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3157B - 感测装置及该感测装置的电极试片 - Google Patents
感测装置及该感测装置的电极试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83157B CN106383157B CN201610934359.5A CN201610934359A CN106383157B CN 106383157 B CN106383157 B CN 106383157B CN 201610934359 A CN201610934359 A CN 201610934359A CN 106383157 B CN106383157 B CN 1063831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electrode
- line portion
- working electrode
- insulat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607 Silver chl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VYWMOMLDIMFJA-DPAQBDIFSA-N cholesterol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H](O)CC[C@]2(C)[C@@H]2[C@@H]1[C@@H]1CC[C@H]([C@H](C)CCCC(C)C)[C@@]1(C)CC2 HVYWMOMLDIMFJA-DPAQBDIF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51 electrolyt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88 sampl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HKZLPVFGJNLROG-UHFFFAOYSA-M silver mon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Ag+] HKZLPVFGJNLROG-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4190 Enzym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790 Enzym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IOVCWXUNBOPUCH-UHFFFAOYSA-M Nitrite anion Chemical compound [O-]N=O IOVCWXUNBOPUCH-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5397 calome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000 cholester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ZOMNIUBKTOKEHS-UHFFFAOYSA-L dimercury di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Hg][Hg]Cl ZOMNIUBKTOKEHS-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87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18 electrochemist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7 equilib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2000 influenz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8780 ocular motility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61 roller c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测装置及该感测装置的电极试片,感测装置包括电极试片、参考电极、辅助电极、及控制单元。电极试片包括基板、第一工作电极、第二工作电极及绝缘层。第一工作电极包含第一线路部及第一输出垫。第二工作电极包含第二线路部、第三线路部及第二输出垫,且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相距一间隙。绝缘层覆盖第一线路部、第二线路部、第三线路部,绝缘层定义一开口,而使得绝缘层未覆盖部分的间隙及部分的间隙所对应的第一线路部。控制单元检测第一工作电极上的第一信号值及第二工作电极上的第二信号值,并根据第一信号值及第二信号值的差值输出感测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领域,尤其涉及应用电化学原理的感测装置及感测装置的电极试片。
背景技术
电化学的三电极系电解槽的感测方式藉由感测化学能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以进行后续的各种分析,例如反应速率分析、浓度分析、腐蚀速率分析等等。随着印刷电路的发展,电极可以藉由印刷技术印刷于基板上形成电极试片,由于试片上的印刷电极很小,故可以对小量的样品、低化学变化量、低电流的量测条件进行感测。进一步地,透过附加触媒或酵素等反应材料,电极试片可以用于感测血糖感测、胆固醇感测、食物残存的亚硝酸盐、甚至流感快筛等生物医学的应用。
现有技术的电极试片上包含工作电极,工作电极以印刷方式形成,工作电极的一部分曝露于样品或电解溶液中进行感测,其他的部分则被绝缘层所遮盖。现今绝缘层的印刷技术上可能产生位移、或是歪斜的偏差的问题,这将导致每个电极试片曝露出于样品或电解溶液中的工作电极的面积不一致。这个问题会导致在同一条件下,各个电极试片感测的信号值,例如,电流量或电流密度将会不同,进而影响了最终输出的感测值。由于印刷制程的偏差及不稳定性,电极试片的感测准确度及稳定性、以及输出的感测值都受到质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提升感测的信号值的稳定性及准确度,避免感测面积因制程误差的影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测装置及感测装置使用的电极试片。依据一实施例,感测装置包括电极试片、参考电极、辅助电极、以及控制单元。电极试片包括基板、第一工作电极、第二工作电极、以及绝缘层。第一工作电极位于基板上,包含第一线路部及电性耦接第一线路部的第一输出垫。第二工作电极位于基板上,包含第二线路部、第三线路部以及电性耦接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的第二输出垫。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相距一间隙。绝缘层覆盖第一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第二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及第三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绝缘层定义一开口而使得绝缘层未覆盖部分的间隙,以及部分的间隙所对应的第一线路部。
