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306135A - 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6135A
CN106306135A CN201610709367.XA CN201610709367A CN106306135A CN 106306135 A CN106306135 A CN 106306135A CN 201610709367 A CN201610709367 A CN 201610709367A CN 106306135 A CN106306135 A CN 106306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asing
humidity
air
drying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93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晓红
曹落蛟
曹道凡
王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he Yiyang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he Yiyang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he Yiyang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he Yiyang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093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61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6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6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包括具有容纳烘架的箱体,以及供热装置、干燥装置和循环风机;所述的供热装置用于为箱体提供热量;所述的干燥装置通过风管与箱体进风口和排风口连通,用于调节箱体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所述的循环风机设置在箱体的内部,用于箱体内空气的内部循环。采用多套供热系统,主加热负责提供烘房室内的热量供应,负责大范围的温度控制,辅加热负责小范围的温度精确控制,采用循环风机,消除了烘房内的温度不均;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实现对烘房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检测,与预设参数进行比对,进而控制干燥装置、循环风机和加热装置等机构的运行,实现了烘房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从而显著提高黑茶的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烘房。
背景技术
在黑茶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烘房,烘房除了用于干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发花”,“发花”是提高黑茶品质的一个关键流程,主要针对大部分紧压茶和某些散形黑茶,比如天尖等,紧压茶主要包括饼茶、沱茶和砖茶。
制作紧压茶过程中,需要让茶叶物料保持一定含水量,这样才能保证每片茶叶制作工艺时不会破碎,制好加工成形的饼形、沱形和砖形其内部都含有一定量30-15% 的水份,所以各种成型的紧压茶最后一道工艺是进入烘房进行烘烤工序。
黑茶的发花工艺,该工艺是将茶坯水份含量在25%左右原料压制成有利发花的厚度和密度的砖形半成品,放置在环境温度25度到29度,相度湿度在70%左右的烘房烘架上,根据发花的实际情况,进烘前十五天为发花期,发花结束后逐步升温到水份含量达到12%即可出烘,待冷却后即可包装出厂,发花的品质直接影响黑茶的品质,而如何控制烘房的温度、湿度,是影响发花品质的关键。
传统的烘房加热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加热手段较为单一,温度、湿度变化较大,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如果关闭加热系统,温度会快速下降,影响茶叶品质,如果出现操作失误,一两个小时不去看,可能整批茶叶都会报废,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此外,由于茶叶发花等过程中,茶叶本身也会发热,虽然室内温度不高,但是在茶叶表面会形成一层热膜,形成局部温差,影响了茶叶的品质。
另外烘房中还必须进行适当的换气操作,传统的换气方式是,在烘房的上下设置天窗,通过对流换气,该换气方式不均匀,可控性不强,导致温湿度不均,由于热气流动,天窗设置位置的不同,有无刮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烘房不同位置的温度、湿度也不同。在空载情况下,传统烘房内部温差最高温度为15℃,在荷载情况下,最大温差为25℃,影响了黑茶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于克服上述传统烘房通过人工控制温湿度,费时费力,温湿度在局部空间不均匀,难以保证每件茶品质量等缺点,提供了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通过控制烘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同一空间内的温差和湿度差,从而提高黑茶的品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包括具有容纳烘架的箱体,还包括供热装置、干燥装置和循环风机;
所述的供热装置用于为箱体提供热量;
所述的干燥装置通过风管与箱体进风口和排风口连通,用于调节箱体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所述的循环风机设置在箱体的内部,用于箱体内空气的内部循环。
