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5209B - 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55209B CN106255209B CN201610079299.3A CN201610079299A CN106255209B CN 106255209 B CN106255209 B CN 106255209B CN 201610079299 A CN201610079299 A CN 201610079299A CN 106255209 B CN106255209 B CN 1062552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quality
- preset condition
- meet
- beam u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0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73—Predicting channel quality or other radio frequency [RF]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5—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channel conditions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包括:一UE监控所述UE与一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响应于一触发事件,所述UE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本申请还公开了另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相关设备以及系统。采用本申请公开的方案,能够基于事件的触发,非周期性的对BS和UE之间用于上/下行传输的波束的传输指令进行测量,提高了检测的及时性,大大增强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频无线通信由于其丰富的频谱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例如,如果频率超过6GHz以上,带宽就可以达到100MHz。如此丰富的频谱资源对于未来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来说,非常的重要。因此,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已经被视为下一个十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当然,高频无线通信也有其不足的地方,传输损耗过大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通常会通过波束赋型技术来增加接收功率。在波束赋型技术中,发送方通过部署大量的天线,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聚焦发射功率,以保证接收方的信噪比(英文全称为SignalNoise Ratio,简称为SNR)。对于发射功率的聚焦,就要求波束的扩散非常的小,这造成了一个波束的在特定方向上的传输范围非常的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接收方的位置发生了小幅度的移动,都可能导致波束的匹配出现偏差,从而对接收方的接收功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为了及时的发现上述的波束不匹配的现象,在现有的技术中,通常是让基站(英文全称为Base Station,简称为BS)周期性的依次通过不同的波束向用户设备(英文全称为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发送参考信号(英文全称为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RS)。通过这些周期性的RS,UE就能够知晓不同波束的传输质量。
然而,由于实际情况中BS和UE之间用于上/下行传输的波束数量比较多,上述现有技术中BS周期性的向UE发送RS的技术方案效率比较低,如果当前正在为BS和UE服务的波束(serving beam,以下称为主用波束)、或者当前没有为BS和UE服务的波束(non-servingbeam,以下称为备用波束)的传输质量发生了劣化,UE或者BS可能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发现,这大大降低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根据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包括:
一用户设备UE监控所述UE与一基站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
响应于一触发事件,所述UE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UE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包括:所述UE通过至少一参考信号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中,所述UE通过至少一参考信号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包括:所述UE向所述BS发送一参考信号RS请求;所述UE根据所述BS响应于所述RS请求发送的RS grant,确定RS的时/频资源;所述UE在所述时/频资源接收所述BS发送的至少一个RS;所述UE根据所述至少一个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具体实现中,所述UE向所述BS发送所述RS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UE接收所述BS发送的RS配置信息。
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具体实现,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具体实现的第一个可选方案中,所述RS配置信息包括:所述RS请求的格式和/或所述触发事件。
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三个具体实现中,所述RS请求携带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波束的信息。
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或者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的任一个可选方案,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四个具体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UE向所述BS回复一ACK信令,其中,所述ACK信令用于指示所述UE已接收到所述RS grant和/或所述测量已经完成。
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或者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或者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或者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的任一个可选方案,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所述UE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UE根据测量的结果进行波束的选择。
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或者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任一个实施方式,或者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或者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的任一个可选方案,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三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以及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
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第三个实施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UE的移动速度的变化,调整所述时间阈值。
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第一个具体实现的第一个可选方案中,所述UE的移动速度包括:所述UE的移动的角速度。
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或者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任一个实施方式,或者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或者基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的任一个可选方案,在第一个方面的第四个实施方式中,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包括: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的下行数据传输;和/或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的下行控制信令传输。
根据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另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包括:
一基站BS监控一用户设备UE与所述BS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
响应于一触发事件,所述BS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BS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包括:所述BS通过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中,所述BS通过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包括:所述BS向所述UE发送一探测参考信号SRS触发信令;根据所述UE响应于所述SRS触发信令发送的至少一上行SRS,所述B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的第一个可选方案中,所述SRS触发信令携带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信息。
