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9530A - 中药型红火蚁毒饵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药型红火蚁毒饵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59530A CN106259530A CN201610628664.1A CN201610628664A CN106259530A CN 106259530 A CN106259530 A CN 106259530A CN 201610628664 A CN201610628664 A CN 201610628664A CN 106259530 A CN106259530 A CN 1062595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ddler
- medicine
- chinese
- traditional
- poison ba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a foodstuff as carrier or diluent, i.e. baits
- A01N25/00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a foodstuff as carrier or diluent, i.e. baits insecticida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16—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01N59/22—Arsenic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40—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及其制备方法,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雄黄5‑50份、榧子6‑40份、半夏4‑55份、附子4‑55份、糖粉10‑150份、玉米粉5‑70份、粘米粉10‑80份、干虾肉15‑80份、防腐剂0.2‑10份和食用油20‑80份。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以中药作为主要成分,杀虫灭害效果好,且对环境无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火蚁防治药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火蚁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入侵生物,它对农林业生产、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都有严重的危害,被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100种入侵有害生物之一。自2003年11月中国台湾首次报道发现红火蚁发生危害以来,截至2014年,我国已有9个省(区),217个县(市、区)遭受红火蚁的入侵。鉴于红火蚁具有入侵能力强、扩散速度快、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且能伤害人畜的特点,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入侵红火蚁有效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完全根除,人们首选用化学防治的方法。我国在与红火蚁进行的十几年斗争中,筛选出了一些灭杀红火蚁效果较好的化学农药,但是,随着红火蚁的不断入侵扩散,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及其制备方法,中药型红火蚁毒饵以中药作为主要成分,杀虫灭害效果好,且对环境无污染。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雄黄5-50份、榧子6-40份、半夏4-55份、附子4-55份、糖粉10-150份、玉米粉5-70份、粘米粉10-80份、干虾肉15-80份、防腐剂0.2-10份和食用油20-80份。
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6-40重量份的榧子、4-55重量份的半夏、4-55重量份的附子和15-80重量份的干虾肉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混合粉末一,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粉末一过100-140目筛,得混合粉末二,备用;
步骤三、将5-50重量份的雄黄、10-150重量份的糖粉、5-70重量份的玉米粉、10-80重量份的粘米粉、0.2-10重量份的防腐剂,以及步骤二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二用搅拌机混合混匀,得到混合粉末三,备用;
步骤四、将20-80重量份的食用油加入步骤三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三中,混合均匀,并揉搓成团,得到药团,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制得的药团放入颗粒机中,制成颗粒后自然晾干,即得所述中药型红火蚁毒饵。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山梨酸钾和脱氢乙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搅拌机包括:
壳体,其为圆柱体形,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原料罐,所述原料罐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混合粉末三的出料口;
多个集料板,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集料板为内部中空,且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集料板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集料板的顶部的直径与所述壳体的内径相等,所述集料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多块分料板,两块集料板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分料板,所述分料板的顶部具有一平面,所述分料板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分料板的顶部与位于其上方的集料板的底部相对,分料板与位于其上方和下方的集料板均不接触;
电机;
旋转轴,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壳体的底部和所述多个分料板,并与所述多个分料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集料板的底部的尺寸;
搅拌叶,其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位于最底部的集料板的下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还包括:
多根分散杆,其沿所述旋转轴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分散杆位于所述搅拌叶和最底部的集料板之间,且与所述搅拌叶和位于最底部的集料板均不接触,所述分散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分散杆的另一端向下倾斜。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搅拌叶包括:
