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5309B -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85309B CN106385309B CN201510466184.5A CN201510466184A CN106385309B CN 106385309 B CN106385309 B CN 106385309B CN 201510466184 A CN201510466184 A CN 201510466184A CN 106385309 B CN106385309 B CN 1063853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bits
- length type
- transport blocks
-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8—List acknowledgements,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consisting of a list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6—Go-back-N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对从第二节点接收到的N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M个比特的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N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HARQ信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信道没有强相关性要求,能够在降低HARQ信息反馈开销的同时,节约传输资源,提高系统吞吐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指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用户的峰值速率及用户体验,节点1(比如终端,或者基站)常在一个或者大于一个的载波、进程上接收节点2(比如基站,或者终端)发送的数据。相应地,节点1向节点2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信息。具体地说,节点1检测每个载波/进程上传输块的对错(接收情况)。如果检测结果为正确,则反馈正确应答(Acknowledgement,简称为ACK)消息;否则,反馈错误应答(NegativeAcknowledgement,简称为NACK)消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的长期演进(Long Time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终端(节点1)需要根据基站(节点2)配置的载波数目、每个载波的传输模式进行HARQ信息的反馈,如果载波的传输模式为空间复用模式,例如每个载波有2个传输块,则每个载波需要反馈2比特HARQ信息,否则,每个载波需要反馈1比特HARQ信息(每个载波有1个传输块)。比如网络为终端配置了5个载波,每个载波的传输模式都为空间复用模式,则终端需要在一个上行子帧向网络反馈10比特HARQ信息。
另外,如果上述载波是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为TDD)载波,终端还需要根据该载波的上下行配置反馈HARQ信息。例如,假设网络为终端配置了一个TDD载波,该载波的上下行配置为配置索引5,那么,终端需要在一个上行子帧反馈9个下行子帧的HARQ信息(每个子帧1个传输块,共9比特)。再比如,网络为终端配置了2个TDD载波,载波的上下行配置都为配置索引5,则终端需要在一个上行子帧反馈18个下行子帧的HARQ信息(18比特)。然而,在相关技术中3GPP的载波聚合增强研究项目中,节点2可以为节点1配置多达32个载波,对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简称为FDD),非空间复用时,需要反馈的HARQ信息为32比特,空间复用时需要反馈的HARQ信息比特数目为64,对于TDD,需要反馈的HARQ比特数目和上下行配置信息有关,如果为上下行配置5,则需要反馈的HARQ信息比特数目多达288。
在相关的现有技术中,出于节省控制信令开销和功率消耗、提高覆盖、降低实现复杂度等原因,节点1常常需要减少向节点2反馈的HARQ信息比特数目,这方面常用的方案包括:将同预定义的时域上或者空域上多个传输块的HARQ信息进行绑定,比如将同一个载波时域或者空域上2个传输块的HARQ信息进行绑定,如果这两个传输块都检测正确,则反馈1比特ACK,否则反馈1比特NACK,采用这个方案,HARQ反馈的开销可以降低为原来的一半。
但是,上述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地说,如果上述绑定的传输块中接收错误的只有1个,节点2无法根据节点1反馈的HARQ信息确定所述绑定的传输块中的哪一个发生错误检测,为保险起见需重传所述绑定的传输块,这种传输资源的浪费会给下行系统的吞吐量带来负面影响。另外,绑定的传输块经历的信道需要有较强的相关性,但通常不同载波上的信道是独立的。在上述方案中,当节点2在多个载波上向节点1发送数据时,如果仍采用绑定传输块的方法,将多个载波上的传输块的HARQ信息进行绑定,则对系统吞吐量的负面影响将会进一步放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对信道没有强相关性要求,能够在降低HARQ信息反馈开销的同时,节约传输资源,提高系统吞吐量。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ARQ信息发送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对从第二节点接收到的N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N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HARQ信息。
进一步的,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一节点确定;预先定义;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k确定。
进一步的,当kT1≤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二长度类型;当k<kT1或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一长度类型;其中,kT1为第一阈值,kT2为第二阈值,kT1和kT2为整数,0≤kT1≤kT2≤N。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进一步的,当M2<M时,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其中,M1=M-M2。
进一步的,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HARQ信息接收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N个传输块是否被所述第一节点正确接收;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
当M2=M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盲检测获取M个比特的HARQ信息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
当M2<M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译码获取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其中,M1=M-M2,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根据M1个比特确定M2个比特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
进一步的,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一节点确定;预先定义;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k确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点,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对从其他节点接收到的N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N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确定的;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所述HARQ信息。
进一步的,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配置;由所述节点确定的;预先定义;由所述节点根据k确定。
进一步的,当kT1≤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二长度类型;当k<kT1或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一长度类型;其中,kT1为第一阈值,kT2为第二阈值,kT1和kT2为整数,0≤kT1≤kT2≤N。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所述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所述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进一步的,当M2<M时,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其中,M1=M-M2。
