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232919A - 车辆把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把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2919A
CN106232919A CN201580021017.8A CN201580021017A CN106232919A CN 106232919 A CN106232919 A CN 106232919A CN 201580021017 A CN201580021017 A CN 201580021017A CN 106232919 A CN106232919 A CN 106232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handle
operating
unit
cage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10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32919B (zh
Inventor
杉本浩朗
杉本浩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p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ha Corp filed Critical Alp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32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2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2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2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6Mounting of handles, e.g. to the wing or to the loc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8Mounting of individual lock elements in the lock, e.g. le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2Opera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handles, sill buttons or lock knobs and the lock uni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2Inner door handles
    • E05B85/13Inner door handles with a locking knob forming part of the inside door handle unit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将缆索连接单元(9)安装至缆索装置(5)的外部缆索(3)的末端。缆索连接单元(9)包括可连接至把手基座(1)的单元壳体(7)。形成在内部缆索(4)中的把手连接部(8)由单元壳体(7)以可移动方式保持在预定移动路径上。单元壳体(7)设置有凸轮部(12),在将单元壳体(7)安装至把手基座(1)的操作期间,凸轮部(12)按压设置在操作部(2)中的被驱动突出部(10),并将操作部(2)的缆索连接部(11)移动至缆索连接部(11)相对于把手连接部(8)的连接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安装在车门上的车辆把手装置。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把手装置中,将锁钮和内侧门把手以可旋转方式连接至把手基座。将缆索装置的内部缆索的末端锁定至在各操作部中形成的接合部上。经由内部缆索,将施加至操作部的旋转操作力传递至闩锁单元。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把手装置中,需要将内部缆索与接合部接合,从而在操作部的操作期间能够防止内部缆索从接合部脱落。因此,存在如下问题,降低了将内部缆索与接合部接合时的可操作性,并且降低了可装配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2-097476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一种把手装置,其有利于连接缆索装置时改进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图1(a)是内侧把手装置的正视图。图1(b)是沿图1(a)的线1A-1A剖切的剖视图。
[图2]图2(a)是沿图1(a)的线2A-2A剖切的剖视图。图2(b)是沿图1(a)的线2B-2B剖切的剖视图。图2(c)是沿线2B-2B剖切的剖视图,示出未锁定状态。
