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3648B -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33648B CN106233648B CN201480078387.0A CN201480078387A CN106233648B CN 106233648 B CN106233648 B CN 106233648B CN 201480078387 A CN201480078387 A CN 201480078387A CN 106233648 B CN106233648 B CN 1062336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packet
- dispatch
- information
- retransmissions
- scramble sequ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所述发送设备包括:序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加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数据包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本发明通过加扰序列携带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通过解析加扰序列获取通信参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设备可以同时接收到多个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比如,在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一个D2D接收设备可以同时接收多个D2D发送设备通过广播发送的消息。
现有的无线通信方法中,发送设备通过控制信道来发送数据的调度信令,并通过数据信道发送业务数据或进一步的控制信息,调度信令可以用来指示该业务数据所在的时频位置以及所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法。接收设备接收到包含有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时,对该数据包进行解码获得调度信令,在根据该调度信令的内容判断发送该调度信令的发送设备为与其进行通信的设备后,根据该调度信令指示的时频位置以及调制编码方法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接收设备同时接收到多个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且该接收设备只与其中的一个或者部分发送设备进行通信时,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该解码的过程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消耗较多的处理资源,影响系统的通信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所述发送设备包括:
序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加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数据包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一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序列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区别的另一加扰序列。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二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二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的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第三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三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第四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四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五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六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六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七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七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序列确定模块,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标识中处于指定位置的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其余部分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设备,所述发送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发射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一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区别的另一加扰序列。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二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二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的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第三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三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第四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四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五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六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六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七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七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标识中处于指定位置的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其余部分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所述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解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通信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重传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接收所述数据包。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数据包;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参数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序列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时,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
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五重传信息接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包含有所述业务数据的各个数据包,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同步单元,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时,与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同步设备进行信号同步;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同步单元完成同步后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
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包含有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设备,所述接收设备包括:接收机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机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第一重传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并根据判断结果接收所述数据包。
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数据包;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时,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判断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
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第五重传信息接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包含有所述业务数据的各个数据包,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时,与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同步设备进行信号同步,并在完成同步后控制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数据包。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
在第四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包含有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发送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一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调度信令的第一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包括:
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区别的另一加扰序列。
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二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二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的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第三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三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第四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四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五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六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六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七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七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在第五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在第五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标识中处于指定位置的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其余部分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接收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重传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并根据判断结果接收所述数据包。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数据包;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包括: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时,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判断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
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
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
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五重传信息接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包含有所述业务数据的各个数据包,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在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在第六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时,与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同步设备进行信号同步,并在完成同步后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数据包。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加扰序列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
在第六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包含有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如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以及如上述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的各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使用加扰序列来携带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由接收设备在接收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后,通过解析加扰序列获取用于指示重传信息、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的通信参数,并根据通信参数接收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接收设备在接收数据包时只需要解析各个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数据包的重传信息、同步信息或者数据包的标识信息,计算复杂度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A发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SA发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A发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调度信令与业务数据的对应关系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数据发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1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1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1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1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2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2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2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2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2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2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2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2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2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2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3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3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3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3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3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3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3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3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3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3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4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4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4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6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
序列确定模块101,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加扰模块1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数据包生成模块103,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发送模块104,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其中,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使用加扰序列来携带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由接收设备在接收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后,通过解析加扰序列获取用于指示重传信息、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的通信参数,并根据通信参数接收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接收设备在接收数据包时只需要解析各个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数据包的重传信息、同步信息或者数据包的标识信息,计算复杂度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CRC,即循环冗余校验码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错校验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在无线通信中,CRC由发送设备根据待发送的信息的具体内容生成并添加在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中,接收设备接收到一个数据包后,首先提取数据包中的CRC比特,根据CRC比特对数据包中的内容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确定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内容接收正确。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中的内容和CRC比特被篡改,发送设备还可以使用加扰序列对CRC比特进行加扰,发送设备对该CRC比特进行解扰后才可以进行CRC校验。而本发明所示的方案,即利用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所共知的加扰序列来携带通信参数,使接收设备可以直接通过加扰序列携带的通信参数进行数据包的接收,不需要解析每一个数据包中包含的具体内容,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其中,该通信参数可以是重传信息、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数据包的标识信息等,本发明下述实施例将对通信参数的几种情形分别进行描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重传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相同内容的数据包重复发送;另一种是指发送一个完整数包中不同的RV(Redun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
序列确定模块201,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序列确定模块201,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一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所述序列确定模块201,包括:
第一序列获取单元201a,用于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第一确定单元201b,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第二确定单元201c,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区别的另一加扰序列。
在无线通信中,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性能,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确保接收设备能够正确接收数据,发送设备通常会对同一数据包进行多次重传。当发送设备发送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时,可以根据该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来确定该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
具体的,发送设备可以获取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当第一重传信息指示该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该加扰序列为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当该第一重传信息指示该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该加扰序列为与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区别的另一加扰序列。
比如,以使用两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新传和重传为例,如下述表1所示:
重传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新传 |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
表1
在表1中,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为[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新传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为[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且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所共知。
加扰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1为例,当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为重传时,通过查询表1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为新传时,通过查询表1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0 1]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
当CRC校验比特附着在信息比特后面的一种加扰方法的例子为:
ck=(pk-A+xk-A)mod 2,k=A,A+1,A+2,...,A+L-1;
ck表示加扰后的比特,A表示数据包的信息比特的比特数,pk-A表示CRC验证比特,xk-A表示表1中的CRC的加扰序列,L表示CRC较验比特的位数,按表1中的例子,L=16,它同时也是加扰序列的位数,mod表示取模运算。
数据包生成模块203,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204,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1中的两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判断该数据包为重传还是新传。若该数据包为重传包,则需要保存上一次或多次接收包的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缓存数据,同时准备新的用于下一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进行合并,然后将合并后的数据包做一次译码,而不必为每个重传包分别做译码,减少了译码的次数,并能够提高译码的性能;若该数据包为新传包,则可以清理物理层缓存中的上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基带数据,准备用于接收新传包的缓存。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是重传的数据包还是新传的数据包,从而提前准备好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提高接收效率。当该数据包为重传包,接收设备还可以将该数据包与其它相同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合并,对合并的多个数据包只做一次译码,对于覆盖受限的用户,可以减少译码次数,提高译码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确定待发送的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以便接收机能够提前做准备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并且对覆盖受限的用户减少了译码尝试的次数,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
序列确定模块301,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序列确定模块301,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二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二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的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比如,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如下述表2所示:
重传次数 | 加扰序列 |
1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2 |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
3 |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
4 |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