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或者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的第一个可选方案,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具体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BS接收所述UE发送的一ACK信令,其中,所述ACK信令用于指示所述UE已接收到所述SRS触发信令。
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或者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或者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或者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的任一个可选方案,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以及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
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或者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的任一个实施方式,或者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或者基于上述第二个方面的任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具体实现的任一个可选方案,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三个实施方式中,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上行传输包括: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的上行数据传输;和/或所述US与所述BS之间的上行控制信令传输。
根据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所述UE与一基站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
测量模块,用于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基于上述第三个方面,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模块包括:测量子模块,用于通过至少一参考信号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基于上述第三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中,所述测量子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BS发送一参考信号RS请求;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BS响应于所述RS请求发送的RS grant,确定RS的时/频资源;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时/频资源接收所述BS发送的至少一个RS;测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基于上述第三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具体实现中,所述测量子模块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BS发送的RS配置信息。
基于上述第三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三个具体实现中,所述测量子模块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向所述BS回复一ACK信令,其中,所述ACK信令用于指示所述UE已接收到所述RS grant和/或所述测量已经完成。
基于上述第三个方面,或者基于上述第三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或者基于上述第三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任一具体实现,在第三个方面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所述UE还包括: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模块的测量结果进行波束的选择。
根据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监控一用户设备UE与所述BS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
测量模块,用于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基于上述第四个方面,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模块包括:测量子模块,用于通过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基于上述第四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中,所述测量子模块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UE发送一探测参考信号SRS触发信令;测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UE响应于所述SRS触发信令发送的至少一上行S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基于上述第四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具体实现,在第四个方面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具体实现中,所述测量子模块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一ACK信令,其中,所述ACK信令用于指示所述UE已接收到所述SRS触发信令。
根据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包括一处理器以及一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执行下列步骤:
监控所述UE与一基站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
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根据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包括一处理器以及一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执行下列步骤:
监控一用户设备UE与所述BS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
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根据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系统,包括一基站BS以及一用户设备UE;其中,所述UE用于监控所述UE与一基站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根据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第八个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系统,包括一基站BS以及一用户设备UE;其中,所述BS用于监控一用户设备UE与所述BS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能够基于事件的触发,非周期性的对BS和UE之间用于上/下行传输的波束的传输指令进行测量,提高了检测的及时性,大大增强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下述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申请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步骤、设备或模块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述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110:一UE监控所述UE与一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
S120:响应于一触发事件,所述UE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能够基于事件的触发,非周期性的对BS和UE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波束的传输指令进行测量,提高了检测的及时性,大大增强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触发事件可以为以下事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
事件1: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例如,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SNR小于一SNR阈值;
事件2: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例如,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丢包率超过一丢包率阈值;
事件3: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例如,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超过一时间阈值;以及
事件4: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例如,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超过一预设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S120中的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上述事件1中的第二预设条件、事件2中的第三预设条件、事件3中的第四预设条件和事件4中的第五预设条件中的任一个;或者,也可以是上述事件1中的第二预设条件、事件2中的第三预设条件、事件3中的第四预设条件和事件4中的第五预设条件中至少两个的结合。
