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1173A -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61173A CN106461173A CN201580025774.2A CN201580025774A CN106461173A CN 106461173 A CN106461173 A CN 106461173A CN 201580025774 A CN201580025774 A CN 201580025774A CN 106461173 A CN106461173 A CN 1064611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hole
- optical component
- limiting unit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9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72198 Serjania polyphyl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6 chaotrop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RHZWSUVWRRXEJF-UHFFFAOYSA-N indium 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 RHZWSUVWRRXE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55 prolif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87 ti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2—Display scree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in or on vehic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1523—Matrix displ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27—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using semi-transparent optical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33—Illumination feat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33—Illumination features
- B60K2360/332—Light emitting dio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33—Illumination features
- B60K2360/343—Illumination of matrix display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2—Mechanical guidance or alignment of LCD panel support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6—Fix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warping-twis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光学构件(16),其呈片状,用于对来自LED(17)的光赋予光学作用,并且以贯通于厚度方向的形式形成有贯通孔(23);以及限制部(26),其具有与贯通孔(23)连通的连通孔(27),并且通过穿过贯通孔(23)抵接到该贯通孔的内面来限制光学构件(16)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移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备自身不发光的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已知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设为如下构成的显示装置:在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形成有成为非显示区域的窗部,可通过该窗部目视背面侧,通过连接配线将被窗部分开的配线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479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虽然记载了在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形成有成为非显示区域的窗部的构成,但是关于对自身不发光的液晶面板供应用于显示的光的背光源装置,没有公开任何内容。期望适合与这种液晶面板组合使用的背光源装置、特别是抑制了亮度不匀的背光源装置。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亮度不匀。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光学构件,其呈片状,用于对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赋予光学作用,并且以贯通于厚度方向的形式形成有贯通孔;以及限制部,其具有与上述贯通孔连通的连通孔,并且通过穿过上述贯通孔而抵接到该贯通孔的内面来限制上述光学构件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移位。
这样,从光源发出的光被呈片状的光学构件赋予光学作用且向外部出射。由于在光学构件中形成有贯通于其厚度方向的贯通孔,因此例如能够相对于照明装置从出光侧通过贯通孔良好地看到相对于该照明装置配置于与出光侧相反的一侧的物体。在此,在光学构件中的贯通于厚度方向的贯通孔的周边,光学构件随着热膨胀或热收缩而伸缩时,有可能易于产生弯曲或皱折并且易于发生摩擦。关于这一点,由于限制部通过穿过光学构件的贯通孔而抵接到该贯通孔的内面来限制光学构件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移位,所以,即使光学构件随着热膨胀或热收缩而伸缩,在光学构件中的贯通孔的周边也不易产生弯曲或皱折,并且不易发生摩擦。由此,不易在光学构件中的贯通孔的周边在出射光中产生亮度不匀。由于该限制部具有与贯通孔连通的连通孔,所以可避免由于使限制部穿过贯通孔而导致贯通孔本来的功能受损。
作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构成。
(1)在上述光学构件设有使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的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从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的光学构件侧凸部,而在上述限制部设有设为从其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且被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接纳的限制部侧凸部、或者设为使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且接纳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的限制部侧凹部。这样,当限制部穿过光学构件的贯通孔时,从贯通孔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的光学构件侧凸部被使限制部的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的限制部侧凹部接纳,或者从限制部的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的限制部侧凸部被使贯通孔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的光学构件侧凹部接纳。由此,能够防止光学构件相对于限制部转动,即能够实现贯通孔在周向的定位。
(2)在上述光学构件设有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而在上述限制部以向上述连通孔开口的形式设有上述限制部侧凹部。这样,由于接纳光学构件侧凸部的限制部侧凹部是以使限制部的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并且向连通孔开口的形式设置的,因此与设为限制部侧凹部不向连通孔开口的方式的情况相比,限制部的制造变得容易。
(3)在上述光学构件设有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而在上述限制部以使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并且不向上述连通孔开口地残留薄壁部的形式设有上述限制部侧凹部。这样,通过在设有限制部侧凹部的限制部残留薄壁部,光学构件的贯通孔在整周上被限制部包围,因此能够防止光从贯通孔的内面向外部漏出。
(4)上述光学构件至少包括:导光板,其具有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和使光出射的光出射面;以及光学片,其以与上述导光板重叠的形式配置于上述光出射面侧,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以不会设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的形式选择性地设于上述光学片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而上述限制部侧凸部或者上述限制部侧凹部选择性地设于上述限制部的外周面中的、与上述光学片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相对的部分。这样,可实现防止光学片转动。而在导光板的贯通孔的内周面由于不会设置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光学构件侧凸部,因此导光板的贯通孔的形状变得简单。该导光板与光学片相比通常厚度尺寸较大,因此通过冲孔加工等形成贯通孔是困难的,若贯通孔的形状变得复杂,则制造成本往往会变高。关于这一点,通过如上所述使贯通孔的形状变得简单,能够实现导光板的制造成本的低廉化。此外,光学片与导光板相比通常厚度尺寸较小,因此,即使贯通孔的形状复杂化,例如也能够通过冲孔加工容易地以低成本制造贯通孔。
(5)在上述限制部设有上述限制部侧凹部,并且设有从上述限制部侧凹部沿着上述光学构件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定位销,而在上述光学构件设有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并且以在厚度方向贯通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的形式设有供上述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这样,在使限制部贯通贯通孔时,光学构件侧凸部被限制部侧凹部接纳,并且定位销插入定位孔,由此能够在沿着板面的方向对光学构件进行双重定位。
(6)以相互重叠的形式具备多个上述光学构件,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以设置数量、平面形状和平面配置中的至少任意一者不同的方式设置于多个上述光学构件中的每一个光学构件。这样,通过使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光学构件侧凸部的设置数量、平面形状和平面配置中的至少任意一者按多个光学构件中的每一个光学构件而不同,能够容易地识别多个光学构件。由此,不易在制造该照明装置时发生将光学构件的重叠顺序弄错的事态。
(7)以相互重叠的形式具备多个上述光学构件,分别设于多个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构成为包括设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光学构件侧凸部,而设于上述限制部的上述限制部侧凸部或者上述限制部侧凹部构成为包括供设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多个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共同嵌合的限制部侧凸部或者限制部侧凹部。这样,在限制部侧凸部或者限制部侧凹部中,包括供设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多个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光学构件侧凸部共同嵌合的限制部侧凸部或者限制部侧凹部,从而限制部的构成不易复杂化。由此,限制部的制造变得容易。
(8)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设置成相对于穿过上述贯通孔的中心的对称线为非对称配置。这样,在要将光学构件以从表里正确的状态反转后的状态进行组装的情况下,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光学构件侧凸部与限制部侧凸部或者限制部侧凹部会对不齐。由此,可防止将表里弄错而以反转的状态组装光学构件。
(9)具备将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贯通孔的孔缘部固定于上述限制部的固定部。这样,通过固定部将光学构件的贯通孔的孔缘部固定于限制部,由此,即使光学构件随着热膨胀或热收缩而伸缩,在光学构件中的贯通孔的周边也更不易产生弯曲或皱折,并且更不易发生摩擦。由此,在光学构件中的贯通孔的周边更不易在出射光中发生亮度不匀。
(10)上述固定部以跨于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贯通孔的孔缘部和上述限制部的形式固定于这两者,并且固定于上述光学构件和上述限制部侧的面设为反射光的反射面,而与上述反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设为遮挡光的遮光面。这样,通过使固定部以跨于光学构件的贯通孔的孔缘部和限制部的形式固定于这两者,而使光学构件的贯通孔的孔缘部固定于限制部。即使在从光学构件的贯通孔的内面漏出光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固定部中的形成固定于光学构件和限制部侧的面的反射面来反射该光,而由光学构件再利用该光。由此,光的利用效率提高。而且,固定部中的与反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设为遮光面,从而不易从出光侧直接看到光学构件的贯通孔的孔缘部。由此,在光学构件中的贯通孔的周边更不易在出射光中发生亮度不匀。
(11)具备支撑构件,上述支撑构件从与出光侧相反的一侧支撑上述光学构件并且设有与上述贯通孔连通的支撑构件侧贯通孔,上述限制部以上述连通孔与上述支撑构件侧贯通孔连通的形式设于上述支撑构件,而上述固定部包括设于上述限制部并从出光侧与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贯通孔的孔缘部卡合的卡合爪。这样,光学构件被支撑构件从与出光侧相反的一侧支撑,并且在设于支撑构件的限制部所设置的形成固定部的卡合爪从出光侧与贯通孔的孔缘部卡合,从而实现光学构件的固定。与将固定部设为独立于限制部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并且能够削减制造该照明装置时的组装工时,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接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记载的照明装置;以及显示面板,其相对于上述照明装置配置于出光侧,并且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
根据上述构成的显示装置,不易在照明装置的出射光中产生亮度不匀,因此能够实现显示质量优良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构成。
(1)在上述显示面板设有与上述贯通孔连通并且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面板侧贯通孔。这样,由于沿着厚度方向贯通显示面板的面板侧贯通孔以与设于照明装置的光学构件的贯通孔连通的形式配置,因此例如能够相对于显示面板从出光侧通过面板侧贯通孔、贯通孔和连通孔看到相对于该照明装置配置于与显示面板侧相反的一侧的物体。
(2)上述显示面板至少具备:一对基板,其分别设有上述面板侧贯通孔;液晶,其被夹持在上述一对基板之间;外周侧密封部,其通过包围上述液晶并且介于上述一对基板的外周端部之间来密封上述液晶;以及贯通孔侧密封部,其通过包围上述面板侧贯通孔并且介于上述一对基板的上述面板侧贯通孔的孔缘部之间来密封上述液晶。这样,夹持在构成显示面板的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被介于一对基板的外周端部之间的外周侧密封部密封。并且,即使在一对基板设有面板侧贯通孔,液晶也会被介于一对基板的面板侧贯通孔的孔缘部之间的贯通孔侧密封部密封。