[图3]图3是沿图1(b)中箭头3A方向的轴测图,示出缆索连接单元被连接之前的状态。
[图4]图4(a)和图4(b)示出缆索连接单元。图4(a)示出基座壳体。图4(b)是沿图4(a)的线4B-4B剖切的剖视图,示出连接壳体盖的步骤。
[图5]图5是沿图4(a)的线4B-4B剖切的剖视图,示出完整的缆索连接单元。
[图6]图6是示出将缆索连接单元连接至把手基座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7]图7(a)和图7(b)示出将缆索连接单元连接至把手基座的操作。图7(a)是剖视图,示出凸轮部与被驱动突出部接触的状态。图7(b)是局部剖开的剖视图,示出由凸轮部使锁钮旋转的状态。
[图8]图8(a)和图8(b)示出将缆索连接单元连接至把手基座的操作。图8(a)是示出完全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8(b)是剖视图,示出将锁钮操作至未锁定位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方式。附图及以下披露内容用作本公开的示例,以及并非用于对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主题进行限制。
图1(a)及后面的附图示出本披露关于车辆的门内侧把手装置的实施方式。内侧把手装置形成为,使得作为操作把手的临时保持操作部2S和作为锁钮的操作部2以共轴且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把手基座1,该把手基座1固定至车辆门板。
如图1(a)所示,操作把手2S在俯视图中具有椭圆形状,其中,操作把手2S的中央部为开放的。锁钮2设置在凹进部中,该凹进部通过切除操作把手2S的中央开口部2a的边缘而形成。
如图1(b)所示,经由围绕旋转轴(2C)卷绕的扭力弹簧16偏置,操作把手2S被临时保持在图1(b)和图2(a)中示出的起始旋转位置。操作者将指端伸入中央开口部2a,钩住手指钩部边缘2b,并且在图2(a)中示出的箭头(OP)的方向向上拉操作把手2S,操作者能够将操作把手2S旋转至操作旋转位置。经由缆索装置5,施加至操作把手2S的旋转操作力被传递至固定在门内侧的门锁定装置6,并且操作门锁定装置6的门闩部6a。
在扭力弹簧16的偏置力没有施加至锁钮2的情况下,围绕旋转轴安装锁钮2。锁钮2操作为,在图1(b)和图2(b)示出的锁定位置与图2(c)示出的未锁定位置之间旋转。用于限制锁定位置的锁定止挡件17a(参见图2(b))和用于限定未锁定位置的未锁定止挡件17b(参见图1(b))设置在锁钮2和把手基座1中。
锁钮2经由缆索装置5连接至门锁定装置6的锁定部6b。如果锁钮2从未锁定位置旋转至锁定位置,则限制从操作把手2S至门闩部6a的输入,并且禁止由操作把手2S执行的门闩部6a的释放操作。
如图4(a)和图4(b)所示,缆索装置5形成为内部缆索4以可移动方式插入外部缆索3中。在缆索装置5的外部缆索3的末端处,形成有固定侧连接部3a。在内部缆索4的末端处形成有把手连接部8,并且销形突起15分别从把手连接部8的轮状连接主体部14的两个侧表面伸出。
缆索连接单元9连接至具有上述构造的缆索装置5的末端,缆索装置5连接至操作把手2S和锁钮2。缆索连接单元9将内部缆索4的把手连接部8保持在单元壳体7的内部。
如图4(a)至图5所示,单元壳体7形成为使得壳体盖19连接至基座壳体18。由基座壳体18伸出的定位轴套18a分别适配进入壳体盖19的适配孔19a,以及,从基座壳体18伸出的锁定爪18b锁定至壳体盖19,籍此,将基座壳体18连接至壳体盖19(参见图1(b))。
通过将缆索装置5的外部缆索3插入并固定至在基座壳体18中设置的缆索插口18c中,将缆索装置5安装至单元壳体7。如图4(b)所示,在外部缆索3的固定侧连接部3a中形成有保持狭缝3b。通过将保持突起18d和19d锁定于保持狭缝3b,对插入基座壳体18的缆索装置5进行保持,保持突起18d和19d分别形成在基座壳体18和壳体盖19二者中。
把手连接部8的销形突起15被支撑为可沿预定轨迹移动,并因此使引入单元壳体7中的缆索装置5的内部缆索4得以保持。基座壳体18包括沿主体部移动路径18f设置的一对销支撑部18e,以支撑销形突起15,把手连接部8的连接主体部14在主体部移动路径18f上移动。支撑在销支撑部18e上的销形突起15由壳体盖19的销盖部19b遮盖,壳体盖19的销盖部19b设置为,在销盖部19b与销支撑部18e之间具有固定间隙,并且限制销形突起15从销支撑部18e的偏离。
壳体盖19中正对基座壳体18的主体部移动路径18f的部分为开放的。在将壳体盖19安装至基座壳体18的状态下,连接主体部14暴露于壳体盖19的表面。
各个销支撑部18e形成为弧形表面。在单元壳体7连接至把手基座1的状态下,确定弧形的中心,以与操作把手2S和锁钮2的旋转中心(2C)一致。确定曲率半径,使连接主体部14的移动轨迹与操作手柄2S和锁钮2的缆索连接部11(后文描述)的中心一致。
通过将从单元壳体7伸出的弹性锁定腿部7a以弹性方式锁定至把手基座1的被锁定部1a(参见图3),以及,如图1(b)所示,通过将从把手基座1伸出的弹性锁定腿部1b以弹性方式锁定至单元壳体7的被锁定部7b,将具有上述构造的缆索连接单元9连接至把手基座1。
