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9147A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39147A CN106339147A CN201610527709.6A CN201610527709A CN106339147A CN 106339147 A CN106339147 A CN 106339147A CN 201610527709 A CN201610527709 A CN 201610527709A CN 106339147 A CN106339147 A CN 1063391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yback
- mobile terminal
- area
- file
- li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6410 touc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9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108090000565 Capsid 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69 building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256844 Apis mell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NBIIXXVUZAFLBC-UHFFFAOYSA-N Phospho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P(O)(O)=O NBIIXXVUZAFLB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062009 Indigo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527 percu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97 data interchan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4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playing music fi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第一区域和沿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无线通信处理器,所述无线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无线通信;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没有被激活时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当所述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并且基于施加至所述第二区域的预定触摸输入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包括由多个区域构成的显示单元的移动终端以及控制该移动终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具有改进的功能和增强的多媒体功能,显示单元的尺寸变得更大,并且由于高分辨率,显示单元的图像质量变得更高。因此,驱动移动终端的显示单元时消耗大量的电力。
一般来说,如果显示单元被激活,则显示单元的整个屏幕被激活,因而几乎总是消耗固定的电力。因此,随着显示单元停留在激活状态的时间增加,电池的电力消耗增大。
另外,需要根据连接至终端的各种外部设备执行不同的回放文件。但是,当前再现正被执行的回放文件,而不考虑连接至终端的外部设备的种类。
发明内容
因此,详细说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该移动终端能够根据用户的命令独立地激活显示单元的一部分,由此减少电力消耗。
详细说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该移动终端能够在由主区域和延伸区域构成的单个显示单元中选择性地激活和操作部分区域。
详细说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当移动终端连接至外部设备时,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外部设备时执行的回放文件的列表能够被激活并且在显示单元的延伸区域中输出。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所具体实现和广义描述的,本发明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区域和沿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发送/接收外部设备的信号;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没有被激活时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当所述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并且基于施加至所述第二区域的预定触摸输入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执行。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所具体实现和广义描述的,一种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基于所述移动终端在第一区域和沿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没有被激活时连接至外部设备,在第二区域中输出与当所述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以及(b)基于正被施加至所述第二区域的预定触摸输入,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执行。
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适用性的进一步范围将变得更加明显。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根据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因此仅通过例示的方式给出了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将被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些附图仅是例示进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并且,在附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1B和图1C是从不同方向看时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的概念图;
图2是例示根据实施方式从前面看时移动终端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3A和图3B是例示构成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的显示单元的导光板和光源的前视图;
图4和图5例示了用于控制主光源和辅光源的IC电路;
图6和图7是例示应用于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液晶面板的信号的波形的图;
图8是例示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例示输出在移动终端先前被连接至车辆的蓝牙设备时执行的回放列表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
图10是例示输出最近的回放列表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
图11是例示输出之前设置的回放列表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
图12是例示编辑包括在回放列表中的回放文件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
图13是例示当移动终端连接至另一外部设备时用户界面输出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
图14是例示当移动终端连接至另一外部设备时用户界面输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念图;
图15是例示通过进入音乐控制模式来控制音乐文件的回放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
图16是例示当前回放的音乐文件被记录为偏爱的音乐类型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
图17是例示从相对应的回放列表中删除当前正被回放的音乐文件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
图18是例示执行当前正被回放的音乐文件的搜索条(seek bar)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以及
图19是例示解除音乐控制模式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根据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给出描述。为了参照附图简要描述,可为相同或等同的组件提供相同的标号,其描述将不再重复。通常,诸如“模块”和“单元”的后缀可用于指代元件或组件。本文使用这种后缀仅是为了方便说明书的描述,后缀本身并非旨在给予任何特殊含义或功能。在本公开中,为了简明起见,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内容已被省略。使用附图来帮助容易地理解各种技术特征,应该理解,本文呈现的实施方式不受附图的限制。因此,本公开应该被解释为扩展至附图中具体示出的更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以外的任何更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
本文呈现的移动终端可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终端来实现。这些终端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用户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仪、便携式计算机(PC)、石板PC、平板PC、超级本、可穿戴装置(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头戴式显示器(HMD))等。
仅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参照特定类型的移动终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这些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终端,例如上述那些类型。另外,这些教导也可适用于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的固定终端。
现在参照图1A至图1C,其中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终端的框图,图1B和图1C是从不同方向看时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的概念图。
移动终端100被示出为具有诸如无线通信单元110、输入单元12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接口单元160、存储器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的组件。将理解,不要求实现所示的所有组件,可另选地实现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现在参照图1A,移动终端100被示出为具有利用多个通常实现的组件配置的无线通信单元110。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或者移动终端所在的网络之间的无线通信的一个或更多个组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允许通信(例如,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移动终端100与另一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移动终端100与外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的一个或更多个模块。另外,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将移动终端100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网络的一个或更多个模块。为了方便这些通信,无线通信单元110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和位置信息模块115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输入单元120包括用于获得图像或视频的相机121、麦克风122(是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一种音频输入装置)以及用于使得用户能够输入信息的用户输入单元123(例如,触摸键、按键、机械键、软键等)。数据(例如,音频、视频、图像等)通过输入单元120来获得,并且可由控制器180根据装置参数、用户命令及其组合来分析和处理。
通常利用被配置为感测移动终端的内部信息、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用户信息等的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来实现感测单元140。例如,在图1A中,感测单元140被示出为具有接近传感器141和照明传感器142。
如果需要,感测单元140可另选地或另外地包括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或装置,例如触摸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运动传感器、RGB传感器、红外(IR)传感器、手指扫描传感器、超声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例如,相机121)、麦克风122、电池电量计、环境传感器(例如,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辐射检测传感器、热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和化学传感器(例如,电子鼻、保健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等。移动终端100可被配置为利用从感测单元140获得的信息,具体地讲,从感测单元140的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获得的信息及其组合。
