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415766A - 电源插头 - Google Patents

电源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5766A
CN106415766A CN201580005528.0A CN201580005528A CN106415766A CN 106415766 A CN106415766 A CN 106415766A CN 201580005528 A CN201580005528 A CN 201580005528A CN 106415766 A CN106415766 A CN 106415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pair
male
hous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55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石直也
菊池幸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15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5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7/00Switches operated by a removable member, e.g. key, plug or plate; Switches operated by setting members according to a single predetermined combination out of several possible set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H01H9/26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1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 H01R13/6215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using one or more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电源插头(1)包括连接端子部(49),连接端子部(49)具有:一对端子(8);以及与端子(8)间的间隔对应地形成并将端子(8)间连结的连结部(9),通过将连接端子部(49)从电源电路取下,从而断开电源电路。连结部(9)由薄板状的一片或者多片连结板(20)形成,连结板(20)装拆自如地安装在连接端子部(49)。

Description

电源插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电源电路进行断开的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为了驱动马达等而包括电池等电源。该电池等电源与马达等是利用高电压的电源电路而连接的。所以,为了使作业者在车辆的检查作业时能够安全作业,需要将电源电路断开。因此,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设置有用于将电源电路断开的电源插头。关于这样的电源插头,例如一般而言已知被构成为包括:在能转动地安装有杆的壳体内收容由连结部连结的一对阳端子而成的带杆的壳体;以及收容与电源电路连接的阴端子而成的电源电路侧壳体。专利文献1-3公开了相当于上述构成的电源插头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的图2中,开关装置1包括基材3、壳体5、杆7、主开关9a、9b、联锁开关11。在图3和图4中,基材3安装于电池壳(未图示)等,在基准面X的上方突出设置有筒状的周壁17。在该周壁17的内侧形成有开口孔13a、13b。壳体5被形成为筒状,形成有开口部。在杆7上形成有凸轮孔43,在该凸轮孔43中卡合有凸轮销45,凸轮销45在基材3的周壁17的侧面突出设置。在图2中,主开关9a、9b包括短接的板状的阳端子31a、31b;和使阳端子31a、31b插入的阴端子33a、33b。阳端子31a、31b被固定在壳体5的内部。阴端子33a、33b被固定在基材3的开口孔13a、13b的内侧,一个与电源电路的电池侧连接,另一个与电源电路的马达等负载侧连接。
开关装置1在将杆7压倒并卡止于卡止突起49时,主开关9a、9b和联锁开关11都将阳端子插入于阴端子而连接。在马达等的检查作业时,为了将电源电路断开,要解除杆7的卡止,杆7转动到图2所示的立起的状态。这样,将联锁开关11切断。之后,将壳体5从基材3取下后,主开关9a、9b被切断。另一方面,在检查作业后,将壳体5侧的阳端子31a、31b插入到基材3侧的阴端子33a、33b。之后,将杆7向倒下的方向转动时,壳体5和基材3向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且,使杆7转动时,杆7的锁定孔51卡合到卡止突起。这样,成为主开关9a、9b与联锁开关11连接的状态。
在专利文献2的图1和图2中,电源电路断开装置1包括:作为一个连接器壳体的插头主体2;安装在插头主体2上的杆3;以及通过杆操作而将插头主体2嵌合的作为另一个连接器壳体的电路收容体4。插头主体2包括主体壳体5;以及被压入装载在主体壳体5中的熔断器6。熔断器6包括:筒状的壳体61;被收容在壳体61内的可熔体(未图示);以及一对端子62。一对端子62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一端部被收容在壳体61内并与可熔体连接。电路收容体4在图4中包括:主体壳体41;以及被收容在主体壳体41内的一对电路端子42。一个电路端子42连接于与电池连接的电线43a的末端,并且,另一个电路端子42连接于与作为电子设备的负载连接的电线43b的末端。
