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227843A - 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27843A
CN106227843A CN201610599381.9A CN201610599381A CN106227843A CN 106227843 A CN106227843 A CN 106227843A CN 201610599381 A CN201610599381 A CN 201610599381A CN 106227843 A CN106227843 A CN 1062278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aster
information
point
module
ge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93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益敏
李越
魏苏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University YNU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University YN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University YNU filed Critical Yunnan University YNU
Priority to CN2016105993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278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27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784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4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multimedia data, e.g. slideshows comprising image and additional audio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地图基本模块,用于查看采集点周围信息;导航模块,用于导航到灾害点,根据灾害点的经纬度,实现路线导航;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采集点的经纬度、海拔、灾害发生或隐患点发现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灾体特征、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成因、灾害影响范围和防灾减灾建议;信息查询模块,通过采集时间或灾害类型对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灾害信息进行查询;数据库,用于存储采集的数据。本发明将地质灾害信息以图、文、声、像的形式综合展示,做到了空间数据、基础属性数据和多媒体属性数据的一体化,操作简单,提高查询的效率,缩短调查时间,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Description

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外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调查一般是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野外调查,大部分地区已实现遥感影像判读为主、野外调查为辅的技术组合方式,但地质灾害发生时,短期内灾区的天气情况大多比较恶劣,无人机往往无法拍摄到足够清晰的影像,虽然采用无人机能够拍摄到所需影像,影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通过影像也无法获取足够准确的灾情状况,往往还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
而在传统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中,野外调查工具单一落后,信息采集过程漫长且野外记录的多样化可能造成灾害相关信息匹配关系混乱,使得后期在室内进行的信息分析和处理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地质灾害传统野外调查手段落后、野外记录的多样化可能造成灾害相关信息匹配关系混乱,如灾害点空间位置、照片和文字表述不对应等问题,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中 受到环境和气候的制约信息采集不方便过程漫长且记录的信息空间定位不准确,所述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用于地质灾害信息录入、信息查询、轨迹显示、导航、地理要素添加、长度及面积的测量、图片的保存及拍照点经纬度的显示,具有高效、便携、可定位和可移动的特点,为地质灾害信息的采集提供全新的模式,采集数据全面、准确、迅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地图基本模块,用于查看采集点周围信息,通过放大缩小平移地图实现;
导航模块,用于导航到灾害点,根据灾害点的经纬度,并实现路线导航;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灾害点的经纬度、海拔、灾害发生或隐患点发现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灾体特征、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和防灾减灾建议;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GPS定位装置、绘图单元、测量单元、拍照单元、摄像单元和录音单元,这些单元集成在信息采集卡片中;
信息查询模块,通过采集时间或灾害类型对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灾害信息进行查询;
