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14147A - 一种可穿戴监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监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14147A CN106214147A CN201610842816.8A CN201610842816A CN106214147A CN 106214147 A CN106214147 A CN 106214147A CN 201610842816 A CN201610842816 A CN 201610842816A CN 106214147 A CN106214147 A CN 1062141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or
- ecg
- module
- capacitor
- mcu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28 polypyrrol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24172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4624 Derma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6106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99 early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26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13—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a specific body part
- A61B5/6823—Trunk, e.g., chest, back, abdomen, hip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3—Means for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6831—Straps, bands or harnes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25—Details of analog processing, e.g. isolation amplifier, gain or sensitivity adjustment, filtering, baseline or drift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穿戴监护装置,包括一根胸带、织物电极、封装在胸带内的处理电路,处理电路包括:将心电信号进行前置放大及信号调理的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对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输出的心电信号进行二级放大及软件滤波及AD采集的心电专用芯片、对心电专用芯片进行控制和通信的MCU、将心电信号以文件系统形式存储的SD卡模块、将心电信号通过蓝牙发送给上位机显示和存储处理的蓝牙模块、电池、通过USB接口给电池充电以及对MCU进行电源管理的电源管理模块,当心电专用芯片检测到导联脱落时,MCU控制电源管理模块经预设时间后断开给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心电专用芯片、蓝牙模块的供电;本发明体积小,穿戴舒适且无束缚,不需要使用电解凝胶或者粘合剂,实现电池长时间续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监护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具有威胁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其中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时具有很大的突然性,因而极易失去了宝贵的早期诊断救治时间,为此,最好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因为日常的心脏监护是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手段,通过对心脏的日常监护可预先发现异常征兆,可为及时救治赢得时间。通过心电信号对人体心脏情况进行日常监控是心脏监护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传统心电监护采用的大都为AgCl-Ag电极,需要使用电解凝胶或者粘合剂,其长期使用极易引起皮肤过敏等不适反应,因而不适合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佩戴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对心电进行长时间监护的可穿戴监护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可穿戴监护装置,包括一根胸带、嵌入胸带的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织物电极、封装在所述胸带内的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包括:用于将织物电极采集的单导联心电信号进行前置放大及信号调理的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输出的心电信号进行二级放大及软件滤波及AD采集的心电专用芯片、对心电专用芯片进行控制和通信的MCU、将从心电专用芯片获得的心电信号以文件系统形式存储的SD卡模块、将心电信号通过蓝牙发送给上位机来进行显示和存储处理的蓝牙模块、电池、通过USB接口给电池充电以及对MCU进行电源管理的电源管理模块,当心电专用芯片检测到导联脱落时,MCU控制电源管理模块经过预设时间后断开给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心电专用芯片、蓝牙模块的供电;
所述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连接织物电极和心电专用芯片,心电专用芯片、蓝牙模块、SD卡模块分别连接至MCU,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MCU、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心电专用芯片、蓝牙模块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中,所述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与织物电极连接的用于阻抗匹配的缓冲放大电路、低通滤波电路、交流耦合及高通滤波电路、与心电专用芯片连接的对两路差分信号进行二级放大的仪表运算放大器,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为40Hz,交流耦合及高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为0.4Hz。
在本发明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中,所述仪表运算放大器与心电专用芯片之间还包括一个50Hz双T陷波器。