输出单元150通常被配置为输出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音频、视频、触觉输出等。输出单元150被示出为具有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触觉模块153和光学输出模块154。
为了方便触摸屏,显示单元151可具有与触摸传感器的中间层结构或集成结构。触摸屏可在移动终端100与用户之间提供输出接口,并且用作在移动终端100与用户之间提供输入接口的用户输入单元123。
接口单元160用作与可连接到移动终端100的各种类型的外部装置的接口。例如,接口单元160可包括任何有线或无线端口、外部电源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标识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在一些情况下,移动终端100可响应于外部装置连接到接口单元160而执行与连接的外部装置关联的各种控制功能。
存储器170通常被实现为存储用于支持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或特征的数据。例如,存储器170可被配置为存储在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应用程序、用于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数据或指令等。这些应用程序中的一些应用程序可经由无线通信从外部服务器下载。其它应用程序可在制造或出厂时安装在移动终端100内,针对移动终端100的基本功能(例如,接电话、打电话、接收消息、发送消息等),通常是这种情况。常见的是,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170中,被安装在移动终端100中,并由控制器180执行以执行移动终端100的操作(或功能)。
除了与应用程序关联的操作以外,控制器180通常还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总体操作。控制器180可通过处理经由图1A所描绘的各种组件输入或输出的信号、数据、信息等或者激活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来提供或处理适合于用户的信息或功能。作为一个示例,控制器180根据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的执行来控制图1A至图1C所示的一些或所有组件。
电源单元190可被配置为接收外部电力或提供内部电力,以便供应对包括在移动终端100中的元件和组件进行操作所需的适当电力。电源单元190可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可被配置为嵌入终端主体中,或者被配置为可从终端主体拆卸。
仍参照图1A,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该图中描绘的各种组件。关于无线通信单元110,广播接收模块111通常被配置为经由广播频道从外部广播管理实体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广播频道可包括卫星频道、地面频道或这二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广播接收模块111以方便同时接收两个或更多个广播频道或者支持在广播频道之间切换。
移动通信模块112可向一个或更多个网络实体发送无线信号和/或从其接收无线信号。网络实体的典型示例包括基站、外部移动终端、服务器等。这些网络实体形成移动通信网络的一部分,根据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或通信方法(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CDMA2000(码分多址2000)、EV-DO(增强型优化语音数据或增强型仅语音数据)、宽带CDMA(WCDM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长期演进(LTE)、LTE-A(高级长期演进)等)来构建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经由移动通信模块112发送和/或接收的无线信号的示例包括音频呼叫信号、视频(电话)呼叫信号或者支持文本和多媒体消息的通信的各种格式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3被配置为方便无线互联网接入。此模块可从内部或外部连接到移动终端100。无线互联网模块113可根据无线互联网技术经由通信网络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
这种无线互联网接入的示例包括无线LAN(WLAN)、无线保真(Wi-Fi)、Wi-Fi直连、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无线宽带(WiBro)、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长期演进(LTE)、LTE-A(高级长期演进)等。无线互联网模块113可根据这些无线互联网技术以及其它互联网技术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来发送/接收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根据例如WiBro、HSDPA、HSUPA、GSM、CDMA、WCDMA、LTE、LTE-A等实现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一部分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时,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执行这种无线互联网接入。因此,互联网模块113可与移动通信模块112协作或用作移动通信模块112。
短程通信模块114被配置为方便短距离通信。用于实现这些短距离通信的合适的技术包括BLUETOOTH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紫蜂(ZigBee)、近场通信(NFC)、无线保真(Wi-Fi)、Wi-Fi直连、无线USB(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等。短程通信模块114通常经由无线局域网支持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移动终端100与另一移动终端100之间的通信或者移动终端与另一移动终端100(或外部服务器)所在的网络之间的通信。无线局域网的一个示例是无线个域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另一移动终端(可类似于移动终端100来配置)可以是能够与移动终端100交换数据(或者与移动终端100协作)的可穿戴装置(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或头戴式显示器(HMD))。短程通信模块114可感测或识别可穿戴装置,并允许可穿戴装置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通信。另外,当所感测到的可穿戴装置是被验证为与移动终端100进行通信的装置时,例如,控制器180可将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数据的至少一部分经由短程通信模块114发送给可穿戴装置。因此,可穿戴装置的用户可在可穿戴装置上使用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数据。例如,当在移动终端100中接收到呼叫时,用户可利用可穿戴装置来对该呼叫进行应答。另外,当在移动终端100中接收到消息时,用户可利用可穿戴装置来查看所接收到的消息。
位置信息模块115通常被配置为检测、计算、推导或者标识移动终端的位置。例如,位置信息模块115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Wi-Fi模块或这二者。如果需要,位置信息模块115可另选地或另外地与无线通信单元110的任何其它模块一起工作,以获得与移动终端的位置有关的数据。
作为一个示例,当移动终端使用GPS模块时,可利用从GPS卫星发送的信号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作为另一示例,当移动终端使用Wi-Fi模块时,可基于与无线接入点(AP)有关的信息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所述无线接入点(AP)向Wi-Fi模块发送无线信号或者从Wi-Fi模块接收无线信号。
输入单元120可以被配置为允许对移动终端100的各种类型的输入。这些输入的示例包括音频、图像、视频、数据和用户输入。图像和视频输入常常利用一个或更多个相机121来获得。这些相机121可对在视频或图像拍摄模式下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得的静止画面或视频的图像帧进行处理。经处理的图像帧可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或者被存储在存储器170中。在一些情况下,相机121可按照矩阵配置布置,以使得具有各种角度或焦点的多个图像能够被输入至移动终端100。作为另一示例,相机121可按照立体布置方式来设置,以获取用于实现立体图像的左图像和右图像。
麦克风122通常被实现为允许向移动终端100输入音频。可根据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功能来按照各种方式处理音频输入。如果需要,麦克风122可包括各种噪声去除算法以去除在接收外部音频的过程中生成的不期望的噪声。
用户输入单元123是允许用户输入的组件。这种用户输入可使得控制器180能够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23可包括机械输入元件(例如,位于移动终端100的正面和/或背面或侧面的键、按钮、薄膜开关、滚轮、触合式开关等)或者触敏输入装置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作为一个示例,触敏输入装置可以是通过软件处理显示在触摸屏上的虚拟键或软键、或者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触摸屏以外的位置处的触摸键。另一方面,虚拟键或视觉键可按照各种形状(例如,图形、文本、图标、视频或其组合)显示在触摸屏上。
感测单元140通常被配置为感测移动终端的内部信息、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信息、用户信息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控制器180通常与感测单元140协作以基于感测单元140所提供的感测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或者执行与安装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关联的数据处理、功能或操作。可利用各种传感器中的任何传感器来实现感测单元140,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其中一些传感器。
接近传感器141可包括在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利用电磁场、红外线等来感测是否存在靠近表面的物体或者位于表面附近的物体的传感器。接近传感器141可布置在移动终端被触摸屏覆盖的内侧区域处或触摸屏附近。
例如,接近传感器141可包括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反射镜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接近传感器、电容型接近传感器、磁型接近传感器、红外线接近传感器等中的任何传感器。当触摸屏被实现为电容型时,接近传感器141可通过电磁场响应于导电物体的靠近而发生的变化来感测指点器相对于触摸屏的接近。在这种情况下,触摸屏(触摸传感器)也可被归类为接近传感器。
本文中常常将提及术语“接近触摸”以表示指点器被配置为在没有接触触摸屏的情况下接近触摸屏的情景。本文中常常将提及术语“接触触摸”以表示指点器与触摸屏进行物理接触的情景。对于与指点器相对于触摸屏的接近触摸对应的位置,这种位置将对应于指点器垂直于触摸屏的位置。接近传感器141可感测接近触摸以及接近触摸模式(例如,距离、方向、速度、时间、位置、移动状态等)。
通常,控制器180对与接近传感器141所感测的接近触摸和接近触摸模式对应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使得在触摸屏上输出视觉信息。另外,控制器180可根据对触摸屏上的点的触摸是接近触摸还是接触触摸来控制移动终端100执行不同的操作或者处理不同的数据。
触摸传感器可利用各种触摸方法中的任何触摸方法来感测施加到触摸屏(例如,显示单元151)的触摸。这些触摸方法的示例包括电阻型、电容型、红外型和磁场型等。
作为一个示例,触摸传感器可被配置为将施加到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的压力的变化或者在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处发生的电容的变化转换为电输入信号。触摸传感器还可被配置为不仅感测触摸位置和触摸面积,而且感测触摸压力和/或触摸电容。通常使用触摸物体来对触摸传感器施加触摸输入。典型的触摸物体的示例包括手指、触摸笔、手写笔、指点器等。
当通过触摸传感器感测到触摸输入时,可将对应信号发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可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将对应数据发送给控制器180。因此,控制器180可感测显示单元151的哪一区域被触摸。这里,触摸控制器可以是独立于控制器180的组件、控制器180及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80可以根据对触摸屏或者除触摸屏以外设置的触摸键进行触摸的一种触摸物体来执行相同或不同的控制。例如,根据提供触摸输入的物体是执行相同的控制还是不同的控制可基于移动终端100的当前操作状态或者当前执行的应用程序来决定。
触摸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可单独实现或者组合实现,以感测各种类型的触摸。这些触摸包括短(或轻敲)触摸、长触摸、多触摸、拖曳触摸、轻拂触摸、缩小触摸、放大触摸、轻扫触摸、悬停触摸等。
如果需要,可实现超声传感器以利用超声波来识别与触摸物体有关的位置信息。例如,控制器180可基于由照明传感器和多个超声传感器感测的信息来计算波生成源的位置。由于光远比超声波快,所以光到达光学传感器的时间远比超声波到达超声传感器的时间短。可利用这一事实来计算波生成源的位置。例如,可以基于作为参考信号的光、利用相对于超声波到达传感器的时间的时间差来计算波生成源的位置。
相机121通常包括相机传感器(CCD、CMOS等)、光电传感器(或图像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利用激光传感器实现相机121可允许检测物理对象相对于3D立体图像的触摸。光电传感器可被层压在显示装置上或者与显示装置交叠。光电传感器可被配置为对接近触摸屏的物理对象的移动进行扫描。更详细地讲,光电传感器可包括成行和列的光电二极管和晶体管,以利用根据施加的光的量而变化的电信号来对光电传感器处接收的内容进行扫描。即,光电传感器可根据光的变化来计算物理对象的坐标,从而获得物理对象的位置信息。
