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16020A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16020A CN106316020A CN201610677025.4A CN201610677025A CN106316020A CN 106316020 A CN106316020 A CN 106316020A CN 201610677025 A CN201610677025 A CN 201610677025A CN 106316020 A CN106316020 A CN 1063160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ish
- bed mud
- garbage
- polluted bed
- la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00—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sor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networks, gratings, grid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09B3/8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involving an extraction ste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8—Construction or demolition [C&D] was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Separation Of Solids By Using Liquids Or Pneumatic Pow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包括:垃圾初选装置,对污染底泥中大颗粒垃圾进行初步分离;除渣分选装置,用于对初步分选底泥中的小颗粒垃圾进行分选;垃圾分类装置,用于分离和筛选得到可再生利用的轻质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该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利用垃圾分类装置将污染底泥分选出可再生利用的轻质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以用于进行催化制气和发电,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采用垃圾初选装置对污染底泥进行初步分离、除渣分选装置对初步分选装置去除小颗粒垃圾以及垃圾分类装置筛选出可再生利用的轻质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实现了对污染底泥的减量处理以减少后续处置量,同时实现了垃圾的可再生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
背景技术
河涌是一种开放式水域,一般具有水面窄、流程长、沿海与近海河流多具有感潮特征等特点,湖泊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水域,具有水面宽、水深浅、水流速度缓、水体交换慢等特点,河湖泊涌一般容易受季节雨汛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多,面向城市河湖泊涌的排污量大幅度增加,河湖泊涌成了各种污染物的汇集场所,使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水质变黑发臭、鱼虾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或无法生存。河湖泊涌床底底泥受污染水体长期侵蚀、多年沉积形成污染底泥且日益加重,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内在污染源。
在河湖泊涌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所采挖的污泥底泥中含有大量的垃圾,例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大颗粒雨洪漂石、砾石、碎石和泥沙混合物等,现有的处理方式是将所采挖的污染底泥直接进行脱水固化,一方面增加了脱水固化的量,另一方面脱水固化后的底泥中仍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无法进行资源利用,而且需要占用大量的填埋空间。
因此,如何在对污染底泥进行处理中实现垃圾分类以实现资源再生和利用已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旨在解决如何在对污染底泥进行处理中实现垃圾分类以实现资源再生和利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包括:
垃圾初选装置,连接于输送污染底泥的输泥管并用于对所述污染底泥中大颗粒垃圾进行初步分离以得到初步分选底泥;
除渣分选装置,连接于所述垃圾初选装置的输出端并用于对所述初步分选底泥中的小颗粒垃圾进行分选;
垃圾分类装置,用于对所述污染底泥按照自重进行建筑垃圾和有机垃圾进行分离和筛选以得到可再生利用的轻质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初选装置包括连通所述输泥管的输送管道、连通所述输送管道以收集所述大颗粒垃圾的沉石箱,所述沉石箱和所述除渣分选装置沿所述污染底泥的流动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初选装置还包括沿所述污染底泥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内并位于所述沉石箱前后的第一平板阀门和第二平板阀门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与所述沉石箱连接口处以使所述大颗粒垃圾滑向所述沉石箱内的斜板格栅。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初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沉石箱入口处的平板格栅、设置于所述沉石箱内并位于所述平板格栅与垃圾出口之间的平板闸门以及设置于所述沉石箱垃圾出口处的启闭机构,所述平板闸门将所述沉石箱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初选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沉石箱内的所述大颗粒垃圾运输至垃圾集料车间的沉石集料斗车。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道的数量为2个,且两所述输送管道于所述输泥管连通处的内夹角为60°。