电源电路断开装置1使杆3从立起的状态向倒下的方向转动,如专利文献2的图1所示,在电路收容体4上嵌合插头主体2,从而插头主体2的一对端子62与一对电路端子42连接。这样,与一对电路端子连接的电线43a、43b经由熔断器6连接。而且,在熔断器6中流过过电流时,可熔体熔断,从而一对端子62的连接断开,电源电路断开。另外,在检查作业时,使杆3从图1所示的状态向立起的方向转动,使插头主体2从电路收容体4脱离,从而使插头主体2的一对端子62与分别连接于一对电路端子42的电线43a、43b间的导通开放,断开电源电路。
在专利文献3的图1中,电源插头1包括电路收容体10和能相对于电路收容体装拆的插头主体41。电路收容体10收容有一对电路端子35,该一对电路端子35将电线19分别连接在后部并离开预定间隔,形成开路的电路。插头主体41包括保持筒形熔断器54并且能分别与电路端子(阴端子)35卡合的一对阳端子45。另外,在插头主体41的上表面包括转动自如地连结的杆59。筒形熔断器54在图4中在两端呈板状突出设置的熔断器端子57上形成有用于将阳端子45插入的透孔58。在该透孔58中插通阳端子45,在形成于阳端子45的螺钉部45a拧合螺栓51,从而将熔断器端子57与阳端子45卡合。
对于电源插头1,将插头主体41插入到电路收容体10的收容空间27时,阳端子45嵌入到阴端子35。这样,与一对阴端子35连接的电线经由熔断器导通连接而形成电路。另一方面,在电路的检查作业时将插头主体41向上方提起,从电路收容体10拔出,使与一对阴端子35连接的电线19间的导通开放,断开电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94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503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837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顺便提及,由于车辆种类的差异,电源插头的通电容量、端子间的间隔会有较大不同。这样的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是:在电源电路的电流值由于车辆种类的差异而增大的情况下,需要增大将电源电路导通连接的板状的端子元件的通电容量,不能容易应对电流值的变化。另外,具有的问题是: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增大端子元件的板厚、宽度、或者新设元件,相应地,花费制造成本。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插头,能够使通电容量容易根据电流值的变化而变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电源插头包括连接端子部,所述连接端子部具有: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的一对端子;以及与该端子间的间隔对应地形成并将该端子间连结的连结部,通过将所述连接端子部从电源电路取下,从而将该电源电路断开,其中,所述连结部由薄板状的一片或者多片连结板形成,所述连结板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所述连接端子部。
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一片或者多片连结板装拆自如地安装在连接端子部。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插头如下:在上述电源插头中,一片或者多片所述连结板装拆自如地安装于所述一对端子。
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通过将一片或者多片连结板装拆自如地安装于一对端子,从而形成连接端子部的连结部。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插头如下:在上述电源插头中,在所述连结板上形成有用于插通螺栓的螺栓结合孔,在所述一对端子上形成有用于结合所述连结板的结合部。
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在连结板上形成有用于插通螺栓的螺栓结合孔。另外,在一对端子上形成有用于结合连结板的结合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是将连结板重叠多片的构成,因此,通过使连结板的数量增减,能够使连接端子部的通电容量容易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源插头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展开立体图。
图2(a)和图2(b)是带杆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图2(a)和图2(b)的带杆的壳体的侧视图和仰视图。
图4是带杆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源插头的变形例的带杆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6是电源插头的嵌合作业的说明图。
图7是嵌合后的电源插头的立体图。