显示单元151通常被配置为输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151可显示在移动终端100处执行的应用程序的执行画面信息或者响应于执行画面信息的用户界面(UI)和图形用户界面(GUI)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151可被实现为用于显示立体图像的立体显示单元。典型的立体显示单元可采用诸如立体方案(眼镜方案)、自动立体方案(无眼镜方案)、投影方案(全息方案)等的立体显示方案。
音频输出模块152通常被配置为输出音频数据。这些音频数据可从多种不同的源中的任何源获得,使得所述音频数据可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或者可存储在存储器170中。所述音频数据可在诸如信号接收模式、呼叫模式、录制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的模式期间输出。音频输出模块152可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所执行的特定功能有关的可听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音、消息接收音等)。音频输出模块152还可被实现为受话器、扬声器、蜂鸣器等。
触觉模块153可被配置为产生用户感觉、感知或者体验的各种触觉效果。由触觉模块153产生的触觉效果的典型示例是振动。由触觉模块153产生的振动的强度、模式等可通过用户选择或控制器的设定来控制。例如,触觉模块153可按照组合方式或顺序方式输出不同的振动。
除了振动以外,触觉模块153可产生各种其它触觉效果,包括诸如插针排列向接触皮肤垂直移动、通过喷射孔或抽吸开口的空气的喷射力或抽吸力、对皮肤的触摸、电极的接触、静电力等的刺激效果、利用能够吸热或发热的元件再现冷和热的感觉的效果等。
除了通过直接接触传递触觉效果以外,触觉模块153还可被实现为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诸如用户的手指或手臂的肌肉觉来感觉到触觉效果。可根据移动终端100的特定配置设置两个或更多个触觉模块153。
光学输出模块154可输出用于利用光源的光指示事件的发生的信号。移动终端100中发生的事件的示例可包括消息接收、呼叫信号接收、未接呼叫、闹钟、日程提醒、电子邮件接收、通过应用的信息接收等。
由光学输出模块154输出的信号可被实现为使得移动终端发射单色光或多种颜色的光。例如,随着移动终端感测到用户已查看所发生的事件,信号输出可被终止。
接口单元160用作要与移动终端100连接的外部装置的接口。例如,接口单元160可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来的数据,接收电力以传送给移动终端100内的元件和组件,或者将移动终端100的内部数据发送给这种外部装置。接口单元160可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标识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
所述标识模块可以是存储用于验证移动终端100的使用权限的各种信息的芯片,并且可包括用户标识模块(UIM)、订户标识模块(SIM)、全球订户标识模块(USIM)等。另外,具有标识模块的装置(本文中也称作“标识装置”)可采取智能卡的形式。因此,标识装置可经由接口单元160与移动终端100连接。
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托架连接时,接口单元160可用作使得能够将来自托架的电力供应给移动终端100的通道,或者可用作使得能够用来将由用户从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传送给移动终端的通道。从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用作用于识别出移动终端被正确安装在托架上的信号。
存储器170可存储用于支持控制器180的操作的程序,并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止图像、视频等)。存储器170可存储与响应于触摸屏上的触摸输入而输出的各种模式的振动和音频有关的数据。
存储器170可包括一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固态盘、硅磁盘、微型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移动终端100还可与在诸如互联网的网络上执行存储器17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有关地操作。
控制器180通常可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总体操作。例如,当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器180可设定或解除用于限制用户相对于应用输入控制命令的锁定状态。
控制器180还可执行与语音呼叫、数据通信、视频呼叫等关联的控制和处理,或者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触摸屏上进行的手写输入或绘画输入分别识别为字符或图像。另外,控制器180可控制那些组件中的一个或其组合,以便实现本文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
电源单元190接收外部电力或提供内部电力,并且供应对包括在移动终端100中的各个元件和组件进行操作所需的适当电力。电源单元190可包括电池,该电池通常是可再充电的或者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终端主体以便于充电。
电源单元190可包括连接端口。该连接端口可被配置为接口单元160的一个示例,用于供应电力以对电池进行再充电的外部充电器可电连接到该连接端口。
作为另一示例,电源单元190可被配置为以无线方式对电池进行再充电,而不使用连接端口。在此示例中,电源单元190可利用基于磁感应的电感耦合方法或基于电磁共振的磁共振耦合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来接收从外部无线电力发送器传送的电力。
本文所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利用例如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在计算机可读介质、机器可读介质或类似介质中实现。
现在参照图1B和图1C,参照直板型终端主体描述移动终端100。然而,另选地,移动终端100可按照各种不同配置中的任何配置来实现。这些配置的示例包括手表型、夹子型、眼镜型或者折叠型、翻盖型、滑盖型、旋转型和摆动型(其中两个和更多个主体按照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彼此组合)或其组合。本文的讨论将常常涉及特定类型的移动终端(例如,直板型、手表型、眼镜型等)。然而,关于特定类型的移动终端的这些教导将通常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100将通常包括形成终端的外观的壳体(例如,框架、外壳、盖等)。在此实施方式中,壳体利用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形成。各种电子组件被包含在前壳体101与后壳体10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中。另外,可在前壳体101与后壳体102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中间壳体。
显示单元151被示出为设置在终端主体的前侧以输出信息。如图所示,显示单元151的窗口151a可被安装到前壳体101以与前壳体101一起形成终端主体的前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组件也可被安装到后壳体102。这些电子组件的示例包括可拆卸电池191、标识模块、存储卡等。后盖103被示出为盖住电子组件,该盖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后壳体102。因此,当将后盖103从后壳体102拆卸时,安装到后壳体102的电子组件暴露于外。
如图所示,当后盖103连接到后壳体102时,后壳体102的侧表面部分地暴露。在一些情况下,在连接时,后壳体102也可被后盖103完全遮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盖103可包括开口以用于将相机121b或音频输出模块152b暴露于外。
壳体101、102、103可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形成,或者可由例如不锈钢(STS)、铝(Al)、钛(Ti)等的金属形成。
不同于多个壳体形成用于容纳组件的内部空间的示例,移动终端100可被配置为使得一个壳体形成内部空间。在此示例中,具有单一体的移动终端100被形成为使得合成树脂或金属从侧表面延伸至后表面。
如果需要,移动终端100可包括用于防止水进入终端主体中的防水单元(未示出)。例如,防水单元可包括位于窗口151a与前壳体101之间、前壳体101与后壳体102之间、或者后壳体102与后盖103之间的防水构件,以在那些壳体连接时将内部空间气密地密封。
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单元151、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1a/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1b、接近传感器141、照明传感器142、光学输出模块154、第一相机121a/第二相机121b、第一操纵单元123a/第二操纵单元123b、麦克风122、接口单元160等。
将如图1B和图1C所示描述移动终端。显示单元151、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1a、接近传感器141、照明传感器142、光学输出模块154、第一相机121a和第一操纵单元123a被布置在终端主体的前表面中,第二操纵单元123b、麦克风122和接口单元160被布置在终端主体的侧表面中,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1b和第二相机121b被布置在终端主体的后表面中。
然而,将理解,另选的布置方式也是可能的并且在本公开的教导内。一些组件可被省略或重新布置。例如,第一操纵单元123a可设置在终端主体的另一表面上,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可设置在终端主体的侧表面上。
显示单元151输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显示单元151可利用一个或更多个合适的显示装置来实现。这些合适的显示装置的示例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显示器、3维(3D)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及其组合。
根据移动终端100的配置状态,可以存在两个或更多个显示单元151。例如,多个显示单元151可被布置在一侧,彼此间隔开或者这些装置可被集成,或者这些装置可被布置在不同的表面上。
显示单元151还可包括触摸传感器,该触摸传感器感测在显示单元处接收的触摸输入。当触摸被输入到显示单元151时,触摸传感器可被配置为感测该触摸,并且控制器180例如可生成与该触摸对应的控制命令或其它信号。以触摸方式输入的内容可以是文本或数值或者是可按照各种模式指示或指定的菜单项。
触摸传感器可按照设置在窗口151a与窗口151a的后表面上的显示器之间的具有触摸图案的膜或者在窗口151a的后表面上直接构图的金属丝的形式来配置。另选地,触摸传感器可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例如,触摸传感器可设置在显示器的基板上或者显示器内。
显示单元151还可与触摸传感器一起形成触摸屏。这里,触摸屏可用作用户输入单元123(参见图1A)。因此,触摸屏可代替第一操纵单元123a的至少一些功能。
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可按照扬声器的形式来实现以输出语音音频、报警音、多媒体音频再现等。
显示单元151的窗口151a通常将包括孔径以允许由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生成的音频通过。一个另选方式是允许音频沿着结构体之间的装配间隙(例如,窗口151a与前壳体101之间的间隙)来释放。在这种情况下,从外观上看,独立地形成以输出音频音的孔不可见或者被隐藏,从而进一步简化移动终端100的外观和制造。
光学输出模块154可被配置为输出用于指示事件发生的光。这些事件的示例包括消息接收、呼叫信号接收、未接呼叫、闹钟、日程提醒、电子邮件接收、通过应用的信息接收等。当用户已查看发生的事件时,控制器可控制光学输出模块154停止光输出。
第一相机121a可处理由图像传感器在拍摄模式或视频呼叫模式下获得的图像帧(例如,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然后,经处理的图像帧可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或者被存储在存储器170中。
第一操纵单元123a和第二操纵单元123b是用户输入单元123的示例,其可由用户操纵以提供对移动终端100的输入。第一操纵单元123a和第二操纵单元123b还可被共同称作操纵部分,并且可采用允许用户执行诸如触摸、推按、滚动等的操纵的任何触觉方法。第一操纵单元123a和第二操纵单元123b还可采用允许用户执行诸如接近触摸、悬停等的操纵的任何非触觉方法。
图1B将第一操纵单元123a示出为触摸键,但可能的另选方式包括机械键、按键、触摸键及其组合。
在第一操纵单元123a和第二操纵单元123b处接收的输入可按照各种方式来使用。例如,用户可使用第一操纵单元123a来将输入提供给菜单、主屏键、取消、搜索等,用户可使用第二操纵单元123b来提供输入以控制从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输出的音量、切换为显示单元151的触摸识别模式等。
作为用户输入单元123的另一示例,后输入单元(未示出)可被设置在终端主体的后表面上。用户可操纵后输入单元以提供对移动终端100的输入。所述输入可按照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使用。例如,用户可使用后输入单元来提供输入以进行电源开/关、开始、结束、滚动、控制从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或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输出的音量、切换为显示单元151的触摸识别模式等。后输入单元可被配置为允许触摸输入、推按输入或其组合。
后输入单元可被配置为在终端主体的厚度方向上与前侧的显示单元151交叠。作为一个示例,后输入单元可被设置在终端主体的后侧的上端部,使得当用户用一只手抓握终端主体时用户可利用食指容易地操纵后输入单元。另选地,后输入单元可至多被设置在终端主体的后侧的任何位置。
包括后输入单元的实施方式可将第一操纵单元123a的一些或全部功能实现在后输入单元中。因此,在从前侧省略第一操纵单元123a的情况下,显示单元151可具有更大的屏幕。
作为另一另选方式,移动终端100可包括扫描用户的指纹的手指扫描传感器。然后控制器180可使用由手指扫描传感器感测到的指纹信息作为验证程序的一部分。手指扫描传感器也可被安装在显示单元151中或者被实现在用户输入单元123中。
麦克风122被示出为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端部,但其它位置也是可能的。如果需要,可实现多个麦克风,这种布置方式允许接收立体声。