控制单元电性耦接第一输出垫、第二输出垫、参考电极、及辅助电极,控制单元用以提供预定电压位准至参考电极,并检测第一工作电极提供的第一信号值及第二工作电极提供的第二信号值,控制单元根据第一信号值及第二信号值的差值输出感测值。也就是,控制单元利用第二信号值与第一信号值进行逻辑运算,以校正感测值,提升电极试片电极试片的感测准确度及感测稳定度。在此,至少以开口所露出的部分第一线路部进行感测,以检测第一信号值。由于第一线路部与第二线路部、第三线路部之间具有间隔不相互接触,使得第一工作电极及第二工作电极于检测相同样品时能够具有不同的信号值,因此可以利用此非等于零的差值来进行校正。
在一实施例,开口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第一侧边横跨第一线路部及第二线路部,第二侧边横跨第一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第二线路部的延伸方向定义一第一轴向,第一轴向的垂直方向定义一第二轴向。第二线路部位于开口中末端的面积,与第一线路部沿第二轴向投影延伸至末端与第一侧边之间区段的面积实质相等。
在一实施例,开口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第一侧边横跨第一线路部及第二线路部,第二侧边横跨第一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第二线路部的延伸方向定义第一轴向,第一轴向的垂直方向定义第二轴向。第二线路部位于开口中的末端定义一切线,切线切齐第二线路部位开口中的末端并且切过第一线路部,第一线路部位于切线以及第一侧边之间的面积实质上等于第二线路部位于开口中的末端与第一侧边之间的面积。也就是,即使在绝缘层位移或偏差,使第一工作电极位于开口中的感测总面积改变时,仍然能够利用对应的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外露于开口的面积来校正,以使在控制单元在所输出的感测值实质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工作电极另包含连接部,连接部电性耦接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以使第二输出垫与第二线路部、第三线路部电性耦接,绝缘层覆盖连接部,也就是,连接部仅用于电性耦接,无关于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对第一线路部的信号值校正。
在一实施例中,绝缘层具有侧边部,侧边部位于基板的一侧,且侧边部位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之间,侧边部覆盖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的一表面包含多个沟槽,第一工作电极及第二工作电极分别位于沟槽中,参考电极及辅助电极位于基板的表面上,与第一工作电极及第二工作电极具有高度差。换言之,参考电极、辅助电极系与第一工作电极、第二工作电极整合于电极试片中,且第一工作电极及第二工作电极嵌入于基板。藉此,能够避免电极试片受到外力使第一工作电极或第二工作电极从基板剥离、造成感测面积改变、以及影响所感测的第一信号值或第二信号值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电极试片包含第一工作电极、第二工作电极、参考电极及辅助电极,其中参考电极及辅助电极设置于基板上,且第二工作电极及参考电极分别位于第一工作电极的相对两侧,第二工作电极及辅助电极分别位于第一工作电极的相对两侧。
本发明另揭示一种感测装置,包含基板、第一工作电极、第二工作电极以及绝缘层。第一工作电极位于基板上,用以根据受测标的产生第一信号值,包含第一线路部。第二工作电极位于基板上,用以依据受测标的产生第二信号值。第二工作电极包含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相距一间隙。绝缘层覆盖第一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第二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及第三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第二工作电极还包含连接部,连接部电性耦接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绝缘层覆盖连接部。藉此,感测装置透过覆盖于绝缘层的连接部连接第二线路部以及第三线路部,设置相互电性耦接的第二线路部以及第三线路部。
在一实施例中,感测装置还包含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电性耦接第一工作电极及第二工作电极,控制单元用以接收第一信号值及第二信号值,并且根据第一信号值及第二信号值的差值产生感测值。
综上所述,电极试片具有第一工作电极及第二工作电极,藉由第一工作电极的第一线路部的一部分对应于第二工作电极上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之间的间隙,感测装置能够藉由第二工作电极上间隙两侧露出的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所感测到的第二信号值,对第一工作电极提供的第一信号值进行校正,而能克服绝缘层的印刷误差,维持电极试片感测到的信号值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感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感测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电极试片第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3B为电极试片第二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3C为电极试片第三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3D为电极试片第四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3E为电极试片第五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4为图3A中5-5’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A为图3B中6-6’剖面线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B为图3B中6-6’剖面线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C为图3B中6-6’剖面线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电极试片 100 感测装置