示例性的,如果上述触发事件是事件1,则上述S120中的第一预设条件就可以为上述第二预设条件。如果上述触发事件是“事件1+事件2”,则上述S120中的第一预设条件就可以为上述事件1中的第二预设条件与事件2中的第三预设条件的合集。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事件1中的第二预设条件和/或事件2中的第三预设条件可以为任一种能够衡量传输质量的性能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SNR阈值、丢包率阈值等等,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性能参数,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事件3中的时间阈值可以根据UE的移动速度来设定,如果UE的移动速度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可以调整上述时间阈值。例如,UE的移动速度越快,可以将上述时间阈值调整的越小,这样可以在UE高速移动的情况下,提高波束测量的频率,以保证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优选的,上述UE的移动速度可以是UE的移动的角速度。
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S120中UE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可以包括:
S125:所述UE通过至少一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可选的,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S125中所述UE通过至少一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可以包括:
S125-A:所述UE向所述BS发送一RS请求;
S125-B:所述UE根据所述BS响应于所述RS请求发送的RS grant,确定RS的时/频资源;
S125-C:所述UE在所述时/频资源接收所述BS发送的至少一个RS;
S125-D:所述UE根据所述至少一个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RS请求的格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可以简单的用1个bit来指示这是一个RS请求,可选的,上述RS请求还可以携带UE想要进行测量的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波束的信息,例如,波束的索引(index)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BS接收到RS请求之后,就会为UE安排一个下行的RS传输,例如,确定传输上述RS的时间或者频率资源。确定好传输RS的时间或者频率资源之后,就可以给UE发送一个RSgrant,以通知UE上述安排好的信息。UE接收到RS grant之后,就知道了BS将在什么时间或者频率资源给自己发送RS,从而能够在相应的时间或频率资源里接收来自BS的RS。如果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波束有多个,则BS会通过多个波束给UE发送多个RS,UE通过每一个波束接收到的RS,就可以对相应的波束进行传输质量的测量。例如,可以根据接收到的RS,检测相应波束的传输时延,或者SNR等等,根据这些性能测量的参数,UE就能够知晓相应波束的传输质量。
示例性的,上述RS grant可以携带在下行子帧中为控制信息预留的符号(symbols)中,当然也可以以其他的方式传输给UE,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UE向所述BS发送一RS请求(S125-A)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125-Z:所述UE接收所述BS发送的RS配置信息。
示例性的,上述RS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上述RS请求的格式,对于不同类型的UE来说,RS请求的格式可能会是不一样的,UE可以根据RS配置信息来生成符合BS要求的RS请求。又或者,上述RS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上述触发事件,通过RS配置信息,UE能够预先知晓应当监测什么样的事件,一但这样的事件被监测到,就会触发UE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又或者,上述RS配置信息可以既包括上述RS请求的格式,又包括上述触发事件。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的信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可选的,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125-E:所述UE向所述BS回复一ACK信令,其中,所述ACK信令用于指示所述UE已接收到所述RS grant和/或所述测量已经完成。
上述S125-E可以在S125-B之后执行,或者也可以在S125-D之后执行,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响应于一触发事件,所述UE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S120)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130:所述UE根据测量的结果进行波束的选择。
例如,如果根据测量的结果,UE确定当前的主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能满足传输的要求,那么就会重新选择一个波束作为新的主用波束进行下行传输。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上述UE与BS之间下行传输可以是UE与BS之间的下行数据传输;或者,可以是UE与BS之间的下行控制信令传输;或者是这两种下行传输的集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流程图。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710:一基站BS监控一用户设备UE与所述BS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
S720:响应于一触发事件,所述BS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能够基于事件的触发,非周期性的对BS和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波束的传输指令进行测量,提高了检测的及时性,大大增强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与前述下行方案类似的,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上述触发事件可以为以下事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
事件A: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例如,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SNR小于一SNR阈值;
事件B: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例如,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丢包率超过一丢包率阈值;
事件C: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例如,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超过一时间阈值;以及
事件D: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例如,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超过一预设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S720中的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上述事件A中的第二预设条件、事件B中的第三预设条件、事件C中的第四预设条件和事件D中的第五预设条件中的任一个;或者,也可以是上述事件A中的第二预设条件、事件B中的第三预设条件、事件C中的第四预设条件和事件D中的第五预设条件中至少两个的结合。
示例性的,如果上述触发事件是事件A,则上述S720中的第一预设条件就可以为上述事件A中的第二预设条件。如果上述触发事件是“事件A+事件B”,则上述S720中的第一预设条件就可以为上述事件A中的第二预设条件与事件B中的第三预设条件的合集。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事件A中的第二预设条件和/或事件B中的第三预设条件可以为任一种能够衡量传输质量的性能参数,例如,上述提到的SNR阈值、丢包率阈值等等,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性能参数,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如图8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720中所述BS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可以包括:
S725:所述BS通过上行探测参考信号(英文全称为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S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可选的,如图9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725中所述BS通过上行S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可以包括:
S725-A:所述BS向所述UE发送一SRS触发信令;
S725-B:根据所述UE响应于所述SRS触发信令发送的至少一上行SRS,所述B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示例性的,上述SRS触发信令可以携带BS想要进行测量的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波束的信息,例如,波束的索引(index)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可选的,如图10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S725-A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725-C:所述BS接收所述UE发送的一ACK信令,其中,所述ACK信令用于指示所述UE已接收到所述SRS触发信令。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上述UE与BS之间上行传输可以是UE与BS之间的上行数据传输;或者,可以是UE与BS之间的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或者是这两种上行传输的集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图11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所述UE可以包括:
监控模块1110,用于监控所述UE与一基站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