上述茶叶烘房中,干燥装置调节箱体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循环风机通过在箱体内部运转,进而调节茶叶表面温、湿度,通过空气流动,带走茶叶表面热量,减少温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由顶板、侧板组成,所述其中一个侧板上开设有可开闭的门,所述侧板上部开设至少一个进风口,侧板下部开设至少一个排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热装置包括主供热系统和辅助供热系统:所述主供热系统包括铺设在箱体中地板下的供热管道和设置在箱体外部与供热管道连通的热源;所述辅助供热系统设置在箱体内侧面下部,用于调节箱体内空气的温度到预设温度。在该方案中,主供热系统负责提供烘房室内的热量供应,负责大范围的温度控制,辅助供热系统负责提供小范围的温度精确控制,当烘房室内温度发生变化时,辅助供热系统提供热量到设定温度,进行热量补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检测组件用于获取箱体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读取检测组件检测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所述温度和湿度与预设值进行比较,控制干燥装置、循环风机,和/或供热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的检测组件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中、下部分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箱体上层温度、中层温度、下层温度,并将中层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当中层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开启辅助加热系统,当中层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组件控制干燥系统开启,用于箱体内空气与外界空气循环。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上层温度和下层温度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循环风机开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包括加湿器,所述加湿器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干燥装置和箱体进风口连通的风管连接,用于提高箱体内的空气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湿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当检测湿度小于预设湿度时,控制组件控制加湿器开启和干燥装置关闭,当检测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控制组件控制加湿器关闭和干燥装置开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顶板和侧板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的作用为减少烘房室内热量的散失,使箱体内温度趋于恒定,可起到节能效果,同时也可辅助循环风机使用,使箱体内温度趋于相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采用多套供热系统,主加热负责提供烘房室内的热量供应,负责大范围的温度控制,辅加热负责提供小范围的温度精确控制,当烘房室内温度发生变化时,辅助加热提供热量使温度恒定在设定温度,辅助加热系统进行热量补偿,实现了烘房内温度的微调;采用循环风机装置,消除了烘房内不同位置的温度不均,使烘房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趋于相同,进一步,提供内循环流动空气,可以改善茶叶表面的局部温度微环境,使其更适宜金花生长;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实现对烘房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检测,与预设参数进行比对,进而控制干燥装置、循环风机和加热装置等机构的运行,实现了烘房内温度和湿度的均衡,从而显著提高黑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某种程度上对黑茶来说,金花越多品质越好。金花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从而使茶甘甜爽口,能改善人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机能,抵挡疾病入侵。金花是没有营养的,它的作用是产生一种酶来帮助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多酚类物质的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目前只有黑茶类的茯茶才会要求制作时刻意培养此菌种,要一定的茶梗与叶片黄金比例且松紧适度以营造空间利於滋生,并且必须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这道工序又称"发花"。
普洱茶发酵或者存储不当,特别是在南方,容易使漂浮其中的黄曲霉大量繁殖,外观也呈黄色片状分布,在人为的作用下,也可以造成“金花”的样子,但黄曲霉是完全有害的,研究表明黄曲霉与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花生、瓜子、米面等食品保存不当在南方容易出现黄曲霉,黄曲霉毒素耐高温,无法经过高温煎炸烹调消除,而且一旦进入人体,会结合在肝细胞核内,将黄曲霉的基因片段镶嵌进我们人体肝细胞的基因里,从而造成原癌基因的激活转化为癌基因,如果此时免疫力正好长期低下,癌细胞就可以存活下来伺机作乱。
