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0407B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50407B CN106450407B CN201610132851.0A CN201610132851A CN106450407B CN 106450407 B CN106450407 B CN 106450407B CN 201610132851 A CN201610132851 A CN 201610132851A CN 106450407 B CN106450407 B CN 1064504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terminal
- electrode
- groove
- secondary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314 transition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5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59—Met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并在其一侧具有开口的壳体;盖板,封闭壳体的开口并具有在其一端的第一凹槽和在其另一端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二者在盖板的外表面;第一端子单元,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并突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电极端子;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的第一端子板;和在第一凹槽中联接到盖板并围绕第一端子板的周面和底面的绝缘构件;以及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板并在第二凹槽中联接到盖板的第二端子单元。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8月7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5-0111582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内容通过引用被整体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不同于没有被设计成被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二次电池被设计成被重复充电和放电。各自使用封装在电池组中的单个电池单元的低容量二次电池被广泛应用在诸如蜂窝电话或便携式摄像机的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而各自使用在电池组中彼此连接的数十个电池单元的大容量二次电池通常被用于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等的马达。
二次电池可以被制造成各种形状,包括圆柱形和棱柱形。棱柱形二次电池通常可包括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与电解质的壳体、连接到电极组件并暴露于或突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电极端子、以及在盖板上的电连接到电极端子的端子板。
棱柱形二次电池可以以其中相邻二次电池的端子板通过汇流条彼此连接的状态被安装在车辆中。在这种情况下,端子板可能由于车辆的振动而旋转或振动,外力可能通过端子板的旋转或振动被施加到盖板而导致物理变形,诸如翘曲或扭曲。当短路板被安装在盖板中以在二次电池的过充电期间引起电短路时,短路板也有可能意外变形,从而大大降低了二次电池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具有增加的短路板和盖板的联接强度以及盖板的弯曲强度,以减小或最小化盖板由于外力的变形,并且还减小了壳体的未使用体积。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在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下述说明中描述或者将显而易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在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并在其一侧具有开口的壳体;盖板,封闭壳体的开口并具有在其一端的第一凹槽和在其另一端的第二凹槽,第一和第二凹槽二者在盖板的外表面;第一端子单元,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并突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电极端子;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的第一端子板;在第一凹槽中联接到盖板并围绕第一端子板的周面和底面的绝缘构件;以及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板并在第二凹槽中联接到盖板的第二端子单元。
第二端子单元可以包括: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板并穿过盖板延伸以突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第二电极端子;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端子的第二端子板;以及在第二凹槽中联接到盖板并接触第二端子板的底面以及第二凹槽的周面和底面的顶板。
第一贯穿口可以在盖板中位于第一凹槽的一端,第一电极端子可以穿过第一贯穿口,第一短路口可以在盖板中位于第一凹槽的另一端的,构造为当壳体的内部压力超过一定压力时被反转并与第一端子板短路的反转板可以在第一短路口处被联接到盖板,第二贯穿口可以位于绝缘构件的一端,第一电极端子可以穿过第二贯穿口,第二短路口可以在绝缘构件的另一端以对应于反转板,并且联接口可以在第一端子板的一端,第一电极端子可以穿过联接口并可以被铆接到第一电极板,突起可以在第一端子板的另一端从第一端子板的底表面突出,该突起可以在第二短路口中,并可以被构造为当反转板反转时电接触反转板。
突起可以在第一端子板的周面上,插入口可以在绝缘构件的周面中,突起可以被插入到插入口中。
盖板的在第一凹槽下方的内表面朝电极组件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在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并在其一侧具有开口的壳体;盖板,封闭壳体的开口并具有在其外表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和第二凹槽在盖板的相反端;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并在第一凹槽处被联接到盖板的第一端子单元;以及第二端子单元,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板,并包括:突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第二电极端子;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端子的第二电极板;以及在第二凹槽中并接触第二端子板的底面以及第二凹槽的周面和底面的顶板。