测量模块1120,用于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可选的,如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模块1120可以包括:
测量子模块1121,用于通过至少一参考信号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可选的,如图1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子模块1121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1121-A,用于向所述BS发送一参考信号RS请求;
确定单元1121-B,用于根据所述BS响应于所述RS请求发送的RS grant,确定RS的时/频资源;
第一接收单元1121-C,用于在所述时/频资源接收所述BS发送的至少一个RS;
测量单元1121-D,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个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可选的,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子模块1121还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1121-E,用于接收所述BS发送的RS配置信息。
可选的,如图1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子模块1121还可以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1121-F,用于根据向所述BS回复一ACK信令,其中,所述ACK信令用于指示所述UE已接收到所述RS grant和/或所述测量已经完成。
可选的,如图1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UE还可以包括:
选择模块1130,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模块的测量结果进行波束的选择。
图17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7,所述UE可以包括一处理器1730以及一存储器1710,其中,所述存储器1710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730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执行下列步骤:
监控所述UE与一基站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
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UE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诸如图1至图6中任一所示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对应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UE,能够基于事件的触发,非周期性的对BS和UE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波束的传输指令进行测量,提高了检测的及时性,大大增强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图18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8,所述BS可以包括:
监控模块1810,用于监控一用户设备UE与所述BS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
测量模块1820,用于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可选的,如图1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模块1820可以包括:
测量子模块1821,用于通过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可选的,如图2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子模块1821可以包括:
发送单元1821-A,用于向所述UE发送一探测参考信号SRS触发信令;
测量单元1821-B,用于根据所述UE响应于所述SRS触发信令发送的至少一上行S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可选的,如图2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子模块1821还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1821-C,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一ACK信令,其中,所述ACK信令用于指示所述UE已接收到所述SRS触发信令。
图22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2,所述BS可以包括一处理器2230以及一存储器2210,其中,所述存储器2210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2230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执行下列步骤:
监控一用户设备UE与所述BS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
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BS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诸如图7至图10中任一所示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的对应过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BS,能够基于事件的触发,非周期性的对BS和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波束的传输指令进行测量,提高了检测的及时性,大大增强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可以包括一基站BS,以及一种如前述实施例中诸如图11至图17中任一所示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可以包括一用户设备UE,以及一种如前述实施例中诸如图18至图22中任一所示的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控制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申请的范畴,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用户设备UE监控所述UE与一基站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
响应于一触发事件,所述UE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触发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
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以及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包括:
所述UE通过至少一参考信号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3.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站BS监控一用户设备UE与所述BS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
响应于一触发事件,所述BS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触发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
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以及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S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包括:
所述BS通过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
5.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所述UE与一基站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
测量模块,用于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触发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
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以及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
6.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处理器以及一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执行下列步骤:
监控所述UE与一基站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
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下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触发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
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以及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下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
7.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监控一用户设备UE与所述BS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
测量模块,用于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触发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
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以及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
