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0530A - 一种层间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层间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20530A CN106320530A CN201610721343.6A CN201610721343A CN106320530A CN 106320530 A CN106320530 A CN 106320530A CN 201610721343 A CN201610721343 A CN 201610721343A CN 106320530 A CN106320530 A CN 1063205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body
- longitudinal bore
- upper wall
- concrete
- lower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剪力墙层间连接节点,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该节点将上部墙体和下部墙体连成整体;所述上部墙体底部预埋连接钢筋;上部墙体和下部墙体之间有楼板;所述楼板采用预制板或叠合板;所述叠合板包括预制板和后浇层;所述下部墙体开有纵向孔洞,纵向孔洞有伸出下部墙体顶部与楼板顶面在同一标高或高于楼板顶面标高的凸起;将预制板搁置于下部墙体顶部,在下部墙体和预制板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纵向孔洞内无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安装上部墙体,上部墙体的连接钢筋插入纵向孔洞内,在上部墙体与楼板间、预留孔洞内浇筑灌浆料或混凝土,将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连成整体。本发明可提高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层间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结构是适合工业化的结构形式,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间的连接构造决定了结构整体性能。现有的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特别是墙体结构上层、下层墙体间的节点一般是结构的薄弱环节,影响受力性能;现有预制构件间的连接一般是在下部构件预留钢筋,插入到上部构件内,例如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浆锚连接等技术将下部墙体钢筋锚固在上部墙体内,灌浆需要压力,灌浆质量不易保证,施工较为复杂。
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间的水平接缝一般在每层结构楼板顶面部位,例如剪力墙结构中,上下层墙体的竖向分布筋一般在楼板以上部位连接,研究表明,当墙体开裂时,对构件连接不利;特别是建筑下部各层楼板以上部位是受力较大部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易于破坏,更不利于钢筋的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受力性能良好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层间连接节点。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可保证预制混凝土墙体连接整体性,施工方便,提高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本发明提出层间连接节点将上部墙体和下部墙体连成整体,上部墙体和下部墙体之间有楼板,所述墙体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上部墙体预埋连接钢筋,底部露出部分为L形或U形或直线形;所述楼板采用预制板或叠合板,支撑于下部墙体顶部;所述叠合板包括预制板和后浇层;所述下部墙体顶部有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纵向孔洞深度小于凸起高度,或者不小于凸起高度;所述纵向孔洞为不贯通孔洞或贯通孔洞;所述纵向孔洞内设置钢筋,所述钢筋锚固在孔洞侧壁混凝土内;所述凸起顶面与楼板顶面在同一标高或高于楼板顶面标高,例如高出楼板顶面20mm;将所述预制板搁置于下部墙体顶部,在下部墙体和预制板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此时保证纵向孔洞内无混凝土,可将纵向孔洞口临时封住;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安装上部墙体,上部墙体的连接钢筋插入纵向孔洞内,在上部墙体与楼板间、纵向孔洞内浇筑灌浆料或混凝土,将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连成整体。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在下部墙体和预制板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并且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在纵向孔洞内灌入灌浆料,安装上部墙体,上部墙体的连接钢筋插入纵向孔洞内,将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连成整体。所述上部墙体与楼板间有一定间隙,方便座浆,方便在纵向孔洞内浇筑灌浆料或混凝土,或者方便设置伸入纵向孔洞内灌浆管等。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所述上部墙体底部与纵向孔洞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可伸入纵向孔洞内的凸起,所述凸起的截面小于纵向孔洞截面;这样当在纵向孔洞内灌入灌浆料,安装上部墙体时灌浆料会被挤出,保证纵向孔洞内灌浆料的密实性。上部墙体的连接钢筋插入纵向孔洞内,将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连成整体。凸起伸入纵向孔洞内的深度可为10mm,或更深一些。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所述纵向孔洞顶部用金属箔或其他材料(例如在孔洞内塞入编织袋之类的柔软物)的封闭,避免混凝土进入纵向孔洞内;在安装上部墙体前,去除金属箔等封闭物。