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29986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9869A
CN106299869A CN201610444111.0A CN201610444111A CN106299869A CN 106299869 A CN106299869 A CN 106299869A CN 201610444111 A CN201610444111 A CN 201610444111A CN 106299869 A CN106299869 A CN 106299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t
arm
locking
engaging port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441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近藤悠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99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98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减去滑动模具。该连接器具有以在对方侧壳体与壳体半嵌合时被限制移动、在正确嵌合时被允许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的检测部件,锁定臂具有向上地突出设置而能够与锁定部卡定的突起部以及从突起部的左右两侧朝向后方地向上延伸的一对臂部,一对臂部的间隔与突起部的宽度尺寸相同或比其大,检测部件具有卡定部,该卡定部在半嵌合时嵌入到一对臂部之间的开口部而与突起部卡定来限制检测部件的移动,并且在正确嵌合时,相对于突起部相对地向卡定解除方向位移,卡定部的宽度尺寸与开口部的宽度尺寸相同。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有用于检测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检测部件的连接器。检测部件以如下方式安装于壳体:在连接器没有完全嵌合的半嵌合时被限制移动,在完全嵌合的正确嵌合时被允许移动。并且,能够通过检测部件可否移动来检测连接器的嵌合状态。
在例如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检测部件卡定到将连接器锁定成正确嵌合状态的锁定臂而被限制移动。在锁定臂向上地突出设置有能够与对方侧壳体的锁定部卡定的突起部。另外,在突起部的左右两端部设置有朝向后方而向上延伸的一对臂部。
在连接器的半嵌合时,将设置于检测部件的卡定部嵌入到一对臂部之间的开口部而卡定于突起部,从而限制检测部件的移动。另外,在连接器的正确嵌合时,卡定部向从突起部离开的方向(卡定解除方向)位移,从而检测部件的移动被允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49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结构的连接器中,突起部的后表面的左右两端部在前后方向上与向斜上方延伸的臂部重叠,因此不能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开闭的模具来成型。因此,需要滑动模具,存在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根据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去滑动模具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壳体,能够与对方侧壳体嵌合;锁定臂,设置于所述壳体,与设置于所述对方侧壳体的锁定部卡定,而将所述对方侧壳体与所述壳体锁定成正确嵌合状态;以及检测部件,以在所述对方侧壳体与所述壳体半嵌合时被限制移动而在所述对方侧壳体与所述壳体正确嵌合时被允许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锁定臂具有向上地突出设置而能够与所述锁定部卡定的突起部以及从所述突起部的左右两侧朝向后方地向上延伸的一对臂部,所述一对臂部的间隔与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比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尺寸大,所述检测部件具有卡定部,该卡定部在所述半嵌合时,嵌入到所述一对臂部之间的开口部而与所述突起部卡定来限制所述检测部件的移动,并且在所述正确嵌合时,相对于所述突起部相对地向卡定解除方向位移,所述卡定部的宽度尺寸与所述开口部的宽度尺寸相同。
根据本发明,一对臂部的间隔与突起部的宽度尺寸相同或比突起部的宽度尺寸大,因此突起部的后表面的整体在前后方向上不与臂部重叠,因此能够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开闭的模具对突起部的后表面的整体进行成型,因此能够减去滑动模具。另外,由于卡定部的宽度尺寸与开口部的宽度尺寸相同,因此能够防止卡定部在开口部内在宽度方向上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的正确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壳体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壳体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壳体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检测部件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检测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检测部件