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6050B - 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76050B CN106376050B CN201610869949.4A CN201610869949A CN106376050B CN 106376050 B CN106376050 B CN 106376050B CN 201610869949 A CN201610869949 A CN 201610869949A CN 106376050 B CN106376050 B CN 1063760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carrier spacing
- numerology
- setting
- reference numerology
- sub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其中,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包括: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终端设备在获取reference numerology的基础上确定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和待传输资源的时频资源粒度,尤其是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和子帧(subframe)时间单元等,进一步地提升了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之间同步通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一种基站和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未来5G通信主要场景包括以下三种:eMBB、mMTC和URLLC。而这三种场景所针对的业务类型不一样,其需求也不一样。
比如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的移动宽带)业务,两个主要的指标是高带宽和低时延(要求4ms)。在未来的高频通信上,可能支持100MHz的大带宽,而且很可能某个时刻整个带宽都直接分配给一个用户,而上行调度时延和HARQ(Hybir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技术的反馈时延也会带来时延影响,所以eMBB业务需要较大的子载波间隔和较小的时间粒度。
又如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大量机器类通信)业务,需要的是窄带服务,需要电池寿命很长,这种业务就需要更小粒度的子载波间隔和更宽粒度的时域资源。
对于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高可靠低时延)业务,时延要求是0.5ms,也需要减少时域调度粒度,上行调度时延和HARQ反馈时延带来的时延影响。
在上述5G通信场景中,为了适配多种通信业务的传输需求,例如增大带宽和减少时延,NR(New radio,新无线通信)系统中需要引入多个numerology,比如对于eMBB业务和URLLC业务的numerology子载波间隔需要增大,最小传输单元需要减小。
相关技术的LTE方法中,只有一个固定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在这个子载波间隔的前提下,subframe子帧的长度即为1ms。那么用户根据默认的子载波间隔和子帧长度就能根据同步信号比如PSS/SSS,和/或参考信号CRS/CSI-RS/DRS来获得下行时间的同步,即帧同步、子帧同步和符号同步。
而在5G NR中,不同的业务可能使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即在上下行数据发送的时候每个用户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和传输时间粒度可能不一样。但是在初始的下行时间同步的过程中,需要所有用户能有一个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来获取帧同步和子帧同步等。
因此,如何在统一的空口框架下,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和/或确定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是实现终端设备与基站设备之间的同步通信的核心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案,通过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供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其中,同步通信是指终端设备获得的数据帧的同步、子帧同步和符号同步。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包括: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供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其中,同步通信是指终端设备获得的数据帧的同步、子帧同步和符号同步。
其中,NR系统中子载波间隔的理论范围为3.75KHz~480KHz,而为了适应不同的通信业务的传输需求,基站设备可以根据通信业务的传输需求确定相应的子载波间隔,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在执行通信业务的同时,告知终端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以保证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之间实现数据帧的同步、子帧同步和符号同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给所有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相同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同一个载波是指频点相同且带宽相同的一个载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子载波间隔为reference numerology,并设置发送特定下行信号的第一参考子帧,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
具体地,基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隐式指示的方法,检测到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为(M×N×15×2n)KHz,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RB的个数,N为每个RB包含的子载波的个数,这个M和N是终端设备的芯片中预存的,所以根据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M和N能获得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具体地,可以采用隐式指示的方式实现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比如LTE网络的小区搜索过程中,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信令的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子帧时长为1ms。这时候基站设备设置PSS/SSS信令占用的带宽为72(M×N即6×12,每个RB包含12个子载波,PSS/SSS传输带宽为中心6个RB)个子载波的带宽,即1.08MHz,占用的时长为1个符号即1/14 ms。那么当numerology为30KHz时,PSS/SSS信令还是占有带宽为72个子载波,带宽为2.16MHz,占用的时长为1个符号为0.5/14 ms。
依次类推,PSS/SSS信令占用的带宽为LTE中1.08MHz带宽的2n倍时,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 倍。
另外,NR系统中一个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可能会变成16个子载波,也就是说带宽是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PSS/SSS信令的占用带宽(16/12)×2n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倍,终端设备在确定循环前缀部分占用的时长和/或PSS/SSS信令占用的时长为LTE网络中1/14ms的1/(2n)时,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倍。
其中,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包括CRS-CellSpecific Signal,CSI-RS: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DRS-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以及可能设计的新的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包括MIB: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和SIB: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系统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系统信息中设置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解析系统信息以确定通过系统信息显式指示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其中,系统信息包括一个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和多个SystemInformation Blocks(SIBs)。MIB使用一种固定的、具有40 ms 周期的调度方式,其中40ms周期内发送四次,第一次传输是安排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4 = 0的无线帧的子帧#0中,后面三次是在其他无线帧的子帧#0中重复发送。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应用一种固定的具有80 ms周期的调度方式,其中80 ms时间内发送四次。第一次传输是安排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8 = 0的无线帧的子帧#5中,后面三次是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2 = 0的其他无线帧的子帧#5中重复发送。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如果系统信息指示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时,那么特定下行信号比如PSS/SSS的带宽就不一定必须是LTE中1.08MHz的2n或(16/12)×2n倍,PSS/SSS的发送时长也不一定是LTE中1/14ms的1/(2n)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载波的特征信息设置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在载波上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供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载波的特征信息、以及预存的载波特征信息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映射表来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其中,载波的特征信息包括载波频点和/或载波带宽。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承载有特定下行信号的载波时,对载波的特征信息如载波频点和/或载波带宽进行解析,终端设备根据载波的特征信息、以及预存的载波特征信息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映射表来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给所有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不同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或需要传输的业务类型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通知终端设备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通知终端设备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例如:
(1)基站设备向特定的UE(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发送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单独通知特定的UE可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该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特定UE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个业务需要使用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这个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半静态变化的,比如第一个业务还没结束时,又有第二个业务到达特定UE,那么特定UE继续使用第一个业务的numerology为第二个业务的reference numerology。但是如果第一个业务结束了之后,第二个业务才到达特定UE,那么基站设备可以再次发送用于指示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RRC信令,以定义第二个业务的numerology为该用户的reference numerology,也可以使用随机接入反馈信令来指示referencenumerology。
