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11027B - 一种实现d2d终端时频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d2d终端时频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11027B CN106211027B CN201510262562.8A CN201510262562A CN106211027B CN 106211027 B CN106211027 B CN 106211027B CN 201510262562 A CN201510262562 A CN 201510262562A CN 106211027 B CN106211027 B CN 1062110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sbch
- discovery
- d2dss
- synchronization
- trans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TVZRAEYQIKYCPH-UHFFFAOYSA-N 3-(trimethylsilyl)propane-1-sulf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Si](C)(C)CCCS(O)(=O)=O TVZRAEYQIKYCP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54 cellular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Mutual synchroniz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D2D终端之间实现同步的方法,在PC场景下,为了参与互发现的实现ICUE和OCUE之间的互发现,ICUE在满足D2DSS的触发条件后,在小区配置的同步资源上发送D2DSS和PSBCH,通过码分的方式和Rel‑12 D2D UE发送的D2DSS和PSBCH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或占用不同于Rel‑12 D2D UE发送D2DSS和PSBCH所在的物理资源。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对Rel‑12 D2D UE测量的影响,同时以较小的复杂度实现了PC场景下参与互发现的ICUE和OCUE之间系统帧级别的同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D2D通信系统中D2D终端之间实现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技术凭借其在公共安全领域和普通民用通信领域中的巨大潜在价值,已被3GPP标准接受,并在3GPP Rel-12中实现了部分功能的标准化,其中包括小区覆盖场景下D2D终端的互发现以及小区覆盖(In Coverage,IC)场景下、小区部分覆盖(Partial Coverage,PC)场景下和无小区覆盖(Out of Coverage,OC)场景下D2D终端之间的广播通信。
根据目前3GPP结论,对于参与D2D互发现的UE,为了实现不同小区间D2D终端间子帧级别的同步,发送D2D发现信号的UE在收到eNB的信令指示或者当其位于小区边缘时,需要在小区配置的同步资源上发送D2D同步信号(D2DSS),其中D2DSS包括主D2D同步信号(PD2DSS)和辅D2D同步信号(SD2DSS),PD2DSS采用长度为62的根索引为26和37的ZC(Zadoff-Chu)序列,SD2DSS采用的是长度为62的m序列。对于参与D2D广播通信的UE,为了实现发送广播信号的UE和接收广播信号的UE之间子帧级别的同步,发送广播通信信号而且处于小区覆盖下的UE(ICUE)在接收到eNB的信令指示或当其位于小区边缘时,需要在小区配置的同步资源上发送D2DSS;除此之外,为了使无小区覆盖的UE(OCUE)获得小区的系统帧、系统带宽、TDD配置等信息,发送广播通信信号的ICUE需要发送D2D广播信道(PSBCH),以便将上述信息转发至OCUE。
D2D同步资源的周期为40ms,以小区载频为中心,占用6个PRB,长度为一个子帧。在一个同步周期内,OCUE会预配置两个同步资源,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的偏移。按照现有标准规定,如果小区配置同步资源,则小区配置的同步资源偏移应等于OCUE预配置的两个同步资源偏移中较小的一个。其中D2DSS占用上述子帧中的4个SC-FDMA符号,其余符号,除子帧最后一个SC-FDMA符号用于保护间隔外,将用于PSBCH传输。来自于D2D互发现UE(下文简称发现UE)和D2D广播通信(下文简称通信UE)UE的D2DSS将共享上述用于D2DSS的同步资源,即在部分D2DSS同步资源上,如果发现UE和通信UE均满足发送D2DSS的条件,则来自上述两种UE的D2DSS将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累积。
参与D2D广播通信的OCUE,需要根据来自D2D同步源的D2D同步信号的强度选择D2D同步源。因为D2DSS资源上可能存在来自于发现UE的D2DSS,上述OCUE将基于PSBCH的解调参考信号测量同步信号的强度。
然而,3GPP Rel-12中已实现的D2D功能还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在随后的3GPP各个版本中,进一步增强D2D的功能框架已是目前各家通信终端厂商和通信网络设备厂商的广泛共识。其中,在PC场景和OC场景下支持D2D互发现是优先需要实现的功能之一。和目前已经支持的IC场景下的D2D互发现相比,这一功能的增强需要实现ICUE和OCUE以及OCUE和OCUE之间系统帧级别的同步,在实现上述同步目的时,也需要避免对后向D2D终端的影响。