在本发明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中,所述缓冲放大电路包括MCP6004系列的四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所述低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所述交流耦合及高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
所述四运算放大器中的第一个运放的正输入端经由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第一个织物电极、负输入端连接输出端,所述四运算放大器中的第二个运放的正输入端经由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第二个织物电极、负输入端连接输出端,所述第一个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经由第一电容接信号地,所述第二个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经由第二电容接信号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先后经由第五电阻、第七电阻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先后经由第六电阻、第八电阻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第五电阻和第七电阻之间的节点与第六电阻和第八电阻之间的节点连接且均连接至仪表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仪表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仪表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经由第九电阻接信号地、负输入端经由第十电阻接信号地,信号地经由第十一电阻接内部电源、经由第十二电阻接地。
在本发明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中,所述MCU采用STM32F103VCT6,所述仪表运算放大器采用INA321,所述心电专用芯片为ADAS1000,所述蓝牙模块采用蓝牙BT4.0模块。
在本发明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中,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与所述MCU连接的震动模块,所述震动模块用于通过发出不同频率的震动提醒用户电源的开启/关闭或者提醒用户心电数据异常。
在本发明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中,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与所述MCU连接的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用于触发供电或切断电源。
在本发明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中,所述上位机包括手机、PDA或PC。
实施本发明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织物电极作为心电信号的采集输入电极,并将织物电极嵌在一根胸带上来实现微弱心电信号的提取,采用穿戴式体积小且无束缚,织物电极柔韧性好,穿戴舒服。而且因织物电极不同于传统的导体电极,它在测量心电信号时直接和皮肤接触,不需要使用电解凝胶或者粘合剂,因而非常适合于长时间的心电监测,且还可扩展应用到譬如生理监测、远程医疗、电子协助和运动医学等诸多领域,也可家用;电源管理模块对MCU进行电源管理,当心电专用芯片检测到导联脱落时,MCU控制电源管理模块经过预设时间后断开给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心电专用芯片、蓝牙模块的供电,实现电池长时间续航,可对心电进行长时间监护;而且心电信号通过蓝牙在上位机上显示和存储,供医护人员参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可穿戴监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可穿戴监护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发明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包括一根胸带、嵌入胸带的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织物电极100、封装在所述胸带内的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包括: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心电专用芯片300、MCU 400、SD卡模块600、蓝牙模块500、电池、电源管理模块700。
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织物电极100优选为聚吡咯织物电极,织物电极100当然并不限于此。
所述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连接织物电极100和心电专用芯片300,心电专用芯片300、蓝牙模块500、SD卡模块600分别连接至MCU 400,所述电源管理模块700与所述电池、MCU 400、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心电专用芯片300、蓝牙模块500连接。
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用于将织物电极100采集的单导联心电信号进行前置放大及信号调理;
心电专用芯片300,用于对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输出的心电信号进行二级放大及软件滤波及AD采集;优选的,所述心电专用芯片300为ADAS1000。
MCU 400,通过配置心电专用芯片300的寄存器以对心电专用芯片300进行控制和通信;优选的,所述MCU 400采用STM32F103VCT6。
SD卡模块600,将从心电专用芯片300获得的心电信号以FAT32文件系统形式存储,实现原始数据文件暂存;
蓝牙模块500,将上述心电信号通过蓝牙发送给上位机来进行显示和存储处理,上位机既可以实时显示,也可以存储后离线显示。优选的,所述蓝牙模块500采用蓝牙BT4.0模块。所述上位机包括手机和/或PDA和/或PC,蓝牙支持一对一,一对多。
电源管理模块700,通过USB接口给电池充电以及对MCU 400进行电源管理;当心电专用芯片300检测到导联脱落时,MCU 400控制电源管理模块700经过预设时间后断开给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心电专用芯片300、蓝牙模块500的供电,例如MCU 400通过控制电源管理模块700给该三个部分供电的通路中的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关闭实现。
