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466833A - 附件装置及其与动力工具的组合 - Google Patents

附件装置及其与动力工具的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6833A
CN106466833A CN201510502263.7A CN201510502263A CN106466833A CN 106466833 A CN106466833 A CN 106466833A CN 201510502263 A CN201510502263 A CN 201510502263A CN 106466833 A CN106466833 A CN 106466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dust collecting
air
power too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22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乐军
许耕
颜士伟
马於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022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66833A/zh
Priority to DE202016104254.2U priority patent/DE202016104254U1/de
Priority to AU2016101420A priority patent/AU2016101420A4/en
Publication of CN106466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6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风扇的动力工具的附件装置,包括集尘装置、吸力装置和结合装置。集尘装置形成集尘入口和气流出口;吸力装置能在动力工具的散热风扇转动时在集尘入口产生吸力;结合装置用于将附件装置安置于动力工具;集尘装置形成有集尘腔;吸力装置包括形成容纳腔的装置壳体;能相对装置壳体转动的主动风扇;能相对装置壳体转动的从动风扇;装置壳体设有用于使气流进入容纳腔的进风口和用于使从动风扇产生的气流流出容纳腔的出风口。在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容纳腔时带动主动风扇转动,主动风扇带动从动风扇转动从而在气流出口产生吸力。本发明的附件装置及其与动力工具的组合结构简单,能收集灰尘,避免灰尘对人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附件装置及其与动力工具的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集尘的附件装置以及该附件装置与其适用的动力工具的组合。
背景技术
在动力工具的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飞屑及灰尘等,例如,电钻、冲击钻等工具在对墙壁进行钻洞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灰尘。四散的灰尘影响操作区的可见度,对动力工具的作业产生影响,并且四散的灰尘可能接触操作者的眼睛将对人体造成伤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为动力工具增加采用集尘功能,然而现有的集尘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且集尘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一种具有散热风扇的动力工具的附件装置,包括:集尘装置,形成有集尘入口和气流出口;吸力装置,能在动力工具的散热风扇转动时在集尘入口产生吸力;结合装置,用于将附件装置安置于动力工具;其中,集尘装置形成有设置于集尘入口和集尘出口之间的集尘腔;吸力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形成有容纳腔;主动风扇,能相对装置壳体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从动风扇,能相对装置壳体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主动风扇和从动风扇容纳在容纳腔中;装置壳体设有:进风口,用于使气流进入容纳腔;出风口,用于使从动风扇产生的气流流出容纳腔;在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容纳腔时带动主动风扇转动,主动风扇带动从动风扇转动从而在气流出口产生吸力。
进一步地,容纳腔包括:第一容纳部,用于容纳主动风扇;第二容纳部,用于容纳从动风扇;进风口设置于第一容纳部;出风口设置于第二容纳部。
进一步地,吸力装置还包括:传动组件,用于在主动风扇和从动风扇之间传动,容纳腔还包括:第三容纳部,用于容纳传动组件。
进一步地,主动风扇和从动风扇同轴转动;集尘装置包括:集尘风管,包括一平行于主动风扇的第一轴线的直线部;气流出口设置在直线部的端部;第二容纳部设有:管接口,用于与气流出口对接;从动风扇设置在管接口与主动风扇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容纳部设有:管接口,用于与气流出口对接;从动风扇设置在管接口与主动风扇之间。
一种动力工具与附件装置的组合,动力工具包括:原动机;散热风扇,在原动机的驱动下绕第三轴线转动;工具壳体,用于收纳原动机和散热风扇;工具壳体设有:风孔,用于使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从工具壳体内部排出;附件装置包括:集尘装置,形成有集尘入口和气流出口;吸力装置,能在风孔排出气流时在集尘入口产生吸力;结合装置,用于将附件装置安置于动力工具;其中,集尘装置形成有设置于集尘入口和集尘出口之间的集尘腔;吸力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形成有容纳腔;主动风扇,能相对装置壳体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从动风扇,能相对装置壳体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主动风扇和从动风扇容纳在容纳腔中;装置壳体设有:进风口,用于与风孔对接使气流进入容纳腔;出风口,用于使从动风扇产生的气流流出容纳腔;在散热风扇转动时,其产生的气流带动主动风扇转动,主动风扇带动从动风扇转动从而在气流出口产生吸力。
进一步地,工具壳体形成有:握持部,用于被操作者握持;集尘腔和握持部位于第三轴线的同侧。
