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5540B - 用于高流量的两用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高流量的两用干燥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55540B CN106255540B CN201580022616.1A CN201580022616A CN106255540B CN 106255540 B CN106255540 B CN 106255540B CN 201580022616 A CN201580022616 A CN 201580022616A CN 106255540 B CN106255540 B CN 1062555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dryer
- compressor
- mode
- dr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10000003746 feath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274 desic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54—Controlling adsorp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1—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adsorp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02—Air treatment devices
- B60T17/004—Draining and dry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80—Wa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5—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B01D2259/4566—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空气干燥器系统的系统和方法,该空气干燥器系统具有构造为从诸如车辆的压缩机等压缩机接收压缩空气的第一空气干燥器和第二空气干燥器,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模式下操作第一空气干燥器和第二空气干燥器,第一模式对应于高流量模式,在高流量模式下第一空气干燥器和第二空气干燥器以并行的方式与空气压缩机连接;监测与低的压缩机输出状态相关的条件;以及在检测到低的压缩机输出状态时,在对应于连续流动模式的第二模式下操作第一空气干燥器和第二空气干燥器。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压缩流体系统。其尤其与使用用于从压缩空气去除水分的一对空气干燥器的系统相结合地应用,并且将尤其参考该应用进行说明。然而,应认识到,本发明也可适于其它类似的应用。
运输客车和空气辅助批量卸载单元是用于对车辆(例如,重型卡车、拖拉机、拖车或拖拉机-拖车组合)的制动和配件(例如,轮胎充气系统)进行操作的压缩空气系统的示例。已知的空气干燥器不能满足这些系统的要求。更具体地说,空气干燥器中的干燥剂材料变得不堪重负并饱和,最终导致功能丧失。
连续流动空气干燥器用于这样的空气制动车辆应用:高的空气用量要求延长的增压时间以及多的压缩机工作循环。因此,连续流动系统通常在压缩空气源与储存罐之间使用一对空气干燥器。通过不定期地排空(purge)空气以使空气从空气干燥器排出,使干燥器(具体地说,干燥剂材料)再生并且使干燥器在其下一次工作循环期间更有效地去除水分。相应地,已开发有这样的切换装置:使一对空气干燥器在填充储罐与排空之间交替(例如,在一个空气干燥器向储罐供应干燥空气的同时另一个空气干燥器再生)。
近来,诸如批量卸载系统和中央轮胎充气系统等附加的车载特征变得更加常见。这些系统增加了对压缩空气的需求。为满足增加的需求,一些车辆制造厂商开始提供高输出压缩机以确保充足的空气供应。用在商用公路车辆上的一个常用的高输出压缩机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加压空气的涡轮增压入口。在最大增压条件下,该压缩机可以产生70SCFM或更大的输出。该输出比大多数商用空气干燥器能处理的输出大,并且不会在压缩机的出口处产生过压。因此,两个干燥器通常以并行(并联)的方式配置以便将头压保持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内。然而,当以并行的方式使用时,由于需要将两个空气干燥器一起脱机以进行排空,因此空气干燥器不能提供连续空气。因此,需要使用两对空气干燥器以适应高输出压缩机并且仍旧提供连续运行功能。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并且需要用于额外构件的附加车载空间。
本发明列举了解决上文所引用的现有技术的缺陷的新的和改进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列举了基于一个或多个发动机载荷和/或车辆驻车条件而构造两个干燥器空气系统的系统和方法。例如,具有与车辆的涡轮增压进口连通的入口的大容量(capacity)压缩机,在道路设施上的某一操作期间,可以具有超过任何给定的单个(例如,独立的)空气干燥器的能力的输出。这可能在例如当涡轮增压器接近最大增压时的高发动机RPMS期间产生。为适应大容量压缩机在这些时候的高输出,将两个空气干燥器以并行的方式连接以防止压缩机排出管路的超压。当两个空气干燥器以并行的方式连接时,两个空气干燥器的尺寸被设定为适应大容量压缩机的最大输出。在较低的压缩机输出期间,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还构造为使每个空气干燥器在干燥模式与排空模式之间交替地循环。该构造在诸如批量卸载等情况下允许连续流动,而不需要每次两两交替的四个空气干燥器。