多根第一搅拌杆,其沿所述旋转轴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贴合;
多根第二搅拌杆,其与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搅拌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杆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贴合;
多根第三搅拌杆,其与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搅拌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搅拌杆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中部固定连接;
多根第四搅拌杆,每根第三搅拌杆上均间隔设置有多根第四搅拌杆,所述第四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搅拌杆的另一端向下倾斜。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为三根第一搅拌杆,三根第一搅拌杆彼此间隔120度地环所述旋转轴的圆周方向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料板为圆柱体形。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料板、所述集料板、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散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中部的上方。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是针对红火蚁这种社会性昆虫具有的交哺习性特点而设计的。红火蚁工蚁外出觅食,将诱杀毒饵携带回蚁巢内,然后由4龄幼虫将固体毒饵液化,转交哺给工蚁,工蚁再将液化的毒饵交哺给其它的工蚁、蚁后、幼蚁、有翅繁殖蚁等,从而使红火蚁巢群内的个体都感染毒性,达到全巢死亡的目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以中药作为主要成分,雄黄具有胃毒作用;榧子、半夏、附子具有神经毒剂作用;糖粉、玉米粉、干虾肉、食用油对红火蚁具有引诱作用;粘米粉有助于毒饵剂成型;防腐剂则有助于毒饵剂的保存。中药型红火蚁毒饵杀虫灭害效果好,且对环境无污染。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雄黄5份、榧子6份、半夏4份、附子4份、糖粉10份、玉米粉5份、粘米粉10份、干虾肉15份、防腐剂0.2份和食用油20份。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是针对红火蚁这种社会性昆虫具有的交哺习性特点而设计的。红火蚁工蚁外出觅食,将诱杀毒饵携带回蚁巢内,然后由4龄幼虫将固体毒饵液化,转交哺给工蚁,工蚁再将液化的毒饵交哺给其它的工蚁、蚁后、幼蚁、有翅繁殖蚁等,从而使红火蚁巢群内的个体都感染毒性,达到全巢死亡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以中药作为主要成分,雄黄具有胃毒作用;榧子、半夏、附子具有神经毒剂作用;糖粉、玉米粉、干虾肉、食用油对红火蚁具有引诱作用;粘米粉有助于毒饵剂成型;防腐剂则有助于毒饵剂的保存。中药型红火蚁毒饵杀虫灭害效果好,且对环境无污染。
使用中药型红火蚁毒饵时,在活蚁巢上或距离活蚁巢20-30厘米范围内进行撒施,蚁巢直径30厘米以下用量为50克,30-50厘米用量为100克,50厘米以上则相应增加药量,一周后重复施药,连续施药3-4次即可将红火蚁全巢灭杀。
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6重量份的榧子、4重量份的半夏、4重量份的附子和15重量份的干虾肉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混合粉末一,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粉末一过100目筛,得混合粉末二,备用;
步骤三、将5重量份的雄黄、10重量份的糖粉、5重量份的玉米粉、10重量份的粘米粉、0.2重量份的防腐剂,以及步骤二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二用搅拌机混合混匀,得到混合粉末三,备用;通过搅拌能将固体原料进行混合,使制得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药效均一。
步骤四、将20重量份的食用油加入步骤三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三中,混合均匀,并揉搓成团,得到药团,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制得的药团放入颗粒机中,制成颗粒后自然晾干,即得所述中药型红火蚁毒饵。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
如图1所示,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搅拌机包括:
壳体100,其为圆柱体形,所述壳体100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10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原料罐110,所述原料罐110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连通,通过多个原料罐110将雄黄、糖粉、玉米粉、粘米粉、防腐剂,以及步骤二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二同时导入壳体100中,所述壳体100的底部设置有混合粉末三的出料口101;
多个集料板120,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所述集料板120为内部中空,且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集料板120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集料板120的顶部的直径与所述壳体100的内径相等,所述集料板120的顶部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可在最顶部的集料板120的底部设置一个电磁阀,待固体原料通过多个原料罐110落至最顶部的集料板120上后,打开电磁阀,使所有固体原料同时进行集中和分散。
多块分料板130,两块集料板120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分料板130,所述分料板130的顶部具有一平面,所述分料板130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分料板130的顶部与位于其上方的集料板120的底部相对,分料板130与位于其上方和下方的集料板120均不接触;
电机;
旋转轴14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旋转轴14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旋转轴14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壳体100的底部和所述多个分料板130,并与所述多个分料板130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140的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集料板120的底部的尺寸,这样旋转轴140不会封住集料板120的底部;旋转轴140为常规的圆柱体形,电机带动旋转轴140旋转,旋转轴140带动分料板130旋转,分料板13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将落至分料板130上的固体原料向四周甩出,以将固体原料进行分散。