接接口单元160可用作允许移动终端100与外部装置进行接口的路径。例如,接口单元160可包括用于连接到另一装置(例如,耳机、外部扬声器等)的连接端子、用于近场通信的端口(例如,红外数据协会(IrDA)端口、蓝牙端口、无线LAN端口等)、或者用于向移动终端100供电的电源端子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接口单元160可按照用于容纳外部卡(例如,订户标识模块(SIM)、用户标识模块(UIM)、或者用于信息存储的存储卡)的插槽的形式来实现。
第二相机121b被示出为设置在终端主体的后表面处,并且其图像拍摄方向基本上与第一相机单元121a的图像拍摄方向相对。如果需要,可另选地将第二相机121b设置在其它位置或者使其能够移动,以便具有不同于所示的图像拍摄方向的图像拍摄方向。
第二相机121b可包括沿着至少一条线布置的多个透镜。所述多个透镜还可按照矩阵配置来布置。这些相机可被称作“阵列相机”。当第二相机121b被实现为阵列相机时,可利用多个透镜以各种方式拍摄图像,并且图像具有更好的质量。
如图1C所示,闪光灯124被示出为与第二相机121b相邻。当利用相机121b拍摄目标的图像时,闪光灯124可对目标进行照明。
如图1B所示,可在终端主体上设置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b可结合第一音频输出模块152a实现立体声功能,并且还可用于实现呼叫通信的免提模式。
用于无线通信的至少一个天线可设置在终端主体上。所述天线可安装在终端主体中或者可由壳体形成。例如,构成广播接收模块111的一部分的天线可收缩到终端主体中。另选地,天线可利用附着到后盖103的内表面的膜或者包含导电材料的壳体来形成。
用于向移动终端100供电的电源单元190可包括电池191,该电池191被安装在终端主体中或者可拆卸地连接到终端主体的外部。电池191可经由连接到接口单元160的电源线来接收电力。另外,电池191可利用无线充电器以无线方式再充电。无线充电可通过磁感应或电磁共振来实现。
后盖103被示出为连接到后壳体102以用于遮蔽电池191,以防止电池191分离并保护电池191免受外部冲击或异物的影响。当电池191能够从终端主体拆卸时,后盖103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后壳体102。
在移动终端100上可另外设置用于保护外观或者辅助或扩展移动终端100的功能的附件。作为附件的一个示例,可设置用于覆盖或容纳移动终端100的至少一个表面的盖或袋。所述盖或袋可与显示单元151协作以扩展移动终端100的功能。附件的另一示例是用于辅助或扩展对触摸屏的触摸输入的触摸笔。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可随所描述的各种移动终端一起操作的通信系统。这种通信系统可被配置为使用各种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中的任一个。由通信系统使用的这些空中接口的示例包括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包括长期演进(LTE)、LTE-A(高级长期演进))、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
仅通过非限制性示例,进一步的描述将涉及CDMA通信系统,但是这些教导同样适用于包括CDMA无线通信系统以及OFDM(正交频分复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其它系统类型。CDMA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移动终端(MT或用户设备、UE)100、一个或更多个基站(BS、NodeB或演进NodeB)、一个或更多个基站控制器(BSC)以及移动交换中心(MSC)。MSC被配置为与传统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和BSC进行接口连接。BSC经由回程线路连接到基站。回程线路可根据包括例如E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的多种已知接口中的任一种来配置。因此,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可包括多个BSC。
各个基站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扇区,各个扇区具有全向天线或者指向径向背离基站的特定方向的天线。另选地,各个扇区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天线。各个基站可被配置为支持多个频率指派,各个频率指派具有特定频谱(例如,1.25MHz、5MHz等)。
扇区与频率指派的交叉点可被称作CDMA信道。基站也可被称作基站收发机子系统(BTS)。在一些情况下,术语“基站”可用于集总地指代BSC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基站。基站还可被称作“小区站点”。另选地,给定基站的各个扇区可被称作小区站点。
广播发送机(BT)向在系统内操作的移动终端100发送广播信号。通常在移动终端100内部配置图1A的广播接收模块111以接收由BT发送的广播信号。
例如,用于对移动终端100的位置进行定位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可与CDMA无线通信系统协作。可利用比两个卫星更多或更少的卫星来获得有用的位置信息。将理解,另选地,可实现其它类型的位置检测技术(即,除了GPS定位技术以外还可另外使用的定位技术或代替GPS定位技术可使用的定位技术)。如果需要,多个GPS卫星中的至少一个可另选地或另外地被配置为提供卫星DMB传输。
位置信息模块115通常被配置为检测、计算或者标识移动终端的位置。例如,位置信息模块115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Wi-Fi模块或这二者。如果需要,位置信息模块115可另选地或另外地与无线通信单元110的任何其它模块一起作用,以获得与移动终端的位置有关的数据。
典型的GPS模块115可测量准确时间以及距三个或更多个卫星的距离,并且基于所测量的时间和距离来根据三角法准确地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可使用从三个卫星获取距离和时间信息并且利用单个卫星执行误差校正的方法。具体地讲,除了位置的纬度值、经度值和高度值以外,GPS模块还可根据从卫星接收的位置信息来获取准确时间以及三维速度信息。
另外,GPS模块可实时地获取速度信息,以计算当前位置。有时,当移动终端位于卫星信号的盲点处(例如,位于室内空间)时,可能损害测量的位置的准确性。为了使这些盲点的影响最小化,可使用诸如Wi-Fi定位系统(WPS)的另选或补充的定位技术。
Wi-Fi定位系统(WPS)是指使用Wi-Fi作为跟踪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的技术的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位置确定技术。该技术通常包括在移动终端100中使用Wi-Fi模块以及使用无线接入点与该Wi-Fi模块通信。
Wi-Fi定位系统可包括Wi-Fi位置确定服务器、移动终端、连接到该移动终端的无线接入点(AP)以及存储有无线AP信息的数据库。
连接到无线AP的移动终端可将位置信息请求消息发送给Wi-Fi位置确定服务器。Wi-Fi位置确定服务器基于移动终端100的位置信息请求消息(或信号)来提取连接到移动终端100的无线AP的信息。无线AP的信息可通过移动终端100发送至Wi-Fi位置确定服务器,或者可从无线AP发送至Wi-Fi位置确定服务器。
基于移动终端100的位置信息请求消息提取的无线AP的信息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服务集标识(SSID)、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道信息、隐私、网络类型、信号强度、噪声强度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Wi-Fi位置确定服务器可如上所述接收连接到移动终端100的无线AP的信息,并且可从预先建立的数据库提取与连接到移动终端的无线AP对应的无线AP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任何无线AP的信息可以是诸如MAC地址、SSID、RSSI、信道信息、隐私、网络类型、纬度和经度坐标、无线AP所在的建筑物、楼层号、详细室内位置信息(可用的GPS坐标)、AP所有者的地址、电话号码等的信息。为了在位置确定处理期间去除利用移动AP或非法MAC地址提供的无线AP,Wi-Fi位置确定服务器可按照高RSSI的顺序仅提取预定数量的无线AP信息。
然后,Wi-Fi位置确定服务器可利用从数据库提取的至少一个无线AP信息来提取(分析)移动终端100的位置信息。
提取(分析)移动终端100的位置信息的方法可包括小区ID方法、指纹方法、三角方法、界标方法等。
小区ID方法用于确定由移动终端收集的周边无线AP信息当中的具有最大信号强度的无线AP的位置,作为移动终端的位置。小区ID方法是复杂度最小,不需要附加成本,并且可快速获取位置信息的实现方式。然而,在小区ID方法中,当无线AP的安装密度较低时,定位精度可能落于期望的阈值以下。
指纹方法用于通过从服务区域选择参考位置来收集信号强度信息,并且基于所收集的信息来利用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信号强度信息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为了使用指纹方法,常见的是将无线电信号的特性以数据库的形式预存储。
三角方法用于基于至少三个无线AP的坐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移动终端的位置。为了测量移动终端与无线AP之间的距离,可将信号强度转换为距离信息,针对发送的无线信号可采取到达时间(ToA)、到达时间差(TDoA)、到达角(AoA)等。
界标方法用于利用已知的界标发送机来测量移动终端的位置。
除了这些定位方法以外,可使用各种算法来提取(分析)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这些提取的位置信息可通过Wi-Fi位置确定服务器发送给移动终端100,从而获取移动终端100的位置信息。
移动终端100可通过连接到至少一个无线AP来获取位置信息。获取移动终端100的位置信息所需的无线AP的数量可根据移动终端100所在的无线通信环境而不同地改变。
如先前参照图1A描述的,移动终端可被配置为包括诸如Bluetooth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紫蜂(ZigBee)、近场通信(NFC)、无线USB(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等的短距离通信技术。
设置在移动终端处的典型NFC模块支持短距离无线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是移动终端之间的不可接触型的通信,通常发生在大约10cm内。NFC模块可在卡模式、读取器模式或P2P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下操作。移动终端100还可包括用于存储卡信息的安全模块,以便NFC模块在卡模式下操作。该安全模块可以是诸如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例如,订户标识模块(SIM)或通用SIM(USIM))、安全微型SD和记忆棒(sticker)的物理介质、或者嵌入移动终端中的逻辑介质(例如,嵌入式安全元件(SE))。可在NFC模块与安全模块之间执行基于单线协议(SWP)的数据交换。
在NFC模块在卡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将关于一般IC卡的卡信息发送至外部。更具体地讲,如果具有关于支付卡(例如,信用卡或公交卡)的卡信息的移动终端靠近读卡器,则可执行短距离移动支付。又如,如果存储有关于门禁卡的卡信息的移动终端靠近门禁卡读取器,则进入准许过程可以开始。诸如信用卡、交通卡或门禁卡的卡可按照小应用(applet)的形式被包括在安全模块中,安全模块可存储关于安装在其中的卡的卡信息。用于支付卡的卡信息可包括卡号、余额和使用历史等中的任何信息。门禁卡的卡信息可包括用户姓名、用户编号(例如,学号或员工编号)、进入历史等中的任何信息。
当NFC模块在读取器模式下操作时,移动终端可从外部标签读取数据。由移动终端从外部标签接收的数据可被编码为由NFC论坛定义的NFC数据交换格式。NFC论坛总体上定义了四种记录类型。更具体地讲,NFC论坛定义了诸如智能海报、文本、统一资源标识符(URI)和总体控制的四种记录类型定义(RTD)。如果从外部标签接收的数据是智能海报型,则控制器可执行浏览器(例如,互联网浏览器)。如果从外部标签接收的数据是文本型,则控制器可执行文本查看器。如果从外部标签接收的数据是URI型,则控制器可执行浏览器或发起呼叫。如果从外部标签接收的数据是总体控制型,则控制器可根据控制内容执行适当操作。
在NFC模块在P2P(对等)模式下操作的一些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与另一移动终端执行P2P通信。在这种情况下,逻辑链路控制协议(LLCP)可应用于P2P通信。为了P2P通信,可在移动终端与另一移动终端之间生成连接。该连接可被分类为在交换一个分组之后结束的无连接模式以及连续交换分组的面向连接模式。对于典型的P2P通信,可交换诸如电子型名片、地址信息、数字照片和URL的数据、蓝牙连接、Wi-Fi连接的设置参数等。可在交换小容量的数据时有效地使用P2P模式,因为NFC通信的可用距离相对较短。
图2是例示根据实施方式从前面看时移动终端的示例的概念图。如图2所示,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包括在一个显示单元(或显示面板)200中被独立地激活(驱动)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由此形成窗口200a。显示单元200具有与所有区域被同时激活/去活的显示单元151不同的部分区域被独立地激活/或去活的结构。
也就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单元200具有在图1B中示出的显示单元151的一侧以预定方向(例如,向上)延伸的结构。在图2中,为了方便例示,只公开了显示单元的一侧向上延伸的示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显示单元的一侧可以向左、向右或向下延伸。
在显示单元200中,作为主区域的第一区域201与图1B的显示单元151相对应,并且第二区域202与延伸区域相对应。两个区域201和202可以被控制器180独立地控制。延伸区域202具有与主区域201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因此,在本公开中,必要时选择性地激活两个区域201和202中的一个,由此减小电力消耗。
可以在主区域201中显示一般图像信息,并且可以在延伸区域202中显示事件或状态的发生。另外,根据在主区域201中显示的应用的类型,可以在延伸区域202中显示附加信息。具体地,当主区域201处于非激活状态(关闭状态)下时,可以在延伸区域202中显示状态信息。当主区域201处于激活状态(开启状态)下时,在主区域201的上部处显示状态信息。
因此,当用户不使用移动终端时,主区域201不激活,并且当延伸区域202被控制为激活时,用户可以经由延伸区域202识别移动终端的状态或最近发生的事件。
如图所示,延伸区域202可以被形成为具有比主区域201的横向长度或纵向长度更小的横向长度或纵向长度。在本公开中,作为示例,将描述延伸区域202的横向长度小于主区域201的横向长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图1B中的显示单元151的上边框处的相机121、接近传感器141和照明传感器142可以布置在延伸区域202的左侧处,如图2所示。
当延伸区域202的横向长度形成为小于主区域201的横向长度时,延伸区域201的至少一侧可以形成为直线、斜面和曲面中的至少一种。在图3中,延伸区域202的一侧形成为斜面。
显示单元200作为显示面板通常被划分成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背光单元在显示单元200的向前方向中均匀地提供从光源发出的光,并且包括光源、导光板、偏振板、扩散板和反光板。
