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44984B -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44984B CN106444984B CN201610822877.8A CN201610822877A CN106444984B CN 106444984 B CN106444984 B CN 106444984B CN 201610822877 A CN201610822877 A CN 201610822877A CN 106444984 B CN106444984 B CN 1064449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able electronic
- pivotal part
- swing arm
- electronic devices
- translating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主要利用一传动单元与一释放单元对一连接单元进行操控,传动单元具有一平移件与一枢转件,平移件抵接于一浮盖,使得平移件能够通过浮盖的下压而位移,枢转件设于连接单元且连接平移件,使得枢转件能够通过平移件的位移而带动连接单元往外伸出,由此,连接单元便能够在浮盖的下压过程中与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连接,释放单元具有一连接于枢转件的摆臂与一抵接于摆臂的按钮,当按钮受到外力按压时会推动摆臂,使摆臂通过枢转件而带动连接单元解除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此时便能够将可携式电子装置取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尤其涉及一种使操作方式更为人性化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携式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的出现不仅便利了大众的生活,甚至成为不可或缺的随身配备。为了方便用户随身携带,现阶段所采取的方式是通过移除一部分功能模块(如光驱)或减少端口的数量来达到缩小尺寸及减轻重量的效果,另外还利用相对应的扩充座,使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所需要扩充的功能。
就现有技术来说,传统的扩充座是利用可侧向缩入或伸出的连接单元连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对应端口,当用户准备将可携式电子装置组装于扩充座时,先利用手动方式将扩充座的连接单元退开,接着将可携式电子装置放置于扩充座之后,再利用手动方式将连接单元插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对应端口,如此完成两者之间的组装。另外,当用户想要拿起可携式电子装置时,同样也是需要利用手动方式退开连接单元,以解除扩充座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此时才能将可携式电子装置从扩充座上取下。
由上述现有技术可知,用户必须通过手动方式进行可携式电子装置与扩充座之间的组装与分离,因此整个操作过程对于用户来说会显得较为麻烦且缺乏人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根据该扩充座,能够使可携式电子装置与扩充座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地人性化,并且提高操作过程的便利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扩充座包括一基座、一浮盖、一连接单元、一传动单元以及一释放单元。该浮盖以能够上下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基座,用以承接一可携式电子装置;该连接单元以能够水平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基座且位于该浮盖的一侧,用以连接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该传动单元具有一平移件、一第一复位弹性件、一枢转件以及一第二复位弹性件,其中,该平移件以能够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基座且抵接于该浮盖的底面,使得该平移件能够通过该浮盖的下压而产生位移,第一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基座与该平移件,用以对该平移件提供复位力量,该枢转件枢设于该连接单元且能够与该平移件的一端卡接或分离,使得该枢转件能够通过该平移件的位移而带动该连接单元连接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该第二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连接单元与该枢转件,用以对该枢转件提供复位力量;该释放单元具有一摆臂、一按钮以及一第三复位弹性件,该摆臂接设于该枢转件且该摆臂的一端枢设于该基座,该按钮设于该基座且抵接于该摆臂的另一端,当该按钮位于一按压位置时会推动该摆臂从而使该摆臂带动该枢转件脱离该平移件,并且通过该枢转件而带动该连接单元解除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连接关系,该第三复位弹性件设于该基座与该按钮之间,用以将该按钮保持在一未按压位置。
由上述可知,当用户将该可携式电子装置装设于该浮盖且下压该浮盖时,该连接单元会自动往外伸出而插接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当要取下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时,先按压该按钮来解除该连接单元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接着才能将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该浮盖取下,等到取下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后释放该按钮,此时该平移件会利用该第一复位弹性件的力量而恢复与该枢转件之间的卡接关系。
在本发明中,该平移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一立壁,该枢转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勾部,当该枢转件位于一卡接位置时,该枢转件的第一勾部卡接于该平移件的第一立壁,当该枢转件位于一脱卡位置时,该枢转件的第一勾部脱离该平移件的第一立壁。
在本发明中,该摆臂具有一第二立壁,该枢转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勾部,该第二勾部卡接于该摆臂的第二立壁,使得该摆臂在受到该按钮的驱动时能同步带动该枢转件。