表2
在表2中,重传次数为1表示数据包只发送一次,重传次数为2表示数据包发送两次,以此类推。
加扰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2为例,当数据包重传次数为1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数据包重传次数为2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以此类推。
数据包生成模块303,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304,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携带不同的调度信令的各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一个大的周期内相同,比如,如图4所示的一种SA(Scheduling Assignment调度分配)发送示意图,每个SA为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其中SA1~SAn的重传次数相同,均为2次,各个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
其中,所谓的大的周期是指比SA以周期性方式出现的间隔较大的周期。比如,两个相邻的SA的间隔为40ms(毫秒),SA按照这个间隔并周期性地出现,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00ms,即相当于1s(秒)。或者,若SA的间隔为64ms,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24ms。
进一步的,当需要修改后续SA的重传次数,比如需要增加信号的覆盖范围时,可以对应修改重传次数发生改变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比如,如图5所示的另一种SA发送示意图,其中,SAn+1的重传次数变更为3次,则SAn+1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变更为表2中的第三组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比如,若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2,则为该SA准备用于2个数据包的缓存,若确定下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3,则为该下一个SA准备用于3个数据包的缓存。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来确定该调度信令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解调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前就可以确定需要合并解码并译码的数据包的个数,从而提高译码的准确性,减少接收设备的尝试次数,达到提高系统通信性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确定待发送的调度信令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效果;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可以在解调前就知道可以将多少个包进行合并解调、译码,从而能够提高译码的正确性,减少了接收机不必要的尝试次数,提升了系统的通信性能。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
序列确定模块401,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序列确定模块401,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401a,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第三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三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第四确定单元401b,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第四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四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加扰序列的对应关系如上一实施例的表2所示。
发送设备在确定加扰序列时,首先获取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判断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是否相同,若两者相同,则查询表2,将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对应的序列确定为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若两者不同,则将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对应的序列确定为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
比如,如图7所示的又一种SA发送示意图,其中SA1~SAn的重传次数相同,均为2次,SAn+1的重传次数为3次,则SA1~SAn-1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为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SAn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为表3中的第三组序列。
加扰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数据包生成模块403,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404,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获取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判断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若判断结果为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该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若判断结果为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该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接收设备根据判断结果以及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以及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为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准备各自的缓存。
比如,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SA使用的重传次数相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相同。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不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不同;接收设备根据表2确定该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以及待接收的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并据此为该新的调度信令的SA以及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分配缓存,并提前准备好下一次的调度信令SA接收合并的次数。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下一个待接收的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当调度信令对应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加扰序列;当该调度信令对应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比较当前调度信令的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与当前调度信令使用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减少了获取下一个调度信令的尝试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
序列确定模块501,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序列确定模块501,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五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当调度信令对应为若干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做调度指示时,比如,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与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如表2所示。
在表2中,重传次数为1表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只发送一次,重传次数为2表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发送两次,以此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比如,如图9所示的调度信令与业务数据的对应关系图,其中,一个SA对应n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若每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为2,则可以通过表2查询确定该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为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
加扰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2为例,当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1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2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0 1 0 1 0 1 0 1]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以此类推。
数据包生成模块503,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504,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的重传包的缓存。
或者,第五重传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发送设备生成数据包时的处理方式与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接收设备根据CRC加扰序列确定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后,只根据第五重传信息所指示的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数据包的缓存。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加扰序列确定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不同业务数据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机提前知道了SA后面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
序列确定模块601,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序列确定模块601,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六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六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比如,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其中,重传次数为1表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只发送一次,重传次数为2表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发送两次,以此类推。
加扰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2为例,当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1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业务数据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2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 0 10 1 0 1 0 1]对该业务数据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以此类推。
数据包生成模块603,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业务数据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604,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比如,如图11所示的一种业务数据(DATA)发送示意图,其中,SA1与SA2之间包含n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分别为DATA1~DATAn,每个DATA的重传次数均为2次,则各个DAT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图2中的第二组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由于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因此,接收设备只需要解析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就可以确定后续的其它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用于指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确定待发送的业务数据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导致的信令开销大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设备在解析一个业务数据包后就可以提前知道了后续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
序列确定模块701,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序列确定模块701,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七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七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比如,以使用两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新传和重传为例,后续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
加扰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数据包生成模块703,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业务数据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704,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查询该数据包的后续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其中,重传次数为1时,表示该数据包只传送一次。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接收后续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后续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如果一个SA后面有多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并且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间的重传次数不同,则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很容易做出指示,从而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化,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可以与上述图8对应实施例中,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方案相结合,即一个调度信令中的CRC加扰序列指示该调度信令之后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而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各自指示其自身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用于指示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确定当前待发送的业务数据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请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
序列确定模块801,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序列确定模块801,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所述序列确定模块801,用于根据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在D2D系统中,各个D2D设备可能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也可能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外,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D2D设备可以直接与基站进行同步,而在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D2D设备中,部分D2D设备可以成为同步源设备,用于发送同步信号,其余的D2D设备接收同步源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并与之进行同步。若进行D2D通信的两个设备与同一个同步源设备进行同步,则通信效果最佳,而在通常情况下,非同步源设备可以同时接收到多个同步源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并于其中信号最强的同步源设备进行同步,因此,有可能造成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对应的同步源设备不是同一个设备的情形,从而影响D2D通信的质量。而本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中,发送设备可以通过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来指示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源设备,以便接收设备通过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具体的,每个同步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的标识各不相同,可以预先设置一个为各个D2D设备所共知的,用于表征加扰序列与同步信号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自身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与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加扰序列。
加扰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数据包生成模块803,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804,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后,首先确定该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具体的,该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上述加扰序列与同步信号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使用确定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当前待发送的调度信令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发送设备的同步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的收发机参考的同步源不同导致的解调性能下降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14,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
序列确定模块901,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序列确定模块901,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所述序列确定模块901,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901a,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标识中处于指定位置的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第六确定单元901b,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其余部分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
其中,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可以是接收该调度信令对应的业务数据的接收设备的标识,或者,也可以是其它类型标识,只需该标识可以指示哪一个设备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业务数据的接收设备即可。
进一步的,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可以包含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也可以只包含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其余部分比特信息隐藏。当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包含有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时,根据该发送设备的标识中处于指定位置的比特信息确定该加扰序列;当调度信令的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时,根据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其余部分比特信息确定该加扰序列。
比如,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为8位,加扰序列为16位为例,使用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后2位可以对应四组加扰序列,用于指示四个不同的目的设备,其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a | b | 加扰序列 |
0 | 0 | 0101010101010101 |
0 | 1 | 1010101010101010 |
1 | 0 | 0011001100110011 |
1 | 1 | 1100110011001100 |
表3
其中,a和b分别表示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倒数第二位和最后一位,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后两位查询表3,确定该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其中,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8位比特可以完整包含在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其最后两位对应加扰序列;或者,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前6位比特包含在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对应于加扰序列的最后2位隐藏。
加扰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数据包生成模块903,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904,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后,根据解析出的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并据此判断自身是否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目的设备,若是,则解析该调度信令的内容并接收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否则丢弃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用于表征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待发送的调度信令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发送设备是否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目的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15,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001和发射机002;
所述处理器001,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所述处理器001,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002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其中,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使用加扰序列来携带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由接收设备在接收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后,通过解析加扰序列获取用于指示重传信息、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该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通信参数,并根据通信参数接收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接收设备在接收数据包时只需要解析各个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数据包的重传信息、同步信息或者数据包的标识信息,计算复杂度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16,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003和发射机004;
所述处理器003,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03,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一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003,用于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03,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03,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区别的另一加扰序列。
在无线通信中,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性能,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确保接收设备能够正确接收数据,发送设备通常会对同一数据包进行多次重传。当发送设备发送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时,可以根据该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来确定该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
具体的,发送设备可以获取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当第一重传信息指示该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该加扰序列为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当该第一重传信息指示该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该加扰序列为与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区别的另一加扰序列。