(2)根据UE的通信能力或UE类型来定义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比如有些UE就是MTC终端,那么这些终端的reference numerology就直接将执行MTC业务时的numerology写入到这些终端的芯片中,比如3.75KHz。又如其它支持eMBB业务和URLLC业务的终端,使用LTE的15KHz为reference numerology或者更高的30KHz或60KHz为referencenumerology。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指示方法可以直接是写入UE的硬件芯片,不需要信令通知,或者系统信息通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设置终端设备的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设置第二参考子帧,以供终端设备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参考子帧进行上下行数据收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设置终端设备的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以供终端设备发送或接收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探测参考信号),或基于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接入于各个通信信道,如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行物理控制信道)和PUS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等。
其中,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基于用户业务类型来配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与终端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之间的相对比值,以供终端设备根据相对比值以及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确定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或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绝对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在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基站设备再给终端设备根据业务类型配置装用numerology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只需给出当前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比值,该比值为2m,m为负整数,0和正整数。
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和子帧长度也可以在随机接入过程Msg.4中或者其它时候的RRC信令中给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以及第二参考子帧,对终端设备进行上下行时频资源分配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下行控制信令,其中,下行控制信令用于设置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和/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和发送时间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参考子帧为自包含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子帧时,下行控制信令还用于设置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所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业务的反馈信息的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下行控制信令所在子帧位置加上位置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子帧,下行控制信令所在符号位置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符号,第一偏移子帧内的第一偏移符号即为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站设备在指示终端设备确定专用numerology的子帧长度后,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令)调度上下行信道发送资源时,需要给出发送资源的时间位置起点和时间长度,时间位置起点给出以DCI信令当前子帧位置为f的话,时间起点位置的子帧位置为f+k,DCI信令当前符号位置为z的话,时间起点位置的符号位置为z+l,同时给出发送时间长度:比如是一个子帧中的14个符号(或者要去除DCI信令占用的符号和gap(间隙)时间以及HARQ反馈时间),或一个slot即半个子帧的5个或6个符号,或一个mini-slot即2个符号左右,上述f、k和z均为整数。另外,上述f、k和z的指示也可以是使用bit序列来指示,但是bit序列与上述f、k和z的值的映射表必须预先存储在终端设备。
其中,发送时间长度的取值为整数个符号,和/或整数个slot(每个slot包含多个符号)和/或整数个mini-slot(每个mini-slot包含多个符号)和/或整数个子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送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子帧或结束位置子帧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子帧,发送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符号或结束位置符号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符号,第二偏移子帧内的第二偏移符号即为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自包含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子帧或者slot,需要给出相应的下行数据发送的HARQ反馈时间,同样给出子帧的偏移值,符号的偏移值,发送时长一般是默认值,不需要额外信令通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终端设备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基于子载波间隔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接收并解析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实现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包括:设置单元,用于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供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其中,同步通信是指终端设备获得的数据帧的同步、子帧同步和符号同步。
其中,NR系统中子载波间隔的理论范围为3.75KHz~480KHz,而为了适应不同的通信业务的传输需求,基站设备可以根据通信业务的传输需求确定相应的子载波间隔,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在执行通信业务的同时,告知终端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以保证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之间实现数据帧的同步、子帧同步和符号同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置单元还用于:给所有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相同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同一个载波是指频点相同且带宽相同的一个载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置单元还用于:设置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子载波间隔为reference numerology,并设置发送特定下行信号的第一参考子帧,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
具体地,基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隐式指示的方法,检测到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为(M×N×15×2n)KHz,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RB的个数,N为每个RB包含的子载波的个数,这个M和N是终端设备的芯片中预存的,所以根据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M和N能获得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具体地,可以采用隐式指示的方式实现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比如LTE网络的小区搜索过程中,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信令的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子帧时长为1ms。这时候基站设备设置PSS/SSS信令占用的带宽为72(M×N即6×12,每个RB包含12个子载波,PSS/SSS传输带宽为中心6个RB)个子载波的带宽,即1.08MHz,占用的时长为1个符号即1/14 ms。那么当numerology为30KHz时,PSS/SSS信令还是占有带宽为72个子载波,带宽为2.16MHz,占用的时长为1个符号为0.5/14 ms。
依次类推,PSS/SSS信令占用的带宽为LTE中1.08MHz带宽的2n倍时,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 倍。
另外,NR系统中一个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可能会变成16个子载波,也就是说带宽是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PSS/SSS信令的占用带宽(16/12)×2n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倍,终端设备在确定循环前缀部分占用的时长和/或PSS/SSS信令占用的时长为LTE网络中1/14ms的1/(2n)时,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倍。
其中,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系统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系统信息中设置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解析系统信息以确定通过系统信息显式指示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其中,系统信息包括一个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和多个SystemInformation Blocks(SIBs)。MIB使用一种固定的、具有40 ms 周期的调度方式,其中40ms周期内发送四次,第一次传输是安排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4 = 0的无线帧的子帧#0中,后面三次是在其他无线帧的子帧#0中重复发送。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应用一种固定的具有80 ms周期的调度方式,其中80 ms时间内发送四次。第一次传输是安排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8 = 0的无线帧的子帧#5中,后面三次是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2 = 0的其他无线帧的子帧#5中重复发送。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如果系统信息指示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时,那么特定下行信号比如PSS/SSS的带宽就不一定必须是LTE中1.08MHz的2n或(16/12)×2n倍,PSS/SSS的发送时长也不一定是LTE中1/14ms的1/(2n)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置单元还用于:根据载波的特征信息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在该载波上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供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载波的特征信息、以及预存的载波特征信息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映射表来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其中,载波的特征信息包括载波频点和/或载波带宽。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承载有特定下行信号的载波时,对载波的特征信息如载波频点和/或载波带宽进行解析,终端设备根据载波的特征信息、以及预存的载波特征信息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映射表来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置单元还用于:给所有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不同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或需要传输的业务类型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通知终端设备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通知终端设备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例如:
(1)基站设备向特定的UE(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发送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单独通知特定的UE可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该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特定UE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个业务需要使用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这个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半静态变化的,比如第一个业务还没结束时,又有第二个业务到达特定UE,那么特定UE继续使用第一个业务的numerology为第二个业务的reference numerology。但是如果第一个业务结束了之后,第二个业务才到达特定UE,那么基站设备可以再次发送用于指示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RRC信令,以定义第二个业务的numerology为该用户的reference numerology,也可以使用随机接入反馈信令来指示referencenumerology。
(2)根据UE的通信能力或UE类型来定义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比如有些UE就是MTC终端,那么这些终端的reference numerology就直接将执行MTC业务时的numerology写入到这些终端的芯片中,比如3.75KHz。又如其它支持eMBB业务和URLLC业务的终端,使用LTE的15KHz为reference numerology或者更高的30KHz或60KHz为referencenumerology。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指示方法可以直接是写入UE的硬件芯片,不需要信令通知,或者系统信息通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置单元还用于:在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设置终端设备的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设置第二参考子帧,以供终端设备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参考子帧进行上下行数据收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设置终端设备的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以供终端设备发送或接收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探测参考信号),或基于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接入于各个通信信道,如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行物理控制信道)和PUS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等。
其中,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基于用户业务类型来配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与终端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之间的相对比值,以供终端设备根据相对比值以及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确定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或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绝对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在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基站设备再给终端设备配置根据业务类型配置专用numerology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只需给出当前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比值,该比值为2m,m为负整数,0和正整数。
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和子帧长度也可以在随机接入过程Msg.4中或者其它时候的RRC信令中给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以及第二参考子帧,对终端设备进行上下行时频资源分配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下行控制信令,其中,下行控制信令用于设置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和/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和发送时间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参考子帧为自包含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子帧时,下行控制信令还用于设置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所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业务的反馈信息的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下行控制信令所在子帧位置加上位置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子帧,下行控制信令所在符号位置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符号,第一偏移子帧内的第一偏移符号即为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站设备在指示终端设备确定专用numerology的子帧长度后,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令)调度上下行信道发送资源时,需要给出发送资源的时间位置起点和时间长度,时间位置起点给出以DCI信令当前子帧位置为f的话,时间起点位置的子帧位置为f+k,DCI信令当前符号位置为z的话,时间起点位置的符号位置为z+l,同时给出发送时间长度:比如是一个子帧中的14个符号(或者要去除DCI信令占用的符号和gap时间以及HARQ反馈时间),或一个slot即半个子帧的5个或6个符号,或一个mini-slot即2个符号左右,上述f、k和z均为整数。另外,当然,上述f、k和z的指示也可以是使用bit序列来指示,但是bit序列与上述f、k和z的值的映射表必须预先存储在终端设备。
其中,发送时间长度的取值为整数个符号,和/或整数个slot(每个slot包含多个符号)和/或整数个mini-slot(每个mini-slot包含多个符号)和/或整数个子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送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子帧或结束位置子帧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子帧,发送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符号或结束位置符号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符号,第二偏移子帧内的第二偏移符号即为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自包含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子帧或者slot,需要给出相应的下行数据发送的HARQ反馈时间,同样给出子帧的偏移值,符号的偏移值,发送时长一般是默认值,不需要额外信令通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接入单元,用于在终端设备确定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基于子载波间隔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接收并解析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实现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站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基站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特定下行信号;确定用于传输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以及传输带宽对应的预存的参数M和N,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资源块个数,N为每个资源块包含的子载波个数数据;确定传输带宽除以M再除以N之后的商值,商值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也即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基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隐式指示的方法,检测到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为(M×N×15×2n)KHz,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RB的个数,N为每个RB包含的子载波的个数,这个M和N是终端设备的芯片中预存的,所以根据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M和N能获得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站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特定下行信号;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用于传输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以及传输带宽对应的预存的参数M和N,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资源块个数,N为每个资源块包含的子载波个数数据;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传输带宽除以M再除以N之后的商值,商值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也即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基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隐式指示的方法,检测到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为(M×N×15×2n)KHz,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RB的个数,N为每个RB包含的子载波的个数,这个M和N是终端设备的芯片中预存的,所以根据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M和N能获得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五方面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中,终端设备与第二方面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进行同步通信,以确定与第三方面的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子载波间隔或显式指示信息、或载波的特征信息、或专用numerology、或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或需要传输的业务类型来指示终端设备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使得终端设备可以获知上下行信道、上下行信号和数据的时频资源粒度,以提高与基站设备的同步通信的准确度和可靠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的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的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的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的一个上行数据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的一个下行数据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的另一个上行数据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的另一个下行数据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14对根据本发明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案的多种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包括:步骤102,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供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其中,同步通信是指终端设备获得的数据帧的同步、子帧同步和符号同步。
其中,NR系统中子载波间隔的理论范围为3.75KHz~480KHz,而为了适应不同的通信业务的传输需求,基站设备可以根据通信业务的传输需求确定相应的子载波间隔,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在执行通信业务的同时,告知终端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以保证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之间实现数据帧的同步、子帧同步和符号同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给所有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相同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同一个载波是指频点相同且带宽相同的一个载波。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202,设置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子载波间隔为reference numerology,并设置发送特定下行信号的第一参考子帧,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