在本发明中,该摆臂的一端枢设于该基座,该摆臂的另一端具有一受抵部,该按钮的底面具有一凸部,该释放单元具有一偏转件,该偏转件枢设于该基座且具有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抵接于该按钮主体的凸部,该第二延伸部抵接于该摆臂的受抵部。由此,当该按钮受到外力按压时会带动该偏转件产生偏转,在该偏转件偏转的过程中会同步推动该摆臂,使该摆臂推动该枢转件。
在本发明中,该连接单元具有一推进座、一端子座以及一连接端子。该推进座以能够位移的方式设于该基座,该端子座的底端设于该推进座,该连接端子设于该端子座的顶端;该枢转件的中央枢设于该推进座,该第二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推进座与该枢转件。由此,该连接单元便能够通过该推进座产生位移。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扩充座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系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观立体图,主要图示连接单元位于解除位置。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其中未图示出基座的上半部。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主要图示平移件位于初始位置且枢转件位于卡接位置,且为了简化图示而省略连接端子。
图4为本发明的释放单元的平面图,主要图示按钮位于未按压位置。
图5类同于图3,主要图示平移件位于终点位置,且为了简化图示而省略连接端子。
图6类同于图1,主要图示连接单元位于连接位置。
图7类同于图4,主要图示按钮位于按压位置。
图8类同于图5,主要图示平移件位于终点位置,枢转件位于卡接位置,且为了简化图示而省略连接端子。
图9类同于图8,主要图示连接单元的推进座位于解除位置,且为了简化图示而省略连接端子。
图10类同于图9,主要图示平移件的第一立壁碰触且推动枢转件的第一勾部,且为了简化图示而省略连接端子。
(符号说明)
2…可携式电子装置,10…扩充座,20…基座,21…限位部,22…第一固定部,30…浮盖,32…侧墙,40…连接单元,42…推进座,44…端子座,46…连接端子,P1…连接位置,P2…解除位置,50…传动单元,51…平移件,512…第一立壁,514…限位槽,516…第二固定部,52…推杆,P3…初始位置,P4…终点位置,53…第一复位弹性件,54…枢转件,542…第一勾部,544…第二勾部,55…螺丝,P5…卡接位置,P6…脱卡位置,56…第二复位弹性件,60…释放单元,61…摆臂,612…受抵部,614…第二立壁,62…按钮,P7…未按压位置,P8…按压位置,622…凸部,63…偏转件,632…第一延伸部,634…第二延伸部,64…第三复位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说明内容中所使用的用语皆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例示性描述用语,各种用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数量词都包括多个涵义,例如对“一元件”的说明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元件,而且包括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等同替换。在类似状况下所使用的所有连接词也应当理解为最宽广的含义,说明内容中所描述的特定形状、截面以及结构特征或技术用语同样应被理解为包括特定结构或技术用语所能达成的功能的等同替换结构或技术用语。
以下,根据所列举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能够用于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是手机,因此专利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说明书的记载内容。并且,本说明书内容中所提及的“前”、“上”、“下”、“后”、“顶”、“底”、“顺时针”以及“逆时针”等方向性形容用语,只是以正常使用方向为基准的例示描述用语,并非用来限制专利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扩充座10包括一基座20、一浮盖30、一连接单元40、一传动单元50以及一释放单元60。
基座20用以放置于一桌面上当作支撑物。
浮盖30以能够上下位移的方式设于基座20,该浮盖30用以承接一可携式电子装置2。
连接单元40位于浮盖30的一侧且具有一推进座42、一端子座44及一连接端子46。推进座42以能够相对于浮盖30水平位移的方式设于基座20内,端子座44的底端固定于推进座42,连接端子46固定于端子座44的顶端。由此,连接端子46能够通过推进座42而在一连接位置P1(图6)与一解除位置P2(图1)之间水平位移,并且,当连接单元40位于如图6所示的连接位置P1时,连接端子46从浮盖30的一侧墙32突出而插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2,从而使连接单元40与可携式电子装置2形成连接,而当连接单元40位于如图1所示的解除位置P2时,连接端子46缩入至浮盖30的侧墙32内而脱离可携式电子装置2,从而解除连接单元40与可携式电子装置2之间的连接关系。
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单元50具有一平移件51、一第一复位弹性件53、一枢转件54以及一第二复位弹性件56。
其中,平移件51以能够沿水平方向往复位移的方式设于基座20,平移件51的接近连接单元40的一端具有一第一立壁512,平移件51的远离连接单元40的一端通过一推杆52而抵接于浮盖30的底面(如图1和图6所示),使得平移件51能够在浮盖30的下压作用下从一初始位置P3(如图3所示)朝向远离连接单元40的方向移动至一终点位置P4(如图5所示)。此外,平移件51具有两个隔开间隔而设置的限位槽514,通过平移件51的限位槽514卡接于基座20的一限位部21,使得平移件51在初始位置P3与终点位置P4之间位移的过程中能有限位的机制。
第一复位弹性件53(如图2所示的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基座20的一第一固定部22与平移件51的一第二固定部516,该第一复位弹性件53用以提供弹力将平移件51朝向初始位置P3方向拉动。
如图3所示,枢转件54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勾部542与一第二勾部544,枢转件54的中间位置利用一螺丝55枢设于连接单元40的推进座42,使得枢转件54能够以螺丝55为中心在一卡接位置P5与一脱卡位置P6之间枢转摆动,并且,当枢转件54位于如图3所示的卡接位置P5时,枢转件54的第一勾部542卡接于平移件51的第一立壁512,而当枢转件54位于如图8所示的脱卡位置P6时,枢转件54的第一勾部542脱离平移件51的第一立壁512。
第二复位弹性件56(如图3所示的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单元40的推进座42中的、对应于枢转件54的第一勾部542的位置与枢转件54的接近于第一勾部542的位置,该第二复位弹性件56用以提供弹力使枢转件54以螺丝55为中心朝向卡接位置P5方向偏转。
如图2至图4所示,释放单元60具有一摆臂61、一按钮62以及一偏转件63。
