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255075A - 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5075A
CN106255075A CN201610566678.5A CN201610566678A CN106255075A CN 106255075 A CN106255075 A CN 106255075A CN 201610566678 A CN201610566678 A CN 201610566678A CN 106255075 A CN106255075 A CN 106255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event
communication event
mobile phone
pending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66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桂林
武小军
王文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666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50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5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04M1/72502Cordless telephones with one base station connected to a single line
    • H04M1/72505Radio link set-up procedures
    • H04M1/72513On hold, intercom or transfer communica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使用户对多台电子设备进行集中管理。

Description

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出于对家庭、朋友、工作等多方面的通讯需求,用户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台电子设备,不仅携带和管理不便,而且很容易发生对部分电子设备的遗忘,从而造成电话漏接、短信漏看等情况,甚至造成相应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
可选的,所述数据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连接或移动通讯连接。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事件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关于所述通话事件的接听请求;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应答响应时,接通所述通话事件,并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拒接响应时,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转发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针对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而发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向所述目标设备发起对应于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的关联通讯事件;
其中,所述关联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发起,且所述关联通讯事件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相关。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请求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通话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
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目标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通话事件的挂断请求时,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消息传输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其中,所述消息传输事件用于传输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可选的,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而接收到;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
可选的,所述数据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连接或移动通讯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处理模块,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针对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而发起。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处理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
可选的,所述数据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连接或移动通讯连接。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发送子模块,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事件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关于所述通话事件的接听请求;
数据转发子模块,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应答响应时,接通所述通话事件,并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
挂断子模块,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拒接响应时,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消息转发子模块,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转发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针对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而发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处理模块,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发起子模块,向所述目标设备发起对应于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的关联通讯事件;
其中,所述关联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发起,且所述关联通讯事件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相关。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一建立子模块,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请求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通话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
数据转发子模块,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目标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
挂断子模块,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通话事件的挂断请求时,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二建立子模块,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消息传输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其中,所述消息传输事件用于传输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可选的,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而接收到;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
可选的,所述数据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连接或移动通讯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一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检测到第二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处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一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在多台设备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使得当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检测到的待处理通讯事件主动转交由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或者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一电子设备发起待处理通讯事件,使得用户仅需要直接使用第二电子设备,即可实现对多台电子设备的共同管理,有助于降低用户对电子设备的管理难度、提升通讯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理通讯事件的场景示意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置电子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理通话事件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理消息事件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处理通话事件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处理消息事件的流程图。
图8-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通讯事件的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于通讯事件的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理通讯事件的场景示意图。基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在一种情形下,手机A、手机B属于同一用户,假定该用户在上班时由于无法携带过多设备而仅携带了手机B、将手机A置于家中,那么如果另一用户通过手机C向该手机A发起通讯事件时,比如手机C呼叫该手机A或者向该手机A发送通讯消息,将导致用户无法对该通讯事件进行及时响应,可能耽搁相应事务的处理。而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预先在手机A与手机B之间建立关联,可使手机A在检测到手机C发起的通讯事件时,将该通讯事件转交由手机B进行处理,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对该通讯事件进行及时响应。