图8(a)和图8(b)是嵌合后的电源插头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9是嵌合后的电源插头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源插头、2…带杆的壳体、3…电源电路侧壳体、4…杆、5…盖体、6、30…密封垫、7、28…壳体主体、8…阳端子(一对端子)、9、9’…连结部、10、44…螺栓、11…嵌合检测用阳端子、12…臂部、13…把持部、14…转动轴孔、15…凸轮孔、16…杆侧卡合部、17…转动轴、18…盖体侧卡合部、19、45…螺栓拧合孔、20(20a、20b、20c)…连结板、21…螺栓结合孔、22…阳端子收容室、23…嵌合检测用阳连接器、24…嵌合检测用阳端子收容部、25…轴部、26…头部(结合部)、27…上表面、29…箍、31…阴端子、32…接触部件、33…周壁、34…安装部、35…阴端子收容部、36…凸轮轴、37…开口部、38…贯通孔、39…阴端子收容室、40…阳端子插入孔、41…阴端子插入孔、42…电接触部、43…电连接部、46…嵌合检测用阴连接器、47…汇流条、48…嵌合检测用阴连接器插入孔、49…连接端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9,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源插头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本发明的电源插头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展开立体图;图2(a)是杆倒下的状态的带杆的壳体的立体图,(b)是杆立起的状态的带杆的壳体的立体图;图3(a)是图2(b)的侧视图,(b)是(a)的仰视图;图4是图3(b)的A-A间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电源插头的变形例的带杆的壳体的、相当于图3(b)的A-A间的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电源插头的嵌合作业的说明图;图7是嵌合后的电源插头的立体图;图8(a)是图7的电源插头的俯视图,(b)是图7的电源插头的仰视图;图9是图8(b)的B-B间的剖视图。
在图1中,附图标记1示出电源插头。本实施例的电源插头1将电源电路断开,该电源电路例如将搭载在车辆(未图示,例如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并驱动车辆的马达、与向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之间连接。本实施例的电源插头1安装在电池壳(未图示)上(一个例子。只要能将电源电路断开,就不限于安装在电池壳上。另外,不限于搭载在车辆中的情况)。
电源插头1包括带杆的壳体2、和电源电路侧壳体3。
在图1-图4中,带杆的壳体2包括杆4、密封垫6、壳体主体7、和连接端子部49。
杆4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包括一对臂部12、和把持部13,在一对臂部12形成有转动轴孔14、和凸轮孔15。转动轴孔14被形成为后述转动轴17能插通并卡合的贯通孔。凸轮孔15被形成为后述的凸轮轴36能卡合的近似圆弧状的长孔。把持部13以将一对臂部12连结的方式形成。在把持部13设置有杆侧卡合部16。
盖体5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成,被形成为能与壳体主体7嵌合。在盖体5上设置有一对转动轴17、和盖体侧卡合部18。一对转动轴17从盖体5的侧面突出设置,被设置为插通并卡合到杆4的转动轴孔14中的部分。盖体侧卡合部18如图2(a)所示,被设置为在将杆4倒下的状态下,能与杆侧卡合部16卡合。
在图1中,壳体主体7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成,被形成为近似圆筒状,在内部包括阳端子收容室22、和嵌合检测用阳连接器23(参照图3(b))。阳端子收容室22在被形成为近似圆筒状的壁部的内侧形成,保持并收容阳端子8。在图3(b)和图4中,嵌合检测用阳连接器23设置在壳体主体7的下表面大致中央,包括嵌合检测用阳端子11、和嵌合检测用阳端子收容部24。嵌合检测用阳端子11是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切除为预定形状而形成的。嵌合检测用阳端子收容部24被形成为能够将嵌合检测用阳端子11插入并保持。
密封垫6由合成树脂制成,被形成为近似圆环状。密封垫6如图4所示,被形成为能嵌合在盖体5与壳体主体7之间。密封垫6被设置为能够防止水浸入带杆的壳体2的内部。
在图1中,连接端子部49包括一对阳端子8、连结部9、和一对螺栓10。
一对阳端子8(一对阳端子8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一对端子”)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成,包括轴部25、和头部26(头部26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结合部”)。轴部25被形成为近似圆柱状,头部26被形成为近似长方体状(形状是一个例子)。该头部26的直径被形成为大于轴部25的直径。在头部26的上表面27分别形成有使一对螺栓10拧合的螺栓拧合孔19。一对螺栓10拧合到该一对螺栓拧合孔19。
连结部9由连结板20构成,该连结板2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成,连结板20包括2片连结板20a、20b(连结板20的片数不限于2片。如后所述,也可以包括多于2片的连结板20)。这2片连结板20a、20b分别分开形成,如图4所示,在重合的状态下被装载在一对阳端子8的头部26的上表面27。
在本实施例中,连结部9是通过将2片连结板20a、20b重合而构成的,但此外,例如也可以如图5的连结部9’所示,通过设置3片连结板20来构成。该连结部9’将3片连结板20a、20b、20c重合,并被装载在一对阳端子8的头部26的上表面27(此外,连结板20的片数不限于多片,也可以是1片)。