单元壳体7的弹性锁定腿部7a和被锁定部7b形成在基座壳体18中。在单元壳体7连接至把手基座1的状态下,壳体盖19介于基座壳体18与把手基座1之间,并因此防止单元壳体7从把手基座1分离。
如图6所示,在缆索装置5相对于缆索连接单元9的安装方向的垂直方向上,通过沿导轨13移动缆索连接单元9,将缆索连接单元9连接至把手基座1,导轨13分别设置在把手基座1和单元壳体7中。在将缆索连接单元9连接至把手基座1的操作期间,将缆索连接单元9内侧的把手连接部8连接至操作把手2S和锁钮2的缆索连接部11。
通过将把手连接部8的连接主体部14适配在缆索连接部11中,将缆索连接部11连接至把手连接部8。把手连接部8形成为切口形状,切口形状在缆索连接单元9的前进方向为开放的。把手连接部8的最内侧部分形成为具有与连接主体部14大致相同的直径尺寸。把手连接部8的宽度朝向开口端逐渐加宽,从而,即使连接主体部14从预订适配位置偏离,仍然能够将连接主体部14带入其中。
当把手连接部8要连接至缆索连接部11时,首先,通过使门锁定装置6处于如下状态,即把手连接部8的另一端连接至门锁定装置6的状态,使缆索装置5的把手连接部8保持在大致恒定的位置。
当门锁定装置6的锁定部6b位于锁定位置时,连接至锁钮2的把手连接部8的相应位置,如图6所示。此时,连接至操作把手2S的把手连接部8保持在非操作位置,其对应于门闩部6a(未示出)的非操作状态,并且,该位置在起始旋转位置位于操作把手2S的缆索连接部11的正下方,确切地,位于缆索连接单元9相对于把手基座1的安装轨迹上。
凸轮突出部20和被驱动突出部10分别设置在缆索连接单元9和锁钮2中。如图6所示,被驱动突出部10在锁钮2的缆索连接部11附近伸出(在本实施例中,在缆索连接部11的正上方)。
凸轮突出部20从单元壳体7的壳体盖19朝向被驱动突出部10伸出,并且凸轮部12形成在凸轮突出部20的上端处。凸轮部12形成为倾斜表面,使得当单元壳体7沿导轨13在单元壳体7相对于把手基座1的连接路径上移动时,凸轮部12推动被驱动突出部10,并且将锁钮2旋转至锁定位置或与未锁定位置相对应的旋转端缘位置。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其中,在缆索装置5连接至门锁定装置6的状态下,对应于锁钮2的把手连接部8实际上位于未锁定位置,设定凸轮部12的倾斜表面的方向,使得锁钮2的缆索连接部11朝未锁定位置移动。如图6和图7(a)所示,设定倾斜表面在宽度方向(即垂直于缆索连接单元9的安装轨迹的方向)的范围,使得即使锁钮2位于锁定位置,凸轮部12能够与被驱动突出部10相接触,并将锁钮2向上旋转至如下位置(参见图7(b)),在该位置,缆索连接部11的开放的末端能够捕获连接主体部14。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在图6所示的未连接状态下将缆索连接单元9向上(在箭头UP的方向)移动,如图7(a)所示,凸轮部12与锁钮2的被驱动突出部10接触,以及,如果沿导轨13进一步向上推缆索连接单元9,如图7(b)所示,锁钮2旋转。在被驱动突出部10向上移动至凸轮部12的端缘位置的同时,缆索连接部11开放的末端与连接主体部14之间的接触点(P)超过连接主体部14的中心,由于上述操作,如果进一步向上移动缆索连接单元9,如图8(a)所示,在锁钮2由连接主体部14拾取的状态下,锁钮2向上旋转至锁定位置。
如上所述,由于在完全锁定位置,连接主体部14的周向边缘与缆索连接部11的最内侧部分的内周壁接触,并且,在单元壳体7连接至把手基座1的状态下,连接主体部14沿缆索连接部11的轨迹移动,保持接触状态,并且确保连接主体部14与缆索连接部11二者之间的同步操作。
由扭力弹簧16保证将操作把手2S的缆索连接部11保持在起始旋转位置,以及,通过连接至门锁定装置6而使连接主体部14保持在非操作位置,由于操作把手2S的缆索连接部11和连接主体部14定位排列在缆索连接单元9的安装轨迹上,当缆索连接单元9安装至把手基座1时,缆索连接部11连接至连接主体部14。
如图8(b)所示,由于凸轮突出部20设置有切口20a,允许锁钮2的被驱动突出部10经过该切口20a,被驱动突出部10与凸轮突出部不会发生干扰,并且因此没有阻碍锁钮2向锁定位置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例举了包括一个锁钮2和一个操作把手2S的内侧把手装置。可选地,把手装置还可构造为包括多个操作部2。
在该实施方式中,车辆把手装置形成为使得操作部2以可旋转方式连接至把手基座1。施加至操作部2的操作力经由缆索装置5传递给车辆的门锁定装置6,并且可远距离操作门锁定装置6,在缆索装置5中,内部缆索4插入外部缆索3中。
缆索连接单元9安装至缆索装置5的外部缆索3的末端。在缆索连接单元9中,形成在内部缆索4中的把手连接部8由可连接至把手基座1的单元壳体7保持,使得把手连接部8能够在预定移动路径上移动。
缆索连接单元9的单元壳体7设置有凸轮部12,在将缆索连接单元9安装至把手基座1的过程中,凸轮部12按压设置在操作部2中的被驱动突出部10,并将操作部2的缆索连接部11移动至缆索连接部11相对于把手连接部8的连接位置。
缆索装置5形成为使得内部缆索4以可滑动方式插入外部缆索3中,在内部缆索4的末端处形成有把手连接部8。由安装至外部缆索3末端的缆索连接单元9的单元壳体7,限制把手连接部8的移动轨迹,并且把手连接部8以可移动方式被保持。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把手连接部8的移动轨迹由单元壳体7限制,则不必直接操作把手连接部8(该把手连接部8的位置由于形成在挠性内部缆索4的末端而不固定),并且不必将把手连接部8引导至操作部2的把手连接部11,以及,仅通过将缆索连接单元9连接至把手装置的把手基座1,就能够将缆索装置5安装至操作部2。结果,改进了缆索连接的可操作性。