13 第一工作电极 11 基板
133 第一线路部 131 第一输出垫
1331 第一区 1333 第二区
15 第二工作电极 1335 第三区
153 第二线路部 151 第二输出垫
157 连接部 155 第三线路部
171 开口 17 绝缘层
1713 第二侧边 1711 第一侧边
175 侧边部 30 控制单元
50 参考电极 501 第三输出垫
503 参考电路 701 第四输出垫
70 辅助电极 703 辅助线路
A 第一轴向 B 长轴向
C 第二轴向 D 距离
D1 距离 D2 距离
D3 距离 D4 距离
F1 切线 F2 切线
G 间隙 W1 宽度
W2 宽度 W3 宽度
W4 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为感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感测装置100包含电极试片10、控制单元30、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在此,同时参考图3A,电极试片第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如图1及图3A所示,电极试片10包括基板11、第一工作电极13、第二工作电极15及绝缘层17。第一工作电极13位于基板11上,第一工作电极13包含第一输出垫131及与第一输出垫131电性耦接的第一线路部133。第二工作电极15位于基板11上,第二工作电极15包含第二输出垫151及与第二输出垫151电性耦接的第二线路部153及第三线路部155。第二线路部153及第三线路部155相距间隙G,在此,第二工作电极15另包含一连接部157,连接部157于电性耦接第二线路部153及第三线路部155。第二工作电极15的第二线路部153及第三线路部155实质位于第一轴向A上,第一轴向A实质平行第一线路部133的长轴向B。
绝缘层17覆盖第一线路部133的至少一部分、第二线路部153的至少一部分、第三线路部155的至少一部分及连接部157,绝缘层17定义开口171,绝缘层17未覆盖部分的间隙G,以及部分的间隙G所对应的第一线路部133,使得部份的间隙G及部分的第一线路部133外露于开口171。第二线路部153与由第二输出垫151连接,并延伸至间隙G的一端。第三线路部155由间隙G的另一端沿与第二输出垫151相反的方向延伸。开口17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711与第二侧边1713。第一侧边1711横跨第一线路部133及第二线路部153,第二侧边1713横跨第一线路部133及第三线路部155。在此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外露”或“露出”并非一定表示被完全暴露于空间之中,仅指被外露的部分未被绝缘层所完全覆盖。
控制单元30电性耦接第一输出垫131、第二输出垫151、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控制单元30用以提供一预定电压位准至参考电极50,并检测第一工作电极13提供的第一信号值及第二工作电极15提供的第二信号值。参考电极50提供一稳定电位,用以提供控制单元30的感测基准点。辅助电极70与第一工作电极13、第二工作电极15形成电化学的反应回路。控制单元30根据第一信号值及第二信号值的差值输出一感测值。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可以为一逻辑电路,包含放大器及逻辑运算器,检测到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提供的第一信号值及第二信号值后可加以放大,在由逻辑运算器根据第一信号值及第二信号值的差值输出感测值。此外,若是第二工作电极15完全被绝缘层17所覆盖的状况下,则控制单元30仅接收到第一信号值,并仅依据第一信号值输出感测值。控制单元30,可以透过集成电路来实现,举例而言,透过微控制器(MCU),可程序化逻辑电路,模拟/数字混核集成电路,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等方式,搭配或不搭配软件、固件来实现。
再次参阅图3A,如图3A所示,第一线路部133包含第一区1331、第二区1333及第三区1335,其中第一区1331的一端与第一输出垫131连接,并沿长轴向B延伸。第二区1333由第一区1331的另一端延伸,且对应于间隙G,也就是,第二区1333的两端如图3A的虚线所示,水平对应于间隙G的两端。第三区1335由第二区1333沿长轴向B延伸,位于第二区1333相对于第一区1331的另一侧。此外,第一区1331对应于第二线路部153、第三区1335对应于第三线路部155,也就是,从第一输出垫131到第二区1333的距离与第二输出垫151到间隙G的位置相同、从第二区1333另一端延伸的距离与从间隙G的另一端延伸的距离相同。在此,第一区1331的面积与第二线路部153的面积实质相同、第三区1335的面积与第三线路部155的面积实质相同。在此,实施相同的定义是指误差值小于0.05%。
换言之,开口17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711与第二侧边1713,第一侧边1711横跨第一线路部133及第二线路部153,第二侧边横1713跨第一线路133部及第三线路部155,第二线路部153的延伸方向定义第一轴向A,第一轴向的垂直方向定义第二轴向C。第二线路部153位于开口171中的末端定义一切线,如图3A中第一区1331及第二区1333之间的虚线,在此,切线大致平行于第二轴向C,且切线F1切齐第二线路部153位于开口171中的末端并且切过第一线路部133,第一线路部133位于切线F1以及第一侧边1711之间的面积实质上等于第二线路部153位于开口171中的末端与第一侧边1711之间的面积。进一步地,第三线路部155位于开口171中的末端定义另一切线F2,即图3A中第三区1335及第二区1333之间的虚线,切线F2切齐第三线路部155位于开口171中的末端并且切过第一线路部133,第一线路部133位于切线F2以及第一侧边1711之间的面积实质上等于第三线路部155位于开口171中的末端与第二侧边1713之间的面积。