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为SQLite数据库,用于存储采集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轨迹记录模块,该模块通过GPS打点形成线型轨迹,用于记录灾害的范围和调查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拍照模块,照片所在地的经纬度可以显示在照片左下角,实现照片在空间上的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测量模块,选择对地物进行长宽、周 长、面积的快速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要素添加模块,对野外偏僻地区地物类型进行标注,要素的添加包括点、线和面的添加。
所述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均承载于移动终端设备上,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服务器相连,并通过无线网络调用地图服务,通过GPS实现定位功能。
本发明采集系统的机理如下:在地质灾害发生后,调查员赶到现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进行信息调查,调查员利用系统采集灾害点(灾害隐患点)的经纬度、海拔、灾害发生或发现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灾体特征、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和防灾减灾建议等信息,该系统以图、文、声、像的形式进行采集信息,调查员将这些调查信息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由于系统通过网络与远程服务器相连,系统可以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服务器中,地质专家可通过访问服务器实时获取关于地质灾害的信息,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做出指导决策,从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信息采集,即,采集灾害发生或发现的时间、地点、经纬度、海拔、灾害类型、灾体特征、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和防灾减灾建议;
S2,信息查询,即,通过灾害采集时间或灾害类型对信息采集模块已采集的灾害信息进行查询;
S3,信息测量,即,根据灾害范围在移动(客户、使用者)终端屏幕地图 上勾绘灾害范围,快速测量地物的长度、面积信息;
S4,轨迹记录,即,根据采集者沿灾害范围的运动轨迹,通过GPS打点形成线型轨迹,记录灾害的范围和调查的运动轨迹;
S5,拍照,即,通过拍照模块调用照相机功能,拍摄地物或灾害信息,并于照片左下角记录拍摄点的经纬度及海拔信息;
S6,要素添加,即,根据实际地物类型添加点、线、面标注信息,记录灾害点或灾害隐患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或者偏僻地区的地物类型;
步骤S1中所述的信息采集的具体流程为:
首先在地图上选信息采集点位置;
其次手动输入灾害类型、灾害发生时间或灾害隐患点发现时间、地点,其中,灾害类型是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点和不稳定斜坡灾害隐患点;
再次通过测量单元、绘图单元自动计算灾害长度、宽度、面积和范围灾体特征信息;
最后通过拍照单元、录音单元和录像单元记录灾害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和防灾减灾建议。
步骤S2中所述的信息查询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通过灾害采集时间或灾害类型对信息采集模块已采集的灾害信息进行查询,查询结果以信息采集卡片的形式在地图上显示;
其次,点击选择地图上其中一个点,显示出该灾害点的信息采集卡片,从而了解灾害基本信息,调出照片、录音、录像列表,选择任一项,了解灾害的 详细信息;
步骤S3中所述的信息测量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长度的量算,因需测长度的折线都是由有序的线段组成,即其长度为各段线段长度的总和,归根结底是对线段长度的测量,即两点间距离的测量,用户在屏幕上打点,生成屏幕坐标,首先将该坐标转换为地图坐标,并创建点P1(x1,y1)。同样,将第二次触屏得到的屏幕坐标也进行转换,创建点P2(x2,y2),通过距离公式计算出P1、P2两点间的距离,接下来依次迭代,将P2的数据代替P1,等待屏幕下次点击时新的点的创建,并计算新的两点间的距离,依次重复相邻线段间距离的总和即为总长度。
面积的量算,对多边形面积的量算主要是使用梯形算法。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依次算出多边形的每一条边与x轴或y轴所围成的梯形的面积,并将所有的梯形面积求和取正。
步骤S3中所述的信息测量的使用方法为:
调查员根据灾害范围在地图上勾绘灾害范围,通过调用信息采集卡片中的测量和绘图单元快速测量灾害的长度、面积信息,测量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也可以在系统中单独调用测量模块,用于灾害信息的快速测量。
步骤S5中所述的拍照的使用方法为:
调查员通过点击系统菜单中的拍照模块,调用照相机功能,拍照也可以在信息采集卡片中通过拍照单元调用,拍摄图片通过统一ID编码保存在数据库中;也可以在系统中单独使用拍照模块,用于灾害信息的简单记录,拍摄图片通过统一编码保存在数据库单独的文件夹中。
步骤S6中所述的要素添加的具体类型为:
点要素表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工矿、自来水厂、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供电站;
线要素主要包括:公路、铁路、航道;
面要素主要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_T21010-2007的一级分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为地质灾害信息的采集提供全新的模式,将信息的采集、存储、查询以图、文、声、像的形式综合展示,做到了空间数据、基础属性数据和多媒体属性数据的一体化,操作简单,提高查询的效率,缩短调查时间,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模块框架图;