本发明采用织物电极100作为心电信号的采集输入电极,并将织物电极100嵌在一根胸带上来实现微弱心电信号的提取,采用穿戴式体积小且无束缚,因织物电极不同于传统的导体电极,它在测量心电信号时直接和皮肤接触,不需要使用电解凝胶或者粘合剂,因而非常适合于长时间的心电监测,且穿戴舒适,还可扩展应用到譬如生理监测、远程医疗、电子协助和运动医学等诸多领域,也可家用;电源管理模块700对MCU 400进行电源管理,当心电专用芯片300检测到导联脱落时,MCU 400控制电源管理模块700经过预设时间后断开给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心电专用芯片300、蓝牙模块500的供电,实现电池长时间续航;而且心电信号通过蓝牙在上位机上显示和存储,供医护人员参照。医护人员也可通过对SD卡中保存的数据进行离线分析,为医生诊治提供辅助参考。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与所述MCU 400连接的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用于触发供电或切断电源。
优选的,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与所述MCU 400连接的震动模块,所述震动模块用于通过发出不同频率的震动提醒用户电源的开启/关闭或者提醒用户心电数据异常。
参考图2,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包括依次连接的:与织物电极100连接的用于阻抗匹配的缓冲放大电路210、低通滤波电路220、交流耦合及高通滤波电路230、对两路差分信号进行二级放大的型号为INA321的仪表运算放大器240。所述低通滤波电路220的截止频率为40Hz,交流耦合及高通滤波电路230的截止频率为0.4Hz。
优选的,为了增加滤波效果,前级放大之后、心电专用芯片300之前再加一个50Hz双T陷波器250,来起到双重滤除工频干扰噪声的效果。
所述缓冲放大电路210包括MCP6004系列的四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40Hz低通滤波电路220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所述交流耦合及高通滤波电路230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
所述四运算放大器中的第一个运放的正输入端经由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至第一个织物电极100、负输入端连接输出端,所述四运算放大器中的第二个运放的正输入端经由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至第二个织物电极100、负输入端连接输出端,所述第一个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以及经由第一电容C1接信号地,所述第二个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经由第二电容C2接信号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先后经由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先后经由第六电阻R6、第八电阻R8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和第七电阻R7之间的节点与第六电阻R6和第八电阻R8之间的节点连接且均连接至INA321的负输入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INA321的正输入端,INA321的正输入端经由第九电阻R9接信号地、负输入端经由第十电阻R10接信号地,信号地经由第十一电阻R11接内部电源、经由第十二电阻R12接地。
由于织物电极100接触不固定,所以会造成接触阻抗的改变,这对人体心电信号的提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为高阻抗的干电极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噪声来源主要为运动伪差和电力线干扰。因此,本发明在织物电极100后面接一个缓冲放大器,即射极跟随器,其作用就是将高阻抗信号转化为低阻抗信号,实现阻抗的匹配,从而使输入端获得较大的信噪比,使低阻抗信号不易受外界噪声信号的干扰,较佳实施例中,缓冲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的电阻R1=R2=100KΩ。
由于95%以上的心电信号的能量均集聚在0~40Hz,因此本装置的低通滤波电路220截止频率设置为40Hz,只获取0~40Hz频带的心电信号,同时低通滤波去掉了大部分50Hz工频干扰,较佳实施例中,选择低通滤波的参数值如下:R3=R4=1MΩ,C1=C2=2uF。为了增加50Hz工频干扰的滤波效果,其后面再加一个50Hz陷波来起到双重除工频干扰噪声的效果。
此外,在本装置的处理电路中,由电阻R5,R6,R7,R8以及C3,C4构成一个交流耦合电路,其主要作用是将织物电极获得的微弱心电信号有效地耦合到后面信号放大及处理电路中,另外电容C3和电阻R6、电容C4和电阻R7还分别构成一个无源高通滤波器。若选择R6C3=R7C4=τ,此时电路的传递函数关系式为:GDD(s)=Sτ/Sτ+1,截止频率为fc=1/2πR6C3,在电路参数选择中,由于大阻值电阻能带来较高输入阻抗,有利于信号的提取,因此,在本电路中尽力选择较大电阻。同时再根据心电信号的频谱特征和心电信号的特点,无源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设置为0.4Hz。因而,选择交流耦合的参数值如下:R5=R6=R7=R8=2MΩ,C3=C4=200nF。此外,该交流耦合电路也起到了抑制电极端直流偏置电压的作用,因而可防止微小信号出现饱和的现象。
本装置的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采用了两级放大方案,首先采用MCP6004缓冲放大器分别进行射极缓冲放大,主要是为提高输入端的阻抗来达到阻抗匹配的作用;然后低通滤波电路220对心电原始信号进行40Hz低通滤波;随后再通过交流耦合及高通滤波电路230来将心电信号有效的耦合到后续的放大电路中,同时进行0.4Hz高通滤波;再利用仪表运算放大器240INA321对两路差分信号进行二级放大;再通过50Hz双T陷波器250进行50Hz工频干扰信号滤波处理,使心电信号频率限制在0.4-40HZ的带通频段内;并通过ADAS1000专用芯片放大及处理后,送给处理器STM32F103VCT6来进行AD采样;最后通过MCU 400将心电信号再通过蓝牙BT4.0发送给手机、PDA或带有蓝牙接收头的PC,用于心电信号的实时显示和保存。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MCU还可以通过USB进行有线上传,例如,图1中的USB接口的电源引脚与电源管理模块700连接,数据引脚与MCU 400之间通过USB转换器连接,USB接口既可以用于给电源管理模块700充电,又可以用于在MCU 400的控制下上传数据至上位机。
