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3022A - 凝汽器 - Google Patents
凝汽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23022A CN106323022A CN201510381450.4A CN201510381450A CN106323022A CN 106323022 A CN106323022 A CN 106323022A CN 201510381450 A CN201510381450 A CN 201510381450A CN 106323022 A CN106323022 A CN 1063230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module
- water chamber
- condenser
- hydroec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凝汽器,包括第一模组、第二模组及第三模组,第一模组、第二模组及第三模组在售出前为分开的独立的个体,第一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及分别设于第一壳体左右两侧的第一前水室与第一后水室,第二模组包括用于设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及分别设于第二壳体左右两侧的第二前水室与第二后水室,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换热管束,第三模组包括用于设于第二壳体上用于接收汽轮机排气的接颈,第一前水室设有冷水进入口,第二前水室设有冷水出口,第一后水室与第二后水室通过管体相连通。该凝汽器由于采用各自独立的第一模组、第二模组及第三模组,从而便于运输,以此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汽器。
背景技术
凝汽器是汽轮机设备中最主要的一个辅助设备,其作用是用循环冷却水使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凝结成水,在汽轮机排汽口建立及维持一定的真空,并获得供锅炉给水的纯净凝结水,同时还能接收机组启停和正常运行中的疏水等。
现有的凝汽器主要有空气冷却凝汽器及水冷凝汽器,其工作原理均为热交换,即水蒸气液化放出的潜热被空气或水带走热量。现有的空冷机组尖峰冷却系统改造工程用凝汽器未在制造厂进行组装,将各种零部件进行安装时受场地和现场加工设备等条件所限,使现场的组装非常困难,因此,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凝汽器,解决了现有凝汽器现场组装困难等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凝汽器,包括第一模组、用于设于该第一模组上的第二模组及用于设于该第二模组上的第三模组,所述第一模组、第二模组及第三模组在售出前可为分开的独立的个体,所述第一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及分别设于该第一壳体左右两侧的第一前水室与第一后水室,所述第二模组包括用于设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及分别设于该第二壳体左右两侧的第二前水室与第二后水室,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换热管束,所述第三模组包括用于设于第二壳体上的接颈,该接颈用于接收汽轮机排气,所述第一前水室的底端设有冷水进入口,所述第二前水室的一侧设有一冷水出口,所述第一后水室与第二后水室通过管体相连通。
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位于各壳体两端的端管板及设于各壳体中部的若干间隔设置的中间管板,所述端管板及中间管板上对应设有穿设换热管束的管孔,各中间管板的管孔中心分别由前、后两端管板处向其壳体的中心逐渐升高。
优选方案为,所述端管板的周边通过挠性补偿板与该第一壳体焊接连接。
优选方案为,所述中间管板通过支撑管与壳体的底部及侧部焊接固定。
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前水室及第一后水室为对称设置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前水室及第二后水室为对称设置的弧形结构。
优选方案为,所述接颈由上端面向下端面呈逐渐渐扩的结构。
优选方案为,所述各水室的顶端分别设有放气口,其底端分别设有放水口。
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支撑杆及筋板。
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内表面设有防锈层,其外表面由内至外依次涂设有一层环氧富锌漆层、一层环氧云铁防锈漆层及两层聚氨酯面漆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的凝汽器采用各自独立的第一模组、第二模组及第三模组,可分别制造完成并经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预组装,进行验收后,在客户购买后通过分开的第一模组、第二模组及第三模组进行发货,从而便于运输,再在客户的使用现场进行组装,以此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及保证凝汽器的安装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凝汽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凝汽器;10、第一模组;20、第二模组;30、第三模组;11、第一壳体;12、第一前水室;13、第一后水室;15、管板;130、管孔;50、换热管;51、空冷区;120、冷水进入口;121、221、放气口;122、132、222、放水口;21、第二壳体;22、第二前水室;23、第二后水室;220、冷水出口;31、接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凝汽器100用于设于空冷机组尖峰冷却系统内,其包括第一模组10、位于该第一模组10上并与该第一模组10可另外组装的第二模组20及位于该第二模组20上并与该第二模组20可另外组装的第三模组30。所述第一模组10、第二模组20及第三模组30在售出前为分开的独立的个体。