进一步的,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节点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N个传输块是否被所述其他节点正确接收;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
获取模块,用于当M2=M时,通过盲检测获取M个比特的HARQ信息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M2<M时,通过译码获取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其中,M1=M-M2,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根据M1个比特确定M2个比特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
进一步的,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由所述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配置;由所述其他节点确定;预先定义;由所述其他节点根据k确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对从第二节点接收到的N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M个比特的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N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HARQ信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信道没有强相关性要求,能够在降低HARQ信息反馈开销的同时,节约传输资源,提高系统吞吐量。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HARQ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HARQ信息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HARQ信息发送方法,基于第一节点侧,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节点对从第二节点接收到的N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N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
步骤102、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HARQ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可以是终端,第二节点可以是基站。
进一步的,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为RRC)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为DCI)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一节点确定;预先定义;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k确定。
进一步的,当kT1≤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二长度类型;当k<kT1或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一长度类型;其中,kT1为第一阈值,kT2为第二阈值,kT1和kT2为整数,0≤kT1≤kT2≤N。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进一步的,当M2<M时,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其中,M1=M-M2。
进一步的,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HARQ信息发送方法,第一节点对从第二节点接收到的N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N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HARQ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对信道没有强相关性要求,能够在降低HARQ信息反馈开销的同时,节约传输资源,提高系统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HARQ信息接收方法,基于第二节点侧,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N个传输块是否被所述第一节点正确接收;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
步骤202、当M2=M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盲检测获取M个比特的HARQ信息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当M2<M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译码获取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其中,M1=M-M2,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根据M1个比特确定M2个比特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可以是基站,第一节点可以是终端。
进一步的,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一节点确定;预先定义;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k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HARQ信息接收方法,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N个传输块是否被所述第一节点正确接收;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当M2=M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盲检测获取M个比特的HARQ信息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当M2<M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译码获取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其中,M1=M-M2,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根据M1个比特确定M2个比特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对信道没有强相关性要求,能够在降低HARQ信息反馈开销的同时,节约传输资源,提高系统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节点10,如图3所示,所述节点10包括:
生成模块11,用于对从其他节点接收到的N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N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确定的;
发送模块12,用于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所述HARQ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节点10可以是终端,所述其他节点可以是基站。
进一步的,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配置;由所述节点确定;预先定义;由所述节点根据k确定。
进一步的,当kT1≤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二长度类型;当k<kT1或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一长度类型;其中,kT1为第一阈值,kT2为第二阈值,kT1和kT2为整数,0≤kT1≤kT2≤N。
进一步的,当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一长度类型时,M2≤N;当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二长度类型且k≥1时,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所述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所述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进一步的,当M2<M时,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其中,M1=M-M2。