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检测部件位于初始位置时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检测部件位于初始位置时的弹性卡定片的卡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检测部件位于检测位置时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对连接器进行嵌合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在连接器的半嵌合时锁定臂的突起部被按压到锁定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在连接器的正确嵌合时检测部件的卡定部相对于突起部相对地向卡定解除方向位移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所述卡定部设置于呈悬臂状的卡定臂部的自由端侧,在所述对方侧壳体与所述壳体嵌合时,所述卡定臂部弹性挠曲,所述卡定臂部中的比所述卡定部更位于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尺寸比所述卡定部的宽度尺寸小。
根据这种结构,与例如在全长上具有与卡定部相同的宽度尺寸的情况相比,卡定臂部容易弹性挠曲,因此能够将连接器的嵌合时的抵抗力抑制得小。
<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图13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C具有能够与对方侧壳体10嵌合的壳体20以及检测对方侧壳体10与壳体20的嵌合状态的检测部件40。检测部件40以如下方式安装于壳体20:在对方侧壳体10与壳体20半嵌合时被限制移动,在对方侧壳体10与壳体20正确嵌合时被允许移动。
对方侧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例如如图1所示,具有形成为筒状并向前方(图1的右方向)开口的罩部11。在罩部11的前端部设置有能够供后述的锁定臂22卡定的锁定部12。锁定部12形成为向罩部11的内侧突出的形态。锁定部12设置于罩部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罩部11内突出配置有对方端子配件13的插片。
壳体20为合成树脂制,作为整体构成方块状,其大致前半部分能够嵌合到罩部11的内侧。在壳体20的内部收纳有多个与电线W的末端部连接的端子配件21。
在壳体20的上表面一体地设置有锁定臂22,该锁定臂22与对方侧壳体10的锁定部12卡定而将对方侧壳体10与壳体20锁定成正确嵌合状态。锁定臂22形成为作为整体从壳体20的前端部向后方呈悬臂状地延伸的形态。在锁定臂22的上表面向上地突出设置有能够与锁定部12卡定的突起部23。
锁定臂22的大致前半部分(以后,称为前部24)例如如图4所示,从上方观察时呈大致方形。并且,如图1所示,前部24的前端部成为与壳体20的前端部连结的支撑部25。锁定臂22能够将支撑部25作为支点而在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上弹性变形。
突起部23从前部24的后端向上方突出。突起部23比前部24更向上侧突出一段,在下表面形成有向下方和后方敞开的凹部26。凹部26为上侧被突起部23包围而左右两侧被一对臂部27包围而成的凹处。
突起部23的厚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在后端比在前端大。突起部23的后端面为相对于连接器C的嵌合方向大致正交的竖立的面。突起部23的前表面形成为朝向后方逐渐上升的缓慢的倾斜。突起部23配置在锁定臂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当从上方观察时,如图4所示,形成为方形状。
锁定臂22具有从突起部23的左右两侧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27。一对臂部27从前部24的后端呈彼此大致平行的悬臂状地向上延伸。一对臂部27的间隔与突起部23的宽度尺寸相同。
一对臂部27的后端部被呈板状的操作部28连结,而形成于比突起部23更向上侧偏移了一段的位置。通过向下按压该操作部28,锁定臂22向下方弹性挠曲,突起部23向锁定部12的下方偏移而进行锁定解除。
锁定臂22中的通过一对臂部27、突起部23以及操作部28包围的空间成为向上下方向开口的开口部29。关于开口部29,当从上方观察时,如图4所示,形成为与突起部23大致相同形状的方形状。
在壳体20的后端部设置有收纳检测部件40的收纳部31。收纳部31设置于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收纳部31的后端部向壳体20的后方突出。
在收纳部31中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如图3所示,设置有供设置于检测部件40的弹性卡定片43从后方插入的插入部32。
如图8所示,在插入部32设置有能够与弹性卡定片43卡定的移动限制部33。移动限制部33向相对于弹性卡定片43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移动限制部3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成为通过检测部件40的压入或拉回操作而对弹性卡定片43的越过动作进行引导的引导倾斜面34。
另外,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在壳体20的后部(收纳部31的上方)设置有防止锁定臂22向上侧翘曲的反转防止部35。反转防止部35在左右方向上横跨锁定臂22的上方。反转防止部35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小,仅覆盖操作部28的大致前半部分。
检测部件4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5和图6所示,具有宽幅的主体部4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具有卡定臂部42。