所述第一模组10包括第一壳体11及分别设于该第一壳体11左右两侧的第一前水室12与第一后水室13。
所述第一壳体11为方框状,其由钢板拼焊而成。该第一壳体11内有支撑杆及筋板等加强件,以增强其刚性。该第一壳体11的内表面设有防锈层,其外表面由内至外依次涂设有一层环氧富锌漆层、一层环氧云铁防锈漆层及两层聚氨酯面漆层。
该第一壳体11内设有分别位于该第一壳体11两端的端管板及设于该第一壳体11中部的若干中间管板。各端管板与中间管板的结构形状大体相同。图3即为一个管板15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端管板的周边通过挠性补偿板与该第一壳体11焊接连接。所述中间管板通过支撑管与第一壳体的底部及侧部焊接固定。所述端管板及中间管板上对应设有多个穿设换热管50的管孔130,这些管孔130呈三角形排列,且各中间管板的管孔中心分别由前、后两端管板处向该第一壳体11的中心逐渐升高,使换热管50在其长度方向形成一挠性上拱,以补偿换热管50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热膨胀差,并使换热管50外壁凝结的水能及时沿换热管倾斜方向流下,提高其热交换率,同时便于在停机时能尽快排净换热管50中的余水。所述换热管50整体为三角形排列,形成一换热管束。该换热管束中部围成一空冷区51。每个换热管50的两端通过胀焊固定在端管板上。该第一壳体11内部根据换热管束的布置形式还设置有一些积水板及挡汽板,以提高对蒸汽的冷凝效率。在靠近两端管板处还设置有取样水槽,以便检测换热管与端管板之间的密封性。该第一壳体11的下部设有热井,并在热井上设有检测并控制水位的平衡器及磁翻板液位计,于热井的底端开设有凝结水出口及凝结水排水口,并于凝结水出口上设有防涡流装置。
所述第一前水室12及第一后水室13为对称设置的弧形结构,以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减小冷却水的压力损失,能使进入换热管50内的冷却水均匀分布。该第一前水室12及第一后水室13的外壁使用T形筋加强水室的强度。该第一前水室12的底端设有冷水进入口120,并于该冷水进口120设置安全栅栏,利于检修安全。该第一前水室12的中部设有对应空冷区51的空气抽出管,用于与抽真空设备连接,以将该凝汽器100内空冷区51抽真空使汽轮机排出气体进入至凝汽器100内,同时可将不凝结气体抽出。该第一前水室12及第一后水室13的顶端分别设有放气口121,并于各放气口121设有放气用的截止阀,以便排放水侧空气,使第一前水室12及第一后水室13充满水。该第一前水室12靠近底端位置的一侧设有放水口122,该第一后水室13的底端设有放水口132,并于各放水口122、132配设有放水用的截止阀,以便停机时放尽各水室积水。
所述第二模组20包括设于第一壳体11上的第二壳体21及分别设于该第二壳体21左右两侧的第二前水室22与第二后水室23。该第二壳体21的结构与第一壳体11的内部及外部结构相同,并于其内设有端管板及设于该第二壳体21中部的若干中间管板,并于端管板及中间管板上穿设有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于空冷区外围的换热管50的管壁厚度大于其余区域的管壁厚度。所述第二前水室22与第二后水室23的结构也分别与第一前水室12及第一后水室13的结构大致相同,即各水室为弧形,并于其顶端设有放气口221,其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前水室22的底端设有放水口222。该第二后水室23的底端与第一后水室13的顶端通过管体连通,该第二前水室22的一侧设有一冷水出口220。
所述第三模组30包括设于第二壳体21上的一接颈31,用于接收汽轮机排气及收集辅机等各种附加排入的流体。该接颈31上端面用于与汽轮机的排气口相连接,下端与第二模组20的第二壳体21相连接。该接颈31由上端面向下端面呈逐渐渐扩的结构,使汽轮机排气呈扩散型流动,具有良好的气体流动性能。该接颈31的内部采用钢管作为支撑构件,并排列成纵横交错的支撑管群,使接颈结构紧凑且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该接颈31的内表面设有防锈层,其外表面由内至外依次涂设有一层环氧富锌漆层、一层环氧云铁防锈漆层及两层聚氨酯面漆层。
使用时,由汽轮机排放的汽体通过接颈31进入到第二模组20的第二壳体21及第一模组10的第一壳体11内,经由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21内的换热管束进行冷却使其凝结获得水利用。同时,冷却水经由第一前水室12的冷水进口进入相应的换热管束,再经第一后水室13及第二后水室23回转,然后分别进入相应换热管束吸收热量后流经第二前水室22的冷水出口排出。