进一步的,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
本实施例用于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参见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对从其他节点接收到的N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N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确定的;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所述HARQ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对信道没有强相关性要求,能够在降低HARQ信息反馈开销的同时,节约传输资源,提高系统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节点20,如图4所示,所述节点20包括:
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节点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N个传输块是否被所述其他节点正确接收;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
获取模块22,用于当M2=M时,通过盲检测获取M个比特的HARQ信息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
所述获取模块22,还用于当M2<M时,通过译码获取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其中,M1=M-M2,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根据M1个比特确定M2个比特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节点20可以是基站,所述其他节点可以是终端。
进一步的,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的;由所述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配置;由所述其他节点确定;预先定义;由所述其他节点根据k确定。
本实施例用于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参见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节点,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节点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N个传输块是否被所述其他节点正确接收;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当M2=M时,通过盲检测获取M个比特的HARQ信息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当M2<M时,通过译码获取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其中,M1=M-M2,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根据M1个比特确定M2个比特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对信道没有强相关性要求,能够在降低HARQ信息反馈开销的同时,节约传输资源,提高系统吞吐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节点为节点1,第二节点为节点2,N=16,所述N=16个传输块在不同的载波上传输。
节点1对从节点2接收到的N=16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长度为M个比特的HARQ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反映所述N=16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M2=M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16个传输块的位置信息。M2的长度类型由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确定。当检测到第一阈值kT1=1≤k≤第二阈值kT2=4时(假设kT1=1且kT2=4),M2的长度类型为第二长度类型,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且其中,ceil表示向上取整,M2的指示域可以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的在N个传输块的种可能的位置(M2个比特的指示域可以最大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的在N个传输块的2M2种位置,即可满足要求);当检测到k>kT2=4或者k<kT1=1时,M2的长度类型为第一长度类型,且M2=M=N=16(本实施例中假设M=N),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的在N个传输块的位置。
节点1发送所述HARQ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传输中,当误码块率比较小时,检测到错误传输块的数目k比较小的情况出现概率比较高,因此当k小于特定阈值时,使用个比特而不是N个比特来反馈HARQ信息,可以有效节约反馈开销,另外通过M2个比特来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重传数据时对信道没有强相关性要求,从而节约传输资源,提高系统吞吐量。
节点2接收节点1的HARQ信息后,通过盲检测进行译码。盲检测即是节点2假设k为特定数值,对应地假设M为特定数值,再进行译码。如果节点1在HARQ信息后添加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比特,则节点2可以在译码后通过CRC校验来判定关于k和M的假设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译码后得到的HARQ信息为所求,否则再假设k为其他数值直至正确译码。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节点为节点1,第二节点为节点2,N=16,所述N=16个传输块在不同的载波上传输。
节点1对从节点2接收到的N=16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长度为M个比特的HARQ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反映所述N=16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M2=M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16个传输块的位置信息。M2的长度类型由节点2发送的RRC信令或者DCI信令配置。假设k≥1则M2的长度类型为第二长度类型,且M2假设k=0则M的长度类型为第一长度类型,且M2=M=16。所需说明的是,对于k≥1,信令也可以配置M2的长度类型为第一长度类型。
节点1发送所述HARQ信息。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节点为节点1,第二节点为节点2,N=16,所述N=16个传输块在不同的载波上传输。
节点1对从节点2接收到的N=16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长度为M个比特的HARQ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反映所述16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16个传输块的位置信息。M2的长度类型由节点1确定,假设k≥1则M2的长度类型为第二长度类型,且假设k=0则M的长度类型为第一长度类型,且M2=M=16。
节点1发送所述HARQ比特信息。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节点为节点1,第二节点为节点2,N=16,所述N=16个传输块在不同的载波上传输。
节点1对从节点2接收到的N=16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长度为M个比特的HARQ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反映所述N=16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M2(M2<M)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16个传输块的位置信息。另外M1=M–M2个比特用于指示错误传输快的个数k的取值。M2的长度类型由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确定。