第一端子单元可以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并穿过盖板延伸以突出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电极端子;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的第一端子板;以及在第一凹槽中并围绕第一端子板的周面和底面的绝缘构件。
突出端子可以从顶板的外表面的边缘突出并沿该边缘延伸,使得第二端子板在顶板的外表面上并且第二端子板的周面由突出端子包围,顶板的外表面与盖板的外表面可以基本上共面。
第一贯穿口可以在在盖板中位于第二凹槽的一端,第二电极端子可以穿过第一贯穿口,第二贯穿口可以在顶板的一端,第三贯穿口可以在顶板的另一端,联接口可以在第二端子板的一端,第二电极端子可以穿过联接口延伸并可以被铆接到第二端子板,突起可以从第二端子板的另一端的底表面突出,并可以延伸到第三贯穿口中。
盖板的在第二凹槽下方的内表面可以朝电极组件突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具有增加的短路板和盖板之间的联接强度以及盖板的弯曲强度,从而可以减小或最小化盖板由于外力的变形,并且还减小了壳体的未使用体积。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第一端子单元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第二端子单元的放大剖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盖板的顶部透视图;
图5B是图5A中所示的盖板的底部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在过充电期间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一端子单元的放大剖视图;并且
图8是图6所示的第二端子单元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使得它们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制造和使用。
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连接到”或“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或中间层。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连接到”或“被直接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例如,当第一元件被描述为“被联接”或“被连接”到第二元件时,第一元件可以被直接联接或连接到第二元件,或者第一元件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被间接联接或连接到第二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所有组合。此外,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时,使用“可以”指的是“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放在一列元件之前时,诸如“至少一个”的表述修饰的是整列元件,而不是修饰该列中的单独元件。另外,术语“示例性”意指示例或例示。如本文所用,术语“使用”和“所使用”可以被认为分别和术语“利用”和“所利用”同义。
将理解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在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不应该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而不脱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在图中,为了例示清楚,各种元件、层等的尺寸可能被夸大了。
出于易于描述的目的,在本文中使用了诸如“之下”、“下方”、“下”、“上方”、“上”等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除了图中描述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设备被翻转,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将然后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的“上方”或“之上”。因此,术语“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设备可被另外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可以进行相应的解释。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所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的“一”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当在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表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0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二次电池1000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第一端子单元400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第二端子单元500的放大剖视图,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盖板300的顶部透视图,图5B是图5A中所示的盖板300的底部透视图。
参考图1至图5B,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0包括电极组件100、壳体200、盖板300、第一端子单元400和第二端子单元500。
电极组件100通过卷绕或堆叠第一电极板110、隔板130和第二电极板120来形成,第一电极板110、隔板130和第二电极板120的每一个可以是薄板或薄膜。第一电极板110可以用作负电极,第二电极板120可以用作正电极。
第一电极板110可以通过将诸如石墨或碳的第一电极活性物质涂敷在由诸如铜箔或镍箔的金属箔形成的第一电极集电体上来形成。第一电极板110可包括没有涂敷第一电极活性金属的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0a。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0a可以用作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一电极板110的外部之间的电流流动通道。可被用于形成第一电极板110的材料不限于本文公开的那些材料。