由于该凝汽器100采用各自独立的第一模组10、第二模组20及第三模组30,可分别制造完成并经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预组装,进行验收后,在客户购买后通过分开的第一模组10、第二模组20及第三模组30进行发货,从而便于运输,再在客户的使用现场进行组装,以此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及保证凝汽器的安装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组、用于设于该第一模组上的第二模组及用于设于该第二模组上的第三模组,所述第一模组、第二模组及第三模组在售出前可为分开的独立的个体,所述第一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及分别设于该第一壳体左右两侧的第一前水室与第一后水室,所述第二模组包括用于设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及分别设于该第二壳体左右两侧的第二前水室与第二后水室,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换热管束,所述第三模组包括用于设于第二壳体上的接颈,该接颈用于接收汽轮机排气,所述第一前水室的底端设有冷水进入口,所述第二前水室的一侧设有一冷水出口,所述第一后水室与第二后水室通过管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位于各壳体两端的端管板及设于各壳体中部的若干间隔设置的中间管板,所述端管板及中间管板上对应设有穿设换热管束的管孔,各中间管板的管孔中心分别由前、后两端管板处向其壳体的中心逐渐升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管板的周边通过挠性补偿板与该第一壳体焊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板通过支撑管与壳体的底部及侧部焊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水室及第一后水室为对称设置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前水室及第二后水室为对称设置的弧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颈由上端面向下端面呈逐渐渐扩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何一项所述的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水室的顶端分别设有放气口,其底端分别设有放水口。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何一项所述的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支撑杆及筋板。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何一项所述的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内表面设有防锈层,其外表面由内至外依次涂设有一层环氧富锌漆层、一层环氧云铁防锈漆层及两层聚氨酯面漆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81450.4A CN106323022A (zh) | 2015-07-02 | 2015-07-02 | 凝汽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81450.4A CN106323022A (zh) | 2015-07-02 | 2015-07-02 | 凝汽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23022A true CN106323022A (zh) | 2017-01-11 |
Family
ID=57726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81450.4A Pending CN106323022A (zh) | 2015-07-02 | 2015-07-02 | 凝汽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23022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7504A (zh) * | 2019-06-27 | 2019-09-06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轴排刚性连接凝汽器的设计结构 |
CN110296614A (zh) * | 2019-06-28 | 2019-10-01 | 连云港利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凝汽器 |
CN112944938A (zh) * | 2021-03-23 | 2021-06-11 | 华能青岛热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轮机组的易安装凝汽器结构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928442U (zh) * | 2012-11-12 | 2013-05-08 | 湖北瑜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轮机凝汽器在线超声波防垢除垢系统 |
CN203132380U (zh) * | 2013-03-29 | 2013-08-14 | 西安协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带有竖直隔板的双流程多流程转换运行模式的凝汽器 |
CN203518658U (zh) * | 2013-11-14 | 2014-04-02 | 哈尔滨透平集团公司 | 一种汽轮机组用模块化凝汽器 |
JP2014159883A (ja) * | 2013-02-19 | 2014-09-04 | Hitachi Ltd | 復水器 |
CN204881228U (zh) * | 2015-07-02 | 2015-12-16 | 青州凯能热动设备有限公司 | 凝汽器 |
-
2015