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所述纵向孔洞内设置钢筋,所述钢筋锚固在纵向孔洞底部混凝土内,或者锚固在纵向孔洞侧壁混凝土内。钢筋锚固在纵向孔洞底部或侧壁,显著提高孔洞内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连接整体性;后浇混凝土内的钢筋与该钢筋可搭接或机械连接或焊接在一起,传力直接、可靠;避免现有技术中钢筋锚固在孔洞内后浇混凝土内,再依靠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结合性能间接传力的状况。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所述预制板端部间隔设置凹槽。所述预制板端部凹槽与下部墙体顶部的凸起位置相对应;或者所述预制板端部凹槽设置于下部墙体顶部的凸起之间。在预制板端部或侧边间隔设置凹槽,便于在剪力墙层间连接节点处浇筑混凝土,保证后浇混凝土密实性;便于调整、布置上部剪力墙、下部剪力墙的钢筋。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所述下部墙体开有连通纵向孔洞的注浆孔,用于灌注灌浆料等到纵向孔洞内。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所述凸起有斜向上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为槽状或管状,外侧与上部墙体侧面平齐,顶部高于凸起顶部,以保证灌浆密实。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所述下部墙体顶部伸出钢筋;在下部墙体和预制板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后,该钢筋可提高后浇混凝土与下部墙体的整体性。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1)本发明的层间连接节点解决了上下层构件间钢筋连接问题。本发明技术是将上部墙体的钢筋锚入下部墙体中,区别于现有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浆锚连接等技术将下部墙体钢筋锚固在上部墙体内。现有技术中灌浆是从孔洞下部向上灌入,需要压力,灌浆质量不易保证;而且构件安装时要保证下部构件钢筋插入上部构件的预留孔内,安装麻烦。本发明在下部墙体预留纵向孔洞,方便上部墙体钢筋插入,吊装方便;通过在纵向孔洞处设置高出下部墙体顶部的凸起,可避免在下部墙体与预制板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入纵向孔洞;当浇筑的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将楼板与下部墙体连成整体后,再吊装上部墙体,此时上部墙体安装等工作有了坚固的平台,方便施工;将上部墙体钢筋插入纵向孔洞内,在纵向孔洞和上部墙体、下部墙体间浇筑灌浆料或混凝土,由于浇筑面高于纵向孔洞,因此很容易保证灌浆的密实性,保证施工质量。
(2)本发明的层间连接节点中,预制板上间隔设置凹槽,便于在接缝处浇筑混凝土,保证后浇混凝土密实性;便于调整上部墙体、下部墙体等。
(3)本发明的层间连接节点中,所述上部墙体底部与纵向孔洞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可伸入纵向孔洞内的凸起,凸起插入纵向孔洞,施加压力挤出纵向孔洞内的灌浆料等,保证灌浆料的密实性,同时避免上部墙体的连接钢筋与灌浆料间结合不紧密(如果简单将钢筋插入灌浆料中,钢筋与灌浆料间会结合不紧密)。同时凸起伸入楼板内,可显著提高墙体层间抗滑移能力。
(4)本发明的层间连接节点中,将上部墙体的钢筋锚入下部墙体中,锚固段在楼板区域以及楼板以下墙体区域可以保证钢筋的锚固性能:现有技术中,钢筋锚固段一般在每层楼板顶面以上墙体内,这个部位荷载作用下应力较大,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裂缝开展较多,甚至会压溃,不利于钢筋锚固;而且锚固钢筋一般采用灌浆料等(例如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浆锚连接等技术),灌浆料与预制混凝土接合面是薄弱环节,荷载作用下,预制混凝土易于剥落,影响性能。本发明可以避免这一不利状况。 而且本发明中上部构件的钢筋锚固段部分长度在楼板内,增加了锚固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在楼板与墙体连接处设置暗梁,进一步加强钢筋的连接,从而保证层间节点连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也可用于上下层柱子间的连接。即下层柱顶有纵向孔洞,上层柱子钢筋插入纵向孔洞内,锚固实现钢筋连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上部墙体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上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上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上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上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下部墙体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下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下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下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下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下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下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中下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中下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中下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中下部墙体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中预制板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中预制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中预制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中预制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含义为:1上部墙体 