在将缆索连接单元9安装至把手基座1的操作过程中,凸轮部12能够推动操作部2的被驱动突出部10,将操作部2即缆索连接部11移动至缆索连接部11能够连接至缆索装置5的位置,并且保持缆索连接部11。因此,在缆索连接单元9的安装过程中,不需要操作者用手将操作部2保持在操作部2能够连接至缆索装置5的位置。结果,改进了缆索连接的可操作性。
可以由形成在把手基座1中的导轨13限制单元壳体7的安装路径。
操作者能够自由设定缆索连接单元9的安装路径,从而,在安装操作期间,被驱动突出部10能够由凸轮部12拾取。通过在把手基座1中设置导轨13而能容易地执行操作,并且,可以可靠地防止在没有拾取被驱动突出部10的情况下将缆索连接单元9组装至把手基座1的错误操作。
销形突起15从具有圆形截面的连接主体部14的两端伸出,其以可移动方式受到支撑,并因此在缆索连接单元9安装至把手基座1的状态下使把手连接部8保持在移动轨迹上。缆索连接部11能够在外周方向被锁定至连接主体部14,最内侧部分的直径尺寸大致与连接主体部14的直径尺寸一致,并且缆索连接部11可形成为切口形状,其中,缆索连接部11的宽度朝向开口端逐渐加宽。
操作部2的缆索连接部11形成为切口形状,其中,缆索连接部11朝向一端加宽。切口的开口端的宽度尺寸设定为这样的值,其明显大于把手连接部8的连接主体部14的直径。结果,即使在由凸轮部12使得操作部2移动时发生变化,操作部2仍然能够可靠地适配至缆索连接部11。
由于在缆索连接单元9安装至把手基座1的状态下将连接主体部14保持在移动轨迹上,在缆索连接单元9安装至把手基座1的状态下,保持连接主体部14与缆索连接部11的最内侧部分之间的接触状态,缆索连接部11的最内侧部分即缆索连接部11中具有与连接主体部14直径相同直径的部分。为此,不会在操作部2的移动方向上发生缆索连接部11与连接主体部14之间的晃动。结果,不会发生冲程损失。
在该实施方式的车辆把手装置中,锁钮2和操作把手2S以共轴且可旋转方式连接至把手基座1,操作把手2S由扭力弹簧16偏置并临时保持在起始旋转位置。施加至操作把手2S和锁钮2的操作力经由缆索装置5传递至车辆的门锁定装置6,在缆索装置5中,内部缆索4插入外部缆索3中。
将连接至把手基座1的缆索连接单元9安装至缆索装置5的外部缆索3的末端。缆索连接单元9将内部缆索4的把手连接部8以可移动方式保持在单个的单元壳体7内。
凸轮部12设置在缆索连接单元9中。在操作把手2S连接至把手连接部8的操作路径上,凸轮部12按压从锁钮2伸出的被驱动突出部10,并将锁钮2移动至锁钮2能够连接至缆索装置5的位置。
能够针对每个缆索装置5设置缆索连接单元9,并且,如果对应于锁钮2和操作把手2S的缆索装置5的把手连接部8由单个单元壳体7保持,则改进了可装配性。
在具有多个操作部诸如锁钮2和操作把手2S的情况下,缆索连接单元9不必要对应于所有操作部,而是对应于操作部中的一部分(多个),同时考虑缆索连接部9相对于把手基底1的安装路径、缆索连接单元9相对于操作部的连接方向等,以及,准备单个缆索连接单元9对应于其余的操作部2,或者也可以准备多个缆索连接部9,以共同对应于其余操作部2。
操作把手2S可以是临时保持操作部2S,其由偏置力保持在把手基座1上的预定临时保持位置。
单元壳体7设置有凸轮部12,其在操作路径上按压锁钮2的被驱动突出部10,并将操作部2移动至预定连接位置,该操作路径为要连接至临时保持操作部2S的缆索装置5连接至临时保持操作部2S的操作路径。
由扭力弹簧16将操作把手2S偏置至起始旋转位置,并且由偏置力确定操作把手2S相对于把手基座1的位置(临时保持位置)。对应于操作把手2设置凸轮部12。
在将内部缆索4的把手连接部8连接至操作把手2S的缆索连接部11的操作路线上,凸轮部12使锁钮2旋转,并且凸轮部2在把手连接部8的相应移动路径上移动锁钮2的缆索连接部11。
在本披露的车辆把手装置中,仅通过将缆索连接单元安装至把手基座,完成缆索装置的连接,并因此能够改进缆索装置连接方面的可操作性。
本申请是基于2014年4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088281,其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把手基座
2:操作部(锁钮)
2S:临时保持操作部(操作把手)
3:外部缆索
4:内部缆索
5:缆索装置
6:门锁定装置
7:单元壳体
8:把手连接部
9:缆索连接单元
10:被驱动突出部
11:缆索连接部
12:凸轮部
13:导轨
14:连接主体部
15:销形突起
16:扭力弹簧

Claims (5)

1.一种车辆把手装置,包括:
把手基座;
操作部,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把手基座;
缆索装置,其包括外部缆索和插入所述外部缆索的内部缆索,以及,所述缆索装置将施加至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力传递至车辆的门锁定装置;
缆索连接单元,其安装至所述外部缆索的末端;