- 2015-07-02 CN CN201510381450.4A patent/CN1063230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928442U (zh) * | 2012-11-12 | 2013-05-08 | 湖北瑜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汽轮机凝汽器在线超声波防垢除垢系统 |
JP2014159883A (ja) * | 2013-02-19 | 2014-09-04 | Hitachi Ltd | 復水器 |
CN203132380U (zh) * | 2013-03-29 | 2013-08-14 | 西安协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带有竖直隔板的双流程多流程转换运行模式的凝汽器 |
CN203518658U (zh) * | 2013-11-14 | 2014-04-02 | 哈尔滨透平集团公司 | 一种汽轮机组用模块化凝汽器 |
CN204881228U (zh) * | 2015-07-02 | 2015-12-16 | 青州凯能热动设备有限公司 | 凝汽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包献忠: "《火力发电机组运行人员现场规范操作指导书 汽轮机分册》", 30 April 2015, 中国电力出版社 * |
史月涛等: "《汽轮机设计与运行》", 31 January 2008, 中国电力出版社 * |
昝云龙: "《技术管理》", 31 July 2003, 原子能出版社 * |
青山热电厂等: "《N100-90/535型汽轮机》", 31 July 1979, 水利电力出版社 * |
顾新建等: "《机电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和案例》", 31 December 2013,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7504A (zh) * | 2019-06-27 | 2019-09-06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轴排刚性连接凝汽器的设计结构 |
CN110296614A (zh) * | 2019-06-28 | 2019-10-01 | 连云港利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凝汽器 |
CN112944938A (zh) * | 2021-03-23 | 2021-06-11 | 华能青岛热电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轮机组的易安装凝汽器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9204331B2 (en) | Flexible assembly of recuperator for combustion turbine exhaust | |
JP2007333343A (ja) | 熱交換器、これを備えた温水装置および熱交換器用の水管 | |
CN104251629B (zh) | 热交换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 |
CN106323022A (zh) | 凝汽器 | |
CN103261827A (zh) | 热交换器 | |
JP2014025679A (ja) | 太陽熱ボイラ用集熱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タワー式太陽熱ボイラ | |
CN102414524A (zh) | 间接干式冷却塔装置及方法 | |
CN204881228U (zh) | 凝汽器 | |
US9920476B2 (en) | Arrangement and method in soda recovery boiler | |
CN102667338A (zh) | 用于太阳能发电厂的产生蒸汽的热交换器 | |
CN104653241B (zh) |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2614007U (zh) | 卧式冷凝装置 | |
CN208059636U (zh) | 换热器和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系列的熔盐蒸汽生成器 | |
CN104067083A (zh) | 防堵塞蒸汽发生器管束 | |
US20100115949A1 (en) | Condensing equipment | |
US9671105B2 (en) | Continuous flow steam generator with a two-pass boiler design | |
CN104359223B (zh) | 以汽轮机乏汽作为电站锅炉暖风器热介质的系统及方法 | |
US20130048245A1 (en) | Heat Exchanger Having Improved Drain System | |
CN103697717B (zh) | 具有供热和纯凝双模式的凝汽器 | |
CN205373460U (zh) | 正置立式三段式u形管高压加热器 | |
CN210921466U (zh) | 一种双循环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7849348U (zh) | 一种带内置虹吸式疏水冷却段的低压加热器 | |
CN104633933A (zh) | 冷凝式常压热水锅炉 | |
CN206670069U (zh) | 一种并联式燃气热水器冷凝换热器 | |
CN204494805U (zh) | 冷凝式常压热水锅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