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8091A - 信息提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提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58091A CN106458091A CN201580022553.XA CN201580022553A CN106458091A CN 106458091 A CN106458091 A CN 106458091A CN 201580022553 A CN201580022553 A CN 201580022553A CN 106458091 A CN106458091 A CN 1064580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vehicle
- information
- light emitting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149 argon plasma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 B60Q9/008—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1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having dimming means
- B60Q1/1415—Dimming circuits
- B60Q1/1423—Automatic dimming circuits, i.e. switching between high beam and low beam due to change of ambient light or light level in road traffic
- B60Q1/143—Automatic dimming circuits, i.e. switching between high beam and low beam due to change of ambient light or light level in road traffic combined with another condition, e.g. using vehicle recognition from camera images or activation of wi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1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for dashboards
- B60Q3/16—Circuits; Control arrangements
- B60Q3/18—Circuits;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varying the light intensit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2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for lighting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mounted on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2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for lighting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mounted on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 B60Q3/217—Doors, e.g. door sills; Ste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6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 B60Q3/62—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using light guides
- B60Q3/66—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using light guides for distributing light among several ligh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7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B60Q3/74—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overall compartment lighting; for overall compartment lighting in combination with specific lighting, e.g. room lamps with reading lam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7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B60Q3/78—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generating luminous strips, e.g. for marking trim component e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80—Circuits; Control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37—Side or rear panels
- B60R13/0243—Do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3—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ield detection presence sensors
- B60R21/01538—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ield detection presence sensors for image processing, e.g. cameras or sensor array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2—Status alarm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ers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7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2013/0287—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integrating other functions or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Abstract
搭载于车辆的信息提示装置(Information Providing Apparatus)具备发光器以及控制器,通过控制发光器中的发光状态来向乘员提示各种信息。发光器具备在车辆的前车门的车室内侧至少以1列的列状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在控制器执行的信息提示处理中,反复获取包括表示车辆的周边的状况的周边状况的状况信息(S110、S120、S150、S180、S190、S250、S280),并以发光器以与该获取的状况信息对应的发光状态发光的方式进行控制(S130、S140、S160、S170、S200、S210、S230、S240、S260、S270、S290、S30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基于2014年9月26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14-196734号的申请,在此援用其记载内容。
本公开涉及搭载于车辆的信息提示装置(Information Providing Apparatus)。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搭载于汽车的照明装置,其具备:光源;棒状导光体,其具有光散射区域;以及控制单元,其以若乘员落座于车辆的座位则来自光源的光的强度变强的方式控制光源(参照专利文献1)。棒状导光体是筒状的构件,使光通过的矩形状的孔作为光散射区域被间歇地设置。
专利文献1:JP2009-126193 A
为了使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提高,要求将车辆的周边的状况提示给车辆的乘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照明装置仅根据乘员向车辆的座位的落座的有无来控制光源发光的光的强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信息提示装置中能够提示车辆的周边的状况。
根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成的本公开的一个例子,搭载于车辆的信息提示装置被提供为具备信息获取部、以及发光控制部。信息获取部反复获取包括表示车辆的周边的状况的周边状况的状况信息。发光控制部基于利用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状况信息,以发光器以与通过利用该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状况信息表示的周边状况即获取周边状况对应的发光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发光器。发光器是在车辆的车门的车室内侧将多个发光元件至少配置为1列的列状而成的。