在图1及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可为外加式,可以用于感测样品量较多的物质,例如,电解槽中的电解液。参阅图2,为感测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并同时参阅图3B,电极试片第二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如图2及图3B所示,参考电极50、辅助电极70、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系整合于电极试片10之中,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的技术与图1、图3A的技术雷同,在此不再赘述。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设置于基板11上,参考电极50包含一第三输出垫501及电性耦接第三输出垫501的一参考线路503。辅助电极70包含一第四输出垫701及电性耦接第四输出垫701的一辅助线路703。开口171外露出参考线路503的至少一部份及辅助线路703的至少一部分。控制单元30连接第一输出垫131、第二输出垫151、第三输出垫501及第四输出垫701。此方式可以将试片整合,而能对于样品较少的状况进行感测,例如,液滴状的溶液。参阅图3C,电极试片第三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同时参考图3A,如图3A及3C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电极试片10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在图3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区1331、第二区1333及第三区1335实质为线宽相等的同一线段。而在图3C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区1331与第二区1333的线宽不相等,第三区1335与第二区1333的线宽不相等。在第三实施例中,虽然线宽不相同,但第一区1331与第二线路部153被开口171外露的面积实质相同,第三区1335与第三线路部155被开口171外露的面积实质相同。
在如图3A至3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线路部133的宽度W1为10至25um、第二线路部153及第三线路部155的宽度W2为10至25um、较佳地,第一线路部133的宽度W1、第二线路部153及第三线路部155的宽度W2为15至20um。间隙G的长度为0.6至1mm、较佳地,间隙G的长度是0.8至1mm。另外,在图3A及图3C的实施例中,第一线路部133与第二线路部153或第三线路部155之间的距离D为0.08至0.2mm,较佳地为0.1至0.16mm。在此,电极试片10符合现今超微试片的规格,在感测上具有所需样品少、反应快、平衡时间短及高灵敏度等优点,且对于固态、液态及气态接可进行感测。
参阅图3D,为电极试片第四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同时参阅图3B,如图3B及图3D所示,图3D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为图3B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均为将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整合于电极试片10的实施方式,仅在于排列的方式不相同。如图3B所示,第一工作电极13的第一线路部133与参考线路503及辅助线路703相邻,而第二线路部153及第三线路部155相邻于辅助线路703,在此仅为示意,可以将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的位置对调,或是将参考电极50与辅助电极70的位置对调。参考线路503的线宽W3及辅助线路703的线宽W4为250um至350um,较佳地为300um至320um。在图3B中,参考线路503与第一线路部133距离D1、辅助线路703与第一线路133之间的距离D2、辅助线路703与第二线路部153的距离D3为0.4mm至1mm之间,较佳为0.5至0.8mm。参考线路50及辅助线路70的线宽较大于第一线路部133、第二线路部153及第三线路部155。
如图3D所示,在电极的配置方式与图3B不相同,第一工作电极13的第一线路部133与第二工作电极15的第二线路部153、第三线路部155相邻,且第一线路部133与参考电极50的参考线路503相邻。在此仅为示例,可以将参考电极50与辅助电极70的位置对调,亦可将第二工作电极15与第一工作电极13的位置对调。在此实施例中,参考线路503与第一线路部133距离D4为0.4mm至1mm之间,较佳为0.5至0.8mm。参考线路50及辅助线路70的线宽较大于第一线路部133、第二线路部153及第三线路部155。
上述的距离D、D1、D2、D3及D4主要考量目前电极试片10的宽度规格在3至5mm,又因为绝缘层17印刷于与第一工作电极13、第二工作电极15、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上时,因为材料的特性差异,可能造成开口171的第一侧边1711与第二侧边1713上的局部扭曲。此扭曲的误差会随着距离而减少,考量整体的规格,此距离能将印刷造成误差透过几何的比例关系,减少到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在此,距离的关系为D<D1≦D2≦D3≦D4,参考电路503、辅助线路703、第一线路部133、第二线路部153的位置及相互之间的距离可考虑依上述的条件配置。
进一步地,由于控制器30主要检测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上的感测值,在配置上,图3D的配置仅需考虑第一线路部133与参考线路503因绝缘层17的距离D4的配置,相较图3B须考量多个距离D1、D2、D3相对简单。