具体地,基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隐式指示的方法,检测到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为(M×N×15×2n)KHz,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RB的个数,N为每个RB包含的子载波的个数,这个M和N是终端设备的芯片中预存的,所以根据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M和N能获得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具体地,可以采用隐式指示的方式实现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比如LTE网络的小区搜索过程中,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信令的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子帧时长为1ms。这时候基站设备设置PSS/SSS信令占用的带宽为72(M×N即6×12,每个RB包含12个子载波,PSS/SSS传输带宽为中心6个RB)个子载波的带宽,即1.08MHz,占用的时长为1个符号即1/14 ms。那么当numerology为30KHz时,PSS/SSS信令还是占有带宽为72个子载波,带宽为2.16MHz,占用的时长为1个符号为0.5/14 ms。
依次类推,PSS/SSS信令占用的带宽为LTE中1.08MHz带宽的2n倍时,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 倍。
另外,NR系统中一个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可能会变成16个子载波,也就是说带宽是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PSS/SSS信令的占用带宽(16/12)×2n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倍,终端设备在确定循环前缀部分占用的时长和/或PSS/SSS信令占用的时长为LTE网络中1/14ms的1/(2n)时,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倍。
其中,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包括CRS-CellSpecific Signal,CSI-RS: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DRS-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以及可能设计的新的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包括MIB: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和SIB: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在实施例一和二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302,向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系统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系统信息中设置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解析系统信息以确定通过系统信息显式指示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其中,系统信息包括一个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和多个SystemInformation Blocks(SIBs)。MIB使用一种固定的、具有40 ms 周期的调度方式,其中40ms周期内发送四次,第一次传输是安排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4 = 0的无线帧的子帧#0中,后面三次是在其他无线帧的子帧#0中重复发送。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应用一种固定的具有80 ms周期的调度方式,以及在80 ms时间内重传方式。其中80 ms时间内发送四次。第一次传输是安排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8 = 0的无线帧的子帧#5中,后面三次是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2 = 0的其他无线帧的子帧#5中重复发送。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如果系统信息指示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时,那么特定下行信号比如PSS/SSS的带宽就不一定必须是LTE中1.08MHz的2n或(16/12)×2n倍,PSS/SSS的发送时长也不一定是LTE中1/14ms的1/(2n)了。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在实施例一至三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402根据载波的特征信息设置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在载波上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供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载波的特征信息、以及预存的载波特征信息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映射表来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其中,载波的特征信息包括载波频点和/或载波带宽。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承载有特定下行信号的载波时,对载波的特征信息如载波频点和/或载波带宽进行解析,终端设备根据载波的特征信息、以及预存的载波特征信息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映射表来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给所有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不同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在实施例一至四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502,根据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或需要传输的业务类型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通知终端设备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通知终端设备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例如:
(1)基站设备向特定的UE(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发送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单独通知特定的UE可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该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特定UE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个业务需要使用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这个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半静态变化的,比如第一个业务还没结束时,又有第二个业务到达特定UE,那么特定UE继续使用第一个业务的numerology为第二个业务的reference numerology。但是如果第一个业务结束了之后,第二个业务才到达特定UE,那么基站设备可以再次发送用于指示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RRC信令,以定义第二个业务的numerology为该用户的reference numerology,也可以使用随机接入反馈信令来指示referencenumerology。
(2)根据UE的通信能力或UE类型来定义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比如有些UE就是MTC终端,那么这些终端的reference numerology就直接将执行MTC业务时的numerology写入到这些终端的芯片中,比如3.75KHz。又如其它支持eMBB业务和URLLC业务的终端,使用LTE的15KHz为reference numerology或者更高的30KHz或60KHz为referencenumerology。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指示方法可以直接是写入UE的硬件芯片,不需要信令通知,或者系统信息通知。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在实施例一至五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602,在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设置终端设备的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设置第二参考子帧,以供终端设备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参考子帧进行上下行数据收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设置终端设备的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以供终端设备发送或接收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探测参考信号),或基于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接入于各个通信信道,如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行物理控制信道)和PUS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等。
其中,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基于用户业务类型来配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与终端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之间的相对比值,以供终端设备根据相对比值以及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确定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或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绝对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在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基站设备再给终端设备根据业务类型配置专用numerology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只需给出当前专用numerology子载波间隔/reference numerology子载波间隔的值,该值为2m,m为负整数,0和正整数。
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和子帧长度也可以在随机接入过程Msg.4中或者其它时候的RRC信令中给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以及第二参考子帧,对终端设备进行上下行时频资源分配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下行控制信令,其中,下行控制信令用于设置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和/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和发送时间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参考子帧为自包含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子帧时,下行控制信令还用于设置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所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业务的反馈信息的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下行控制信令所在子帧位置加上位置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子帧,下行控制信令所在符号位置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符号,第一偏移子帧内的第一偏移符号即为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站设备在指示终端设备确定专用numerology的子帧长度后,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令)调度上下行信道发送资源时,需要给出发送资源的时间位置起点和时间长度,时间位置起点给出以DCI信令当前子帧位置为f的话,时间起点位置的子帧位置为f+k,DCI信令当前符号位置为z的话,时间起点位置的符号位置为z+l,同时给出发送时间长度:比如是一个子帧中的14个符号(或者要去除DCI信令占用的符号和gap时间以及HARQ反馈时间),或一个slot即半个子帧的5个或6个符号,或一个mini-slot即2个符号左右,上述f、k和z均为整数。其中,上述f、k和z的指示也可以是使用bit序列来指示,但是bit序列与上述f、k和z的值的映射表必须预先存储在终端设备。
