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7963B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87963B CN106287963B CN201610710981.8A CN201610710981A CN106287963B CN 106287963 B CN106287963 B CN 106287963B CN 201610710981 A CN201610710981 A CN 201610710981A CN 106287963 B CN106287963 B CN 1062879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region
- supply region
- wind deflector
-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其中,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与壳体转动连接的上导风板,出风口的下方设置有与壳体转动连接的下导风板;控制模块,用于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其中,第一送风区域和第二送风区域交错或间距设置。本发明中,通过对第一送风区域送风一段时长后对第二送风区域进行送风,大幅提高使用空调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背景技术
分体式空调在开启制冷的过程中,由于现有的出风口设置不完善,使得出风口处出风温度太低,而房间四周的温度又太高,温度场分布不均匀,这就导致使用者在正对出风口的位置被冷风直吹,容易产生感冒,而房间内其他位置的人又感觉不到凉感,导致空调的舒适性大幅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旨在快速调节室内的空气温度,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所述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上导风板,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下导风板;
控制模块,用于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
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区域和所述第二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送风区域包括正对出风口的区域,所述第二送风区域包括位于出风口正对区域上方的区域,或者包括出风口正对区域下方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三送风区域;
其中,,所述第三送风区域与所述第一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
所述第三送风区域与所述第二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者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送风区域包括正对出风口的区域,所述第二送风区域包括出风口正对区域下方的区域,所述第三送风区域包括出风口正对区域上方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三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频率为60~80HZ,所述第二预设频率为45~55HZ,所述第三预设频率为10~30HZ。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摆叶;
定位装置,用于检测当前送风区域内的热源的位置;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摆叶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热源。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方法,空调器包括设置于空调器的出风口上方的上导风板,和出风口下方的下导风板;
所述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包括:
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
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区域和所述第二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三送风区域;
其中,所述第三送风区域与所述第一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
所述第三送风区域与所述第二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者间距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三送风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三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
优选地,在所述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当前送风区域内的热源;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摆叶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热源。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使第一送风区域的温度快速调节之后,对第二送风区域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使得房间内各位置的温度可以快速、均匀的得到降低,即,使得出风口处的温度和房间四周的温度相当,温度场分布均匀,使得房间内各区域的用户都可以感觉到温度的调节,以大幅提高使用空调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的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在第二预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送风区域范围模拟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的送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壳体 | 110 | 进风口 |
120 | 出风口 | 130 | 风道 |
200 | 上导风板 | 300 | 下导风板 |
Ⅰ | 第一预设位置 | Ⅱ | 第二预设位置 |
Ⅲ | 第三预设位置 | α | 第一送风区域 |
β | 第二送风区域 | γ | 第三送风区域 |
320 | 导风通道 | 321 | 入风口 |
322 | 送风口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主要提出一种具有可摆动的双导风板的空调器,以增加空调器的送风效率。空调器一般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一般包括壳体,换热器组件、送风组件和导风组件,其中,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风道,换热组件和送风组件均设置于风道中,导风组件设置于风道中或者设置于出风口处。其中,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以及将换热器安装于风道内的支架,换热器连接于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系统中。送风组件包括风轮(贯流风轮或者轴流风轮),用于驱动该风轮的驱动电机,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将电机的驱动传递至风轮的传动装置。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百叶以及驱动导风板和百叶的驱动电机,其中导风板的摆动实现上下导风,百叶的摆动实现左右导风,本申请中,导风板和百叶可以耦合送风,即上下送风的同时,左右送风。壳体的形状可以呈类似长方体的形状(如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呈圆柱形(如空调柜机),也可以呈仿球形(如壁挂式球形空调室内机)等。