摆臂61的一端枢设于基座20,摆臂61的另一端抵于推进座42且具有一受抵部612,摆臂61在靠近受抵部612的位置处具有一第二立壁614,摆臂61通过第二立壁614卡接于枢转件54的第二勾部544。
按钮62设于基座20且能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从一未按压位置P7(如图4所示)下移至一按压位置P8(如图7所示),按钮62的底面具有一凸部622。
偏转件63枢设于基座20且具有一第一延伸部632与一第二延伸部634,偏转件63通过第一延伸部632承接按钮62的凸部622,偏转件63通过第二延伸部634抵接于摆臂61的受抵部612。此外,释放单元60还具有一第三复位弹性件64(如图2所示的压缩弹簧),该第三复位弹性件64设于基座20与按钮62之间,该第三复位弹性件64用以提供弹力将按钮62推往未按压位置P7方向。
当用户将可携式电子装置2放在浮盖30上之后,浮盖30受到可携式电子装置2的重量与用户的施力的影响而被下压,在浮盖30被下压的过程中,通过推杆52将平移件51从如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P3推动至如图5所示的终点位置P4,在平移件51水平位移的过程中,由于枢转件54保持在如图3和图5所示的卡接位置P5(亦即枢转件54的第一勾部542卡接于平移件51的第一立壁512),因此枢转件54会跟着平移件51水平位移,在枢转件54水平位移的过程中,如图5所示,一方面通过枢转件54的第二勾部544与摆臂61的第二立壁614之间的卡接关系而带动摆臂61朝向逆时针方向偏摆,另一方面枢转件54通过与推进座42之间的枢接关系而带动连接单元40从解除位置P2往连接位置P1的方向移动。如此一来,当连接单元40位于如图6所示的连接位置P1时,连接端子46便能够与可携式电子装置2完成信号连接。
当用户准备将可携式电子装置2取下时,首先通过施力将按钮62下压至如图7所示的按压位置P8,此时按钮62通过凸部622推动偏转件63的第一延伸部632而使偏转件63产生偏转,接着在偏转件63产生偏转过程中,通过第二延伸部634推动摆臂61的受抵部612从而使摆臂61朝向顺时针方向偏摆,在摆臂61偏摆的过程中,如图8所示,摆臂61通过第二立壁614推动枢转件54的第二勾部544,从而使枢转件54从如图5所示的卡接位置P5转到如图8所示的脱卡位置P6(亦即枢转件54的第一勾部542脱离平移件51的第一立壁512),枢转件54的第一勾部542便可脱离平移件51的第一立壁512,枢转件54的第二勾部544亦同步偏转一角度,使摆臂61的第二立壁614可接触至推进座42的承接部43,摆臂61持续朝向顺时针方向偏转并推动推进座42向左移动,也会同时带动连接单元40退回至如图1所示的解除位置P2,由此来解除连接端子46与可携式电子装置2之间的连接关系,此时因为尚未将可携式电子装置2从浮盖30上取下,所以平移件51仍保持在如图9所示的最终位置P4。
接下来释放对按钮62的压力,按钮62利用第三复位弹性件64的弹力作用回到如图4所示的未按压位置P7,此时摆臂61也会解除对推进座42的向左推力,枢转件54利用第二复位弹性件56的弹力作用回到如图10所示的卡接位置P5。接着取下可携式电子装置2之后,浮盖30会回位并释放对平移件51的向下推力,此时平移件51会受到第一复位弹性件53的弹力作用朝向枢转件54的方向移动,在平移件51位移的过程中,由于枢转件54位于卡接位置P5,所以平移件51的第一立壁512会碰触且推动枢转件54的第一勾部542而使枢转件54产生枢转,直到平移件51回到如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P3之后,枢转件54的第一勾部542会再度卡接于平移件51的第一立壁512,如此便恢复原本的使用状态。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扩充座10,在用户将可携式电子装置2放在浮盖30且下压浮盖30之后,连接单元40便会自动插接于可携式电子装置2而完成信号连接,另外,当要取下可携式电子装置2时,只需要按压按钮62而使连接单元40退出,便可将可携式电子装置2从浮盖30取下。
如此,与现有技术所采取的动作(亦即先用手退开连接单元,接着放上可携式电子装置,最后再用手扳动连接单元与可携式电子装置形成连接)相比,本发明可以减少用手操作的过程,使扩充座10与可携式电子装置2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地人性化,以达到提高操作便利性的目的。
Claims (6)
1.一种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一基座;
一浮盖,其以能够上下位移的方式设于所述基座;
一连接单元,其以能够水平位移的方式设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浮盖的一侧;
一传动单元,其具有一平移件、一第一复位弹性件、一枢转件以及一第二复位弹性件,其中,所述平移件以能够位移的方式设于所述基座且抵接于所述浮盖的底面,使得所述平移件能够通过所述浮盖的下压作用而位移,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平移件,用以对所述平移件提供复位力量,所述枢转件枢设于所述连接单元且能够与所述平移件卡接或分离,使得所述枢转件能够通过所述平移件的位移而带动所述连接单元位移,所述第二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枢转件,用以对所述枢转件提供复位力量;以及
一释放单元,其具有一摆臂、一按钮以及一偏转件,所述偏转件枢设于所述基座且以能够偏转的方式抵接于所述按钮或所述摆臂,所述摆臂接设于所述枢转件且所述摆臂的一端枢设于所述基座,所述按钮以能够复位的方式设于所述基座且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推动所述偏转件带动所述摆臂,从而使所述摆臂推动所述枢转件,进而使所述枢转件分离所述平移件且带动所述连接单元朝向远离所述平移件的方向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移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一立壁,所述枢转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勾部,该第一勾部能够与所述平移件的第一立壁卡接或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臂具有一第二立壁,所述枢转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勾部,该第二勾部卡接于所述摆臂的第二立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臂的一端枢设于所述基座,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具有一受抵部,所述按钮的底面具有一凸部,所述偏转件具有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抵接于所述按钮的凸部,该第二延伸部抵接于所述摆臂的受抵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单元具有一推进座、一端子座与一连接端子,该推进座以能够位移的方式设于所述基座,该端子座的底端设于所述推进座,该连接端子设于所述端子座的顶端;