搅拌叶,其与所述旋转轴140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并位于最底部的集料板120的下方。电机带动旋转轴140旋转,旋转轴140带动搅拌叶转动,能将落至壳体100底部的固体原料进一步混合。
本方案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搅拌机在使用时,开启电机,通过多个原料罐110将雄黄、糖粉、玉米粉、粘米粉、防腐剂,以及步骤二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二同时导入壳体100中,各种固体原料通过最顶部的集料板120进行集中,再通过最顶部的分料板130将固体原料向四周甩出,进行分散,通过集料板120和分料板130的协同作用,能不断地将固体原料进行集中和分散,通过最底部的集料板120后的固体原料在壳体100的底部通过搅拌叶进一步进行混合,使得混合更均匀。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还包括:
多根分散杆150,其沿所述旋转轴14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分散杆150位于所述搅拌叶和最底部的集料板120之间,且与所述搅拌叶和位于最底部的集料板120均不接触,所述分散杆150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140固定连接,所述分散杆150的另一端向下倾斜。通过最底部的集料板120后的固体原料在壳体100的底部的中部集中较多,不利于搅拌叶的进一步分散,通过分散杆150将一部分固体原料向壳体100的底部的边缘进行分散,另一部分固体原料通过分散叶间的间隙直接落至壳体100的底部的中部,使壳体100的底部的中部和边缘都能搅拌到,从而能提高搅拌效率。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搅拌叶包括:
多根第一搅拌杆160,其沿所述旋转轴14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16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14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相贴合;这样旋转轴140带动第一搅拌杆160旋转,能刮除附着在壳体100的底部的固体原料,防止固体原料附着在壳体100的底部。
多根第二搅拌杆170,其与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16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搅拌杆17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杆17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170的侧壁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相贴合;这样第一搅拌杆160旋转带动第二搅拌杆170旋转,能刮除附着在壳体100的内侧壁上的固体原料,防止固体原料附着在壳体100的内侧壁上。
多根第三搅拌杆180,其与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16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搅拌杆18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搅拌杆18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中部固定连接;
多根第四搅拌杆190,每根第三搅拌杆180上均间隔设置有多根第四搅拌杆190,所述第四搅拌杆19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搅拌杆18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搅拌杆180的另一端向下倾斜。
本方案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通过第一搅拌杆160和第二搅拌杆170能刮除附着在壳体100的底部和内侧壁上的固体原料,第三搅拌杆180和第四搅拌杆190能将固体原料搅拌地更均匀。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160为三根第一搅拌杆160,三根第一搅拌杆160彼此间隔120度地环所述旋转轴140的圆周方向设置。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料板130为圆柱体形。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料板130、所述集料板120、所述旋转轴140和所述壳体100同轴设置。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散杆15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中部的上方。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雄黄50份、榧子40份、半夏55份、附子55份、糖粉150份、玉米粉70份、粘米粉80份、干虾肉80份、防腐剂10份和食用油80份。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是针对红火蚁这种社会性昆虫具有的交哺习性特点而设计的。红火蚁工蚁外出觅食,将诱杀毒饵携带回蚁巢内,然后由4龄幼虫将固体毒饵液化,转交哺给工蚁,工蚁再将液化的毒饵交哺给其它的工蚁、蚁后、幼蚁、有翅繁殖蚁等,从而使红火蚁巢群内的个体都感染毒性,达到全巢死亡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以中药作为主要成分,雄黄具有胃毒作用;榧子、半夏、附子具有神经毒剂作用;糖粉、玉米粉、干虾肉、食用油对红火蚁具有引诱作用;粘米粉有助于毒饵剂成型;防腐剂则有助于毒饵剂的保存。中药型红火蚁毒饵杀虫灭害效果好,且对环境无污染。
使用中药型红火蚁毒饵时,在活蚁巢上或距离活蚁巢20-30厘米范围内进行撒施,蚁巢直径30厘米以下用量为50克,30-50厘米用量为100克,50厘米以上则相应增加药量,一周后重复施药,连续施药3-4次即可将红火蚁全巢灭杀。
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40重量份的榧子、55重量份的半夏、55重量份的附子和80重量份的干虾肉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混合粉末一,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粉末一过140目筛,得混合粉末二,备用;
步骤三、将50重量份的雄黄、150重量份的糖粉、70重量份的玉米粉、80重量份的粘米粉、10重量份的防腐剂,以及步骤二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二用搅拌机混合混匀,得到混合粉末三,备用;通过搅拌能将固体原料进行混合,使制得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药效均一。
步骤四、将80重量份的食用油加入步骤三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三中,混合均匀,并揉搓成团,得到药团,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制得的药团放入颗粒机中,制成颗粒后自然晾干,即得所述中药型红火蚁毒饵。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防腐剂为山梨酸。