图3A和图3B是例示了构成在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的显示单元200的导光板和光源的前视图。如图3A所示,光源227和228布置在导光板225的侧部处以将光供应至导光板225的侧部,并且导光板225通过使用导光板225中的全反射对从光源227和228供应的光进行漫反射。全反射指的是只有当光在临界角内入射时才从导光板225发光的现象。当以临界角或更大的角穿过导光板225的侧壁入射的光被全部反射和漫反射在导光板225中并且然后以在临界角内的角度弯曲时,从导光板225发光。在图3A中,例示了主光源227和辅光源228以及导光板225。
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公开的背光单元经由在两个方向中的光源向导光板225供应光。例如,沿着第一侧225a平行布置的多个主光源227可以向整个导光板225均匀地供应光。位于与导光板225的第一侧225a垂直的第二侧225b处的辅光源228可以向导光板225的一部分供应光。
主光源227和辅光源228被独立地驱动,使得能够在主光源227被关闭的状态下控制只有辅光源228被开启。
图4和图5例示了用于控制主光源227和辅光源228的IC电路。在图4中示出的IC电路中,只有一个背光IC 186控制主光源227和辅光源228。在图5中示出的IC电路中,两个背光IC 186和186’分别控制主光源227和辅光源228。
从电源单元190供应的电压VBAT具有经由旁路升压器185从其去除的要输入至背光IC 186的噪音。背光IC 186控制从光源227和228发出的光。背光IC 186基于从液晶面板的驱动IC 215接收的图像的原始数据检测用于显示图像的最佳背光亮度,由此调节每个LED的亮度(内容自适应亮度控制(CABC))。
在本公开中,当使用一个背光IC 186时,也可以通过附加地使用一个LED通道186a(图4)来控制辅光源228。另选地,可以通过使用单独的背光IC 186’(图5)来控制辅光源228。
与第一侧225a相邻地提供多个主光源227以向整个导光板225供应光。另外,以比主光源的数量少一个或两个的数量来提供辅光源228以向导光板225的一部分供应光。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如图3B所示,本公开的显示单元200可以包括:第一导光板2251,其用于朝向显示单元的前部发射从主光源227供应的光;和第二导光板2252,其用于朝向显示面板200的前部发射从辅光源228供应的光。
当导光板225是如图3A所示的集成型时,主光源227不仅可以向第一区域201供应光,并且还可以向第二区域202供应光。因此,当光源227被开启时,没有必要开启辅光源228,并且可以经由第二区域202和第一区域201显示一个图像。
另外,当导光板225是如图3B所示的分开型时,主光源227的光经由第一导光板2251仅被供应至第一区域201,并且辅光源228的光经由第二导光板2252仅被供应至第二区域202。辅光源228要被驱动为即使在主光源开启的状态下也在第二区域202中显示信息。但是,当仅在第二区域202中显示信息时,光不供应至第一区域201,并且因此,通过使用少量的光源(LED灯)可以提供具有高亮度的图像。
主光源227和辅光源228可以被集成以连接至主板或单独地连接至主板。因此,在本公开中,独立地控制主区域201和延伸区域202意味着控制器180独立地控制主光源227和辅光源228。
由于辅光源228位于第二侧225b处,因此在第二侧225b处的边框可能增大。在具有大尺寸的显示单元的情况下,与显示单元的整个大小相比,由辅光源228导致的边框尺寸增大可能不是严重的问题。但是,在具有小尺寸的移动终端的情况下,边框的尺寸变成决定产品的整个尺寸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本公开中,为了防止边框尺寸的增大,辅光源228所在的导光板225的第二层225可以凹进地形成,由此形成凹陷224。辅光源228位于凹陷224中,使得能够防止边框在侧方向中增大。
另外,构成本公开的显示单元200的液晶面板210具有与导光板225的尺寸类似的尺寸。也就是,当导光板225设置有凹陷224时,在液晶面板的相同位置处形成凹陷。
在本公开中,导光板225可以被划分成与主区域201相对应的部分和与延伸区域202相对应的部分。但是,液晶面板形成在单个主体中并且由驱动IC控制。驱动IC经由柔性板连接至主板以根据接收的图像信号施加针对每个像素的电压,由此调节液晶的布置。
液晶面板是通过选择性地施加针对每个像素的电压来改变液晶的布置从而针对各个像素输出不同的颜色由此显示图像的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的显示单元200布置在移动终端100的前部,从而能够在移动终端100的控制器180的控制下输出信息。
图6和图7是例示应用于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液晶面板的信号的波形的图。在本公开中,可以根据主区域201和延伸区域202被驱动的类型来限定操作模式。第一模式是整个屏幕(即,主区域201和延伸区域202两者)被激活的模式,并且第二模式是只有延伸区域202被激活的模式。
如图6所示,在第一模式下,驱动IC向液晶面板发送选通信号GATE、复用器信号MUX和数据信号DATA,从而激活主区域201和延伸区域202两者。选通信号用来确定在每个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FET的阈值电压。因此,只有在数据电压等于或大于施加至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的电压时,能够通过改变液晶的布置来输出图像。
复用器布置在驱动IC和每个晶体管之间。经由复用器发送选通信号GATE和数据信号DATA,并且发送的信号GATE和DATA被依次地重新分配以被供应至每个晶体管。选通信号包括选通时钟和移位电阻器,并且该移位电阻器执行接收时钟和向下个栅极发送所接收时钟的操作。
数据信号是用于根据每个像素的颜色信息驱动液晶面板的信号,并且在液晶的布置被改变的部分处施加大于选通信号的电压的电压,使得从背光单元供应的光能够沿显示单元的向前方向穿过液晶面板。
另外,如图7所示,在第二模式下,驱动IC向液晶面板仅发送与延伸区域202相对应的选通信号GATE、复用器信号MUX和数据信号DATA,从而激活延伸区域202。为了同步,选通信号GATE要被施加预定时段。但是,由于数据信号没有被施加至主区域201,因此选通信号的大小可以被配置为小。例如,可以在液晶的布置根据数据信号而改变的延伸区域202中使用±9V的选通信号,并且可以在主区域201中使用±5V的选通信号。
本公开能够提供通过经由触摸输入选择性地激活非激活状态(关闭状态)下的主区域和延伸区域使显示单元200的主区域(屏幕)和延伸区域(屏幕)中显示的内容能够彼此链接的计划。
触摸输入是在基准时间内连续地轻击预定区域的触摸。在本公开中,触摸输入是指敲击代码。敲击代码是用于激活主区域和延伸区域的专用代码。
用户能够在输入敲击代码之前通过施加预定的触摸输入(例如,短的触摸输入)来激活主区域和延伸区域。如果输入敲击代码,则控制器180能够开启由输入的敲击代码激活的区域(主区域或延伸区域)的液晶面板(例如,LCD),并且通过将输入的敲击代码与之前设置的敲击代码进行比较能够同时解除锁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与在如上配置的移动终端中实现的控制方法相关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公开可以实现为其它特定的形式。
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主区域201将被称为“第一区域”,并且形成为在主区域201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延伸区域202将被称为“第二区域”。
图8是例示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8,基于当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没有被激活时移动终端连接至外部设备,将与当移动终端先前被连接至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输出至形成为沿第一区域201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202(S810)。
非激活状态是指显示单元200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关闭状态下,并且外部设备是指能够向移动终端100的无线通信单元110发送信号/从移动终端100的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信号的设备。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在外部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应用包括蓝牙TM、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紫蜂(ZigBee)、近场通信(NFC)、无线通用串行总线(无线USB)等的短程通信技术。
另外,外部设备可以包括诸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针对数字广播的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仪、平板PC、板式PC、超级笔记本和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或头戴式显示器(HMD))的移动终端。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外部设备还可以包括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和数字标牌的固定终端。作为又一个实施方式,外部设备可以包括能够经由蓝牙TM等与移动终端100通信的车载式设备。车载式设备可以实现为导航仪、集成式图像显示设备、车辆控制设备等。
回放文件是指能够被回放的文件,诸如动态图像文件或声音文件。与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可以包括与回放文件相对应的图标、描述回放文件名称的文本等。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810中,如果移动终端经由蓝牙TM等连接至车载式设备,则可以在处于非激活状态下的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与包括多个音乐回放文件的音乐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音乐回放列表是指当在当前连接(该连接)前移动终端100被连接至车载式设备时执行的音乐回放列表。
然后,基于施加至第二区域202的预定触摸输入来控制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执行(S820)。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如果触摸输入施加至与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的音乐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则能够回放包括在音乐回放列表中的音乐回放文件。
在下文中,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810可以包括基于移动终端100在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是非激活的状态下连接至外部设备,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与包括当移动终端100先前连接至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820可以包括基于正施加至与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来执行包括在第一回放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作为又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820可以包括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与在包括在第一回放列表当中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当中的当前执行的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
作为又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820可以包括通过应用在移动终端100先前连接至外部设备时设置的音量值来执行包括在第一回放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作为又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820可以包括基于正施加至与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来输出与包括在移动终端100当前连接至外部设备之前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第二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并且基于正施加至与第二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来执行包括在第二回放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作为又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820可以包括基于正施加至与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来输出与包括至少一个之前设置的回放文件的第三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以及基于正施加至与第三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来执行包括在第三回放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作为又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810可以包括基于正施加至与第一回放文件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在第一区域201中输出包括当移动终端100先前连接至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第一回放列表。
作为又一个实施方式,步骤S810和步骤S820可以包括基于施加至与包括第一回放列表的第一回放文件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从第一回放列表删除第一回放文件或执行第一回放文件。作为又一个实施方式,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移动终端100连接至第一外部设备,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与当移动终端100先前连接至与外部设备不同的第一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并且基于施加至第二区域202的预定触摸输入来控制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执行。
