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27337A -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27337A CN106227337A CN201610570049.XA CN201610570049A CN106227337A CN 106227337 A CN106227337 A CN 106227337A CN 201610570049 A CN201610570049 A CN 201610570049A CN 106227337 A CN106227337 A CN 1062273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brightness
- screen brightness
- ambient light
- light intens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699666 Mus <mouse, ge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699670 Mus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05 input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该方法采用接收亮度调节请求,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若是,则获取该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该方案只有在终端达到一定的运动速度时才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终端屏幕亮度调节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创新,用户对移动终端屏幕的显示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屏幕显示要清晰,而且还要求屏幕亮度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以使屏幕亮度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同时又不刺眼的要求。
目前,移动终端普遍都设置有环境光传感器,移动终端通过环境光传感器可获知当前所处环境的光强度,并根据当前环境光强度来调节屏幕亮度,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在现有的利用环境光传感器调节屏幕亮度的方式中,一般认为环境光强度与屏幕亮度存在线性正相关性,即环境光亮度增强时,移动终端屏幕亮度变亮,环境光亮度减弱时,移动终端屏幕亮度变暗。
然而,现有技术中,只要移动终端开启了屏幕亮度自动调节,移动终端在任何时候都会根据环境光强度调节屏幕亮度。例如,移动终端处于运动状态中,此时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环境光强度可能发生快速而细微的变化,移动终端的屏幕亮度也会发生快速而细微的调节,造成移动终端屏幕发生闪烁的现象。因此,这种调节方法中考虑的环境因素单一,致使移动终端屏幕亮度调节的准确度低,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屏幕亮度调节的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包括:
接收亮度调节请求;
根据所述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
判断所述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
若是,则获取所述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环境光强度获取对应的第一目标亮度,所述第一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环境光强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所述第一目标亮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二预设映射关系、所述环境光强度和所述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第二目标亮度,所述第二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环境光强度和所述运动速度与所述第二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所述第二目标亮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之后,所述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运动速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运动速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亮度调节幅度,所述第三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运动速度与所述亮度调节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亮度调节幅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亮度调节请求;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获取所述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环境光强度获取对应的第一目标亮度,所述第一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环境光强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设置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所述第一目标亮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预设映射关系、所述环境光强度和所述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第二目标亮度,所述第二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环境光强度和所述运动速度与所述第二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设置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所述第二目标亮度。
优选地,所述屏幕亮度调节装置还包括:
第二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动速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模块具体包括:
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亮度调节幅度,所述第三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运动速度与所述亮度调节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调节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亮度调节幅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接收亮度调节请求,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若是,则获取该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该方案可以判断终端的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当大于预设速度时,才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只有在终端达到一定的运动速度时才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而在终端处于静止或运动速度小于预设速度时不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屏幕亮度调节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光强度和终端的运动速度这双重因素,不再是单一地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提高了终端屏幕亮度调节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二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三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四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五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将从屏幕亮度调节装置的角度进行描述,该装置具体可以集成在终端中,该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包括:接收亮度调节请求,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若是,则获取该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如图1所示,该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具体流程可以包括:
S101,接收亮度调节请求。
具体地,该亮度调节请求可以是由终端自行发起的。比如,可以基于某个定时系统设置定时触发该亮度调节请求,或者可以为该亮度调节请求设定一个触发条件,每当达到该触发条件即可触发终端自行发起该亮度调节请求,并执行接收、处理。
该亮度调节请求也可以是由用户通过终端触发的,或者通过某种介质向终端发起的。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在终端屏幕上的输入操作触发该亮度调节请求。又比如,用户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或者近距离红外遥控向终端发送该亮度调节请求,随后终端执行接收、处理。
S102,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
具体实施中,在接收到亮度调节请求后,可以有多种方法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
比如,可以通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获取终端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一段时间后(例如,10s)再次获取终端的位置,根据两次获取的位置来计算终端在该一段时间内的位移,然后根据该位移和该一段时间的时长来计算终端的运动速度。
再比如,可以通过终端的计步器功能记录终端在一段时间内(例如,10s)运动的步数。用户预先设置每一步的距离(例如,每一步的距离为0.4m)。根据记录的步数和每一步的距离计算终端在该一段时间内的位移,然后根据该位移和该一段时间的时长来计算终端的运动速度。