根据这样的信息提示装置,能够按照各周边状况以不同的状态使发光器发光,能够提示车辆的周边的状况。其结果,能够使乘员识别车辆的周边的状况。
附图说明
对于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通过参照添加的附图和下述的详细的记述,变得更加明确。
图1是说明应用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信息提示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2是说明信息提示装置具备的发光器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说明发光基板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器的配置位置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器的配置位置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信息提示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二发光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三发光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三发光状态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发光状态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发光状态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发光状态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发光状态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发光状态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发光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发光器的配置状态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7是说明发光基板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8是例示变形例中的发光状态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发光状态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同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信息提示装置>
图1所示的信息提示装置1是搭载于作为车辆的汽车的装置。搭载的车辆也被说成主车辆。
该信息提示装置1具备发光器10、30、以及控制器50(也被说成电子控制单元或者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发光器10、30中的发光状态来向乘员提示各种信息。应予说明,“信息”不仅作为不可数名词使用,也作为可数名词使用。
其中,发光器10具备按照来自控制器50的控制信号发光的多个发光元件12-1~12-N。发光器10具备的多个发光元件12-1~12-N以至少1列的列状配置于车辆的驾驶席侧的车门。应予说明,这里的附图标记“N”是识别发光元件12的识别符,表示发光元件12的个数。
发光器30具备按照来自控制器50的控制信号发光的多个发光元件32-1~32-L。发光器30具备的多个发光元件32-1~32-L以至少1列的列状配置于车辆的副驾驶席侧的车门。应予说明,这里的附图标记“L”是识别发光元件32的识别符,表示发光元件32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32的个数可以与发光元件12的个数数目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个数。
<发光器的构成>
接下来,对发光器10、30的构成进行说明。
发光器10和发光器30除配置位置不同外,构成相同。因此,在实施方式中,以发光器10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发光器30,将构成发光器30的各部的附图标记标注在构成发光器10的各部的后面的括弧内,并省略说明。
发光器10(30)如图2所示那样,具备壳体16(36)、框架22(42)、透镜24(44)、以及发光基板14(34),作为整体形成为长条状。
壳体16(36)是收纳多个发光元件12(32)的构件,具备第一壁部18(38)和第二壁部20(40)。第一壁部18(38)和第二壁部20(40)以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配置。透镜24(44)是使来自发光元件12(32)的光聚光、发散的构件。框架22(42)是将透镜24(44)保持在壳体16(36)上的构件。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基板14(34)如图3所示那样,是以长条状形成的基板。在该发光基板14(34)的表面上以至少1列的列状配置多个发光元件12(32)。
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元件12(32)是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是以能够发出光的三原色的方式构成的公知的二极管。但是,本公开中的发光元件不限于发光二极管,例如也可以是有机EL,还可以是电灯泡等其它的发光元件。
<发光器的配置>
并且,发光器10、30如图4所示那样,在汽车的前车门的车室内侧,以朝向被规定的对象即视觉吸引对象从车辆的后方延伸突出的方式配置。这里所说的前车门包括设置于驾驶席侧的驾驶席侧车门、以及设置于副驾驶席侧的副驾驶席侧车门。具体地说,发光器10配置于驾驶席侧的车门。发光器30配置于副驾驶席侧的车门。
这里所说的视觉吸引对象是汽车的驾驶员喜欢在该汽车的驾驶中视觉确认的对象。该视觉吸引对象例如包括“标示于道路的线”100、设置于车辆的侧镜105、以及投影来自搭载于车辆的平视显示器的映像的投影部110。应予说明,所谓“标示于道路的线”100是对于道路的交通表示限制或者指示的标示,是描绘于路面的线。该“标示于道路的线”例如包括车道中央线、车线边界线、以及车道外侧线等。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器10(30)如图5所示那样,以在从车辆的前方至后方有弯曲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说,在前车门,在与A支柱接触的部位的附近配置前方端26(46)。应予说明,在一般的汽车中,在前车门的与A支柱接触的部位的附近设置有侧镜105。另外,在汽车的前玻璃的驾驶席侧的区域形成投影来自平视显示器的映像的投影部110。
并且,发光器10(30)中的从前方端26(46)至弯曲点27(47)的部位沿车门板的上端部配置。从该前方端26(46)至弯曲点27(47)的部位被以如下的状态配置,即,在使视线从落座于驾驶席的驾驶员的眼点朝向作为视觉吸引对象之一的“标示于道路的线”100的情况下,能够作为从该“标示于道路的线”100连续的线视觉确认。并且,发光器10(30)中的后方端28(48)配置在设置于前车门的扶手中的沿全长方向的前方侧的端部。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器10(30)中的前方端26(46)配置在沿车辆的车高方向比该车辆的前车门的车门把手125高的位置。这是因为作为一般的视觉吸引对象的侧镜105、投影部110被配置在沿车高方向比车辆的车门把手125高的位置,以便存在于正在驾驶汽车的驾驶员的视野内的情况较多。
实施方式中的前方端26(46)是发光器10(30)中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包括构成发光器10(30)的以列状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2、32中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另一方面,后方端28(48)是发光器10(30)中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包括构成发光器10(30)的以列状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2、32中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位于后方端28(48)的发光元件12(32)的识别符号设为“1”,将位于前方端26(46)的发光元件的识别符号设为“N(“L”)”。
应予说明,发光器10(30)被配置为被形成前车门中的车室内侧的车门内饰120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部位122和车门内饰120中的与第一部位122不同的部位的第二部位124夹住(参照图2)。这里所说的“被夹住”既可以通过由构成车门内饰120的多个构件夹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一个车门内饰120设置凹部并在该凹部设置发光器10(30)来实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器10(30)中,发光器10(30)具有的发光元件12(32)配置在比前车门中的车室内侧的外表面靠车室外侧。
<控制器>
接下来,信息提示装置1具备的控制器50具备控制电路52以及信息检测器60(参照图1)。
其中,信息检测器60也被称作信息获取器,获取表示车辆本身(主车辆)的状况的主车状况、以及表示车辆的周边的状况的周边状况。由该信息检测器60获取的周边状况也被称作状况信息(获取周边状况)。
该信息检测器60作为获取主车状况的机构包括获取表示车辆的副驾驶席的乘员的落座的有无的乘员信息的乘员检测部62。本实施方式中的乘员检测部62可以是设置于副驾驶席的内部的质量计,也可以是拍摄车室内的摄像机。在前者的情况下,例如在副驾驶席上的质量为作为人的体重预先规定的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乘员落座于副驾驶席,并将该判断结果作为乘员信息获取即可。在后者的情况下,例如,作为判断乘员的有无的方法,使用基于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的结果的公知的方法,并将该判断的结果作为乘员信息获取即可。