另外,在第二区域202中,控制器180可以基于移动终端100在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处于非激活状态下时连接至外部设备,来输出与包括当移动终端100先前连接至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
然后,控制器180能够基于正施加至与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来执行包括在第一回放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80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与在包括在第一回放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当中的当前被执行的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另外,控制器180能够通过应用当移动终端100先前连接至外部设备时设置的音量值来执行包括在第一回放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图9是例示输出当移动终端先前被连接至车辆的蓝牙设备时执行的回放列表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参照图9,当移动终端在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没有被激活时连接至车辆的蓝牙设备时,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视觉信息410、420和430,所述视觉信息410、420和430与包括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所回放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列表相对应。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代表所连接的蓝牙设备的车辆图标410、回放列表的名称420和用于执行回放列表的回放图标430。然后,如果用户向回放图标430施加触摸输入,则能够回放包括在回放列表中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中的一个。因此,第二区域202的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并且可以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正被回放的音乐回放文件的名称440、能够控制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状态的图标450等。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如果触摸输入施加至回放图标430,则能够以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进行回放的顺序来回放多个音乐回放文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与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回放所用的音量相等的音量来回放多个音乐回放文件。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如果触摸输入被施加至回放图标430,则能够以任意顺序来回放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回放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
另外,控制器180能够基于对与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来输出与包括当移动终端当前连接至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第二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并且基于正施加至与第二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来执行包括在第二回放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接下来,图10是例示输出最近的回放列表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参照图10,如图9所示,当移动终端在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没有激活时而连接至车辆的蓝牙设备时,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视觉信息410、420和430,所述视觉信息410、420和430对应于包括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所回放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列表。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代表所连接的蓝牙设备的车辆图标410和用于执行回放列表的回放图标430。然后,如果用户向第二区域201施加向左侧的轻拂输入500,则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视觉信息510、520和530,该视觉信息510、520和530对应于包括在移动终端连接至蓝牙设备之前最近被回放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列表。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代表最近被执行的音乐回放列表的图标510、最近回放列表的名称以及用于执行最近回放列表的回放图标530。然后,如果用户向回放图标530施加触摸输入,则能够回放包括最近回放列表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中的一个音乐回放文件。因此,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正被回放的音乐回放文件的名称540、能够控制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状态的图标550等。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如果触摸输入施加至回放图标530,则能够以最近回放的音乐回放文件顺序回放的顺序来回放多个音乐回放文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与最近回放的音乐回放文件所用的音量相等的音量来回放多个音乐回放文件。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如果触摸输入被施加至回放图标530,则能够以任意顺序回放最近回放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作为又一个实施方式,当在移动终端连接至蓝牙设备之前回放音乐回放文件时,可以随后回放相同的音乐回放文件。
具体地,如果触摸输入被施加至回放图标530,则当移动终端连接至蓝牙设备时,可以再次回放音乐回放文件A。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与先前回放音乐回放文件A时所用的音量相等的音量来回放音乐回放文件A。然后,能够回放在包括音乐回放文件A的回放列表中的下一个音乐回放文件。
另外,控制器能够基于正施加至与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来输出与包括至少一个先前设置的回放文件的第三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并且基于施加至与第三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来执行包括在第三回放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图11是例示输出之前设置的回放列表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参照图11,如图9所示,当移动终端在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没有被激活时连接至车辆的蓝牙设备时,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视觉信息410、420和430,所述视觉信息410、420和430对应于包括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所回放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列表。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代表所连接的蓝牙设备的车辆图标410、回放列表的名称420和用于执行回放列表的回放图标430。然后,如果用户向第二区域202施加向右侧的轻拂输入600,则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与先前设置的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视觉信息610。例如,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用户经常听的回放列表的名称610。
之后,如果用户再次向第二区域202施加向右侧的轻拂输入612,则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与之前设置的第二回放列表相对应的视觉信息。例如,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第一回放列表的下一个用户经常听的回放列表的名称620。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根据连续的轻拂输入600和612输出的回放列表610和620可以由用户在先前设置。另选地,如上所述,能够以用户经常听回放列表的顺序或用户最近听回放列表的顺序来输出回放列表。具体地,第一回放列表可以是用户最近听的回放列表,并且第二回放列表可以是在第一回放列表前用户听的回放列表。
如果触摸输入施加至用于执行第二回放列表的回放图标630,则能够回放包括在第二回放列表中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中的一个。因此,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正被回放的音乐回放文件的名称640、能够控制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状态的图标650等。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如果触摸输入被施加至回放图标630,则能够以在第二回放列表中设置多个音乐回放文件的顺序来回放所述多个音乐回放文件。也就是,能够回放设置为第二回放列表中的第一首音乐的音乐回放文件2-1。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在第二回放列表中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能够以它们根据最近被回放的音乐回放文件中被顺序回放的顺序或任意顺序而被回放。
另外,控制器180能够基于被施加至与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在第一区域201中输出第一回放列表。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80能够基于预定触摸输入被施加至与包括在第一回放列表中的第一回放文件相对应的图标而从第一回放列表删除第一回放文件或执行第一回放文件。
图12是例示编辑包括在回放列表中的回放文件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参照图12,如在图9中所示,当移动终端在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没有被激活时连接至车辆的蓝牙设备时,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视觉信息410、420和430,所述视觉信息410、420和430对应于包括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所回放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列表。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代表所连接的蓝牙设备的车辆图标410、回放列表的名称420和用于执行回放列表的回放图标430。然后,如果用户向第二区域202施加对第一区域201的轻拂输入,则可以在处于非激活状态下的第一区域201中展开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回放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的列表窗口710。作为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在列表窗口710上输出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回放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的名称。
如果向作为多个音乐回放文件当中的一个音乐回放文件的第二音乐回放文件施加向左侧的轻拂输入720,则可以从列表窗口710删除第二音乐回放文件。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如果向用于回放第三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图标730施加触摸输入,则能够回放第三音乐回放文件。因此,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正回放的第三音乐回放文件的名称740、能够控制第三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状态的图标750等。
也就是,在移动终端连接至蓝牙设备之前从第三音乐回放文件回放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可以被回放。根据图12的实施方式,在完成第三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之后,可以回放第四音乐回放文件。
另外,控制器180基于移动终端连接至与外部设备不同的第一外部设备而能够输出与当移动终端连接至第一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并且基于施加至第二区域202的预定触摸输入来控制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执行。
图13是例示当移动终端连接至另一外部设备时用户界面输出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参照图13,当移动终端正连接至智能头戴式耳机时且用户正在听音乐文件A(音乐回放文件A)时,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正被回放的音乐文件A的名称810。