比如,以使用两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新传和重传为例,如上述表1所示,其中,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为[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新传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为[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且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所共知。
所述处理器00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1为例,当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为重传时,通过查询表1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为新传时,通过查询表1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0 1]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
当CRC校验比特附着在信息比特后面的一种加扰方法的例子为:
ck=(pk-A+xk-A)mod 2,k=A,A+1,A+2,...,A+L-1
ck表示加扰后的比特,A表示数据包的信息比特的比特数,pk-A表示CRC验证比特,xk-A表示表1中的CRC的加扰序列,L表示CRC较验比特的位数,按表1中的例子,L=16,它同时也是加扰序列的位数,mod表示取模运算。
所述处理器003,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003,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004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其中,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1中的两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判断该数据包为重传还是新传。若该数据包为重传包,则需要保存上一次或多次接收包的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缓存数据,同时准备新的用于下一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进行合并,然后将合并后的数据包做一次译码,而不必为每个重传包分别做译码,减少了译码的次数,并能够提高译码的性能;若该数据包为新传包,则可以清理物理层缓存中的上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基带数据,准备用于接收新传包的缓存。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是重传的数据包还是新传的数据包,从而提前准备好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提高接收效率。当该数据包为重传包,发送设备还可以将该数据包与其它相同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合并,对合并的多个数据包只做一次译码,对于覆盖受限的用户,可以减少译码次数,提高译码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确定待发送的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以便接收机能够提前做准备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并且对覆盖受限的用户减少了译码尝试的次数,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17,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005和发射机006;
所述处理器005,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05,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二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二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的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比如,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如上述表2所示,其中,重传次数为1表示数据包只发送一次,重传次数为2表示数据包发送两次,以此类推。
所述处理器005,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2为例,当数据包重传次数为1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数据包重传次数为2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以此类推。
所述处理器005,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005,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006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携带不同的调度信令的各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一个大的周期内相同,比如,如图4所示的一种SA(Scheduling Assignment调度分配)发送示意图,每个SA为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其中SA1~SAn的重传次数相同,均为2次,各个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
其中,所谓的大的周期是指比SA以周期性方式出现的间隔较大的周期。比如,两个相邻的SA的间隔为40ms(毫秒),SA按照这个间隔并周期性地出现,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00ms,即相当于1s(秒)。或者,若SA的间隔为64ms,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24ms。
进一步的,当需要修改后续SA的重传次数,比如需要增加信号的覆盖范围时,可以对应修改重传次数发生改变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比如,如图5所示的另一种SA发送示意图,其中,SAn+1的重传次数变更为3次,则SAn+1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变更为表2中的第三组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比如,若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2,则为该SA准备用于2个数据包的缓存,若确定下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3,则为该下一个SA准备用于3个数据包的缓存。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来确定该调度信令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解调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前就可以确定需要合并解码并译码的数据包的个数,从而提高译码的准确性,减少接收设备的尝试次数,达到提高系统通信性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确定待发送的调度信令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效果;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可以在解调前就知道可以将多少个包进行合并解调、译码,从而能够提高译码的正确性,减少了接收机不必要的尝试次数,提升了系统的通信性能。
请参考图18,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007和发射机008;
所述处理器007,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07,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第三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三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所述处理器007,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第四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四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加扰序列的对应关系如上一实施例的表2所示。
发送设备在确定加扰序列时,首先获取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判断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是否相同,若两者相同,则查询表2,将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对应的序列确定为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若两者不同,则将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对应的序列确定为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
比如,如图7所示的又一种SA发送示意图,其中SA1~SAn的重传次数相同,均为2次,SAn+1的重传次数为3次,则SA1~SAn-1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为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SAn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为表3中的第三组序列。
所述处理器007,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所述处理器007,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007,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008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获取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判断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若判断结果为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该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若判断结果为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该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接收设备根据判断结果以及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以及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为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准备各自的缓存。
比如,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SA使用的重传次数相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相同。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不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不同;接收设备根据表2确定该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以及待接收的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并据此为该新的调度信令的SA以及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分配缓存,并提前准备好下一次的调度信令SA接收合并的次数。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下一个待接收的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当调度信令对应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加扰序列;当该调度信令对应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比较当前调度信令的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与当前调度信令使用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减少了获取下一个调度信令的尝试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19,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009和发射机010;
所述处理器009,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09,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五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当调度信令对应为若干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做调度指示时,比如,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与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如表2所示。
在表2中,重传次数为1表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只发送一次,重传次数为2表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发送两次,以此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比如,如图9所示的调度信令与业务数据的对应关系图,其中,一个SA对应n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若每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为2,则可以通过表2查询确定该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为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
所述处理器009,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2为例,当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1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2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0 1 0 1 0 1 0 1]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以此类推。
所述处理器009,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009,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010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的重传包的缓存。
或者,第五重传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发送设备生成数据包时的处理方式与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接收设备根据CRC加扰序列确定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后,只根据第五重传信息所指示的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数据包的缓存。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或者各个业务数据包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加扰序列确定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机提前知道了SA后面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20,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011和发射机012;
所述处理器011,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11,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六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六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比如,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其中,重传次数为1表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只发送一次,重传次数为2表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发送两次,以此类推。
所述处理器011,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2为例,当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1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业务数据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2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 0 10 1 0 1 0 1]对该业务数据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以此类推。
所述处理器011,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业务数据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011,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012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比如,如图11所示的一种业务数据(DATA)发送示意图,其中,SA1与SA2之间包含n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分别为DATA1~DATAn,每个DATA的重传次数均为2次,则各个DAT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图2中的第二组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由于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因此,接收设备只需要解析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就可以确定后续的其它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用于指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确定待发送的业务数据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导致的信令开销大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设备在解析一个业务数据包后就可以提前知道了后续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21,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013和发射机014;
所述处理器013,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13,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七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七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比如,以使用两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新传和重传为例,后续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
所述处理器01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所述处理器013,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业务数据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013,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014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查询该数据包的后续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其中,重传次数为1时,表示该数据包只传送一次。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接收后续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后续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如果一个SA后面有多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并且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间的重传次数不同,则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很容易做出指示,从而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化,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可以与上述图19对应实施例中,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方案相结合,即一个调度信令中的CRC加扰序列指示该调度信令之后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而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各自指示其自身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用于指示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确定当前待发送的业务数据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请参考图2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015和发射机016;
所述处理器015,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15,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15,用于根据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在D2D系统中,各个D2D设备可能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也可能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外,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D2D设备可以直接与基站进行同步,而在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D2D设备中,部分D2D设备可以成为同步源设备,用于发送同步信号,其余的D2D设备接收同步源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并与之进行同步。若进行D2D通信的两个设备与同一个同步源设备进行同步,则通信效果最佳,而在通常情况下,非同步源设备可以同时接收到多个同步源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并于其中信号最强的同步源设备进行同步,因此,有可能造成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对应的同步源设备不是同一个设备的情形,从而影响D2D通信的质量。而本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中,发送设备可以通过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来指示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源设备,以便接收设备通过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具体的,每个同步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的标识各不相同,可以预先设置一个为各个D2D设备所共知的,用于表征加扰序列与同步信号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自身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与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15,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所述处理器015,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015,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016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后,首先确定该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具体的,该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上述加扰序列与同步信号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使用确定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当前待发送的调度信令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发送设备的同步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的收发机参考的同步源不同导致的解调性能下降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23,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发送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017和发射机018;
所述处理器017,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17,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所述处理器017,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标识中处于指定位置的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17,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其余部分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
其中,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可以是接收该调度信令对应的业务数据的接收设备的标识,或者,也可以是其它类型标识,只需该标识可以指示哪一个设备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业务数据的接收设备即可。
进一步的,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可以包含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也可以只包含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其余部分比特信息隐藏。当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包含有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时,根据该发送设备的标识中处于指定位置的比特信息确定该加扰序列;当调度信令的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时,根据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其余部分比特信息确定该加扰序列。