进一步地,工具壳体形成有:握持部,用于被操作者握持;将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所在平面定义为第一平面;将经过第三轴线且垂直于第一平面的平面定义为第二平面;集尘腔和握持部位于第二平面的同侧。
进一步地,在第三轴线的方向上,散热风扇设置在集尘入口和握持部之间。
进一步地,在第二轴线的方向上,依次设置集尘腔、从动风扇、主动风扇和握持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附件装置与动力工具处于安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的附件装置与动力工具处于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的附件装置打开容纳腔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4所示为图1中的附件装置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1中的附件装置的容纳腔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1中的附件装置的主动风扇和从动风扇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1中的附件装置与动力工具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工具100包括工具壳体130、原动机110和散热风扇120。
工具壳体130作为动力工具100的主要组成,将原动机110和散热风扇120灯组装成一体。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工具壳体130收纳原动机110和风扇。收纳可以原动机110的全部和散热风扇120的全部被收纳在工具壳体130内,也可以是原动机110的部分和散热风扇120的部分收纳在工具壳体130内。壳体形成有握持部131,用户可以握持握持部131对动力工具100进行操作,具体而言,动力工具100为手持式工具。
原动机110为动力工具100提供动力,其可以为由引擎或电机。为了满足环保的需要,作为优选的方式,如图2所示,原动机110为电机 ,即动力工具100为电动工具。具体而言,动力工具100为钻类工具。在原动机110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热量,热量集聚造成原动机110温度上升,最终引起动力工具100故障,影响正常的使用。为了降低温度,如图2所示,工具壳体130设有风孔132,通过风孔132实现工具壳体130内部与外部的空气的连通实现降低工具壳体130内部的温度。
为了实现快速散热,进一步加快空气流动, 提高冷却效果,如图2所示,动力工具100包括有散热风扇120,原动机110驱动散热风扇120绕第三轴线S3转动。散热风扇120产生的气流经由风孔132从工具壳体130内部排出。具体而言,散热风扇120为离心式风扇,其安装在原动机110的输出轴上。
动力工具100还包括有控制元件140,控制元件140用于控制原动机110。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控制元件140为扳机,当用户握持握持部132时可以操控控制元件140对原动机110进行控制。
在动力工具100的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飞屑及灰尘等,例如,电钻或冲击钻等钻类工具在对墙壁进行钻洞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灰尘。四散的灰尘影响操作区的可见度,对动力工具100的作业产生影响,并且四散的灰尘可能接触操作者的眼睛将对人体造成伤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增加集尘功能。采用附件装置200起到集尘作用,收集灰尘从而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而言,作为常见的用于吸尘的附件,包括有集尘腔213,采用动力工具100的散热风扇120作为动力源,经过散热风扇120旋转抽取空气使空气进入集尘腔213,因而不可避免的造成混杂有灰尘的气体进入动力工具100的散热风扇120,对散热风扇120产生污染或造成散热风扇120的损坏甚至造成动力工具100的损坏,缩短了动力工具100的使用寿命,影响用户的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1或 图2所示,附件装置200包括集尘装置210、吸力装置220和结合装置230。
如图3和图4所示,集尘装置210形成有集尘入口211和气流出口212。集尘装置210形成有设置于集尘入口211和气流出口212之间的集尘腔213。集尘腔213设置于集尘入口211和气流出口212之间是对气流的流经路径而言,在气流的流经路径上,集尘腔213位于集尘入口211和气流出口212之间即气体由集尘入口211进入集尘腔213后由气流出口212排出。进一步而言,如图3所示,集尘装置210还包括有过滤器215,具体而言,过滤器215包括过滤纸,进入集尘装置210的气体由过滤器215进行过滤后,灰尘沉积在集尘腔213中,气体由气流出口212排出。
吸力装置220能在风孔132排出气流时在集尘入口211产生吸力。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吸力装置220包括装置壳体221、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如图5所示,装置壳体221形成有容纳腔2211,如图6所示。主动风扇222能相对装置壳体221以第一轴线S1为轴转动。从动风扇223能相对装置壳体221以第二轴线S2为轴转动。如图3所示,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容纳在容纳腔2211中。容纳是指部分容纳或全部容纳。即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可以部分的突出至容纳腔2211外,也可以被容纳腔2211完全容纳。作为优选的,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完全容纳在容纳腔2211中。如图4所示,装置壳体221设有进风口2212和出风口2213。进风口2212用于与所述风孔132对接使气流进入所述容纳腔2211;出风口2213用于使从动风扇223产生的气流流出容纳腔2211;在散热风扇120转动时,其产生的气流带动主动风扇222转动,主动风扇222带动从动风扇223转动从而在气流出口212产生吸力。
如图1所示,结合装置230用于将附件装置200安装于动力工具100。具体而言,结合装置230通过滑动的方式与动力工具100的工具壳体130结合。