进一步地,在图1至3D的实施例当中,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可以为印刷方式制作,例如,利用碳胶、石墨胶等导电材料印刷,并干燥成型。图1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甘汞电极(Calomel electrode)和银/氯化银电极(Ag/AgCl electrode)作为参考电极50导电材料、可以采用白金线丝做为辅助电极70的导电材料。而如图2、图3B及图3D的实施例,在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整合于电极试片10之中时,参考电极50可以利用银胶印刷形成、辅助电极70可以利用碳胶、石墨胶印刷形成、亦可采用白金。也就是,参考电极50与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为不同的导电材料,而辅助电极70与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可以为相同或不同的导电材料。
另外,参阅图3E,电极试片第五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如图3E所示,第五实施例为此为图3A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化,其差异在于第二工作电极15的第二线路部153及第三线路部155可以不位同一轴线上,然而,第二线路部153及第三线路部155仍大致平行第一线路部133。
参阅图4,图3A中5-5’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嵌入于基板11中。嵌入的方式可以是在基板11的一表面形成多个沟槽,藉由印刷方式,例如辊涂,将导电材料形成于沟槽中,使得在沟槽中形成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也就是,从最终的产品可以看出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位于沟槽中,而内嵌于基板11。藉由内嵌的方式,能避免电极试片10受到外力时,第一工作电极13或第二工作电极15从基板11剥离,而造成感测面积改变的问题,而能够维持电极试片10感测的稳定性及准确度。
参阅图5A至5C,为图3B中6-6’剖面线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A至5C所示,在整合第一工作电极13、第二工作电极15、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的电极试片10,其堆叠的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如图5A及图5B所示,第一工作电极13、第二工作电极15、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位于同一平面,其中图5A在基板11的表面形成沟槽,使第一工作电极13、第二工作电极15、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位于沟槽之中,而内嵌于基板11。如图5B所示,第一工作电极13、第二工作电极15、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位于基板11的表面。如图5C所示,图5C的实施例的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位于沟槽中而嵌入于基板11中,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系位于基板11的一表面上,参考电极50及辅助电极70与第一工作电极13及第二工作电极15具有一高度差。
基于上述的内容,可以理解的是,电极试片包含第一工作电极及第二工作电极,以第二工作电极中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之间的间隙对应第一线路部的一部分,控制单元能够藉由第二线路部及第三线路部的感测的信号值对第一工作电极的信号值进行校正,从而能克服绝缘层印刷偏移的误差,维持电极试片所能感测到的信号值稳定,进而能够维持实验或感测的稳定性及一致性,确保感测值的可靠性。
虽然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所述,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极试片,包括:
一基板;
一第一工作电极,位于该基板上,包含一第一线路部及电性耦接该第一线路部的一第一输出垫;
一第二工作电极,位于该基板上,包含一第二线路部、一第三线路部及电性耦接该第二线路部及该第三线路部的一第二输出垫,该第二线路部及该第三线路部相距一间隙;以及
一绝缘层,覆盖该第一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及该第三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该绝缘层定义一开口而使该绝缘层未覆盖部分的该间隙,该绝缘层也未覆盖部分的该间隙所对应的该第一线路部;
一参考电极;
一辅助电极;以及
一控制单元,电性耦接该第一输出垫、该第二输出垫、该参考电极及该辅助电极,该控制单元用以提供一预定电压位准至该参考电极,并检测该第一工作电极提供的一第一信号值及该第二工作电极提供的一第二信号值,该控制单元还用以根据该第一信号值及该第二信号值的差值,输出一感测值;
其中,该间隙两侧的部分的该第二线路部及部分的该第三线路部未被该绝缘层所覆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口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该第一侧边横跨该第一线路部及该第二线路部,该第二侧边横跨该第一线路部及该第三线路部,该第二线路部的延伸方向定义一第一轴向,该第一轴向的垂直方向定义一第二轴向,该第二线路部位于该开口中的末端定义一切线,该切线平行该第二轴向、切齐该第二线路部位于该开口中的末端并且切过该第一线路部,该第一线路部位于该切线以及该第一侧边之间的面积实质上等于该第二线路部位于该开口中的末端与该第一侧边之间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工作电极还包含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电性耦接该第二线路部及该第三线路部,该绝缘层覆盖该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具有一侧边部,位于该基板的一侧,且该侧边部位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之间,该侧边部覆盖该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的一表面包含多个沟槽,该第一工作电极及该第二工作电极位于该沟槽中,该参考电极及该辅助电极位于该基板的该表面上,与该第一工作电极及该第二工作电极具有一高度差。
6.一种电极试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一第一工作电极,位于该基板上,包含一第一线路部;