当检测到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满足第一阈值kT1=1≤第二阈值kT2=6时(假设kT1=1且kT2=6),M2的长度类型为第二长度类型,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且M2的指示域可以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的在N个传输块的种可能的位置(M2个比特的指示域可以最大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的在N个传输块的2M2种位置,即可满足要求);另外,M1=3个比特用于指示k的大小(本实施例中假设取M1=3)。
具体地说,M1个比特的取值000表示k=0,此时M2=0;M1个比特的取值001对应k=1,此时M2=4,M2个比特用于指示k=1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1个比特的取值010对应k=2,此时M2=7,M2个比特用于指示k=2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1个比特的取值011对应k=3,此时M2=10,M2个比特用于指示k=3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1个比特的取值100对应k=4,此时M2=11,M2个比特用于指示k=4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1个比特的取值110表示k=6,此时M2=13,M2个比特用于指示k=6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1个比特的取值111对应k>kT2=6,此时M2长度类型为长度类型1,且M2=13(本实施例中假设M=N=16,则M2=M-M1=13),M2个比特用于指示k>6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
节点1发送所述HARQ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传输中,当误码块率比较小时,检测到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比较小的情况出现概率比较高,因此当k小于特定阈值时,使用个比特而不是N个比特来反馈HARQ信息,可以节约反馈开销。M1个比特用于指示错误传输块k的取值,有助于节点2更快地根据M1个比特进行译码得到后面M2个比特,获取其指示的错误传输块位置信息。
节点2接收节点1的HARQ信息后,进行译码。节点2先对M1个比特进行译码,再根据M1个比特确定M2的大小,对M2个比特进行译码。或者,节点2假设k为特定数值,对应地假设M为特定数值,再进行译码。节点2可以在译码后通过M1个比特来判定关于k和M的假设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译码后得到的HARQ信息为所求,否则再假设k为其他数值直至正确译码。
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节点为节点1,第二节点为节点2,N=16,所述N=16个传输块在不同的载波上传输。
节点1对从节点2接收到的N=16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长度为M个比特的HARQ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反映所述N=16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M2(M2<M)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16个传输块的位置信息。当第一阈值kT1=1≤k≤kT2=6时(假设kT1=1且kT2=6),M2<M,另外M1=M–M2个比特用于指示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的取值;当k>kT2=6时,M2=M。M2的长度类型由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确定。
当检测到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满足第一阈值kT1=1≤k≤第二阈值kT2=6时,M2的长度类型为第二长度类型,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且在k≥1时M2的指示域可以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的在N个传输块的种可能的位置(M2个比特的指示域可以最大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的在N个传输块的2M2种位置,即可满足要求);另外,M1=3个比特用于指示k的大小(本实施例中假设取M1=3)。
具体地说,M1个比特的取值000表示k=0,此时M2=0;M1个比特的取值001对应k=1,此时M2=4,M2个比特用于指示k=1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1个比特的取值010对应k=2,此时M2=7,M2个比特用于指示k=2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1个比特的取值011对应k=3,此时M2=10,M2个比特用于指示k=3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1个比特的取值100对应k=4,此时M2=11,M2个比特用于指示k=4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1个比特的取值110对应k=6,此时M2=13,M2个比特用于指示k=6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当k>kT2=6时,M2长度类型为第一长度类型,且M2=M=16(本实施例中假设M=N且预定义M2为第一长度类型时M2=M),M2个比特用于指示k>6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
节点1发送所述HARQ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传输中,当误码块率比较小时,检测错误的传输块数目k比较小的情况出现概率比较高,因此当k小于特定阈值时,使用个比特而不是N个比特,可以节约反馈开销。M1个比特用于指示错误传输块k的取值,有助于节点2更快地根据M1个比特进行译码得到后面M2个比特,获取其指示的错误传输块的位置信息。
实施例六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节点为节点1,第二节点为节点2,N=16,所述N=16个传输块在不同的载波上传输。
节点1对从节点2接收到的N=16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长度为M个比特的HARQ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反映所述N=16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M2(M2<M)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16个传输块的位置信息。另外M1=1个比特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M2的长度类型由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确定。
当检测到错误传输块数目k的个数k满足第一阈值kT1=1≤k≤第二阈值kT2=6(假设kT1=1且kT2=6)时,M2的长度类型为第二长度类型,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且在k≥1时M2的指示域可以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的在N个传输块的种可能的位置(M2个比特的指示域可以最大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的在N个传输块的2M2种位置,即可满足要求);此时,M1=1个比特取值为1,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为第二长度类型(假设定义M1个比特取值为0对应第一长度类型,取值为1对应第二长度类型),实际上也是指示k的大小取值范围。当k>kT2=6,M2长度类型为第一长度类型,且M2=12(本实施例中预定义M2=12),M2个比特用于指示k>kT2=6个错误传输块在16个传输块中的位置。此时,M1=1个比特取值为0,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为第一长度类型,实际上也指示了k的大小取值范围。
节点1发送所述HARQ比特。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传输中,当误码块率比较小时,检测错误的传输块数目k比较小的情况出现概率比较高,因此当k小于特定阈值时,使用个比特而不是N个比特,可以节约反馈开销。M1个比特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或者说指示错误传输块个数k的大小取值范围,有助于节点2更快地根据M1个比特进行译码得到后面M2个比特,获取其指示的错误传输块的位置信息。