如图3及图5所示,容纳腔2211包括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第一容纳部11用于容纳主动风扇222;第二容纳部12用于容纳从动风扇223;进风口2212设置于第一容纳部11,散热风扇120转动时,风从风孔132排出后由进风口2212进入第一容纳部11,带动主动风扇222绕第一轴线S1转动。出风口2213设置于第二容纳部12。从动风扇223旋转时,产生的气流从出风口2213流出第二容纳部12。
容纳腔2211设置两个不同的容纳部用于容纳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使得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由不同的容纳部分别固定在容纳腔2211内的不同位置,固定可靠。主动风扇222及从动风扇223分别位于不同的容纳部内,使主动风扇222产生的气流不会对从动风扇223产生的吸力造成干扰。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容纳部11设有出风孔2214,主动风扇222产生的气流通过进风口2212进入第一容纳部11由出风孔2214排出。即主动风扇222产生的气流不流经第二容纳部12,实现了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之间气流的完全隔离。进一步地,避免了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在转动过程中气流的互相干扰。
为了使主动风扇222的转动能够带动从动风扇223转动,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吸力装置220还包括传动组件224,传动组件224用于在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之间传动。更具体地,传动组件224设置于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之间,使传动组件224的构造简单同时因为依次设置的主动风扇222、传动组件224和从动风扇223合理利用了空间,使附件装置200安装至动力工具100时不会产生在一个方向上尺寸过长的问题。同时传动组件224、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的布局设置使重力分布合理,在附件装置200安装至动力工具100时,不会产生一端过重造成用户操作不便。进一步地,为了固定传动装置及保护传动传动装置不受损坏,如图5所示,容纳腔2211还包括第三容纳部13,第三容纳部13用于容纳传动组件224。第三容纳部13位于第一容纳部11和第二容纳部12之间。
具体而言,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6所示,传动组件224为连接轴2241。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安装在连接轴2241上,轴承2242位于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之间。为了转动顺畅,附件装置200还包括有轴承2242,连接轴2241穿过轴承2242。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同轴转动;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同轴设置使得传动组件224结构简单可靠。避免了多级传动的存在,当存在多级传动时不可避免的产生能量的损耗,降低了风扇的效率,影响集尘的效果。如图3所示,集尘装置210包括集尘风管214,集尘风管214包括一平行于主动风扇222的第一轴线S1的直线部2141,形成相对平直的气流通道,便于气流的流通。进一步而言,直线部2141由可伸缩结构,由多段可相互滑动的结构构成。为了使可伸缩结构恢复至初始位置即未进行收缩时的状态,附件装置200还包括有偏压件216,具体而言偏压件216为弹簧。气流出口212设置在直线部2141的端部;第一容纳部11设有管接口2211a:管接口2211a用于与气流出口212对接;从动风扇223设置在管接口2211a与主动风扇222之间。进一步而言,如图6所示,主动风扇222和从动风扇223为离心式风扇,从动风扇223的直径小于主动风扇222的直径。由于从动风扇223旋转产生负载,主动风扇222与从动风扇223通过连接轴2241直接相连时,如果主动风扇222的直径小于主动风扇222的直径,则主动风扇222的动力不同而从动风扇223产生的负载过大,从而造成主动风扇222无法带动从动风扇223转动。因此主动风扇222的直径大于从动风扇223的直径。
在垂直于第一轴线S1的方向上,散热风扇120与主动风扇222旋转方向相反。从动风扇223与主动风扇222旋转方向相同。具体而言,第三轴线S3大致平行于第一轴线S1。
如图3及图5所示,第二容纳部12设有管接口2211a,管接口2211a用于与气流出口212对接;从动风扇223设置在管接口2211a与主动风扇222之间。更具体而言,管接口2211a大致沿第二轴线S2方向延伸。相比管接口2211a设置在从动风扇223的径向,能够产生更大的吸力,集尘效率高。
如图3所示,工具壳体130形成有握持部131,握持部131用于被操作者握持;集尘腔213和握持部131位于第三轴线S3的同侧。具体而言,握持部131关于第三平面C镜像对称,在图3所示第三平面C内,集尘腔213和握持部131位于第三轴线S3的同侧。将第二轴线S2和第三轴线S3所在平面定义为第一平面A;将经过第三轴线S3且垂直于第一平面A的平面定义为第二平面B;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第二轴线S2位于第三平面C内时,此时第三平面C与第一平面A重叠。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如图7所示,第二轴线S2不位于第三平面C内,此时第三平面C与第一平面A呈一定角度。集尘腔213和握持部131位于第二平面B的同侧。更具体而言,握持部131与第三轴线S3不平行设置即握持部131与第三轴线S3形成有一定夹角。集尘腔213设置在握持部131与第三轴线S3形成的夹角内。在用户使用动力工具100时,集尘腔213不会突出工具壳体130所在的空间范围内。相比集尘腔213与握持部131设置在第三轴线S3的两侧的结构及集尘腔213和握持部131位于第二平面B的同侧,附件装置200安装到动力工具100上时具有较小的体积。便于用户操作。