另外,信息检测器60作为获取周边状况的机构包括检测设置于车辆的方向指示器的状态的方向指示开关(SW)64、以及检测车辆的周边的状况的周边状况检测部66。应予说明,信息检测器60也可以包括点火开关等公知的开关、传感器等。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信息检测器60,若方向指示SW64中的方向指示的状态为驾驶席侧,则获取表示车辆预定行使的前进道路是驾驶席侧的方向指示信息。另一方面,若方向指示SW64中的方向指示的状态为副驾驶席侧,则获取表示车辆预定行使的前进道路是副驾驶席侧的方向指示信息。另外,若方向指示SW64中的方向指示的状态不是副驾驶席侧或者驾驶席侧的任意一个,则获取表示车辆预定行使的前进道路是直行的方向指示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的周边状况检测部66包括拍摄车辆的周边的摄像机、传感检测车辆的周边的状况的传感检测装置。这里所说的摄像机基于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的结果,来获取包括车辆的周边的物体(以下称作特定物,例如接近车辆等)的有无的特定物状况。另外,这里所说的传感检测装置基于收发探测波的结果来检测包括特定物的有无的特定物状况。这里所说的特定物状况包括表示特定物与车辆的相对位置、以及车辆与特定物的相对速度、特定物的大小的特定物的物理量。
控制电路52以至少具有如下的构件的公知的计算机为中心构成,即至少具有:对即使电源被切断也需要保持存储内容的处理程序、数据进行储存的ROM54;临时存储处理程序、数据的RAM56;根据存储于ROM54、RAM56的处理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的CPU58。
其中,在ROM54储存有用于控制电路52执行信息提示处理的处理程序。信息提示处理是根据由信息检测器60获取的主车状况以及周边状况,以发光器10、30(进一步说为发光元件12-1~12N、发光元件32-1~发光元件32-L)以与那些状况对应的发光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发光器10、30的处理。
<信息提示处理>
接下来,对控制电路52执行的信息提示处理进行说明。该信息提示处理被以预先规定的规定时间间隔反复起动。
记载的流程图、或者流程图的处理包括多个部分(或者称作步骤),各部分例如表现为S110。并且,各部分能够分割为多个子部分,另一方面,也能够将多个部分合并,使其成为一个部分。并且,各部分能够被说成设备、模块。另外,对于上述的多个部分的各部分或者组合,(i)能够不仅作为与硬件单元(例如计算机)组合的软件的部分,(ii)也作为硬件(例如集成电路、布线逻辑电路)的部分包括或者不包括相关的装置的功能地实现。并且,硬件的部分也能够包括在微型计算机的内部。
若图6所示的信息提示处理被起动,则控制电路52由信息检测器60获取方向指示信息,并基于该获取的方向指示信息判断向副驾驶席侧的车线的前进道路变更的预定的有无(S110)。在本实施方式中,若方向指示信息表示车辆预定行使的前进道路是副驾驶席侧,则控制电路52判断为有向副驾驶席侧的车线的前进道路变更的预定。
在该S110的判断的结果,若无向副驾驶席侧的车线的前进道路变更的预定(S110:否),则控制电路52将信息提示处理移行至下面详述的S180。另一方面,在S110的判断的结果,若有向副驾驶席侧的车线的前进道路变更的预定(S110:是),则控制电路52使信息提示处理移行至S120。在该S120,控制电路52从周边状况检测部66获取特定物状况,并基于该获取的特定物状况判断在车辆的副驾驶席侧是否存在接近车辆的特定物(以下称作“副驾驶席侧接近物”,例如接近车辆)。在该S120的判断的结果,若不存在副驾驶席侧接近物(S120:否),则控制电路52将发光器3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以预先规定的第一发光状态发光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第一发光处理(S130)。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发光状态例如是配置于作为控制对象的发光器10、30中的规定区间的全部的发光元件12、32持续以第一规定色(例如白色)的发光的发光状态。下述该第一发光处理的处理内容的详细内容。
然后,控制电路52使信息提示处理移行至S150。另一方面,在S120的判断的结果,若存在副驾驶席侧接近物(S120:是),则将发光器3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以预先规定的第三发光状态发光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第三发光处理(S140)。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发光状态例如是将作为控制对象的发光器10、30中的发光元件12、32按照配置顺序依次进行切换,并以与第一规定色不同的第二规定色(例如红色)发光的发光状态。下述该第三发光处理的处理内容的详细内容。
然后,控制电路52使信息提示处理移行至S150。在该S150,基于在S120获取的特定物状况,判断在车辆的驾驶席侧是否存在接近车辆的特定物(以下称作“驾驶席侧接近物”,例如接近车辆)。在该S150的判断的结果,若不存在驾驶席侧接近物(S150:否),则控制电路52将发光器1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第一发光处理(S160)。
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信息提示处理,并等待,直至下一起动定时。另一方面,在S150的判断的结果,若存在驾驶席侧接近物(S150:是),则将发光器1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以预先规定的第二发光状态发光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第二发光处理(S170)。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发光状态例如是使配置在作为控制对象的发光器10、30中的规定区间的发光元件12、32以与第一规定色不同的第三规定色持续发光的发光状态。下述该第二发光处理的处理内容的详细内容。这里的第三规定色可以是与第二规定色相同的颜色,也可以是与第二规定色不同的颜色。
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信息提示处理,并等待,直至下一起动定时。然而,在S110的判断的结果,在没有向副驾驶席侧的车线的前进道路变更的预定的情况下(S110:否)移行的S180中,控制电路52基于在S110获取的方向指示信息判断向驾驶席侧的车线的前进道路变更的预定的有无。在本实施方式中,若方向指示信息表示车辆预定行使的前进道路是驾驶席侧,则控制电路52判断为有向驾驶席侧的车线的前进道路变更的预定。
在该S180的判断的结果,若没有向驾驶席侧的车线的前进道路变更的预定(S180:否),则控制电路52将信息提示处理移行至下面详述的S250。另一方面,在S180的判断的结果,若有向驾驶席侧的车线的前进道路变更的预定(S180:是),则控制电路52将信息提示处理移行至S190。在该S190,控制电路52从周边状况检测部66获取特定物状况,并基于该获取的特定物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副驾驶席侧接近物。在该S190的判断的结果,若不存在副驾驶席侧接近物(S190:否),则控制电路52将发光器3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第一发光处理(S200)。然后,控制电路52将信息提示处理移行至S220。
另一方面,在S190的判断的结果,若存在副驾驶席侧接近物(S190:是),则将发光器3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第二发光处理(S210)。然后,控制电路52使信息提示处理移行至S220。
在该S220,基于在S190获取的特定物状况,判断是否存在驾驶席侧接近物(S220)。在该S220的判断的结果,若不存在驾驶席侧接近物(S220:否),则控制电路52将发光器1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第一发光处理(S230)。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信息提示处理,并等待,直至下一起动定时。
另一方面,在S220的判断的结果,若存在驾驶席侧接近物(S220:是),则将发光器1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第三发光处理(S240)。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信息提示处理,并等待,直至下一起动定时。
另外,在S180的判断的结果,在没有向驾驶席侧的车线的前进道路变更的预定的情况下(S180:否)移行的S250中,控制电路52从周边状况检测部66获取特定物状况,并基于该获取的特定物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副驾驶席侧接近物。在该S250的判断的结果,若不存在副驾驶席侧接近物(S250:否),则控制电路52将发光器3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第一发光处理(S260)。然后,控制电路52使信息提示处理移行至S280。
另一方面,在S250的判断的结果,若存在副驾驶席侧接近物(S250:是),则控制电路52将发光器3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第二发光处理(S270)。然后,控制电路52使信息提示处理移行至S280。
在该S280,控制电路52基于在S250获取的特定物状况判断是否存在驾驶席侧接近物。在该S280的判断的结果,若不存在驾驶席侧接近物(S280:否),则控制电路52将发光器1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第一发光处理(S290)。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信息提示处理,并等待,直至下一起动定时。