进一步地,所述除渣分选装置包括连通于两所述输送管道末端的横管、与所述横管连通并用于分选出小颗粒垃圾的格栅机以及设置于所述格栅机垃圾出口并用于收集小颗粒垃圾的垃圾料斗,所述格栅机还设有用于将泥沙导出的泥沙导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除渣分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横管两端部并分别靠近各所述输送管道一侧以用于导流的第一反冲板和第二反冲板。
进一步地,所述除渣分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格栅机入口处并用于缓冲分流的消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还包括连通所述输泥管末端以收集所述污染底泥采挖和输送过程中扩散的恶臭气体的臭气收集与处理装置。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通过设置于所述输泥管相连通的所述垃圾初选装置以将大颗粒垃圾从所述污染底泥中分选处理,利用所述除渣分选装置将所述初步分选底泥中的小颗粒垃圾分选出来并得到泥沙混合物,利用所述垃圾分类装置将所述污染底泥分选出可再生利用的轻质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将分选出的轻质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等有机质和热值较高的生活垃圾用于进行催化制气和发电,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并且采用所述垃圾初选装置对所述污染底泥进行初步分离、所述除渣分选装置对所述初步分选装置去除小颗粒垃圾以及所述垃圾分类装置筛选出可再生利用的轻质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实现了对所述污染底泥的减量处理以减少后续处置量,同时实现了污染底泥中垃圾的可再生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的总体框架图;
图2是图1中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 输泥管 | 293 | 限位器 |
20 | 垃圾初选装置 | 30 | 除渣分选装置 |
22 | 输送管道 | 32 | 横管 |
24 | 沉石箱 | 34 | 格栅机 |
240 | 上箱体 | 340 | 垃圾出口 |
242 | 下箱体 | 342 | 泥沙导出口 |
244 | 启闭机构 | 35 | 垃圾料斗 |
25 | 第一平板阀门 | 36 | 第一反冲板 |
26 | 第二平板阀门 | 38 | 第二反冲板 |
27 | 斜板格栅 | 39 | 消能结构 |
23 | 平板格栅 | 40 | 垃圾分类装置 |
28 | 平板闸门 | 50 | 臭气收集与处理装置 |
29 | 沉石集料斗车 | 60 | 沉沙装置 |
291 | 驱动装置 | 70 | 集污井 |
292 | 轨道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包括:
垃圾初选装置20,连接于输送污染底泥的输泥管10并用于对所述污染底泥中大颗粒垃圾进行初步分离以得到大颗粒垃圾和初步分选底泥;
除渣分选装置30,连接于所述垃圾初选装置20的输出端并用于对所述初步分选底泥中的小颗粒垃圾进行分选;
垃圾分类装置40,用于对所述污染底泥按照自重进行建筑垃圾和有机垃圾进行分离和筛选以得到可再生利用的轻质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通过设置于所述输泥管10相连通的所述垃圾初选装置20以将大颗粒垃圾从所述污染底泥中分选处理,利用所述除渣分选装置30将所述初步分选底泥中的小颗粒垃圾分选出来并得到泥沙混合物,利用所述垃圾分类装置40将所述污染底泥分选出可再生利用的轻质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将分选出的轻质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等有机质和热值较高的生活垃圾用于进行催化制气和发电,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并且采用所述垃圾初选装置20对所述污染底泥进行初步分离、所述除渣分选装置30对所述初步分选装置去除小颗粒垃圾以及所述垃圾分类装置40筛选出可再生利用的轻质生活垃圾和有机垃圾,实现了对所述污染底泥的减量处理以减少后续处置量,同时实现了污染底泥中垃圾的可再生利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垃圾分类装置40用于实现对燃值较高生活、有机垃圾进行分离和筛选。优选地,所述垃圾分选装置包括供垃圾经过的分选滚筒(未图示)以及设置于所述分选滚筒内的鼓风机(未图示),利用所述鼓风机提供的高速气流实现对燃值较高生活、有机垃圾进行分选,砖头、块石、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以及卵砾石、漂石等无机垃圾一般粒径较大,自重较重,而塑料袋、树根等有机和燃值较高垃圾一般较轻,将混合垃圾通过传送带送到垃圾分选滚筒中部,同时在所述分选滚筒底部向上送入高速造风气流,高然值、轻质有机垃圾被高速气流携裹通过所述分选滚筒顶部的集料口,杂石等较重建筑垃圾落入分选滚筒底部的集料口,从而实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的分选,为高然值、轻质生活垃圾、有机垃圾进行垃圾催化制气等资源利用提供了条件。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垃圾分类装置40所分选的对象为所述垃圾初选装置20分选出的大颗粒垃圾以及所述除渣分选装置30分选出的小颗粒垃圾。