单元壳体,其设置在所述缆索连接单元中,所述单元壳体能够连接至所述把手基座,以及,将在所述内部缆索中形成的把手连接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在预定移动路径上;以及
凸轮部,其设置在所述单元壳体中,以及,在将所述单元壳体安装至所述把手基座的操作过程中,所述凸轮部按压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中的被驱动突出部,以及,所述凸轮部将所述操作部的缆索连接部移动至所述缆索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把手连接部的连接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把手基座设置有导轨,其限制所述单元壳体相对于所述把手基座的安装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把手装置,
其中,销形突起从具有圆形截面的连接主体部的两端伸出,所述销形突起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受到支撑,并因此在所述缆索连接单元安装至所述把手基座的状态下,所述把手连接部保持在移动轨迹上,以及
其中,所述缆索连接部能够从外周方向锁定至所述连接主体部,所述缆索连接部的最内侧部分的直径尺寸与所述连接主体部的直径尺寸大致相同,以及,所述缆索连接部形成为切口形状,在该切口形状中,所述缆索连接部的宽度朝向开口端逐渐加宽。
4.一种车辆把手装置,包括:
把手基座;
锁钮,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把手基座;
操作把手,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至与所述锁钮共轴的所述把手基座,以及,所述操作把手由扭力弹簧偏置,以临时保持在起始旋转位置;
用于所述锁钮的缆索装置,其将施加至所述锁钮的操作力传递至门锁定装置;
用于所述操作把手的缆索装置,其将施加至所述操作把手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门锁定装置;以及
缆索连接单元,其包括单元壳体并连接至所述把手基座,
其中,用于所述锁钮的缆索装置包括外部缆索和插入所述外部缆索的内部缆索,
其中,用于所述操作把手的缆索装置包括外部缆索和插入所述外部缆索的内部缆索,
其中,设置在用于所述锁钮的缆索装置的内部缆索中的把手连接部、和设置在用于所述操作把手的缆索装置的内部缆索中的把手连接部,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在一个所述单元壳体的内部,以及
其中,所述缆索连接单元设置有凸轮部,其在操作路径上按压从所述锁钮伸出的被驱动突出部,并将所述锁钮移动至所述锁钮能够连接至用于所述锁钮的缆索装置的位置,所述操作路径为所述操作把手连接至用于所述操作把手的所述把手连接部的操作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操作把手构造为由偏置力保持在所述把手基座上的预定临时保持位置中。
CN201580021017.8A 2014-04-22 2015-04-22 车辆把手装置 Active CN1062329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8281A JP6306415B2 (ja) 2014-04-22 2014-04-22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
JP2014-088281 2014-04-22
PCT/JP2015/062309 WO2015163385A1 (ja) 2014-04-22 2015-04-22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2919A true CN106232919A (zh) 2016-12-14
CN106232919B CN106232919B (zh) 2018-12-28

Family

ID=54332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1017.8A Active CN106232919B (zh) 2014-04-22 2015-04-22 车辆把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9307B2 (zh)
EP (1) EP3135843B1 (zh)
JP (1) JP6306415B2 (zh)
KR (1) KR20160146696A (zh)
CN (1) CN106232919B (zh)
WO (1) WO201516338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7454A (zh) * 2018-01-23 2019-07-30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鲍登缆线端部件