根据一个方面,一种控制空气干燥器系统的方法,所述空气干燥器系统具有第一空气干燥器和第二空气干燥器,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构造为从相关车辆的压缩机接收压缩空气,所述方法包括:监测与压缩机输出状态相关的条件;在第一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所述第一模式对应于高流量模式,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以并行的方式与所述压缩机连接;在第二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所述第二模式对应于连续流动模式;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压缩机输出状态相关的条件,使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对条件进行监测可以包括确定所述相关车辆的驻车制动器是否接合。确定所述相关车辆的驻车制动器是否接合可以包括以气的或电的方式感测所述相关车辆的所述驻车制动器的接合。在连续流动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可以包括交替地干燥和排空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在一个空气干燥器进行排空的同时另一个空气干燥器在干燥空气。所述监测可以包括监测所述相关车辆的发动机的操作特性。对与低的压缩机输出相关的条件进行监测可以包括对压缩机入口压力和压缩机出口气流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监测。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对从相关高输出压缩机接收的压缩空气进行干燥的空气干燥器系统,所述空气干燥器系统包括:第一空气干燥器,其包括用于从相关压缩机接收加压空气的端口;第二空气干燥器,其包括用于从所述相关压缩机接收加压空气的端口;以及控制模块,其与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可操作地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使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在高流量模式与连续流动模式之间切换,所述控制模块构造为:响应于所接收的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的信号而在所述连续流动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并且在不存在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的信号的情况下在所述高流量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
其中,当处于所述高流量模式时,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可以各自从所述相关高输出压缩机接收空气。当处于所述连续流动模式下时,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可以交替地从所述相关高输出压缩机接收空气,并且在一个空气干燥器正在从所述相关压缩机接收空气时,另一干燥器正在进行排空。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通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构造为感测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的条件。系统可以包括相关高输出压缩机。所述高输出压缩机可以具有用于接收压缩空气的涡轮增压入口。系统可包括在具有涡轮增压发动机和高输出压缩机的车辆中,高输出压缩机可以包括与所述发动机联接的涡轮增压入口以用于从所述涡轮增压入口接收加压空气。车辆可以包括驻车制动器,并且控制模块可以构造为:检测所述驻车制动的应用,并且响应于检测到的所述应用而在所述连续流动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具有第一空气干燥器和第二空气干燥器的空气干燥器系统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接收压力信号的输入端口;用于将第一控制信号传送至第一相关空气干燥器的第一控制端口,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于所述第一相关干燥器的干燥模式或排空模式;用于将第二控制信号传送至第二相关空气干燥器的第二控制端口,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对应于所述第二相关空气干燥器的干燥模式或排空模式,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构造为:将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一相关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相关空气干燥器以便将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保持在干燥模式下,并且,当所述输入端口接收到压力信号时,将对应于干燥模式的第一控制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一相关干燥器,并且与此同时,将对应于排空模式的第二控制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二相关干燥器,并且使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在经过规定的时间后交替。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对从相关高输出压缩机接收的压缩空气进行干燥的空气干燥器系统,所述空气干燥器系统包括:第一空气干燥器,其包括用于从相关压缩机接收加压空气的端口,第二空气干燥器,其包括用于从所述相关压缩机接收加压空气的端口,以及控制机构,其与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可操作地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在高流量模式与连续流动模式之间切换,所述控制机构构造为在低的压缩机输出期间在所述连续流动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并且在高的压缩机输出期间在所述高流量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系统的示意图;并且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空气干燥器系统被示意性地示出为车辆10的一部分。车辆10包括:发动机1,其包括涡轮增压器TC,且诸如为涡轮增压的柴油发动机;压缩机14,其与涡轮增压器TC联接;第一空气干燥器16和第二空气干燥器18,其与压缩机14的出口联接;以及第一储罐20和第二储罐22,其用于储存经压缩、干燥的空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压缩机14是包括构造为从涡轮增压器TC接收加压空气的涡轮入口的高输出压缩机。在高增压期间压缩机所接收的空气的质量流率相对较高,而在无增压或低增压期间质量流率相对较低。因此,压缩机14的流向空气干燥器16和18的输出在涡轮增压器的高增压期间最高而在涡轮增压器的低增压期间最低。
压缩机14向空气干燥器16和18供应压缩空气。空气干燥器16和18对从其中经过的空气进行干燥和/或过滤。应当理解,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空气干燥器。离开空气干燥器16和18的空气被输送到储罐20和22。储罐20和22向使用压缩空气的一个或多个系统(例如制动系统、CTIS和/或批量卸载系统)供应空气。应认识到,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储罐,并且空气干燥器16和18的下游的空气系统的具体布置基本上不重要。