一第二工作电极,位于该基板上,包含一第二线路部及一第三线路部,该第二线路部及该第三线路部相距一间隙;以及
一绝缘层,覆盖该第一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及该第三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该绝缘层定义一开口使该绝缘层未覆盖部分的该间隙,该绝缘层也未覆盖部分的该间隙所对应的该第一线路部;
其中,该间隙两侧的部分的该第二线路部及部分的该第三线路部未被该绝缘层所覆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试片,其特征在于,该开口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该第一侧边横跨该第一线路部及该第二线路部,该第二侧边横跨该第一线路部及该第三线路部,该第二线路部的延伸方向定义一第一轴向,该第一轴向的垂直方向定义一第二轴向,该第二线路部位于该开口中的末端定义一切线,该切线平行该第二轴向、切齐该第二线路部位于该开口中的末端并且切过该第一线路部,该第一线路部位于该切线以及该第一侧边之间的面积实质上等于该第二线路部位于该开口中的末端与该第一侧边之间的面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极试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工作电极还包含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电性耦接该第二线路部及该第三线路部,该绝缘层覆盖该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极试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参考电极及一辅助电极,该参考电极及该辅助电极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二工作电极及该参考电极分别位于该第一工作电极的相对两侧,该第二工作电极及该辅助电极分别位于该第一工作电极的相对两侧。
10.一种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一第一工作电极,位于该基板上,包含一第一线路部,用以根据一受测标的产生一第一信号值;
一第二工作电极,位于该基板上,用以依据该受测标的产生一第二信号值,该第二工作电极包含一第二线路部及一第三线路部,该第二线路部及该第三线路部相距一间隙;以及
一绝缘层,覆盖该第一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及该第三线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该第二工作电极还包含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电性耦接该第二线路部及该第三线路部,该绝缘层覆盖该连接部;
其中,该绝缘层定义一开口,使该绝缘层未覆盖部分的该间隙,该绝缘层也未覆盖部分的该间隙所对应的该第一线路部,以及该间隙两侧的部分的该第二线路部及部分的该第三线路部未被该绝缘层所覆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控制单元,电性耦接该第一工作电极及该第二工作电极,该控制单元用以接收该第一信号值及该第二信号值,并且根据该第一信号值及该第二信号值的差值产生一感测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25213 | 2016-08-08 | ||
TW105125213A TWI589869B (zh) | 2016-08-08 | 2016-08-08 | 感測裝置及該感測裝置之電極試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83157A CN106383157A (zh) | 2017-02-08 |
CN106383157B true CN106383157B (zh) | 2018-10-12 |
Family
ID=57958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3435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83157B (zh) | 2016-08-08 | 2016-11-01 | 感测装置及该感测装置的电极试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83157B (zh) |
TW (1) | TWI5898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99725B (zh) * | 2019-08-02 | 2023-04-21 | 華廣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植入式微型生物感測器及其操作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39396B (en) * | 2001-06-29 | 2005-09-11 | Gen Life Biotechnology Co Ltd | A fabrication method of chemically modified screen printed electrode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ing application thereof |
CN1668916A (zh) * | 2002-09-30 | 2005-09-14 | 因福皮亚有限公司 | 用于测定生物传感器上样品的反应结果的设备和方法 |
CN201203615Y (zh) * | 2008-05-16 | 2009-03-04 | 五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生化感测系统、测量装置及生化感测试片 |