连结板20被形成为薄板状,被形成为将收容在壳体主体7的阳端子收容室22中的状态下的一对阳端子8的头部26的整个上表面27覆盖的大小的带板状。即,连结板20与收容在阳端子收容室22中的一对阳端子8间的间隔对应地形成。
在连结板20的带板状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分别贯通形成有螺栓结合孔21,形成为螺栓10能插通该螺栓结合孔21。螺栓结合孔21被形成为:在将连结板20载放在收容在壳体主体7的阳端子收容室22中的状态下的一对阳端子8的头部26的上表面27时,与螺栓拧合孔19的形成位置一致。通过变更阳端子8间的间隔,从而将螺栓结合孔21与该阳端子8间的间隔对应地形成。
一对螺栓10用于在将连结板20a、20b重合的状态下,结合到一对端子的头部26。这一对螺栓10被形成为:轴部插通到连结板20a、20b的螺栓结合孔21a、21b,并能够拧合到在一对阳端子8的头部26的上表面27形成的螺栓拧合孔19。
由于这样构成,因此根据连接端子部49,在从用1片连结板20将阳端子8间连结而使用的状态起,电源电路的电流值增大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能够重叠1片连结板20。通过这样重叠1片连结板20,能够增大通电容量,能够根据该连接端子部49所要求的通电容量的变化来进行调整。并且,在电流值变得更大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通过重叠3片连结板20,能够增大通电容量,能够根据该连接端子部49所要求的通电容量的变化来进行调整。
另外,即使阳端子8间的间隔变更,也能够通过代替为符合该阳端子8间的间隔的大小的连结板20而使用,从而应对变化的阳端子8间的间隔。
另外,根据这样构成的连接端子部49,由于是螺栓结合孔21在被形成为薄板状的连结板20上形成的构成,因此通过使孔在薄板状的连结板20上贯通形成,能够容易形成螺栓结合孔21。
另外,阳端子8的头部26作为用于将连结板20结合到阳端子8的结合部发挥功能,通过在该头部26的上表面27安装多片连结板20,能够形成将阳端子8彼此连接的连结部9。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将一片或者多片连结板20装拆自如地安装在一对阳端子8上的构成,但不限于此。即,连结板20装拆自如地安装在连接端子部49即可,也可以不直接安装在阳端子8自身上。
接下来,说明电源电路侧壳体3。
在图1中,电源电路侧壳体3包括壳体主体28、箍29、密封垫30、一对阴端子31、以及接触部件32。
壳体主体28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包括周壁33、安装部34、以及阴端子收容部35。
周壁33被形成为近似筒状,在侧面突出设置有一对凸轮轴36。凸轮轴36与杆4的凸轮孔15卡合,被形成为能利用杆4的转动而在凸轮孔15内滑动。周壁33的上表面形成开口,被形成为与周壁33的内侧连续的开口部37。
安装部34与周壁33连续并被形成为近似长方形的凸缘状,在四个角落贯通形成有贯通孔38。在图8(b)中,在安装部34,在安装部34的下表面大致中央形成有被形成为近似矩形的嵌合检测用阴连接器插入孔48。嵌合检测用阴连接器插入孔48如图6的虚线所示,被形成为能够插入并保持嵌合检测用阴连接器46。此外,嵌合检测用阴连接器46是与带杆的壳体2的嵌合检测用阳连接器23嵌合的部件,与信号电路连接。
阴端子收容部35与安装部34连续并从壳体主体28的下侧突出设置,在壳体主体28的外侧露出的部分被形成为近似箱形。另外,阴端子收容部35的设置在周壁33的内侧的部分被形成为近似圆筒状。在图9中,阴端子收容部35形成有在内侧收容并保持阴端子31的阴端子收容室39。在阴端子收容部35的上端形成有能插入阳端子8的阳端子插入孔40。在阴端子收容部35的下端形成有能插入阴端子31的阴端子插入孔41。阳端子插入孔40及阴端子插入孔41与阴端子收容室39连续地形成。
在图1中,箍29由金属制成,被形成为近似圆筒状,被形成为能插入到安装部34的贯通孔38。箍29的内径被形成为用于将电源电路侧壳体3安装到电池壳的螺栓(未图示)能插通。
另外,密封垫30由合成树脂制成,被形成为近似圆环状,如图8(b)和图9所示,被形成为能装载在安装部34的下侧。
在图1中,一对阴端子3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成,包括电接触部42、和电连接部43。电接触部42被形成为近似圆筒状,如图9所示,阳端子8的轴部25能插入到电接触部42的内侧。电连接部43被形成为与电源电路电连接的部分。在图1中,电连接部43被形成为近似箱形,在下表面形成有供螺栓44(参照图6)拧合的螺栓拧合孔45。
另外,接触部件32是用于使阳端子8与阴端子31的导通性良好,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成,被形成为能插入到一对阴端子31的内侧。
此处,说明带杆的壳体2与电源电路侧壳体3的嵌合作业。
首先,如图2(b)所示,在使带杆的壳体2的杆4立起的状态下,将该带杆的壳体2从壳体主体7侧起插入到图1的电源电路侧壳体3的开口部37。这样,带杆的壳体2如图6的虚线所示,处于开始与电源电路侧壳体3嵌合之前的状态。
在图6的状态下,将杆4向箭头C的方向转动。开始杆4的转动时,凸轮孔15与凸轮轴36卡合。并且,继续杆4的转动时,随着杆4的转动,凸轮轴36在凸轮孔15内滑动接触从而被按压,随着杆4的转动,在凸轮孔15内向箭头D的方向移动。这样,转动轴17与凸轮轴36的距离缩短,带杆的壳体2与电源电路侧壳体3互相接近。这样,一对阳端子8(参照图1和图3(a)、(b))被插入到一对阴端子31(参照图1)。另外,在开始一对阳端子8向一对阴端子31的插入后,开始嵌合检测用阳连接器23与嵌合检测用阴连接器46的嵌合。