在另一种情形下,假定手机A被用户应用于联络家人、手机B被用户应用于工作中,以家人使用手机C为例,当用户在上班期间仅携带手机B、未携带手机A时,由于如果直接使用手机B呼叫手机C,则家人很可能由于是陌生号码而拒接,造成无法顺利通讯。因此,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预先在手机A与手机B之间建立关联,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B使用手机A的电话号码,以向手机C发起呼叫(或者发消息等其他通讯形式)。
所以,本公开通过在诸如手机A与手机B之间建立关联,使用户通过手机A与手机B之间的数据交互,可由手机B远程操控手机A,以实现与手机C之间的通讯操作。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A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2A中,检测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中可以安装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即SIM卡),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可由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针对该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而发起,比如该待处理通讯事件可以为通话事件、短信事件等。其中,根据卡片尺寸不同,SIM卡还可以被替换为Micro-SIM卡、Nano-SIM卡等;或者,除了SIM卡等卡片形式之外,还有采用其他形式,比如直接烧录于该第一电子设备内部等,当然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上述基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起该待处理通讯事件之外,该待处理通讯事件也可以与该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无关,比如该待处理通讯事件也可以为即时通讯事件、基于分组交换域的语音通话事件或视频通话事件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步骤204A中,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例如,在近场情况下,数据连接可以包括蓝牙连接、WIFI连接等;以及,在远程情况下,数据连接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至互联网后,在该第一电子设备与该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点对点连接,或者由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分别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至服务器,并通过该服务器实现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及数据转发。当然,无论是近场或远程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均可以基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基于分组交换域的数据连接;例如,该数据连接可以基于移动通讯中的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或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移动通讯技术而建立。
进一步地,对于诸如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等近场情况下,当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数据连接时,该第二电子设备更可能是某个已经确定的设备,比如用户的手机;而对于远程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用户登录有注册账号的任一电子设备,比如用户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而不限于诸如手机等电子设备,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扩展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事件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关于所述通话事件的接听请求,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呈现出诸如来电提示等操作,从而一方面对用户进行提示,另一方面接收用户的响应操作;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应答响应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接通所述通话事件,并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以及,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拒接响应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比如基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和移动通讯网络而发起的短信事件,或者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无关的诸如即时通讯事件等,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转发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随身携带的管理设备,该管理设备可以存在多个关联设备,这些关联设备均为该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一集合名词,即可以表达为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且每台电子设备均可以通过如图1所示的上述技术方案,将检测到的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以使得用户仅需要通过该第二电子设备,即可同时实现对该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的管理。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在多台设备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使得当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时,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检测到的待处理通讯事件主动转交由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使得用户仅需要直接使用第二电子设备,即可实现对多台电子设备的共同管理,有助于降低用户对电子设备的管理难度、提升通讯效率。
除了图2A所示的实施例,即用户通过第二电子设备管理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的待处理通讯事件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第二电子设备而使用第一电子设备的通讯资源,比如通过第二电子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三电子设备发起通讯;例如,用户随身携带工作设备,但希望使用置于家中的家用设备向家人打电话,那么需要通过该工作设备对家用设备进行控制,以使得家用设备可以向家人打电话,从而确保家人接听时能够查看到该家用设备的电话号码,而非工作设备的电话号码(家人很可能并不知道该工作设备的电话号码,即该电话号码可能造成家人拒接)。下面结合图2B进行详细说明: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B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2B中,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待处理通讯事件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而接收到;其中,该数据连接可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通过建立基于分组交换域的数据连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某个已经确定的设备,也可以是登录有用户的注册账号的任一电子设备,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扩展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
在步骤204B中,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待处理通讯事件时,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下,该待处理通讯事件是由第二电子设备向该第一电子设备发起,且需要由该第一电子设备直接响应处理;第二种情况下,通过在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并不需要直接对该待处理通讯事件进行处理,而是需要将其转发至待处理通讯事件指定的目标设备,以使该目标设备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转发标识用于对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进行标记,使得检测到该待处理通讯事件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据此确定:对该待处理通讯事件的处理方式为转交由目标设备进行处理。例如,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可以包含预设标识位,当该预设标识位为预设数值时,比如该预设数值为“0000”时,被识别为上述的预设转发标识;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征该预设转发标识,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设备的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唯一确定该目标设备的任意信息;例如,该信息可以为目标设备对应的电话号码、该目标设备对应的联系人姓名等,当然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向目标设备发起对应于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的关联通讯事件;其中,该关联通讯事件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发起,且该关联通讯事件可以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相关,例如该关联通讯事件可以为通话事件、短信事件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请求时,可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通话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其中,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目标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通话事件的挂断请求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可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消息传输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其中,所述消息传输事件用于传输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在多台设备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使得当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时,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一电子设备发起待处理通讯事件,使得用户仅需要直接使用第二电子设备,即可实现对多台电子设备的共同管理,实现对多台电子设备的通讯资源的应用,有助于降低用户对电子设备的管理难度、提升通讯效率。