在该实施例中,大颗粒垃圾须满足以下其中之一:粒径为5cm以上以及比重为1.5以上,例如,所述大颗粒垃圾为包括块石、卵砾石、粗杂颗粒等,块石包括砖头、块石、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以及漂石等,粗杂颗粒报警质轻的塑料袋、树根等,不限于此。
在该实施例中,小颗粒垃圾是指一些细小颗粒、贝壳和杂物等,但不限于此。
在该实施例中,污染底泥及河湖泊涌污染水体中的漂浮垃圾,通过挖泥船开挖、输泥管10输送到底泥处理厂后,首先进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对垃圾进行分离和筛选,将分类和筛选后的泥沙混合物输送至沉沙装置60中进行沉沙处理,以及将分选出的垃圾进行分类,可再生利用垃圾用于垃圾催化制气或者发电使用以及其他杂类垃圾用于填埋处置等。
请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初选装置20包括连通所述输泥管10的输送管道22、连通所述输送管道22以收集所述大颗粒垃圾的沉石箱24,所述沉石箱24和所述除渣分选装置30沿所述污染底泥的流动方向设置。通过设置所述沉石箱24以将所述污染底泥中的大颗粒垃圾分离出来,实现对污染底泥的减量处理,实现对粗杂垃圾的初步分选。
在该实施例中,沿所述污染底泥的流动方向,所述沉石箱24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22下方并位于所述除渣分选装置30的上游,利用所述大颗粒垃圾的自重沿所述输送管道22落入所述沉石箱24内,实现污染底泥的初步分选。
请参照图2至图3,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初选装置20还包括沿所述污染底泥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22内并位于所述沉石箱24前后的第一平板阀门25和第二平板阀门26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22与所述沉石箱24连接口处以使所述大颗粒垃圾滑向所述沉石箱24内的斜板格栅27。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平板阀门25和所述第二平板阀门26以分别实现对沉石箱24和所述除渣分选装置30的通断,当所述沉石箱24出现堵塞情况或者需要检修时,关闭所述第一平板阀门25;当所述除渣分选装置30出现堵塞情况或者需要检修时,关闭所述第一平板阀门25和/或者所述第二平板阀门26。并通过设置所述斜板格栅27以使所述大颗粒垃圾沿所述平板格栅滑入所述沉石箱24内,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所述斜板格栅27设置于所述第一平板阀门25和所述第二平板阀门26之间,并靠近所述沉石箱24的垃圾入口处。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斜板格栅27沿所述输送管道22的轴线方向倾斜设置,且设置于所述沉石箱24的垃圾入口的边缘处且靠近所述第二平板阀门26一侧。优选地,所述斜板格栅27与所述输送管道22的轴线呈45°倾角,即沿所述垃圾入口朝向所述第二平板一侧倾斜且与所述输送管道22的轴线夹角为45°。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斜板格栅27的间距为5cm,以实现对所述污染底泥中大颗粒垃圾进行阻挡,以使大颗粒垃圾进入所述沉石箱24内,小颗粒垃圾经过所述斜板格栅27沿所述输送管道22进入所述除渣分选装置30内进行分选处理。所述垃圾初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沉石箱入口处的平板格栅、设置于所述沉石箱内并位于所述平板格栅与垃圾出口之间的平板闸门以及设置于所述沉石箱垃圾出口处的启闭机构,所述平板闸门将所述沉石箱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
请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初选装置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沉石箱24入口处的平板格栅23、设置于所述沉石箱24内并位于所述平板格栅23与垃圾出口之间的平板闸门28以及设置于所述沉石箱24垃圾出口处的启闭机构244,所述平板格栅23将所述沉石箱24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上箱体240和下箱体242。通过设置所述平板格栅23设置于所述沉石箱24的垃圾入口处,以对所述输送管道22传输过来的大颗粒垃圾进行筛分;通过设置所述平板闸门28以将所述沉石箱24的内部空间划分为所述上箱体240和所述下箱体242,以使所述大颗粒垃圾能通过所述平板格栅后并在所述平板闸门28的支撑下进入所述上箱体240内,打开所述平板闸门28,所述大颗粒就垃圾沿所述平板闸门28的闸口进入到所述下箱体242内,通过设置所述启闭机构244以自动打开和关闭所述垃圾出口,并定期向所述垃圾出口输送垃圾。使用时,当所述上箱体240内垃圾储量达到预设值时,启动所述平板闸门28以使所述上箱体240和所述下箱体242相通,并使所述上箱体240内的垃圾沿所述下箱体242内;当所述上箱体240内垃圾全部倒出后,关闭所述平板闸门28以分割所述上箱体240和所述下箱体242,直至所述上箱体240内垃圾储量达到预设值时,再次启动所述平板闸门28;当所述下箱体242接收的垃圾达到预设值时,启动所述启闭机构242以开启所述垃圾出口,将所述垃圾全部倾倒处所述沉石箱24,倾倒完毕后,关闭所述启闭机构242。如此往复循环,实现垃圾倾倒的循环进行。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斜板格栅27和平板格栅23采用高强锰钢加工而成,并且面向粗杂垃圾进入一侧做成切角处理,以实现垃圾袋、树根等柔性垃圾的切削,减少对所述斜板格栅27或者平板格栅23的堵塞。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平板格栅23的间距按2倍于所述挖泥船铰刀系统底部吸泥口所设杂物格栅的间距设置,以满足所述输泥管10和所述输送管道22中的大颗粒杂物全部可以顺利通过所述平板格栅23落入所述沉石箱24的下箱体242内。