另一方面,在S280的判断的结果,若存在驾驶席侧接近物(S280:是),则将发光器10作为控制对象执行第二发光处理(S300)。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信息提示处理,并等待,直至下一起动定时。
<第二发光处理>
接下来,对在信息提示处理的S170、S210、S270、S300执行的第二发光处理进行说明。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发光处理,虽然控制对象是发光器10还是发光器30根据起动定时而不同,但由于处理内容共用,因此在此一并说明。
若图7所示的第二发光处理被起动,则控制电路52判断控制对象(即,发光器10或者发光器30的任意一个)中的当前时刻的发光状态(以下称作“当前发光状态”)是否是第二发光状态(S510)。在该S510的判断的结果,若当前发光状态是第二发光状态(S510:是),则控制电路52将控制对象的发光状态维持在第二发光状态,并结束第二发光处理,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另一方面,在S510的判断的结果,若当前发光状态不是第二发光状态(S510:否),则控制电路52判断当前发光状态是否是第一发光状态(S520)。该判断的结果,若当前发光状态不是第一发光状态(S520:否),即,若当前发光状态是第三发光状态,则控制电路52使第二发光处理移行至下面详述的S560。
在该S520的判断的结果,若当前发光状态是第一发光状态(S520:是),则控制电路52使第二发光处理移行至S530。在该S530,控制电路52从乘员检测部62获取乘员信息,并基于该获取的乘员信息判断乘员是否落座于副驾驶席。
在该S53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未落座于副驾驶席(S530:否),则控制电路52以第二发光状态中的无乘员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控制对象(S540)。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发光状态中的无乘员状态中,控制电路52例如将控制对象中的从前方端26、46至弯曲点27、47的区间作为规定区间,并以配置在该规定区间的全部的发光元件12、32成为以第三规定色的发光的方式控制控制对象。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二发光处理,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另一方面,在S53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落座于副驾驶席(S530:是),则控制电路52以第二发光状态中的有乘员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发光器10或者发光器30(S550)。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发光状态中的有乘员状态中,若控制对象是发光器30,则例如将控制对象中的从前方端46至弯曲点47的区间中的、预先规定的有乘员特定区间作为规定区间。然后,控制电路52以配置在该有乘员特定区间的全部的发光元件32成为以第三规定色的发光的方式控制发光器30。
另一方面,若控制对象是发光器10,则控制电路52也可以与无乘员状态相同地,将从前方端26至弯曲点27的区间作为规定区间,并以配置在该规定区间的全部的发光元件12成为以第三规定色的发光的方式进行控制。不局限于此,若控制对象是发光器10,则控制电路52也可以与有乘员状态相同,以配置在有乘员特定区间的全部的发光元件12成为以第三规定色的发光的方式进行控制。这里所说的有乘员特定区间是与从车辆的驾驶席中的眼点的驾驶视野的范围对应的区间,可以是从前方端46(26)至弯曲点47(27)的整个区间,也可以是从前方端46(27)开始的一部分区间。
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二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然而,在S520的判断的结果,在当前发光状态不是第一发光状态的情况下(S520:否)移行的S560,控制电路52从乘员检测部62获取乘员信息,并基于该获取的乘员信息判断乘员是否落座于副驾驶席。
在该S56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未落座于副驾驶席(S560:否),则控制电路52以第二发光状态中的无乘员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控制对象(S570)。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二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另一方面,在S56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落座于副驾驶席(S560:是),则控制电路52以第二发光状态中的有乘员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控制对象(S580)。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二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第三发光处理>
接下来,对在信息提示处理的S140、S240执行的第三发光处理进行说明。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发光处理,虽然控制对象是发光器10还是发光器30根据起动定时而不同,但由于处理内容共用,因此在此一并说明。
若图8所示的第三发光处理被起动,则控制电路52判断控制对象中的当前发光状态是否是第三发光状态(S610)。在该S610的判断的结果,若当前发光状态是第三发光状态(S610:是),则控制电路52将控制对象的发光状态维持在第三发光状态,并结束第三发光处理,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另一方面,在S610的判断的结果,若当前发光状态不是第三发光状态(S610:否),则控制电路52判断控制对象中的当前发光状态是否是第一发光状态(S620)。该判断的结果,若当前发光状态不是第一发光状态(S620:否),即,当前发光状态是第二发光状态,则控制电路52使第三发光处理移行至下面详述的S660。
在该S620的判断的结果,若当前发光状态是第一发光状态(S620:是),则控制电路52使第三发光处理移行至S630。在该S630,控制电路52从乘员检测部62获取乘员信息,并基于该获取的乘员信息判断乘员是否落座于副驾驶席。
在该S63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未落座于副驾驶席(S630:否),则控制电路52以第三发光状态中的乘员不在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控制对象(S640)。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发光状态的乘员不在状态,控制电路52例如将控制对象中的发光元件12、32一边按照配置顺序依次切换,一边以第二规定色发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二规定色发光并且被依次切换的发光元件(以下称作发光对象130,参照图9~图14)是由连续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2、32构成的发光元件群。但是,发光对象130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是一个发光元件12、32,也可以基于多个发光元件12、32的特定的配置图案。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特定物的物理量相应地变更控制对象中的发光对象130的发光状态。“发光状态”是发光元件12、32的点亮、熄灭、使其点亮、熄灭的发光元件12、32的个数、使其点亮的发光元件12、32的发光强度、发光颜色、发光时间等。
作为与特定物的物理量对应的发光状态的变更,例如考虑与特定物的大小、特定物与车辆的相对距离相应地变更构成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发光元件群的发光元件12、32的个数(以下称作“构成个数”)。具体地说,在特定物的大小较小的情况下、相对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如图9的(A)、(B)、(C)所示那样,减少构成个数。另一方面,在特定物的大小较大的情况下、相对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如图9的(D)、(E)、(F)所示那样,增多构成个数。应予说明,图9的(A)、(B)、(C)是沿时间序列表示特定物的大小较小的情况或者相对距离较远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9的(A)是将配置在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9的(B)、(C)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26、46的附近移行的图。图9的(D)、(E)、(F)是沿时间序列表示特定物的大小较大的情况或者相对距离较近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9的(D)是将配置在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9的(E)、(F)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26、46的附近移行的图。