第二电极板120可以通过将诸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第二电极活性物质涂敷在由诸如铝箔的金属箔形成的第二电极集电体上来形成。第二电极板120可包括没有涂敷第二电极活性金属的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120a。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120a可以用作第二电极板120和第二电极板120的外部之间的电流通道。可被用于形成第二电极板120的材料不限于本文公开的那些材料。
隔板130被设置在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之间。隔板130防止在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之间发生短路,并允许锂离子的移动。隔板130可以由聚乙烯膜或包括聚乙烯和聚丙烯的膜形成。可被用于形成隔板130的材料不限于本文公开的那些材料。
壳体200可由诸如铝、铝合金或镀镍钢的导电金属形成。壳体200可以具有近似六面体形状并带有开口,以使电极组件100、第一集流体440和第二集流体540可以被插入并放置(例如被容纳)在壳体200中。因为其中壳体200与盖板300被组装的结构被示出在图2中,开口是不可见的。然而,盖板300的周部对应于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200的内表面可以被处理以与电极组件100、第一集流体440和第二集流体540电绝缘。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200可以充当具有极性的电极,例如正电极。
盖板300具有近似矩形的形状,以密封壳体200的开口。盖板300可以由与壳体200相同的材料形成,盖板300和壳体200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极性。
第一凹槽310可被形成在盖板300的一端,第二凹槽320可被形成在盖板300的另一端(例如相反端)。
第一凹槽310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在盖板300的一端处的一部分上表面(例如盖板300的外表面、顶表面或暴露表面)被凹陷到一定深度(例如预定深度),第一凹槽310可由内侧表面311和底表面312限定。盖板300的在第一凹槽310下方的底部313(例如在盖板300的内表面)可以被构造为朝电极组件100突出得与第一凹槽310从盖板300的上表面凹入得一样多(例如相同距离)。
第一贯穿口314(例如第一贯穿孔)可以被形成在第一凹槽310的一端,第一短路口315(例如第一短路孔)可以被形成在第一凹槽310的另一端(例如相反端)。第一电极端子410可以穿过第一贯穿口314,反转板316可在第一短路口315处被联接到盖板300。反转板316可以具有近似凹刑圆板的形状。当由于发热和由于高电压断开的电解质分解或者当二次电池1000被连接到外部电路时二次电池1000的过充电使得壳体200的内部压力超过一定压力(例如预设压力)时,反转板316可以反转(例如可以被反转),以向上突出。反转板316与盖板300具有彼此相同的极性。当反转板316被反转时,其与第一端子板430接触,以引起短路(例如内部短路)。
当短路发生时,相对大量的电流流经二次电池1000,以产生热量,从而允许熔断器(例如熔断部)操作(例如熔化)。熔断器可以被形成在第一端子单元400或第二端子单元500,但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制熔断器的位置。
上绝缘构件420可以被安装在第一凹槽310中。多个第一开口317(例如第一孔)可以被形成在第一凹槽310中。形成在上绝缘构件420的底面上的多个第一突起被插入到多个第一开口317中,从而允许上绝缘构件420在第一凹槽310处与盖板300接合。
第二凹槽320可被构造为使得盖板300的另一边缘的上表面被凹入到一定深度(例如预定深度),并且可以由内侧表面321和底表面322限定。盖板300的在第二凹槽320下方的底部323(例如盖板300的内表面)可被构造为朝电极组件100突出得和第二凹槽320从盖板300的上表面凹入得一样多。
第二贯穿口324(例如第二贯穿孔)可以被形成在第二凹槽320的一端。第二电极端子510可以穿过第二贯穿口324。
因为第一凹槽310和第二凹槽320提高了盖板300的弯曲强度(例如增加了盖板300的刚性),可以防止或避免反转板316的意外变形。另外,通过减少第一电极端子410和第二电极端子510在盖板300上方的突出高度,二次电池1000的总高度可以减少,壳体200的空隙体积(例如未使用的内部空间)可以减少。另外,因为壳体200的空隙体积减小,通气板330可迅速操作,从而增加了二次电池1000的气体释放速度。此外,电极组件100可以被稳定地固定到壳体200的内部。
通气口330a(例如通气孔)可被形成在盖板300中,通气板330可在通气口330a被接合到盖板300。凹口330b可以被形成在通气板330中。凹口330b可被构造为在壳体200的一定(例如预设)内部压力下打开(例如通气板330可被构造为由于凹口330b在壳体200的一定内部压力下打开或爆裂)。
电解质注入口340a(例如电解质注入孔)可被形成在盖板300中,塞340可以被放置在(例如与其接合)电解质注入口340a中,从而密封电解质注入口340a。
第一端子单元40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端子410、上绝缘构件420、第一端子板430、第一集流体440、第一下绝缘构件450和第一衬垫460。
第一电极端子41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411、第一法兰412和第一铆接部413(例如第一铆钉)。
第一主体411的顶部可穿过第一凹槽310中的第一贯穿口314,以从盖板300向上突出,第一主体411的底部可以被电连接到第一集流体440。第一主体411可为大致柱状。第一主体411的上部(例如上柱)可以在第一联接口431(例如第一联接孔)处被铆接和联接到第一端子板430,第一主体411的下部(例如下柱)可以被装配到第一集流体440中的第二联接口442a(例如第二联接孔)。第一法兰412被形成在第一主体411的下部,从而防止第一电极端子410与盖板300脱位。
上绝缘构件420可以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其具有侧壁421和底壁422。上绝缘构件420的底部在第一凹槽310中被安装到盖板300,形成在上绝缘构件420的底面上的第一突起被插入到第一凹槽310的第一开口317中,从而在第一凹槽310处将上绝缘构件420更紧密地固定到盖板300。
至少一个插入口421a(例如至少一个插入孔)可以被形成在上绝缘构件420的侧壁421中。形成在第一端子板430上的第二突起433被插入到至少一个插入口421a中。从而,第一端子板430可以被更紧密地固定到上绝缘构件420。
第三贯穿口422a(例如第三贯穿孔)可以被形成在上绝缘构件420的底壁422的一端,第二短路口422b(例如第二短路孔)可以被形成在上绝缘构件420的底壁422的另一端。第一电极端子410可以穿过第三贯穿口422a,第一端子板430的第一突出部435(例如第一突起)可被定位在第二短路口422b中。