(3)具备:外周侧保持构件,其在与上述照明装置之间夹着并保持上述显示面板的外周端部;以及贯通孔侧保持构件,其在与上述照明装置之间夹着并保持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面板侧贯通孔的孔缘部,上述贯通孔侧保持构件至少表面具有遮光性。这样,显示面板的外周端部被夹在照明装置与外周侧保持构件之间,并且面板侧贯通孔的孔缘部被夹在照明装置与贯通孔侧保持构件之间,由此可实现保持。而且,由于贯通孔侧保持构件至少表面具有遮光性,因此不易从出光侧直接看到显示面板的面板侧贯通孔的孔缘部。由此,在显示面板中的面板侧贯通孔的周边不易在显示图像中发生显示不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亮度不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将液晶显示装置沿着图2的A-A线切断的截面图。
图4是将液晶显示装置沿着图2的B-B线切断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背光源装置的贯通孔和限制部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学构件和限制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的A-A线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贯通孔和限制部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A-A线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光学构件和限制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贯通孔和限制部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A-A线截面图。
图13是图11的B-B线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光学构件和限制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贯通孔和限制部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5的C-B线截面图。
图17是图15的B-B线截面图。
图18是图15的D-B线截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贯通孔和限制部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A-A线截面图。
图21是图19的B-B线截面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2的A-A线截面图。
图24是图22的B-B线截面图。
图25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液晶显示装置沿着长边方向切断的截面图。
图26是将液晶显示装置沿着短边方向切断的截面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贯通孔和限制部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28是图27的A-A线截面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贯通孔和限制部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30是表示扩散片的光学片侧贯通孔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31是表示第1棱镜片的光学片侧贯通孔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32是表示第2棱镜片的光学片侧贯通孔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3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34是图33的A-A线截面图。
图35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液晶显示装置沿着长边方向切断的截面图。
图36是将液晶显示装置沿着短边方向切断的截面图。
图3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3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光学构件和限制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9是表示贯通孔和限制部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40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液晶显示装置沿着长边方向切断的截面图。
图4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的液晶显示装置沿着长边方向切断的截面图。
图42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的液晶显示装置沿着长边方向切断的截面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1)的限制部周边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4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2)的限制部周边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4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3)的限制部周边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4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4)的限制部周边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4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5)的限制部周边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图4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6)的限制部周边的平面构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利用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出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此外,在一部分附图中示出X轴、Y轴和Z轴,各轴方向被描画成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另外,上下方向以图3和图4为基准,且将两个图上侧设为表侧并且将两个图下侧设为里侧。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整体上呈长方形,至少具备:能够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相对于液晶面板11配置于里侧并且对液晶面板11供应用于显示的光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以及在与背光源装置12之间保持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的外框(外周侧保持构件)13。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例如组装于汽车的前围挡板而使用,构成仪表板的一部分,并且能够显示仪表板的一部分仪表、各种警告图像、汽车导航系统的地图图像、车载摄像头的拍摄图像等。
首先,详细说明液晶面板11。液晶面板11整体上俯视时呈长方形,如图1和图3所示,至少具备:一对基板11a、11b,其用玻璃制成,大致透明且具有优良的透光性;液晶11c,其被夹持在两个基板11a、11b之间,包含作为随着施加电场而光学特性发生变化的物质的液晶分子;以及外周侧密封部11d,其通过包围液晶11c并且介于一对基板11a、11b的外周端部之间来密封液晶11c。该液晶面板11具有:显示区域(有源区域),其配置于画面中央侧,显示图像;以及非显示区域(无源区域),其配置于画面外周侧,呈包围显示区域的边框状(框状)并且不显示图像。液晶面板11能够利用从背光源装置12供应的光在显示区域中显示图像,其表侧成为出光侧。此外,液晶面板11的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而且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
构成液晶面板11的两个基板11a、11b中的表侧(正面侧)为CF基板11a,里侧(背面侧)为阵列基板11b。其中,阵列基板11b如图1和图3所示,长边尺寸比CF基板11a大,一短边侧的端部与CF基板11a的该端部对齐,另一短边侧的端部比CF基板11a的该端部更向外侧突出,在该突出的端部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液晶面板11的驱动器(面板驱动部)14以及对驱动器14供应各种信号的未图示的柔性基板。其中,驱动器14直接以COG(Chip On Glass:玻璃上芯片)的方式安装于阵列基板11b的上述端部,能够处理经由柔性基板从未图示的面板驱动电路基板供应的各种输入信号而将其供应到后述的显示区域内的TFT。此外,分别在两个基板11a、11b的外表面侧贴附着偏振板11e、11f。
说明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的内部结构(均省略图示)。在阵列基板11b的内面侧(液晶11c侧、与CF基板11a相对的相对面侧),作为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矩阵状(行列状)地排列设置有多个,并且在这些TFT和像素电极的周围,以包围的方式配设有呈格子状的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由驱动器14分别对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供应与图像有关的信号。配置于被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包围的方形区域的像素电极包括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或者ZnO(Zinc Oxide:氧化锌)这样的透明电极。
另一方面,在CF基板11a的内面侧,在与各像素对应的位置排列设置有多个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设为R、G、B的三色交替地排列的配置。在各彩色滤光片之间形成有用于防止混色的遮光层(黑矩阵)。在彩色滤光片和遮光层的表面设有与阵列基板11b侧的像素电极相对的相对电极。该CF基板11a设为比阵列基板11b小一圈的大小。另外,分别在两个基板11a、11b的内面侧形成有用于使液晶11c所包含的液晶分子取向的取向膜(未图示)。
接着,在背光源装置12之前说明外框13。外框13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铝),如图1所示,整体上呈长方形的框状。外框13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面板按压部13a,其在整周上从表侧按压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以及外筒部13b,其从面板按压部13a的外周端部朝向里侧突出并且从外周侧包围背光源装置12。液晶面板11被该外框13夹着保持在该外框13与背光源装置12之间,并且被后述的面板固定胶带(面板固定部)22固定于背光源装置12。面板固定胶带22用合成树脂制成且整体上是沿着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对呈长方形的框状的基材的双面涂敷粘合材料而成。面板固定胶带22的基材的表面呈黑色从而具有遮光性,由此可防止来自背光源装置12的漏光透射过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
然后,详细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构成。背光源装置12整体上与液晶面板11同样俯视时呈长方形的大致块状。如图1至图3所示,背光源装置12至少具备:底座(支撑构件)15,其呈朝向液晶面板11侧开口的大致箱型;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17,其为光源;LED基板(光源基板)18,其上安装有LED17;以及光学构件16,其用于对来自LED17的光赋予光学作用而使其向液晶面板11出射。光学构件16至少包括:导光板(光学构件)19,其引导来自LED17的光;多个光学片(光学构件)20,其层叠配置于导光板19的表侧;以及反射片(光学构件、反射构件)21,其层叠配置于导光板19的里侧。该背光源装置12设为将LED17(LED基板18)以偏置的形式靠背光源装置12和液晶面板11的短边侧的一端部配置从而仅从单侧对导光板19入射光的单侧入光类型的边光型(侧光型)。背光源装置12通过光学构件16的光学作用将来自LED17的光转换为面状的光且使其从底座15的开口部位朝向表侧的液晶面板11出射。即,背光源装置12的表侧成为出光侧。以下依次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构成部件。
底座15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铝),如图1至图3所示,呈朝向表侧开口的大致箱型从而在其内部收纳LED基板18或光学构件16。底座15包括:底板部15a,其与液晶面板11同样俯视时为长方形;以及侧板部15b,其从底板部15a的各边(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的外端分别朝向表侧立起。底座15(底板部15a)的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底板部15a的板面与液晶面板11及光学构件16的各板面并行,从里侧支撑在底座15内收纳的光学构件16。侧板部15b以从外周侧包围在底座15内收纳的光学构件16的形式配置,从而整体上呈纵长的长方形的框状。侧板部15b被外框13的外筒部13b从外周侧包围。在这些侧板部15b和外筒部13b分别设有未图示的保持结构,底座15和外框13以组装的状态被该保持结构保持。另外,面板固定胶带22的里侧的面固定于侧板部15b的顶端部。
如图1至图3所示,LED17是利用树脂材料将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的LED芯片(LED元件)密封到固定于LED基板18的板面的基板部上的构成。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波长为1种,具体地说,使用的是发蓝色单色光的LED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混合有被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光激励而发出规定颜色的光的荧光体,整体上大致发白色光。该LED17设为与相对于LED基板18的安装面相邻的侧面为发光面17a的所谓的侧面发光型。
如图1至图3所示,LED基板18LED基板18具有用绝缘材料制成且具有可挠性的膜状(片状)的基板部(基材),其板面与液晶面板11及光学构件16的各板面并行。在LED基板18的里侧的板面(与液晶面板11侧相反的一侧的板面、朝向导光板19侧的板面),表面安装有上述的LED17,并且图案化有用于对LED17供电的配线图案(未图示)。LED基板18设为如下构成:其呈沿着背光源装置12的短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长方形,并且沿着其延伸方向以间断地排列的形式安装有多个LED17。LED基板18的长边尺寸与光学构件16的短边尺寸是同等的,而短边尺寸比底座15的侧板部15b与导光板19之间具有的间隔大。因而,LED基板18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导光板19侧的部分以与导光板19重叠的形式配置于表侧。如图3所示,LED基板18在Z轴方向相对于液晶面板11配置在里侧,并且通过面板固定胶带22固定于液晶面板11。
如图1至图3所示,构成光学构件16的导光板19呈比底座15的底板部15a小一圈的长方形的板状,其板面与液晶面板11、底座15的底板部15a及其它光学构件16的板面并行,并且其板面的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且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导光板19以其周围被侧板部15b包围的形式收纳在底座15内,并且配置于液晶面板11和光学片20的正下位置。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中的图3所示的左侧的短边侧的端面与LED17呈相对状,并且设为来自LED17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光源相对端面)19a。而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中的光入射面19a以外的3个端面(图3所示的右侧的短边侧的端面和一对长边侧的端面)分别设为与LED17不相对的LED非相对端面(光源非相对端面)。另一方面,导光板19的表里一对板面中的朝向表侧(液晶面板11侧)的板面设为使光朝向液晶面板11出射的光出射面19b。而导光板19的朝向里侧的板面设为与光出射面19b相反的一侧的相反板面19c。根据上述构成,LED17和导光板19的排列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而光学片20(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9的排列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两个排列方向为相互正交的方向。并且,导光板19具有如下功能:将从LED17大致沿着Y轴方向发出的光从光入射面19a导入,并且使该光在内部传播且以朝向光学片20侧(表侧、光出射侧)的方式立起而从作为表侧的板面的光出射面19b出射。此外,在导光板19的相反板面19c形成有包括光反射部的光反射图案(未图示),上述光反射部用于通过使导光板19内的光朝向光出射面19b反射从而促进其从光出射面19b出射。