在主体部4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有能够与壳体20的移动限制部33卡定的弹性卡定片43(参照图6)。弹性卡定片43呈悬臂状地向前方延伸,并且形成为左右方向的尺寸小的薄板状,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弹性位移。左右一对弹性卡定片43比主体部41的左右两端面位于内侧一段。
在一对弹性卡定片43的前端部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爪部44。爪部44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形成为以沿着移动限制部33的引导倾斜面34的方式倾斜的滑动倾斜面45。爪部44设置于各弹性卡定片43的上端部(参照图5)。
在主体部41的上表面竖立设置有壁部46。壁部46沿着主体部41的后端缘设置于主体部41的整个宽度上。并且,在检测部件40位于检测位置时,壳体20的收纳部31的后端开口被壁部46关闭。
卡定臂部42从主体部41向前方以悬臂状延伸(参照图7)。卡定臂部42在没有弹性挠曲的自然状态下从主体部41的前表面以斜前方上升的方式倾斜。卡定臂部42能够从后方进入到锁定臂22的一对臂部27之间。
在卡定臂部42的前端部(自由端侧)设置有嵌入到锁定臂22的开口部29而能够与突起部23卡定的卡定部47。卡定部47突出设置于卡定臂部42的上表面。关于卡定部47,当从上方观察时,如图6所示,形成为方形状,卡定部47的宽度尺寸与开口部29的宽度尺寸相同。如图1所示,卡定部47具有其大致整体能够收纳到突起部23的下表面的凹部26的形状。
如图11所示,在卡定部47的前表面设置有抵接部48,该抵接部48在检测部件40配置于初始位置时能够与突起部23的下表面抵接。抵接部48形成为从卡定部47的下端向前方伸出的薄板状。抵接部48形成于卡定部47的整个宽度上,当从上方观察时,如图6所示,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长的长方形形状。
卡定臂部42的基端部42A为在卡定臂部42的整体中宽度尺寸最大、且厚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最大的部分。另外,卡定臂中的卡定部47与基端部42A之间的中间部42B为宽度尺寸最小、且厚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最小的部分。
卡定部47与中间部42B之间、以及基端部42A与中间部42B之间,成为宽度尺寸逐渐变化的宽度变化部42C(参照图6)。另外,卡定部47和基端部42A都比中间部42B更向上侧突出,卡定臂部42的下表面成为在全长上基本没有阶梯差的平坦的面。
将检测部件40从后方组装到壳体20的收纳部31。在将检测部件40组装到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卡定部47嵌合到开口部29而从后方卡定到突起部23,并且如图9所示,弹性卡定片43从后方卡定到移动限制部33的后表面,从而成为限制检测部件40的前进(向检测位置的移动)的状态。另外,在将检测部件40组装到初始位置时,如图11所示,成为抵接部48朝向上方地抵接于突起部23的下表面的状态。此时,从壳体20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的检测部件40的后端部被收纳于收纳部31的后端部中。
接着,对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C的嵌合作业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壳体20嵌合到对方侧壳体10。在该嵌合过程中,如图12所示,突起部23与对方侧壳体10的锁定部12接触而向下方位移,通过突起部23向下方按压卡定臂部42的抵接部48,卡定臂部42向下方弹性挠曲。此时,卡定臂部42的中间部42B变细而容易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将连接器C的嵌合时的抵抗力抑制得小。另外,保持卡定部47与突起部23的卡定状态,并限制检测部件40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因此,在这种连接器C的半嵌合时,不能将检测部件40压入到检测位置,因此能够知道连接器C还处于半嵌合状态。
当连接器C被正确嵌合时,端子配件21与对方端子配件13被导通连接,并且如图13所示,突起部23越过锁定部12而使锁定臂22弹性复原,突起部23与锁定部12在前后方向上卡定而将连接器C锁定成正确嵌合状态。此时,对方侧壳体10的锁定部12位于卡定部47的上侧。由此卡定臂部42的弹性复原被阻碍,卡定部47相对于突起部23向下方(相对地向卡定解除方向)偏移。并且,检测部件40成为向检测位置(左方)的移动被允许的状态。
接着,将检测部件40向前方(左方)压入而使其到达检测位置。当将检测部件40的壁部46向前方按压时,如图1所示,卡定部47进入到突起部23的下侧而嵌合到凹部26,限制检测部件40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另外,如图10所示,弹性卡定片43的爪部44越过移动限制部33而从前方卡定到移动限制部33,限制检测部件40向初始位置侧返回。
由此完成连接器C的嵌合作业。
接着,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C具有能够与对方侧壳体10嵌合的壳体20,在壳体20设置有锁定臂22,该锁定臂22与设置于对方侧壳体10的锁定部12卡定而将对方侧壳体10与壳体20锁定成正确嵌合状态。在壳体20以如下方式安装有检测部件40:在对方侧壳体10与壳体20没有正确完全的半嵌合时被限制移动,在正确嵌合时被允许移动。并且,锁定臂22具有向上突出地设置而能够与锁定部12卡定的突起部23以及从突起部23的左右两侧朝向后方地向上延伸的一对臂部27,一对臂部27的间隔与突起部23的宽度尺寸相同。检测部件40具有卡定部47,在半嵌合时,该卡定部47嵌入到一对臂部27之间的开口部29而与突起部23卡定来限制检测部件40的移动,并且在正确嵌合时,卡定部47相对于突起部23相对地向卡定解除方向位移,卡定部47的宽度尺寸与开口部29的宽度尺寸相同。