请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初选装置20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沉石箱24内的所述大颗粒垃圾运输至垃圾集料车间的沉石集料斗车29。通过设置所述沉石集料斗车29以将收集于所述沉石箱24内的大颗粒垃圾运送至所述垃圾集料车间内,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沉石箱24采用双层设计,上层的上箱体240通过喇叭状溜槽与所述输送管道22底部的平板格栅23相连,下箱体242底部设置液压制动双开底板,所述平板闸门28设置于所述上箱体240与所述下箱体242之间。工作时,大颗粒垃圾经所述上箱体240、平板闸门28不断落入所述下箱体242,当监测装置发现所述下箱体242将满时,迅速关闭平板闸门28,然后打开所述下箱体242底板,粗杂大颗粒垃圾落入下方的所述沉石集料斗车29内,此时粗杂垃圾继续落入所述上箱体240。所述下箱体242中的大颗粒垃圾等粗杂颗粒排空后,迅速关闭所述下箱体242底板,然后打开中间平板闸门28,此时所述上箱体240中的大颗粒垃圾等粗杂垃圾落入所述下箱体242,直至所述下箱体242将满时进入下一个循环作业。所述沉石集料斗车29每收集一次沉石箱24大颗粒垃圾等粗杂垃圾,当所述下箱体242底板关闭进入下一工作循环时,即迅速移到垃圾集料车间,自动翻斗卸料,然后返回所述下箱体242的底部等待下一批大颗粒垃圾,往复循环,实现粗杂垃圾的初步分离。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垃圾初选装置20还包括驱动所述沉石集料斗车29移动的驱动装置291、设置于所述沉石箱24底部与垃圾集料车间之间并用于对所述沉石集料斗车29起到导向作用的轨道292以及设置于所述轨道292上以限制所述沉石集料斗车29移动距离的限位器293,所述限位器293设置于所述轨道292之靠近所述垃圾集料车间一侧,避免所述沉石集料斗车29移动距离过多而出现脱轨问题。利用所述驱动装置291驱动所述沉石集料斗车29沿所述轨道292在所述沉石箱24与所述垃圾集料车间来回移动。
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道22的数量为2个,且两所述输送管道22于所述输泥管10连通处的内夹角为60°。通过设置两个与所述输泥管10相通的输送管道22,以提供垃圾分选能力,提高污染底泥处理厂的产量。优选地,两所述输送管道22的内夹角为60°,以使污染底泥能够顺畅地沿所述输泥管10流入两所述输送管道22内,避免在所述输泥管10和所述输送管道22内出现堵塞问题。
请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所述除渣分选装置30包括连通于两所述输送管道22末端的横管32、与所述横管32连通并用于分选出小颗粒垃圾的格栅机34以及设置于所述格栅机34垃圾出口并用于收集小颗粒垃圾的垃圾料斗35,所述格栅机34还设有用于将泥沙导出的泥沙导出口。通过设置所述格栅机34以分选出经所述沉石箱24分选处理后的含有小颗粒垃圾的污染底泥进行小颗粒垃圾分选,并分选出的小颗粒垃圾收集于所述垃圾料斗35中,实现垃圾的再次分选,为后续垃圾的再生利用提供基础。所述垃圾料斗35收集的所述小颗粒垃圾可以由所述垃圾分选装置进行再次分类,以得到可资源再生利用的垃圾和用于填埋的垃圾,实现资源化再生。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格栅机34设有所述垃圾出口和所述泥沙导出口,以供小颗粒垃圾和泥沙混合物导出,实现小颗粒垃圾与泥沙混合物的分类处理。
优选地,所述格栅机34为平板格栅23机,所述污染底泥中的大块石、卵砾石等粗杂垃圾经所述大颗粒垃圾分选装置过滤后进入所述格栅机34,对小颗粒垃圾等小颗粒垃圾进行再次分选,分选出的小颗粒垃圾进入所述垃圾料斗35中以及所述泥沙混合物进入所述沉沙装置60中。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条横管32以将两所述输送管道22内的污染底泥集中收集于所述格栅机34内进行再次垃圾分选,实现垃圾分选的集中处理。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输送管道22对应一格栅机34,以增加垃圾分选的处理量,实现污染底泥处理厂垃圾分选的容量扩大。
请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所述除渣分选装置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横管32两端部并分别靠近各所述输送管道22一侧以用于导流的第一反冲板36和第二反冲板38。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反冲板36和所述第二反冲板38,以使从两所述输送管道22内进入横管32中的泥沙混合物相互对冲,达到一定的消能作用,还可以起到稳定旋转方向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使沿所述输送管道22流入所述横管32内的初步分选底泥顺畅地进入所述横管32内,避免所述初步分选底泥在进入所述横管32出现漩涡,而影响流动速度。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冲板36和所述第二反冲板38设置于所述横管32的两端部,所述第一反冲板36和所述第二反冲板38分别设置于所述横管32轴线与所述输送管道22轴线的交汇处。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冲板36与所述输送管道22的轴线成45°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反冲板38与对应的所述输送管道22的轴线成50°夹角,沿两所述输送管道22内流入所述横管32中的泥沙混合相互对冲,达到消能作用,同时实现对所述初步分选底泥的导流作用。
请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所述除渣分选装置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格栅机34入口处并用于缓冲分流的消能结构39。通过在所述格栅机34的入口处设置消能结构39,以减小经所述横管32导入的所述初步分选底泥对所述格栅机34中栅板的冲击,起到一定的缓冲和分流作用。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还包括连通所述输泥管10末端以收集所述污染底泥采挖和输送过程中扩散的恶臭气体的臭气收集与处理装置50。利用所述臭气收集与处理装置50以收集所述污染底泥中经所述输送管道22输送过程中发生厌氧发酵而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气体,可以有效控制气体扩散。优选地,所述臭气收集与处理装置50经导管连接酸性池和碱性池,以有效降低气体中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达到除臭的目的,并且使得臭气排放达标,避免出现空气污染。