如图1至图3所示,构成光学构件16的光学片20与导光板19同样俯视时呈长方形,其板面与液晶面板11、底座15的底板部15a及其它光学构件16的板面并行,并且其板面的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且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光学片20载置于导光板19的光出射面19b的表侧并配置为介于液晶面板11与导光板19之间,从而使来自导光板19的出射光透射过并且对该透射光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且使其朝向液晶面板11出射。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片20包括1个扩散片20a和2个棱镜片20b、20c(第1棱镜片20b和第2棱镜片20c)总共3个片。其中,扩散片20a是在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的基材中分散混合有多个用于使光扩散的扩散颗粒的构成。扩散片20a重叠在导光板19的正上,在光学片20中配置得离导光板19最近。2个棱镜片20b、20c是在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的基材的一方板面上使沿着与该板面并行的第1方向延伸的单位棱镜以沿着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排列多个的形式配置而成的,在作为单位棱镜的排列方向的第2方向上对出射光选择性地赋予聚光作用(各向异性聚光作用)。2个棱镜片20b、20c中的重叠在扩散片20a的正上的棱镜片设为第1棱镜片20b,重叠在其正上并且配置得离液晶面板11最近的棱镜片设为第2棱镜片20c。另外,面板固定胶带22的里侧的面固定于第2棱镜片20c的外周端部。
如图1和图3所示,构成光学构件16的反射片21以覆盖导光板19中的里侧即与光出射面19b相反的一侧的相反板面19c的形式配置。该反射片21包括表面呈光反射性优良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的片材,因此能够使在导光板19内传播而从相反板面19c出射的光朝向表侧(光出射面19b)高效地立起。反射片21与其它光学构件16同样俯视时呈长方形,以其中央侧的大部分被夹在导光板19与底座15的底板部15a之间的形式配置。反射片21的外周端部比导光板19的外周端面更向外侧延伸,特别是,LED基板18侧的端部从导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延伸至超过LED17的位置,因此能够通过该延伸部分使来自LED17的光高效地反射而入射到光入射面19a。
这样,如图3和图4所示,贯通孔23和面板侧贯通孔24分别以贯通的形式设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背光源装置12和液晶面板11。这些贯通孔(照明装置侧贯通孔)23和面板侧贯通孔24相互连通并且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10配置于里侧且配置于与仪表板所具备的机械式的仪表等物体O俯视时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从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侧通过贯通孔23和面板侧贯通孔24看到该物体O。此外,在图3和图4中,用双点划线图示出物体O。这些贯通孔23和面板侧贯通孔24在厚度方向以物理的方式贯通液晶显示装置10,因此例如与使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具有透光性的构件(例如液晶面板11的基板11a、11b、偏振板11e、11f、或者背光源装置12的光学构件16)的一部分不贯通的情况相比,能够清晰且可靠地看到上述物体,并且还能将物体O等直接置于贯通孔23和面板侧贯通孔24。
贯通孔23俯视时呈圆形且其内周面呈无端环状,并且以分别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贯通构成背光源装置12的底座15和光学构件16的形式设置。具体地说,贯通孔23是将贯通底座15的底板部15a的底座侧贯通孔15H、贯通作为光学构件16的导光板19的导光板侧贯通孔19H、贯通作为光学构件16的各光学片20的光学片侧贯通孔20H以及贯通反射片21的反射片侧贯通孔21H相互连通而成的。面板侧贯通孔24与贯通孔23同样俯视时呈圆形且其内周面呈无端环状,并且以分别在厚度方向贯通构成液晶面板11的一对基板11a、11b和一对偏振板11e、11f的形式设置。具体地说,面板侧贯通孔24是将贯通各基板11a、11b的基板侧贯通孔11aH、11bH和贯通各偏振板11e、11f的偏振板侧贯通孔11eH、11fH相互连通而成的。贯通孔侧密封部25以介于一对基板11a、11b中的基板侧贯通孔11aH、11bH的孔缘部之间的形式设置,可通过该贯通孔侧密封部25实现液晶11c的密封。如图1和图2所示,相互连通的贯通孔23和面板侧贯通孔24相对于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中的平面的中心在Y轴方向上平面配置于偏靠与LED基板18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然而,当要如上所述在构成背光源装置12的光学构件16设置贯通孔23时,有可能会发生如下问题。即,背光源装置12由于具有LED17等发热源,因此温度环境易于变动,随着该温度环境的变动,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光学构件16会发生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然后,当光学构件16随着热膨胀或者热收缩而伸缩时,在光学构件16中的贯通孔23的周边,有可能易于发生弯曲或皱折并且易于发生摩擦。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设置限制部26,限制部26通过穿过光学构件16的贯通孔23抵接到贯通孔23的内面来限制光学构件16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移位,还在限制部26设有与贯通孔23连通的连通孔27。只要限制部26穿过光学构件16的贯通孔23抵接到贯通孔23的内面,则即使光学构件16随着热膨胀或热收缩而伸缩,也可限制光学构件16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移位,因此在光学构件16中的贯通孔23的周边不易发生弯曲或皱折,并且不易发生摩擦。由此,在光学构件16中的贯通孔23的周边不易在出射光中发生亮度不匀。该限制部26由于具有与贯通孔23连通的连通孔27,因此可避免由于使限制部26穿过贯通孔23而导致贯通孔23本来的功能受损。
如图1和图2所示,限制部26呈与贯通孔23的平面形状相符的大致圆筒状,其外周面与贯通孔23的内周面并行。限制部26通过将其外径尺寸设为比贯通孔23的直径尺寸小的大小而允许对贯通孔23的插通。在限制部26穿过贯通孔23的状态下,限制部26的外周面抵接到贯通孔23的内周面。由限制部26的内周面构成连通孔27,其平面形状设为与贯通孔23相同的大致圆形。如图3和图4所示,限制部26以从底座15的底板部15a的底座侧贯通孔15H的孔缘部沿着Z轴方向朝向表侧立起的形式一体设置。因而,限制部26的连通孔27与贯通底板部15a的底座侧贯通孔15H连通。限制部26的高度尺寸与将构成光学构件16的导光板19、3个光学片20和反射片21各自的厚度尺寸相加而得到的值大致相等。因而,限制部26的突出顶端面与光学构件16中的配置于最表侧的第2棱镜片20c的表侧的板面呈大致齐平状。
在限制部26,如图5所示,以使其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设有限制部侧凹部28。而在光学构件16,以从贯通孔23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设有光学构件侧凸部29。在限制部26穿过光学构件16的贯通孔23时,光学构件侧凸部29嵌入限制部侧凹部28,由此可防止光学构件16相对于限制部26转动,即,可实现贯通孔23和限制部26在周向的定位。
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限制部侧凹部28是将限制部26在厚度方向(径向)的整个范围切口而形成的,并且以向连通孔27开口的形式设置。这样,限制部26的周向的一部分由于限制部侧凹部28而形成切口,从而限制部26形成为有端环状的圆筒状。限制部侧凹部28在Z轴方向(高度方向)的整个高度范围上设于限制部26。限制部侧凹部28以使连通孔27朝向LED17(LED基板18)开口的方式配置于限制部26的外周面中的离LED17最近的位置。光学构件侧凸部29从贯通孔23的内面朝向贯通孔23的中心突出,并且其突出尺寸设为与限制部26的厚度尺寸即限制部侧凹部28的切口深度大致相等。光学构件侧凸部29的平面形状为大致四边形。光学构件侧凸部29配置于贯通孔23的内周面中的离LED17最近的位置。构成光学构件16的导光板19、3个光学片20和反射片21各自单独设置有光学构件侧凸部29。光学构件16各自单独设置的光学构件侧凸部29以平面配置和平面形状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因而,当将构成光学构件16的导光板19、3个光学片20和反射片21收纳于底座15内时,各个光学构件16所具有的各光学构件侧凸部29以相互叠合的形式配置,并且所有光学构件侧凸部29一并嵌入限制部侧凹部28,由此可实现各光学构件16的定位。
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该背光源装置12具备用于将光学构件16的贯通孔23的孔缘部固定于限制部26的固定胶带(固定部)30。固定胶带30是对合成树脂制的基材的双面涂敷粘合材料而成的。因而,固定胶带30的里侧的面固定于光学构件16的贯通孔23的孔缘部和限制部26,而表侧的面固定于液晶面板11的面板侧贯通孔24的孔缘部。如图5所示,固定胶带30俯视时呈圆环状(环型),其宽度尺寸比限制部26的厚度尺寸大。此外,在图5中,用双点划线图示出固定胶带30。具体地说,固定胶带30的内径尺寸设为与贯通孔23的直径尺寸及限制部26的内径尺寸大致相等,但是外径尺寸比限制部26的外径尺寸大。因而,固定胶带30以跨于限制部26的突出顶端面的整个范围和作为配置于最表侧的光学构件16的第2棱镜片20c的光学片侧贯通孔(贯通孔23)20H的孔缘部的形式固定于这两者。固定胶带30除固定于第2棱镜片20c的光学片侧贯通孔20H的孔缘部以外,还固定于第2棱镜片20c所具有的光学构件侧凸部29。固定胶带30的基材通过使其表面呈黑色而具有遮光性。由此,在光从光学构件16的贯通孔23的内周面漏出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固定胶带30吸收该漏光,因此不易发生贯通孔23的孔缘部被局部作为亮部看到的事态。因而,能够抑制随着设置贯通孔23而发生亮度不匀。
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在与背光源装置12之间夹着并保持液晶面板11的面板侧贯通孔24的孔缘部的盖构件(贯通孔侧保持构件)31。盖构件31与外框13同样用金属制成,与面板侧贯通孔24及贯通孔23连通的盖侧连通孔(保持构件侧连通孔)32以沿着Z轴方向贯通的形式设于盖构件31的中心。盖构件31包括:按压部31a,其从表侧即与背光源装置12侧相反的一侧抵接到液晶面板11的面板侧贯通孔24的孔缘部;以及插通部(轴部)31b,其穿过面板侧贯通孔24和限制部26的连通孔27。按压部31a俯视时呈圆环状(环型),其宽度尺寸为与固定胶带30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程度的大小。插通部31b呈大致圆筒状,其外径尺寸比面板侧贯通孔24的直径尺寸小且比限制部26的连通孔27的直径尺寸小。由此,可允许插通部31b插通面板侧贯通孔24和连通孔27。盖构件31的插通部31b的外周面抵接到限制部26的内周面。未图示的保持结构分别设于相互连接的插通部31b和限制部26,盖构件31与具有限制部26的底座15以组装的状态被该保持结构保持。另外,插通部31b的高度尺寸为与液晶显示装置10的厚度尺寸大致相同的大小。这样,由于盖构件31由金属制成,其表面具有遮光性,因此,液晶面板11的面板侧贯通孔24的孔缘部被按压部31a覆盖,从而不易从出光侧直接看到该后缘部。由此,在液晶面板11中的面板侧贯通孔24的周边不易在显示图像中发生显示不良。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是如上所示的结构,接下来说明其作用。在预先制造液晶面板11并且制造背光源装置12的构成部件后进行液晶显示装置10的组装。背光源装置12的构成部件中的各光学片20例如通过用模具冲裁辊状的母材来制造,因此在用于该冲裁的模具上设置转印光学片侧贯通孔20H和光学构件侧凸部29的部位,从而在制造光学片20时能够容易且以低成本设置光学片侧贯通孔20H和光学构件侧凸部29。此外,也可与光学片20同样地制造反射片21。背光源装置12的构成部件中的导光板19例如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因此若在其成型模具的成型面上预先形成用于转印导光板侧贯通孔19H和光学构件侧凸部29的转印形状,则能够在制造导光板19时设置导光板侧贯通孔19H和光学构件侧凸部29。
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10时,首先,在底座15内按规定的顺序收纳构成光学构件16的反射片21、导光板19和各光学片20。此时,各光学构件16通过使贯通孔23与限制部26对齐而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相对于底座15被定位,而且通过使光学构件侧凸部29与限制部侧凹部28对齐而在周向对贯通孔23和限制部26进行定位。由此,各光学构件16相对于底座15的位置关系是准确的,不易发生位置偏移。
接下来,进行固定胶带30的安装。固定胶带30以跨于光学构件16中的最表侧的第2棱镜片20c的光学片侧贯通孔20H的孔缘部和限制部26的突出顶端面的形式安装,由此可实现第2棱镜片20c的上述孔缘部和限制部26的固定。此时,第2棱镜片20c的光学构件侧凸部29也通过固定胶带30固定于限制部26,因此在从光学片侧贯通孔20H的内周面局部地突出的形式的光学构件侧凸部29不易发生变形等。此外,该固定胶带30也可以与后述的面板固定胶带22同样先贴附于液晶面板11侧。
接着,将面板固定胶带22的表侧的面贴附到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的里侧的面,并且将LED基板18贴附到面板固定胶带22中的一短边部(大宽度的短边部)。在该状态下将液晶面板11从表侧覆盖底座15。这样,面板固定胶带22的里侧的面贴附于底座15的侧板部15b和光学构件16中的最表侧的第2棱镜片20c的外周端部,由此,LED基板18和LED17收纳于底座15内,并且液晶面板11固定于背光源装置12。之后,将外框13和盖构件31安装于底座15。随着外框13的安装,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被面板按压部13a从表侧按压,并且外筒部13b由未图示的保持结构保持为安装于底座15的侧板部15b的状态。随着盖构件31的安装,液晶面板11的面板侧贯通孔24的孔缘部被按压部31a从表侧按压,并且插通于面板侧贯通孔24和限制部26的连通孔27的插通部31b由未图示的保持结构保持为安装于限制部26的状态。如上组装的液晶显示装置10进一步被组装到汽车的前围挡板来使用。在液晶显示装置10组装于前围挡板的状态下,如图3和图4所示,在从正面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时,贯通孔23、面板侧贯通孔24、连通孔27和盖侧连通孔32与仪表板所具备的机械式的仪表等物体O重叠配置,因此能够通过这些贯通孔23、面板侧贯通孔24、连通孔27和盖侧连通孔32清晰且可靠地看到物体O。
当将如上组装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接通时,通过未图示的面板控制电路来控制液晶面板11的驱动,并且通过未图示的LED驱动电路来控制LED基板18的LED17的驱动。如图3所示,来自点亮的LED17的光入射到导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a后被反射片21反射等而在导光板19内传播,然后从光出射面19b出射。从导光板19出射的光被各光学片20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由此可作为均匀的面状光照射到液晶面板11,从而可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中显示规定的图像。此时,由于在各光学构件16设有贯通孔23,因此有可能从其内周面或孔缘部发生漏光,但是由于具有遮光性的固定胶带30从表侧固定于配置在最表侧的第2棱镜片20c的光学片侧贯通孔20H的孔缘部,因此能够通过该固定胶带30吸收上述漏光。由此,可抑制发生如下亮度不匀:贯通孔23的周边被作为亮部看到。同样,由于在液晶面板11设有面板侧贯通孔24,因此有可能从其内周面或孔缘部发生漏光,但是由于面板侧贯通孔24的孔缘部被具有遮光性的盖构件31的按压部31a从表侧覆盖,因此能够通过该按压部31a遮挡上述漏光。由此,可抑制发生如下亮度不匀:面板侧贯通孔24的周边被作为亮部看到。