下面针对电子设备之间的关系配置,以及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置电子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2中,手机A接收到手机B发送的托管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B可以向用户提供托管界面,通过该托管界面查看到与手机B建立连接的所有设备,比如手机A等;其中,手机A与手机B可以通过任意方式建立连接,比如蓝牙连接、WIFI连接、移动通讯连接等。然后,根据用户在托管界面中选取的设备,手机B可以向该设备发送托管请求,则手机A可以接收到手机B发送的上述托管请求,表明手机B希望对手机A进行托管,即手机A被配置为本公开的“第一电子设备”、手机B被配置为本公开的“第二电子设备”。
其中,手机A可以被手机B托管;或者,手机A可以被手机B上登录的注册账号托管,比如手机B上可以登录有用户的注册账号,那么当手机A与手机B协商完成托管后,手机A将自身与手机B上登录的注册账号建立托管关系,使得用户后续通过手机B或其他任意电子设备登录该注册账号时,均可以对手机A进行托管,而并不限制于手机B。当然,为了便于描述,下述实施例中,均以手机B对手机A的托管过程进行介绍。
在步骤304中,手机A向用户执行提示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可以通过向用户呈现提示界面等方式,向用户提示托管事件,以便于使用手机A的用户对托管请求进行响应,比如接受托管或者拒绝托管。
在步骤306A中,手机A根据用户的确认操作,向手机B返回托管确认。
在步骤306B中,手机A根据用户的确认操作,为自身添加托管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通过添加托管标识,可以根据该托管标识确定托管情况。例如,一种情况下,手机A可以在检测到存在托管标识时,确定自身被托管至其他设备;另一种情况下,手机A可以根据托管标识的值,比如当托管标识为1时,确定自身被托管至其他设备,当托管标识为0时,确定自身并未被托管。
当然,除了作为第二电子设备的手机B向作为第一电子设备的手机A发出托管请求,以实现上述的托管过程之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该托管过程;例如,可以由手机A向手机B发送被托管请求,并当用户在手机B上做出确认后,将手机A配置为手机B的关联设备。
基于图3所示的手机A与手机B,假定在手机A被托管至手机B的情况下,下面针对几种托管应用的场景进行举例说明: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理通话事件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02中,手机A检测到来自手机C的通话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C向手机A发起通话事件,以使手机A检测到该通话事件,并确定出发起方为手机C。手机A、手机C中均可以设有SIM卡,每张SIM卡存在对应的手机号,假定手机A的SIM卡对应于手机号1、手机C的SIM卡对应于手机号2,那么手机C通过手机号2向移动通讯网络发起针对手机号1的呼叫,使得手机A检测到上述的通话事件。
在步骤404中,当手机A确定存在托管标识时,转入步骤406;否则手机A可以执行来电提醒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托管标识,手机A可以确定自身被托管至手机B,从而转入步骤406及后续流程,使得手机B可以对手机C发起的通话事件进行处理。由于本公开可以适用于手机A未被用户随身携带的场景下,即手机A无法被用户直接操控,包括无法接听电话、查看短信、连接至充电器等,因而在手机A被托管至手机B的情况下,对于检测到的上述通话事件,手机A可以不执行来电提醒操作,比如不执行诸如响铃、振动、亮屏等操作,以节省手机A的功耗。
当然,如果手机A不存在托管标识,即手机A并未被托管至其他设备,可以按照相关技术中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手机A可以执行来电提醒操作。
在步骤406中,手机A向手机B发送接听请求,以由手机B对上述通话事件进行响应。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可以通过与手机B之间建立的任意形式的数据连接,向手机B发送接听请求。在近场情况下,手机A与手机B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建立数据连接;在远程情况下,数据连接可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而手机A和手机B中的任一设备均可以通过下述形式连接至互联网,从而与另一设备建立数据连接:接入附近的WIFI热点,通过内置的SIM卡接入运营商提供的移动通讯网络等。
可见,由于通话事件实质上发生于手机A与手机C之间,因而手机B中并非必须设置SIM卡;例如,当手机A被托管至用户的注册账号时,登录该注册账号的平板设备、个人PC等电子设备,均可以替代上述的手机B。
在步骤408中,手机B执行呼叫提示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B检测到来自手机A的接听请求时,该接听请求区别于手机A直接呼叫手机B,因而手机B在执行呼叫提示操作时,既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直接被呼叫时的来电提醒操作,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B接收到的接听请求可以包括通话事件的发起方(即手机C)的描述信息,而手机B可以在执行呼叫提示操作时,向用户展示该发起方的描述信息。
进一步地,尤其是当呼叫提示操作与相关技术中的来电提醒操作相同时,手机B还可以向用户发起托管提示,以表明当前的呼叫提示操作是针对手机A的托管行为,而非手机B直接被手机C呼叫。
在步骤410中,手机B检测到用户的应答操作。
在步骤412中,手机A接收到手机B返回的响应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手机B检测到的应答操作的不同,手机A接收到的响应消息也不同,并会导致下述两种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AA:
在步骤414A中,当手机B检测到的应答操作为接听操作时,手机A接收到的响应消息为应答响应,手机A接通通话事件。
在步骤416A中,手机A在手机B与手机C之间转发语音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话事件未被手机B或手机C中任一方挂断之前,手机A持续转发语音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可以仅对语音数据进行转发,而无需播放该语音数据,以节省功耗。
在步骤418A中,手机A在检测通话事件切换至挂断状态时,转入步骤420A。
在步骤420A中,手机A向手机B发送挂断通知。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手机B上执行挂断操作,手机B可以相应地向手机A发送挂断指令,使得手机A挂断与手机C之间的通话事件,并向手机B返回挂断通知,以告知用户挂断结果。当然,通话事件也可以由手机C挂断,用户可以在手机B上收听到挂断后的“嘟——嘟——”声。
处理方式BB:
在步骤414B中,当手机B检测到的应答操作为拒接操作时,手机A接收到的响应消息为拒接响应,手机A挂断通话事件。
在步骤416B中,手机A向手机B发送挂断通知。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理消息事件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502中,手机A检测到来自手机C的消息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消息事件可以为短信事件,也可以为即时通讯消息事件、邮件事件、推送通知消息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步骤504中,当手机A确定存在托管标识时,转入步骤506;否则手机A可以执行消息提醒操作。
在步骤506中,手机A向手机B转发消息事件包含的消息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消息事件而言,只需要确保用户能够查看到相应的消息内容即可。因此,手机A可以从该消息事件中提取其包含的消息内容,并将该消息内容转发至手机B,以使用户通过手机B进行查看;其中,在提取消息内容时,手机A可以复制消息事件包含的消息内容,也可以对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进行页面渲染后截取相应的截图,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图4-5中,当手机A被托管至手机B时,由手机A将手机C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转由手机B进行处理;实际上,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B对手机A进行控制,使得手机A能够与其他设备建立通讯事件,下面结合图6-7进行说明。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处理通话事件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602中,手机A检测到手机B发起的第一通话事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话事件是指手机B向手机A发起通话请求,该通话请求中包含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例如该目标设备为手机D,使得手机A可以根据该通话请求向手机D发起呼叫,从而在手机A与手机D之间建立第二通话事件。
其中,第一通话事件可以由手机B通过诸如蓝牙、WIFI等方式传输至手机A,而第二通话事件则需要由手机A根据内置SIM卡对应的手机号1,向运营商提供的移动通讯网络发起呼叫,且呼叫目标为手机D内置SIM卡对应的手机号2(可以被包含在第一通话事件中的“目标设备的信息”内),即第二通话事件可以为相关技术中的呼叫事件。
在步骤604中,当手机A确定存在托管标识时,转入步骤606。
在步骤606中,当手机A确定第一通话事件存在转发标识时,转入步骤608。
在步骤608中,手机A根据第一通话事件指示的目标设备,如手机D,与该手机D建立第二通话事件。
在步骤610中,手机A在手机B与手机D之间转发语音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通话事件被手机B或手机D中任一方挂断之前,手机A可以持续转发语音数据。
在步骤612中,手机B检测到用户操作。
在步骤614中,手机B根据检测到的用户操作,向手机A发送相应的操作通知。
在步骤616中,手机A解析接收到的操作通知,确定其操作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操作的形式不同,对应的操作目的也存在差异。例如,用户操作可以为针对拨号盘界面的点击操作,比如当第二通话事件是针对客服人员(对应于“手机D”)时,通过对拨号盘界面的数字键的选择,可以实现不同客服功能等;或者,用户操作可以为针对第二通话事件的挂断操作,表明用户希望通过对手机B的操作,挂断手机A与手机D之间的第二通话事件。
在步骤618中,当操作目的为挂断通话时,手机A挂断第二通话事件。
在步骤620,手机A向手机B返回挂断通知。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处理消息事件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702中,手机A检测到来自手机B的消息事件。