比如,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为8位,加扰序列为16位为例,使用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后2位可以对应四组加扰序列,用于指示四个不同的目的设备,其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其中,a和b分别表示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倒数第二位和最后一位,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后两位查询表3,确定该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其中,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8位比特可以完整包含在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其最后两位对应加扰序列;或者,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前6位比特包含在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对应于加扰序列的最后2位隐藏。
所述处理器017,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所述处理器017,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017,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018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后,根据解析出的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并据此判断自身是否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目的设备,若是,则解析该调度信令的内容并接收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否则丢弃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通过根据用于表征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待发送的调度信令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发送设备是否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目的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24,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解扰模块10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通信参数确定模块100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处理模块1004,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在接收到数据包后,解析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获取用于指示重传信息、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该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通信参数,并根据通信参数对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接收设备在接收数据包时只需要解析各个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数据包的重传信息、同步信息或者数据包的标识信息,计算复杂度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25,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其中,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可以是为调度信令。发送设备生成数据包的步骤请参见图2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解扰模块11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1中的两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通信参数确定模块110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处理模块1104,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模块1104,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1104a,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重传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第一接收单元1104b,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接收所述数据包。
具体的,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判断该数据包为重传还是新传。
若该数据包为重传包,则需要保存上一次或多次接收包的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缓存数据,同时准备新的用于下一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进行合并,然后将合并后的数据包做一次译码,而不必为每个重传包分别做译码,减少了译码的次数,并能够提高译码的性能;若该数据包为新传包,则可以清理物理层缓存中的上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基带数据,准备用于接收新传包的缓存。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是重传的数据包还是新传的数据包,从而提前准备好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提高接收效率。当该数据包为重传包,接收设备还可以将该数据包与其它相同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合并,对合并的多个数据包只做一次译码,对于覆盖受限的用户,可以减少译码次数,提高译码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根据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加扰序列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能够提前做准备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并且对覆盖受限的用户减少了译码尝试的次数,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26,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其中,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可以是为调度信令。发送设备生成数据包的步骤请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解扰模块12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通信参数确定模块120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处理模块1204,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模块1204,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数据包。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携带不同的调度信令的各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一个大的周期内相同,比如,如图4所示的一种SA(Scheduling Assignment调度分配)发送示意图,每个SA为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其中SA1~SAn的重传次数相同,均为2次,各个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
其中,所谓的大的周期是指比SA以周期性方式出现的间隔较大的周期。比如,两个相邻的SA的间隔为40ms(毫秒),SA按照这个间隔并周期性地出现,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00ms,即相当于1s(秒)。或者,若SA的间隔为64ms,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24ms。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比如,若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2,则为该SA准备用于2个数据包的缓存,若确定下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3,则为该下一个SA准备用于3个数据包的缓存。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来确定该调度信令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解调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前就可以确定需要合并解码并译码的数据包的个数,从而提高译码的准确性,减少接收设备的尝试次数,达到提高系统通信性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CRC加扰序列确定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效果;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接收设备还可以在解调前就知道可以将多少个包进行合并解调、译码,从而能够提高译码的正确性,减少了接收机不必要的尝试次数,提升了系统的通信性能。
请参考图27,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13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该调度信令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的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该调度信令的重传次数或者下一个调度信令的重传次数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6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解扰模块13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通信参数确定模块130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所述通信参数确定模块1303,包括:
第二序列获取单元1303a,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时,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第二判断单元1303b,用于判断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
第七确定单元1303c,用于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
第八确定单元1303d,用于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
接收设备根据判断结果以及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以及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比如,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SA使用的重传次数相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相同。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不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不同;接收设备根据表2确定该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以及待接收的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
处理模块1304,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接收设备根据确定的通信参数为当前数据包和下一个将接收的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准备缓存并接收合并对应的重传数据包。
比如,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确定该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以及待接收的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并据此为该新的调度信令的SA以及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分配缓存,并提前准备好下一次的调度信令SA接收合并的次数。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下一个待接收的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根据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以及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比较当前调度信令的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与当前调度信令使用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减少了获取下一个调度信令的尝试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28,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14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该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的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解扰模块14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通信参数确定模块140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处理模块1404,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模块1404,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五重传信息接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的重传包的缓存,或者,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重传包的缓存,并直接接收对应的业务数据的重传包并合并。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加扰序列确定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机提前知道了SA后面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29,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15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其中,该数据包为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解扰模块15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通信参数确定模块150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该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处理模块1504,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模块1504,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包含有所述业务数据的各个数据包,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比如,如图11所示的一种业务数据(DATA)发送示意图,其中,SA1与SA2之间包含n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分别为DATA1~DATAn,每个DATA的重传次数均为2次,则各个DAT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图2中的第二组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指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由于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因此,接收设备只需要解析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就可以确定后续的其它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根据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对应的CRC加扰序列确定用于指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导致的信令开销大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设备在解析一个业务数据包后就可以提前知道了后续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30,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16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业务数据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该月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12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解扰模块16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通信参数确定模块160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该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七重传信息;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查询该数据包的后续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处理模块1604,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模块1604,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该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预先准备缓存和合并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后续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指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如果一个SA后面有多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并且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间的重传次数不同,则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很容易做出指示,从而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化,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方案,还可以与图28所示实施例中,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方案相结合,即一个调度信令中的CRC加扰序列指示该调度信令之后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而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各自指示其自身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确定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请参考图31,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17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其自身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所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1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解扰模块17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通信参数确定模块170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所述通信参数确定模块170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首先确定该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具体的,该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加扰序列与同步信号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使用确定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即为该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
处理模块1704,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模块1704,包括:
同步单元1704a,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时,与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同步设备进行信号同步;
第二接收单元1704b,用于在所述同步单元1704a完成同步后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数据包。
接收设备根据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并在同步完成后接收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数据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中的CRC加扰序列确定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并根据该同步信号的标识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的收发机参考的同步源不同导致的解调性能下降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3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180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其中,该数据包为调度指令的数据包,发送设备根据调度指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该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14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解扰模块180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3中的两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通信参数确定模块1803,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其中,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解析出的加扰序列以及表3所示的加扰序列与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
处理模块1804,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模块1804,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包含有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具体的,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若接收设备判断出该数据包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则对该数据包进行解码等后续步骤;若接收设备判断出该数据包不是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则将该数据包丢弃。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指令的数据包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并根据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根据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指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33,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机019和处理器020;
所述接收机019,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所述处理器020,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20,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所述处理器020,用于控制所述接收019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在接收到数据包后,解析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获取用于指示重传信息、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该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通信参数,并根据通信参数对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接收设备在接收数据包时只需要解析各个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数据包的重传信息、同步信息或者数据包的标识信息,计算复杂度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34,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机021和处理器022;
所述接收机02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其中,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可以是为调度信令。发送设备生成数据包的步骤请参见图2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处理器02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1中的两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2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所述处理器022,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器022,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重传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接收机021接收所述数据包。
具体的,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判断该数据包为重传还是新传。
若该数据包为重传包,则需要保存上一次或多次接收包的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缓存数据,同时准备新的用于下一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进行合并,然后将合并后的数据包做一次译码,而不必为每个重传包分别做译码,减少了译码的次数,并能够提高译码的性能;若该数据包为新传包,则可以清理物理层缓存中的上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基带数据,准备用于接收新传包的缓存。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是重传的数据包还是新传的数据包,从而提前准备好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提高接收效率。当该数据包为重传包,接收设备还可以将该数据包与其它相同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合并,对合并的多个数据包只做一次译码,对于覆盖受限的用户,可以减少译码次数,提高译码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根据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加扰序列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能够提前做准备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并且对覆盖受限的用户减少了译码尝试的次数,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35,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机023和处理器024;