当接通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时,由于LED17点亮等而会产生发热,因此特别是背光源装置12的温度环境会高温化。另一方面,当关断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时,由于LED17熄灭等,高温化的背光源装置12的温度环境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低温化。若背光源装置12的温度环境这样变动,则在背光源装置12中,作为热膨胀率大的树脂部件的光学构件16也会发生与热膨胀或者热收缩相伴的伸缩。即使在光学构件16发生了伸缩的情况下,由于限制部26抵接到贯通孔23的内面,因此也可限制在光学构件16中的贯通孔23的周边伴随着伸缩的移位。由此,在光学构件16中的贯通孔23的周边不易发生弯曲或皱折,并且不易发生摩擦。若光学构件发生弯曲或皱折,则出射光的面内分布会产生偏倚,因此,通过抑制这种弯曲或皱折的发生,在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中不易发生亮度不匀。另外,由于在光学构件16中不易发生摩擦,所以在光学构件16中不易发生刮削,因此可抑制由刮削屑导致发生亮度不匀。根据上述,在液晶面板11中显示的显示图像的显示质量高。
如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具备:LED(光源)17;光学构件16,其呈片状,用于对来自LED17的光赋予光学作用,以贯通于厚度方向的形式形成有贯通孔23;以及限制部26,其具有与贯通孔23连通的连通孔27,并且通过穿过贯通孔23抵接到贯通孔23的内面来限制光学构件16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移位。
这样,从LED17发出的光被呈片状的光学构件16赋予光学作用且向外部出射。在光学构件16形成有贯通于其厚度方向的贯通孔23,因此例如能够从相对于背光源装置12的出光侧通过贯通孔23良好地看到物体O,物体O相对于该背光源装置12配置于与出光侧相反的一侧。在此,在光学构件16中的贯通于厚度方向的贯通孔23的周边,在光学构件16随着热膨胀或热收缩而伸缩时,有可能易于发生弯曲或皱折并且易于发生摩擦。关于这一点,由于限制部26通过穿过光学构件16的贯通孔23抵接到贯通孔23的内面来限制光学构件16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移位,因此,即使光学构件16随着热膨胀或热收缩而伸缩,在光学构件16中的贯通孔23的周边也不易发生弯曲或皱折并且不易发生摩擦。由此,在光学构件16中的贯通孔23的周边不易在出射光中发生亮度不匀。该限制部26由于具有与贯通孔23连通的连通孔27,因此可避免由于使限制部26穿过贯通孔23而导致贯通孔23本来的功能受损。
另外,在光学构件16设有从贯通孔23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的光学构件侧凸部29,而在限制部26设有限制部侧凹部28,限制部侧凹部28设为使限制部26的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且接纳光学构件侧凸部29。这样,当限制部26穿过光学构件16的贯通孔23时,从贯通孔23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的光学构件侧凸部29被使限制部26的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的限制部侧凹部28接纳。由此,能够防止光学构件16相对于限制部26转动,即,能够实现贯通孔23在周向的定位。
另外,在光学构件16设有光学构件侧凸部29,而在限制部26以向连通孔27开口的形式设有限制部侧凹部28。这样,接纳光学构件侧凸部29的限制部侧凹部28是以使限制部26的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并且向连通孔27开口的形式设置的,因此与设为限制部侧凹部不向连通孔27开口的方式的情况相比,限制部26的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以相互重叠的形式具备多个光学构件16,分别设于多个光学构件16的光学构件侧凸部29构成为包括成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光学构件侧凸部,而设于限制部26的限制部侧凹部28构成为包括供成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多个光学构件侧凸部29共同嵌合的限制部侧凹部。这样,由于限制部侧凹部28包括供设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多个光学构件侧凸部29共同嵌合的限制部侧凹部,所以限制部26的构成不易复杂化。由此,限制部26的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具备将光学构件16的贯通孔23的孔缘部固定于限制部26的固定胶带(固定部)30。这样,通过固定胶带30使光学构件16的贯通孔23的孔缘部固定于限制部26,由此,即使光学构件16随着热膨胀或热收缩而伸缩,在光学构件16中的贯通孔23的周边也更不易发生弯曲或皱折,并且更不易发生摩擦。由此,在光学构件16中的贯通孔23的周边更不易在出射光中发生亮度不匀。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具备:背光源装置12;以及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其相对于背光源装置12配置于出光侧,并且利用来自背光源装置12的光进行显示。根据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不易在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中发生亮度不匀,因此能够实现显示质量优良的显示。
另外,在液晶面板11设有与贯通孔23连通并且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面板侧贯通孔24。这样,沿着厚度方向贯通液晶面板11的面板侧贯通孔24以与设于背光源装置12的光学构件16的贯通孔23连通的形式配置,因此例如能够相对于液晶面板11从出光侧通过面板侧贯通孔24、贯通孔23和连通孔27看到相对于该背光源装置12配置于与液晶面板11侧相反的一侧的物体O。
另外,液晶面板11至少具备:一对基板11a、11b,其分别设有面板侧贯通孔24;液晶11c,其被夹持在一对基板11a、11b之间;外周侧密封部11d,其通过包围液晶11c并且介于一对基板11a、11b的外周端部之间来密封液晶11c;以及贯通孔侧密封部25,其通过包围面板侧贯通孔24并且介于一对基板11a、11b的面板侧贯通孔24的孔缘部之间来密封液晶11c。这样,夹持在构成液晶面板11的一对基板11a、11b之间的液晶11c被介于一对基板11a、11b的外周端部之间的外周侧密封部11d密封。并且,即使在一对基板11a、11b设有面板侧贯通孔24,液晶11c也会被介于一对基板11a、11b的面板侧贯通孔24的孔缘部之间的贯通孔侧密封部25密封。
另外,具备:外框(外周侧保持构件)13,其在与背光源装置12之间夹着并保持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以及盖构件(贯通孔侧保持构件)31,其在与背光源装置12之间夹着并保持液晶面板11的面板侧贯通孔24的孔缘部,盖构件31至少表面具有遮光性。这样,液晶面板11通过其外周端部被夹在背光源装置12与外框13之间并且面板侧贯通孔24的孔缘部被夹在背光源装置12与盖构件31之间从而实现保持。而且,由于盖构件31至少表面具有遮光性,因此不易从出光侧直接看到液晶面板11的面板侧贯通孔24的孔缘部。由此,在液晶面板11中的面板侧贯通孔24的周边不易在显示图像中发生显示不良。
<实施方式2>
利用图6或者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在多个光学构件116中选择性地设置光学构件侧凸部129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116所包含的各光学片120(扩散片120a、第1棱镜片120b和第2棱镜片120c)分别选择性地设有光学构件侧凸部129。即,光学构件侧凸部129未设于导光板119和反射片121,而仅设于各光学片120。因而,导光板119和反射片121的构成贯通孔123的导光板侧贯通孔119H和反射片侧贯通孔121H的内周面俯视时呈正圆形,与具有光学构件侧凸部129的光学片120的光学片侧贯通孔120H相比,为简单的形状。特别是,导光板119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因此在其成型模具的成型面上形成的转印形状变得简单,从而能够削减成型模具的成本并且不易发生成型不良,结果是,能够实现导光板119的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而在限制部126中的穿过各光学片120的各光学片侧贯通孔120H的部分选择性地设有限制部侧凹部128。即,限制部侧凹部128未设于限制部126中的穿过导光板119和反射片121的导光板侧贯通孔119H和反射片侧贯通孔121H的部分,而仅设于穿过各光学片120的各光学片侧贯通孔120H的部分。因而,虽然限制部126中的从底座115的底板部115a立起的顶端侧部分由于限制部侧凹部128而形成切口,因而呈有端环状,但是从底板部115a立起的基端侧部分没有由于限制部侧凹部128而形成切口,因而呈无端环状。限制部126中的呈有端环状的立起顶端侧部分的高度尺寸是将各光学片120的厚度尺寸相加而得到的大小。限制部126中的呈无端环状的立起基端侧部分的高度尺寸是将导光板119和反射片121的厚度尺寸相加而得到的大小。
如图7所示,固定胶带130固定于限制部126和光学片120(第2棱镜片120c)的面设为使光反射的反射面130a,而作为其相反侧的面的、固定于液晶面板111的面设为遮挡光的遮光面130b。具体地说,固定胶带130的反射面130a呈光的反射性优良的白色,而遮光面130b呈遮光性优良的黑色。根据上述构成,即使在光从光学构件116的贯通孔的内面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固定胶带130的反射面130a反射该光从而使该光返回光学构件116侧而将其再利用。由此,与如上述实施方式1那样表里均设为遮光面的情况相比,光的利用效率提高。另外,设有用于将反射片121和底座115的底板部115a固定的第2固定胶带33。第2固定胶带33是对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的基材的双面涂敷粘合材料而成的。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光学构件116至少包括:导光板119,其具有来自LED(未图示)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未图示)和使光出射的光出射面119b;以及光学片120,其以与导光板119重叠的形式配置于光出射面119b侧,光学构件侧凸部129以不会设于导光板119的导光板侧贯通孔119H(贯通孔123)的内周面的形式选择性地设于光学片120的光学片侧贯通孔120H(贯通孔123)的内周面,而限制部侧凹部128选择性地设于限制部126的外周面中的、与光学片120的光学片侧贯通孔120H(贯通孔123)的内周面相对的部分。这样,可实现防止光学片120转动。而在导光板119的导光板侧贯通孔119H的内周面不会设置光学构件侧凸部129,因此,导光板119的导光板侧贯通孔119H的形状变得简单。由于该导光板119与光学片120相比通常厚度尺寸较大,因此通过冲孔加工等形成导光板侧贯通孔119H是困难的,若导光板侧贯通孔119H的形状变得复杂,则制造成本往往会变高。关于这一点,通过如上所述使导光板侧贯通孔119H的形状变得简单,能够实现导光板119的制造成本的低廉化。此外,光学片120与导光板119相比,通常厚度尺寸较小,因此,即使光学片侧贯通孔120H的形状复杂化,例如也能够通过冲孔加工容易地以低成本制造光学片侧贯通孔120H。
另外,固定胶带130以跨于光学构件116的贯通孔123的孔缘部和限制部126的形式固定于这两者,并且固定于光学构件116和限制部126侧的面设为使光反射的反射面130a,而与反射面130a相反的一侧的面设为遮挡光的遮光面130b。这样,通过将固定胶带130以跨于光学构件116的贯通孔123的孔缘部和限制部126的形式固定于这两者,从而使光学构件116的贯通孔123的孔缘部固定于限制部126。即使在光从光学构件116的贯通孔123的内面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固定胶带130中的形成固定于光学构件116和限制部126侧的面的反射面130a反射该光,而由光学构件116再利用该光。由此,光的利用效率提高。而且,通过将固定胶带130中的与反射面130a相反的一侧的面设为遮光面130b,不易从出光侧直接看到光学构件116的贯通孔123的孔缘部。由此,在光学构件116中的贯通孔123的周边更不易在出射光中发生亮度不匀。
<实施方式3>
利用图8或者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基础上对光学片220和限制部226设置定位结构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226设有定位销34,而在各光学片220的各光学构件侧凸部229分别设有供定位销34插入的定位孔35。定位销34以从限制部226的限制部侧凹部228的底面沿着Z轴方向(光学构件216的厚度方向)朝向表侧突出的形式设置。定位销34呈圆柱状,配置于限制部226的限制部侧凹部228的底面的大致中心。定位孔35以沿着各光学片220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贯通各光学片220的各光学构件侧凸部229的形式设置。定位孔35俯视时呈圆形,配置于各光学构件侧凸部229的大致中心。各光学构件侧凸部229的定位孔35设为相互呈同心状并且相互连通。
在将各光学片220载置于导光板219上时,使限制部226穿过各光学片侧贯通孔220H(贯通孔223)并且使各光学构件侧凸部229嵌入限制部侧凹部228,还使定位销34穿过各定位孔35。由此,各光学片220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被双重定位并且可实现防止转动,因此在各光学片220中更不易发生弯曲或皱折等,对亮度不匀的抑制是更优选的。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限制部226设有限制部侧凹部228并且设有从限制部侧凹部228沿着光学片(光学构件)220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定位销34,而在光学片220设有光学构件侧凸部229,并且以在厚度方向贯通光学构件侧凸部229的形式设有供定位销34插入的定位孔35。这样,在使限制部226贯通贯通孔223时,光学构件侧凸部229被限制部侧凹部228接纳并且定位销34插入定位孔35,由此能够对光学片220在沿着板面的方向进行双重定位。
<实施方式4>
利用图10至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4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基础上变更了限制部侧凹部328和光学构件侧凸部329的配置和设置数量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侧凸部329按每个光学片320而配置和设置数量不同。具体地说,在光学片320之中,在扩散片320a设有3个光学构件侧凸部329,在第1棱镜片320b设有2个光学构件侧凸部329,在第2棱镜片320c设有1个光学构件侧凸部329。由此,能够基于光学构件侧凸部329的设置数量和配置容易地识别各光学片320,因此在组装时不易发生将层叠顺序弄错的事态。而且,设于各光学片320的总共6个光学构件侧凸部329配置于在光学片侧贯通孔320H(贯通孔323)的周向相互隔开间隔相邻的位置。即,光学构件侧凸部329设为相互不会叠合的配置。相邻的光学构件侧凸部329之间的间隔大致相等。此外,以下在区分光学构件侧凸部329的情况下,对设于扩散片320a的光学构件侧凸部的附图标记标注后缀A,对设于第1棱镜片320b的光学构件侧凸部的附图标记标注后缀B,对设于第2棱镜片320c的光学构件侧凸部的附图标记标注后缀C,在不进行区分而总称的情况下,不对附图标记标注后缀。
而在限制部326,在其周向隔开间隔的位置排列设置有总共6个限制部侧凹部328。相邻的限制部侧凹部328之间的间隔大致相等。如图12和图13所示,6个限制部侧凹部328的深度尺寸根据其配置而不同。具体地说,接纳设于扩散片320a的3个光学构件侧凸部329A的3个限制部侧凹部328的深度尺寸最大,配置于其底面与导光板319的光出射面319b呈齐平状的位置。接纳设于第1棱镜片320b的2个光学构件侧凸部329B的2个限制部侧凹部328的深度尺寸为第2大。接纳设于第2棱镜片320c的1个光学构件侧凸部329C的1个限制部侧凹部328的深度尺寸最小。因此,固定胶带330中的固定于扩散片320a和第1棱镜片320b的各光学构件侧凸部329A、329B的部分与固定于限制部326和第2棱镜片320c的部分相比,成为凹陷的形状。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以相互重叠的形式具备多个光学片(光学构件)320,光学构件侧凸部329以设置数量、平面形状和平面配置中的至少任意一者不同的方式设置于多个光学片320中的每一个光学片。这样,通过使光学构件侧凸部329的设置数量、平面形状和平面配置中的至少任意一者按多个光学片320中的每一个光学片而不同,能够容易地识别多个光学片320。由此,在制造该背光源装置312时不易发生将光学片320的重叠顺序弄错的事态。
<实施方式5>
利用图14至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该实施方式5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4的基础上变更了限制部侧凹部428和光学构件侧凸部429的配置和设置数量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4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片420之中,在扩散片420a设有1个光学构件侧凸部429A,在第1棱镜片420b设有2个光学构件侧凸部429B,在第2棱镜片420c设有3个光学构件侧凸部429C。各光学片420构成为:光学构件侧凸部429的配置关于穿过光学片侧贯通孔420H(贯通孔423)的中心且与Y轴方向并行的对称线为非对称。如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也已说明的,光学片侧贯通孔420H在各光学片420中配置为与Y轴方向的中央位置相比偏靠与LED(未图示)侧相反的一侧(参照图2)。因而,在组装各光学片420时,在处于从表里正确的状态反转后的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将光学片侧贯通孔420H与限制部426对齐,光学构件侧凸部429与限制部侧凹部428也会对不齐,光学构件侧凸部429与限制部426干扰,从而限制组装。由此,可防止在将表里弄错的状态下组装各光学片420的事态。