图2为所述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采集卡片示意图;
图3为本系统采集数据在数据库中存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系统包括基本地图模块和7个功能模块,基本地图模块包括在线地图显示、实时定位、图像绘制、地图放大缩小以及平移等功能,本实施例中地图是调用的百度地图,可以通过手势放大、缩小、拖动来查看周围信息。模块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测量、拍照、录音、摄像)、查询、导航(输入 坐标点定位导航)、要素添加(点、线、面)、测量(长度、面积量算)、轨迹、拍照等功能,上述模块均承载于使用者移动终端如android智能手机或平板等设备上,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服务器相连,并通过无线网络调用地图服务,通过GPS实现定位功能。
信息采集系统具体结构及功能如下:
信息采集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了对采集点主要信息的采集,包括空间信息、基本属性信息和多媒体属性信息,此外,还有地理空间数据的量算和记录。
首先是对采集点的确定,确定采集点的同时获得该点的经纬度和海拔,本系统该模块采用屏幕选点,调查员经过对比实地位置与相对图上地理位置,在地图上进行选点。点击菜单栏上的“采集”菜单项,弹出对话框,示意调查员长按地图进行选点,若确定开始采集,则点击“确定”,否则点击“取消”,确定采集点后会填出信息采集表格。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需采集的内容包括如下内容:灾害发生或灾害隐患发现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灾体特征、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防灾减灾建议。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GPS定位装置、绘图单元、测量单元、拍照单元、摄像单元和录音单元,可以将以上单元制作在信息采集卡片中,如图2所示。
不同的灾害类型所需采集的内容有些是特有的,有些是共有的,本系统信息采集卡片的设计采用“公共填写+特殊填写”的模式进行设计。从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的内容进行分析,需公共填写的数据包括:“时间”、“地点”、“灾 害类型”、“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防灾减灾建议”;其中“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防灾减灾建议”这些信息多为描述性文字,野外调查中,会因时间因素或天气因素(暑天、雨天等)使调查员不利于在野外进行冗长的文字输入,这些信息的录入则以录音为最优,还可同时使用拍照功能,在信息录入过程中省去大段的环境描述。特殊填写的数据主要是指“不同灾种调查的具体内容”中所提取出来的灾体特征,因为“灾体特征”这一要素中,不同灾害类型间所需记录的特点差异较大,且其信息多以数字、专有名词的形式进行填写,甚至很多信息涉及到量算,所以以一目了然的显示方式最佳。这样一来,便很难用同一组表格来进行记录。这部分表格的设计应将常用数据设置为选择填写,如:灾害体的范围、坡度、坡向、体积、面积、(最大)长度、(最大)宽度等要素,并使部分数据可以在系统地图上通过测量获取,如:长度、宽度、面积。此外还需设计一组无限添加按钮,针对灾体特征中的其他特殊要素进行自定义填写。
该信息采集表格的内容可直接填写、选择填写和系统自动生成,如:经纬度、海拔、采集时间等,这些数据均为系统自动生成,无需调查员填写,但调查员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补充;调查的灾点是灾害点还是灾害隐患点,需调查员在这二者间进行勾选,否则系统默认为灾害点;灾种/类型、调查人,这类数据由调查员直接填写,因在野外实际调查中,有时需对灾种的类型进行详细的记录,如崩塌按物质组成分为土崩和岩崩。滑坡按物质组成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按力学条件分为: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滑坡按运动形式又分为:崩塌、滑动、倾倒、侧向扩离、复合、流动,所以该表格将灾种的填写设计成 “灾种/类型”字样,以便调查员可以在该单元填写具体的灾害类型。
灾体特征指地质灾害体的特征、规模,以数字或专有名词的方式填写。长度、宽度主要是对地裂缝的描述,也可填写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最大长度和宽度,坡度、坡向为不稳定斜坡和滑坡设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的规模大小可填写面积、体积;因实际野外调查中很多地质灾害地段处于高山峡谷,调查员很难通过野外轨迹打点的方式圈定灾害点的范围,所以在设定“范围”这一要素时,可通过点击“绘图”按钮,在地图上勾勒出灾害点的范围;为避免因选项设置不全面,使调查员无处填写需记录的其他信息,本栏设计了一屏滑动界面“其他”,通过点击“添加”按钮,可供调查员无限量填写其需记录的信息。“灾体特征”这一栏中的部分内容可通过点击“测量”按钮在地图上对地物进行长度或面积的测量并由系统自动填写,也可由经验丰富的调查员经实地观察用工具测量后手动填写。
地质灾害调查员在野外进行信息采集的过程中,为确定灾害体的形态规模特征,常常需获取某个区域的长度信息和面积信息,因此本系统在信息采集模块中添加了“测量”按钮以便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量算,地理空间数据的测量主要包括点坐标、线长度和区域面积,点坐标的信息在对图选点的那一刻便已自动生成,而在“灾体特征”一栏中的长度、宽度、周长、面积的测量是点击“测量”按钮,在地图上对采集点进行测量后,生成的数据及单位可以被系统自动输入到对应的书写栏中,其中宽度、长度指被测灾体的最大宽度和最大长度。
信息查询模块
传统的野外信息采集系统只提供对信息的采集,若需查看采集的信息还需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进行查看,而无法在野外进行现场查看。在本系统中,查询模块可使调查员在野外对已存储的信息进行查看,该模块分为按类型查看和按时间查看,按类型查看是以采集模块中的“灾种/类型”为查询字段进行查询;按时间查询除了可以自定义查询时间段外,还设置了查询当日、一周和一个月内信息的功能。