系统还包括与空气干燥器16和18以及压力控制设备19可操作地连接的控制器26。压力控制设备构造为控制压缩机以便使系统内的空气积累到预定的压力。控制器26可以与发动机12和压缩机14连接。应认识到,控制器26操作为从各种其它系统构件发送和/或接收控制信号以便通过该系统控制空气的流动。控制器26还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28以及一个或多个其它构件接收输入。在一个示例性构造中,控制器26操作为将空气干燥器16和18保持为并行构造,使得每个空气干燥器从压缩机接收空气。
当控制器26接收到表示涡轮增压器的低增压或无增压状态的输入信号时,控制器将空气干燥器16和18切换为连续流动模式,在连续流动模式中,空气干燥器在排空状态和干燥状态之间交替地切换以向储罐提供连续流动的空气。即,在一个空气干燥器接收并干燥来自压缩机14的空气的同时另一个空气干燥器排空,从而允许经干燥、压缩的空气的连续流动。空气干燥器的排空循环将通过改变流过空气干燥器的空气的方向以及收集从空气干燥器排出的水分、油和固体污染物使空气干燥器中的干燥剂再生。
表示涡轮增压器的低增压或无增压状态的输入信号例如产生在车辆的驻车制动器接合时。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传感器检测由涡轮增压器产生的增压的等级(例如,PSI),并且可以设定这样的阈值:在该阈值之下,产生并向控制器发送表示低增压状态的信号。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传感器检测到高等级的增压时,可以产生并向控制器发送表示高增压状态的信号,并且空气干燥器可被切换为高流量模式。通过默认为高流量模式,损坏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的可能性很小。
在又一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接收来自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输入,并且使用该信息确定是否进入连续流动模式。例如,可从典型的ECU获得的信息包括发动机RPM、增压压力、变速器档位选择(例如,驱动、空档、驻车)、制动系统状况、驻车制动器系统状况等。基于该信息,控制器26可以构造为:或者将空气干燥器保持为并行构造,或者将空气干燥器切换为流续流动模式。作为实例,控制器可以构造为只要车辆处于驻车中、驻车制动器被设定、或增压压力低于给定等级(例如2PSI),就开启连续流动模式。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利用GPS和/或车速或位置。
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系统110。系统110包括空气压缩机112,空气压缩机112通常由车辆的与该系统相连的发动机提供动力。通常使用具有旋转曲轴的往复移动型压缩机。然而,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意图的情况下,可以将任何其它类型的已知压缩机并入该系统。
压缩机112经由排出端口116向供应管路114输送加压空气。如果供应管路114被堵塞,为防止损坏压缩机112,由安全阀(未示出)将加压空气从压缩机112排放到大气中。供应管路114分别与第一空气干燥器120和第二空气干燥器122连接。如图所示,干燥器120和122布置为使得流过供应管路114的流体(例如,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干燥器120和122中的一者或两者。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干燥器120和122分别以远离一级储罐124和二级储罐126的方式安放。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预期,干燥器120和122可以与储罐124和126成一体,或者干燥器120和122可以安放在储罐124和126上。第一储罐124和第二储罐126可各自包括用于排空操作的常规的排空腔体。2004年2月24日发布的美国专利No.6,695,893中列举了可以与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结合的示例性系统的实例,将该美国专利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继续参考图2,第一干燥器120包括:供应端口140,其经由供应管路114与空气压缩机112连通;以及输送端口142a和142b,其用于分别经由供应管路148和150将空气输送到一级储罐和二级储罐。一级储罐124包括用于从一级储罐124向例如车辆内的各种压缩空气系统输送压缩空气的多个输送端口(未示出)。类似地,第二干燥器122包括:供应端口154,其经由供应管路114与空气压缩机112连通;以及输送端口156a和156b,其用于分别经由供应管路158和160将空气输送到一级储罐和二级储罐。二级储罐126包括用于从二级储罐126向诸如制动系统等各种压缩空气系统等输送压缩空气的多个输送端口(未示出)。
干燥器120和122中的每一个还包括用于向辅助系统168(例如,卸载系统)的辅助储罐166(例如,批量卸载储罐)供应空气的辅助输送口162和164。尽管只示出了单个辅助储罐166,但应当理解,能够预见任何数量的附加储罐。在一个示例性应用中,一级储罐124和二级储罐126用于车辆内的制动系统。例如,一级储罐124和二级储罐126可以分别用于制动车辆的前后轮。此外,辅助储罐166可以用于向车辆上的辅助系统(例如,批量卸载系统或CTIS)供应压缩空气。
另外,干燥器120和122中的每一个经由管路172和174与控制模块170联接。控制模块170包括控制端口CP1和CP2,控制端口CP1和CP2用于将控制信号传送至空气干燥器120和122各自的控制端子173和175,以便控制经过干燥器的不同端口的流动。如下文所述,通过调整系统的各种构件之间的流动可以实现若干不同的操作状态。
控制模块170与压力控制设备171(诸如来自奔德士商用车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的调节器等)联接。然而,压力控制设备171可以是控制压缩机以便将空气积累到预定的压力的任何设备。在示例性系统中,压力控制设备171在断开压力下向控制模块170发送正信号。断开压力大致为空气制动系统上操作压力并且例如可以在110psi与135psi之间。当控制模块170接收到压力信号时,不论系统在高流量模式下操作还是连续流动模式下操作,控制模块170都将向两个干燥器发送控制信号以开启排空循环。
更具体地说,模块170使干燥器120和122交替地干燥经由供应管路114接收的空气。换言之,模块170使干燥器120和122中的每一个在干燥循环(模式)与再生或排空循环(模式)之间交替。此外,模块170确保干燥器中的一个(例如,干燥器120)处于干燥循环而另一个干燥器(例如,干燥器122)处于再生循环。在再生循环期间,一级储罐的排空腔体和二级储罐的排空腔体中的一者中的空气用于对相应的干燥器120和122中的干燥剂进行干燥。该构造是产生经干燥的压缩空气的连续供应的连续流动模式。