如图16至图18所示,设于各光学片420的光学构件侧凸部429包括相互叠合的凸部。具体地说,扩散片420a的1个光学构件侧凸部429A设为分别与第1棱镜片420b的2个光学构件侧凸部429B中的1个及第2棱镜片420c的3个光学构件侧凸部429C中的1个叠合的配置。第1棱镜片420b的2个光学构件侧凸部429B设为与第2棱镜片420c的3个光学构件侧凸部429C中的2个叠合的配置。而在限制部426,在其周向隔开间隔的位置排列设置有总共3个限制部侧凹部428。3个限制部侧凹部428包括:供在3个光学片420中相互叠合的光学构件侧凸部429共同嵌入的限制部侧凹部;供在第1棱镜片420b和第2棱镜片420c中相互叠合的光学构件侧凸部429共同嵌入的限制部侧凹部;以及供在第2棱镜片420c中与其它光学片420的光学构件侧凸部429不重叠的光学构件侧凸部429C嵌入的限制部侧凹部。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426与上述实施方式4相比,限制部侧凹部428的设置数量变少,由此限制部426的形状变得简单。因而,限制部426和底座415的制造变得容易。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以相互重叠的形式具备多个光学片(光学构件)420,分别设于多个光学片420的光学构件侧凸部429构成为包括成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凸部,而设于限制部426的限制部侧凹部428构成为包括供设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多个光学构件侧凸部429共同嵌合的凹部。这样,限制部侧凹部428包括供设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多个光学构件侧凸部429共同嵌合的限制部侧凹部,从而限制部426的构成不易复杂化。由此,限制部426的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光学构件侧凸部429以关于穿过光学片侧贯通孔420H(贯通孔423)的中心的对称线为非对称的配置的方式设置。这样,在要将光学片420以从表里正确的状态反转后的状态组装的情况下,光学构件侧凸部429与限制部侧凹部428会对不齐。由此,可防止将表里弄错而以反转的状态组装光学片420。
<实施方式6>
利用图19至图2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在该实施方式6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1将固定胶带取代而在限制部526设置卡合爪36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9至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526,一体地设有从表侧(出光侧)与光学片520的光学片侧贯通孔520H(贯通孔523)的孔缘部卡合的卡合爪36。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比,可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和组装工时的削减。卡合爪36设于限制部526的从底座515的底板部515a突出的顶端部,并且以比限制部526的外周面更向外侧伸出的形式配置。卡合爪36在限制部526中的相对于限制部侧凹部528隔开约180°的角度间隔的位置和相对于限制部侧凹部528隔开约90°的角度间隔的2个位置配置有总共3个。各卡合爪36从表侧与光学片520中的配置于最表侧的第2棱镜片520c的光学片侧贯通孔520H的孔缘部卡合,由此能够实现相互层叠的光学片520、导光板519和反射片521的固定。另外,设于液晶面板511的面板侧贯通孔524设于与背光源装置512的贯通孔523以及卡合爪36俯视时重叠的范围。此外,在图19中,用双点划线图示出面板侧贯通孔524。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底座(支撑构件)515,底座515从与出光侧相反的一侧支撑光学片(光学构件)520并且设有与贯通孔523连通的底座侧贯通孔(支撑构件侧贯通孔)515H,限制部526以连通孔527与底座侧贯通孔515H连通的形式设于底座515,而固定部包括设于限制部526并从出光侧与光学片520的光学片侧贯通孔520H(贯通孔523)的孔缘部卡合的卡合爪36。这样,光学片520被底座515从与出光侧相反的一侧支撑,并且在设于底座515的限制部526所设置的形成固定部的卡合爪36从出光侧与光学片侧贯通孔520H的孔缘部卡合,从而实现光学片520的固定。与将固定部设为独立于限制部526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并且能够削减制造该背光源装置512时的组装工时,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实施方式7>
利用图22至图2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在该实施方式7中,示出对上述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构成追加框架37并且将限制部626设为独立于底座615的部件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框架37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如图22至图24所示,外形形成为比底座615小一圈但比导光板619大一圈的长方形的框状。框架37接纳在底座615内并且其周围被4边的侧板部615b包围,另一方面,以从外周侧包围导光板619的形式配置。在框架37设有从其内周面向内侧伸出并且从里侧支撑导光板619的导光板支撑部37a。导光板支撑部37a与框架37同样呈框状,在整周上从里侧支撑导光板619。在导光板支撑部37a的里面侧(与导光板619侧相反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固定反射片621的第1反射片用固定胶带38。第1反射片用固定胶带38是对与导光板支撑部37a同样呈框状的基材的双面涂敷粘合材料而成的。另外,在框架37的里面侧安装有用于将框架37和反射片621固定于底座615的第1底座用固定胶带39。第1底座用固定胶带39是对与框架37同样呈框状的基材的双面涂敷粘合材料而成的。
限制部626与框架37同样由合成树脂制成,设为独立于底座615的部件。限制部626具有限制部侧凹部628并且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限制部626设有从其外周面向外侧伸出并且从里侧支撑导光板619的导光板侧贯通孔619H(贯通孔623)的孔缘部的导光板孔缘支撑部40。导光板孔缘支撑部40呈大致凸缘状,从里侧支撑导光板619的上述孔缘部中的除光学构件侧凸部629以外的部分。在导光板孔缘支撑部40的里面侧安装有用于将反射片621的反射片侧贯通孔621H的孔缘部固定的第2反射片用固定胶带41。第2反射片用固定胶带41是对呈大致圆环状的基材的双面涂敷粘合材料而成的。另外,在限制部626的里面侧安装有用于将限制部626和反射片621固定于底座615的第2底座用固定胶带42。第2底座用固定胶带42是对呈圆环状的基材的双面涂敷粘合材料而成的。另外,在底座615设有用于安装限制部626的限制部安装筒部43。限制部安装筒部43呈比限制部626小一圈的圆筒状,且限制部626嵌入其外周侧,盖构件631嵌入其内周侧。
<实施方式8>
利用图25或者图2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在该实施方式8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变更了限制部726的高度尺寸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5和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26以其突出顶端部穿过液晶面板711的面板侧贯通孔724的方式设置。具体地说,限制部726具有其突出顶端面呈与液晶面板711的表侧的板面大致齐平状的高度尺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固定胶带省略。
<实施方式9>
利用图27或者图2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在该实施方式9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变更了限制部侧凹部828的形成范围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7和图2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侧凹部828以不向限制部826的连通孔827开口而在限制部826残留薄壁部44的形式设置。因而,限制部826在周向中途不会断开,而呈无端环状。薄壁部44与限制部826的其它部分(未形成限制部侧凹部828的部分)相比,虽然厚度尺寸较小,但是在遮光性能上是同等的。这样,例如,即使在光从光学构件816的贯通孔823的内面、特别是从光学构件侧凸部829漏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薄壁部44来遮挡该漏光,因此能够抑制该光漏到连通孔827侧。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光学构件816设有光学构件侧凸部829,而在限制部826以使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并且不向连通孔827开口地残留薄壁部44的形式设有限制部侧凹部828。这样,通过在设有限制部侧凹部828的限制部826残留薄壁部44,光学构件816的贯通孔823在整周上被限制部826包围,因此能够防止光从贯通孔823的内面向外部漏出。
<实施方式10>
利用图29至图3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在该实施方式10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基础上变更了光学片920的光学构件侧凸部929的平面形状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9至图3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3个光学片920分别具有平面形状相互不同的光学构件侧凸部929。此外,以下在区分光学构件侧凸部929的情况下,对设于扩散片920a的光学构件侧凸部929的附图标记标注后缀A,对设于第1棱镜片920b的光学构件侧凸部929的附图标记标注后缀B,对设于第2棱镜片920c的光学构件侧凸部929的附图标记标注后缀C,在不进行区分而总称的情况下,不对附图标记标注后缀。如图29和图30所示,设于光学片920中的扩散片920a的光学构件侧凸部929A俯视时呈四边形。如图29和图31所示,设于第1棱镜片920b的光学构件侧凸部929A俯视时呈三角形。如图29和图32所示,设于第2棱镜片920c的光学构件侧凸部929A俯视时呈半圆形。若设为上述构成,则能够基于光学构件侧凸部929的平面形状容易地识别各光学片920,因此不易发生组装时将层叠顺序弄错的事态。而且,在层叠了各光学片920的状态下,如图29所示,各光学构件侧凸部929的外观会反映出层叠顺序,因此能够在进行了层叠作业后用视觉判断是否按正确的层叠顺序进行了层叠。
<实施方式11>
利用图33或者图3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在该实施方式11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变更了限制部侧凹部1028和光学构件侧凸部1029的配置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33和图3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侧凹部1028和光学构件侧凸部1029以限制部1026和贯通孔1023在Y轴方向配置于与LED1017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式构成。这样,限制部侧凹部1028成为不与LED 1017呈相对状的配置,因此不易发生主要在导光板1019内传播的光穿过限制部侧凹部1028漏出到限制部1026的连通孔1027侧的事态。
<实施方式12>
利用图35或者图3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在该实施方式12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8的基础上变更了限制部1126的形状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8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35和图3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1126设为直径尺寸为2级的构成。具体地说,限制部1126中的穿过各光学构件1116的贯通孔1123的部分设为外径尺寸相对大的大径部45,而穿过液晶面板1111的面板侧贯通孔1124的部分设为外径尺寸相对小的小径部46。与此相应地,各光学构件1116的贯通孔1123的直径尺寸虽然是比大径部45的外径尺寸稍小的程度,但是比液晶面板1111的面板侧贯通孔1124的直径尺寸大。并且,大径部45的表侧的面与光学片1120中的最表侧的第2棱镜片1120c的板面呈齐平状,并且固定有固定胶带1130。由此,能够实现光学构件1116的固定。
<实施方式13>
利用图3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在该实施方式13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变更了贯通孔1223和限制部1226等的设置数量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3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12中,设有2个贯通光学构件1216的贯通孔1223,并且设有2个穿过贯通孔1223的限制部1226。2个贯通孔1223在光学构件1216中在Y轴方向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并且直径尺寸的大小不同。与此相应地,2个限制部1226在Y轴方向的配置和直径尺寸的大小各自不同。
<实施方式14>
利用图38或者图3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在该实施方式14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将用于防止光学构件1316转动的结构的凹凸关系颠倒过来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38和图3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1326,以使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设有限制部侧凸部47。而在光学构件1316,以使贯通孔1323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设有光学构件侧凹部48。具体地说,限制部侧凸部47俯视时呈大致四边形,并且呈具有与限制部1326相同的高度尺寸的棱柱状。即,限制部侧凸部47设于限制部1326的高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光学构件侧凹部48俯视时呈大致四边形,是通过将贯通孔1323的孔缘部在周向局部地切口而形成的。在限制部1326穿过光学构件1316的贯通孔1323时,限制部侧凸部47嵌入光学构件侧凹部48,由此可实现防止光学构件1316相对于限制部1326转动,即可实现贯通孔1323和限制部1326在周向的定位。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光学构件1316设有使贯通孔1323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的光学构件侧凹部48,而在限制部1326设有设为从其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且被光学构件侧凹部48接纳的限制部侧凸部47。这样,当限制部1326穿过光学构件1316的贯通孔1323时,从限制部1326的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的限制部侧凸部47被使贯通孔1323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的光学构件侧凹部48接纳。由此,能够实现防止光学构件1316相对于限制部1326转动,即,能够实现贯通孔1323在周向的定位。
另外,以相互重叠的方式具备多个光学构件1316,分别设于多个光学构件1316的光学构件侧凹部48构成为包括成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光学构件侧凹部,而设于限制部1326的限制部侧凸部47构成为包括供设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多个光学构件侧凹部48共同嵌合的限制部侧凸部。这样,通过使限制部侧凸部47包括供设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多个光学构件侧凹部48共同嵌合的限制部侧凸部,限制部1326的构成不易复杂化。由此,限制部1326的制造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15>