在该实施例中,经所述臭气收集与处理装置50处理后,本发明实施例施工河湖泊涌周界、底泥处理厂周界毒臭气体排放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标准要求。
由于河湖泊涌污染底泥构成复杂,特别是城市建成区及工业区、畜牧区等区内河湖泊涌污染水体,底泥成份尤其复杂。在污染底泥处理过程中,为减少后期处理总量,提高污染底泥无害处置效率和脱水固化效率,保障脱水机械良好运转状态和减少设备故障,减少各种外加材料用量和脱水机械易耗材料、配件损耗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对污染底泥中富含的大量垃圾、杂物等进行分选、过滤,根据不同污染来源,底泥中的垃圾、杂物一般包含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雨洪漂石、卵砾石、各种树木、橡胶、金属、电子垃圾等等,并对上述垃圾、杂物的处理以及进行分类,以确保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工业化处理与再生系统包括用于对河湖泊涌进行采挖并提取污染底泥的底泥疏浚设备10、一端连通所述底泥疏浚设备10并用于输送所述底泥疏浚设备10采挖的所述污染底泥的管道输送设备20、连接所述管道输送设备20另一端并用于对所述管道输送设备20输送的所述污染底泥进行垃圾分类的垃圾分选设备30、用于对所述垃圾分选设备30分选出的泥沙混合物进行分级沉淀以得到可资源再生利用余砂的泥沙分离设备40、用于对所述泥沙分离设备40处理后产生的泥水混合物进行沉淀和净化处理以得到可回排余水的泥水分离设备50以及对所述泥水分离设备50处理后产生的泥浆进行浓缩调理、改性调质和脱水固化的脱水固化设备60,所述脱水固化设备60将脱水固化过程中产生的压滤液输送至所述泥水分离设备50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垃圾初选装置,连接于输送污染底泥的输泥管并用于对所述污染底泥中大颗粒垃圾大颗粒垃圾进行初步分离以得到所述大颗粒垃圾和初步分选底泥;
除渣分选装置,连接于所述垃圾初选装置的输出端并用于对所述初步分选底泥中的小颗粒垃圾进行分选;
垃圾分类装置,用于对所述大颗粒垃圾和所述小颗粒垃圾进行分离和筛选以得到可再生利用垃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初选装置包括连通所述输泥管的输送管道、连通所述输送管道以收集所述大颗粒垃圾的沉石箱,所述沉石箱和所述除渣分选装置沿所述污染底泥的流动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初选装置还包括沿所述污染底泥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内并位于所述沉石箱前后的第一平板阀门和第二平板阀门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与所述沉石箱连接口处以使所述大颗粒垃圾滑向所述沉石箱内的斜板格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初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沉石箱入口处的平板格栅、设置于所述沉石箱内并位于所述平板格栅与垃圾出口之间的平板闸门以及设置于所述沉石箱垃圾出口处的启闭机构,所述平板闸门将所述沉石箱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初选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沉石箱内的所述大颗粒垃圾运输至垃圾集料车间的沉石集料斗车。
6.如权利要求2至5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的数量为2个,且两所述输送管道于所述输泥管连通处的内夹角为6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分选装置包括连通于两所述输送管道末端的横管、与所述横管连通并用于分选出小颗粒垃圾的格栅机以及设置于所述格栅机垃圾出口并用于收集小颗粒垃圾的垃圾料斗,所述格栅机还设有用于将泥沙导出的泥沙导出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分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横管两端部并分别靠近各所述输送管道一侧以用于导流的第一反冲板和第二反冲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分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格栅机入口处并用于缓冲分流的消能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所述输泥管末端以收集所述污染底泥采挖和输送过程中扩散的恶臭气体的臭气收集与处理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77025.4A CN106316020B (zh) | 2016-08-16 | 2016-08-16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 |
PCT/CN2017/084964 WO2018032832A1 (zh) | 2016-08-16 | 2017-05-18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77025.4A CN106316020B (zh) | 2016-08-16 | 2016-08-16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16020A true CN106316020A (zh) | 2017-01-11 |
CN106316020B CN106316020B (zh) | 2018-02-16 |