故在“发花”过程中,避免、抑制杂菌是非常重要的。
黄曲霉还是和冠突曲霉菌落表现不同的,在生长期,黄曲霉一定有菌丝形成,但在休眠期只有孢子,所以有菌丝一定不是冠突曲霉;此外黄曲霉的孢子是呈烟雾状,一吹可以散落,这也是区别之一。花与霉菌在外形上不好分别,常人难以分辨,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外形来看,霉菌是丝状成片分布,呈黄色,通常分布在饼面一角,霉菌在14-21天时面积就可达4cm-6cm,高约0.5-1cm,茶体本身霉变发粘,叶间界面不清楚,茶色深黑。霉变过又干燥存储的茶,霉菌体干缩,形状不规则,且色呈褐色。而金花通常在茶饼或砖内部,成点状颗粒,呈金黄色,茶面分布时偶有十数个金花同处分布,但花体清晰,花间界面清楚,两种茶冲泡后区别明显,霉变茶汤色碳黑或棕黑并浑浊,味道有极强霉变的呛人气味,4-5泡后汤色极淡且依就浑浊,而有金花茶的茶味更适口,并有圆顺爽滑口感,有金花特有甜香,茶色红亮,不混汤且耐数十泡味不减而色不衰。然而大众一般很难从专业的角度鉴别,因为黑茶的品质不仅取决于良好的仓储,还取决于加工工艺,以及加工过程中对温湿度的控制,以及烘房的环境。
实施例1: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包括具有容纳烘架2的箱体5,还包括供热装置、干燥装置6和循环风机。
所述箱体5由顶板、侧板1组成;为了节省能源,营造一个封闭可控的内部环境,所述箱体5顶板和侧板1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为了方便人员及物品的进出,所述其中一个侧板1上开设有可开闭的门1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板1上部开设至少一个进风口8,侧板1下部开设至少一个排风口9,进风口8和排风口9的位置及出风角度可调,并且避免直接面对烘架2上的茶,从而保证出风均匀,温度均匀,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所述的供热装置用于为箱体5提供热量;供热装置包括主供热系统和辅助供热系统;所述主供热系统包括铺设在箱体5中地板下的供热管道和设置在箱体5外部与供热管道连通的热源;所述辅助供热系统设置在箱体5内下部,用于调节箱体5内空气的温度到预设温度。
所述的干燥装置6通过风管11与箱体5进风口8和排风口9连通,用于调节箱体5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所述的循环风机设置在箱体5的内部,用于箱体5内空气的内部循环,进一步,循环风机采用涡轮空气循环扇,设置在箱体5中间,正对着箱体5顶部出风,烘架2设置在箱体5四周,从而推动聚集在箱体5上部的热空气在箱体5从顶部向四周向下内循环,热空气穿过烘架2上的镂空孔、茶叶间隙,从而破坏茶叶表面的热膜微环境,从而实现温度平衡。
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7;所述的检测组件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箱体5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所述控制组件7用于读取检测组件检测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所述温度和湿度与预设值进行比较,控制干燥装置6、循环风机,和/或供热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还包括加湿器,所述加湿器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干燥装置6和箱体5进风口8连通的风管11连接,用于提高箱体5内的空气湿度。
所述侧板1上、中、下部分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箱体5上层温度、中层温度、下层温度,并将中层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当中层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开启辅助加热系统,当中层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组件7控制干燥系统开启,用于箱体5内空气与外界空气循环。
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上层温度和下层温度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控制组件7控制循环风机开启。
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湿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当检测湿度小于预设湿度时,控制组件7控制加湿器开启和干燥装置6关闭,当检测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控制组件7控制加湿器关闭和干燥装置6开启,发花阶段一般保证温度在26-28摄氏度,空气湿度在30%-50%;干燥阶段温度保持在32°C -36°C,空气湿度保持在25%-45%。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至少一套加热系统,通过自动检测装置检测温度,对应启动相应加热系统调节温度,即便某个加热系统故障也还是能够一定程度的保障温度,不至于快速降温,提高了安全性;采用地暖加电加热的方式,地暖更加节能,电加热更加精确,保证了温度可控,从而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主供热系统采用地暖,辅助供热系统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还包括排风系统,排风系统的外循环采用干燥装置6,内循环采用循环风机。
地暖的热水温度为50度左右,控制箱体5内的温度大致在25度-30度。该供热方式能效比高,可控性强,不会造成温度的突升突降,同时热空气从地面开始上升,也有利于箱体5内的热量传递、扩散,不会影响箱体5内湿度,也不会影响箱体5内的视野,方便操作人员进入箱体5内进行观察,相比蒸汽供热有非常大的优势。