所述枢转件的中央枢设于所述推进座,所述第二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推进座与所述枢转件。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座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a.将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
b.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带动所述平移件位移至一终点位置,所述平移件通过卡接于所述枢转件而同步带动所述连接单元移动至一连接位置,所述连接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所述摆臂随所述连接单元连动而进行偏摆;
c.按压所述按钮,该按钮带动所述摆臂朝向相对于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方向偏转,同时带动所述枢转件与所述连接单元,所述枢转件转至一脱卡位置,所述平移件随即与所述枢转件相互分离,所述连接单元位移至一解除位置,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便能够与所述连接单元相互分离;
d.分离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与所述基座,所述平移件恢复位移至一初始位置,所述平移件重新卡接于所述枢转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22877.8A CN106444984B (zh) | 2016-09-14 | 2016-09-14 |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
US15/401,485 US9915977B1 (en) | 2016-09-14 | 2017-01-09 | Docking station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22877.8A CN106444984B (zh) | 2016-09-14 | 2016-09-14 |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44984A CN106444984A (zh) | 2017-02-22 |
CN106444984B true CN106444984B (zh) | 2019-07-30 |
Family
ID=58169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22877.8A Active CN106444984B (zh) | 2016-09-14 | 2016-09-14 |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15977B1 (zh) |
CN (1) | CN1064449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77812B1 (ja) * | 2017-06-23 | 2018-08-22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ドッキング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9407753B (zh) * | 2017-08-16 | 2020-09-22 |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具有作动顺序的扩充座 |
TWI660543B (zh) * | 2018-01-04 | 2019-05-2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結構及使用其之電子設備 |
JP6537665B1 (ja) * | 2018-04-17 | 2019-07-03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ドッキング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11641065B (zh) * | 2020-06-10 | 2021-07-30 | 环旭(深圳)电子科创有限公司 | 伸缩传动机构及电子装置扩充座 |
CN112783265B (zh) * | 2020-07-22 | 2024-04-19 | 环荣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连杆机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42421B2 (en) * | 2004-12-28 | 2006-11-28 | Inventec Corporation | Docking station for locking a notebook computer |
US7330349B2 (en) * | 2004-06-21 | 2008-02-12 |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 Docking apparatus |
CN103135665A (zh) * | 2011-11-23 | 2013-06-05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扩充座 |
CN103135695A (zh) * | 2011-11-23 | 2013-06-05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扩充座 |
US8619416B2 (en) * | 2011-10-11 | 2013-12-3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ual-orientation docking apparatus |
CN105116970A (zh) * | 2015-09-24 | 2015-12-02 |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侧向对接扩充座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69790A (en) * | 1998-01-27 | 2000-05-30 | Dell Usa, L.P. | Portable computer ejection mechanism for docking devices |
JP3718777B2 (ja) * | 2003-03-07 | 2005-11-24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ドッキング・ステーション |
US7227747B2 (en) * | 2004-10-20 | 2007-06-0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ecuring computer equipment |
US7139168B2 (en) * | 2004-10-28 | 2006-11-2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ocking station |