其中,发送时间长度的取值为整数个符号,和/或整数个slot(每个slot包含多个符号)和/或整数个mini-slot(每个mini-slot包含多个符号)和/或整数个子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送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子帧或结束位置子帧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子帧,发送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符号或结束位置符号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符号,第二偏移子帧内的第二偏移符号即为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自包含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子帧或者slot,需要给出相应的下行数据发送的HARQ反馈时间,同样给出子帧的偏移值,符号的偏移值,发送时长一般是默认值,不需要额外信令通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在终端设备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基于子载波间隔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接收并解析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实现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700,包括:设置单元702,用于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供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其中,同步通信是指终端设备获得的数据帧的同步子帧同步和符号同步。
其中,NR系统中子载波间隔的理论范围为3.75KHz~480KHz,而为了适应不同的通信业务的传输需求,基站设备可以根据通信业务的传输需求确定相应的子载波间隔,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在执行通信业务的同时,告知终端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以保证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之间实现数据帧的同步、子帧同步和符号同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置单元702还用于:给所有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相同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同一个载波是指频点相同且带宽相同的一个载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置单元702还用于:设置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子载波间隔为reference numerology,并设置发送特定下行信号的第一参考子帧,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
具体地,基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隐式指示的方法,检测到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为(M×N×15×2n)KHz,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RB的个数,N为每个RB包含的子载波的个数,这个M和N是终端设备的芯片中预存的,所以根据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M和N能获得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具体地,可以采用隐式指示的方式实现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比如LTE网络的小区搜索过程中,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信令的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子帧时长为1ms。这时候基站设备设置PSS/SSS信令占用的带宽为72(M×N即6×12,每个RB包含12个子载波,PSS/SSS传输带宽为中心6个RB)个子载波的带宽,即1.08MHz,占用的时长为1个符号即1/14 ms。那么当numerology为30KHz时,PSS/SSS信令还是占有带宽为72个子载波,带宽为2.16MHz,占用的时长为1个符号为0.5/14 ms。
依次类推,PSS/SSS信令占用的带宽为LTE中1.08MHz带宽的2n倍时,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 倍。
另外,NR系统中一个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可能会变成16个子载波,也就是说带宽是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PSS/SSS信令的占用带宽(16/12)×2n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倍,终端设备在确定循环前缀部分占用的时长和/或PSS/SSS信令占用的时长为LTE网络中1/14ms的1/(2n)时,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15KHz的2n倍。
其中,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704,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系统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系统信息中设置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解析系统信息以确定通过系统信息显式指示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其中,系统信息包括一个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和多个SystemInformation Blocks(SIBs)。MIB使用一种固定的、具有40 ms 周期的调度方式,其中40ms周期内发送四次,第一次传输是安排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4 = 0的无线帧的子帧#0中,后面三次是在其他无线帧的子帧#0中重复发送。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应用一种固定的具有80 ms周期的调度方式,其中80 ms时间内发送四次。第一次传输是安排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8 = 0的无线帧的子帧#5中,后面三次是在满足系统帧号SFN mod 2 =0的其他无线帧的子帧#5中重复发送。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如果系统信息指示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时,那么特定下行信号比如PSS/SSS的带宽就不一定必须是LTE中1.08MHz的2n或(16/12)×2n倍,PSS/SSS的发送时长也不一定是LTE中1/14ms的1/(2n)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置单元702还用于:根据载波的特征信息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在该载波上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供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载波的特征信息、以及预存的载波特征信息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映射表来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其中,载波的特征信息包括载波频点和/或载波带宽。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在检测到承载有特定下行信号的载波时,对载波的特征信息如载波频点和/或载波带宽进行解析,终端设备根据载波的特征信息、以及预存的载波特征信息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映射表来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置单元702还用于:给所有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不同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706,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或需要传输的业务类型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通知终端设备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通知终端设备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例如:
(1)基站设备向特定的UE(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发送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单独通知特定的UE可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该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特定UE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个业务需要使用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这个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半静态变化的,比如第一个业务还没结束时,又有第二个业务到达特定UE,那么特定UE继续使用第一个业务的numerology为第二个业务的reference numerology。但是如果第一个业务结束了之后,第二个业务才到达特定UE,那么基站设备可以再次发送用于指示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RRC信令,以定义第二个业务的numerology为该用户的reference numerology,也可以使用随机接入反馈信令来指示referencenumerology。
(2)根据UE的通信能力或UE类型来定义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比如有些UE就是MTC终端,那么这些终端的reference numerology就直接将执行MTC业务时的numerology写入到这些终端的芯片中,比如3.75KHz。又如其它支持eMBB业务和URLLC业务的终端,使用LTE的15KHz为reference numerology或者更高的30KHz或60KHz为referencenumerology。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指示方法可以直接是写入UE的硬件芯片,不需要信令通知,或者系统信息通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设置单元702还用于:在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设置终端设备的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设置第二参考子帧,以供终端设备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参考子帧进行上下行数据收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设置终端设备的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以供终端设备发送或接收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探测参考信号),或基于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接入于各个通信信道,如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行物理控制信道)和PUS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上行物理共享信道)等。
其中,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可以是基于用户业务类型来配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与终端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之间的相对比值,以供终端设备根据相对比值以及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确定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或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绝对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在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基站设备再给终端设备根据业务类型配置专用numerology时,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只需给出当前专用numerology子载波间隔/reference numerology子载波间隔的值,该值为2m,m为负整数,0和正整数。