S103,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
具体实施过程中,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获取到运动速度后,从终端的相应存储区域(内置存储区域或外置存储区域)中调用该预设速度,随后可以将获取到的运动速度与该预设速度进行比较,以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
其中,该预设速度可以是终端在出厂时存储在终端相应存储区域中的一个速度值,例如3m/s,该预设速度也可以是用户设置并存储在终端相应存储区域中的一个速度值。
当判断为是时,执行步骤S104;当判断为否时,终端的处理方式有多种,比如,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执行步骤S102。
S104,获取该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需要预先在终端中设置有环境光传感器。当判断出终端的运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后,向终端中的环境光传感器发送获取环境光强度的指令。环境光传感器感测所处环境中的环境光强度并在光电转换电路中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终端根据该电信号输出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随后,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具体应用中,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的方式有多种。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和该环境光强度获取对应的第一目标亮度,该第一预设映射关系为该环境光强度与该第一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该第一目标亮度。
具体地,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可以是终端在出厂时存储在终端存储区域中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用户设置并存储在终端存储区域中的映射关系。该预设映射关系为环境光强度与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际应用中,该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可以是如表1所示的映射关系:
表1
获取到环境光强度后,根据第一预设映射关系查找到该环境光强度对应的第一目标亮度,然后将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该第一目标亮度。
具体应用中,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还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第二预设映射关系、该环境光强度和该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第二目标亮度,该第二预设映射关系为该环境光强度和该运动速度与该第二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该第二目标亮度。
具体地,该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可以是终端在出厂时存储在终端存储区域中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用户设置并存储在终端存储区域中的映射关系。该预设映射关系为环境光强度、运动速度与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际应用中,该第二预设映射关系可以是如表2所示的映射关系:
表2
获取到环境光强度后,根据第二预设映射关系查找到与环境光强度、运动速度对应的目标亮度,然后将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该第二目标亮度。
具体应用中,为了提高终端屏幕亮度调节的准确度,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后,还可以根据终端的运动速度对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因此,步骤S104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该运动速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在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后,还可以根据步骤S102中获取的运动速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根据该运动速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和该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亮度调节幅度,该第三预设映射关系为该运动速度与该亮度调节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该亮度调节幅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该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可以是终端在出厂时存储在终端存储区域中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用户设置并存储在终端存储区域中的映射关系。该预设映射关系为运动速度与亮度调节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该亮度调节幅度可以是具体的亮度值,也可以是百分比。
实际应用中,该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可以是如表三所示的映射关系:
运动速度 | 亮度调节幅度 |
… | … |
5m/s | 5nit |
… | … |
10m/s | 10nit |
… | … |
15m/s | 15nit |
… | … |
表3
该第三预设映射关系还可以是如表4所示的映射关系:
表4
获取到亮度调节幅度后,根据该亮度调节幅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调节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在终端当前屏幕亮度基础上减去该亮度调节幅度对应的亮度值,也可以是在终端当前屏幕亮度基础上减去该亮度调节幅度的百分比对应的亮度值。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采用接收亮度调节请求,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若是,则获取该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该方案可以判断终端的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当大于预设速度时,才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只有在终端达到一定的运动速度时才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而在终端处于静止或运动速度小于预设速度时不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屏幕亮度调节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光强度和终端的运动速度这双重因素,不再是单一地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提高了终端屏幕亮度调节的准确度。
实施例二
根据实施例一所描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以下将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将以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具体集成在智能手机中,以智能手机中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该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S201,接收亮度调节请求。
具体地,该亮度调节请求可以是由智能手机根据用户的定时自动发起的,也可以是通过用户的输入操作触发的,还可以是用户通过某种介质向智能手机发起的。比如,用户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向智能手机发送该亮度调节请求,随后智能手机执行接收。
S202,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智能手机的运动速度。
具体地,智能手机上集成有GPS传感器。可以通过GPS传感器获取智能手机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一段时间后(例如,10s)再次获取智能手机的位置,根据两次获取的位置来计算智能手机在这一段时间内的位移,然后根据该位移和这一段时间的时长来计算智能手机的运动速度。
当智能手机支持计步器功能时,还可以通过计步器功能记录智能手机在一段时间内(例如,10s)运动的步数(该运动步数即为用户的运动步数)。用户预先设置每一步的距离(例如,每一步的距离为0.4m)。根据记录的步数和每一步的距离计算智能手机在这一段时间内的位移,然后根据该位移和这一段时间的时长来计算智能手机的运动速度。
S203,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
具体地,智能手机获取到运动速度后,调用智能手机内置存储区域中存储的预设速度,并通过处理器计算该运动速度与预设速度之间的差值。当该差值大于0时,判断为该运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随后执行步骤S204;当该差值不大于0时,判断为该运动速度不大于预设速度,随后智能手机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执行步骤S202,比如,间隔时间为1s。
S204,获取智能手机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智能手机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智能手机上集成有环境光传感器。当判断出智能手机的运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后,向环境光传感器发送获取环境光强度的指令。环境光传感器感测所处环境中的环境光强度并在光电转换电路中产生相应的电信号。智能手机根据该电信号输出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随后,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智能手机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实际应用中,从智能手机中存储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与环境光强度对应的目标亮度,然后将智能手机的屏幕亮度设置为该目标亮度。