8.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基站BS,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处理器以及一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执行下列步骤:
监控一用户设备UE与所述BS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
响应于一触发事件,对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触发事件用于指示所述BS与所述UE之间上行传输的质量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触发事件包括以下事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
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主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备用波束的传输质量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距离最近一次对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至少一波束的传输质量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以及所述UE与所述BS之间用于上行传输的信道延时变化不满足第五预设条件。
9.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站BS以及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户设备UE。
10.一种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户设备UE以及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站BS。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79299.3A CN106255209B (zh) | 2016-02-04 | 2016-02-04 | 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
US15/412,685 US10292063B2 (en) | 2016-02-04 | 2017-01-23 | Method,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16/272,771 US10667159B2 (en) | 2016-02-04 | 2019-02-11 | Method,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16/854,365 US12212984B2 (en) | 2016-02-04 | 2020-04-21 | Method,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79299.3A CN106255209B (zh) | 2016-02-04 | 2016-02-04 | 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55209A CN106255209A (zh) | 2016-12-21 |
CN106255209B true CN106255209B (zh) | 2019-10-01 |
Family
ID=57626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79299.3A Active CN106255209B (zh) | 2016-02-04 | 2016-02-04 | 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292063B2 (zh) |
CN (1) | CN1062552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96073B2 (en) * | 2016-02-15 | 2021-08-17 | Facebook, Inc. | Determining a performance criter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
US10542545B2 (en) * | 2017-02-06 | 2020-01-21 | Mediatek Inc. | Beam failure recovery mechanism for multi-beam operation |
US11363663B2 (en) * | 2017-02-24 | 2022-06-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beam, downlink beam, and radio link monitoring |
WO2018210226A1 (en) * | 2017-05-15 | 2018-11-2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monitoring |
US20180368104A1 (en) * | 2017-06-14 | 2018-12-2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Scheduling Grants |
US20180368009A1 (en) * | 2017-06-16 | 2018-12-2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iggering Beam Recovery |
US11102783B2 (en) | 2017-07-13 | 2021-08-2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beamform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
US10674383B2 (en) | 2017-07-25 | 2020-06-02 | Mediatek Inc. | Channels and procedures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
CN111295903A (zh) * | 2017-08-11 | 2020-06-16 | 苹果公司 | 用于波束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
US10477553B2 (en) | 2017-10-31 | 2019-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ggressive beam selection during handover procedure |
US10548043B2 (en) | 2017-11-10 | 2020-01-28 | Apple Inc. | UE beam management: a combined periodic and event based report approach for traffic overhead and UE mobility tradeoff |
US11388728B2 (en) * | 2017-12-08 | 2022-07-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availability protocol in a shared spectrum |
CN110958634B (zh) | 2018-02-09 | 2021-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周期性波束故障测量的系统和方法 |
DE102020200258A1 (de) | 2019-01-10 | 2020-07-16 | Apple Inc. | 5g new radio strahlverbesserungsverfahren |
US10951301B2 (en) * | 2019-01-10 | 2021-03-16 | Apple Inc. | 5G new radio beam refinement procedure |
US10812125B1 (en) * | 2019-05-31 | 2020-10-20 | Intel Corporation | Radiation exposure control for beamforming technologies |
US11510080B2 (en) * | 2019-07-17 | 2022-11-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multi-beam reporting |
WO2022061733A1 (zh) * | 2020-09-25 | 2022-03-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8948A (zh) * | 2010-11-17 | 2012-05-23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非周期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
CN104221421A (zh) * | 2012-03-19 | 2014-1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多点通信测量集管理的测量报告触发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
CN104767586A (zh) * | 2014-01-02 | 2015-07-0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控制探测用参考信号的发送的方法及基站设备 |
CN104854924A (zh) * | 2012-12-14 | 2015-08-1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传输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94690B2 (en) * | 2000-02-05 | 2013-11-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ubcell measurement procedure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
US7397805B2 (en) * | 2003-04-02 | 2008-07-08 | Ntt Docomo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oodput guarantee through adaptive fair queuing |
GB0323199D0 (en) * | 2003-10-03 | 2003-11-05 | Fujitsu Ltd | Soft handover |
WO2008078732A1 (ja) * | 2006-12-26 | 2008-07-03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1682852A (zh) * | 2007-01-08 | 2010-03-24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用于支持移动性的测量间隙图像调度 |
US9078267B2 (en) * | 2009-02-18 | 2015-07-07 | Thomson Licensing |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s |