如图1所示,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搅拌机包括:
壳体100,其为圆柱体形,所述壳体100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10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原料罐110,所述原料罐110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连通,通过多个原料罐110将雄黄、糖粉、玉米粉、粘米粉、防腐剂,以及步骤二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二同时导入壳体100中,所述壳体100的底部设置有混合粉末三的出料口101;
多个集料板120,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所述集料板120为内部中空,且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集料板120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集料板120的顶部的直径与所述壳体100的内径相等,所述集料板120的顶部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可在最顶部的集料板120的底部设置一个电磁阀,待固体原料通过多个原料罐110落至最顶部的集料板120上后,打开电磁阀,使所有固体原料同时进行集中和分散。
多块分料板130,两块集料板120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分料板130,所述分料板130的顶部具有一平面,所述分料板130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分料板130的顶部与位于其上方的集料板120的底部相对,分料板130与位于其上方和下方的集料板120均不接触;
电机;
旋转轴14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旋转轴14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旋转轴14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壳体100的底部和所述多个分料板130,并与所述多个分料板130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140的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集料板120的底部的尺寸,这样旋转轴140不会封住集料板120的底部;旋转轴140为常规的圆柱体形,电机带动旋转轴140旋转,旋转轴140带动分料板130旋转,分料板13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将落至分料板130上的固体原料向四周甩出,以将固体原料进行分散。
搅拌叶,其与所述旋转轴140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并位于最底部的集料板120的下方。电机带动旋转轴140旋转,旋转轴140带动搅拌叶转动,能将落至壳体100底部的固体原料进一步混合。
本方案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搅拌机在使用时,开启电机,通过多个原料罐110将雄黄、糖粉、玉米粉、粘米粉、防腐剂,以及步骤二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二同时导入壳体100中,各种固体原料通过最顶部的集料板120进行集中,再通过最顶部的分料板130将固体原料向四周甩出,进行分散,通过集料板120和分料板130的协同作用,能不断地将固体原料进行集中和分散,通过最底部的集料板120后的固体原料在壳体100的底部通过搅拌叶进一步进行混合,使得混合更均匀。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还包括:
多根分散杆150,其沿所述旋转轴14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分散杆150位于所述搅拌叶和最底部的集料板120之间,且与所述搅拌叶和位于最底部的集料板120均不接触,所述分散杆150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140固定连接,所述分散杆150的另一端向下倾斜。通过最底部的集料板120后的固体原料在壳体100的底部的中部集中较多,不利于搅拌叶的进一步分散,通过分散杆150将一部分固体原料向壳体100的底部的边缘进行分散,另一部分固体原料通过分散叶间的间隙直接落至壳体100的底部的中部,使壳体100的底部的中部和边缘都能搅拌到,从而能提高搅拌效率。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搅拌叶包括:
多根第一搅拌杆160,其沿所述旋转轴14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16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14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相贴合;这样旋转轴140带动第一搅拌杆160旋转,能刮除附着在壳体100的底部的固体原料,防止固体原料附着在壳体100的底部。
多根第二搅拌杆170,其与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16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搅拌杆17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杆17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170的侧壁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相贴合;这样第一搅拌杆160旋转带动第二搅拌杆170旋转,能刮除附着在壳体100的内侧壁上的固体原料,防止固体原料附着在壳体100的内侧壁上。
多根第三搅拌杆180,其与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16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搅拌杆18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搅拌杆18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中部固定连接;
多根第四搅拌杆190,每根第三搅拌杆180上均间隔设置有多根第四搅拌杆190,所述第四搅拌杆19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搅拌杆18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搅拌杆180的另一端向下倾斜。