在另一构造中,模块170将干燥器120和122设置为并行,使得来自供应管路114的空气分别进入干燥器120和122。这是高流量模式,与连续流动模式相比,高流量模式在不在管路114中产生超压的情况下可以适应更大的压缩机输出。
与图1的实施例类似,控制模块170可以与系统和/或传感器的各种构件连通以接收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状态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模块170可将干燥器120和122配置成用于连续流动。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驻车制动器控制阀177与批量卸载储罐166和模块170两者可操作地连接,使得当驻车制动器被致动时,信号被传送到模块170并且干燥器120和122被构造成连续流动模式。例如,在压缩机以小于最大压缩机操作压力操作时为低的压缩机输出状态。作为选择,出于控制目的可以感测高的压缩机输出状态。
更具体地说,反向阀178接收来自第二空气干燥器122的供应空气,并且在停用时将空气输送到批量卸载阀。在该构造中,来自驻车制动器控制阀177的先导压力被供给至反向阀178的控制端口。当驻车制动器被致动时,先导压力被移除,从而使阀178停用并向批量卸载阀182输送供应空气。批量卸载阀182与减压阀184连接,减压阀184适于在批量卸载阀182被致动时响应于从批量卸载阀182接收到信号而向批量卸载过程供应空气。
另外,反向阀178的控制端口和批量卸载阀182的输送端口与另一反向阀186的控制端口联接。反向阀186构造为在驻车制动器被致动时向模块170提供控制信号。即,当驻车制动器阀被致动时,没有压力被供应至反向阀178,这进而意味着没有压力被供应至反向阀186的控制端口,从而反向阀186停用并向模块170供应压力。该压力是诸如在车辆驻车时等产生的表示低增压条件或无增压条件的信号。
在操作中,设定驻车制动器将会致动驻车制动器阀177并开启反向阀178和186。反向阀186向模块170发送压力信号,从而开启再生(排空)计时器等并使空气干燥器120和122进入上述连续流动模式。同时,使用连续供应的干燥空气将批量卸载阀182或其它系统(例如,CTIS等)充能以执行操作。系统将保持连续流动模式直至驻车制动器被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压力被供应至反向阀178和186的控制端口从而移除向模块170供应的压力。这时,控制系统处于高流量模式。
应认识到,驻车制动器的致动是一个示例性方式,以该示例性方式系统可以构造为进入连续流动模式。还应认识到,在典型的构造中,仅当车辆驻车以及发动机处于或接近怠速时,驻车制动器被致动。一些车辆配备有高怠速装备,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辆驻车的同时发动机可以在高于怠速的等级操作。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限制压缩机输出流量(例如通过减少压缩机RPM),来确保压缩机的操作压力被保持为低于最大允许阈值。
还应认识到,在压缩机的入口处没有涡轮增压压力或具有极小的涡轮增压压力的示例性压缩机可以具有在压力120PSI下大约30标准立方英尺/分钟的最大压缩机输出。在低流量模式下,空气干燥器处的流量和压缩机的头部处的背压在该条件下据信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内,从而允许一次流过一个干燥器并实现所描述的连续流动模式。即,单个空气干燥器的尺寸被设定为在低增压或无增压的条件下适应最大压缩机输出。
还应认识到,空气干燥器的高流量模式将接近这样的压缩机气流输出:大于在前述段落所记载的输出的两倍,该压缩机气流输出诸如可以在例如常规发动机载荷下使用涡轮增压压力产生。当气流同时流过两个干燥器或处于所描述的并行流动模式时,空气干燥器处的流量和压缩机的头部处的背压据信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内。
参考图3,绘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法200的流程图。该方法开始于处理步骤202,其中系统在第一空气干燥器和第二空气干燥器并行、高流量模式下操作。在处理步骤204中,监测到至少一个车辆条件。如上所述,该条件可以包括例如驻车制动器状态、发动机RPM、增压压力等。在可选实施例中,可以监测压缩机输入和/或输出。在处理步骤206中,如果所监测到的条件不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例如,驻车制动被致动、RPM低等),则方法返回处理步骤202并将空气干燥器保持为高流量模式、并行构造。如果在处理步骤206中,车辆条件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则方法转入处理步骤208并且将空气干燥器设置为连续流动模式。然后,方法返回处理步骤204直至车辆条件不再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时为止。
应当理解,尽管已描述了关于一对空气干燥器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各方面适用于给定应用所需的更多数量的空气干燥器。例如,可以以两对空气干燥器替代上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第二空气干燥器,其中,各对中的每一个以第一空气干燥器和第二空气干燥器的方式操作。
尽管列举了关于监测车辆条件的上述示例性方法,但应了解,可以监测和使用其它条件以至少部分地确定何时在高流量和连续模式之间切换。例如,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车辆条件使用诸如压缩机入口压力、压缩机出口气流、压缩机速度等参数。
已参考优选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显然地,在阅读和理解上述详细说明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修改和变型。示例性实施例应解释为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所限定的限度以内的所有修改与变型。
Claims (15)
1.一种控制空气干燥器系统的方法,所述空气干燥器系统具有第一空气干燥器和第二空气干燥器,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构造为从相关车辆的压缩机接收压缩空气,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与压缩机输出状态相关的条件;