利用图4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在该实施方式15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变更了液晶面板1411的面板侧贯通孔1424的形成范围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4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411中,面板侧贯通孔1424选择性地设于一对基板1411a、1411b和里侧的偏振板1411f。即,面板侧贯通孔1424是仅未设于表侧的偏振板1411e的构成。面板侧贯通孔1424是将贯通各基板1411a、1411b的基板侧贯通孔1411aH、1411bH与贯通里侧的偏振板1411f的偏振板侧贯通孔1411fH相互连通而成的。
<实施方式16>
利用图4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在该实施方式16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变更了液晶面板1511的面板侧贯通孔1524的形成范围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4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511中,面板侧贯通孔1524选择性地仅设于里侧的偏振板1511f。即,面板侧贯通孔1524是未设于一对基板1511a、1511b和表侧的偏振板1511e的构成。该液晶面板1511由于在一对基板1511a、1511b中没有设置面板侧贯通孔,因此成为不具有上述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贯通孔侧密封部的构成,从而可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实施方式17>
利用图4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在该实施方式17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不在液晶面板1611中设置面板侧贯通孔的构成。此外,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4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611设为没有形成上述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面板侧贯通孔的构成。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利用上述记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除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还能适当地变更限制部的平面形状。例如图43所示,能将限制部26-1的平面形状设为四边形。
(2)除上述(1)以外,例如图44所示,还能将限制部26-2的平面形状设为三角形。除此以外,作为限制部的平面形状,也能设为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楕圆形、半圆形、长圆形、半椭圆形、五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等。
(3)除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还能适当地变更光学构件侧凸部的平面形状。例如图45所示,能将光学构件侧凸部29-3的平面形状设为三角形。与此相应地,优选将限制部26-3的限制部侧凹部28-3的侧缘设为倾斜状。
(4)除上述(3)以外,例如图46所示,还能将光学构件侧凸部29-4的平面形状设为半圆形。与此相应地,优选将限制部26-4的限制部侧凹部28-4的侧缘设为圆弧状。
(5)除上述(3)、(4)以外,例如图47所示,也可以将光学构件侧凸部29-5的平面形状设为四边形且在其端部形成半圆形的切口49。
(6)除上述(3)~(5)以外,例如图48所示,也可以将光学构件侧凸部29-6的平面形状设为扇形,使其突出顶端面与限制部26-6的连通孔27-6的周面并行。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构成光学构件的各光学片、导光板和反射片全都设有贯通孔的情况,但也能够采用例如仅在光学片中不设置贯通孔的构成、或仅在光学片所包含的一部分光学片(例如最表侧的第2棱镜片)中不设置贯通孔的构成。
(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限制部从里侧穿过光学构件的贯通孔的构成,但也能够设为限制部从表侧穿过光学构件的贯通孔的构成。具体地说,也能将在各实施方式(除实施方式7以外)中记载的底座的限制部省略,使盖构件穿过光学构件的贯通孔而作为“限制部”使用。
(9)除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还能适当地变更限制部侧凹部(限制部侧凸部)和光学构件侧凸部(光学构件侧凹部)的设置数量、平面配置、平面形状等。
(10)除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还能适当地变更光学片的具体的个数、种类、层叠顺序等。例如,光学片的个数既可以是2个以下,另外也可以是4个以上。在光学片中既可以仅包括1个棱镜片,另外也可以包括3个以上的棱镜片。光学片也可以包括2个以上的扩散片。作为光学片还能使用反射型偏振片。
(1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备穿过面板侧贯通孔的盖构件的构成,但也能够省略盖构件。在该情况下,优选将圆环状的遮光胶带从表侧贴附于液晶面板的面板侧贯通孔的孔缘部,对面板侧贯通孔的孔缘部进行遮光。
(12)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将定位孔仅设于光学片的情况,但在导光板和反射片是具有光学构件侧凸部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定位孔除设于光学片以外还设于导光板和反射片。另外,能够适当地变更定位销和定位孔的设置数量、平面配置、平面形状等。
(13)除上述实施方式6以外,还能适当地变更限制部的卡合爪的设置数量、平面配置、平面形状、截面形状等。
(1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贯通孔和限制部的设置数量设为各1个或者各2个的情况,但也能够将贯通孔和限制部的设置数量设为各3个以上。
(15)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示出了以各2个设置的贯通孔和限制部的直径尺寸(俯视时的大小)相互不同的情况,但在以各多个设置的贯通孔和限制部中也可以包括直径尺寸(俯视时的大小)相同的贯通孔和限制部。
(16)能将上述实施方式14所记载的构成(限制部侧凸部和光学构件侧凹部)与从上述实施方式2至实施方式13或者实施方式15至实施方式17中选择的任一实施方式进行组合。
(1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短边侧的一端面为光入射面的配置的情况,但导光板的长边侧的一端面为光入射面的配置也包含在本发明中。除此以外,导光板的短边侧的两个端面分别为光入射面的配置也包含在本发明中。而且,导光板的长边侧的两个端面分别为光入射面的配置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另外,导光板的任意的3个端面分别为光入射面的配置或者导光板的4个端面全部为光入射面的配置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1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LED基板包括膜状的基材的情况,但LED基板的基材也能够设为呈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的构成。
(1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例示了LED,但也可以使用有机EL等作为光源。
(2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液晶面板所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着色部设为R、G、B的3色,但也能够将着色部设为4色以上。
(2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搭载于汽车的前围挡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在其它用途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应用本发明。例如能够在作为一种游戏机的老虎机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发明。具体地说,只要设为将液晶显示装置相对于老虎机的旋转卷轴配置于游戏者侧(近前侧)并且将光学构件的贯通孔和液晶面板的面板侧贯通孔与旋转卷轴对齐的配置,则游戏者能够通过贯通孔和面板侧贯通孔清晰且可靠地看到旋转卷轴。
(22)除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还能在具备触摸面板、视差屏障面板、玻璃罩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2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除此以外,还能在半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2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使用了TFT,但还能应用于使用了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还能应用于进行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2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情况,例如还能使用利用来自背光源装置的光显示图像的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显示面板。在该MEMS显示面板中,构成显示像素的微小的机械式快门以矩阵状平面配置有多个,通过单独地控制各机械式快门的打开关闭,按每一显示像素调整来自背光源装置的光的透射光量,从而能够显示规定灰度级的图像。
(2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外框、盖构件和底座是用金属制成的情况,但也可以将外框、盖构件和底座中的任一者或者全部用合成树脂制成。
(2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像素电极配置于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侧并且相对电极配置于CF基板侧的情况,但也能使用像素电极和相对电极均配置于阵列基板侧的构成的液晶面板。这种液晶面板优选采用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模式。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511、711、1111、1411、1511、16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a、1411a、1511a:CF基板(基板);11b、1411b、1511b:阵列基板(基板);11c:液晶;11d:外周侧密封部;12、312、512、12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3:外框(外周侧保持构件);15、115、415、515、615:底座(支撑构件);15H、515H:底座侧贯通孔(贯通孔);16、116、816、1116、1216、1316:光学构件;17、1017:LED(光源);19、119、319、519、619、1019:导光板(光学构件);19a:光入射面;19b、119b、319b:光出射面;19H、119H、619H:导光板侧贯通孔(贯通孔);20、120、220、320、420、520、920、1120:光学片(光学构件);20a、120a、320a、420a、920a:扩散片(光学片、光学构件);20b、120b、320b、420b、920b:第1棱镜片(光学片、光学构件);20c、120c、320c、420c、520c、920c、1120c:第2棱镜片(光学片、光学构件);20H、120H、220H、320H、420H、520H:光学片侧贯通孔(贯通孔);21、121、521、621:反射片(光学构件);21H、121H:反射片侧贯通孔(贯通孔);23、123、223、323、423、523、623、823、1023、1123、1223:贯通孔;24、524、724、1124、1424、1524:面板侧贯通孔;25:贯通孔侧密封部;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1026、1126、1226、1326、26-1、26-2、26-3、26-4、26-6:限制部;27、527、827、1027、27-6:连通孔;28、128、228、328、428、528、628、828、1028、28-3、28-4:限制部侧凹部;29、129、229、329、429、629、829、929、1029、29-3、29-4、29-5、29-6:光学构件侧凸部;30、130、330、1130:固定胶带(固定部);31:盖构件(贯通孔侧保持构件);34:定位销;35:定位孔;36:卡合爪(固定部);47:限制部侧凸部;48:光学构件侧凹部;130a:反射面;130b:遮光面。
Claims (15)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光学构件,其呈片状,用于对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赋予光学作用,并且以贯通于厚度方向的形式形成有贯通孔;以及
限制部,其具有与上述贯通孔连通的连通孔,并且通过穿过上述贯通孔而抵接到该贯通孔的内面来限制上述光学构件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光学构件设有使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的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从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的光学构件侧凸部,而在上述限制部设有设为从其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突出的形式且被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接纳的限制部侧凸部、或者设为使外周面在周向局部地凹陷的形式且接纳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的限制部侧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光学构件设有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而在上述限制部以向上述连通孔开口的形式设有上述限制部侧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学构件至少包括:导光板,其具有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入射的光入射面和使光出射的光出射面;以及光学片,其以与上述导光板重叠的形式配置于上述光出射面侧,
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以不会设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的形式选择性地设于上述光学片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而上述限制部侧凸部或者上述限制部侧凹部选择性地设于上述限制部的外周面中的、与上述光学片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相对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限制部设有上述限制部侧凹部,并且设有从上述限制部侧凹部沿着上述光学构件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定位销,而在上述光学构件设有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并且以在厚度方向贯通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的形式设有供上述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以相互重叠的形式具备多个上述光学构件,
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以设置数量、平面形状和平面配置中的至少任意一者不同的方式设置于多个上述光学构件中的每一个光学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以相互重叠的形式具备多个上述光学构件,