在步骤704中,当手机A确定存在托管标识时,转入步骤706。
在步骤706中,当手机A确定消息事件存在转发标识时,转入步骤708;否则手机A可以执行消息提醒操作。
在步骤708中,手机A向消息事件指示的目标设备,如手机D,转发消息事件包含的消息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消息事件中还可以包括操作类型,使得手机A可以按照该操作类型,将消息事件包含的消息内容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操作类型可以包括短信、邮件、即时通讯消息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手机B通过消息事件将消息内容发送至手机A,而手机A通过关联通讯事件将该消息内容转发至手机D时,该消息事件与关联通讯事件之间的操作类型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例如,消息事件可以通过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无关的诸如即时通讯方式实现,而关联通讯事件可以通过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相关的诸如短信方式实现。
当然,操作类型可以由用户在手机B上进行配置,比如在完成对消息内容的编辑后,可由用户选择确定出希望采用的操作类型;或者,可以直接采用默认形式的操作类型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当然,虽然上文分别通过图4-7描述了本公开的多种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际上可以应用于同一电子设备上;例如,手机A可以同时实现:将手机C发起的呼叫转由手机B处理、将手机C发送的短信转由手机B处理,以及在手机B的控制下向手机D发起呼叫、将来自手机B的消息内容通过短信转发至手机D等。
与前述的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的实施例。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框图。参照图8,该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该装置可以包括检测模块81和处理模块82。
检测模块81,被配置为检测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处理模块82,被配置为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针对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而发起。
如图9所示,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模块82可以包括:处理子模块821。
处理子模块821,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
可选的,所述数据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连接或移动通讯连接。
如图10所示,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模块82可以包括:发送子模块822、数据转发子模块823和挂断子模块824。
发送子模块822,被配置为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事件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关于所述通话事件的接听请求;
数据转发子模块823,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应答响应时,接通所述通话事件,并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
挂断子模块824,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拒接响应时,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0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的发送子模块822、数据转发子模块823和挂断子模块824的结构也可以包含在前述图9的装置实施例中,对此本公开不进行限制。
如图11所示,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模块82可以包括:消息转发子模块825。
消息转发子模块825,被配置为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转发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1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的消息转发子模块825的结构也可以包含在前述图9-10的装置实施例中,对此本公开不进行限制。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一设备的关联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检测到第二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处理。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被配置为第一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终端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检测到第二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处理。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通讯事件的处理的装置1200的框图。例如,装置12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2,装置12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202,存储器1204,电源组件1206,多媒体组件1208,音频组件12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212,传感器组件1214,以及通信组件1216。
处理组件1202通常控制装置12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2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2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208和处理组件12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2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2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2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2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206为装置12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2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2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208包括在所述装置12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2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12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2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2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2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204或经由通信组件12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2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212为处理组件12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2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2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214可以检测到装置12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2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检测装置1200或装置12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2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2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2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2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2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2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2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2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2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2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2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200的处理器12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与前述的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的实施例。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框图。参照图13,该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该装置可以包括检测模块1301和处理模块1302。
检测模块1301,被配置为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处理模块1302,被配置为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
可选的,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而接收到;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
可选的,所述数据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连接或移动通讯连接。
如图14所示,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模块82可以包括:处理子模块1302A。
发起子模块1302A,被配置为向所述目标设备发起对应于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的关联通讯事件;
其中,所述关联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发起,且所述关联通讯事件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相关。