在第一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所述第一模式对应于高流量模式,在所述高流量模式下,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以并行的方式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在第二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所述第二模式对应于连续流动模式,在所述连续流动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包括交替地干燥和排空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在一个空气干燥器在进行排空的同时另一个空气干燥器在干燥空气;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压缩机输出状态相关的条件,使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在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条件进行监测包括确定所述相关车辆的驻车制动器是否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包括以气的或电的方式感测所述相关车辆的所述驻车制动器的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监测包括监测所述相关车辆的发动机的操作特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与低的压缩机输出相关的条件进行监测包括对压缩机入口压力和压缩机出口气流中的至少一者进行监测。
6.一种用于对从相关高输出压缩机接收的压缩空气进行干燥的空气干燥器系统,所述空气干燥器系统包括:
第一空气干燥器,其包括用于从相关压缩机接收加压空气的端口;
第二空气干燥器,其包括用于从所述相关压缩机接收加压空气的端口;以及
控制模块,其与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可操作地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使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在高流量模式与连续流动模式之间切换,所述控制模块构造为:响应于所接收的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的信号而在所述连续流动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并且在不存在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的信号的情况下在所述高流量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其中当处于所述高流量模式时,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同时地从所述相关高输出压缩机接收空气,当处于所述连续流动模式时,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交替地从所述相关高输出压缩机接收空气,并且在一个空气干燥器正在从所述相关压缩机接收空气时,另一干燥器正在进行排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连通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构造为感测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的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低的压缩机输出对应于在120psi下30scfm的最大值,并且高的压缩机输出对应于在120psi下60scfm的最大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驻车制动器阀,其中,所述控制模块构造为:经由所述驻车制动器阀检测所述驻车制动器的应用,并且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应用而在所述连续流动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
10.一种车辆,包括涡轮增压发动机、高输出压缩机以及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干燥器系统,其中,所述高输出压缩机包括与所述发动机联接的涡轮增压入口以用于从所述发动机接收加压空气。
11.一种用于具有第一空气干燥器和第二空气干燥器的空气干燥器系统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接收压力信号的输入端口;用于将第一控制信号传送至第一相关空气干燥器的第一控制端口,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于所述第一相关干燥器的干燥模式或排空模式;用于将第二控制信号传送至第二相关空气干燥器的第二控制端口,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对应于所述第二相关空气干燥器的干燥模式或排空模式,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构造为:将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一相关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相关空气干燥器以便将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保持在干燥模式下,并且,当所述输入端口接收到压力信号时,将对应于干燥模式的第一控制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一相关干燥器,并且与此同时,将对应于排空模式的第二控制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二相关干燥器,并且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经过规定的时间后交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构造为在开启时将所述第一相关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相关空气干燥器保持在所述干燥模式下或所述排空模式下,直至经由所述输入端口接收到表示最小系统压力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构造为在重启时,在所述输入端口处不存在压力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相关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相关空气干燥器保持在所述干燥模式下。
14.一种用于对从相关高输出压缩机接收的压缩空气进行干燥的空气干燥器系统,所述空气干燥器系统包括:
第一空气干燥器,其包括用于从相关压缩机接收加压空气的端口;
第二空气干燥器,其包括用于从所述相关压缩机接收加压空气的端口;以及
控制机构,其与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可操作地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在高流量模式与连续流动模式之间切换,所述控制机构构造为在低的压缩机输出期间在所述连续流动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并且在不存在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的信号的情况下在所述高流量模式下操作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其中当处于所述高流量模式时,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同时地从所述相关高输出压缩机接收空气,当处于所述连续流动模式时,所述第一空气干燥器和所述第二空气干燥器交替地从所述相关高输出压缩机接收空气,并且在一个空气干燥器正在从所述相关压缩机接收空气时,另一干燥器正在进行排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机构连通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构造为感测表示低的压缩机输出的条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4/200,523 | 2014-03-07 | ||
US14/200,523 US9180854B2 (en) | 2014-03-07 | 2014-03-07 | Dual purpose dryers for high flow |
PCT/US2015/018237 WO2015134353A1 (en) | 2014-03-07 | 2015-03-02 | Dual purpose dryers for high flow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55540A CN106255540A (zh) | 2016-12-21 |
CN106255540B true CN106255540B (zh) | 2019-10-18 |
Family
ID=52824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2261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55540B (zh) | 2014-03-07 | 2015-03-02 | 用于高流量的两用干燥机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80854B2 (zh) |
EP (1) | EP3113994B1 (zh) |
CN (1) | CN106255540B (zh) |
CA (1) | CA2883857C (zh) |
MX (1) | MX345490B (zh) |
WO (1) | WO20151343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99045B2 (en) * | 2012-01-05 | 2015-04-07 | Suburban Manufacturing, Inc. | Regenerative air dryer |
GB201513659D0 (en) * | 2015-08-03 | 2015-09-16 | Agco Int Gmbh | Regeneration of an air dryer on a vehicle |
DE102015115368A1 (de) * | 2015-09-11 | 2017-03-16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r Lufttrocknereinheit einer Luftversorgungsanlage für die Haupt- und Hilfsluftversorg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
CN113734131B (zh) * | 2021-09-17 | 2022-11-08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机车,风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09764A (en) | 1991-08-20 | 1993-05-11 | Allied Signal Inc. | Compressed air system with twin air dryers |
US5378266A (en) | 1993-08-02 | 1995-01-03 | Alliedsignal Inc. | Air dryer system |
US6074462A (en) * | 1997-12-18 | 2000-06-13 | Alliedsignal Truck Brake Systems Co. | Air dryer reservoir module components |
US5917139A (en) | 1997-12-18 | 1999-06-29 | Alliedsignal Truck Brake Systems Company | Air dryer reservoir module |
US6125553A (en) | 1999-05-13 | 2000-10-03 | Alliedsignal Truth Brake Systems Company | Controller module for continuous flow twin air dryers and process of controlling same |
US6581297B1 (en) * | 2000-11-17 | 2003-06-24 | Graham-White Manufacturing Company | Dr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6695893B2 (en) | 2002-03-29 | 2004-02-24 |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Llc | Continuous flow dryer reservoir module dryer system |
DE102010018949A1 (de) * | 2010-04-30 | 2011-11-03 | Wabco Gmbh | Druck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Druckluftversorgungssystem mit einer Druck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und Aufbereitungsmodul hierfür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Druck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Steuermodul und Fahrzeug mit einer Druckluftaufbereitungseinrichtung |