2下部墙体 3预制板 4下部墙体的纵向孔洞5凸起 6 上部墙体的连接钢筋 7 后浇混凝土 8纵向孔洞内的混凝土或灌浆料 9锚固在纵向孔洞侧壁的钢筋 10上部墙体底部凸起 11 半环状钢筋 12 钢筋环 12锚固在纵向孔洞底部的钢筋 14 注浆孔 15 预制板伸出钢筋 16 下部墙体顶部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层间连接节点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1是层间连接节点的剖面图示意图,剖切位置在下部墙体纵向孔洞位置(图中未画出本发明未涉及到的钢筋)。所述层间连接节点包括上部剪力墙1、下部剪力墙2和预制板3;所述楼板采用预制板。上部墙体1底部预埋连接钢筋6,露出部分为U形;下部墙体2顶部有凸起5,凸起5上开有纵向孔洞4,凸起5伸出下部墙体2顶面与楼板顶面在同一标高;纵向孔洞4设置了钢筋9,锚固在纵向孔洞4侧壁混凝土内。将预制板3搁置于下部墙体2顶部,在下部墙体2和预制板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7,保证纵向孔洞4内无混凝土,可临时将纵向孔洞口封住,例如用木桩等插入纵向孔洞内。待混凝土7达到预定强度后,安装上部墙体1,上部墙体1的连接钢筋6插入纵向孔洞4内,在上部墙体1与楼板3间、纵向孔洞4内浇筑灌浆料或混凝土8,将上部墙体1与下部墙体2连成整体。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在下部墙体2和预制板3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7并且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在纵向孔洞4内灌入灌浆料或混凝土8,再安装上部墙体1,上部墙体1的连接钢筋6插入纵向孔洞4内,待灌浆料或混凝土8硬化后将上部墙体1与下部墙体2连成整体。所述上部墙体1与楼板3间可留有一定间隙,方便座浆,方便在纵向孔洞内浇筑灌浆料或混凝土,或者方便设置伸入纵向孔洞内灌浆管等。图1中未示出楼板钢筋等。图1-1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剖切位置的剖面图,剖切位置在下部墙体的凸起之间。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2,凸起5伸出下部墙体2顶部,高于楼板顶面标高,即凸起5伸出预制墙体顶面,稍高于楼板顶面标高,例如高出楼板顶面10mm、20mm等。使浇筑混凝土7时,纵向孔洞内不进入混凝土。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3,所述楼板采用叠合板,即楼板包括预制板3和浇筑于其上的后浇混凝土7。上部墙体1底部预埋连接钢筋6,露出部分为U形;下部墙体2开有纵向孔洞4,纵向孔洞4有凸起5,凸起5伸出下部墙体2顶部与楼板顶面在同一标高;纵向孔洞4内设置了锚固在孔洞侧壁混凝土内的钢筋9。将预制板3搁置于下部墙体2顶部,在下部墙体2和预制板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7,保证纵向孔洞4内无混凝土,可临时将纵向孔洞口封住。待混凝土7达到预定强度后,安装上部墙体1,上部墙体1的连接钢筋6插入纵向孔洞4内,在上部墙体1与楼板3间、纵向孔洞4内浇筑灌浆料或混凝土8,将上部墙体1与下部墙体2连成整体。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在下部墙体2和预制板3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7并且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在纵向孔洞4内灌入灌浆料或混凝土8,再安装上部墙体1,上部墙体1的连接钢筋6插入纵向孔洞4内,灌浆料或混凝土8硬化后将上部墙体1与下部墙体2连成整体。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4,所述楼板采用叠合板,即楼板包括预制板3和浇筑于其上的后浇层;上部墙体1下部有凸起10,凸起10的位置与纵向孔洞4对应,凸起10上有连接钢筋6;纵向孔洞4内设置了锚固在孔洞侧壁混凝土内的钢筋9。先安装下部墙体2,在其上搁置预制板3,在下部墙体2和预制板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7,保证纵向孔洞4内无混凝土。待混凝土7达到预定强度后,在纵向孔洞4内浇筑灌浆料或混凝土8,然后安装上部墙体1,凸起9 插入到纵向孔洞4内,待灌浆料达到强度后,上部墙体1与下部墙体2连成整体。在另一技术方案中,待混凝土7达到预定强度后,安装上部墙体1,上部墙体1的连接钢筋6插入纵向孔洞4内,在上部墙体1与楼板3间、纵向孔洞4内浇筑灌浆料或混凝土8,将上部墙体1与下部墙体2连成整体。
为了增加层间连接节点的整体性,可在下部墙体2顶部的混凝土7内配置纵向钢筋,即在下部墙体2顶面配置钢筋,可提高节点整体性(附图中为画出实施例)。
图1到图4是建筑物的内剪力墙的层间连接节点示意图。建筑物外墙层间连接节点实施例示意图如图5。下部墙体2顶部外侧伸出混凝土薄板到楼板顶面标高,或者与上部剪力墙底部平齐,可避免在外剪力墙外侧层间节点处设置模板。下部墙体2顶部外侧伸出混凝土薄板可为凸起9的侧壁。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上部墙体1的一种实施例,如图6,底部预埋连接钢筋6,露出部分为U形,露出部分满足受力要求。上部墙体1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7,上部墙体1底部伸出锚固充分、露出部分为半环状的钢筋11,半环状钢筋11上挂有钢筋环12;半环状钢筋11的作用是悬挂钢筋环12,其露出部分长度满足悬挂要求,可等于或稍大于钢筋环6的直径。上部剪力墙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上部剪力墙1底部设置纵向凹槽;纵向凹槽两侧面连有钢筋,其上挂有钢筋环12;钢筋环12在运输、吊装阶段可以自由变动位置。上部剪力墙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纵向凹槽一侧面有混凝土薄板,可减少节点处浇筑后浇混凝土时的模板量。