Family
ID=57740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77025.4A Active CN106316020B (zh) | 2016-08-16 | 2016-08-16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16020B (zh) |
WO (1) | WO201803283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32832A1 (zh) * | 2016-08-16 | 2018-02-22 |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 |
CN110523533A (zh) * | 2019-09-19 | 2019-12-03 | 兴霖环境(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处置的垃圾分离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07613A (zh) * | 2021-01-19 | 2021-04-27 | 泰州鑫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黑臭水体中黑臭淤泥的处理工艺 |
CN112660317B (zh) * | 2021-02-03 | 2022-11-01 | 秭归华星船务有限公司 | 一种水面垃圾清洁船 |
CN113089594B (zh) * | 2021-04-20 | 2022-11-08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刘家峡水电厂 | 一种水利水电用大坝过滤装置 |
CN113426654B (zh) * | 2021-08-06 | 2021-12-31 | 宿迁搏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处理系统 |
CN113912149A (zh) * | 2021-11-10 | 2022-01-11 | 湖南佰恒胜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式污水污泥过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0172A (zh) * | 2004-08-06 | 2006-02-08 | 北京厨房设备集团公司 | 生活垃圾分选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CN101036916A (zh) * | 2007-04-24 | 2007-09-19 | 大连理工大学 | 基于生物预处理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艺 |
CN101484227A (zh) * | 2006-02-17 | 2009-07-15 | 源流溶液公司 | 用于浆料脱水的装置和方法 |
CN102092916A (zh) * | 2010-12-16 | 2011-06-15 | 无锡利得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河道湖泊底泥生物固化及稳定化方法 |
CN102247969A (zh) * | 2011-03-29 | 2011-11-23 | 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 |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分类利用方法 |
CN102335669A (zh) * | 2010-07-16 | 2012-02-01 | 湖南省一鼎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填埋场的处理方法 |
CN103588367A (zh) * | 2013-12-02 | 2014-02-19 |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 多级自控筛分重金属污染底泥异位治理系统 |
CN203613078U (zh) * | 2013-12-02 | 2014-05-28 |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 多级自控筛分重金属污染底泥异位治理系统 |
CN104259171A (zh) * | 2013-05-15 | 2015-01-07 | 绥棱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有限公司 | 垃圾处理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66587B2 (en) * | 2012-10-12 | 2017-02-14 | Blue Sky Mines Ltd. | Methods of and systems for treating incinerated waste |
CN106242239B (zh) * | 2016-08-01 | 2018-05-08 |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工业化处理与再生系统 |
CN106316020B (zh) * | 2016-08-16 | 2018-02-16 |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 |
-
2016
- 2016-08-16 CN CN201610677025.4A patent/CN106316020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18 WO PCT/CN2017/084964 patent/WO201803283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30172A (zh) * | 2004-08-06 | 2006-02-08 | 北京厨房设备集团公司 | 生活垃圾分选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CN101484227A (zh) * | 2006-02-17 | 2009-07-15 | 源流溶液公司 | 用于浆料脱水的装置和方法 |