如图15所示,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模块82还可以包括:第一建立子模块1302B、数据转发子模块1302C和挂断子模块1302D。
第一建立子模块1302B,被配置为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请求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通话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
数据转发子模块1302C,被配置为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目标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
挂断子模块1302D,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通话事件的挂断请求时,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如图16所示,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模块82还可以包括:第二建立子模块1302E。
第二建立子模块1302E,被配置为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消息传输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其中,所述消息传输事件用于传输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6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的第二建立子模块1302E的结构也可以包含在前述图15的装置实施例中,对此本公开不进行限制。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一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被配置为第一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终端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通讯事件的处理的装置1700的框图。例如,装置17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7,装置17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702,存储器1704,电源组件1706,多媒体组件1708,音频组件17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712,传感器组件1714,以及通信组件1716。
处理组件1702通常控制装置17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7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7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7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708和处理组件17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7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7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7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7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706为装置17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7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7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708包括在所述装置17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7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17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7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7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7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704或经由通信组件17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7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712为处理组件17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7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7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714可以检测到装置17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7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714还可以检测装置1700或装置17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7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7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7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7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7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7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7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7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7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7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7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7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7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700的处理器17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6)

1.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连接或移动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事件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关于所述通话事件的接听请求;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应答响应时,接通所述通话事件,并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拒接响应时,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转发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针对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而发起。
7.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向所述目标设备发起对应于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的关联通讯事件;
其中,所述关联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发起,且所述关联通讯事件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请求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通话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
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目标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通话事件的挂断请求时,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消息传输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其中,所述消息传输事件用于传输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而接收到;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连接或移动通讯连接。
13.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三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处理模块,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处理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连接或移动通讯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发送子模块,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事件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关于所述通话事件的接听请求;
数据转发子模块,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应答响应时,接通所述通话事件,并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
挂断子模块,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针对所述接听请求的拒接响应时,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消息转发子模块,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转发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三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针对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而发起。
19.一种通讯事件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处理模块,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发起子模块,向所述目标设备发起对应于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的关联通讯事件;