本发明的可穿戴心电监护装置用于实现病人日常生活中长时间的心电信号采集和存储,所以系统的低功耗型和电池的续航能力是本装置的核心之一。基于低功耗的实现,本装置采用了以下几点设计:一是,模拟电路设计方面选用超低功耗模拟器件,例如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中仪表运算放大器240采用TI公司的INA321芯片,缓冲放大电路210选用的是Microchip的MCP6004系列芯片。这两款芯片均是低电压、低功耗精密放大器,采用单电源供电,供电电压范围为1.8~5.5V,且适合于电池供电。且上述两芯片具有优秀的共模抑制比和较小的温度漂移,非常适用于微小的生理信号放大;二是,MCU 400选择低功耗芯片STM32F103VCT6芯片;三是,数据上传时采用低功耗蓝牙BT4.0,另外采用USB接口代替电池实现系统供电;四是,整个装置采用的是3.0V单电源供电可充电锂电池,电池电压范围为3.7~4.2V,电源管理模块700采用了TI的TLV70030线性稳压器来实现固定输出3.0V电压。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织物电极作为心电信号的采集输入电极,并将织物电极嵌在一根胸带上来实现微弱心电信号的提取,采用穿戴式体积小且无束缚,因织物电极不同于传统的导体电极,它在测量心电信号时直接和皮肤接触,不需要使用电解凝胶或者粘合剂,因而非常适合于长时间的心电监测;电源管理模块对MCU进行电源管理,当心电专用芯片检测到导联脱落时,MCU控制电源管理模块经过预设时间后断开给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心电专用芯片、蓝牙模块的供电,实现电池长时间续航;而且心电信号通过蓝牙在上位机上显示和存储,供医护人员参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胸带、嵌入胸带的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织物电极(100)、封装在所述胸带内的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包括:用于将织物电极(100)采集的单导联心电信号进行前置放大及信号调理的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用于对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输出的心电信号进行二级放大及软件滤波及AD采集的心电专用芯片(300)、对心电专用芯片(300)进行控制和通信的MCU(400)、将从心电专用芯片(300)获得的心电信号以文件系统形式存储的SD卡模块(600)、将心电信号通过蓝牙发送给上位机来进行显示和存储处理的蓝牙模块(500)、电池、通过USB接口给电池充电以及对MCU(400)进行电源管理的电源管理模块(700),当心电专用芯片(300)检测到导联脱落时,MCU(400)控制电源管理模块(700)经过预设时间后断开给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心电专用芯片(300)、蓝牙模块(500)的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电极(100)为聚吡咯织物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连接织物电极(100)和心电专用芯片(300),心电专用芯片(300)、蓝牙模块(500)、SD卡模块(600)分别连接至MCU(400),所述电源管理模块(700)与所述电池、MCU(400)、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心电专用芯片(300)、蓝牙模块(50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前端预处理模块(200)包括:与织物电极(100)连接的用于阻抗匹配的缓冲放大电路(210)、低通滤波电路(220)、交流耦合及高通滤波电路(230)、与心电专用芯片(300)连接的对两路差分信号进行二级放大的仪表运算放大器(240),所述缓冲放大电路(210)、低通滤波电路(220)、交流耦合及高通滤波电路(230)、仪表运算放大器(240)依次连接,所述低通滤波电路(220)的截止频率为40Hz,交流耦合及高通滤波电路(230)的截止频率为0.4Hz。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运算放大器(240)与心电专用芯片(300)之间还包括一个50Hz双T陷波器(25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放大电路(210)包括MCP6004系列的四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所述低通滤波电路(220)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所述交流耦合及高通滤波电路(230)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
所述四运算放大器中的第一个运放的正输入端经由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第一个织物电极(100)、负输入端连接输出端,所述四运算放大器中的第二个运放的正输入端经由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第二个织物电极(100)、负输入端连接输出端,所述第一个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经由第一电容接信号地,所述第二个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经由第二电容接信号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先后经由第五电阻、第七电阻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先后经由第六电阻、第八电阻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第五电阻和第七电阻之间的节点与第六电阻和第八电阻之间的节点连接且均连接至仪表运算放大器(240)的负输入端,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仪表运算放大器(240)的正输入端,仪表运算放大器(240)的正输入端经由第九电阻接信号地、负输入端经由第十电阻接信号地,信号地经由第十一电阻接内部电源、经由第十二电阻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U(400)采用STM32F103VCT6,所述仪表运算放大器(240)采用INA321,所述心电专用芯片(300)为ADAS1000,所述蓝牙模块(500)采用蓝牙BT4.0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与所述MCU(400)连接的震动模块,所述震动模块用于通过发出不同频率的震动提醒用户电源的开启/关闭或者提醒用户心电数据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还包括与所述MCU(400)连接的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用于触发供电或切断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包括手机、PDA或PC。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42816.8A CN106214147A (zh) | 2016-09-22 | 2016-09-22 | 一种可穿戴监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42816.8A CN106214147A (zh) | 2016-09-22 | 2016-09-22 | 一种可穿戴监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14147A true CN106214147A (zh) | 2016-12-14 |
Family