以下将主要描述空调器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空调器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具有进风口110、出风口120和位于所述进风口110和所述出风口120之间的风道130;所述壳体100上对应所述出风口120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壳体100转动连接的上导风板200,对应所述出风口120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壳体100转动连接的下导风板300;
控制模块,用于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Ⅰ,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α;
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二预设位置Ⅱ,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β;
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区域α和所述第二送风区域β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空调器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壳体100呈长条筒状设置,进风口110、出风口120、上导风板200以及下导风板300均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上导风板200为小导风板,下导风板300为大导风板,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调整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的大小。上导风板200的导风面呈朝背离出风口120凹陷的凹弧形设置,下导风板300的导风面呈背离出风口120凹陷的凹弧形设置。上导风板200的导风面和下导风板300的导风面围合形成具有入风口321和送风口322的导风通道320,导风通道320的入风口321与风道130连通,导风通道320的送风口322与室内连通,送风口322的朝向决定送风的方向。导风通道320的大小和形状,通过转动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来设置。其中,上导风板200与壳体100转动连接,可以单独自由转动,下导风板300也与壳体100转动连接,也可以单独自由转动,使得导风通道320的形状和尺寸,送风口322的朝向都可以根据需求调节,使得第一送风区域α和第二送风区域β的范围和位置可以非常灵活的根据需求调整。
在空调器的主控板接收到开机指令后,首先检测当前的压缩机工作频率。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调整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到各自的第一预设位置Ⅰ,此时,形成第一导风通道,第一导风通道将风送至第一送风区域α,以快速调整第一送风区域α的温度,以制冷为例。其中,第一送风区域α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也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上方的区域,当然也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下方的区域,即可以根据设定先对正对区域、偏上区域还是偏下区域进行温度调节。第一送风区域α的范围,可以通过送风口322的张角来表达,以送风口322的张角为30°~80°为例,可以设置为60°。第一送风区域α以正对出风口120区域的上下方向各偏相同距离(角度)为例。
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调整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到各自的第二预设位置Ⅱ,此时,形成第二导风通道,第二导风通道将风送至第二送风区域β,以快速调整第二送风区域β的温度,以制冷为例。其中,第二送风区域β与第一送风区域α的位置不同,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上方的区域,当然也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下方的区域,即可以根据设定对偏上区域还是偏下区域进行温度调节。第二送风区域β的范围可以通过送风口322的张角来表达,以送风口322的张角为30°~80°为例,可以设置为60°。第二送风区域β以正对出风口120区域的上方区域为例,第一送风区域α和第二送风区域β可以间距设置,也可以重叠10%~20%的区域(交错设置),当然,重叠区域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第一预设频率和第二预设频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第一预设频率可以为60~80HZ,以70HZ为例,第二预设频率可以为45~55HZ,以50HZ为例。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同时摆动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至第一预设位置Ⅰ,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α;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同时摆动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至第二预设位置Ⅱ,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β;使第一送风区域α的温度快速调节之后,对第二送风区域β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使得房间内各位置的温度可以快速、均匀的得到降低,即,使得出风口处的温度和房间四周的温度相当,温度场分布均匀,使得房间内各区域的用户都可以感觉到温度的调节,以大幅提高使用空调的舒适性。
为了先使用户感觉到舒适,再将房间内其它区域的温度调节至舒适温度,所述第一送风区域α包括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所述第二送风区域β包括位于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上方的区域,或者包括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下方的区域。
具体地,壁挂式空调器的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一般包括用户的头部所在的区域,当第一送风区域α包括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时,换热后的气流可以快速的送至用户的头部,使用户可以快速感觉到清凉(以制冷为例),当送风一定时间后,将风送至与用户的身体和腿部对应的区域,即正对区域的下方区域,以使用户全身都快速的感觉到清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正对区域后,再送至正对区域的上方区域。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送风区域α设置在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由于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为用户的头部所在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使得用户可以快速的感觉温度调整所产生的效果,有利于用户快速进入舒适状态。