但是,如何以后向兼容的方式解决PC和OC场景下D2D互发现中的终端同步问题,目前尚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提供了一种D2D群内D2D终端实现相互同步的方法,包括:
D2D终端获取当前载波的同步资源配置、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D2DSS配置和PSBCH的配置以及D2D互发现资源配置信息;
当满足所述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时,所述D2D终端在根据所述同步资源配置和D2D互发现资源配置信息确定出的同步资源上,按照所述D2DSS配置和PSBCH配置发送所述D2D同步信号和PSBCH信号。
较佳地,所述D2DSS配置中的D2DSS的ID与Rel-12中配置的D2DSS的ID不同。
较佳地,所述确定出的同步资源与当前小区为Rel-12 D2D UE配置的同步资源相同;或者,所述确定出的同步资源为Rel-12中OCUE预定义的两个同步资源之一、且与当前小区内为Rel-12 D2D UE配置的同步资源不同。
较佳地,所述D2DSS配置中的D2DSS的ID取值空间小于168,其中,x≥336,y≤503,x和y分别为所述D2DSS的ID取值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较佳地,D2D终端获取所述D2DSS配置中D2DSS的ID信息的方式为:
D2D终端接收Rel-12中配置D2DSS的ID信息的信令,并根据该信令中配置的ID信息进行偏移后确定所述D2DSS配置中D2DSS的ID信息;或者,
D2D终端接收自定义的D2DSS的ID配置信令,将该信令中携带的ID信息作为所述D2DSS配置中D2DSS的ID信息。
较佳地,所述D2DSS配置中PD2DSS是长度为62、根索引为22的ZC序列,SD2DSS是长度为62、Rel-8中定义的小区ID设为所述D2DSS的ID的SSS序列。
较佳地,所述D2D终端发送PSBCH信号时解调参考信号采用的序列与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PSBCH的解调参考信号采用的序列相互正交。
较佳地,所述相互正交的方式包括:
所述D2D终端发送PSBCH信号时偏移Δss与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PSBCH的偏移Δss不同;和/或,
所述D2D终端发送PSBCH信号时的循环移位CS值与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PSBCH的CS不同;和/或,
所述D2D终端发送PSBCH信号时的OCC与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PSBCH的OCC不同。
较佳地,所述D2D终端发送PSBCH信号时偏移Δss为[1,29]中的一整数值;和/或,
所述D2D终端发送PSBCH信号时的OCC的取值为mod(a+1,2),其中,a为D2DSS的ID比特0的取值。
较佳地,所述发送同步信号的触发条件为:
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且该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为子帧n+Δ或位于子帧n+Δ之后,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Δ个子帧,其中Δ为OCUE配置的两个同步资源之间的距离;或,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且该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为子帧n或位于子帧n之后,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M个子帧,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或,所述D2D终端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且该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为子帧n或位于子帧n之后,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个子帧;且,
所述D2D终端的RSRP测量值低于小区配置的RSRP门限;且,
所述D2D终端在子帧n不需要发送WAN上行信号;
其中,n为配置为所述同步资源的子帧编号。
较佳地,M的值由小区配置或预先设定。
较佳地,所述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为:
所述D2D终端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子帧n为该发现资源池的起点或位于起点之前、且与发现资源池起点的距离小于40个子帧;或者,所述D2D终端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子帧n为该发现资源池的起点或位于起点之后、且与发现资源池起点距离小于设定的N个子帧;或者,所述D2D终端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子帧n为该发现资源池的起点或位于起点之前、且与发现资源池起点距离小于设定的N个子帧;且,
所述D2D终端的RSRP测量值低于小区配置的RSRP门限;且,
所述D2D终端在子帧n不需要发送WAN上行信号;
其中,n为配置为所述同步资源的子帧编号。
较佳地,N的值由小区配置或预先设定。
较佳地,N等于当前发现资源池的长度,或者N等于同步周期的整数次倍,或者N等于小区配置的SA周期的整数次倍,或者N恒定为320。