点击“查询”按钮,选择“按时间查询”,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时间范围,或者选择“按类型查询”,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灾害类型,点击“确定”,符合条件的采集点便会以红色实心点在地图上显示。选中感兴趣的采集点,该点变为黄色,同时弹出该采集点的信息采集卡片,信息采集卡片可以使采集点的空间信息和基本属性信息一目了然,多媒体属性信息可通过长按“拍照”、“录音”或“录像”按钮进行查看。
测量模块
测量模块用于快速测量地物的长宽及面积,无需保存。测量模块包括长度测量和面积测量,点击“测量”菜单项,系统弹出对话框,用户通过该弹出框选择测量类型“测长度”或“测面积”。长度测量通过采用点触式在屏幕上选点,系统会自动将点生成线,选定长度后点击“完成”按钮,系统便将线的长度进行计算并输出到文本框中。面积的测量与线的测量一致,同样是采用点触式在屏幕上选点,点击“完成”后,系统自动将选取的点生成闭合多边形,并将面积计算结果输出到文本框中。
轨迹记录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通过GPS打点形成线型轨迹,系统该功能的设计根据距离间 隔而非时间间隔进行打点,可以有效的防止在轨迹记录过程中因运动速度的不同导致轨迹点的疏密不均,距离间隔的设定不能太长,太长会漏掉轨迹中的关键点,比如拐点,使数据精度下降;距离间隔的设定也不能太短,GPS的定位过程中常常出现小范围的距离偏移,打点距离间隔过小会将定位偏移作为移动结果进行记录,同样影响记录结果的精度,经过多次修改试验,将距离设定为10米时,该功能运行结果较为稳定。点击“轨迹”按钮后轨迹记录功能被开启,系统会在地图上显示“开始记录”提示语,随着用户位置的连续移动,系统会在手机屏幕上会以红色的连续线段标示出用户经过的地理位置,需结束轨迹记录时,再次点击“轨迹”菜单项后,系统会在地图上显示“结束记录”提示语,表示轨迹记录结束。轨迹记录可以用于记录灾害的范围,也可以记录调查的运动轨迹,防止重复采集。
拍照模块
当只需对灾害点进行简单记录时,可以使用拍照模块。本系统的拍照模块与手机自带的拍照功能不同,该模块可以在保存照片的同时将该照片的经纬度和海拔存储在照片的左下角,赋予了照片空间位置信息。
导航模块
地质灾害调查野外工作多为自驾出行,GPS导航功能尤为重要,虽目前基于导航功能的软件层出不穷,如百度地图、Google地图、高德地图等,但这些软件都是通过输入地名或地图选点的方式来确定目的地,而地质灾害调查专业性较强,当灾害点处于高山峡谷的偏僻地带时,就很难根据地名进行查找定位,而更易获取到灾害点的经纬度,且通过经纬度来定位目标点更具体也更准确,所以本系统实现了通过对经纬度进行输入确定目的地的位置的功能,在此基础 上,系统便可通过已有数据检索出一条最优路线,供用户参考。点击“导航”按钮,弹出经纬度输入框,在该输入框输入目的地的经纬度,点击“确定”,系统以蓝色图标“”表示目标点,同时规划行车路线。
要素添加模块
在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中,针对灾害点或灾害隐患点的“影响范围”和“成因诱因”,调查员往往非常关心灾害点或灾害隐患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而一般的在线地图往往对野外偏僻地区的标注有所欠缺,且即使标注详细的区域也会因地图的更新问题使地图上的标注存在偏差,本系统针对该问题设计了要素添加模块,使调查员可以快速方便的将周边地理信息在地图上进行添加,该模块包括点、线、面要素的添加,其中面要素的设定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_T21010-2007的一级分类,选取与地质灾害关系相对密切的土地类型: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此外还有表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点要素:学校、医院、工矿、自来水厂、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供电站,及线要素:公路、铁路、航道。要素添加过程中,点的添加通过手指对屏幕进行单击实现,单击后系统会弹出对话框询问是否保存,面和线的添加通过手指对屏幕连续单击打点,最后长按屏幕完成面和线的选取。
数据库
本系统为信息采集系统,选择开源的、与操作系统无关的数据库——SQLite数据库。SQLite只需携带一个内存很小的动态库,不需要安装和管理任何配置;独立性强,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都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没有额外依赖,方便管 理及维护;很多平台都支持SQLite数据库的运行,如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因此能够很方便的在不同的系统平台进行数据库的移植。本数据库由10个数据表组成,分别是:“基础信息表”、“灾体特征表”、“照片文件表”、“音频文件表”、“视频文件表”、“图形记录表”、“轨迹记录表”、“addpoint表”、“addline表”和“addpolyon表”。“轨迹记录表”用于记录调查员所经路线,要素添加模块涉及到的“addpoint表”、“addline表”“addpolyon表”用于记录添加到地图上的点、线、面信息,这四个表与采集点均无逻辑关系。其余6个表之间的信息均属同一个采集点,系统通过将每一个采集点的不同信息在入库的过程中赋予同一个ID值,使6个数据表进行关联。图3显示了系统采集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方式。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方法
S1,信息采集,即,采集灾害发生或发现灾害隐患点的时间、地点、经纬度、海拔、灾害类型、灾体特征、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防灾减灾建议;
步骤S1中所述的信息采集的具体流程为:
首先在地图上选信息采集点位置;
其次手动输入灾害类型、灾害发生时间或灾害隐患点发现时间、地点,其中,灾害类型是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点和不稳定斜坡灾害隐患点;
再次通过手动或测量、绘图单元自动计算灾害长度、宽度、面积、范围等灾体特征信息;