另外,作为与和特定物的相对距离对应的发光状态的变更,例如考虑在配置从前方端26、46至后方端28、48的发光元件12、32的整个区间中,变更形成发光对象130的区间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若车辆与特定物的相对距离较远,则如图10的(A)、(B)、(C)所示那样,由配置在从后方端28、48至规定的第一规定位置132的区间的发光元件12、32构成发光对象130即可。另一方面,在车辆与特定物的相对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如图10的(D)、(E)、(F)所示那样,由配置在从第一规定位置132至前方端26、46的区间的发光元件12、32构成发光对象130即可。应予说明,图10的(A)、(B)、(C)是沿时间序列表示相对距离较远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0的(A)是表示将配置于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0的(B)、(C)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以第二规定色的发光对象130向第一规定位置132的附近移行的图。图10的(D)、(E)、(F)是沿时间序列表示相对距离较近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0的(D)是表示将配置在第一规定位置132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0的(E)、(F)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26、46的附近移行的图。
并且,作为与特定物的物理量对应的发光状态的变更,考虑与特定物的速度对应地控制发光对象130的切换时间。在该情况下,例如,使发光对象130从后方端28、48移行至前方端26、46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以下为移行完成时间)如图11的(A)、(B)、(C)、(D)、(E)所示那样,特定物的速度越慢,使其越长,也可以如图11的(F)、(G)、(H)所示那样,特定物的速度越快,使移行完成时间越短。应予说明,图11的(A)~(E)是沿时间序列表示特定物的速度较慢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1的(A)是表示将配置于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1的(B)~(E)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26、48的附近移行的图。图11的(F)、(G)、(H)是沿时间序列表示特定物的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1的(F)是表示将配置在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1的(G)、(H)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26、46的附近移行的图。
另外,作为与特定物的速度对应的发光状态的变更,考虑变更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推移的发光对象130的终到点。该情况的终到点134如图12的(A)(B)、(C)所示那样,特定物的速度越慢越在靠近后方端28、48的位置,如图12的(D)、(E)、(F)所示那样,特定物的速度越快,越在距后方端28、48较远的位置即可。应予说明,图12的(A)~(C)是沿时间序列表示特定物的速度较慢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2的(A)是表示将配置在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2的(B)、(C)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终到点134移行的图。图12的(D)、(E)、(F)是沿时间序列表示特定物的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2的(D)是表示将配置在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2的(E)、(F)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终到点134的附近移行的图。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与特定物的物理量对应的发光状态的变更,考虑与特定物的接近方向对应地变更随着时间的经过迁移的发光对象130的移行方向。在该情况下,若特定物的接近方向是从车辆的后方,则图13的(A)、(B)、(C)所示那样,使发光对象130的移行方向为从后方端28、48朝向前方端26、46的方向即可。另一方面,若特定物的接近方向是从车辆的前方,则如图13的(D)、(E)、(F)所示那样,使发光对象130的移行方向为从前方端26、46朝向后方端28、48的方向即可。应予说明,图13的(A)~(C)是沿时间序列表示特定物的接近方向是从车辆的后方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3的(A)是表示将配置在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3的(B)、(C)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26、46移行的图。图13的(D)、(E)、(F)是沿时间序列表示特定物的接近方向是从车辆的前方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3的(D)是表示将配置在前方端26、46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3的(E)、(F)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后方端28、48移行的图。
在第三发光处理中,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三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另一方面,在S63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落座于副驾驶席(S630:是),则控制电路52以第三发光状态中的乘员存在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控制对象(S650)。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发光状态中的乘员存在状态中,若控制对象是发光器30、则控制电路52如图14的(A)、(B)、(C)所示那样,将由配置在将从后方端48至前方端46的整个区间分割为多个区间的每一个区间的发光元件32构成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然后,控制电路52使该发光对象130的每一个以与第三发光状态中的乘员不在状态相同的发光状态发光。
应予说明,图14的(A)~(C)是沿时间序列表示将由配置在各区间的发光元件32构成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4的(A)是表示将配置在后方端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4的(B)、(C)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46的方向移行的图。
但是,乘员存在状态中的发光对象130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4的(D)、(E)、(F)所示那样,将由配置在从前方端46至规定的第二规定位置136的乘员存在发光区间的发光元件32构成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这里所说的乘员存在发光区间是与从车辆的驾驶席中的眼点的驾驶视野的范围对应的区间,可以是从前方端46至后方端48的整个区间,也可以是从前方端46至第二规定位置136的区间。
应予说明,图14的(D)、(E)、(F)是沿时间序列表示将由配置在从前方端46至第二规定位置136的乘员存在发光区间的发光元件32构成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4的(D)是表示将配置在后方端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4的(E)、(F)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46移行的图。
另一方面,若控制对象是发光器10、则可以针对从后方端28至前方端26的整个区间中的乘员存在发光区间执行与乘员不在状态相同的控制,也可以针对从后方端28至前方端26的整个区间执行与乘员不在状态相同的控制。这里所说的乘员存在发光区间是与从车辆的驾驶席中的眼点的驾驶视野的范围对应的区间,可以是从前方端26至后方端28的整个区间,也可以是从前方端26至第二规定位置136的区间。
在第三发光处理中,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三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然而,在S620的判断的结果,在控制对象中的当前发光状态不是第一发光状态的情况下(S620:否)移行的S660、控制电路52从乘员检测部62获取乘员信息,并基于该获取的乘员信息判断乘员是否落座于副驾驶席。
在该S66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未落座于副驾驶席(S660:否),则控制电路52以第三发光状态中的乘员不在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控制对象(S670)。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三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另一方面,在S66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落座于副驾驶席(S660:是),则控制电路52以第三发光状态中的乘员存在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控制对象(S680)。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三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第一发光处理>