所述接收机023,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其中,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可以是为调度信令。发送设备生成数据包的步骤请参见图3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处理器024,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24,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所述处理器024,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器024,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023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数据包。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携带不同的调度信令的各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一个大的周期内相同,比如,如图4所示的一种SA(Scheduling Assignment调度分配)发送示意图,每个SA为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其中SA1~SAn的重传次数相同,均为2次,各个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
其中,所谓的大的周期是指比SA以周期性方式出现的间隔较大的周期。比如,两个相邻的SA的间隔为40ms(毫秒),SA按照这个间隔并周期性地出现,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00ms,即相当于1s(秒)。或者,若SA的间隔为64ms,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24ms。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比如,若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2,则为该SA准备用于2个数据包的缓存,若确定下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3,则为该下一个SA准备用于3个数据包的缓存。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来确定该调度信令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解调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前就可以确定需要合并解码并译码的数据包的个数,从而提高译码的准确性,减少接收设备的尝试次数,达到提高系统通信性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CRC加扰序列确定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效果;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接收设备还可以在解调前就知道可以将多少个包进行合并解调、译码,从而能够提高译码的正确性,减少了接收机不必要的尝试次数,提升了系统的通信性能。
请参考图36,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机025和处理器026;
所述接收机025,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该调度信令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的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该调度信令的重传次数或者下一个调度信令的重传次数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6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处理器026,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26,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所述处理器026,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时,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判断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
接收设备根据判断结果以及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以及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比如,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SA使用的重传次数相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相同。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不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不同;接收设备根据表2确定该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以及待接收的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
所述处理器026,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机025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接收设备根据确定的通信参数为当前数据包和下一个将接收的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准备缓存并接收合并对应的重传数据包。
比如,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确定该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以及待接收的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并据此为该新的调度信令的SA以及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分配缓存,并提前准备好下一次的调度信令SA接收合并的次数。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下一个待接收的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根据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以及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比较当前调度信令的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与当前调度信令使用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减少了获取下一个调度信令的尝试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37,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机027和处理器028;
所述接收机027,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该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的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处理器028,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28,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所述处理器028,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机027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器028,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027根据第五重传信息接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的重传包的缓存,或者,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重传包的缓存,并直接接收对应的业务数据的重传包并合并。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确定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加扰序列确定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机提前知道了SA后面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38,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机029和处理器030;
所述接收机029,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其中,该数据包为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处理器030,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30,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该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所述处理器030,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机029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器030,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029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包含有所述业务数据的各个数据包,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比如,如图11所示的一种业务数据(DATA)发送示意图,其中,SA1与SA2之间包含n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分别为DATA1~DATAn,每个DATA的重传次数均为2次,则各个DAT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图2中的第二组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指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由于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因此,接收设备只需要解析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就可以确定后续的其它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根据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对应的CRC加扰序列确定用于指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导致的信令开销大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设备在解析一个业务数据包后就可以提前知道了后续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39,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机031和处理器032;
所述接收机031,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业务数据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该月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12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处理器03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32,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该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七重传信息;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查询该数据包的后续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所述处理器032,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机031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器032,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031根据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该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预先准备缓存和合并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后续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指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如果一个SA后面有多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并且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间的重传次数不同,则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很容易做出指示,从而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化,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方案,还可以与图37所示实施例中,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方案相结合,即一个调度信令中的CRC加扰序列指示该调度信令之后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而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各自指示其自身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确定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请参考图40,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机033和处理器034;
所述接收机033,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其自身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所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1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处理器034,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34,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所述处理器034,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首先确定该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具体的,该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加扰序列与同步信号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使用确定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即为该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
所述处理器034,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器034,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时,与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同步设备进行信号同步;在完成同步后控制所述接收机033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数据包。
接收设备根据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并在同步完成后接收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数据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中的CRC加扰序列确定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并根据该同步信号的标识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的收发机参考的同步源不同导致的解调性能下降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41,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接收设备可以是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中的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机035和处理器036;
所述接收机035,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其中,该数据包为调度指令的数据包,发送设备根据调度指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该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14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处理器036,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3中的两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036,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其中,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解析出的加扰序列以及表3所示的加扰序列与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
所述处理器036,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机035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所述处理器036,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时,控制所述接收机035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包含有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具体的,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若接收设备判断出该数据包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则对该数据包进行解码等后续步骤;若接收设备判断出该数据包不是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则将该数据包丢弃。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指令的数据包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并根据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根据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指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42,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的发送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902,根据待发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步骤1904,根据该加扰序列对该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步骤1906,生成该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加扰后的CRC比特;
步骤1908,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该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该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该加扰序列,根据该加扰序列确定该通信参数,并根据该通信参数对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该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该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其中,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使用加扰序列来携带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由接收设备在接收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后,通过解析加扰序列获取用于指示重传信息、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该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通信参数,并根据通信参数接收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接收设备在接收数据包时只需要解析各个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数据包的重传信息、同步信息或者数据包的标识信息,计算复杂度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43,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系统的发送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通过加扰序列指示通信参数,以便接收设备根据该通信参数进行数据包的接收。以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该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为重传信息为例,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02,根据第一重传信息确定待发送的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该第一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在无线通信中,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性能,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确保接收设备能够正确接收数据,发送设备通常会对同一数据包进行多次重传。当发送设备发送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时,可以根据该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来确定该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
具体的,发送设备可以获取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当第一重传信息指示该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该加扰序列为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当该第一重传信息指示该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该加扰序列为与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区别的另一加扰序列。
比如,以使用两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新传和重传为例,加扰序列与是否重传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重传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为[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新传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为[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且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为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所共知。
步骤2004,根据该加扰序列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1为例,当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为重传时,通过查询表1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为新传时,通过查询表1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0 1]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
当CRC校验比特附着在信息比特后面的一种加扰方法的例子为:
ck=(pk-A+xk-A)mod 2,k=A,A+1,A+2,...,A+L-1
ck表示加扰后的比特,A表示数据包的信息比特的比特数,pk-A表示CRC验证比特,xk-A表示表1中的CRC的加扰序列,L表示CRC较验比特的位数,按表1中的例子,L=16,它同时也是加扰序列的位数,mod表示取模运算。
步骤2006,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步骤2008,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1中的两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判断该数据包为重传还是新传。若该数据包为重传包,则需要保存上一次或多次接收包的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缓存数据,同时准备新的用于下一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进行合并,然后将合并后的数据包做一次译码,而不必为每个重传包分别做译码,减少了译码的次数,并能够提高译码的性能;若该数据包为新传包,则可以清理物理层缓存中的上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基带数据,准备用于接收新传包的缓存。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是重传的数据包还是新传的数据包,从而提前准备好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提高接收效率。当该数据包为重传包,发送设备还可以将该数据包与其它相同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合并,对合并的多个数据包只做一次译码,对于覆盖受限的用户,可以减少译码次数,提高译码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确定待发送的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以便接收机能够提前做准备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并且对覆盖受限的用户减少了译码尝试的次数,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44,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系统的发送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通过加扰序列指示通信参数,以便接收设备根据该通信参数进行数据包的接收。以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该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为重传信息为例,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102,根据第二重传信息确定加扰序列,该第二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比如,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其重传次数与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其中,重传次数为1表示数据包只发送一次,重传次数为2表示数据包发送两次,以此类推。