S205,根据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和该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亮度调节幅度,该第三预设映射关系为该运动速度与该亮度调节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该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可以是智能手机在出厂时存储在智能手机存储区域中的映射关系,或者是用户设置并存储在智能手机存储区域中的映射关系。该预设映射关系为运动速度与亮度调节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应用中,智能手机从存储的第三预设映射关系中查找与运动速度对应的亮度调节幅度。该亮度调节幅度可以是具体的亮度值,或者是百分比。
S206,根据该亮度调节幅度对智能手机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获取到亮度调节幅度后,在智能手机当前屏幕亮度基础上减去该亮度调节幅度对应的亮度值,或者在智能手机当前屏幕亮度基础上减去该亮度调节幅度的百分比对应的亮度值。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采用接收亮度调节请求,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智能手机的运动速度,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若是,则获取智能手机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智能手机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根据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和该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亮度调节幅度,根据该亮度调节幅度对智能手机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该方案在判断为智能手机的运动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首先根据环境光强度对智能手机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然后进一步根据智能手机的运动速度对智能手机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屏幕亮度调节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光强度和智能手机的运动速度这双重因素,不再是单一地根据环境光强度对智能手机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提高了屏幕亮度调节的准确度。
实施例三
为了更好地实施以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该装置可以集成在终端中,该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如图3所示,该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可以包括:接收模块301、获取模块302、判断模块303、第一调节模块304,具体描述如下:
该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亮度调节请求;
该获取模块302,用于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
该判断模块303,用于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
该获取模块302,还用于在该判断模块303判断为是时,获取该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
该第一调节模块304,用于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如图4所示,该第一调节模块304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3041、第一设置子模块3042,具体如下:
该第一获取子模块3041,用于根据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和该环境光强度获取对应的第一目标亮度,该第一预设映射关系为该环境光强度与该第一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第一设置子模块3042,用于将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该第一目标亮度。
优选地,如图5所示,该第一调节模块304可以包括:第二获取子模块3043、第二设置子模块3044,具体如下:
该第二获取子模块3043,用于根据第二预设映射关系、该环境光强度和该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第二目标亮度,该第二预设映射关系为该环境光强度和该运动速度与该第二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第二设置子模块3044,用于将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该第二目标亮度。
优选地,如图6所示,该屏幕亮度调节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调节模块305,具体如下:
该第二调节模块305,用于根据该运动速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如图7所示,该第二调节模块305可以包括:第三获取子模块3051、调节子模块3052,具体如下:
该第三获取子模块3051,用于根据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和该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亮度调节幅度,该第三预设映射关系为该运动速度与该亮度调节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调节子模块3052,用于根据该亮度调节幅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通过接收模块301接收亮度调节请求,获取模块302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判断模块303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该获取模块302在该判断模块303判断为是时,获取该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第一调节模块304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该方案可以判断终端的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当大于预设速度时,才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只有在终端达到一定的运动速度时才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而在终端处于静止或运动速度小于预设速度时不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屏幕亮度调节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光强度和终端的运动速度这双重因素,不再是单一地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提高了终端屏幕亮度调节的准确度。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如图8所示,终端4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401、获取模块402、判断模块403、第一调节模块404,具体描述如下:
该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亮度调节请求;
该获取模块402,用于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
该判断模块403,用于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
该获取模块402,还用于在该判断模块403判断为是时,获取该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
该第一调节模块404,用于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该第一调节模块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第一设置子模块,具体如下:
该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和该环境光强度获取对应的第一目标亮度,该第一预设映射关系为该环境光强度与该第一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第一设置子模块,用于将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该第一目标亮度。
优选地,该第一调节模块可以包括:第二获取子模块、第二设置子模块,具体如下:
该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预设映射关系、该环境光强度和该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第二目标亮度,该第二预设映射关系为该环境光强度和该运动速度与该第二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第二设置子模块,用于将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该第二目标亮度。
优选地,终端400还可以包括:第二调节模块,具体如下:
该第二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该运动速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该第二调节模块可以包括:第三获取子模块、调节子模块,具体如下:
该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和该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亮度调节幅度,该第三预设映射关系为该运动速度与该亮度调节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调节子模块,用于根据该亮度调节幅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上述操作具体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终端,如图9所示,该终端500可以包括射频(RF,RadioFrequency)电路501、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502、输入单元503、显示单元504、传感器505、音频电路506、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507、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508、以及电源509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射频电路5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交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508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5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用户身份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5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该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等。
存储器5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508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5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5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508和输入单元503对存储器502的访问。
输入单元5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输入单元503可包括触敏表面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敏表面,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上或在触敏表面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508,并能接收处理器508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敏表面。除了触敏表面,输入单元503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504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504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进一步的,触敏表面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敏表面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508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508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9中,触敏表面与显示面板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与显示面板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
终端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5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终端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506可通过扬声器、传声器提供用户与终端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506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506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508处理后,经射频电路501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502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506还可能包括耳塞插孔,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终端的通信。
无线保真(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终端通过无线保真模块507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9示出了无线保真模块507,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终端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508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2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50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处理器508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08中。
终端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509(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08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509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尽管图9中未示出,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终端中的处理器508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存储器502中,并由处理器508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
接收亮度调节请求,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若是,则获取该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处理器508具有接收模块、获取模块、判断模块、第一调节模块,具体描述如下:
处理器508用于通过接收模块接收亮度调节请求;
处理器508用于通过获取模块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
处理器508用于通过判断模块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
处理器508还用于通过获取模块在该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获取该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
处理器508用于通过第一调节模块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上述操作具体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通过接收亮度调节请求,根据该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判断该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若是,则获取该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该环境光强度对该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该方案可以判断终端的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当大于预设速度时,才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只有在终端达到一定的运动速度时才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而在终端处于静止或运动速度小于预设速度时不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屏幕亮度调节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光强度和终端的运动速度这双重因素,不再是单一地根据环境光强度对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提高了终端屏幕亮度调节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亮度调节请求;
根据所述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
判断所述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
若是,则获取所述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并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环境光强度获取对应的第一目标亮度,所述第一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环境光强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所述第一目标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二预设映射关系、所述环境光强度和所述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第二目标亮度,所述第二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环境光强度和所述运动速度与所述第二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所述第二目标亮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之后,所述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运动速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动速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亮度调节幅度,所述第三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运动速度与所述亮度调节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亮度调节幅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6.