ID=58077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42816.8A Pending CN106214147A (zh) | 2016-09-22 | 2016-09-22 | 一种可穿戴监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14147A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47418A (zh) * | 2017-02-18 | 2017-05-10 | 深圳市晓控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护心甲 |
CN106725321A (zh) * | 2016-12-21 | 2017-05-31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检测人体多个导联心电图的可穿戴脚环及其检测方法 |
CN107468239A (zh) * | 2017-09-04 | 2017-12-15 | 郑洪玲 | 一种急诊科用心电监护仪 |
CN107865654A (zh) * | 2017-12-19 | 2018-04-03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皮革制备心电监测干电极的方法 |
CN108937917A (zh) * | 2018-08-24 | 2018-12-07 | 杭州质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单导联的可穿戴式心电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 |
CN109793512A (zh) * | 2019-02-26 | 2019-05-24 | 武汉大学 | 一种基于远程医疗的多导链心电图采集系统 |
CN109924950A (zh) * | 2019-04-26 | 2019-06-25 | 北京柔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人体体表生物电信号的测量装置 |
CN110807898A (zh) * | 2019-11-04 | 2020-02-1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及系统 |
CN111711440A (zh) * | 2020-07-13 | 2020-09-25 | 威海威高医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低功耗转运监护仪及低功耗控制方法 |
CN112971810A (zh) * | 2021-05-11 | 2021-06-18 | 浙江普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脑电采集系统 |
CN113855035A (zh) * | 2021-09-29 | 2021-12-31 | 深圳芯森微电子有限公司 | 应用于穿戴健康电子的低功耗高精度生物电监测电路 |
CN114557700A (zh) * | 2022-02-25 | 2022-05-3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可穿戴柔性非接触式多导联ecg采集系统 |
WO2024149179A1 (zh) * | 2023-01-12 | 2024-07-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
CN118948287A (zh) * | 2024-08-30 | 2024-11-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一种可穿戴式多生理参数无线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58593A1 (en) * | 2002-02-19 | 2003-08-21 | Heilman Marlin S. | Cardiac garment |
EP1804654A1 (en) * | 2004-10-08 | 2007-07-11 | Medic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Inc. | 12 lead ecg fabric electrode belt system |
CN101983612A (zh) * | 2010-09-30 | 2011-03-09 |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心电采集装置的睡眠和唤醒方法及心电采集装置 |
CN102274020A (zh) * | 2011-06-30 | 2011-12-14 | 东北大学 | 一种低功耗的动态心电监护仪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289618A (zh) * | 2011-07-19 | 2011-12-21 | 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一种基于心电信号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
CN203328695U (zh) * | 2013-06-26 | 2013-12-11 |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一种支持超低功耗的心电监护仪 |
CN204306822U (zh) * | 2014-12-09 | 2015-05-06 | 电子科技大学 | 可穿戴心电信号监测装置 |
CN104921719A (zh) * | 2015-05-15 | 2015-09-23 | 苏州极致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全方位实时心电监测装置 |
-
2016
- 2016-09-22 CN CN201610842816.8A patent/CN10621414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58593A1 (en) * | 2002-02-19 | 2003-08-21 | Heilman Marlin S. | Cardiac garment |
EP1804654A1 (en) * | 2004-10-08 | 2007-07-11 | Medic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Inc. | 12 lead ecg fabric electrode belt system |
CN101983612A (zh) * | 2010-09-30 | 2011-03-09 |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心电采集装置的睡眠和唤醒方法及心电采集装置 |
CN102274020A (zh) * | 2011-06-30 | 2011-12-14 | 东北大学 | 一种低功耗的动态心电监护仪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289618A (zh) * | 2011-07-19 | 2011-12-21 | 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一种基于心电信号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
CN203328695U (zh) * | 2013-06-26 | 2013-12-11 |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一种支持超低功耗的心电监护仪 |
CN204306822U (zh) * | 2014-12-09 | 2015-05-06 | 电子科技大学 | 可穿戴心电信号监测装置 |