其中,所述关联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发起,且所述关联通讯事件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相关。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一建立子模块,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通话请求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通话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
数据转发子模块,在所述通话事件未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所述目标设备中任一方挂断之前,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转发通话数据;
挂断子模块,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通话事件的挂断请求时,挂断所述通话事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二建立子模块,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为消息事件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的消息传输事件,以作为所述关联通讯事件;其中,所述消息传输事件用于传输所述消息事件的消息内容。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数据连接而接收到;其中,所述数据连接是基于分组交换域而建立。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连接或移动通讯连接。
2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一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检测到第二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处理。
2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第一设备的关联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检测到所述第一设备发起的待处理通讯事件;
当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中包含预设转发标识和目标设备的信息时,将所述待处理通讯事件转交由所述目标设备进行处理。
CN201610566678.5A 2016-07-18 2016-07-18 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62550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6678.5A CN106255075A (zh) 2016-07-18 2016-07-18 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6678.5A CN106255075A (zh) 2016-07-18 2016-07-18 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5075A true CN106255075A (zh) 2016-12-21

Family

ID=57613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6678.5A Pending CN106255075A (zh) 2016-07-18 2016-07-18 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5075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6322A (zh) * 2018-07-24 2018-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049459A (zh) * 2018-01-15 2019-07-2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话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263307A (zh) * 2020-02-14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托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5442478A (zh) * 2021-06-03 2022-1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讯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07130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话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18862A1 (en) * 2007-04-26 2010-05-13 Rogier August Caspar Joseph Noldus Method of and a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call over an ip multi media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 circuit switch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957335A (zh) * 2014-05-16 2014-07-30 王霜剑 移动通讯终端的网络转接设备
CN104469662A (zh) * 2014-12-15 2015-03-25 王家城 多个移动通信终端之间自动通信转接方法及设备
CN105100453A (zh) * 2015-07-03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未接来电的提醒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18862A1 (en) * 2007-04-26 2010-05-13 Rogier August Caspar Joseph Noldus Method of and a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call over an ip multi media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 circuit switch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957335A (zh) * 2014-05-16 2014-07-30 王霜剑 移动通讯终端的网络转接设备
CN104469662A (zh) * 2014-12-15 2015-03-25 王家城 多个移动通信终端之间自动通信转接方法及设备
CN105100453A (zh) * 2015-07-03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未接来电的提醒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9459A (zh) * 2018-01-15 2019-07-2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话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49459B (zh) * 2018-01-15 2022-05-3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话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566322A (zh) * 2018-07-24 2018-09-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263307A (zh) * 2020-02-14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托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5442478A (zh) * 2021-06-03 2022-1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讯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07130A1 (zh) * 2022-04-28 2023-11-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话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3276A (zh) 在聊天界面实现游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028166A (zh) 直播过程中直播间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301877A (zh) 短消息提醒方法及装置
EP343534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network failure
CN107769881A (zh) 信息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06255075A (zh) 通讯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4767860B (zh) 来电提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836897A (zh) 通过可穿戴设备控制终端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19644A (zh) 紧急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30353A (zh) 评论信息的发布方法及装置
CN105072614B (zh) 音频播放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915521B (zh) 多方通话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170279898A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Virtual Desktop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6067111A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04771A (zh) 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270727A (zh) 信息传播方法及装置
CN105138319A (zh) 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5872254A (zh) 转发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54192A (zh) 提示方法、提示装置及提示系统
CN106375178A (zh) 基于即时通讯的消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6792041A (zh) 内容分享方法及装置
CN105491518A (zh)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社交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9379200B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872021A (zh) 多媒体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
CN105120082A (zh) 状态通知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