如上所述,上绝缘构件420在第一凹槽310处被紧密地固定到盖板300,从而由上绝缘构件420将第一端子板430紧密地固定到盖板300,并增加盖板300的弯曲强度(例如刚度)。
第一端子板430可以具有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并且可以被插入到上绝缘构件420的内部中。
第二突起433可以被形成在第一端子板430的侧表面432上。第二突起433可被插入到上绝缘构件420的侧壁421中形成的插入口421a中。
第一联接口431可以被形成在第一端子板430的一端。第一电极端子410可以穿过第一联接口431,第一电极端子410的顶部可以在第一联接口431处被铆接和联接到第一电极板。第一突出部435可以被形成在第一端子板430的底面434的另一端。第一突出部435可以被定位在上绝缘构件420中形成的第二短路口422b中。第一突出部435可以是大致环形的,可以在反转板316的操作期间(当反转板316被变形以向上突出时)电接触反转板316的上表面,从而引起短路。
第一集流体440可包括第一连接部441(例如第一连接器)和第一延伸部442(例如第一延伸部分)。第一连接部441可以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110的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0a。第一延伸部442可以从第一连接部441水平弯曲。第二联接口442a可以被形成在第一延伸部442中,第一电极端子410的下部可以被插入到第二联接口442a中。
插入在盖板300和第一集流体440之间的第一下绝缘构件450可以防止其间发生意外短路。
插入在第一电极端子410与第一贯穿口314和第三贯穿口422a之间的第一衬垫460可以防止外部湿气穿过第一贯穿口314和第三贯穿口422a。
第二端子单元500可以包括第二电极端子510、顶板520、第二端子板530、第二集流体540、第二下绝缘构件550和第二衬垫560。
第二电极端子510可以包括第二主体511、第二法兰部512(例如第二法兰)和第二铆接部513(例如第二铆钉)。
第二主体511的顶部可穿过第二凹槽320中的第二贯穿口324,以从盖板30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第二主体511的底部可以被电连接到第二集流体540。第二主体511可为大致柱状。第二主体511的上部(例如上柱)可以在第三联接口530a(例如第三联接孔)被铆接和联接到第二端子板530,第二主体511的下部(例如下柱)可以被装配到第二集流体540中的第四联接口542a(例如第四联接孔)。第二法兰部512被形成在第二主体511的下部,从而防止第二电极端子510与盖板300意外脱位。
顶板52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对应于第二凹槽320。例如,顶板520可以具有大致矩形板状。当顶板520被安装在第二凹槽310中时,顶板520的侧面和底面与第二凹槽320的内侧表面321和底表面322紧密接触,顶板520的上表面可以被定位在和盖板300的上表面在基本相同的线L上(例如,顶板520的上表面可以与盖板300的上表面共面)。
第四贯穿口520a(例如第四贯穿孔)可以被形成在顶板520的一端,第五贯穿口520b(例如第五贯穿孔)可以被形成在顶板520的另一端。第二电极端子510可穿过第四贯穿口520a,第二端子板530的第二突出部533可被定位在第五贯穿口520b中。
突出端子522可以被形成在顶板520的上表面上,以沿着顶板520的上表面的边缘或周边突出。顶板520的突出端子522可以用于紧固第二端子板530,以便不会相对于顶板520旋转或振动。
如上所述,顶板520被紧密地固定到第二凹槽320,从而增加了第二端子板530和顶板520之间的联接强度。另外,顶板520可以由不锈材料(例如不锈钢)形成,从而进一步增加盖板300的刚度(例如弯曲强度)。
第二端子板530可以具有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并且可以具有和第一端子板430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状。因此,允许端子板的通用。
第二端子板530可以被安装在顶板52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被固定到顶板520的上表面,以便不会由于或相对于突出端子522旋转或振动。
第三联接口530a可以被形成在第二端子板530的一端。第二电极端子510可以穿过第三联接口530a,第二电极端子510的顶部可以在第三联接口530a被铆接和联接到第二端子板530。
第二集流体540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541(例如第二连接器)和第二延伸部542。第二连接部541可以被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板120的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120a。第二延伸部542可以从第二连接部541水平弯曲。第四联接口542a可以被形成在第二延伸部542中,第二电极端子510的下部可以被插入到第四联接口542a中。
插入在盖板300和第二集流体540之间的第二下绝缘构件550可以防止其之间发生意外短路。
插入在第二电极端子510与第二贯穿口324和第四贯穿口520a之间的第二衬垫560可以防止外部湿气穿过第二贯穿口324和第四贯穿口520a。
图6是示出了在过充电期间二次电池100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第一端子单元400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图6所示的第二端子单元500的放大剖视图。
如果发生二次电池1000的高电压断开或过充电,在电极组件100中可能产生热量,电解质可能分解,使得壳体200的内部压力可能增加。如果壳体200的内部压力超过一定压力(例如预设压力),如图6和图7所示,反转板316可能变成(例如可能变形以变成)朝第一端子板430凸形反转。当反转板316与盖板300具有彼此相同的极性时,由于具有彼此不同极性的反转板316和第一端子板430的接触,可能发生短路。
如图8所示,当在反转板316和第一端子板430之间发生短路时,电流可以从第二电极端子510经由第二端子板530流动到盖板300。
不同于其中电流(例如短路电流)仅在从端子板到盖板沿一个方向(例如仅沿着如图8所示的Y轴)流动的常规二次电池,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0中,电流I的流动通过在第二凹槽320处的顶板520和盖板300被分布在(例如发生于)两个方向(例如沿图8所示的X和Y轴),从而在短路期间抑制热量的产生(例如减少所产生的热量)。
尽管已经参考其示例性实施例特别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方面,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不脱离在如下述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本文中对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9)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在所述第一电极板和与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在其一侧具有开口的壳体;