步骤2104,根据该加扰序列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2为例,当数据包重传次数为1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数据包重传次数为2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以此类推。
步骤2106,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步骤2108,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携带不同的调度信令的各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一个大的周期内相同,比如,如图4所示的一种SA(Scheduling Assignment调度分配)发送示意图,每个SA为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其中SA1~SAn的重传次数相同,均为2次,各个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
其中,所谓的大的周期是指比SA以周期性方式出现的间隔较大的周期。比如,两个相邻的SA的间隔为40ms(毫秒),SA按照这个间隔并周期性地出现,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00ms,即相当于1s(秒)。或者,若SA的间隔为64ms,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24ms。
进一步的,当需要修改后续SA的重传次数,比如需要增加信号的覆盖范围时,可以对应修改重传次数发生改变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比如,如图5所示的另一种SA发送示意图,其中,SAn+1的重传次数变更为3次,则SAn+1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变更为表2中的第三组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比如,若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2,则为该SA准备用于2个数据包的缓存,若确定下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3,则为该下一个SA准备用于3个数据包的缓存。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来确定该调度信令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解调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前就可以确定需要合并解码并译码的数据包的个数,从而提高译码的准确性,减少接收设备的尝试次数,达到提高系统通信性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确定待发送的调度信令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效果;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可以在解调前就知道可以将多少个包进行合并解调、译码,从而能够提高译码的正确性,减少了接收机不必要的尝试次数,提升了系统的通信性能。
请参考图45,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系统的发送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通过加扰序列指示通信参数,以便接收设备根据该通信参数进行数据包的接收。以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该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为重传信息为例,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202,当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确定加扰序列;
步骤2204,当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用于指示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确定加扰序列;
其中,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加扰序列的对应关系如上一实施例的表2所示。
发送设备在确定加扰序列时,首先获取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判断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是否相同,若两者相同,则查询表2,将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对应的序列确定为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若两者不同,则将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对应的序列确定为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
比如,如图7所示的又一种SA发送示意图,其中SA1~SAn的重传次数相同,均为2次,SAn+1的重传次数为3次,则SA1~SAn-1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为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SAn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为表3中的第三组序列。
步骤2206,根据该加扰序列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步骤2208,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步骤2210,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获取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判断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若判断结果为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该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若判断结果为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应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该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接收设备根据判断结果以及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以及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为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准备各自的缓存。
比如,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SA使用的重传次数相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相同。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不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不同;接收设备根据表2确定该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以及待接收的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并据此为该新的调度信令的SA以及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分配缓存,并提前准备好下一次的调度信令SA接收合并的次数。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下一个待接收的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当调度信令对应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加扰序列;当该调度信令对应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比较当前调度信令的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与当前调度信令使用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减少了获取下一个调度信令的尝试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46,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系统的发送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通过加扰序列指示通信参数,以便接收设备根据该通信参数进行数据包的接收。以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该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为重传信息为例,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302,根据第五重传信息确定该加扰序列,该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该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当调度信令对应为若干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做调度指示时,比如,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与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如表2所示。
在表2中,重传次数为1表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只发送一次,重传次数为2表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发送两次,以此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比如,如图9所示的调度信令与业务数据的对应关系图,其中,一个SA对应n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若每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为2,则可以通过表2查询确定该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为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
步骤2304,根据该加扰序列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2为例,当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1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2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0 1 0 1 0 1 0 1]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以此类推。
步骤2306,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步骤2308,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的重传包的缓存。
或者,第五重传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发送设备生成数据包时的处理方式与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接收设备根据CRC加扰序列确定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后,只根据第五重传信息所指示的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数据包的缓存。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加扰序列确定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不同业务数据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机提前知道了SA后面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47,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系统的发送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通过加扰序列指示通信参数,以便接收设备根据该通信参数进行数据包的接收。以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该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为重传信息为例,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402,根据第六重传信息确定加扰序列,该第六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比如,以使用四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四个重传次数为例,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其中,重传次数为1表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只发送一次,重传次数为2表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发送两次,以此类推。
步骤2404,根据该加扰序列对该业务数据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同样以表2为例,当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1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对该业务数据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当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重传次数为2时,通过查询表2确定使用加扰序列[0 1 0 1 0 1 0 1 0 10 1 0 1 0 1]对该业务数据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以此类推。
步骤2406,生成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业务数据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步骤2408,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比如,如图11所示的一种业务数据(DATA)发送示意图,其中,SA1与SA2之间包含n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分别为DATA1~DATAn,每个DATA的重传次数均为2次,则各个DAT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图2中的第二组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由于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因此,接收设备只需要解析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就可以确定后续的其它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用于指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确定待发送的业务数据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导致的信令开销大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设备在解析一个业务数据包后就可以提前知道了后续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48,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系统的发送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通过加扰序列指示通信参数,以便接收设备根据该通信参数进行数据包的接收。以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该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为重传信息为例,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502,根据第七重传信息确定加扰序列,该第七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比如,以使用两组16位加扰序列分别对应新传和重传为例,后续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使用的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
步骤2504,根据该加扰序列对该业务数据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步骤2506,生成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业务数据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步骤2508,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查询该数据包的后续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其中,重传次数为1时,表示该数据包只传送一次。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接收后续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后续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如果一个SA后面有多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并且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间的重传次数不同,则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很容易做出指示,从而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化,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可以与上述图46对应实施例中,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方案相结合,即一个调度信令中的CRC加扰序列指示该调度信令之后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而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各自指示其自身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用于指示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确定当前待发送的业务数据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请参考图49,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系统的发送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通过加扰序列指示通信参数,以便接收设备根据该通信参数进行数据包的接收。以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该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为同步信号为例,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602,根据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加扰序列;
在D2D系统中,各个D2D设备可能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也可能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外,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D2D设备可以直接与基站进行同步,而在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的D2D设备中,部分D2D设备可以成为同步源设备,用于发送同步信号,其余的D2D设备接收同步源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并与之进行同步。若进行D2D通信的两个设备与同一个同步源设备进行同步,则通信效果最佳,而在通常情况下,非同步源设备可以同时接收到多个同步源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并于其中信号最强的同步源设备进行同步,因此,有可能造成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对应的同步源设备不是同一个设备的情形,从而影响D2D通信的质量。而本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中,发送设备可以通过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来指示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源设备,以便接收设备通过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加扰序列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具体的,每个同步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的标识各不相同,可以预先设置一个为各个D2D设备所共知的,用于表征加扰序列与同步信号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自身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与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加扰序列。
步骤2604,根据该加扰序列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步骤2606,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步骤2608,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后,首先确定该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具体的,该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上述加扰序列与同步信号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使用确定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并根据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当前待发送的调度信令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发送设备的同步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的收发机参考的同步源不同导致的解调性能下降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50,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系统的发送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通过加扰序列指示通信参数,以便接收设备根据该通信参数进行数据包的接收。以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该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为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为例,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702,根据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加扰序列,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
其中,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可以是接收该调度信令对应的业务数据的接收设备的标识,或者,也可以是其它类型标识,只需该标识可以指示哪一个设备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业务数据的接收设备即可。
进一步的,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可以包含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也可以只包含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其余部分比特信息隐藏。当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包含有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时,根据该发送设备的标识中处于指定位置的比特信息确定该加扰序列;当调度信令的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时,根据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其余部分比特信息确定该加扰序列。
比如,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为8位,加扰序列为16位为例,使用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后2位可以对应四组加扰序列,用于指示四个不同的目的设备,其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其中,a和b分别表示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倒数第二位和最后一位,发送设备可以根据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后两位查询表3,确定该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其中,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8位比特可以完整包含在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其最后两位对应加扰序列;或者,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前6位比特包含在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对应于加扰序列的最后2位隐藏。
步骤2704,根据该加扰序列对该调度信令对应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步骤2706,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该加扰后的CRC比特;
接收设备将加扰后的CRC比特添加在调度信令之后,形成未编码的信息比特,对该未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生成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步骤2708,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发送设备通过D2D广播方式发送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处于发送设备D2D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接收设备接收到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后,根据解析出的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并据此判断自身是否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目的设备,若是,则解析该调度信令的内容并接收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否则丢弃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用于表征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标识信息确定当前待发送的调度信令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该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发送设备是否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目的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5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的接收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802,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步骤2804,根据该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步骤2806,根据该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步骤2808,根据该通信参数对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该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该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在接收到数据包后,解析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获取用于指示重传信息、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该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通信参数,并根据通信参数对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接收设备在接收数据包时只需要解析各个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数据包的重传信息、同步信息或者数据包的标识信息,计算复杂度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5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的接收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902,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其中,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可以是为调度信令。发送设备生成数据包的步骤请参见图4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904,根据该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1中的两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步骤2906,根据该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该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