综上,通过使用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在HARQ信息比特数目很大时,可以有效节约反馈开销,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绑定传输块方法造成的下行传输资源的浪费问题,且与现有技术方案中所述绑定传输块方法不同,本发明技术方案对信道没有强相关性要求。总之,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控制信令开销,节约传输资源,提高系统吞吐量。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各个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HARQ信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对从第二节点接收到的N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N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
当M2<M时,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其中,M1=M-M2;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HARQ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一节点确定;预先定义;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k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kT1≤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二长度类型;当k<kT1或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一长度类型;其中,kT1为第一阈值,kT2为第二阈值,kT1和kT2为整数,0≤kT1≤kT2≤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所述第一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
7.一种HARQ信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N个传输块是否被所述第一节点正确接收;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
当M2=M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盲检测获取M个比特的HARQ信息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
当M2<M时,所述第二节点通过译码获取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其中,M1=M-M2,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根据M1个比特确定M2个比特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配置;由所述第一节点确定;预先定义;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k确定。
9.一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对从其他节点接收到的N个传输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N个传输块的接收情况;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错误传输块的个数k确定的;
当M2<M时,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其中,M1=M-M2;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所述HARQ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配置;由所述节点确定;预先定义;由所述节点根据k确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当kT1≤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二长度类型;当k<kT1或k>kT2时,M2的长度类型为所述第一长度类型;其中,kT1为第一阈值,kT2为第二阈值,kT1和kT2为整数,0≤kT1≤kT2≤N。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一阈值kT1是所述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由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通知的,或,所述第二阈值kT2是所述节点根据预设规则确定的。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当M1=1时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
15.一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M个比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其中,M个比特的HARQ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节点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的N个传输块是否被所述其他节点正确接收;在M个比特中,有M2个比特用于指示k个错误传输块在N个传输块中的位置,M2≤M;M2的长度类型包括:第一长度类型或第二长度类型;所述第一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预先定义的,所述第二长度类型表示M2的取值是根据k确定的;
获取模块,用于当M2=M时,通过盲检测获取M个比特的HARQ信息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当M2<M时,通过译码获取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其中,M1=M-M2,M个比特中的M1个比特的指示域用于指示k的取值,或者用于指示M2的长度类型;根据M1个比特确定M2个比特并获取M2个比特所指示的k个错误传输块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M2的长度类型由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由所述节点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由所述节点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配置;由所述其他节点确定;预先定义;由所述其他节点根据k确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66184.5A CN106385309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
EP16832167.7A EP3327968B1 (en) | 2015-07-31 | 2016-07-07 | A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nodes for harq information |
US15/749,354 US10594443B2 (en) | 2015-07-31 | 2016-07-07 |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nodes for HARQ information |
PCT/CN2016/089196 WO2017020679A1 (zh) | 2015-07-31 | 2016-07-07 |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66184.5A CN106385309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85309A CN106385309A (zh) | 2017-02-08 |
CN106385309B true CN106385309B (zh) | 2020-01-17 |
Family
ID=57916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66184.5A Active CN106385309B (zh) | 2015-07-31 | 2015-07-31 |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94443B2 (zh) |
EP (1) | EP3327968B1 (zh) |
CN (1) | CN106385309B (zh) |
WO (1) | WO20170206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637615B2 (en) * | 2017-03-30 | 2020-04-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transmission indication based on an acknowledgement based feedback schem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9245860B (zh) | 2017-04-28 | 2020-03-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装置 |