如图2所示,在第三轴线S3的方向上,散热风扇120设置在集尘入口211和握持部131之间。如图3所示,在第二轴线S2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容纳腔2211、从动风扇223、主动风扇222和握持部131。散热风扇120靠近动力工具100的作业区,同时从动风扇223进一步靠近工作区。使集尘装置210的气流路径变短,缩小了集尘装置210的体积,减轻了重量,并与用户握持操作。同时由于气流路径的变短使气流在运动路径上的阻力变小,因此只需较小的动力即可推动气流运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散热风扇的动力工具的附件装置,包括:
集尘装置,形成有集尘入口和气流出口;
吸力装置,能在动力工具的散热风扇转动时在所述集尘入口产生吸力;
结合装置,用于将所述附件装置安置于动力工具;
其中,
所述集尘装置形成有设置于所述集尘入口和集尘出口之间的集尘腔;
所述吸力装置包括:
装置壳体,形成有容纳腔;
主动风扇,能相对所述装置壳体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
从动风扇,能相对所述装置壳体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
所述主动风扇和所述从动风扇容纳在所述容纳腔中;
所述装置壳体设有:
进风口,用于使气流进入所述容纳腔;
出风口,用于使所述从动风扇产生的气流流出所述容纳腔;
在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腔时带动所述主动风扇转动,所述主动风扇带动所述从动风扇转动从而在所述气流出口产生吸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包括:
第一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主动风扇;
第二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从动风扇;
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力装置还包括:
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主动风扇和从动风扇之间传动,
所述容纳腔还包括:
第三容纳部,用于容纳所述传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风扇和所述从动风扇同轴转动;
所述集尘装置包括:
集尘风管,包括一平行于所述主动风扇的第一轴线的直线部;
所述气流出口设置在所述直线部的端部;
所述第二容纳部设有:
管接口,用于与所述气流出口对接;
所述从动风扇设置在所述管接口与所述主动风扇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部设有:
管接口,用于与所述气流出口对接;
所述从动风扇设置在所述管接口与所述主动风扇之间。
6.一种动力工具与附件装置的组合,
所述动力工具包括:
原动机;
散热风扇,在所述原动机的驱动下绕第三轴线转动;
工具壳体,用于收纳所述原动机和散热风扇;
所述工具壳体设有:
风孔,用于使所述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从所述工具壳体内部排出;
所述附件装置包括:
集尘装置,形成有集尘入口和气流出口;
吸力装置,能在所述风孔排出气流时在所述集尘入口产生吸力;
结合装置,用于将所述附件装置安置于动力工具;
其中,
所述集尘装置形成有设置于所述集尘入口和集尘出口之间的集尘腔;
所述吸力装置包括:
装置壳体,形成有容纳腔;
主动风扇,能相对所述装置壳体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
从动风扇,能相对所述装置壳体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
所述主动风扇和所述从动风扇容纳在所述容纳腔中;
所述装置壳体设有:
进风口,用于与所述风孔对接使气流进入所述容纳腔;
出风口,用于使所述从动风扇产生的气流流出所述容纳腔;
在所述散热风扇转动时,其产生的气流带动所述主动风扇转动,所述主动风扇带动所述从动风扇转动从而在所述气流出口产生吸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与附件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壳体形成有:
握持部,用于被操作者握持;
所述集尘腔和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第三轴线的同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动力工具与附件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壳体形成有:
握持部,用于被操作者握持;
将所述第二轴线和所述第三轴线所在平面定义为第一平面;将经过所述第三轴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平面定义为第二平面;
所述集尘腔和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平面的同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与附件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轴线的方向上,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集尘入口和所述握持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与附件装置的组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集尘腔、从动风扇、主动风扇和握持部。
CN201510502263.7A 2015-08-14 2015-08-14 附件装置及其与动力工具的组合 Pending CN1064668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2263.7A CN106466833A (zh) 2015-08-14 2015-08-14 附件装置及其与动力工具的组合
DE202016104254.2U DE202016104254U1 (de) 2015-08-14 2016-08-03 Zubehörgerät und dessen Kombination mit einem Kraftwerkzeug
AU2016101420A AU2016101420A4 (en) 2015-08-14 2016-08-08 Combination of attachment device and power too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2263.7A CN106466833A (zh) 2015-08-14 2015-08-14 附件装置及其与动力工具的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6833A true CN106466833A (zh) 2017-03-01