步骤2908,根据该第一重传信息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并根据判断结果接收该数据包。
具体的,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判断该数据包为重传还是新传。
若该数据包为重传包,则需要保存上一次或多次接收包的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缓存数据,同时准备新的用于下一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进行合并,然后将合并后的数据包做一次译码,而不必为每个重传包分别做译码,减少了译码的次数,并能够提高译码的性能;若该数据包为新传包,则可以清理物理层缓存中的上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基带数据,准备用于接收新传包的缓存。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是重传的数据包还是新传的数据包,从而提前准备好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提高接收效率。当该数据包为重传包,接收设备还可以将该数据包与其它相同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合并,对合并的多个数据包只做一次译码,对于覆盖受限的用户,可以减少译码次数,提高译码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加扰序列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能够提前做准备解调的资源和合并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并且对覆盖受限的用户减少了译码尝试的次数,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53,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的接收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02,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中包含的CRC比特由发送设备根据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加扰序列,并根据确定的加扰序列加扰获得。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44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携带不同的调度信令的各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一个大的周期内相同,比如,如图4所示的一种SA(Scheduling Assignment调度分配)发送示意图,每个SA为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其中SA1~SAn的重传次数相同,均为2次,各个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表2中的第二组序列。
其中,所谓的大的周期是指比SA以周期性方式出现的间隔较大的周期。比如,两个相邻的SA的间隔为40ms(毫秒),SA按照这个间隔并周期性地出现,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00ms,即相当于1s(秒)。或者,若SA的间隔为64ms,则一个大的周期可以定义为1024ms。
步骤3004,根据该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步骤3006,根据该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该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
步骤3008,根据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该数据包。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并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比如,若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2,则为该SA准备用于2个数据包的缓存,若确定下一个新的SA的重传次数为3,则为该下一个SA准备用于3个数据包的缓存。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来确定该调度信令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在解调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前就可以确定需要合并解码并译码的数据包的个数,从而提高译码的准确性,减少接收设备的尝试次数,达到提高系统通信性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使用的CRC加扰序列确定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效果;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接收设备还可以在解调前就知道可以将多少个包进行合并解调、译码,从而能够提高译码的正确性,减少了接收机不必要的尝试次数,提升了系统的通信性能。
请参考图54,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的接收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102,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该调度信令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的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该调度信令的重传次数或者下一个调度信令的重传次数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45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104,根据该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步骤3106,根据该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该通信参数为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接收设备获取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判断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若判断结果为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该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若判断结果为该加扰序列与该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该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
接收设备根据判断结果以及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以及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比如,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一个新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SA使用的重传次数相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相同。若接收设备确定接收到的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指示的重传次数与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不同,则确定下一个待接收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与当前接收到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不同;接收设备根据表2确定该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以及待接收的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
步骤3108,根据该通信参数对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接收设备根据确定的通信参数为当前数据包和下一个将接收的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准备缓存并接收合并对应的重传数据包。
比如,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确定该当前的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以及待接收的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的重传次数,并据此为该新的调度信令的SA以及下一个调度信令的SA分配缓存,并提前准备好下一次的调度信令SA接收合并的次数。
在D2D系统中,接收设备在接收到SA之前,无法获取任何有关SA的格式与重传信息的控制信令,若将重传的信息放在SA数据包中,则需要增加信令开销,且因为无法获知SA的重传次数而只能逐个解析出SA中内容,解析失败的几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取SA的重传包。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示方法中,不需要在SA中添加额外的信令指示,通过CRC的加扰序列就可以隐式地指示出下一个待接收的SA的重传次数,不仅节约了指示重传次数的信令开销,而且在解调SA内容之前就给出了整个SA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使SA的接收设备能够提前将后续的对应重传次数的数据包直接接收下来进行合并,减少接收设备获取SA的重传包的尝试次数,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SA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当前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以及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设备只需要通过比较当前调度信令的实际使用的重传次数与当前调度信令使用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下一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减少了获取下一个调度信令的尝试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信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55,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的接收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202,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调度信令的数据包,对该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加扰的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46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204,根据该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步骤3206,根据该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该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该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该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步骤3208,根据第五重传信息接收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其中,当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的重传包的缓存,或者,准备用于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重传包的缓存,并直接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重传包并合并。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调度信令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信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发送设备根据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加扰序列确定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确定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或者各个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机提前知道了SA后面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56,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的接收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302,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其中,该数据包为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47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304,根据该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步骤3306,根据该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该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
接收设备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步骤3308,根据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包含有该业务数据的各个数据包。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该重传次数准备用于各个重传包的缓存,并在基带将这些对应同一个调度信令的不同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比如,如图11所示的一种业务数据(DATA)发送示意图,其中,SA1与SA2之间包含n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分别为DATA1~DATAn,每个DATA的重传次数均为2次,则各个DATA所使用的加扰序列对应图2中的第二组序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指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由于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因此,接收设备只需要解析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就可以确定后续的其它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从而可以提前准备接收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资源,并将重传的数据包直接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对应的CRC加扰序列确定用于指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导致的信令开销大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接收设备在解析一个业务数据包后就可以提前知道了后续的业务数据的重传次数,便于提前准备后续数据的接收与合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各个业务数据包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57,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的接收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402,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业务数据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该月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4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404,根据该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2中的四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步骤3406,根据该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该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以及确定的加扰序列查询该数据包的后续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步骤3408,根据该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该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该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预先准备缓存和合并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送设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使接收设备通过解析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该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后续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需要在调度指令的内容中添加专用的信令,节约了信令开销。同时,如果一个SA后面有多个不同的业务数据的数据包,并且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间的重传次数不同,则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很容易做出指示,从而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化,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方案,还可以与图55所示实施例中,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方案相结合,即一个调度信令中的CRC加扰序列指示该调度信令之后的第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而该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各自指示其自身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根据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确定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SA中包括的信令内容来指示业务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问题,减少了SA中的信令开销,并且使每个SA后面的各个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度。
请参考图58,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的接收设备中。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502,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该数据包为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由发送设备根据其自身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所确定。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49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504,根据该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首先确定该接收设备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具体的,该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加扰序列与同步信号的标识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接收到的各个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加扰序列,接收设备使用确定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中的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步骤3506,根据该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该通信参数用于指示该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
接收设备根据该加扰序列以及预先设置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与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同步信号的标识。
步骤3508,与该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同步设备进行信号同步,并在完成同步后接收该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数据包。
接收设备根据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解析调度信令中的CRC加扰序列确定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并根据该同步信号的标识与该发送设备同步至同一个同步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的收发机参考的同步源不同导致的解调性能下降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请参考图59,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用于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系统的接收设备中。以接收到的数据包为调度指令的数据包为例,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602,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其中,该数据包为调度指令的数据包,发送设备根据调度指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该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发送设备生成该数据包的具体方法请参见图50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具体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604,根据该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D2D系统的终端设备为例,接收设备可以使用表3中的两组序列分别对数据包中的CRC比特进行解扰,确定解扰成功的序列为该CRC比特的加扰序列。
步骤3606,根据该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该通信参数为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
其中,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接收设备可以根据解析出的加扰序列以及表3所示的加扰序列与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
步骤3608,根据该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接收该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包含有调度信令的数据包。
具体的,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接收设备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若接收设备判断出该数据包为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则对该数据包进行解码等后续步骤;若接收设备判断出该数据包不是该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则将该数据包丢弃。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解析调度指令的数据包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并根据确定的加扰序列确定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根据该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接收设备对应接收的数据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指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60,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图。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D2D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
如上述图1-3、6、8、10、12-14或者15-23任一所示发送设备400以及如上述图24-41任一所示的接收设备800。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发送设备通过使用加扰序列来携带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由接收设备在接收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后,通过解析加扰序列获取用于指示重传信息、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该数据包的目的设备的通信参数,并根据通信参数接收该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接收设备在接收数据包时只需要解析各个数据包的CRC加扰序列即可以确定数据包的重传信息、同步信息或者数据包的标识信息,计算复杂度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接收设备需要对接收到的每一个包含调度信令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调度指令的内容接收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问题,达到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系统通信效率的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7)