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和子帧长度也可以在随机接入过程Msg.4中或者其它时候的RRC信令中给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708,用于根据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以及第二参考子帧,对终端设备进行上下行时频资源分配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下行控制信令,其中,下行控制信令用于设置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和/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和发送时间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参考子帧为自包含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子帧时,下行控制信令还用于设置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所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业务的反馈信息的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下行控制信令所在子帧位置加上位置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子帧,下行控制信令所在符号位置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符号,第一偏移子帧内的第一偏移符号即为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站设备在指示终端设备确定专用numerology的子帧长度后,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令)调度上下行信道发送资源时,需要给出发送资源的时间位置起点和时间长度,时间位置起点给出以DCI信令当前子帧位置为f的话,时间起点位置的子帧位置为f+k,DCI信令当前符号位置为z的话,时间起点位置的符号位置为z+l,同时给出发送时间长度:如图11和图12所示,比如是一个子帧中的14个符号(或者要去除DCI信令占用的符号和gap时间以及HARQ反馈时间),如图13和图14所示,或一个slot即半个子帧的5个或6个符号,或一个mini-slot即2个符号左右,上述f、k和z均为整数。另外,上述f、k和z的指示也可以是使用bit序列来指示,但是bit序列与上述f、k和z的值的映射表必须预先存储在终端设备。
其中,发送时间长度的取值为整数个符号,和/或整数个slot(每个slot包含多个符号)和/或整数个mini-slot(每个mini-slot包含多个符号)和/或整数个子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送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子帧或结束位置子帧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子帧,发送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符号或结束位置符号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符号,第二偏移子帧内的第二偏移符号即为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自包含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子帧或者slot,需要给出相应的下行数据发送的HARQ反馈时间,同样给出子帧的偏移值,符号的偏移值,发送时长一般是默认值,不需要额外信令通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接入单元710,用于在终端设备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基于子载波间隔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接收并解析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实现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设备800,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700。
适用于终端设备侧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基站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特定下行信号;确定用于传输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以及传输带宽对应的预存的参数M和N,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资源块个数,N为每个资源块包含的子载波个数数据;确定传输带宽除以M再除以N之后的商值,商值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也即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基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隐式指示的方法,检测到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为(M×N×15×2n)KHz,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RB的个数,N为每个RB包含的子载波的个数,这个M和N是终端设备的芯片中预存的,所以根据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M和N能获得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900,包括:获取单元902,用于获取基站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特定下行信号;确定单元904,用于确定用于传输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以及传输带宽对应的预存的参数M和N,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资源块个数,N为每个资源块包含的子载波个数数据;确定单元904还用于:确定传输带宽除以M再除以N之后的商值,商值即为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也即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基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隐式指示的方法,检测到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为(M×N×15×2n)KHz,其中,M为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RB的个数,N为每个RB包含的子载波的个数,这个M和N是终端设备的芯片中预存的,所以根据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M和N能获得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包括:如上述第五方面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900,其中,终端设备1000与第二方面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700进行同步通信,以确定与第三方面的基站设备800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如何在统一的空口框架下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和/或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核心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案,通过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子载波间隔或显式指示信息、或载波的特征信息、或专用numerology、或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或需要传输的业务类型来指示终端设备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使得终端设备可以获知上下行信道、上下行信号和数据的时频资源粒度,以提高与基站设备的同步通信的准确度和可靠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4)
1.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
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设置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子载波间隔为reference numerology,并设置发送所述特定下行信号的第一参考子帧,在所述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特定下行信号,以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与所述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所述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给所有所述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相同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系统信息,以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与所述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所述系统信息中设置的子载波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载波的特征信息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在所述载波上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供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载波的特征信息、以及预存的载波特征信息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映射表来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其中,所述载波的特征信息包括载波频点和/或载波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给所有所述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不同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或需要传输的业务类型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以通过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通知所述终端设备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所述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设置所述终端设备的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根据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设置第二参考子帧,以供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参考子帧进行上下行数据收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与终端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之间的相对比值,以供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相对比值以及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或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绝对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第二参考子帧,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下行时频资源分配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下行控制信令,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用于设置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和/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和发送时间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参考子帧为自包含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子帧时,所述下行控制信令还用于设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数据所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业务的反馈信息的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控制信令所在子帧位置加上位置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子帧,所述下行控制信令所在符号位置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符号,所述第一偏移子帧内的所述第一偏移符号即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子帧或结束位置子帧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子帧,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符号或结束位置符号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符号,所述第二偏移子帧内的所述第二偏移符号即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基于所述子载波间隔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接收并解析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