为了使房间内的温度更加快速均匀的被调整,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同时摆动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至第三预设位置Ⅲ,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三送风区域γ;
其中,所述第三送风区域γ与所述第一送风区域α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所述第三送风区域γ与所述第二送风区域β部分重叠或者间距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调整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到各自的第三预设位置Ⅲ,此时,形成第三导风通道,第三导风通道将风送至第三送风区域γ,以快速调整第三送风区域γ的温度,以制冷为例。其中,第三送风区域γ与第一送风区域α、第二送风区域β的位置不同,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上方的区域,当然也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下方的区域,即可以根据设定对偏上区域还是偏下区域进行温度调节。第三送风区域γ的范围可以通过送风口322的张角的大小来判断,以送风口322的张角为30°~80°为例,可以设置为60°。第三送风区域γ以正对出风口120区域的上方区域为例,第三送风区域γ与第一送风区域α和第二送风区域β可以间距设置,也可以重叠10%~20%的区域(交错设置),当然,重叠区域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第三预设频率可以为10~30HZ,以20HZ为例。
值得说明的是,当第一送风区域α、第二送风区域β和第三送风区域γ相切,且每一送风区域所对应的张角范围为60°时,当第一送风区域α、第二送风区域β和第三送风区域γ并排时,一起所对应的角度为180°,即空调器对房间送风区域的角度为180°,相当于形成一个送风平面,这是现有的空调器无法实现的。
本实施例中,通过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同时摆动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至第三预设位置Ⅲ,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三送风区域γ;通过对第二送风区域β的温度快速调节之后,对第三送风区域γ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使得房间内各位置的温度可以快速、均匀的得到降低,即,使得出风口处的温度和房间四周的温度相当,温度场分布均匀,使得房间内各区域的用户都可以感觉到温度的调节,以大幅提高使用空调的舒适性。
先使用户感觉到舒适,再将房间内其它区域的温度调节至舒适温度,在用户感觉到舒适之后,再将舒适温度上方的较高温度区域快速调整,所述第一送风区域α包括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所述第二送风区域β包括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下方的区域,所述第三送风区域γ包括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上方的区域。
具体地,壁挂式空调器的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一般包括用户的头部所在的区域,当第一送风区域α包括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时,换热后的气流可以快速的送至用户的头部,使用户可以快速感觉到清凉(以制冷为例)。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将风送至与用户的身体和腿部对应的区域,即正对区域的下方区域,以使用户全身都快速的感觉到清凉。当用户和及用户周边的环境温度都符合舒适温度时,再将凉风送至正对区域的上方区域,降低舒适温度区域上方较高温度区域的温度,以使房间的各个区域都为舒适温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送风区域α设置在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由于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为用户的头部所在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使得用户可以快速的感觉温度调整所产生的效果,有利于用户快速进入舒适状态;在用户的头部感觉到舒适之后,对用户身体所在区域进行温度调节,以使对应区域的温度迅速调整为舒适温度;在此之后,再对舒适温度上方的区域进行温度调节,以使房间的各个区域都为舒适温度。
在房间的各个区域均为舒适温度后,为了维持这种舒适舒适温度,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三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在自第一送风区域α至第二送风区域β,再到第三送风区域γ的送风顺序后,房间各区域的温度被快速的调整,调整之后,再回到第一送风区域α,以维持当前的舒适温度,使房间所以的用户都在舒适温度范围内。
为了使房间内的温度更加快速且均匀的被调整,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对应所述出风口120设置的摆叶;
定位装置,用于检测当前送风区域内的热源;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摆叶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热源。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摆叶的数量为多个,其摆动方向与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的摆动方向呈夹角设置,以摆叶的摆动方向与上导风板200的摆动方向相互垂直为例。定位装置可以为红外检测装置,根据红外检测判断热源的位置,调节摆叶摆动,以使换热后的气流跟随热源移动。定位装置还可以为摄像头等结构。当定位装置定位到热源(如用户等)后,控制模块控制摆叶摆动,以使换热后的气流流向热源。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进一步提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方法,空调器包括设置于空调器的出风口120上方的上导风板200,和出风口120下方的下导风板300;
所述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包括:
S10: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Ⅰ,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α;
S20: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同时摆动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至第二预设位置Ⅱ,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β;