1.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包括:
序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加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数据包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一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序列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区别的另一加扰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二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二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的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第三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三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第四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四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五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六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六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七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七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确定模块,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标识中处于指定位置的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其余部分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13.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发射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一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区别的另一加扰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二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二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的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第三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三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第四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四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五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六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六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七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七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标识中处于指定位置的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其余部分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25.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解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通信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重传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接收所述数据包。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数据包;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参数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序列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时,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五重传信息接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包含有所述业务数据的各个数据包,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同步单元,用于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时,与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同步设备进行信号同步;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同步单元完成同步后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数据包。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
34.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包含有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35.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设备包括:接收机和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机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第一重传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并根据判断结果接收所述数据包。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数据包;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时,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判断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第五重传信息接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40.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当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包含有所述业务数据的各个数据包,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41.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当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时,控制所述接收机根据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4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时,与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同步设备进行信号同步,并在完成同步后控制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数据包。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加扰序列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
44.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包含有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4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发送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
根据所述加扰序列对所述待发送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进行加扰,生成加扰后的CRC比特;
生成所述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
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接收设备,由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出所述加扰序列,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通信参数,并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一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一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度信令的第一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包括:
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当所述第一重传信息指示所述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时,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区别的另一加扰序列。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二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二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的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时,根据第三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三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且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与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不同时,根据第四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四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下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50.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五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51.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六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六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52.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且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时,根据第七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其中,所述第七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
53.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55.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发送信息的通信参数确定对应的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确定所述加扰序列,包括: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全部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标识中处于指定位置的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的部分比特信息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中的其余部分比特信息确定所述加扰序列。
5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接收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有加扰后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根据所述加扰后的CRC比特解析加扰序列;
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
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重传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或者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的第一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重传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重传数据包,并根据判断结果接收所述数据包。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二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数据包;
其中,在一个预定义周期内,各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60.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包括: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时,获取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
判断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是否相同;
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相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三重传信息;
若判断结果为所述加扰序列与所述前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加扰序列不同,则确定所述加扰序列为用于指示后一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四重传信息。
61.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第五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五重传信息接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中第一个数据包的重传次数;当所述第五重传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时,所述调度信令对应的各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62.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六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包含有所述业务数据的各个数据包,其中,相邻两个调度信令的数据包之间的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相同。
63.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待发送信息为业务数据,所述通信参数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的第七重传信息时,根据所述数据包之后的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数据的数据包。
64.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用于指示所述发送设备对应的同步信号的标识时,与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对应的同步设备进行信号同步,并在完成同步后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数据包。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加扰序列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的通信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加扰序列以及预先设置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与所述加扰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同步信号的标识。
66.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参数对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各个数据包进行接收处理,包括:
当待发送信息为调度信令,所述通信参数为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时,根据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后续发送的各个包含有调度信令的数据包,所述调度信令中指示的标识用于表征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
6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24任一所述的发送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25-44任一所述的接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76927 WO2015168873A1 (zh) | 2014-05-07 | 2014-05-07 |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33648A CN106233648A (zh) | 2016-12-14 |
CN106233648B true CN106233648B (zh) | 2019-05-10 |
Family
ID=54391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78387.0A Active CN106233648B (zh) | 2014-05-07 | 2014-05-07 |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33648B (zh) |
WO (1) | WO20151688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2469B (zh) * | 2016-01-15 | 2019-12-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资源调度和碰撞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
CN109076507B (zh) * | 2016-05-10 | 2021-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206732B (zh) * | 2016-12-19 | 2020-09-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资源指示信息的获取方法、终端及基站 |
CN111435906B (zh) * | 2019-03-27 | 2021-11-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参考值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7677A (zh) * | 2003-09-16 | 2005-06-1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收发高速分组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
CN101359972A (zh) * | 2007-07-30 | 2009-02-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多载波时分双工系统业务传输信道的编码方法和装置 |
CN101795172A (zh) * | 2009-12-25 | 2010-08-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
CN101964703A (zh) * | 2009-07-23 | 2011-0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系统 |
CN102055552A (zh) * | 2009-11-05 | 2011-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CN102065054A (zh) * | 2011-01-06 | 2011-05-1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加扰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CN102273298A (zh) * | 2009-01-09 | 2011-12-0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362459A (zh) * | 2009-03-23 | 2012-02-2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传模式信令 |
CN102647248A (zh) * | 2011-02-15 | 2012-08-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信道质量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314544A (zh) * | 2011-01-10 | 2013-09-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143747A (ja) * | 2012-01-12 | 2013-07-2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転送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4
- 2014-05-07 CN CN201480078387.0A patent/CN106233648B/zh active Active
- 2014-05-07 WO PCT/CN2014/076927 patent/WO201516887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7677A (zh) * | 2003-09-16 | 2005-06-1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收发高速分组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
CN101359972A (zh) * | 2007-07-30 | 2009-02-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多载波时分双工系统业务传输信道的编码方法和装置 |
CN102273298A (zh) * | 2009-01-09 | 2011-12-0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362459A (zh) * | 2009-03-23 | 2012-02-2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传模式信令 |
CN101964703A (zh) * | 2009-07-23 | 2011-0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系统 |
CN102055552A (zh) * | 2009-11-05 | 2011-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CN101795172A (zh) * | 2009-12-25 | 2010-08-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
CN102065054A (zh) * | 2011-01-06 | 2011-05-1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加扰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CN103314544A (zh) * | 2011-01-10 | 2013-09-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647248A (zh) * | 2011-02-15 | 2012-08-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信道质量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33648A (zh) | 2016-12-14 |
WO2015168873A1 (zh) | 2015-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15982B2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 |
CN102047747B (zh) | 用于考虑到时间校准计时器的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 |
CN103841603B (zh) | 上行分组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 |
JP5384686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7734676A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140315A (zh) | 用于免授权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信令 | |
US8335165B2 (en) |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ACK/NAK bits with data | |
KR20210158322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간 지연을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2004210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4202133A (zh) | 用于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设备 | |
CN107332646A (zh) | Harq-ack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8811120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100088567A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 retransmission packet | |
CN103796327A (zh) | 一种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及网络设备、终端 | |
CN104995979A (zh)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
US11336426B2 (en) | Authenticated confirmation and activation message | |
CN106233648B (zh) |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 |
KR20210109254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소프트버퍼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7846707A (zh) | 一种免授予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8201490A1 (en) | Transmission based on data blocks | |
JP4602416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パラメータメッセージを提供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 |
EP2340628B1 (en) |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0505042B (zh) | 一种对上行数据harq反馈方法和设备 | |
KR20180108015A (ko) | 이종 서비스 간 효율적인 송수신 기술 | |
WO2018082703A1 (zh) | 一种多播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