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上部墙体1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0,上部墙体1底部与下部墙体纵向孔洞4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可伸入纵向孔洞4内的凸起10,所述凸起10的截面小于纵向孔洞4截面,可为截锥形。凸起10伸入纵向孔洞4内的深度可为10mm,或更深,例如达到300mm。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下部墙体2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1、图20,下部墙体2顶部有凸起5,凸起5上开有纵向孔洞4,纵向孔洞4设置了钢筋9,锚固在纵向孔洞4侧壁混凝土内。所述纵向孔洞4为不贯通孔洞,如图14;或者所述纵向孔洞4为贯通孔洞,如图15。所述纵向孔洞4为柱形,如图14,或者所述孔洞底部扩大,如图19,可提高预制构件间连接整体性。纵向孔洞4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如图17,或者其他形状。纵向孔洞4设置的锚固在纵向孔洞4侧壁混凝土内的钢筋9为一组,如图14,或者是多组,如图15。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下部墙体2的另一种实施例,下部墙体2顶部有凸起5,凸起5上开有纵向孔洞4,凸起与下部墙体2同宽,如图11,或者凸起5宽度小于下部墙体2,如图12。为了增层间整体性,下部墙体顶部伸出钢筋15,如图12。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下部墙体2的另一种实施例,下部墙体2顶部有凸起5,凸起5上开有纵向孔洞4,凸起5有斜向上伸出部,伸出部为槽状,如图13;或者伸出部为管状;伸出部外侧与上部墙体1侧面平齐,顶部高于凸起5顶部,以保证灌浆密实。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下部墙体2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5,下部墙体2顶部一侧侧边伸出混凝土板,可用于外墙,减少节点处模板量。下部墙体2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纵向孔洞4的侧壁与下部墙体2顶部侧边伸出的混凝土板重合,如图16。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下部墙体2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8、图19,下部墙体2的纵向孔洞4内伸出纵向钢筋13。纵向钢筋13锚固在纵向孔洞4的底部,如图18、图19。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下部墙体2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21,下部墙体2侧面有灌浆孔14,连通纵向孔洞4,用于灌注灌浆料等到纵向孔洞4内。
本发明提出的层间连接节点中,预制板3的一种实施例,如图22,预制板3在与下部墙体2的接触面伸出钢筋15。预制板3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23,预制板3端部或侧面间隔设置凹槽,并且伸出锚固充分、露出部分为L形钢筋。预制板3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4,预制板3设置有凹槽,开有水平孔洞,凹槽与水平孔洞相交。预制板3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5,预制板3设置有凹槽,凹槽下部有混凝土薄板,可减少模板,方便施工。
Claims (8)
1.一种层间连接节点,将上部墙体和下部墙体连成整体,所述上部墙体和下部墙体之间有楼板,所述墙体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墙体;所述楼板采用预制板或叠合板,支撑于下部墙体顶部;所述叠合板包括预制板和后浇层;所述上部墙体预埋连接钢筋,在墙体底部露出部分为L形或U形或直线形;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墙体顶部有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纵向孔洞为不贯通孔洞或贯通孔洞;所述纵向孔洞内设置钢筋,所述钢筋锚固在孔洞侧壁混凝土内;所述凸起顶面与楼板顶面在同一标高或高于楼板顶面标高;将所述预制板搁置于下部墙体顶部,在下部墙体和预制板形成的空间浇筑混凝土,纵向孔洞内无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安装上部墙体,上部墙体的连接钢筋插入纵向孔洞内,在上部墙体与楼板间、纵向孔洞内浇筑灌浆料或混凝土,将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连成整体;或者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在纵向孔洞内灌入灌浆料,安装上部墙体,上部墙体的连接钢筋插入纵向孔洞内,将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连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墙体底部有伸入所述纵向孔洞内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孔洞内设置钢筋,所述钢筋锚固在纵向孔洞底部混凝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孔洞顶部用金属箔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墙体开有连通纵向孔洞的注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端部或侧边间隔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位置相对应;或者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凸起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有斜向上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为槽状或管状,外侧与上部墙体侧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墙体顶部伸出钢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21343.6A CN106320530A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一种层间连接节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21343.6A CN106320530A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一种层间连接节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20530A true CN106320530A (zh) | 2017-01-11 |
