焊炬以在重叠方向上跨越一侧台阶部分5的顶端部5d和第1焊道7这两者的状态向长度方向移动。借助于如此形成的第1焊道7及第2焊道8,使包括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在内的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相接合。
以上,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之间的间隙G来吸收它们之间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将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彼此准确地定位。而且,在如此将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5、6准确地定位后的状态下,利用配置于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之间的间隙G内的第1焊道7和相对于该第1焊道7沿着第1焊道7延伸的方向(第1焊道7的长度方向)相邻并且相对于第1焊道7在长度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相邻的第2焊道8将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接合起来,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接合强度,其结果,能够提高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的接合强度。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定位精度的同时提高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的接合强度。
采用本实施方式,第1焊道7在横跨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之间的间隙G整体进行形成的状态下将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接合,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接合强度,其结果,能够提高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的接合强度。
采用本实施方式,第1焊道7的大致山形形状的焊道横截面的顶部7a抵接于一侧台阶部分5,而且大致山形形状的横截面的基部7b抵接于另一侧台阶部分6,因此一侧台阶部分5被另一侧台阶部分6和第1焊道7稳定地支承。特别是焊道横截面的最大高度H与一侧台阶部分5的中间部5c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中间部6c之间的间隙G的距离d大致一致,该焊道横截面的最大宽度W相对于焊道横截面的最大高度H的比率W/H设定在能够可靠地吸收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之间的位置偏移的范围内,且设定在能够利用第1焊道7可靠地将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接合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定位精度的同时提高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的接合强度。
采用本实施方式,第2焊道8的间隙区间焊接部8a一边抵接于第1焊道7一边进行配置,因此利用间隙区间焊接部8a对第1焊道7进行加强。而且,由于第2焊道8的间隙区间焊接部8a以一边从突出方向顶端侧与第1焊道7相抵接的同时覆盖一侧台阶部分5的顶端部5d的方式配置,因此利用第2焊道8牢固地将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接合。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接合强度,其结果,能够提高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的接合强度。
采用本实施方式,利用从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之间的间隙G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进一步延伸的第2焊道8的重叠区间焊接部8b对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牢固地进行加强。因此,能够提高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的接合强度。
[第2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包括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悬挂支架。本实施方式的接合体除一侧构件及另一侧构件中的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接合结构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相同。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接合体中的一侧接合区域及另一侧接合区域的接合结构。如图5所示,利用电弧焊接形成的焊道9分别从间隙G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沿着一侧接合区域3的顶端部3a相对于间隙G朝向长度方向的外方延伸,焊道9夹着间隙G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这些焊道9分别将相互重叠的状态的一侧台阶部分5的上台阶部5a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上台阶部6a接合,将相互重叠的状态的一侧台阶部分5的下台阶部5b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下台阶部6b接合。另外,在间隙G中未形成有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第1焊道。利用这样的焊道9,对除间隙G的周边部以外的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进行接合。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接合体的制造方法。以在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之间形成间隙G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使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位置对齐的方式,将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重叠配置。使用于电弧焊接的焊炬沿着除间隙G的周边部以外的一侧接合区域3的顶端部3a向长度方向移动,形成焊道9。利用如此形成的焊道9,将除间隙G的周边部以外的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接合。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之间的间隙G来吸收它们之间的位置偏移,其结果,能够对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5、6彼此准确地进行定位。而且,在如此将一侧台阶部分及另一侧台阶部分5、6准确地定位后的状态下,能够提高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的接合强度。因此,能够提高一侧台阶部分5及另一侧台阶部分6的定位精度的同时提高一侧接合区域3及另一侧接合区域4的接合强度。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根据其技术思想进行变形及变更。

Claims (7)

1.一种接合体,
该接合体具有两个构件,
该两个构件中的一侧构件具有沿着其外周缘区域整体中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一侧接合区域,
所述两个构件中的另一侧构件具有另一侧接合区域,该另一侧接合区域配置为与所述一侧接合区域重叠并且接合于所述一侧接合区域,
所述一侧接合区域具有一侧台阶部分,所述另一侧接合区域具有另一侧台阶部分,该一侧台阶部分和该另一侧台阶部分均沿着所述一侧接合区域的长度方向形成为台阶形状并且配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相互对应的位置,
所述接合体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侧台阶部分及所述另一侧台阶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
所述一侧台阶部分及所述另一侧台阶部分通过配置于所述间隙内的第1焊道和相对于该第1焊道沿着所述第1焊道延伸的方向相邻的第2焊道相接合,所述一侧接合区域及所述另一侧接合区域相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焊道配置成跨越所述间隙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而且,所述第1焊道配置成跨越所述间隙的所述一侧台阶部分及所述另一侧台阶部分的重叠方向上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焊道的横截面形成为沿着所述重叠方向的焊道高度方向的顶部朝向基部扩宽的山形形状,
所述顶部抵接于一侧台阶部分,并且所述基部抵接于另一侧台阶部分,
所述顶部位于与所述焊道高度方向正交的所述横截面的焊道宽度方向的中心,
所述横截面的最大宽度相对于所述横截面的最大高度的比率为2.6~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焊道的横截面形成为沿着所述重叠方向的焊道高度方向的顶部朝向基部扩宽的山形形状,
所述顶部抵接于一侧台阶部分,并且所述基部抵接于另一侧台阶部分,
所述顶部位于与所述焊道高度方向正交的所述横截面的焊道宽度方向的中心,
所述横截面的最大宽度相对于所述横截面的最大高度的比率为2.6~3.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焊道配置成从所述一侧台阶部分的顶端部侧覆盖所述一侧台阶部分的顶端部,并且与所述第1焊道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焊道从所述间隙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相对于所述间隙朝向所述长度方向的外方进一步延伸,
所述第2焊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第1焊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焊道从所述间隙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相对于所述间隙朝向所述长度方向的外方进一步延伸,
所述第2焊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第1焊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CN201610686995.0A 2015-08-18 2016-08-18 接合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67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1008 2015-08-18
JP2015161008A JP6620926B2 (ja) 2015-08-18 2015-08-18 接合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7136A CN106467136A (zh) 2017-03-01
CN106467136B true CN106467136B (zh) 2019-03-19