分别设于多个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构成为包括设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光学构件侧凸部,而设于上述限制部的上述限制部侧凸部或者上述限制部侧凹部构成为包括供设为相同平面配置的多个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共同嵌合的限制部侧凸部或者限制部侧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学构件侧凹部或者上述光学构件侧凸部设置成相对于穿过上述贯通孔的中心的对称线为非对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将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贯通孔的孔缘部固定于上述限制部的固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固定部以跨于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贯通孔的孔缘部和上述限制部的形式固定于这两者,并且固定于上述光学构件和上述限制部侧的面设为反射光的反射面,而与上述反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设为遮挡光的遮光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从与出光侧相反的一侧支撑上述光学构件的支撑构件,
上述限制部以上述连通孔贯通上述支撑构件的形式设于上述支撑构件,而上述固定部包括设于上述限制部并从出光侧与上述光学构件的上述贯通孔的孔缘部卡合的卡合爪。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显示面板,其相对于上述照明装置配置于出光侧,并且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
在上述显示面板设有与上述贯通孔连通并且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面板侧贯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显示面板至少具备:
一对基板,其分别设有上述面板侧贯通孔;
液晶,其被夹持在上述一对基板之间;
外周侧密封部,其通过包围上述液晶并且介于上述一对基板的外周端部之间来密封上述液晶;以及
贯通孔侧密封部,其通过包围上述面板侧贯通孔并且介于上述一对基板的上述面板侧贯通孔的孔缘部之间来密封上述液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具备:
外周侧保持构件,其在与上述照明装置之间夹着并保持上述显示面板的外周端部;以及
贯通孔侧保持构件,其在与上述照明装置之间夹着并保持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面板侧贯通孔的孔缘部,
上述贯通孔侧保持构件至少表面具有遮光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07349 | 2014-05-23 | ||
JP2014-107349 | 2014-05-23 | ||
PCT/JP2015/063998 WO2015178299A1 (ja) | 2014-05-23 | 2015-05-15 |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61173A true CN106461173A (zh) | 2017-02-22 |
CN106461173B CN106461173B (zh) | 2018-05-01 |
Family
ID=54553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2577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61173B (zh) | 2014-05-23 | 2015-05-15 |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78411B2 (zh) |
JP (1) | JP6054582B2 (zh) |
CN (1) | CN106461173B (zh) |
WO (1) | WO2015178299A1 (zh) |
Cited B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79527A (zh) * | 2018-01-02 | 2018-07-1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08681150A (zh) * | 2018-06-29 | 2018-10-1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CN108761911A (zh) * | 2018-05-29 | 2018-11-06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08776412A (zh) * | 2018-08-10 | 2018-11-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CN108803145A (zh) * | 2018-06-29 | 2018-11-1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08919545A (zh) * | 2018-06-28 | 2018-11-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983469A (zh) * | 2018-07-27 | 2018-12-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8983468A (zh) * | 2018-07-27 | 2018-12-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9085715A (zh) * | 2018-09-06 | 2018-12-25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遮光膜及组装方法、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终端 |
CN109085720A (zh) * | 2018-09-10 | 2018-12-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智能手表 |
CN109100892A (zh) * | 2018-08-27 | 2018-12-2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254345A (zh) * | 2018-11-19 | 2019-01-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终端 |
CN109637364A (zh) * | 2019-02-20 | 2019-04-1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0068953A (zh) * | 2018-01-24 | 2019-07-30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WO2019179172A1 (en) * | 2018-03-20 | 2019-09-2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isplay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
WO2019205477A1 (zh) * | 2018-04-25 | 2019-10-3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面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10687713A (zh) * | 2019-10-12 | 2020-01-1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
CN110764309A (zh) * | 2019-10-31 | 2020-02-07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
CN110865478A (zh) * | 2018-08-27 | 2020-03-06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0925626A (zh) * | 2018-09-19 | 2020-03-27 |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 面状照明装置 |
CN111007679A (zh) * | 2019-10-31 | 2020-04-14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的框体、背光模组及终端 |
CN111108431A (zh) * | 2017-09-20 | 2020-05-05 | 弗莱克英纳宝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1123572A (zh) * | 2020-01-14 | 2020-05-08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外框、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和终端 |
CN111240089A (zh) * | 2020-01-14 | 2020-06-05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底框、底框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和终端 |
TWI719738B (zh) * | 2018-12-07 | 2021-02-2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
CN112485859A (zh) * | 2020-12-28 | 2021-03-1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3934050A (zh) * | 2020-07-13 | 2022-01-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及组装方法、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US11366348B2 (en) | 2018-08-27 | 2022-06-21 | L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08172B2 (ja) * | 2015-06-11 | 2018-04-1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表示装置 |
KR102392994B1 (ko) * | 2015-10-30 | 2022-04-2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
KR101702589B1 (ko) * | 2015-11-30 | 2017-02-0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홀을 구비한 이형 디스플레이 |
KR101717655B1 (ko) * | 2015-11-30 | 2017-03-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홀을 구비한 이형 디스플레이 |
KR101786884B1 (ko) * | 2015-11-30 | 2017-10-1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홀을 구비한 이형 디스플레이 |
US9735185B1 (en) * | 2016-06-10 | 2017-08-15 | Essential Products, Inc. | Hollowed electronic display |
EP4243004B1 (en) | 2017-04-25 | 2025-02-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cd display |
CN110770812B (zh) * | 2017-06-21 | 2021-12-07 | 夏普株式会社 | 带保护膜的显示面板 |
CN108427228B (zh) * | 2018-02-24 | 2021-03-1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
US10571626B2 (en) * | 2018-03-30 | 2020-02-25 |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 Backlight unit of display device |
US10705289B2 (en) * | 2018-06-14 | 2020-07-0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1989906B (zh) * | 2018-07-16 | 2022-06-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KR102556019B1 (ko) | 2018-08-08 | 2023-07-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장치 |
KR102634179B1 (ko) * | 2018-08-27 | 2024-02-0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8803118A (zh) * | 2018-09-05 | 2018-11-13 |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KR102717225B1 (ko) | 2018-09-28 | 2024-10-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윈도우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US10976615B2 (en) * | 2018-10-30 | 2021-04-13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7077205B2 (ja) * | 2018-10-31 | 2022-05-30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面状照明装置 |
KR102570864B1 (ko) * | 2018-11-29 | 2023-08-2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
KR102612738B1 (ko) * | 2018-12-18 | 2023-12-1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9671359B (zh) * | 2019-02-28 | 2020-11-2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JP7257821B2 (ja) | 2019-03-11 | 2023-04-1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CN111812886B (zh) * | 2019-04-10 | 2022-07-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屏和终端 |
KR102651701B1 (ko) * | 2019-04-23 | 2024-03-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홀 디스플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10456562A (zh) * | 2019-07-29 | 2019-11-1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组件、其显示装置及其应用终端 |
CN111751994B (zh) * | 2019-08-02 | 2022-11-15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以及车辆 |
US10996503B2 (en) * | 2019-09-24 | 2021-05-04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KR20210106046A (ko) | 2020-02-19 | 2021-08-3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
JP7369951B2 (ja) | 2020-02-27 | 2023-10-2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表示モジュール |
KR102409131B1 (ko) * | 2020-05-21 | 2022-06-15 | 주식회사 지티티 | 관통형 카메라 내장형 슬림 모니터 구조 |
JP7419321B2 (ja) * | 2021-10-11 | 2024-01-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90361A (ja) * | 1995-09-27 | 1997-04-04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CN1349126A (zh) * | 2000-10-13 | 2002-05-1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组件 |
CN201489240U (zh) * | 2009-05-31 | 2010-05-26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