电加热采用精确调节的方式,低于26度启动,超过28度停止,从而将箱体5内的温度控制在设定温度区间内,该方式可控性强,与传感器配合可以实现温度的精确操控。
排风系统:包括空气内循环及外循环,用于调节茶叶表面温、湿度,通过空气流动,带走茶叶表面热量,减少温差。其中,干燥系统设置有连通室外空气的阀门,即干燥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进风口8抽取箱体5内的空气,通过排风口9将经过干燥、加温、降温的空气将空气输送回箱体5内,也可以直接抽取室外的空气,将空气直接通过排风口9输入箱体5内或者经过干燥、加温、降温输送进箱体5内。所述排风系统包括抽风机、除湿滤芯、空调设备及电子阀门。通过空调设备可以调节温度,通过除湿滤芯及加湿机,可以调节湿度,从而实现对箱体5内温度及湿度的调节。该系统只用电,方便使用,大部分热风在库内循环,热效率高,节约能源,相比传统加热方式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工成本。
密闭的烘房设置有供人进出的门10,密封可以降低能耗,同时时内循环更加均匀,烘房内设置有烘架2,烘房底部设置有地暖,茶砖置于烘架2上,还设置有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放置在地板上,因为热气一般从下往上走,物料架的上端温度往往比下端高,故电暖和电加热装置都是放置在箱体5的下端。
烘房一侧设置有带空气循环系统的干燥装置6,空气循环系统的出气口方向、位置可调,从而使整个烘房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实际上有三套供热系统,地暖、电暖和风暖,形成成熟产品,箱体5内营造成密闭无污染空间,再加上适当的温湿度,可以模拟黑茶最佳发酵环境并加速黑茶发金花,从而有利于发花,同时避免、抑制杂菌生长,明显提升黑茶品质和口感。由于设置有控制装置,可以全天候作业,系统自动维持适宜冠突散囊菌生长的温度与湿度;通过设定,还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种类茶叶的发酵要求,泛用性强。
具体的:主供热系统采用地暖温和加热,辅助供热系统采用电加热精确加热,该两个加热系统通过热空气对流进行加热;排风系统通过热泵技术自动化控制排湿与加热,该加热系统通过热空气对流从而实现温湿度的调节;从而三管齐下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从而可以达到智能化自动控制,保证温湿度均匀无死角,从而保证黑茶品质,使金花茂盛无杂菌,产品合格率高。
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烘房采用模块化装配,通过智能化控制。箱体5为模块化板材通过滑轨或者连接把手拼接而成,模块化板材中间设置有保温层,模块化板材上预留有接线孔及布线槽,进风口8和排风口9处设置有用于与风管11连接的标准连接口,干燥装置6设置在箱体5外的一侧,干燥装置6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的面板,主供热系统的供热管道设置在箱体5的地板下,其热源设置在箱体5外的另一侧,箱体5内设置有可拆卸烘架2,可拆卸烘架2上间隔布置有检测组件,所述辅助供热系统和循环风机固定于可拆卸烘架2上或者箱体5内壁上。通过模块化装配,可以快速拆卸或搭建烘房,并且可以方便的根据需要改造烘房结构,调整进风口8、排风口9、门10等结构的位置,适用性更加广。
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7包括处理器,其信号输入端连接检测组件及控制面板,其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干燥装置6、循环风机、加湿器、液晶显示面板、主供热系统和辅助供热系统,处理器还连接有无线信号输送模块,通过无线信号输送模块,可以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连接,从而通过手机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烘房的温度、湿度。
实施例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架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茶叶的陈列台21,陈列台21为网状结构,或者上面设置有镂空孔,从而方便空气通过该网状结构或镂空孔流通,烘架2底部设置有一层发热层4,该发热层4包括固定在烘架2上的支架,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的辅助供热系统3,该辅助供热系统3为电热丝发热体、石英管发热体或卤素管发热体,这些发热系统洁净、可控,并且热量可以从下而上扩散,从而保证整个箱体5中的温度均衡。
实施例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架2为中空管道,其一端设置有一个进气口,并设置有风机,烘架2用于放置茶叶的陈列台21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朝向下端陈列台21的茶叶上,风机带动空气从出风口吹出,形成微小的气流柱吹向陈列台21上的茶叶,从而破坏茶叶表面形成的热膜微环境,从而实现温度的均衡调控。
实施例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架2的陈列台21下端设置有低功率陶瓷发热片,配合温度传感器,从而实现热量的精准调控,实现热烘的效果。
实施例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架2通过万向轮放置在箱体内的地板上,烘架2的一侧或者中心固定在旋转轴上,电机带动旋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烘架2在箱体内绕旋转轴转动,该方式可以使茶叶受热均匀,同时由于有一定的旋转,从而带动空气流动,使得茶叶表面不会形成热膜微环境,提高了茶叶品质。进一步,箱体5为圆柱形箱体,带动旋转轴转动的电机固定在箱体5顶部。
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总之,本发明虽然列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发明的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包括具有容纳烘架的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热装置、干燥装置和循环风机;