一种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亮度调节请求;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亮度调节请求获取终端的运动速度;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运动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获取所述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光强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环境光强度获取对应的第一目标亮度,所述第一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环境光强度与所述第一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设置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所述第一目标亮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预设映射关系、所述环境光强度和所述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第二目标亮度,所述第二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环境光强度和所述运动速度与所述第二目标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设置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设置为所述第二目标亮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亮度调节装置还包括:
第二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动速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模块具体包括:
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三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运动速度获取对应的亮度调节幅度,所述第三预设映射关系为所述运动速度与所述亮度调节幅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调节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亮度调节幅度对所述终端的屏幕亮度进行调节。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70049.XA CN106227337A (zh) | 2016-07-18 | 2016-07-18 |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70049.XA CN106227337A (zh) | 2016-07-18 | 2016-07-18 |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27337A true CN106227337A (zh) | 2016-12-14 |
Family
ID=57531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70049.XA Pending CN106227337A (zh) | 2016-07-18 | 2016-07-18 |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27337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07430A (zh) * | 2017-10-19 | 2018-02-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9785815A (zh) * | 2019-03-29 | 2019-05-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13225430A (zh) * | 2020-01-17 | 2021-08-0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57572A (ja) * | 1983-02-28 | 1984-09-06 | Nippon Seiki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5326159A (ja) * | 2004-05-12 | 2005-11-24 | Denso Corp | 車載用表示装置 |
CN103281436A (zh) * | 2013-04-27 | 2013-09-04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调节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3714795A (zh) * | 2012-09-29 | 2014-04-0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
CN104992692A (zh) * | 2015-08-05 | 2015-10-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调节智能终端屏幕亮度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智能终端 |
-
2016
- 2016-07-18 CN CN201610570049.XA patent/CN10622733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57572A (ja) * | 1983-02-28 | 1984-09-06 | Nippon Seiki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5326159A (ja) * | 2004-05-12 | 2005-11-24 | Denso Corp | 車載用表示装置 |
CN103714795A (zh) * | 2012-09-29 | 2014-04-0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
CN103281436A (zh) * | 2013-04-27 | 2013-09-04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调节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4992692A (zh) * | 2015-08-05 | 2015-10-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调节智能终端屏幕亮度的方法、装置和一种智能终端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07430A (zh) * | 2017-10-19 | 2018-02-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7707430B (zh) * | 2017-10-19 | 2020-03-3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9785815A (zh) * | 2019-03-29 | 2019-05-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13225430A (zh) * | 2020-01-17 | 2021-08-0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57897B (zh) | 跌落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
CN106412249B (zh) | 跌落信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6357925A (zh) | 屏幕亮度调节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6340925A (zh)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6131345A (zh) |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6331359B (zh) | 一种语音信号采集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9067981B (zh) |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07172671A (zh) | 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 |
CN106453830A (zh) | 一种跌落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6373531A (zh) | 显示亮度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6453597B (zh) | 数据同步周期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6714103A (zh) | 一种网络定位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7105093A (zh) | 基于手部轨迹的拍照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6936516B (zh) | 显示屏显示状态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 | |
CN106646440A (zh) | 一种跌落高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6487984A (zh) | 一种调整音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933944A (zh) | 4g网络的优化使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7528958A (zh) |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6227337A (zh) |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5792299A (zh) | 3g网络的优化使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6648205B (zh) | 休眠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6254673A (zh) | 终端的跌落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06454953A (zh) |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5657280A (zh) | 一种快速对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5635379B (zh) | 噪声抑制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