最后通过拍照、录音、录像单元记录灾害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 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和防灾减灾建议。拍照,即,通过调用系统的照相机功能,拍摄地物或灾害信息,并于照片左下角记录拍摄点的经纬度及海拔信息;录像,通过调用系统的录像功能,录制地物或灾害信息;录音:调查人员、专家对灾害原因分析、机理分析等录音作为灾情分析资料。另外,描述性的文字不方便在野外输入,也可以录用方式记录下来。
S2,信息查询,通过时间或类型查询信息采集模块已采集的灾害信息。
步骤S2中所述的信息查询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选择时间范围或灾害类型,查询结果以点的形式在地图上显示;
其次,点击其中一个点,显示该灾害点的信息采集卡片,了解灾害基本信息;
最后,通过长按信息采集卡片中拍照、录音、录像等按钮,调出照片、录音、录像列表记录,选择任一项,了解灾害的详细信息。
查询显示的信息卡片和信息采集模块里的信息卡片相同,以表格的形式对存储的信息进行展示。
S3,信息测量,即,根据灾害范围在地图上勾绘灾害轮廓,快速测量灾害的长度、面积信息;
所述的信息测量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长度的量算,因需测长度的折线都是由有序的线段组成,即其长度为各段线段长度的总和,归根结底是对线段长度的测量,即两点间距离的测量,用户在屏幕上打点,生成屏幕坐标,首先将该坐标转换为地图坐标,并创建点P1(x1,y1)。同样,将第二次触屏得到的屏幕坐标也进行转换,创建点P2(x2,y2),通过距离公式计算出P1、P2两点间的距离,接下来依次迭代,将P2的数据代替 P1,等待屏幕下次点击时新的点的创建,并计算新的两点间的距离,依次重复相邻线段间距离的总和即为总长度。
面积的量算,对多边形面积的量算主要是使用梯形算法。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依次算出多边形的每一条边与x轴或y轴所围成的梯形的面积,并将所有的梯形面积求和取正。步骤S3中所述的信息测量的使用方法为:
调查员根据灾害范围在地图上勾绘灾害范围,快速测量灾害的长度、面积信息。信息测量可以在信息采集卡片中通过测量、绘图单元调用,测量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也可以在系统中单独使用,用于灾害信息的快速测量,测量结果不保存。
S4,轨迹记录,即,根据采集者沿灾害范围的运动轨迹,通过GPS打点形成线型轨迹,记录灾害的范围和调查的运动轨迹;
S5,拍照,即,通过调用系统的照相机功能,拍摄地物或灾害信息,并于照片左下角记录拍摄点的经纬度及海拔信息;
所述的拍照的使用方法为:
调查员通过点击系统菜单中的拍照模块或信息采集卡片中的拍照单元,调用系统的照相机功能,拍照可以在信息采集卡片中通过拍照单元调用,拍摄图片通过统一ID编码保存在数据库中;也可以在系统中单独使用,用于灾害信息的简单记录,拍摄图片通过统一编码保存在数据库单独的文件夹中。
S6,要素添加,即,根据实际地物类型添加点、线、面标注信息,记录灾害点或灾害隐患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或者野外偏僻地区的地物类型;
所述的要素添加的具体类型为:
点要素表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工矿、自来水厂、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供电站;
线要素主要包括:公路、铁路、航道;
面要素主要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_T21010-2007的一级分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本发明将信息的采集、存储、查询以图、文、声、像的形式综合展示,做到了空间数据、基础属性数据和多媒体属性数据的一体化,使调查人员在野外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采集和存储地质灾害的相关信息,提高查询的效率,缩短调查时间,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极大地为专家和领导提供更快捷的信息服务,以支持专家和领导进行决策,从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Claims (10)

1.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地图基本模块,用于查看采集点周围信息;
导航模块,用于导航到灾害点,根据灾害点的经纬度,并实现路线导航;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灾害点或灾害隐患点的经纬度、海拔、灾害发生或发现隐患点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灾体特征、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和防灾减灾建议;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GPS定位装置、绘图单元、测量单元、拍照单元、摄像单元和录音单元;
信息查询模块,通过灾害采集时间或灾害类型对信息采集模块已采集的灾害信息进行查询;
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为SQLite数据库,用于存储采集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轨迹记录模块,该轨迹记模块通过GPS打点形成线型轨迹,用于记录灾害的范围和调查的运动轨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拍照模块,该拍照模块用于简单记录灾害点实时、实地图像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测量模块,用于对地物进行长宽、周长、面积的快速测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要素添加模块,对野外偏僻地区地物类型进行标注,要素的添加包括点、线和面的添加。
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均承载于移动终端设备上,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服务器相连,并通过无线网络调用地图服务,通过GPS实现定位功能。