接下来,对于对在信息提示处理的S130、S160、S200、S230、S260、S300执行的第一发光处理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发光处理,虽然控制对象是发光器10还是发光器30根据起动定时而不同,但由于处理内容共用,因此在此一并说明。
若如图15所示那样第一发光处理被起动,则控制电路52判断控制对象中的当前发光状态是否是第一发光状态(S410)。在该S410的判断的结果,若当前发光状态是第一发光状态(S410:是),则控制电路52将控制对象的发光状态维持在第一发光状态并结束第一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另一方面,在S410的判断的结果,若当前发光状态不是第一发光状态(S410:否),则控制电路52判断控制对象的当前发光状态是否是第二发光状态(S420)。该判断的结果,若当前发光状态不是第二发光状态(S420:否),即,当前发光状态是第三发光状态,则控制电路52使第一发光处理移行至下面详述的S460。
在该S420的判断的结果,若控制对象的当前发光状态是第二状态(S420:是),则控制电路52使第一发光处理移行至S430。在该S430、控制电路52从乘员检测部62获取乘员信息,并基于该获取的乘员信息判断乘员是否落座于副驾驶席。
在该S43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未落座于副驾驶席(S430:否),则控制电路52以第一迁移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控制对象(S440)。这里所说的第一迁移状态是使控制对象中的发光状态在预先规定的时间长度即规定时间的期间从第二发光状态向第一发光状态迁移的状态之一。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迁移状态中,配置在作为控制对象的发光器10、30中的规定区间的全部的发光元件12、32花费规定时间变化为进行以第一规定色的发光。应予说明,这里所说的规定区间可以是从前方端26、46至弯曲点27,47的区间,也可以是从前方端26、46至后方端28、48的区间。
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一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另一方面,在S43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落座于副驾驶席(S430:是),则控制电路52以第二迁移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发光器10或者发光器30(S450)。这里所说的第二迁移状态是使控制对象中的发光状态从第二发光状态向第一发光状态迁移的状态之一。即,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迁移状态中,配置在作为控制对象的发光器10、30中的规定区间的全部的发光元件12、32花费规定时间变化为进行以第一规定色的发光。
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一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然而,在S420的判断的结果,在移行至当前发光状态不是第二发光状态的情况(S420:NO)的S460、控制电路52从乘员检测部62获取乘员信息,并基于该获取的乘员信息判断乘员是否落座于副驾驶席。
在该S46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未落座于副驾驶席(S460:否),则控制电路52以第三迁移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控制对象(S470)。这里所说的第三迁移状态是使控制对象中的发光状态从第三发光状态向第一发光状态迁移的状态之一。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三迁移状态中,配置在作为控制对象的发光器10、30中的规定区间的全部的发光元件12、32花费规定时间变化为进行以第一规定色的发光。
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一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另一方面,在S460的判断的结果,若乘员落座于副驾驶席(S460:是),则控制电路52以第四迁移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控制对象(S480)。这里所说的第四迁移状态是使控制对象中的发光状态从第三发光状态向第一发光状态迁移的状态之一。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四迁移状态中,配置在作为控制对象的发光器10、30中的规定区间的全部的发光元件12、32花费规定时间变化为进行以第一规定色的发光。
然后,控制电路52结束本第一发光处理,并使处理返回至信息提示处理。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信息提示处理中,若不存在向车辆接近的特定物,则使发光器10、30以第一发光状态发光。并且,若向车辆接近的特定物存在于车辆的副驾驶席侧,则使设置于副驾驶席侧的发光器30以第二发光状态发光。另一方面,在信息提示处理中,若特定物的位置是驾驶席侧,则使设置于驾驶席侧的发光器10以第二发光状态发光。
并且,在信息提示处理中,若根据方向指示信息表示的车辆的移动预定方向与特定物存在的方向一致,则使设置于该方向的发光器10(30)以第三发光状态发光。即,若在特定物存在于副驾驶席侧的状况下,车辆的移动预定方向为副驾驶席侧,则使设置在副驾驶席侧的发光器30以第三发光状态发光。另一方面,若特定物的存在位置是驾驶席侧,并且车辆的移动预定方向是驾驶席侧,则使设置在驾驶席侧的发光器10以第三发光状态发光。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信息提示处理中,在乘员落座于副驾驶席的情况下,可以使发光器30中的发光控制的对象为分割的区间的每一个区间,也可以为分割的一部分的区间。
控制电路52在S110、S120、S150、S180、S190、S250、S280中作为信息获取部发挥功能。另外,在S130、S140、S160、S170、S200、S210、S230、S240、S260、S270、S290、S300中作为发光控制部发挥功能。并且,在S430、S460、S530、S560、630、S660中作为乘员信息获取部发挥功能。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信息提示处理中,与特定物的有无对应地使发光器10、30的发光状态为第一发光状态或者第二发光状态。并且,在信息提示处理中,若特定物存在并且方向指示信息为向车辆接近特定物的方向的前进道路,则使发光器10、30的发光状态为第三发光状态。
因此,根据信息提示装置1,能够提示特定物的有无,并且能够提示在车辆预定行进的车线存在特定物。
换句话说,根据信息提示装置1,能够按照各周边状况以不同的状态使发光器10、30发光,能够提示车辆的周边的状况。其结果,根据信息提示装置1,能够使乘员识别车辆的周边的状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信息提示处理中,与特定物的物理量对应地变更发光元件12、32的发光状态。因此,根据信息提示装置1,能够以发光状态表现特定物的物理量,能够使乘员识别特定物的物理量。
然而,在信息提示处理中,若特定物的存在位置是驾驶席侧的车线,则将设置于驾驶席侧的车门的发光器10作为控制对象,若特定物的存在位置是副驾驶席侧的车线,则将设置在副驾驶席侧的发光器30作为控制对象。因此,根据信息提示装置1,能够使乘员识别特定物的存在位置。
并且,在信息提示处理中,在乘员落座于副驾驶席的情况下,将由配置在从前方端46至第二规定位置136的乘员存在发光区间的发光元件12、32构成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乘员存在发光区间是与从车辆的驾驶席中的眼点的驾驶视野的范围对应的区间,因此,根据信息提示装置1,即使乘员落座于副驾驶席,也能够使驾驶员视觉确认经由发光器30提示的信息。
另外,在信息提示装置1中,前方端26、46配置在沿车辆的车高方向比该车辆的车门把手125高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信息提示装置1,驾驶员不较大变更驾驶中的视线即能够视觉确认发光器10、30中的发光元件12、32发光。其结果,根据信息提示装置1,能够以较少的视线移动使驾驶员的视线朝向视觉吸引对象。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发光器10、30的后方端28(48)配置在设置于前车门的扶手中的沿全长方向的前方侧的端部,但后方端28(48)的配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此。即,发光器10、30的后方端28(48)的配置位置也可以是在前车门整体中沿全长方向的后方侧的端部。
在该情况下,发光器10、30的后方端28(48)的沿车高方向的配置位置如图16所示那样,可以是前车门的2个车门内饰80、82的接合部84,也可以是设置于前车门的扶手的上端部86,还可以是比该扶手的上端部86沿车高方向靠下方。
另外,本公开中的发光基板14、34如图17所示那样,可以是将多个发光元件12、32以N(或者L)个(N(L)为2以上的整数)×M个(M为2以上的整数)的矩阵状配置而成的。即,本公开中的发光器10、30可以通过将多个发光元件12、32以多个列状配置来构成,也可以由液晶显示器、其它的显示装置来构成。
在发光器10、30如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在第三发光状态中,也可以利用发光器10以及发光器30的双方表示车辆的位置与特定物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特定物从车辆的副驾驶席侧接近的情况下,如图18的(A)、(B)、(C)所示那样,也可以将在车辆中位于副驾驶席侧的发光元件12、32作为发光对象130。另一方面,在特定物从车辆的驾驶席侧接近的情况下,如图18的(D)、(E)、(F)所示那样,也可以使与驾驶席侧对应的发光元件12、32为发光对象130。
应予说明,图18的(A)~(C)是沿时间序列表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8的(A)是表示将配置在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8的(B)、(C)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26、46的附近移行的图。