Family
ID=57791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21343.6A Withdrawn CN106320530A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一种层间连接节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20530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19846A (zh) * | 2017-04-20 | 2017-09-01 | 三能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墙板及其安装结构、制造方法、安装方法 |
CN110206161A (zh) * | 2019-05-31 | 2019-09-06 |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柔性连接结构 |
CN112127377A (zh) * | 2020-10-21 | 2020-12-25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alc板砖胎模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12127378A (zh) * | 2020-10-21 | 2020-12-25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砖胎模榫卯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2016
- 2016-08-25 CN CN201610721343.6A patent/CN10632053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19846A (zh) * | 2017-04-20 | 2017-09-01 | 三能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墙板及其安装结构、制造方法、安装方法 |
CN110206161A (zh) * | 2019-05-31 | 2019-09-06 |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柔性连接结构 |
CN112127377A (zh) * | 2020-10-21 | 2020-12-25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alc板砖胎模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12127378A (zh) * | 2020-10-21 | 2020-12-25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砖胎模榫卯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34422B (zh) | 一种可装配埋入式预制空心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358337B (zh) | 一种装配整体式预制双薄板轻质叠合楼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9356173A (zh) | 一种拼装式锚杆框架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088355A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结构层间连接方法 | |
CN106320530A (zh) | 一种层间连接节点 | |
CN105781010A (zh) | 一种复合墙板及其装配整体式结构 | |
CN106088348A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 | |
CN209686651U (zh) | 用于装配式剪力墙的连接结构体系 | |
CN106121050A (zh) | 一种层间连接节点 | |
CN112523200A (zh) | 集成式管桩 | |
CN108729927B (zh) | 一种既有隧道改扩建为连拱隧道的中隔墙修建方法 | |
CN106499064A (zh) |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 | |
CN106088354A (zh) | 一种层间连接节点 | |
CN106121051A (zh) | 一种层间连接节点 | |
US5871307A (en) | Pre-cast concrete panel wall | |
CN110130934A (zh) | 具有箱型顶板结构的城市隧道分岔口的施工方法 | |
CN105350547A (zh) | 一种用于护坡桩桩间土支护的方法 | |
CN106193328A (zh) | 一种层间连接节点 | |
CN212772306U (zh) | 一种提高钢管锚杆静压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装置 | |
CN110005429B (zh) | 城市隧道分岔口的箱型顶板结构 | |
CN106223489A (zh) |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 | |
CN110159272A (zh) | 具有箱型顶板结构的大跨度城市隧道的施工方法 | |
CN210507505U (zh) | 预制装配式薄板胎模 | |
CN110158610B (zh) | 一种预应力型钢支护桩 | |
CN210002611U (zh) | 一种用于l型装配式剪力墙的盒式连接节点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