CN114412302A (zh) * 2022-01-25 2022-04-29 叶海燕 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1195B2 (ja) * 2015-11-30 2019-07-31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ケーブル装置
FR3047266B1 (fr) * 2016-01-28 2018-05-18 U-Shin France Sas Cable pour serrure d’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6825302B2 (ja) * 2016-10-26 2021-02-0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装置
JP6806528B2 (ja) * 2016-11-01 2021-01-06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JP6938132B2 (ja) * 2016-11-07 2021-09-22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
JP6887780B2 (ja) * 2016-11-07 2021-06-16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用ドアの製造方法
KR102563474B1 (ko) * 2017-11-21 2023-08-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그립 일체형 인사이드 핸들
JP7017941B2 (ja) 2018-01-31 2022-02-09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JP7236329B2 (ja) * 2019-06-05 2023-03-09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用ユニット連結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76077A1 (fr) * 2004-10-06 2006-04-07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Methode de montage d'un dispositif de commande interieur du mecanisme d'ouverture d'un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piece intermediaire de prepositionnement utilise dans la methode, et ouvrant obtenu par cette methode
CN101311483A (zh) * 2007-05-22 2008-11-26 株式会社阿尔发 把手装置
CN101772435A (zh) * 2007-08-01 2010-07-07 约翰逊控制器内部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车门的门模块及安装方法
JP2011099238A (ja) * 2009-11-05 2011-05-19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自動車用ドアの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US20130168979A1 (en) * 2010-10-15 2013-07-04 Alpha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handl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4434A (en) * 1998-06-12 1999-03-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Door handle to latch rod connection
EP1867815A1 (en) * 2006-06-14 2007-12-19 Grupo Antolin-Ingenieria, S.A. Doo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and method of assembly of the door
JP5331776B2 (ja) 2010-11-02 2013-10-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131103B2 (ja) * 2013-05-24 2017-05-17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用ハンド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76077A1 (fr) * 2004-10-06 2006-04-07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Methode de montage d'un dispositif de commande interieur du mecanisme d'ouverture d'un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piece intermediaire de prepositionnement utilise dans la methode, et ouvrant obtenu par cette methode