然后,用户能够允许输出用于网络连接设置的画面。作为一个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用户输入而输出用于蓝牙连接设置的画面820。在这种情况下,经由蓝牙TM能够连接至移动终端100的登记的设备的列表能够输出在用于蓝牙连接设置的画面820上。具体地,可以输出当前连接至移动终端100的智能头带式耳机822、车辆的蓝牙设备824、智能手表826等。
然后,如果触摸输入施加至车辆的蓝牙设备824,则移动终端100可以连接至该蓝牙设备。另外,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音乐文件回放列表的名称830,该音乐文件回放列表包括当移动终端100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回放的音乐文件。
之后,如果用户向与回放列表的执行相对应的图标840施加触摸输入,则能够回放包括在回放列表中的多个音乐文件中的一个。因此,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当前正被回放的音乐文件的名称850、能够控制音乐文件的回放状态的图标860等。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如果触摸输入施加至图标840,则能够以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回放多个音乐文件的顺序来回放所述多个音乐文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与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回放多个音乐文件的音量相同的音量来回放所述多个音乐文件。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如果触摸输入施加至图标840,则当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蓝牙设备时回放的多个音乐文件可以是任意顺序。
图14是例示当移动终端连接至另一外部设备时用户界面输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参照图14,如在图13中所示,当自动终端连接至智能头戴式耳机并且用户正在听音乐文件A(音乐回放文件A)时,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正在回放的音乐文件A的名称810。
然后,用户能够允许输出用于网络连接设置的画面。作为一个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用户输入而输出用于蓝牙连接设置的画面820。在这种情况下,经由蓝牙TM能够连接至移动终端100的登记的设备的列表能够输出在用于蓝牙连接设置的画面820上。具体地,可以输出当前连接至移动终端100的智能头带式耳机822、车辆的蓝牙设备824、智能手表826等。
然后,用户能够向第二区域202施加用于拖拽正被输出至车辆的蓝牙设备824的音乐文件A的名称810的输入900。
当移动终端100经由拖拽输入900连接至蓝牙设备时,可以连续地回放用户经由智能头戴式耳机正在听的音乐回放列表。具体地,在没有任何暂停的情况下或在拖拽输入900之后,可以连续地回放音乐文件A,并且可以连续地回放包括音乐文件A的音乐回放文件。另外,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车辆图标910和当前正在回放的音乐文件A的名称810。
图15是例示通过进入音乐控制模式来控制音乐文件的回放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参照图15,如在图9中所示,能够回放包括在回放列表中的多个音乐回放文件中的一个。因此,能够在第二区域202中输出正被回放的第一音乐回放文件的名称440、能够控制第一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状态的图标450等。
然后,当任何用户输入没有达到施加预定时间时,第二区域202的状态可以再次转换为非激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连续地回放第一音乐回放文件和包括第一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列表。另外,用户通过向处于非激活状态下的第二区域202施加预定的触摸输入能够控制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状态。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当向处于非激活状态下的第二区域202施加长触摸输入1000或轻击输入时,移动终端可以进入用于控制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状态的控制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输出用于通知移动终端已经进入音乐控制模式的通知声音或震动。
另外,即使在第二区域202没有处于非激活状态下时,移动终端通过向第二区域202施加长触摸输入或轻击输入也可以进入音乐控制模式。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移动终端通过向输出正被回放的音乐回放文件的名称440的第二区域202施加长触摸输入或轻击输入可以进入音乐控制模式。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当向处于非激活状态下的第二区域202施加向左侧的轻扫输入1010时,能够回放作为第一音乐回放文件的下一个文件的第二音乐回放文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振动与第二音乐回放文件的回放一起输出。
作为又一个实施方式,当向处于非激活状态下的第二区域202施加轻击输入1020时,可以临时地停止第二音乐回放文件。在这种状态下,当再次施加轻击输入1020时,可以连续地回放第二音乐回放文件。
图16是例示当前回放的音乐文件被记录为偏爱的音乐类型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参照图16,向处于非激活状态下的第二区域202施加使用两根手指的触摸输入1100,当前正回放的第二音乐回放文件可以被登记为偏爱的音乐类型。
图17是例示从相对应的回放列表中删除当前正被回放的音乐文件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参照图17,向处于非激活状态下的第二区域202施加向上侧的轻扫输入1200,可以从相对应的回放列表中删除当前正被回放的第二音乐回放文件。
图18是例示执行当前正被回放的音乐文件的搜索条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参照图18,当向处于非激活状态下的第二区域202施加长触摸输入1300并且然后向第二区域202施加向左侧或向右侧的轻扫输出1310时,可以经由施加至搜索条的输入执行第二音乐回放文件的搜索条。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当施加向左侧或向右侧的轻扫输入1310时,可以执行第二音乐回放文件的快速卷绕或再卷绕,或可以检测特定的部分。
图19是例示解除音乐控制模式的实施方式的概念图。参照图19,如果向处于非激活状态下的第二区域202施加长触摸输入1400,则可以解除音乐控制模式。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当没有施加任意用户输入达预定时间时,可以解除音乐控制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用于通知已经解除音乐控制模式的通知声音或震动与音乐控制模式的解除一起输出。
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从主区域延伸的且具有与主区域不同形状的延伸区域,从而能够扩大信息的显示区域。
另外,能够根据外部设备的种类执行不同的回放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只使用延伸区域,由此减少电池的电力消耗。另外,当移动终端连接至头戴式耳机时,能够回放用户偏爱的音乐文件。另外,当移动终端连接至车辆的蓝牙设备时,能够回放用户和用户的家人所听的音乐文件。
另外,能够通过施加至延伸区域的触摸输入来控制音乐文件的回放。因此,能够解决当用户通过使用控制输入单元听音乐文件时难以控制音乐文件的回放的问题。另外,能够克服当显示单元的状态转换成非激活状态时难以识别手势的现有限制。另外,用户能够在不看屏幕的状态下控制音乐文件的回放,由此提高用户的便利感。
以上描述中提到的本发明可利用存储有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来实现,所述指令由处理器执行以执行本文所呈现的各种方法。可能的机器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HDD(硬盘驱动器)、SSD(固态盘)、SDD(硅磁盘驱动器)、ROM、RAM、CD-ROM、磁带、软盘、光学数据存储装置、本文所呈现的其它类型的存储介质及其组合。如果期望,机器可读介质可按照载波的形式实现(例如,经由互联网的传输)。处理器可包括移动终端的控制器180。
以上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被认为限制本公开。本说明书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许多替代、修改和变型将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方法和其它特性可以按照各种方式组合以获得另外的和/或另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特性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特征可以按照多种形式来具体实现,所以还应该理解,除非另外指明,否则上述实施方式不受以上描述的任何细节限制,而是应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范围内广义地理解,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和修改因此旨在被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涵盖。
Claims (20)
1.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第一区域以及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
无线通信处理器,所述无线通信处理器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当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没有被激活时所述移动终端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当所述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并且
基于施加至所述第二区域的预定触摸输入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正被施加至与所述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来执行包括在所述第一回放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在包括在所述第一回放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当中的当前正被执行的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通过应用当所述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时设置的音量值来执行包括在所述第一回放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正被施加至所述显示器的预定触摸输入,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之前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第二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并且
基于正被施加至与所述第二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输入,执行包括在所述第二回放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正被施加至所述显示器的预定触摸输入,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包括至少一个先前设置的回放文件的第三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并且
基于正被施加至与所述第三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执行包括在所述第三回放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正被施加至与所述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所述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第一回放列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正被施加至与包括在所述第一回放列表中的所述第一回放文件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从所述第一回放列表删除第一回放文件或执行所述第一回放文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连接至与所述外部设备不同的不同外部设备的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当所述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所述不同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并且
基于正被施加至所述第二区域的预定触摸输入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11.一种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当显示器的第一区域和所述显示器的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没有被激活时所述移动终端连接至外部设备,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当所述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以及
基于正被施加至所述第二区域的预定触摸输入,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正被施加至与所述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执行包括在所述第一回放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在包括在所述第一回放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当中的当前正被执行的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应用当所述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时设置的音量值来执行包括在所述第一回放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正被施加至所述显示器的预定触摸输入,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之前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的第二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以及