SG11202009512VA (en) | 2017-06-16 | 2020-10-29 | Zte Corp |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coordinated system |
JP6952870B2 (ja) * | 2017-08-08 | 2021-10-27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機器 |
CN107733589B (zh) * | 2017-09-29 | 2021-03-02 | 上海金卓科技有限公司 | 自组网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0011762A (zh) * | 2018-01-05 | 2019-07-12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的传输、检测方法、终端及基站 |
EP3902342A4 (en) * | 2019-02-15 | 2022-01-1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PLAN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WO2021007796A1 (en) * | 2019-07-17 | 2021-01-21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Integrated signaling of harq acknowledgements |
CN112398597B (zh) * | 2019-08-16 | 2022-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78943B1 (ko) * | 2004-08-24 | 2007-02-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블록 ack 프레임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
CN101047431B (zh) * | 2006-06-22 | 2011-02-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
KR101648775B1 (ko) * | 2008-10-30 | 2016-08-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확인 응답 전송 및 전송 블록 재전송 방법 |
KR101782640B1 (ko) * | 2009-07-16 | 2017-09-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
TWI542168B (zh) * | 2010-01-15 | 2016-07-11 | 諾基亞科技公司 | 針對四載波高速下行鏈接封包接取多重輸入多重輸出之混成自動重覆請求確認頻道編碼技術 |
KR101738893B1 (ko) * | 2010-06-09 | 2017-06-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파라미터에 대한 능력 협상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CN102882663A (zh) * | 2011-07-14 | 2013-01-16 | 夏普株式会社 | 下行物理harq指示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US9749096B2 (en) * | 2012-05-11 | 2017-08-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 Methods, arrangements and nodes for providing composite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197365B2 (en) * | 2012-09-25 | 2015-11-24 | Nvidia Corporation | Decoding a coded data block |
US10270579B2 (en) * | 2015-02-05 | 2019-04-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ACK/NACK transmission |
-
2015
- 2015-07-31 CN CN201510466184.5A patent/CN106385309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07 WO PCT/CN2016/089196 patent/WO201702067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7-07 US US15/749,354 patent/US105944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7-07 EP EP16832167.7A patent/EP3327968B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27968B1 (en) | 2019-11-06 |
US20180227085A1 (en) | 2018-08-09 |
EP3327968A4 (en) | 2018-07-25 |
US10594443B2 (en) | 2020-03-17 |
EP3327968A1 (en) | 2018-05-30 |
CN106385309A (zh) | 2017-02-08 |
WO2017020679A1 (zh) | 2017-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85309B (zh) | 一种harq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节点 | |
CN110149173B (zh) | 一种半持续调度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 |
JP6500164B2 (ja) |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
EP2785131B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enb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10932836B (zh) |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10247747B (zh) | 通信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EP3435575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 |
CN107113110B (zh) |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通信设备 | |
KR20190005956A (ko) | Harq의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방법, ue, 기지국과 시스템 | |
EP2717507B1 (en) |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implemen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
CN106804116B (zh) |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 |
EP2911329A1 (en) |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
CN110635870A (zh) | 生成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749636B2 (en) | HARQ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and node | |
US20200178285A1 (en) |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EP3469848B1 (en) | Contention-base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 |
CN116210321A (zh) | 半永久性调度的反馈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752905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2151073A1 (zh) | 上行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8809539B (zh) |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发射机 | |
JP2019146258A (ja) | 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 | |
CN102148671A (zh) |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6 Address after: Texas, USA Patentee after: G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