本方案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通过第一搅拌杆160和第二搅拌杆170能刮除附着在壳体100的底部和内侧壁上的固体原料,第三搅拌杆180和第四搅拌杆190能将固体原料搅拌地更均匀。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160为三根第一搅拌杆160,三根第一搅拌杆160彼此间隔120度地环所述旋转轴140的圆周方向设置。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料板130为圆柱体形。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料板130、所述集料板120、所述旋转轴140和所述壳体100同轴设置。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散杆15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中部的上方。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雄黄27份、榧子23份、半夏30份、附子30份、糖粉80份、玉米粉37份、粘米粉45份、干虾肉47份、防腐剂5份和食用油40份。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是针对红火蚁这种社会性昆虫具有的交哺习性特点而设计的。红火蚁工蚁外出觅食,将诱杀毒饵携带回蚁巢内,然后由4龄幼虫将固体毒饵液化,转交哺给工蚁,工蚁再将液化的毒饵交哺给其它的工蚁、蚁后、幼蚁、有翅繁殖蚁等,从而使红火蚁巢群内的个体都感染毒性,达到全巢死亡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以中药作为主要成分,雄黄具有胃毒作用;榧子、半夏、附子具有神经毒剂作用;糖粉、玉米粉、干虾肉、食用油对红火蚁具有引诱作用;粘米粉有助于毒饵剂成型;防腐剂则有助于毒饵剂的保存。中药型红火蚁毒饵杀虫灭害效果好,且对环境无污染。
使用中药型红火蚁毒饵时,在活蚁巢上或距离活蚁巢20-30厘米范围内进行撒施,蚁巢直径30厘米以下用量为50克,30-50厘米用量为100克,50厘米以上则相应增加药量,一周后重复施药,连续施药3-4次即可将红火蚁全巢灭杀。
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23重量份的榧子、30重量份的半夏、30重量份的附子和47重量份的干虾肉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混合粉末一,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粉末一过120目筛,得混合粉末二,备用;
步骤三、将27重量份的雄黄、80重量份的糖粉、37重量份的玉米粉、45重量份的粘米粉、5重量份的防腐剂,以及步骤二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二用搅拌机混合混匀,得到混合粉末三,备用;通过搅拌能将固体原料进行混合,使制得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药效均一。
步骤四、将40重量份的食用油加入步骤三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三中,混合均匀,并揉搓成团,得到药团,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制得的药团放入颗粒机中,制成颗粒后自然晾干,即得所述中药型红火蚁毒饵。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
如图1所示,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搅拌机包括:
壳体100,其为圆柱体形,所述壳体100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10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原料罐110,所述原料罐110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连通,通过多个原料罐110将雄黄、糖粉、玉米粉、粘米粉、防腐剂,以及步骤二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二同时导入壳体100中,所述壳体100的底部设置有混合粉末三的出料口101;
多个集料板120,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所述集料板120为内部中空,且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集料板120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集料板120的顶部的直径与所述壳体100的内径相等,所述集料板120的顶部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可在最顶部的集料板120的底部设置一个电磁阀,待固体原料通过多个原料罐110落至最顶部的集料板120上后,打开电磁阀,使所有固体原料同时进行集中和分散。
多块分料板130,两块集料板120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分料板130,所述分料板130的顶部具有一平面,所述分料板130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分料板130的顶部与位于其上方的集料板120的底部相对,分料板130与位于其上方和下方的集料板120均不接触;
电机;
旋转轴14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旋转轴14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旋转轴14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壳体100的底部和所述多个分料板130,并与所述多个分料板130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140的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集料板120的底部的尺寸,这样旋转轴140不会封住集料板120的底部;旋转轴140为常规的圆柱体形,电机带动旋转轴140旋转,旋转轴140带动分料板130旋转,分料板13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将落至分料板130上的固体原料向四周甩出,以将固体原料进行分散。
搅拌叶,其与所述旋转轴140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并位于最底部的集料板120的下方。电机带动旋转轴140旋转,旋转轴140带动搅拌叶转动,能将落至壳体100底部的固体原料进一步混合。
本方案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搅拌机在使用时,开启电机,通过多个原料罐110将雄黄、糖粉、玉米粉、粘米粉、防腐剂,以及步骤二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二同时导入壳体100中,各种固体原料通过最顶部的集料板120进行集中,再通过最顶部的分料板130将固体原料向四周甩出,进行分散,通过集料板120和分料板130的协同作用,能不断地将固体原料进行集中和分散,通过最底部的集料板120后的固体原料在壳体100的底部通过搅拌叶进一步进行混合,使得混合更均匀。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还包括:
多根分散杆150,其沿所述旋转轴14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分散杆150位于所述搅拌叶和最底部的集料板120之间,且与所述搅拌叶和位于最底部的集料板120均不接触,所述分散杆150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140固定连接,所述分散杆150的另一端向下倾斜。通过最底部的集料板120后的固体原料在壳体100的底部的中部集中较多,不利于搅拌叶的进一步分散,通过分散杆150将一部分固体原料向壳体100的底部的边缘进行分散,另一部分固体原料通过分散叶间的间隙直接落至壳体100的底部的中部,使壳体100的底部的中部和边缘都能搅拌到,从而能提高搅拌效率。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搅拌叶包括:
多根第一搅拌杆160,其沿所述旋转轴14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16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14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相贴合;这样旋转轴140带动第一搅拌杆160旋转,能刮除附着在壳体100的底部的固体原料,防止固体原料附着在壳体100的底部。
多根第二搅拌杆170,其与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16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搅拌杆17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杆17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170的侧壁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相贴合;这样第一搅拌杆160旋转带动第二搅拌杆170旋转,能刮除附着在壳体100的内侧壁上的固体原料,防止固体原料附着在壳体100的内侧壁上。
多根第三搅拌杆180,其与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16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搅拌杆18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搅拌杆18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中部固定连接;
多根第四搅拌杆190,每根第三搅拌杆180上均间隔设置有多根第四搅拌杆190,所述第四搅拌杆19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搅拌杆18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搅拌杆180的另一端向下倾斜。
本方案提供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通过第一搅拌杆160和第二搅拌杆170能刮除附着在壳体100的底部和内侧壁上的固体原料,第三搅拌杆180和第四搅拌杆190能将固体原料搅拌地更均匀。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160为三根第一搅拌杆160,三根第一搅拌杆160彼此间隔120度地环所述旋转轴140的圆周方向设置。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料板130为圆柱体形。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料板130、所述集料板120、所述旋转轴140和所述壳体100同轴设置。
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分散杆15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搅拌杆160的中部的上方。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雄黄5-50份、榧子6-40份、半夏4-55份、附子4-55份、糖粉10-150份、玉米粉5-70份、粘米粉10-80份、干虾肉15-80份、防腐剂0.2-10份和食用油20-80份。
2.一种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6-40重量份的榧子、4-55重量份的半夏、4-55重量份的附子和15-80重量份的干虾肉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混合粉末一,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混合粉末一过100-140目筛,得混合粉末二,备用;
步骤三、将5-50重量份的雄黄、10-150重量份的糖粉、5-70重量份的玉米粉、10-80重量份的粘米粉、0.2-10重量份的防腐剂,以及步骤二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二用搅拌机混合混匀,得到混合粉末三,备用;
步骤四、将20-80重量份的食用油加入步骤三中制得的混合粉末三中,混合均匀,并揉搓成团,得到药团,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制得的药团放入颗粒机中,制成颗粒后自然晾干,即得所述中药型红火蚁毒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山梨酸钾和脱氢乙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包括:
壳体,其为圆柱体形,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原料罐,所述原料罐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混合粉末三的出料口;
多个集料板,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集料板为内部中空,且直径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集料板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开,所述集料板的顶部的直径与所述壳体的内径相等,所述集料板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多块分料板,两块集料板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分料板,所述分料板的顶部具有一平面,所述分料板的顶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分料板的顶部与位于其上方的集料板的底部相对,分料板与位于其上方和下方的集料板均不接触;
电机;
旋转轴,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壳体的底部和所述多个分料板,并与所述多个分料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集料板的底部的尺寸;
搅拌叶,其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位于最底部的集料板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根分散杆,其沿所述旋转轴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分散杆位于所述搅拌叶和最底部的集料板之间,且与所述搅拌叶和位于最底部的集料板均不接触,所述分散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分散杆的另一端向下倾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包括:
多根第一搅拌杆,其沿所述旋转轴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贴合;
多根第二搅拌杆,其与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搅拌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杆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贴合;
多根第三搅拌杆,其与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三搅拌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搅拌杆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中部固定连接;