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区域α和所述第二送风区域β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空调器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壳体100呈长条筒状设置,进风口110、出风口120、上导风板200以及下导风板300均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上导风板200为小导风板,下导风板300为大导风板,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调整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的大小。上导风板200的导风面呈朝背离出风口120凹陷的凹弧形设置,下导风板300的导风面呈背离出风口120凹陷的凹弧形设置。上导风板200的导风面和下导风板300的导风面围合形成具有入风口321和送风口322的导风通道320,导风通道320的入风口321与风道130连通,导风通道320的送风口322与室内连通,送风口322的朝向决定送风的方向。导风通道320的大小和形状,通过转动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来设置。其中,上导风板200与壳体100转动连接,可以单独自由转动,下导风板300也与壳体100转动连接,也可以单独自由转动,使得导风通道320的形状和尺寸,送风口322的朝向都可以根据需求调节,使得第一送风区域α和第二送风区域β的范围和位置可以非常灵活的根据需求调整。
在空调器的主控板接收到开机指令后,首先检测当前的压缩机工作频率。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调整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到各自的第一预设位置Ⅰ,此时,形成第一导风通道,第一导风通道将风送至第一送风区域α,以快速调整第一送风区域α的温度,以制冷为例。其中,第一送风区域α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也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上方的区域,当然也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下方的区域,即可以根据设定先对正对区域、偏上区域还是偏下区域进行温度调节。第一送风区域α的范围,可以通过送风口322的张角来表达,以送风口322的张角为30°~80°为例,可以设置为60°。第一送风区域α以正对出风口120区域的上下方向各偏相同距离(角度)为例。
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调整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到各自的第二预设位置Ⅱ,此时,形成第二导风通道,第二导风通道将风送至第二送风区域β,以快速调整第二送风区域β的温度,以制冷为例。其中,第二送风区域β与第一送风区域α的位置不同,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上方的区域,当然也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下方的区域,即可以根据设定对偏上区域还是偏下区域进行温度调节。第二送风区域β的范围可以通过送风口322的张角来表达,以送风口322的张角为30°~80°为例,可以设置为60°。第二送风区域β以正对出风口120区域的上方区域为例,第一送风区域α和第二送风区域β可以间距设置,也可以重叠10%~20%的区域(交错设置),当然,重叠区域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第一预设频率和第二预设频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第一预设频率可以为60~80HZ,以70HZ为例,第二预设频率可以为45~55HZ,以50HZ为例。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同时摆动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至第一预设位置Ⅰ,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α;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同时摆动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至第二预设位置Ⅱ,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β;使第一送风区域α的温度快速调节之后,对第二送风区域β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使得房间内各位置的温度可以快速、均匀的得到降低,即,使得出风口处的温度和房间四周的温度相当,温度场分布均匀,使得房间内各区域的用户都可以感觉到温度的调节,以大幅提高使用空调的舒适性。
为了先使用户感觉到舒适,再将房间内其它区域的温度调节至舒适温度,所述第一送风区域α包括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所述第二送风区域β包括位于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上方的区域,或者包括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下方的区域。
具体地,壁挂式空调器的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一般包括用户的头部所在的区域,当第一送风区域α包括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时,换热后的气流可以快速的送至用户的头部,使用户可以快速感觉到清凉(以制冷为例),当送风一定时间后,将风送至与用户的身体和腿部对应的区域,即正对区域的下方区域,以使用户全身都快速的感觉到清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正对区域后,再送至正对区域的上方区域。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送风区域α设置在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由于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为用户的头部所在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使得用户可以快速的感觉温度调整所产生的效果,有利于用户快速进入舒适状态。
为了使房间内的温度更加快速均匀的被调整,在所述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30: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三送风区域;
其中,所述第三送风区域γ与所述第一送风区域α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所述第三送风区域γ与所述第二送风区域β部分重叠或者间距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调整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到各自的第三预设位置Ⅲ,此时,形成第三导风通道,第三导风通道将风送至第三送风区域γ,以快速调整第三送风区域γ的温度,以制冷为例。其中,第三送风区域γ与第一送风区域α、第二送风区域β的位置不同,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上方的区域,当然也可以为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下方的区域,即可以根据设定对偏上区域还是偏下区域进行温度调节。第三送风区域γ的范围可以通过送风口322的张角的大小来判断,以送风口322的张角为30°~80°为例,可以设置为60°。第三送风区域γ以正对出风口120区域的上方区域为例,第三送风区域γ与第一送风区域α和第二送风区域β可以间距设置,也可以重叠10%~20%的区域(交错设置),当然,重叠区域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第三预设频率可以为10~30HZ,以20HZ为例。