US7381079B2 (en) * | 2005-09-27 | 2008-06-03 | Inventec Corporation | Locking link rod structure for a docking station |
TWM289959U (en) * | 2005-11-24 | 2006-04-21 | Inventec Corp | Push structure of expansion base |
CN101093404B (zh) * | 2006-06-23 | 2011-07-27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卡合装置及采用该卡合装置的扩展坞 |
CN202082559U (zh) * | 2011-02-24 | 2011-12-2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产品基座 |
US9003626B2 (en) * | 2011-10-31 | 2015-04-14 | Jeffrey D. Carnevali | Method for securing a device in a docking station |
US8792234B2 (en) * | 2011-10-31 | 2014-07-29 | Jeffrey D. Carnevali | Portable device docking station |
JP6102514B2 (ja) * | 2013-05-24 | 2017-03-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取付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ロック構造 |
TWI507855B (zh) * | 2014-03-24 | 2015-11-11 | Wistron Corp | 電子裝置的擴充座 |
-
2016
- 2016-09-14 CN CN201610822877.8A patent/CN106444984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09 US US15/401,485 patent/US9915977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30349B2 (en) * | 2004-06-21 | 2008-02-12 |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 Docking apparatus |
US7142421B2 (en) * | 2004-12-28 | 2006-11-28 | Inventec Corporation | Docking station for locking a notebook computer |
US8619416B2 (en) * | 2011-10-11 | 2013-12-3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ual-orientation docking apparatus |
CN103135665A (zh) * | 2011-11-23 | 2013-06-05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扩充座 |
CN103135695A (zh) * | 2011-11-23 | 2013-06-05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扩充座 |
CN105116970A (zh) * | 2015-09-24 | 2015-12-02 |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侧向对接扩充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44984A (zh) | 2017-02-22 |
US20180074548A1 (en) | 2018-03-15 |
US9915977B1 (en) | 2018-03-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44984B (zh) |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 |
TWI489926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擴充平台 | |
WO2020124685A1 (zh) | 一种可收合平衡架按键开关 | |
CN101841581A (zh) | 手写笔弹出机构 | |
CN1332280C (zh) | 图形输入板监视器 | |
US20080316700A1 (en) | One-Touch Release Apparatus | |
CN113778174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9643779A (zh) | 电池固持组件及包括该电池固持组件的电子装置 | |
CN109407753A (zh) | 具有作动顺序的扩充座 | |
CN106371517B (zh) | 具有依序作动的支撑组件的扩充座 | |
JP4484889B2 (ja) | ホッチキスの構造 | |
CN106356674B (zh) | 用于扩充座的侧向连接器组件 | |
US9170604B2 (en) | Keyboard | |
CN106383552B (zh) | 具有支撑组件的扩充座 | |
TW201732854A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CN106783325B (zh) | 按键结构 | |
CN204740538U (zh) | 储存模块的定位机构 | |
CN201388754Y (zh) | 具有扶手收合结构的折叠椅 | |
TWI300893B (en) | Apparatus for loosing and ejecting controlled by one touch | |
TWI845234B (zh) | 擴充裝置 | |
TW200936013A (en) | Housing of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222050861U (zh) | 一种折叠式键盘 | |
CN101458545B (zh) | 移动存储设备用坞站 | |
CN220855563U (zh) | 一种手托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8734393U (zh) | 一种手机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2 Address after: 518000 huanxu electronics factory 101,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nxu (Shenzh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huanxu electronic Park,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USI 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