多根第四搅拌杆,每根第三搅拌杆上均间隔设置有多根第四搅拌杆,所述第四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搅拌杆的另一端向下倾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第一搅拌杆为三根第一搅拌杆,三根第一搅拌杆彼此间隔120度地环所述旋转轴的圆周方向设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板为圆柱体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板、所述集料板、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壳体同轴设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型红火蚁毒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中部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28664.1A CN106259530A (zh) | 2016-08-03 | 2016-08-03 | 中药型红火蚁毒饵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28664.1A CN106259530A (zh) | 2016-08-03 | 2016-08-03 | 中药型红火蚁毒饵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59530A true CN106259530A (zh) | 2017-01-04 |
Family
ID=57664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28664.1A Pending CN106259530A (zh) | 2016-08-03 | 2016-08-03 | 中药型红火蚁毒饵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5953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67320A (ja) * | 2018-03-26 | 2019-10-03 | アース製薬株式会社 | アリ用誘引剤及びアリ用毒餌剤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12773A (ja) * | 2005-10-24 | 2007-05-10 | Dainippon Jochugiku Co Ltd | 匍匐害虫防除用粉剤 |
CN102578166A (zh) * | 2011-12-30 | 2012-07-18 | 北海市白蚁防治所 | 一种杀灭蚂蚁、蟑螂的中药饵剂 |
CN105028522A (zh) * | 2015-07-23 | 2015-11-11 | 柳州博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对蚂蚁具有毒杀作用的纯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51393A (zh) * | 2015-10-31 | 2016-01-20 | 周俊良 | 物料搅拌机 |
-
2016
- 2016-08-03 CN CN201610628664.1A patent/CN10625953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12773A (ja) * | 2005-10-24 | 2007-05-10 | Dainippon Jochugiku Co Ltd | 匍匐害虫防除用粉剤 |
CN102578166A (zh) * | 2011-12-30 | 2012-07-18 | 北海市白蚁防治所 | 一种杀灭蚂蚁、蟑螂的中药饵剂 |
CN105028522A (zh) * | 2015-07-23 | 2015-11-11 | 柳州博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对蚂蚁具有毒杀作用的纯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51393A (zh) * | 2015-10-31 | 2016-01-20 | 周俊良 | 物料搅拌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北京图书馆图书保护研究组: "《图书档案保护技术资料汇编》", 31 October 1987, 书目文献出版社 * |
藜淳锋: "红火蚁对植物源饵料的取食选择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67320A (ja) * | 2018-03-26 | 2019-10-03 | アース製薬株式会社 | アリ用誘引剤及びアリ用毒餌剤 |
JP7083260B2 (ja) | 2018-03-26 | 2022-06-10 | アース製薬株式会社 | アリ用誘引剤及びアリ用毒餌剤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58169B (zh) | 一种含醚菊酯的红火蚁和白蚁触杀粉剂 | |
CN101326920A (zh) | 一种杀鼠药剂 | |
CN102293224A (zh) | 一种杀灭白蚁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4397058A (zh) | 一种中草药绿色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99271A (zh) | 一种杀灭白蚁的中西药物组合物 | |
CN1134786A (zh) | 多用途无公害复合植物农药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6857602A (zh) | 消灭红火蚁饵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6259530A (zh) | 中药型红火蚁毒饵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03081B (zh) | 一种杀灭蟑螂的药物 | |
CN101601395A (zh) | 改良的红火蚁诱杀饵剂 | |
CN108849902A (zh) | 一种四聚乙醛和茶皂素农药颗粒剂加工生产工艺 | |
CN102397421B (zh) | 一种治疗鱼类九江头槽绦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 |
WO2011116507A1 (zh) | 一种踏触式抗凝血粉剂灭鼠药的生产及使用方法 | |
CN102246826A (zh) | 一种含有天然植物毒素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34776A (zh) | 一种水蛭吸吮饲料 | |
CN110352994A (zh) | 无毒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116480A (zh) | 一种专捕龙虾的诱饵 | |
CN107360904A (zh) | 一种福寿螺的防治方法 | |
CN109757532A (zh) | 一种环保灭鼠药 | |
CN101816309A (zh) | 一种蟑螂诱杀剂 | |
CN1792172A (zh) | 无毒灭鼠药 | |
CN113317304B (zh) | 一种非洲大蜗牛诱捕盒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9526968A (zh) | 一种长效安全鼠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473820A (zh) | 灭鼠剂 | |
CN1666616A (zh) | 无毒灭鼠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