值得说明的是,当第一送风区域α、第二送风区域β和第三送风区域γ相切,且每一送风区域所对应的张角范围为60°时,当第一送风区域α、第二送风区域β和第三送风区域γ并排时,一起所对应的角度为180°,即空调器对房间送风区域的角度为180°,相当于形成一个送风平面,这是现有的空调器无法实现的。
本实施例中,通过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同时摆动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至第三预设位置Ⅲ,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三送风区域γ;通过对第二送风区域β的温度快速调节之后,对第三送风区域γ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使得房间内各位置的温度可以快速、均匀的得到降低,即,使得出风口处的温度和房间四周的温度相当,温度场分布均匀,使得房间内各区域的用户都可以感觉到温度的调节,以大幅提高使用空调的舒适性。
先使用户感觉到舒适,再将房间内其它区域的温度调节至舒适温度,在用户感觉到舒适之后,再将舒适温度上方的较高温度区域快速调整,所述第一送风区域α包括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所述第二送风区域β包括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下方的区域,所述第三送风区域γ包括正对出风口120区域上方的区域。
具体地,壁挂式空调器的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一般包括用户的头部所在的区域,当第一送风区域α包括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时,换热后的气流可以快速的送至用户的头部,使用户可以快速感觉到清凉(以制冷为例)。当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将风送至与用户的身体和腿部对应的区域,即正对区域的下方区域,以使用户全身都快速的感觉到清凉。当用户和及用户周边的环境温度都符合舒适温度时,再将凉风送至正对区域的上方区域,降低舒适温度区域上方较高温度区域的温度,以使房间的各个区域都为舒适温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送风区域α设置在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由于正对出风口120的区域为用户的头部所在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使得用户可以快速的感觉温度调整所产生的效果,有利于用户快速进入舒适状态;在用户的头部感觉到舒适之后,对用户身体所在区域进行温度调节,以使对应区域的温度迅速调整为舒适温度;在此之后,再对舒适温度上方的区域进行温度调节,以使房间的各个区域都为舒适温度。
在房间的各个区域均为舒适温度后,为了维持这种舒适舒适温度,在所述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三送风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40: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三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在自第一送风区域α至第二送风区域β,再到第三送风区域γ的送风顺序后,房间各区域的温度被快速的调整,调整之后,再回到第一送风区域α,以维持当前的舒适温度,使房间所以的用户都在舒适温度范围内。
为了使房间内的温度更加快速且均匀的被调整,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对应所述出风口120设置的摆叶;
检测当前送风区域内的热源;
控制所述摆叶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热源。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摆叶的数量为多个,其摆动方向与上导风板200和下导风板300的摆动方向呈夹角设置,以摆叶的摆动方向与上导风板200的摆动方向相互垂直为例。定位装置可以为红外检测装置,根据红外检测判断热源的位置,调节摆叶摆动,以使换热后的气流跟随热源移动。定位装置还可以为摄像头等结构。当定位装置定位到热源(如用户等)后,控制模块控制摆叶摆动,以使换热后的气流流向热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所述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上导风板,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下导风板;
控制模块,用于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
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区域和所述第二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
所述第一送风区域包括正对出风口的区域,所述第二送风区域包括位于出风口正对区域上方的区域,或者包括出风口正对区域下方的区域;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三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三送风区域;
其中,所述第三送风区域与所述第一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
所述第三送风区域与所述第二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者间距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区域包括出风口正对区域下方的区域,所述第三送风区域包括出风口正对区域上方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的摆叶;
定位装置,用于检测当前送风区域内的热源的位置;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摆叶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热源。
5.一种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器包括设置于空调器的出风口上方的上导风板和设置于出风口下方的下导风板;
所述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包括:
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时,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
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区域和所述第二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
所述第一送风区域包括正对出风口的区域,所述第二送风区域包括位于出风口正对区域上方的区域,或者包括出风口正对区域下方的区域;
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三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二送风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空调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小于第二预设频率,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频率时,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三送风区域;
其中,所述第三送风区域与所述第一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间距设置;