CN103148459A (zh) * | 2013-03-29 | 2013-06-1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固定光学膜片的卡扣、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2821U (ja) * | 1991-09-10 | 1993-03-26 | 日本鋼管継手株式会社 | トルク規定ピン |
JPH0676936U (ja) * | 1993-04-06 | 1994-10-28 | 多摩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 |
KR20040009902A (ko) * | 2002-07-26 | 2004-01-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표시장치 |
JP2009047902A (ja) | 2007-08-20 | 2009-03-05 | Hitachi Displays Ltd | 表示装置 |
TWI437326B (zh) * | 2010-12-30 | 2014-05-11 | Au Optronics Corp | 背光模組之導光板定位設計 |
KR20130109732A (ko) * | 2012-03-28 | 2013-10-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상 표시 장치 |
KR101702589B1 (ko) * | 2015-11-30 | 2017-02-0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홀을 구비한 이형 디스플레이 |
KR101786884B1 (ko) * | 2015-11-30 | 2017-10-1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홀을 구비한 이형 디스플레이 |
KR101717655B1 (ko) * | 2015-11-30 | 2017-03-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홀을 구비한 이형 디스플레이 |
-
2015
- 2015-05-15 CN CN201580025774.2A patent/CN10646117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5-15 JP JP2016521069A patent/JP6054582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5-15 US US15/306,800 patent/US977841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5-15 WO PCT/JP2015/063998 patent/WO201517829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90361A (ja) * | 1995-09-27 | 1997-04-04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CN1349126A (zh) * | 2000-10-13 | 2002-05-1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组件 |
CN201489240U (zh) * | 2009-05-31 | 2010-05-26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
CN103148459A (zh) * | 2013-03-29 | 2013-06-1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固定光学膜片的卡扣、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ited By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08431A (zh) * | 2017-09-20 | 2020-05-05 | 弗莱克英纳宝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8279527A (zh) * | 2018-01-02 | 2018-07-1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0068953A (zh) * | 2018-01-24 | 2019-07-30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US10747050B2 (en) | 2018-03-20 | 2020-08-1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isplay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
WO2019179172A1 (en) * | 2018-03-20 | 2019-09-2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Display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
WO2019205477A1 (zh) * | 2018-04-25 | 2019-10-3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面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8761911A (zh) * | 2018-05-29 | 2018-11-06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08919545A (zh) * | 2018-06-28 | 2018-11-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803145A (zh) * | 2018-06-29 | 2018-11-1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08681150A (zh) * | 2018-06-29 | 2018-10-1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CN108803145B (zh) * | 2018-06-29 | 2021-04-0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08681150B (zh) * | 2018-06-29 | 2023-12-0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CN108983469A (zh) * | 2018-07-27 | 2018-12-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8983468A (zh) * | 2018-07-27 | 2018-12-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8776412A (zh) * | 2018-08-10 | 2018-11-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US11526047B2 (en) | 2018-08-27 | 2022-12-13 | L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US11366348B2 (en) | 2018-08-27 | 2022-06-21 | L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10865478A (zh) * | 2018-08-27 | 2020-03-06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9100892A (zh) * | 2018-08-27 | 2018-12-2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1966114B2 (en) | 2018-08-27 | 2024-04-23 | L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109085715A (zh) * | 2018-09-06 | 2018-12-25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遮光膜及组装方法、背光模组、显示组件及终端 |
US11137533B2 (en) | 2018-09-10 | 2021-10-05 |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smart watch |
CN109085720A (zh) * | 2018-09-10 | 2018-12-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智能手表 |
CN109085720B (zh) * | 2018-09-10 | 2021-10-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智能手表 |
CN110925626A (zh) * | 2018-09-19 | 2020-03-27 |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 面状照明装置 |
CN110925626B9 (zh) * | 2018-09-19 | 2022-02-11 |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 面状照明装置 |
CN110925626B (zh) * | 2018-09-19 | 2022-01-04 |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 面状照明装置 |
US10996389B2 (en) | 2018-09-19 | 2021-05-04 | Minebea Mitsumi Inc. | Planar lighting device |
US11086067B2 (en) | 2018-11-19 | 2021-08-10 |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light guide plate with through hole and embedded optic fibers |
CN109254345B (zh) * | 2018-11-19 | 2020-04-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终端 |
CN109254345A (zh) * | 2018-11-19 | 2019-01-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和终端 |
US11057556B2 (en) | 2018-12-07 | 2021-07-06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
TWI719738B (zh) * | 2018-12-07 | 2021-02-21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
CN109637364A (zh) * | 2019-02-20 | 2019-04-1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9637364B (zh) * | 2019-02-20 | 2021-07-0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0687713A (zh) * | 2019-10-12 | 2020-01-14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
CN110764309B (zh) * | 2019-10-31 | 2022-07-15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
CN111007679A (zh) * | 2019-10-31 | 2020-04-14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的框体、背光模组及终端 |
CN110764309A (zh) * | 2019-10-31 | 2020-02-07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
CN111240089A (zh) * | 2020-01-14 | 2020-06-05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底框、底框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和终端 |
CN111123572A (zh) * | 2020-01-14 | 2020-05-08 |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外框、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和终端 |
CN113934050A (zh) * | 2020-07-13 | 2022-01-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及组装方法、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CN112485859A (zh) * | 2020-12-28 | 2021-03-1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2485859B (zh) * | 2020-12-28 | 2022-08-0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5178299A1 (ja) | 2017-04-20 |
US20170059771A1 (en) | 2017-03-02 |
CN106461173B (zh) | 2018-05-01 |
WO2015178299A1 (ja) | 2015-11-26 |
US9778411B2 (en) | 2017-10-03 |
JP6054582B2 (ja) | 2016-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61173B (zh) |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
CN106461172B (zh) |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
KR101833969B1 (ko) | 양방향 액정표시장치 | |
JP6154086B2 (ja) | 表示装置 | |
JP6130613B2 (ja) | 表示装置 | |
CN205485155U (zh) |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
KR20170050734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 |
CN103901642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7110476A (zh) |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 |
US9612474B2 (en) |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7111187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7110441A (zh) |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 |
CN106104141A (zh) |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
WO2016129514A1 (ja) |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KR102209414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 |
KR102459047B1 (ko) | 터치패널 부착형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1966863B1 (ko) |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6842591A (zh) | 自动立体三维显示装置 | |
KR101402152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1920760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 |
JP2013228440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080191982A1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110029752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2468620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2093629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