所述的供热装置用于为箱体提供热量;
所述的干燥装置通过风管与箱体进风口和排风口连通,用于调节箱体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所述的循环风机设置在箱体的内部,用于箱体内空气的内部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由顶板、侧板组成;所述其中一个侧板上开设有可开闭的门;
所述侧板上部开设至少一个进风口,侧板下部开设至少一个排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其特征在于,供热装置包括主供热系统和辅助供热系统;所述主供热系统包括铺设在箱体中地板下的供热管道和设置在箱体外部与供热管道连通的热源;
所述辅助供热系统设置在箱体内下部,用于调节箱体内空气的温度到预设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检测组件用于获取箱体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读取检测组件检测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所述温度和湿度与预设值进行比较,控制干燥装置、循环风机,和/或供热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组件为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中、下部分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箱体上层温度、中层温度、下层温度,并将中层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当中层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开启辅助加热系统,当中层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组件控制干燥系统开启,用于箱体内空气与外界空气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所述的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上层温度和下层温度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循环风机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湿器,所述加湿器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干燥装置和箱体进风口连通的风管连接,用于提高箱体内的空气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湿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当检测湿度小于预设湿度时,控制组件控制加湿器开启和干燥装置关闭,当检测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控制组件控制加湿器关闭和干燥装置开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板和侧板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CN201610709367.XA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 Pending CN1063061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9367.XA CN106306135A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9367.XA CN106306135A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6135A true CN106306135A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42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9367.XA Pending CN106306135A (zh) 2016-08-24 2016-08-24 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613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2906A (zh) * 2017-07-14 2017-11-24 安化县清山源茶叶有限公司 千两茶发花、干燥、贮藏多用房及其应用以及所制备的产品
CN107450638A (zh) * 2017-08-30 2017-12-08 陶曙 一种黑茶发花干燥的智能烘房及控制方法
CN107691688A (zh) * 2017-11-23 2018-02-16 福建省南湖山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地暖发酵红茶的制备工艺
CN108645170A (zh) * 2018-06-05 2018-10-12 中茶湖南安化第茶厂有限公司 一种黑茶发花干燥烘房
CN111856990A (zh) * 2020-06-22 2020-10-30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灵芝茶烘焙机智能控制系统
CN112273467A (zh) * 2020-11-24 2021-01-29 湖南省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 黑茶发花干燥烘室及黑茶发花干燥的控制方法