将杆4从立起状态向箭头C的方向转动约90°后,杆侧卡合部16与盖体侧卡合部18卡合。这样,在图6中,实线所示的带杆的壳体2成为与电源电路侧壳体3完全嵌合的状态。
在图7和图8(a)、(b)中,带杆的壳体2与电源电路侧壳体3完全嵌合时,如图9所示,一对阳端子8与一对阴端子31电连接。由于一对阳端子8被连结部9(连结板20a、20b)连结,因此阳端子8间能导通。图9虽未图示,但在阴端子31的电连接部43,利用螺栓44(参照图6)结合有构成电源电路的一对汇流条47(参照图6)。所以,利用一对阳端子8与一对阴端子31的连接,能够将电源电路电连接。
接下来,说明利用电源插头1的操作,将电源电路断开的作业。
在图6中,将实线所示的杆4向箭头E的方向转动时,凸轮轴36随着杆4的转动,在凸轮孔15内向箭头F的方向移动。这样,转动轴17与凸轮轴36的距离拓宽,带杆的壳体2从电源电路侧壳体3脱离。之后,将带杆的壳体2向箭头G的方向提起,从电源电路侧壳体3取下。这样,一对阳端子8(参照图9)从一对阴端子31(参照图9)完全脱离。此外,嵌合检测用阳连接器23在一对阳端子8从一对阴端子31脱离之前,从嵌合检测用阴连接器46脱离。这样,外部的计算机(未图示)通过信号电路,检测到嵌合检测用阳连接器23从嵌合检测用阴连接器46脱离。由此,电源电路被断开。其结果是,在将带杆的壳体2从电源电路侧壳体3取下时,在一对阳端子8与一对阴端子31之间不会产生火花。
以上,如参照图1-图9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源插头1,由于是重叠多片连结板20的构成,因此,即使连接端子部49的通电容量变化,通过增减连结板20的数量,也能够使连接端子部49的通电容量容易变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源插头1,由于是螺栓结合孔21在被形成为薄板状的连结板20上形成的构成,因此,通过使孔在薄板状的连结板20上贯通形成,能够容易形成螺栓结合孔21。另外,阳端子8的头部26作为用于将连结板20结合到阳端子8的结合部发挥功能,通过在该头部26的上表面27安装多片连结板20,能够形成将阳端子8彼此连接的连结部9。
所以,取得的效果是:由于能够利用螺栓10将一个或者多个连结板20结合在一对阳端子8上,因此能够容易构成连接端子部49,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性。
此外,本发明在不改变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进行各种变更实施。
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地施加各种变更、修正。
本申请基于2014年1月2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4-10953),其内容作为参照并入本文。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取得的效果是:由于是将连结板重叠多片的构成,因此,通过使连结板的数量增减,能够使连接端子部的通电容量容易变化。取得该效果的本发明对于进行电源电路的断开的电源插头是有用的。

Claims (3)

1.一种电源插头,包括连接端子部,所述连接端子部具有: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的一对端子;以及与该端子间的间隔对应地形成并将该端子间连结的连结部,
通过将所述连接端子部从电源电路取下,从而将该电源电路断开,其中,
所述连结部由薄板状的一片或者多片连结板形成,
所述连结板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所述连接端子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头,
一片或者多片所述连结板装拆自如地安装于所述一对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插头,
在所述连结板上形成有用于插通螺栓的螺栓结合孔,
在所述一对端子上形成有用于结合所述连结板的结合部。
CN201580005528.0A 2014-01-24 2015-01-23 电源插头 Pending CN1064157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0953 2014-01-24
JP2014-010953 2014-01-24
PCT/JP2015/051908 WO2015111725A1 (ja) 2014-01-24 2015-01-23 サービスプラ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5766A true CN106415766A (zh) 2017-02-15

Family

ID=53681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5528.0A Pending CN106415766A (zh) 2014-01-24 2015-01-23 电源插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24837B2 (zh)
JP (1) JP6209622B2 (zh)
CN (1) CN106415766A (zh)