7.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信息采集,即,采集灾害发生或发现隐患点的时间、地点、经纬度、海拔、灾害类型、灾体特征、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和防灾减灾建议;
S2,信息查询,即,通过灾害采集时间或灾害类型对信息采集模块已采集的灾害信息进行查询;
S3,信息测量,即,根据灾害范围在地图上勾绘出灾害轮廓,快速测量地物的长度、周长和面积信息;
S4,轨迹记录,即,根据采集者沿灾害范围实地运动轨迹,通过GPS打点形成线型轨迹,记录灾害的范围和调查的运动轨迹;
S5,拍照,即,通过调用拍照模块的照相机功能,拍摄地物或灾害信息,并于照片左下角记录拍摄点的经纬度及海拔信息;
S6,要素添加,即,根据实际地物类型添加点、线、面标注信息,记录灾害点或灾害隐患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或者野外偏僻地区的地物类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信息采集的具体流程为:
首先在地图上选信息采集点位置;
其次手动输入灾害类型、灾害发生时间或灾害隐患点发现时间、地点,其中,灾害类型是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不稳定斜坡灾害隐患点;
再次通过测量单元、绘图单元自动计算灾害长度、宽度、面积和范围灾体特征信息;
最后通过拍照单元、录音单元和录像单元记录灾害地质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灾害的成因或诱发因素、灾害影响范围和防灾减灾建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中所述的信息查询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通过灾害采集时间或灾害类型对信息采集模块已采集的灾害信息进行查询,查询结果以信息采集卡片的形式在地图上显示;
其次,点击选择地图上其中一个点,显示出该灾害点的信息采集卡片,从而了解灾害基本信息,调出照片、录音、录像列表,选择任一项,了解灾害的详细信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6中所述的要素添加的具体类型为:
点要素表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工矿、自来水厂、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和供电站;
线要素主要包括:公路、铁路、航道;
面要素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CN201610599381.9A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Withdrawn CN1062278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9381.9A CN106227843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9381.9A CN106227843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7843A true CN106227843A (zh) 2016-12-14

Family

ID=57533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9381.9A Withdrawn CN106227843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27843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1155A (zh) * 2017-03-29 2017-07-28 北京图畅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3s技术进行地籍调查的方法
CN107274322A (zh) * 2017-05-22 2017-10-20 安徽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CN107421513A (zh) * 2017-05-17 2017-12-01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卫星地图的由远及近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方法
CN109074100A (zh) * 2017-07-31 2018-12-2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可移动物体的路径规划方法和装置以及控制设备
CN109492061A (zh) * 2018-09-29 2019-03-19 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群测群防题库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9543120A (zh) * 2018-10-17 2019-03-29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环境现场调查系统及方法
CN110443561A (zh) * 2019-06-18 2019-11-12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一种旱獭信息采集系统
CN111198930A (zh) * 2020-01-14 2020-05-26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法
CN111414448A (zh) * 2020-03-26 2020-07-14 四川科瑞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
CN113011734A (zh) * 2021-03-17 2021-06-22 上海数喆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pi和cati的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CN113053063A (zh) * 2021-03-09 2021-06-29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移动端的灾害在线处置流程实现方法