CN112444102A (zh) * 2020-11-24 2021-03-05 湖南省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 黑茶发花干燥烘房及黑茶发花干燥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3637A (zh) * 2014-01-22 2014-05-14 周道兵 智能柿饼烘干箱
CN203735375U (zh) * 2014-03-07 2014-07-30 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黑茯茶发花烘干的烘房
CN204796634U (zh) * 2015-06-21 2015-11-25 内蒙古独伊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风干牛肉的风干室
CN205358036U (zh) * 2015-12-29 2016-07-06 贵州百鸟河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式多功能茶机
CN105759878A (zh) * 2016-03-16 2016-07-13 益阳胜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茶砖烘房控制设备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3637A (zh) * 2014-01-22 2014-05-14 周道兵 智能柿饼烘干箱
CN203735375U (zh) * 2014-03-07 2014-07-30 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黑茯茶发花烘干的烘房
CN204796634U (zh) * 2015-06-21 2015-11-25 内蒙古独伊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风干牛肉的风干室
CN205358036U (zh) * 2015-12-29 2016-07-06 贵州百鸟河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式多功能茶机
CN105759878A (zh) * 2016-03-16 2016-07-13 益阳胜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茶砖烘房控制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2906A (zh) * 2017-07-14 2017-11-24 安化县清山源茶叶有限公司 千两茶发花、干燥、贮藏多用房及其应用以及所制备的产品
CN107450638A (zh) * 2017-08-30 2017-12-08 陶曙 一种黑茶发花干燥的智能烘房及控制方法
CN107450638B (zh) * 2017-08-30 2020-07-07 陶曙 一种基于智能烘房的黑茶发花干燥的控制方法
CN107691688A (zh) * 2017-11-23 2018-02-16 福建省南湖山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地暖发酵红茶的制备工艺
CN108645170A (zh) * 2018-06-05 2018-10-12 中茶湖南安化第茶厂有限公司 一种黑茶发花干燥烘房
CN111856990A (zh) * 2020-06-22 2020-10-30 闽南师范大学 一种灵芝茶烘焙机智能控制系统
CN112273467A (zh) * 2020-11-24 2021-01-29 湖南省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 黑茶发花干燥烘室及黑茶发花干燥的控制方法
CN112444102A (zh) * 2020-11-24 2021-03-05 湖南省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 黑茶发花干燥烘房及黑茶发花干燥的控制方法
CN112444102B (zh) * 2020-11-24 2021-12-07 湖南省千秋界茶业有限公司 黑茶发花干燥烘房及黑茶发花干燥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71413U (zh) 一种带温湿度调节系统的茶叶烘房
CN106306135A (zh) 一种新型黑茶制作烘房
CN207054291U (zh) 可调节湿度的木耳培养装置
CN206101542U (zh) 一种新型香菇烘干装置
CN205546626U (zh) 一种食用菌居家栽培装置
CN106819189A (zh) 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设备
CN204273113U (zh) 一种茶叶萎凋发酵房
CN106900897A (zh) 一种利用智能化红茶发酵设备加工首乌红茶的方法
KR102187599B1 (ko) 버섯재배 비닐하우스용 냉난방 공기순환장치
CN205865894U (zh) 一种生产酱油用大豆发酵装置
CN204931435U (zh) 全自动面包机
CN208549896U (zh) 一种多功能发酵柜
CN207362242U (zh) 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箱
CN206963525U (zh) 食用菌培植箱
CN218666012U (zh) 一种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CN107246764A (zh) 一种排湿不影响气流循环的气流平移式烘房
CN107173050A (zh) 家庭阳台装配式立体栽培菌菜共生系统
CN2678385Y (zh) 全自动节能密集型烤房
CN216874834U (zh) 一种多用途半自动测试茶叶萎凋床
CN206540369U (zh) 隧道式智能热泵烘干设备
CN205897811U (zh) 一种用于食品和药材的烘干设备
CN205593348U (zh) 一种红外烘干设备
CN204811147U (zh) 一种家庭式菌菇盆景自动培养盆
CN206025097U (zh) 一种新型面食醒发蒸制自动加热加湿装置
CN204245078U (zh) 一种恒温发酵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