WO (1) WO20151117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1239B2 (ja) * 2014-12-03 2017-05-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10950970B2 (en) 2018-04-04 2021-03-16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Ganged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1527846B2 (en) 2016-02-12 2022-12-1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Ganged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JP6349345B2 (ja) * 2016-05-20 2018-06-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6268620B1 (ja) * 2016-09-16 2018-01-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543293B2 (ja) * 2017-03-14 2019-07-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嵌合コネクタ
JP2019003916A (ja) 2017-06-20 2019-01-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サービスプラグ
CN107732544B (zh) * 2017-11-13 2024-04-12 顺科智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维修开关连接器
EP3544125B1 (en) * 2018-03-19 2022-12-07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male connector
EP3776754A4 (en) 2018-04-04 2021-12-2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UPLING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1394158B1 (en) 2020-12-29 2022-07-19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justable terminals
US11370369B1 (en) * 2020-12-29 2022-06-28 Lear Corporation Header terminal alignment assembly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57863U (zh) * 1977-05-18 1978-12-11
JPS5676247U (zh) * 1979-11-16 1981-06-22
JPH0310446U (zh) * 1989-06-02 1991-01-31
JP2003017198A (ja) * 2001-07-02 2003-01-17 Honda Motor Co Ltd サービスプラグ
CN1427997A (zh) * 2000-05-09 2003-07-02 易通公司 一种电力开关的柔性分流器
CN1220987C (zh) * 1998-03-26 2005-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柔性导体
CN101499381A (zh) * 2008-01-31 2009-08-0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维修插塞
CN101667506A (zh) * 2008-09-05 2010-03-10 株式会社东芝 真空电路断路器
CN102637549A (zh) * 2011-02-08 2012-08-15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柔性分路器
CN102915855A (zh) * 2011-08-04 2013-02-06 西门子公司 用于机电开关设备的开关触头的触头载体
CN103140906A (zh) * 2010-09-30 2013-06-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设置有开关和杠杆的开关装置
CN103155302A (zh) * 2010-08-13 2013-06-12 株式会社V-Ens 高电压用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0713B2 (ja) * 1996-11-14 2002-12-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ブレーカ装置
JPH1083753A (ja) 1996-09-05 1998-03-31 Yazaki Corp サービスプラグ
JP3272248B2 (ja) * 1996-09-11 2002-04-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サービスプラグのレバー保持機構
JPH10144429A (ja) * 1996-09-11 1998-05-29 Yazaki Corp サービスプラグ
JPH11162550A (ja) * 1997-12-01 1999-06-18 Yazaki Corp サービスプラグ
US6384702B1 (en) * 1998-09-30 2002-05-07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Stationary contact for an electrical contactor and method for conducting current through same