CN102907152B (zh) * | 2009-09-25 | 2016-08-17 | 黑莓有限公司 | 用于多载波网络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
EP3373500B1 (en) * | 2010-02-22 | 2020-09-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dynamically triggering the transmiss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1126260A2 (en) * | 2010-04-08 | 2011-10-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quest/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KR101906867B1 (ko) * | 2011-09-27 | 2018-10-11 |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채널 상태를 이용한 적응적 채널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KR20140031968A (ko) * | 2011-09-28 | 2014-03-13 |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 보조 송신 유닛의 활성화 |
WO2013089530A1 (ko) * | 2011-12-16 | 2013-06-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측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MX375621B (es) * | 2012-01-19 | 2025-03-06 | Nec Corp |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estación inalámbrica, terminal inalámbrica, dispositivo de gestión de operaciones de red y método de comprobación de calidad de comunicación. |
JP6027988B2 (ja) * | 2012-01-25 | 2016-11-16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端末、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US9351205B2 (en) * | 2012-05-11 | 2016-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rrier aggregation capable mobile operation over single frequency |
US8902680B2 (en) * | 2013-01-23 | 2014-12-02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Identifying stacked dice |
CN104244283B (zh) * | 2013-06-06 | 2020-04-21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
US10251067B2 (en) * | 2015-03-16 | 2019-04-02 | Hfi Innovation Inc. | Methods of beacon transmission for measurements in 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 |
US20170026962A1 (en) * | 2015-07-23 | 2017-01-2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Beam detection and track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WO2018124953A1 (en) * | 2017-01-02 | 2018-07-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dio network nodes,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communica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10575307B2 (en) * | 2017-02-24 | 2020-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tricted set indication in multi-beam operation |
-
2016
- 2016-02-04 CN CN201610079299.3A patent/CN106255209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23 US US15/412,685 patent/US1029206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11 US US16/272,771 patent/US10667159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21 US US16/854,365 patent/US1221298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8948A (zh) * | 2010-11-17 | 2012-05-23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非周期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
CN104221421A (zh) * | 2012-03-19 | 2014-1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多点通信测量集管理的测量报告触发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
CN104854924A (zh) * | 2012-12-14 | 2015-08-1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传输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767586A (zh) * | 2014-01-02 | 2015-07-0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控制探测用参考信号的发送的方法及基站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667159B2 (en) | 2020-05-26 |
US20170230849A1 (en) | 2017-08-10 |
US20200252815A1 (en) | 2020-08-06 |
CN106255209A (zh) | 2016-12-21 |
US12212984B2 (en) | 2025-01-28 |
US20190174339A1 (en) | 2019-06-06 |
US10292063B2 (en) | 2019-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55209B (zh) | 增强无线通信可靠性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 |
US10785805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US10966255B2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
US20230345409A1 (en) | Positioning method on sidelink,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 |
US11395267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JP7324942B2 (ja) | 情報報告および受信方法、装置、端末、サービスノード、並びに記憶媒体 | |
US20150341773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fficient signaling in a system supporting d2d over the air discovery | |
CN110366857A (zh) | 用于波束管理和波束故障恢复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US11252621B2 (en) | Uplink carrier handover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04735685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
WO2019029749A1 (zh) | 信息上报的触发方法和装置、信号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 |
KR101832043B1 (ko) | 장치-대-장치〔d2d〕 발견 | |
TWI771345B (zh) | 用於傳輸數據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 | |
WO2018053766A1 (zh)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0167203B (zh) | 波束失败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 |
EP3202095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medial action based on inter-packet received power | |
WO2018059399A1 (zh)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和基站 | |
EP3692758A1 (en) | High-gain beam handover | |
WO2019028704A1 (zh) |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JP6382530B2 (ja) | 通信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8140432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阻塞检测 | |
CN118056359A (zh) |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波束故障恢复的技术 | |
CN119519777A (zh) |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954246A (zh) | 下行链路评估方法、基站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