CN114091274A (zh) * 2021-11-25 2022-02-25 云南大学 一种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4371491A (zh) * 2021-12-21 2022-04-19 河南省鑫源土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gps功能实现地理信息采集的系统和方法
CN114690769A (zh) * 2022-03-07 2022-07-01 美的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路径规划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8332052A (zh) * 2024-04-17 2024-07-12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一种匹配光谱库的多源数据移动采集与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19129282A (zh) * 2024-11-08 2024-12-13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一种基于参数化约束数据模型的野外采集系统的构建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0628A1 (en) * 2006-01-28 2009-01-29 Gad Group Limited Signal analyser
CN103606050A (zh) * 2013-11-26 2014-02-26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地质灾害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0628A1 (en) * 2006-01-28 2009-01-29 Gad Group Limited Signal analyser
CN103606050A (zh) * 2013-11-26 2014-02-26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地质灾害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越: "基于Android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1155A (zh) * 2017-03-29 2017-07-28 北京图畅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3s技术进行地籍调查的方法
CN107421513A (zh) * 2017-05-17 2017-12-01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卫星地图的由远及近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方法
CN107421513B (zh) * 2017-05-17 2019-11-08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卫星地图的由远及近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方法
CN107274322A (zh) * 2017-05-22 2017-10-20 安徽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CN109074100A (zh) * 2017-07-31 2018-12-2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可移动物体的路径规划方法和装置以及控制设备
CN109492061B (zh) * 2018-09-29 2020-09-08 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群测群防题库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9492061A (zh) * 2018-09-29 2019-03-19 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群测群防题库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9543120A (zh) * 2018-10-17 2019-03-29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环境现场调查系统及方法
CN110443561A (zh) * 2019-06-18 2019-11-12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一种旱獭信息采集系统
CN111198930A (zh) * 2020-01-14 2020-05-26 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法
CN111414448A (zh) * 2020-03-26 2020-07-14 四川科瑞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数字化处理方法
CN113053063A (zh) * 2021-03-09 2021-06-29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移动端的灾害在线处置流程实现方法
CN113011734A (zh) * 2021-03-17 2021-06-22 上海数喆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pi和cati的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CN114091274A (zh) * 2021-11-25 2022-02-25 云南大学 一种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4371491A (zh) * 2021-12-21 2022-04-19 河南省鑫源土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gps功能实现地理信息采集的系统和方法