CN101311483A (zh) * 2007-05-22 2008-11-26 株式会社阿尔发 把手装置
CN101772435A (zh) * 2007-08-01 2010-07-07 约翰逊控制器内部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车门的门模块及安装方法
JP2011099238A (ja) * 2009-11-05 2011-05-19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自動車用ドアの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US20130168979A1 (en) * 2010-10-15 2013-07-04 Alpha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handle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7454A (zh) * 2018-01-23 2019-07-30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鲍登缆线端部件
CN110067454B (zh) * 2018-01-23 2022-03-11 博泽车锁系统有限公司 鲍登缆线端部件
CN114412302A (zh) * 2022-01-25 2022-04-29 叶海燕 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63385A1 (ja) 2015-10-29
CN106232919B (zh) 2018-12-28
US20170037663A1 (en) 2017-02-09
JP6306415B2 (ja) 2018-04-04
EP3135843A4 (en) 2017-11-29
US10119307B2 (en) 2018-11-06
JP2015206234A (ja) 2015-11-19
KR20160146696A (ko) 2016-12-21
EP3135843B1 (en) 2019-04-03
EP3135843A1 (en)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2919A (zh) 车辆把手装置
US7419390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US20170227153A1 (en) Lock mechanism of tubular body
CN205440035U (zh) 用于锁定车辆座椅轨道的装置
JP2003257546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2524509A (ja) ケーブルガイド
EP3450070A1 (en) Handheld pipe cutter comprising a securer and a method of cutting a pipe
JP5191872B2 (ja) 牛の鼻輪
KR20130142545A (ko) 차량용 리프트 잭 및 이의 조립방법
KR101776569B1 (ko) 차량용 파킹 브레이크 장치
EP4403784A2 (en) Vehicle inside handle device
KR20040101196A (ko) 양말류 등을 위한 환편기의 실 파지용 장치
JP4788626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JP2007258002A (ja) コネクタ受け治具
JPS605174Y2 (ja) 管継手
US10851518B2 (en) Front loader and work machine
JP3013294B2 (ja)
JP4127913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20020081145A1 (en) Universal connector for remote control vehicles
CN210715484U (zh) 一种快速锁定装置及显示设备
KR0156473B1 (ko) 마이크로 스위치를 이용한 구조물 선회잠금장치
US6262382B1 (en) Extended keyhole slot
JPS605175Y2 (ja) 管継手
JPS605173Y2 (ja) 管継手
CN220042254U (zh) 一种用于无线路由器的天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