CN101036916A (zh) * | 2007-04-24 | 2007-09-19 | 大连理工大学 | 基于生物预处理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艺 |
CN102335669A (zh) * | 2010-07-16 | 2012-02-01 | 湖南省一鼎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填埋场的处理方法 |
CN102092916A (zh) * | 2010-12-16 | 2011-06-15 | 无锡利得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河道湖泊底泥生物固化及稳定化方法 |
CN102247969A (zh) * | 2011-03-29 | 2011-11-23 | 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 |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分类利用方法 |
CN104259171A (zh) * | 2013-05-15 | 2015-01-07 | 绥棱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有限公司 | 垃圾处理系统 |
CN103588367A (zh) * | 2013-12-02 | 2014-02-19 |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 多级自控筛分重金属污染底泥异位治理系统 |
CN203613078U (zh) * | 2013-12-02 | 2014-05-28 |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 多级自控筛分重金属污染底泥异位治理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32832A1 (zh) * | 2016-08-16 | 2018-02-22 |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 |
CN110523533A (zh) * | 2019-09-19 | 2019-12-03 | 兴霖环境(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处置的垃圾分离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16020B (zh) | 2018-02-16 |
WO2018032832A1 (zh) | 2018-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16020B (zh)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再生系统 | |
CN105000783B (zh) | 一种管渠污泥减量化及无害化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 |
CN103708703B (zh) | 一种建筑泥浆快速深度脱水及资源化系统与工艺 | |
CN106242239B (zh)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工业化处理与再生系统 | |
CN105016592B (zh) | 一种泥浆回收利用循环系统及其泥浆回收利用方法 | |
CN102774896B (zh) | 雨水、污水中颗粒物一体化净化装置及方法 | |
CN110512674B (zh) | 河道疏浚筛分清淤方法及设备 | |
CN204981547U (zh) | 一种管渠污泥减量化及无害化处理装置 | |
CN206577889U (zh) | 一种垃圾处理装置 | |
CN202594806U (zh) | 雨水、污水中颗粒物一体化净化装置 | |
CN111335383B (zh) | 一种黑臭水体清淤系统及方法 | |
CN105442696B (zh) | 水力颗粒分离装置 | |
CN106830609A (zh) | 城市管网污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201244571Y (zh) | 水力垃圾处理系统 | |
CN101817604A (zh) | 粪便污水源头处理为中水设备 | |
CN106269790B (zh)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余砂再生系统 | |
CN108423917A (zh) | 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污染物削减组合装置及其工艺 | |
CN102179289A (zh) | 垃圾的水中分离装置 | |
CN201776275U (zh) |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 |
CN202246372U (zh) | 一种工程泥浆循环净化与脱水系统 | |
CN207713519U (zh) | 一种应用于泥水分离的高效旋流器 | |
CN208884610U (zh) | 一种河湖污染底泥吹送入库运输系统 | |
CN106927650A (zh) | 一种移动式管渠清淤污泥处理系统 | |
CN206731299U (zh) | 一种矿化垃圾流态化分选装置 | |
CN212703649U (zh) | 一种渣土资源化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Xin'an Xin'an Street 1003 Shenzhen Road, No. six financial port C block Patentee after: China Power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Xin'an Xin'an Street 1003 Shenzhen Road, No. six financial port C block Patentee before: The electric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Jiansh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