图18的(D)、(E)、(F)是沿时间序列表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8的(D)是表示将配置在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8的(E),(F)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26、46的附近移行的图。
另外,在本公开的第三发光状态中,也可以与车辆和特定物的接近程度对应地设定构成发光对象130的发光元件12、32的配置图案。在该情况下,若接近程度较低(即,车辆与特定物的相对距离越远),如图19的(A)、(B)、(C)所示那样,将由连续地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2、32构成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即可。另一方面,若接近程度较高(即,车辆与特定物的相对距离越近),则如图19的(D)、(E)、(F)所示那样,将从由连续地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2、32构成的发光元件群间隔掉一部分的发光元件12、32的条纹样式的配置图案作为发光对象130即可。
应予说明,图19的(A)~(C)是沿时间序列表示将由连续地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12、32构成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9的(A)是表示将配置在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发光元件群作为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9的(B)、(C)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26、46移行的图。
图19的(D)、(E)、(F)是沿时间序列表示使发光对象130为条纹样式的图案的情况下的发光对象130的图。图19的(D)是表示发光对象130位于后方端28、48的附近的图。图19的(E)、(F)是表示随着时间的经过,发光对象130向前方端26、46移行的图。
并且,作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视觉吸引对象,假定“标示于道路的线”100、侧镜105、投影来自搭载于车辆的平视显示器的映像的投影部110,但本公开中的视觉吸引对象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视觉吸引对象,也可以假定公知的电子镜,还可以假定设置在仪表板内的各种仪表、指示器。
本公开依据实施例进行描述,但不理解为本公开局限于该实施例、构造。本公开也包括各种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除此而外,各种组合、方式,并且在组合、方式中仅包括一要素,包括其以上或者其以下的要素的其它的组合、方式也在本公开的范围、思想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信息提示装置,搭载于车辆,并与在上述车辆的车门的车室内侧将多个发光元件(12、32)配置为至少1列的列状而成的发光器(10、30)协作,该信息提示装置具备:
信息获取部(S110、S120、S150、S180、S190、S250、S280),其反复获取包括表示车辆的周边的状况的周边状况的状况信息;以及
发光控制部(S130、S140、S160、S170、S200、S210、S230、S240、S260、S270、S290、S300),其基于利用上述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状况信息控制上述发光器,
上述发光控制部以上述发光器以与获取周边状况对应的发光状态发光的方式,控制上述发光器,上述获取周边状况是由利用上述信息获取部获取的状况信息表示的周边状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提示装置,其中,
上述信息获取部反复获取将包括特定物的有无的特定物状况作为上述周边状况的上述状况信息,上述特定物是上述车辆的周边的物体,若上述特定物状况不表示上述特定物的存在,则上述发光控制部将上述发光器控制为以预先规定的第一发光状态发光,若上述特定物状况表示上述特定物的存在,则上述发光控制部将上述发光器控制为以与上述第一发光状态不同的发光状态即第二发光状态发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提示装置,其中,
上述信息获取部将表示上述车辆预定行使的前进道路的方向指示信息作为上述周边状况之一获取,
若上述特定物状况表示上述特定物的存在,并且上述方向指示信息表示是向上述车辆接近上述特定物的方向的前进道路,则上述发光控制部将上述发光器控制为以与上述第一发光状态以及上述第二发光状态不同的发光状态即第三发光状态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信息提示装置,其中,
上述特定物状况包括上述特定物的物理量,该物理量包括上述特定物与上述车辆的相对位置、相对速度、以及上述特定物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发光控制部以与上述特定物的物理量对应地使上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发光状态变更的方式控制上述发光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提示装置,其中,
上述发光器分别设置于副驾驶席侧的车门、以及驾驶席侧的车门,
若上述特定物存在于副驾驶席侧,则上述发光控制部控制设置于上述副驾驶席侧的车门的上述发光器,若上述特定物存在于驾驶席侧,则控制设置于上述驾驶席侧的车门的上述发光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提示装置,其中,
还具备获取表示上述车辆的副驾驶席中的乘员的落座的有无的乘员信息的乘员信息获取部(S430、S460、S530、S560、630、S660),
若利用上述乘员信息获取部获取的乘员信息表示有上述乘员的落座,则上述发光控制部至少控制在上述车辆的驾驶席处的眼点的驾驶视野的范围配置的上述副驾驶席侧的上述发光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提示装置,其中,
上述发光控制部通过控制上述发光元件的点亮以及熄灭、被点亮的发光元件发光的颜色、被点亮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强度、以及上述发光元件被点亮的时间长度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上述发光器,以使上述发光器以与上述获取周边状况对应的发光状态发光。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提示装置,其中,
将构成上述发光器的以列状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作为前方端,
在上述发光器中,上述前方端配置在沿上述车辆的车高方向比该车辆的车门把手高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96734 | 2014-09-26 | ||
JP2014196734A JP6258832B2 (ja) | 2014-09-26 | 2014-09-26 | 情報提示装置 |
PCT/JP2015/004563 WO2016047062A1 (ja) | 2014-09-26 | 2015-09-08 | 情報提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58091A true CN106458091A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5580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22553.XA Pending CN106458091A (zh) | 2014-09-26 | 2015-09-08 | 信息提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182936A1 (zh) |
JP (1) | JP6258832B2 (zh) |
CN (1) | CN106458091A (zh) |
DE (1) | DE112015004411T5 (zh) |
WO (1) | WO201604706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6106539A1 (de) * | 2016-04-11 | 2017-10-12 |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Components Group Gmbh | Innenverkleidungsteil eines Kraftfahrzeuges |
JP2018002118A (ja) * | 2016-07-08 | 2018-01-11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車両用照明装置 |
JP2018016292A (ja) * | 2016-07-29 | 2018-02-01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発光ユニット |
EP3712014B1 (en) * | 2016-07-29 | 2022-09-07 | TS Tech Co., Ltd. | Vehicle notification unit |
JP2018016289A (ja) * | 2016-07-29 | 2018-02-01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発光ユニット |
JP6718117B2 (ja) * | 2016-07-29 | 2020-07-08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報知ユニット |