根据这种结构,如图3所示,突起部23的后表面的整体不会在前后方向上与臂部27重叠,因此能够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开闭的模具而对突起部23的后表面的整体进行成型,因此能够减去滑动模具。另外,由于卡定部47的宽度尺寸与开口部29的宽度尺寸相同,因此能够防止卡定部47在以具有与突起部23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宽度尺寸的方式扩开的开口部29内在宽度方向上晃动。
卡定部47设置于形成为悬臂状的卡定臂部42的自由端侧,在对方侧壳体10与壳体20嵌合时,卡定臂部42弹性挠曲,卡定臂部42中的比卡定部47更位于基端侧的中间部42B的宽度尺寸比卡定部47的宽度尺寸小。根据这种结构,与例如在全长上具有与卡定部47相同的宽度尺寸的情况相比,卡定臂部42容易弹性挠曲,因此能够将连接器C的嵌合时的抵抗力抑制得小。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所述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形成为对方侧壳体10的锁定部12向罩部11的内侧突出的形态,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锁定部也可以是在罩部的内侧形成凹处的凹部或贯通形成的孔部等。
(2)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卡定臂部42的基端部42A的宽度尺寸最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基端部的宽度尺寸比卡定部的宽度尺寸小。
(3)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锁定臂22的前部24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连续的大致方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锁定臂的前部也可以通过左右一对臂部形成。
标号说明
C…连接器
10…对方侧壳体
12…锁定部
20…壳体
22…锁定臂
23…突起部
27…臂部
40…检测部件
42…卡定臂部
42B…中间部(比卡定部更位于基端侧的部分)
47…卡定部。

Claims (2)

1.一种连接器,具有:
壳体,能够与对方侧壳体嵌合;
锁定臂,设置于所述壳体,与设置于所述对方侧壳体的锁定部卡定,而将所述对方侧壳体与所述壳体锁定成正确嵌合状态;以及
检测部件,以在所述对方侧壳体与所述壳体半嵌合时被限制移动而在所述对方侧壳体与所述壳体正确嵌合时被允许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
所述锁定臂具有向上地突出设置而能够与所述锁定部卡定的突起部以及从所述突起部的左右两侧朝向后方地向上延伸的一对臂部,
所述一对臂部的间隔与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尺寸相同或者比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尺寸大,
所述检测部件具有卡定部,该卡定部在所述半嵌合时,嵌入到所述一对臂部之间的开口部而与所述突起部卡定来限制所述检测部件的移动,并且在所述正确嵌合时,相对于所述突起部相对地向卡定解除方向位移,
所述卡定部的宽度尺寸与所述开口部的宽度尺寸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卡定部设置于呈悬臂状的卡定臂部的自由端侧,
在所述对方侧壳体与所述壳体嵌合时,所述卡定臂部弹性挠曲,
所述卡定臂部中的比所述卡定部更位于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尺寸比所述卡定部的宽度尺寸小。
CN201610444111.0A 2015-06-25 2016-06-20 连接器 Pending CN1062998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7397 2015-06-25
JP2015127397A JP6344321B2 (ja) 2015-06-25 2015-06-25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9869A true CN106299869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51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44111.0A Pending CN106299869A (zh) 2015-06-25 2016-06-2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44321B2 (zh)
CN (1) CN10629986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2164A (zh) * 2017-09-22 2019-03-29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350357A (zh) * 2018-04-04 2019-10-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875585A (zh) * 2018-08-31 2020-03-1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箱及线束
CN111653900A (zh) * 2019-03-04 2020-09-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952763A (zh) * 2019-05-16 2020-11-1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结构、连接件以及连接器