Family

ID=57961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8699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67136B (zh) 2015-08-18 2016-08-18 接合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20926B2 (zh)
CN (1) CN106467136B (zh)
DE (1) DE102016114560B4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4535A (ja) * 1984-09-04 1986-04-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フユエルフイラベ−スの取付部構造
JP2010052564A (ja) * 2008-08-28 2010-03-11 Nissan Motor Co Ltd サイドシルの水抜き構造
JP2012206704A (ja) * 2011-03-30 2012-10-25 Toyota Motor Corp 接合フランジ構造
JP2013013910A (ja) * 2011-07-01 2013-01-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部材の接合構造及び接合方法
JP2013052423A (ja) * 2011-09-05 2013-03-21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部材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構造
CN103328146A (zh) * 2012-01-16 2013-09-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面板接合结构
EP2799312A1 (en) * 2011-12-28 2014-11-0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anel joining structure and panel join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8472A (ja) 1981-10-19 1983-04-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消耗電極式ア−ク溶接装置
JPS6074882U (ja) * 1983-10-26 1985-05-25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隅肉溶接継手の形状
AT387740B (de) 1987-02-23 1989-03-10 Inst Elektroswarki Patona Duennblechschweiss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uer dessen durchfuehrung
JPH0780643A (ja) 1993-09-13 1995-03-28 Fanuc Ltd 溶接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JPH07246464A (ja) 1994-03-08 1995-09-26 Honda Motor Co Ltd 構造部材
JPH09108832A (ja) * 1995-10-19 1997-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溶接構造体およびその溶接方法
JP2002316265A (ja) 2001-04-19 2002-10-2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アルミニウム系部材のアーク溶接方法
JP4886532B2 (ja) 2007-01-26 2012-02-29 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アクスルハウジング部の隅肉溶接構造及び隅肉溶接方法
JP5519922B2 (ja) 2008-10-21 2014-06-11 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軸ケース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4535A (ja) * 1984-09-04 1986-04-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フユエルフイラベ−スの取付部構造
JP2010052564A (ja) * 2008-08-28 2010-03-11 Nissan Motor Co Ltd サイドシルの水抜き構造
JP2012206704A (ja) * 2011-03-30 2012-10-25 Toyota Motor Corp 接合フランジ構造
JP2013013910A (ja) * 2011-07-01 2013-01-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部材の接合構造及び接合方法
JP2013052423A (ja) * 2011-09-05 2013-03-21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部材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構造
EP2799312A1 (en) * 2011-12-28 2014-11-0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anel joining structure and panel joining method
CN103328146A (zh) * 2012-01-16 2013-09-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面板接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39140A (ja) 2017-02-23
CN106467136A (zh) 2017-03-01
JP6620926B2 (ja) 2019-12-18
DE102016114560A1 (de) 2017-02-23
DE102016114560B4 (de)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67571B1 (ko) 프레스 성형 부품의 접합 구조, 그 접합 구조를 갖는 자동차용 구조 부품 및 접합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US20110298192A1 (en) Vehicular l-type suspension arm
CN104442491B (zh) 车身座椅靠背的安装结构
JP6166998B2 (ja) 異材接合体及び異材接合方法
US1015051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4223515B2 (ja) 金属板接合構造
US10124436B2 (en) Welded structural member production method and welded structural member
US20050035625A1 (en) Low-profile high-strength vehicle door beam
US20090162138A1 (en) Longitudinal member assembly with joint
KR102104891B1 (ko) 프리 피어싱 저항용접용 리벳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종판재의 접합 방법
CN101128331A (zh) 用于汽车车轮悬挂装置的导臂、尤其是横向导臂
CN106467136B (zh) 接合体
EP2459434B1 (en) Cabin for truck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said cabin
JP6065147B1 (ja) 重ね隅肉アーク溶接継手、プレス成形部品の接合構造
JP6362427B2 (ja) サッシュ接続構造及びサッシュ接続方法
KR101569825B1 (ko) 마찰교반용접을 적용한 자동차용 프레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638215B2 (ja) 金属板接合構造
CN209956072U (zh) 车身后纵梁、车身总成及车辆
JP4736852B2 (ja) 板材接合部の補強構造
JP2013123958A (ja) パネルの接合構造
JP2010084929A (ja) ステー付き連結具
CN104369825A (zh) 用于自行车的框架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US10486744B2 (en) Vehicle frame member
JP4560288B2 (ja) 溶接方法
US10300950B2 (en) Suspension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