JP4606356B2 (ja) 2006-03-16 2011-01-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及び該ヒューズを備えた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US7716816B2 (en) * 2006-09-22 2010-05-18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witch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57863U (zh) * 1977-05-18 1978-12-11
JPS5676247U (zh) * 1979-11-16 1981-06-22
JPH0310446U (zh) * 1989-06-02 1991-01-31
CN1220987C (zh) * 1998-03-26 2005-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柔性导体
CN1427997A (zh) * 2000-05-09 2003-07-02 易通公司 一种电力开关的柔性分流器
JP2003017198A (ja) * 2001-07-02 2003-01-17 Honda Motor Co Ltd サービスプラグ
CN101499381A (zh) * 2008-01-31 2009-08-0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维修插塞
CN101667506A (zh) * 2008-09-05 2010-03-10 株式会社东芝 真空电路断路器
CN103155302A (zh) * 2010-08-13 2013-06-12 株式会社V-Ens 高电压用连接器
CN103140906A (zh) * 2010-09-30 2013-06-0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设置有开关和杠杆的开关装置
CN102637549A (zh) * 2011-02-08 2012-08-15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真空断路器的柔性分路器
CN102915855A (zh) * 2011-08-04 2013-02-06 西门子公司 用于机电开关设备的开关触头的触头载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11725A1 (ja) 2015-07-30
US9824837B2 (en) 2017-11-21
JPWO2015111725A1 (ja) 2017-03-23
US20160379778A1 (en) 2016-12-29
JP6209622B2 (ja) 2017-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5766A (zh) 电源插头
CN103682882B (zh) 连接器连接结构
EP2684264B1 (en) Electrical enclosure
US9039454B2 (en) Busbar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unit including same busbar module
CN203660210U (zh) 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US10003157B2 (en) Service plug unit, device unit, and power cutting-off system for electric car comprising same
CN103378571B (zh) 电气接线箱
JP6370586B2 (ja) 電池接続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パック
WO2014024760A1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US11049680B2 (en) Low profile integrated fuse module
WO2015163126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配線モジュール中間体、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150035552A1 (en) Protective cover structure
CN108701979B (zh) 电气连接箱
JP5723181B2 (ja)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CN104299866B (zh) 车辆中央电气盒
EP3685418B1 (en) Integrated fuse module
CN114188904A (zh) 电气接线盒
CN113140992B (zh) 电气连接箱以及电气连接部位的罩结构
CN111313341B (zh) 电连接部位的罩结构
US10063016B2 (en) Fuse protected socket having additional attachment points
US11189450B2 (en) Low profile integrated fuse module
JP6238873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17016934A (ja) 配線ユニット
CN103812064A (zh) 电气接线盒
JP6160543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