Family

ID=58214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2263.7A Pending CN106466833A (zh) 2015-08-14 2015-08-14 附件装置及其与动力工具的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668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5958A (zh) * 2017-04-01 2018-10-1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集尘装置和电动工具
CN115551678A (zh) * 2020-05-12 2022-12-30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辅助装置及作业机械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0976A1 (de) * 2001-03-14 2002-09-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augmodul
CN1541796A (zh) * 2003-03-21 2004-11-03 ���ٵ��� 具有灰尘收集单元的手持钻孔和/或锤击工具
DE102004045625A1 (de) * 2004-09-21 2006-04-06 Robert Bosch Gmbh Staubabsaugvorrichtung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01096096A (zh) * 2006-06-28 2008-01-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动工具机的抽吸装置及手持式电动工具机
CN101096098A (zh) * 2006-06-28 2008-01-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灰尘分离装置的抽吸模块的手持式电动工具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0976A1 (de) * 2001-03-14 2002-09-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augmodul
CN1541796A (zh) * 2003-03-21 2004-11-03 ���ٵ��� 具有灰尘收集单元的手持钻孔和/或锤击工具
DE102004045625A1 (de) * 2004-09-21 2006-04-06 Robert Bosch Gmbh Staubabsaugvorrichtung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01096096A (zh) * 2006-06-28 2008-01-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动工具机的抽吸装置及手持式电动工具机
CN101096098A (zh) * 2006-06-28 2008-01-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灰尘分离装置的抽吸模块的手持式电动工具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5958A (zh) * 2017-04-01 2018-10-1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集尘装置和电动工具
CN108655958B (zh) * 2017-04-01 2024-04-26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集尘装置和电动工具
CN115551678A (zh) * 2020-05-12 2022-12-30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辅助装置及作业机械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29012U (zh) 吹风机
US10774487B2 (en) Handheld blower having engine cooling flow
CN205184696U (zh) 背负式工具系统
CN204626304U (zh) 吹吸装置
US9537370B2 (en) Hand-held machine tool with fan arrangement
US12025155B2 (en) Handheld blower
CN107520723A (zh) 手持式工具机
WO2016082759A1 (zh) 吹吸装置
CN106921263B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
CN106466833A (zh) 附件装置及其与动力工具的组合
CN111405832A (zh) 一种具有辅助散热结构的通讯电子内部元件保护装置
CN204800591U (zh) 带冷却系统的电动工具
AU2016101420A4 (en) Combination of attachment device and power tool
CN112077799B (zh) 一种电动工具
JP2016204929A (ja) 背負式送風作業機
WO2020064005A1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
CN213693376U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
CN106192836A (zh) 背负式风机系统
CN215186169U (zh) 一种手持式电器
CN114142678A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
CN205184689U (zh) 附件装置及其与动力工具的组合
CN209761809U (zh) 电动工具
TWI589415B (zh) Energy-saving dust collection device
CN220141552U (zh) 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
CN220161353U (zh) 集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