CN113228425A (zh) * 2018-12-18 2021-08-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3540867A (zh) * 2020-04-09 2021-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1730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03311732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JP2015005490A (ja) * 2013-05-24 2015-01-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4348035A (zh) * 2013-08-05 2015-02-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1730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03311732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JP2015005490A (ja) * 2013-05-24 2015-01-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4348035A (zh) * 2013-08-05 2015-02-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2164B (zh) * 2017-09-22 2022-04-26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9542164A (zh) * 2017-09-22 2019-03-29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对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350357A (zh) * 2018-04-04 2019-10-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875585B (zh) * 2018-08-31 2021-01-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箱及线束
CN110875585A (zh) * 2018-08-31 2020-03-1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连接箱及线束
CN113228425A (zh) * 2018-12-18 2021-08-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3228425B (zh) * 2018-12-18 2023-11-2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1653900B (zh) * 2019-03-04 2021-09-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653900A (zh) * 2019-03-04 2020-09-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1952763A (zh) * 2019-05-16 2020-11-17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结构、连接件以及连接器
CN111952763B (zh) * 2019-05-16 2024-03-2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结构、连接件以及连接器
CN113540867A (zh) * 2020-04-09 2021-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3540867B (zh) * 2020-04-09 2023-02-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10869A (ja) 2017-01-12
JP6344321B2 (ja) 2018-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9869A (zh) 连接器
CN104347997B (zh) 连接器
CN102195182B (zh) 端子配件
CN106159569B (zh) 连接器
CN104577450A (zh) 连接器
JP6119670B2 (ja) コネクタ
US20070215758A1 (en) Fixture
CN103794931B (zh) 连接器
CN105742895B (zh) 杆式连接器
CN104882735B (zh) 连接器
JP2008305601A (ja) 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金具
CN104979680A (zh) 连接器
US20150349449A1 (en)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or
JP5989231B2 (ja) クランプ
CN104218354B (zh) 阴端子配件
JP5440453B2 (ja) コネクタ
CN103811908A (zh) 连接器
CN107546530A (zh) 连接器
CN107017523B (zh) 连接器
CN107017516B (zh) 连接器
CN106099542B (zh) 连接器
CN106099545A (zh) 连接器
JP2011253717A (ja) コネクタ
JP6839145B2 (ja) コネクタ
JP6839146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