所述第三送风区域与所述第二送风区域部分重叠或者间距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器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时摆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第一送风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当前送风区域内的热源的位置;
控制所述空调器的摆叶将换热后的气流引导至热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10981.8A CN106287963B (zh) | 2016-08-23 | 2016-08-23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10981.8A CN106287963B (zh) | 2016-08-23 | 2016-08-23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87963A CN106287963A (zh) | 2017-01-04 |
CN106287963B true CN106287963B (zh) | 2019-06-28 |
Family
ID=57615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10981.8A Active CN106287963B (zh) | 2016-08-23 | 2016-08-23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879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66010B (zh) * | 2017-02-28 | 2019-07-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
CN107461902B (zh) * | 2017-07-26 | 2023-08-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0081567B (zh) * | 2019-04-30 | 2021-03-1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扰流方法 |
CN110207336B (zh) * | 2019-06-25 | 2020-12-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419949B (zh) * | 2022-09-15 | 2025-01-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以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6445A (zh) * | 2003-11-28 | 2007-01-31 | 夏普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CN101825328A (zh) * | 2003-10-31 | 2010-09-0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629799A (zh) * | 2012-08-24 | 2014-03-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分体挂壁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CN105276784A (zh) * | 2014-06-19 | 2016-01-27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93900A (ja) * | 1992-12-22 | 1994-07-15 | Toshiba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2016
- 2016-08-23 CN CN201610710981.8A patent/CN1062879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5328A (zh) * | 2003-10-31 | 2010-09-08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906445A (zh) * | 2003-11-28 | 2007-01-31 | 夏普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机 |
CN103629799A (zh) * | 2012-08-24 | 2014-03-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分体挂壁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CN105276784A (zh) * | 2014-06-19 | 2016-01-27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87963A (zh) | 2017-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22520B (zh)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
CN106287963B (zh) |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 |
CN107388370B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135519B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 |
WO2021088470A1 (zh)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 |
CN105180268B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 |
CN107642874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04697053B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挡风板 | |
CN107246657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180267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 |
CN203810550U (zh) | 室内空调器 | |
CN104879833A (zh) | 室内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196285A (zh) |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
CN105823130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525143A (zh) | 空调器 | |
WO2024159759A1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02853517A (zh) | 空调及其出风口装置 | |
CN107314522A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6018817U (zh) | 空调器 | |
CN105864896B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KR20100137249A (ko) | 슬립링 다관절 풍향조절 유닛 | |
CN105465984B (zh) | 紊流板及空调 | |
CN215336887U (zh) | 一种双导流板的贴壁送风装置 | |
CN214148291U (zh) | 风口组件、壁挂机和空调系统 | |
CN105180269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内出风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