CN104380095A (zh) * | 2012-06-01 | 2015-02-25 | 爱-森斯株式会社 | 具有改进的精度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CN104603281A (zh) * | 2012-09-07 | 2015-05-06 | 生命扫描苏格兰有限公司 | 具有裸干扰物电极的基于电化学的分析测试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002128607A (ru) * | 2000-03-22 | 2004-03-20 | Олл Медикус Ко., Лтд. (Kr) | Испытательная полоска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ого биодатчика с распознающим электродом, считы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ого биодатчика, в котором используется эта испытательная полоска, система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ого биодатчика и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считывающе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ого биодатчика |
-
2016
- 2016-08-08 TW TW105125213A patent/TWI58986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11-01 CN CN201610934359.5A patent/CN10638315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39396B (en) * | 2001-06-29 | 2005-09-11 | Gen Life Biotechnology Co Ltd | A fabrication method of chemically modified screen printed electrode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ing application thereof |
CN1668916A (zh) * | 2002-09-30 | 2005-09-14 | 因福皮亚有限公司 | 用于测定生物传感器上样品的反应结果的设备和方法 |
CN201203615Y (zh) * | 2008-05-16 | 2009-03-04 | 五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生化感测系统、测量装置及生化感测试片 |
CN104380095A (zh) * | 2012-06-01 | 2015-02-25 | 爱-森斯株式会社 | 具有改进的精度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CN104603281A (zh) * | 2012-09-07 | 2015-05-06 | 生命扫描苏格兰有限公司 | 具有裸干扰物电极的基于电化学的分析测试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83157A (zh) | 2017-02-08 |
TW201805624A (zh) | 2018-02-16 |
TWI589869B (zh) | 2017-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8279274B2 (en) | Electrochemical test strip | |
TWI314989B (en) | Humidity sensor having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self-compar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e | |
US8608920B2 (en) |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strip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corresponding biosensing device by said strip | |
US11137366B2 (en) | Electrode arrangements for test element integrity | |
CN1182388C (zh) | 生物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884762B (zh) | 侦测样本中待测物浓度和扩散因子的方法及测试片 | |
JPH0210901B2 (zh) | ||
US10690618B2 (en) | Electrode arrangements for electrochemical test element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 |
KR101357134B1 (ko) | 전기화학적 바이오센서, 휴대용 계측기 및 이들을 사용한 혈액시료 중 분석대상물질의 농도 측정방법 | |
CN106383157B (zh) | 感测装置及该感测装置的电极试片 | |
TWI468681B (zh) | 電化學檢測試片 | |
WO2011127905A8 (de) | Ionensensitives sensorelement | |
Manikandan et al. | Nano-engineered paper-based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s: versatile diagnostic tools for biomarker detection | |
CN104620101B (zh) | 生物体成分测定用的试片、测定装置主体和包括它们的生物体成分测定装置 | |
EP3088880B1 (en) | Methods for measuring analyte concentration | |
CN216846637U (zh) | 一种沿线性路径排布的柔性传感器阵列 | |
JPH01197629A (ja) | 腐食モニター素子及び腐食モニターカード並びに腐食環境定量方法 | |
US20200096471A1 (en) | Electrode break detection | |
CN211955304U (zh) | 椭圆状对插型阵列电极及其柔性检测系统 | |
CN102192929A (zh) | 电化学生物感测试纸及辨认生物传感器装置的方法 | |
CN207730350U (zh) | 一种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 | |
CN218546608U (zh) | 一种具有自校准功能的四电极共面标准电极 | |
CN205581045U (zh) | 一种检测电极 | |
TWI443331B (zh) | 電化學感測試紙之電極結構及利用該電極結構以辨認相配合感測器裝置之方法 | |
JP5825181B2 (ja) | 湿度セン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