DE102010024476A1 (de) * | 2010-06-21 | 2011-12-22 | Wabco Gmbh | Druckluftsteuerungseinrichtung, Druckluftsteuerungsverfahren, elektronische Steuereinrichtung, Druckluftversorgungssystem, Druckluftversorgungsverfahren und Fahrzeug |
-
2014
- 2014-03-07 US US14/200,523 patent/US9180854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3-02 WO PCT/US2015/018237 patent/WO201513435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3-02 EP EP15712457.9A patent/EP3113994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3-02 CN CN201580022616.1A patent/CN10625554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3-03 CA CA2883857A patent/CA2883857C/en active Active
- 2015-03-06 MX MX2015002933A patent/MX345490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883857A1 (en) | 2015-09-07 |
EP3113994B1 (en) | 2020-04-29 |
WO2015134353A1 (en) | 2015-09-11 |
US20150251646A1 (en) | 2015-09-10 |
CA2883857C (en) | 2022-04-05 |
CN106255540A (zh) | 2016-12-21 |
US9180854B2 (en) | 2015-11-10 |
EP3113994A1 (en) | 2017-01-11 |
MX345490B (es) | 2017-02-02 |
MX2015002933A (es) | 2015-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3373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paration of compressed air in motor vehicles | |
US10434464B2 (en) | Compressed-air drying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pressed-air drying device, and vehicle | |
CN106255540B (zh) | 用于高流量的两用干燥机 | |
RU2513103C2 (ru) |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модуля стояночного тормоз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при возникновении неисправности и модуль стояночного тормоз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ый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указанного способа | |
KR970002462B1 (ko) | 습도제어를 가진 공기건조용 장입/배출제어시스템 | |
US8628602B2 (en) | Air processing device with two air dryer cartridges | |
JP5336400B2 (ja) | 車両用圧縮空気供給装置 | |
JP5762754B2 (ja) | 車両用圧縮空気供給装置 | |
EP1529704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regulation, drying and regeneration of a regulator dryer unit in a pneumatic-hydraulic braking system of a vehicle | |
JP2002508278A (ja) | エアドライアタンクモジュール | |
JP2008279370A (ja) | エアドライヤおよび圧縮空気供給システム | |
JP2010221110A (ja) | 車両用圧縮空気供給装置 | |
JP2010221179A (ja) | 車両用圧縮空気供給装置 | |
CN102883929B (zh) | 用于控制电动-气动制动装置的装置 | |
KR101419096B1 (ko) | 압축 공기 시스템 | |
US8616231B2 (en) | Valve device for a compressed air supply device and compressed air supply system | |
US6695893B2 (en) | Continuous flow dryer reservoir module dryer system | |
WO2020175467A1 (ja) |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13710349B (zh) |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 |
CN113613972B (zh) | 空气供给系统 | |
JP7263049B2 (ja) | 空気供給システム及び空気供給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
CN207842916U (zh) | 一种商用车气压制动供气系统 | |
EP4434610A1 (en) | Air supply system, control method for ai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air supply system | |
CN113766964A (zh) | 空气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程序 | |
JP2013237448A (ja) | 車両用圧縮空気供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