JP6691299B2 (ja) * | 2016-09-02 | 2020-04-28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発光ユニット、乗物用ドア及びドアライニング |
WO2019082655A1 (ja) * | 2017-10-24 | 2019-05-02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車両、発光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1059417B2 (en) * | 2018-11-13 | 2021-07-1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Driver monitor camera to control lighting features |
JP6845453B2 (ja) * | 2020-04-08 | 2021-03-17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発光ユニット |
JP7125625B2 (ja) * | 2020-06-11 | 2022-08-25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報知ユニット |
JP2020179856A (ja) * | 2020-08-11 | 2020-11-05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発光ユニット |
JP7582813B2 (ja) | 2020-08-28 | 2024-11-13 | フォルシアクラリオ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JP7543031B2 (ja) | 2020-08-28 | 2024-09-02 | フォルシアクラリオ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JP2021091408A (ja) * | 2021-02-24 | 2021-06-17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発光ユニット |
JP7556375B2 (ja) * | 2022-04-20 | 2024-09-2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室内照明装置 |
WO2024253454A1 (ko) * | 2023-06-08 | 2024-12-12 | 엘에스오토모티브테크놀로지스 주식회사 | 차량에 설치되는 앰비언트 라이트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39075A (en) * | 1992-11-24 | 1994-08-16 | Terrill Abst | Vehicular collision avoidance apparatus |
US5517196A (en) * | 1992-08-14 | 1996-05-14 | Pakett; Allan G. | Smart blind spot sensor with object ranging |
US6914521B2 (en) * | 2002-04-12 | 2005-07-05 | Lear Corporation | Visual display for vehicle |
CN102361777A (zh) * | 2010-05-26 | 2012-02-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向车外的声音产生装置 |
US8358207B2 (en) * | 2009-05-29 | 2013-01-2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System for pre-attentively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to a driver of a vehi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9058C (zh) * | 2000-09-28 | 2005-11-30 | 曼弗雷德·弗兰克专利财产有限公司 | 用于可拆卸结构的接合装置 |
JP4930315B2 (ja) * | 2007-01-19 | 2012-05-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内情報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光照射装置 |
JP2009126193A (ja) * | 2007-11-19 | 2009-06-11 | Toyoda Gosei Co Ltd | 車両用灯具及び複数の車両用灯具を有する照明装置 |
WO2014091906A1 (ja) * | 2012-12-13 | 2014-06-19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室内照明装置 |
US9527438B2 (en) * | 2013-11-21 | 2016-12-2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hotoluminescent blind spot warning indicator |
-
2014
- 2014-09-26 JP JP2014196734A patent/JP625883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9-08 WO PCT/JP2015/004563 patent/WO201604706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9-08 US US15/316,286 patent/US2017018293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09-08 CN CN201580022553.XA patent/CN106458091A/zh active Pending
- 2015-09-08 DE DE112015004411.6T patent/DE112015004411T5/de not_active Ceas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17196A (en) * | 1992-08-14 | 1996-05-14 | Pakett; Allan G. | Smart blind spot sensor with object ranging |
US5339075A (en) * | 1992-11-24 | 1994-08-16 | Terrill Abst | Vehicular collision avoidance apparatus |
US6914521B2 (en) * | 2002-04-12 | 2005-07-05 | Lear Corporation | Visual display for vehicle |
US8358207B2 (en) * | 2009-05-29 | 2013-01-2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System for pre-attentively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to a driver of a vehicle |
CN102361777A (zh) * | 2010-05-26 | 2012-02-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向车外的声音产生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068600A (ja) | 2016-05-09 |
US20170182936A1 (en) | 2017-06-29 |
JP6258832B2 (ja) | 2018-01-10 |
WO2016047062A1 (ja) | 2016-03-31 |
DE112015004411T5 (de) | 2017-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58091A (zh) | 信息提示装置 | |
CN107074159B (zh) | 信息提示装置 | |
CN109641552B (zh) | 车用照明系统、车辆系统和车辆 | |
US11318881B2 (en) | Light emitting unit for conveyance | |
CN106794792B (zh) | 车辆用路面绘制系统 | |
CN108541246B (zh) | 驾驶辅助方法、装置、信息提示装置和记录介质 | |
JP6512782B2 (ja) | 情報提示装置 | |
JP4843517B2 (ja) | 車両用視認補助装置 | |
CN108290520B (zh) | 具有用于发射动态光的内部空间照明设备的机动车 | |
CN112776825B (zh) | 车辆的显示装置 | |
JP5954169B2 (ja) | 制御装置 | |
CN105416065A (zh) | 车载显示装置 | |
US9975469B2 (en) | System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in a vehicle | |
JP7543031B2 (ja) |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
CN113002418A (zh) | 汽车及信息展示方法 | |
KR102797976B1 (ko) | 발광 제어 장치, 발광 장치, 차량, 발광 제어 방법 및 비일시적 기억 매체 | |
JP2002274216A (ja) | 車両用表示装置 | |
JP6523704B2 (ja) | 車内状態確認装置 | |
JP2009226963A (ja) | 乗物用調光システム | |
JP2022177500A (ja) | 車室内方向提示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Denso Co., Ltd. Applicant after: Subaru Co.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Denso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