15.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并告知至终端设备,以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
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告知终端设备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2n倍的步骤包括:
所述设置单元还用于:设置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子载波间隔为referencenumerology,并设置发送所述特定下行信号的第一参考子帧,在所述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所述特定下行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单元还用于:给所有所述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相同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承载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系统信息,以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与所述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即为所述系统信息中设置的子载波间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单元还用于:根据载波的特征信息设置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在该载波上发送特定下行信号,以供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载波的特征信息、以及预存的载波特征信息与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映射表来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其中,所述载波的特征信息包括载波频点和/或载波带宽。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8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单元还用于:给所有所述终端设备在同一个载波上配置不同的reference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或需要传输的业务类型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以通过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下行控制信令半静态地或动态地通知所述终端设备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22.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能够与所述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后,设置所述终端设备的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并根据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设置第二参考子帧,以供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参考子帧进行上下行数据收发。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与终端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之间的相对比值,以供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相对比值以及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或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信息为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绝对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专用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第二参考子帧,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下行时频资源分配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下行控制信令,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令用于设置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和/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和发送时间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参考子帧为自包含的下行数据的发送子帧时,所述下行控制信令还用于设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数据所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业务的反馈信息的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控制信令所在子帧位置加上位置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子帧,所述下行控制信令所在符号位置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一偏移符号,所述第一偏移子帧内的所述第一偏移符号即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子帧或结束位置子帧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子帧,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起始位置符号或结束位置符号加上偏移量确定第二偏移符号,所述第二偏移子帧内的所述第二偏移符号即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起点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15、17、18中任一项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入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基于所述子载波间隔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接收并解析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以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
29.一种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
30.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站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特定下行信号;
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以及所述传输带宽对应的预存的参数M和N,其中,所述M为所述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资源块个数,所述N为每个所述资源块包含的子载波个数数据;
确定所述传输带宽除以所述M再除以所述N之后的商值,所述商值即为所述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也即能够与所述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所述传输带宽为(M×N×15×2n)KHz。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32.一种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站在第一参考子帧内以指定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的特定下行信号;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用于传输所述特定下行信号的传输带宽,以及所述传输带宽对应的预存的参数M和N,其中,所述M为所述特定下行信号占用的资源块个数,所述N为每个所述资源块包含的子载波个数数据;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传输带宽除以所述M再除以所述N之后的商值,所述商值即为所述特定下行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隔,也即能够与所述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所述传输带宽为(M×N×15×2n)KHz。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下行信号为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寻呼信号和系统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
3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与如权利要求1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装置进行同步通信,以确定与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基站设备进行同步通信的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69949.4A CN106376050B (zh) | 2016-09-30 | 2016-09-30 | 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69949.4A CN106376050B (zh) | 2016-09-30 | 2016-09-30 | 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76050A CN106376050A (zh) | 2017-02-01 |
CN106376050B true CN106376050B (zh) | 2022-03-18 |
Family
ID=57898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69949.4A Active CN106376050B (zh) | 2016-09-30 | 2016-09-30 | 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760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16300B (zh) | 2017-01-06 | 2024-03-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的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0266631B (zh) * | 2017-01-26 | 2020-09-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载波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US10368353B2 (en) | 2017-01-27 | 2019-07-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subcarrier spacing configuration |
US10356812B2 (en) | 2017-02-06 | 2019-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ariable-length transmission schemes |
US10411864B2 (en) * | 2017-02-06 | 2019-09-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
US10476651B2 (en) | 2017-02-14 | 2019-11-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numerology determin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10893550B2 (en) * | 2017-03-11 | 2021-0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umerology dependent random access timing |
KR20180107686A (ko) | 2017-03-22 | 2018-10-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JP2020515115A (ja) | 2017-03-24 | 2020-05-21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異なるofdmヌメロロジ間のリソース共有 |
CN108631957B (zh) * | 2017-03-24 | 2021-02-26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增强移动宽带业务数据的重传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
CN108923896B (zh) * | 2017-04-19 | 2021-03-26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寻呼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612760B (zh) * | 2017-05-02 | 2023-12-0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站装置 |