盖板,封闭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并具有在所述盖板的一端的第一凹槽和在所述盖板的另一端的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二者在所述盖板的外表面;
第一端子单元,包括:
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板并突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电极端子;
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第一端子板;和
在所述第一凹槽中联接到所述盖板并围绕所述第一端子板的周面和底面的绝缘构件;以及
第二端子单元,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板并在所述第二凹槽中联接到所述盖板,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单元包括:
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板并穿过所述盖板延伸以突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二电极端子;
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端子的第二端子板;和
在所述第二凹槽中联接到所述盖板并接触所述第二端子板的底面以及所述第二凹槽的周面和底面的顶板,
在短路期间电流的流动通过在所述第二凹槽处的所述顶板被分布在两个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第一贯穿口在所述盖板中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口,第一短路口在所述盖板中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构造为当所述壳体的内部压力超过一定压力时被反转并与所述第一端子板短路的反转板在所述第一短路口处被联接到所述盖板,
其中第二贯穿口位于所述绝缘构件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口,第二短路口在所述绝缘构件的另一端以对应于所述反转板,并且
其中联接口在所述第一端子板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穿过所述联接口并被铆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板,突起在所述第一端子板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端子板的底表面突出,该突起在所述第二短路口中,并且被构造为当所述反转板反转时电接触所述反转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突起在所述第一端子板的周面上,插入口在所述绝缘构件的周面中,所述突起被插入到所述插入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盖板的在所述第一凹槽下方的内表面朝所述电极组件突出。
5.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和在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在其一侧具有开口的壳体;
盖板,封闭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并具有在其外表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盖板的相反端;
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板并在所述第一凹槽处被联接到所述盖板的第一端子单元;和
第二端子单元,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板,并包括:
突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二电极端子;
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端子的第二端子板;和
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并接触所述第二端子板的底面以及所述第二凹槽的周面和底面的顶板,
在短路期间电流的流动通过在所述第二凹槽处的所述顶板被分布在两个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单元包括:
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板并穿过所述盖板延伸以突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电极端子;
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端子的第一端子板;和
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并围绕所述第一端子板的周面和底面的绝缘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突出端子从所述顶板的外表面的边缘突出并沿该边缘延伸,使得所述第二端子板在所述顶板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端子板的周面由所述突出端子包围,并且
其中所述顶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盖板的外表面基本上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第一贯穿口在所述盖板中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端子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口,
其中第二贯穿口在所述顶板的一端,
其中第三贯穿口在所述顶板的另一端,
其中联接口在所述第二端子板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端子穿过所述联接口延伸并被铆接到所述第二端子板,并且
其中突起从所述第二端子板的另一端的底表面突出,并延伸到所述第三贯穿口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盖板的在所述第二凹槽下方的内表面朝所述电极组件突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5-0111582 | 2015-08-07 | ||
KR1020150111582A KR102371192B1 (ko) | 2015-08-07 | 2015-08-07 | 이차 전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50407A CN106450407A (zh) | 2017-02-22 |