CN114690769A (zh) * 2022-03-07 2022-07-01 美的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路径规划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690769B (zh) * 2022-03-07 2024-05-10 美的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路径规划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8332052A (zh) * 2024-04-17 2024-07-12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一种匹配光谱库的多源数据移动采集与同步系统及方法
CN119129282A (zh) * 2024-11-08 2024-12-13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一种基于参数化约束数据模型的野外采集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19129282B (zh) * 2024-11-08 2025-02-28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一种基于参数化约束数据模型的野外采集系统的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7843A (zh) 一种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Shiode 3D urban model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digital modelling of urban environments in three-dimensions
US7054741B2 (en) Land software tool
CN106779417A (zh) 工程勘察信息数字化采集、管理及综合应用方法
CN110362895B (zh) 一种基于bim+gis技术的征地拆迁应用管理系统
Thurston et al. Integrated geospatial technologies: a guide to GPS, GIS, and data logging
CN106412526A (zh) 警用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平台系统及其接口系统
CN108985974A (zh) 一种基于移动gis的旅游资源数据采集系统
CN102103201A (zh) 多任务模式的湿地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Fisher et al. LIDAR-A VALUABLE TOOL UNCOVERS ANCIENT CITY IN MEXICO.
CN104424515A (zh) 新型基于北斗星技术和gis技术的旅行团实时管理系统
Teng et al.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Spatial Feature Data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Based on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Image
Garg Digital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CN103759720B (zh) 航测外业数字化刺点方法
CN201681156U (zh) 多任务模式的湿地数据采集系统
Saha et al. Learning GIS Using Open Source Software: An Applied Guide for Geo-spatial Analysis
Idris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LiDAR dataset for topographic maps revision
Pérez-Guerra et al. GIS Tools, review of their foundations, types and relationship with spatial databases
Wikle Computers, Map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Bipu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spatial analysis
Srivastava Availability and uses of spatial databases for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of K’gari-Fraser Island
Shiba Imagery data processing system using aerial photography for sensitive site investigations in the route selection process
Riokka et al. Mapping of Restaurant Distribution in The Wonokromo District Area Using Google Platform
Iheaturu et al. Dataset of urban development analysis in a section of Kuje Area Council, Abuja, Nigeria
Hill et al. On Hedgehogs and Marvelous Minds: A New Technology for Point Data Coll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Yimin

Inventor after: Li Yue

Inventor after: Wei Suhang

Inventor after: Zhao Zhifang

Inventor after: Tan Shucheng

Inventor before: Li Yimin

Inventor before: Li Yue

Inventor before: Wei Suh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