CN106961741B (zh) * | 2017-05-04 | 2019-11-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CN106941723B (zh) * | 2017-05-05 | 2020-09-1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
KR102354591B1 (ko) * | 2017-05-18 | 2022-01-2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초기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
CN108989007B (zh) * | 2017-06-05 | 2021-01-26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多载波上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CA3064819C (en) * | 2017-06-14 | 2023-03-0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Time-domain resource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7099734B2 (ja) * | 2017-06-15 | 2022-07-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ユーザ機器によって行われる方法、及び基地局によって行われる方法 |
CN109152009B (zh) * | 2017-06-15 | 2020-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09151846B (zh) * | 2017-06-16 | 2020-09-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cp类型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基站 |
CN109151983B (zh) * | 2017-06-16 | 2021-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
CN109121204B (zh) * | 2017-06-22 | 2021-06-0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
CN109327912B (zh) * | 2017-07-31 | 2022-06-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
CN109495961B (zh) * | 2017-09-11 | 2020-11-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时间提前量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装置 |
WO2019051664A1 (en) * | 2017-09-13 | 2019-03-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UTONOMOUS COMMUNICATION WITH COORDINATION SIGNALING FOR A LISTEN-AFTER-TALK-TYPE SCHEME |
WO2019080120A1 (zh) * | 2017-10-27 | 2019-05-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US11233689B2 (en) * | 2017-10-31 | 2022-01-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dication of subcarrier spacing numerology |
CN111226446B (zh) | 2017-11-14 | 2024-12-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CN109803391A (zh) | 2017-11-17 | 2019-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09661031B (zh) * | 2017-11-17 | 2020-06-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寻呼消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WO2019157715A1 (zh) | 2018-02-14 | 2019-08-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WO2019191999A1 (zh) | 2018-04-04 | 2019-10-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10381000B (zh) * | 2018-04-12 | 2020-07-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参数的确定、指示方法及设备 |
EP3783950A4 (en) * | 2018-04-17 | 2022-01-05 | Ntt Docomo, Inc. | USER END DEVICE |
EP4231579A1 (en) * | 2018-05-10 | 2023-08-23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
CN110830215B (zh) * | 2018-08-10 | 2021-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上报csi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536430B (zh) * | 2018-09-05 | 2023-04-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及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0972279B (zh) * | 2018-09-28 | 2022-07-26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972284B (zh) * | 2018-09-28 | 2023-05-0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Bwp的配置方法、处理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CN112771991B (zh) * | 2018-10-02 | 2023-03-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使用节能参考信号降低功耗的系统及方法 |
CN111769920B (zh) * | 2019-04-02 | 2022-11-18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448801A (zh) * | 2019-09-03 | 2021-03-05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离散多子带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ES2953952T3 (es) | 2020-02-12 | 2023-11-1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dispositivo y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7577A (zh) * | 2009-11-02 | 2012-09-1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使用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中的功率限制报告 |
-
2016
- 2016-09-30 CN CN201610869949.4A patent/CN1063760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7577A (zh) * | 2009-11-02 | 2012-09-1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使用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中的功率限制报告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Discussion on subframe design with symbol level alignment;Fujitsu;《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bis R1-1608808》;20160929;第一节、第四节 * |
Huawei, HiSilicon.Scenario & design criteria on flexible numerologie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4bis R1-162156》.2016, * |
Initial Evaluation Result for NR Numerology;LG Electronics;《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5 R1-164559》;20160514;全文 * |
Subcarrier spacing and other parameters for numerology;NE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5 R1-164486》;20160512;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76050A (zh) | 2017-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76050B (zh) | 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 |
EP3518600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heduling uplink signal and downlink data channel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network | |
CN11118360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 |
CN108141341B (zh) | 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基站 | |
CN108631969B (zh) | 一种指示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 | |
CN107836093B (zh) | 用于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用于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基站 | |
JP6173585B2 (ja) | アップダウンリンク設定情報通知、取得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ー装置 | |
CN111133710B (zh) | 在支持tdd窄带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
JP6568066B2 (ja)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 |
WO2018074068A1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TWI772312B (zh) | 基於無線網絡的通信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 | |
CN118432787A (zh) |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复用方法和复用的信道传输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 |
CN109891940B (zh) | 在网络中实现多个参数集 | |
JP6666910B2 (ja) |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CN110636622B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
KR101611268B1 (ko) | 2개의 무선 통신 방식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레인징 수행 방법 | |
KR20190027314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 |
CN110620747B (zh) | 确定数据信道起始子帧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 |
CN118249971A (zh) | 用于解决冲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1937458A (zh)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
JPWO2015020190A1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JPWO2015020108A1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WO2018082420A1 (zh) | 一种短传输时间间隔的监听指示及监听方法、装置 | |
CN103929779A (zh) | 控制信息的发送、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和装置 | |
CN111356238A (zh) |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204 Address after: texas Patentee after: Ukpik Mobil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Province Nanshan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North District Kupai Information Port, 2 Buildings, 2 Floors Patentee befor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