CN106450407B true CN106450407B (zh) | 2021-04-23 |
Family
ID=55646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32851.0A Active CN106450407B (zh) | 2015-08-07 | 2016-03-09 | 二次电池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84164B2 (zh) |
EP (1) | EP3128571B1 (zh) |
KR (1) | KR102371192B1 (zh) |
CN (1) | CN1064504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83742B2 (en) * | 2016-12-02 | 2019-05-07 |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 Top cover assembly for power battery and power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
EP3376584A1 (en) * | 2017-03-17 | 2018-09-19 | Lithium Energy and Power GmbH & Co. KG | Fast discharge and/or shut down component, housing component, battery cell, cell module, battery, and apparatus |
EP3396737A1 (en) * | 2017-04-27 | 2018-10-31 | Lithium Energy and Power GmbH & Co. KG | Battery cell |
CN109671878B (zh) * | 2017-10-17 | 2021-09-2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
CN109728208B (zh) * | 2017-10-27 | 2021-09-1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
US10763466B2 (en) * | 2018-03-09 | 2020-09-01 |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 Top cap assembly of a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
CN108963122B (zh) * | 2018-06-14 | 2024-01-26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
CN210006769U (zh) * | 2019-07-09 | 2020-01-3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
KR102736761B1 (ko) * | 2020-12-31 | 2024-11-29 | 컨템포러리 엠퍼렉스 테크놀로지 (홍콩) 리미티드 | 엔드 캡 어셈블리, 배터리 셀, 배터리, 배터리 셀의 제조기기 및 방법 |
CN114267911A (zh) * | 2021-12-17 | 2022-04-01 |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顶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装置 |
CN217589164U (zh) * | 2021-12-22 | 2022-10-14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
KR102785413B1 (ko) | 2025-01-10 | 2025-03-25 | 케이이엠텍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의 캡 어셈블리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0630A (zh) * | 2006-03-03 | 2007-09-05 |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盖板的二次电池 |
CN101834304A (zh) * | 2009-03-11 | 2010-09-15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2136562A (zh) * | 2010-01-26 | 2011-07-27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2136558A (zh) * | 2010-01-26 | 2011-07-27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2157712A (zh) * | 2010-02-12 | 2011-08-17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2280596A (zh) * | 2010-06-09 | 2011-12-14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CN102376931A (zh) * | 2010-08-16 | 2012-03-14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端子组件 |
CN102646807A (zh) * | 2011-02-18 | 2012-08-22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CN102683760A (zh) * | 2011-03-14 | 2012-09-19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CN103022403A (zh) * | 2011-09-06 | 2013-04-03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3367688A (zh) * | 2012-04-06 | 2013-10-23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CN103840120A (zh) * | 2012-11-20 | 2014-06-04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73730B2 (ja) | 2013-03-14 | 2017-08-02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池 |
KR101686279B1 (ko) | 2013-06-19 | 2016-12-1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1711992B1 (ko) | 2013-08-05 | 2017-03-0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상부 절연부재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