CN104921719A (zh) * | 2015-05-15 | 2015-09-23 | 苏州极致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全方位实时心电监测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MCP6001/2/4》", 31 December 2003,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1-2012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 30 April 2012,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屈正 等: "《心电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31 August 2016,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戴明 等: "一种便携式多体征参数监护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 * |
段亚茹: "聚吡咯/棉织物心电电极的制备和性能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 |
薛诗静 等: "可穿戴式心电监护系统设计及实现", 《中国医疗设备》 *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25321B (zh) * | 2016-12-21 | 2023-05-0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检测人体多个导联心电图的可穿戴脚环及其检测方法 |
CN106725321A (zh) * | 2016-12-21 | 2017-05-31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检测人体多个导联心电图的可穿戴脚环及其检测方法 |
CN106647418A (zh) * | 2017-02-18 | 2017-05-10 | 深圳市晓控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护心甲 |
CN107468239A (zh) * | 2017-09-04 | 2017-12-15 | 郑洪玲 | 一种急诊科用心电监护仪 |
CN107865654A (zh) * | 2017-12-19 | 2018-04-03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皮革制备心电监测干电极的方法 |
CN108937917A (zh) * | 2018-08-24 | 2018-12-07 | 杭州质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单导联的可穿戴式心电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 |
CN109793512A (zh) * | 2019-02-26 | 2019-05-24 | 武汉大学 | 一种基于远程医疗的多导链心电图采集系统 |
CN109924950A (zh) * | 2019-04-26 | 2019-06-25 | 北京柔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人体体表生物电信号的测量装置 |
CN110807898A (zh) * | 2019-11-04 | 2020-02-1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疲劳驾驶方法及系统 |
CN111711440A (zh) * | 2020-07-13 | 2020-09-25 | 威海威高医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低功耗转运监护仪及低功耗控制方法 |
CN112971810B (zh) * | 2021-05-11 | 2021-08-10 | 浙江普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脑电采集系统 |
CN112971810A (zh) * | 2021-05-11 | 2021-06-18 | 浙江普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脑电采集系统 |
CN113855035A (zh) * | 2021-09-29 | 2021-12-31 | 深圳芯森微电子有限公司 | 应用于穿戴健康电子的低功耗高精度生物电监测电路 |
CN114557700A (zh) * | 2022-02-25 | 2022-05-3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可穿戴柔性非接触式多导联ecg采集系统 |
WO2024149179A1 (zh) * | 2023-01-12 | 2024-07-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
CN118948287A (zh) * | 2024-08-30 | 2024-11-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一种可穿戴式多生理参数无线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14147A (zh) | 一种可穿戴监护装置 | |
CN103027675B (zh) | 新型便携式三导联实时无线心电监测系统及分析方法 | |
CN106419901A (zh) | 一种穿戴式心电监护系统 | |
CN106073754A (zh) | 一种低功耗的便携式心电监测装置 | |
CN204600458U (zh) | 一种便携式通用型三导联心电监测仪 | |
CN102499672A (zh) | 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客户端装置 | |
CN106963363A (zh) | 一种集成心电与皮电监测的手机壳 | |
CN203861212U (zh) | 一种多导联远程心电监护装置 | |
CN203619544U (zh) | 贴片式传感器电极及生理参数检测系统 | |
CN106344003A (zh) | 一种多功能心电辅助监护装置 | |
WO2018129718A1 (zh) | 心电信号检测设备及方法 | |
CN106333671A (zh) | 一种心电检测系统 | |
CN203208020U (zh) | 一种心电监控系统 | |
CN206576860U (zh) | 麻醉深度监测装置 | |
CN103315735A (zh) | 一种内衣穿戴式生命信息采集系统 | |
CN107080536A (zh) | 一种无线便携式多通道脑电信号采集系统 | |
CN205386149U (zh) | 一种集成的便携式心电与皮电监测仪 | |
CN204744156U (zh) | 基于无线生物医学传感的监护装置 | |
CN106580310A (zh) | 一种基于心电信号监测的智能内衣及其方法 | |
CN204863138U (zh) | 一种家用型的生命体征智能监测器 | |
CN109259757A (zh) | 非接触式十二导联心电信号采集装置 | |
CN115192005A (zh) | 一种便携式心电图和心震图联合采集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 |
CN106108886A (zh) | 心电采集及分析系统 | |
CN106491122A (zh) | 基于蓝牙无线传输的心电采集终端 | |
CN206381172U (zh) | 一种心电检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