基于正被施加至与所述第二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输入,执行包括在所述第二回放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正被施加至所述显示器的预定触摸输入,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包括至少一个先前设置的回放文件的第三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以及
基于正被施加至与所述第三回放列表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执行包括在所述第三回放列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正被施加至与所述第一回放列表相对应的所述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第一回放列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正被施加至与包括在所述第一回放列表中的所述第一回放文件相对应的图标的预定触摸输入,从所述第一回放列表删除第一回放文件或执行所述第一回放文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连接至与所述外部设备不同的不同外部设备的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与当所述移动终端先前连接至所述不同外部设备时执行的至少一个回放文件相对应的视觉信息;以及
基于正被施加至所述第二区域的预定触摸输入,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回放文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50097360A KR20170006558A (ko) | 2015-07-08 | 2015-07-08 |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2015-0097360 | 2015-07-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39147A true CN106339147A (zh) | 2017-01-18 |
Family
ID=56802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27709.6A Withdrawn CN106339147A (zh) | 2015-07-08 | 2016-07-06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36573B2 (zh) |
EP (1) | EP3115878B1 (zh) |
KR (1) | KR20170006558A (zh) |
CN (1) | CN106339147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64950B (zh) * | 2018-07-04 | 2020-07-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系统界面设置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
CN109801601B (zh) * | 2019-03-21 | 2020-11-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源的驱动方法、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3507A (zh) * | 2005-06-16 | 2007-03-21 | 株式会社卡西欧日立移动通信 | 移动终端设备 |
CN101438286A (zh) * | 2006-05-05 | 2009-05-20 | 奥沐尼芬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按时计价订购为音乐内容提供数字权限管理的方法 |
CN102084324A (zh) * | 2008-05-17 | 2011-06-01 |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 用于使背光照亮主显示器和可变形的按键或指示器的设备和方法 |
CN103186342A (zh) * | 2012-01-03 | 2013-07-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的基于手势的解锁 |
US20140059494A1 (en) * | 2012-08-23 | 2014-02-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pplication list depending on external device connected to mobile device |
CN104238837A (zh) * | 2013-06-23 | 2014-12-24 | 北京智膜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信息交互设备触控屏幕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04471513A (zh) * | 2012-07-11 | 2015-03-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柔性显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CN104660801A (zh) * | 2013-11-22 | 2015-05-2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31336B2 (en) * | 2004-07-30 | 2009-12-08 | Broadband Itv, Inc. | Method for converting, navigating and displaying video content uploaded from the internet to a digital TV video-on-demand platform |
GB0702604D0 (en) * | 2006-05-05 | 2007-03-21 | Omnifone Ltd | Handset commissi0ning |
US8145532B2 (en) * | 2006-06-27 | 2012-03-27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onnecting devices to a media sharing service |
US10334324B2 (en) * | 2008-11-26 | 2019-06-25 | Free Stream Media Corp. | Relevant advertisement generation based on a user operating a client device communicatively coupled with a networked media device |
EP2282258B1 (en) | 2009-07-24 | 2019-09-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executing menu in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thereof |
US9245441B1 (en) * | 2012-11-12 | 2016-01-26 | Iconnectzone, Inc | Smart remote controller handset |
US9323455B2 (en) | 2013-04-27 | 2016-04-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external mobile terminal |
US9684484B2 (en) * | 2013-05-29 | 2017-06-20 | Sonos, Inc. | Playback zone silent connect |
KR101638608B1 (ko) * | 2014-12-11 | 2016-07-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블루투스 오디오 볼륨을 조절하기 위한 방법, 헤드 유닛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
-
2015
- 2015-07-08 KR KR1020150097360A patent/KR20170006558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
- 2016-05-27 US US15/166,616 patent/US1053657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6-16 EP EP16174689.6A patent/EP311587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6-07-06 CN CN201610527709.6A patent/CN106339147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3507A (zh) * | 2005-06-16 | 2007-03-21 | 株式会社卡西欧日立移动通信 | 移动终端设备 |
CN101438286A (zh) * | 2006-05-05 | 2009-05-20 | 奥沐尼芬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按时计价订购为音乐内容提供数字权限管理的方法 |
CN102084324A (zh) * | 2008-05-17 | 2011-06-01 | 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 用于使背光照亮主显示器和可变形的按键或指示器的设备和方法 |
CN103186342A (zh) * | 2012-01-03 | 2013-07-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的基于手势的解锁 |
CN104471513A (zh) * | 2012-07-11 | 2015-03-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柔性显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US20140059494A1 (en) * | 2012-08-23 | 2014-02-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pplication list depending on external device connected to mobile device |
CN104238837A (zh) * | 2013-06-23 | 2014-12-24 | 北京智膜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信息交互设备触控屏幕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04660801A (zh) * | 2013-11-22 | 2015-05-2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536573B2 (en) | 2020-01-14 |
KR20170006558A (ko) | 2017-01-18 |
US20170013115A1 (en) | 2017-01-12 |
EP3115878A1 (en) | 2017-01-11 |
EP3115878B1 (en) | 2018-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01009B2 (en) | Location based remind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10191655B2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10395236B2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CN106201391B (zh) | 移动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US9904918B2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106170033A (zh) | 手表型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US9454301B2 (en) | Mobile terminal controlled by at least one touch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for | |
CN107203261A (zh) | 手表型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925693A (zh) | 手表式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453812A (zh)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EP3144784B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mobile terminal | |
CN106372869A (zh) | 使用扩展显示器和手指扫描的移动终端及其支付方法 | |
CN105264783B (zh)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718187A (zh) | 移动终端及控制移动终端的内容的方法 | |
CN106502637A (zh) | 移动终端和操作该移动终端的方法 | |
CN106506792A (zh)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936953A (zh) | 移动终端 | |
CN106406688A (zh)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325731A (zh) |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612371A (zh) | 移动终端 | |
US20170024736A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CN106302982A (zh) | 移动终端以及用于控制该移动终端的方法 | |
CN106796485A (zh)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561040A (zh)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1728358B1 (ko)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