KR101724006B1 (ko) | 2013-09-13 | 2017-04-0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20150086998A (ko) | 2014-01-21 | 2015-07-2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
2015
- 2015-08-07 KR KR1020150111582A patent/KR102371192B1/ko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05 US US14/988,640 patent/US10084164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3-09 CN CN201610132851.0A patent/CN106450407B/zh active Active
- 2016-03-31 EP EP16163205.4A patent/EP3128571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0630A (zh) * | 2006-03-03 | 2007-09-05 |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盖板的二次电池 |
CN101834304A (zh) * | 2009-03-11 | 2010-09-15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2136562A (zh) * | 2010-01-26 | 2011-07-27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2136558A (zh) * | 2010-01-26 | 2011-07-27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2157712A (zh) * | 2010-02-12 | 2011-08-17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2280596A (zh) * | 2010-06-09 | 2011-12-14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CN102376931A (zh) * | 2010-08-16 | 2012-03-14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端子组件 |
CN102646807A (zh) * | 2011-02-18 | 2012-08-22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CN102683760A (zh) * | 2011-03-14 | 2012-09-19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CN103022403A (zh) * | 2011-09-06 | 2013-04-03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CN103367688A (zh) * | 2012-04-06 | 2013-10-23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 |
CN103840120A (zh) * | 2012-11-20 | 2014-06-04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可再充电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084164B2 (en) | 2018-09-25 |
EP3128571B1 (en) | 2017-11-29 |
EP3128571A1 (en) | 2017-02-08 |
KR102371192B1 (ko) | 2022-03-07 |
CN106450407A (zh) | 2017-02-22 |
US20170040579A1 (en) | 2017-02-09 |
KR20170017520A (ko) | 2017-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50407B (zh) | 二次电池 | |
CN109428045B (zh) | 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 |
EP3109926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 |
CN105280874B (zh) | 二次电池 | |
CN106356490B (zh) | 可再充电电池和包括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池模块 | |
CN102412381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CN109428043B (zh) | 二次电池 | |
US9136524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20160336574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US11095005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pack of the same | |
EP3007246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JP6072468B2 (ja) | 2次電池 | |
EP2849263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US8927126B2 (en) | Protection circuit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having the same | |
CN102738498A (zh) | 二次电池 | |
CN105322210A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KR102425219B1 (ko) | 이차 전지 | |
KR20180027266A (ko) | 이차전지 | |
CN117458091A (zh) | 二次电池 | |
US20140308575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US9692034B2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07039678A (zh) | 二次电池 | |
CN109716555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CN109643772B (zh) | 二次电池 | |
CN105374955B (zh) | 具有短路突起的可再充电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