较佳地,包括:配置信息获取单元和同步信号发送单元;
所述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载波的同步资源配置、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D2DSS配置和PSBCH的配置以及D2D互发现资源配置信息;
所述同步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在确定满足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时,在根据所述同步资源配置和D2D互发现资源配置信息确定出的同步资源上,按照所述D2DSS配置和PSBCH配置发送所述D2DSS信号和PSBCH信号。
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在PC场景下,为了参与互发现的实现ICUE和OCUE之间的互发现,ICUE在满足D2DSS的触发条件后,在小区配置的同步资源上发送D2DSS和PSBCH,通过码分的方式和Rel-12 D2D UE发送的D2DSS和PSBCH复用相同的物理资源,或占用不同于Rel-12 D2D UE发送D2DSS和PSBCH所在的物理资源。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对Rel-12 D2D UE测量的影响,同时以较小的复杂度实现了PC场景下参与互发现的ICUE和OCUE之间系统帧级别的同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D2D终端时频同步的方法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中D2DSS和PSBCH转发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D2D终端时频同步的设备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手段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对于Rel-13的支持D2D互发现的ICUE,它可能只参与类型一互发现,也可能只参与类型二互发现,或者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不小于一个最小发现周期,即320ms)既参与类型一互发现,也参与类型二互发现。
首先,对于处于RRC连接状态下的Rel-13的支持D2D互发现的UE,如果接收到eNB的发送同步信号的指示信息,则应该发送D2D同步信号和PSBCH。
对于只参与类型一互发现的Rel-13的ICUE,即只在eNB配置的用于类型一互发现的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的ICUE,可以只发送D2D同步信号,而且发送D2D同步信号的行为及方式和Rel-12定义的参与D2D互发现UE发送D2D同步信号的行为及方式相同。
对于参与类型二互发现的ICUE(包括同时参与类型一互发现和类型二互发现的ICUE),即只要ICUE在eNB配置的用于类型二互发现的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或在上述资源池内进行发现资源选择(无论是否成功选择发现资源),或缓存内有需要在所述资源池内发送的发现信号,则可以发送D2D同步信号和PSBCH,并可以进一步按照本申请以下提供的方法确定发送D2D同步信号和PSBCH的行为和方式。
类型一互发现是指Rel-12定义的IC场景下的互发现,或者出于商业应用目的的互发现,或者eNB通过Rel-12版本的配置消息配置的互发现发送资源池对应的互发现。类型二互发现是指Rel-13定义的PC或OC场景下的互发现,或者出于安全目的的互发现,或者eNB通过Rel-13版本的配置消息配置的互发现发送资源池对应的互发现。
在PC场景下,为了实现D2D之间的互发现,ICUE和OCUE需要在系统帧级别获得同步,除此之外,OCUE需要获得小区的系统带宽、TDD配置等信息,以确定相应的D2D互发现的资源配置,因此,参与PC和OC场景下D2D互发现的UE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发送PSBCH。然而,在Rel-12中,D2D终端基于PSBCH的解调参考信号测量同步源的同步信号强度。为了避免对Rel-12的D2D终端的影响,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可以利用相应的资源发送PSBCH,同时避免对Rel-12的D2D终端的影响。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D2D终端获得当前载波的同步资源配置、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D2DSS和PSBCH的配置以及D2D互发现资源配置等信息。
其中D2D互发现资源配置指示用于PC场景下和/或OC场景下D2D互发现的资源池相对于第零个系统帧的偏移、周期和每个周期内资源池占用的子帧位置,ICUE通过接收小区信令获得上述配置信息,OCUE通过预先配置或标准定义获得上述配置信息。
步骤120:当满足同步信号触发条件时,D2D终端在相应的同步资源上发送D2D同步信号和PSBCH。
D2D终端根据同步资源配置和D2D互发现资源配置确定出同步资源,并在满足同步信号触发条件时,在确定出的同步资源上发送D2D同步信号和PSBCH信号。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具体应用情况,以设备间交互的模式对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针对PC场景,即参与D2D互发现的UE包括ICUE和OCUE。ICUE在符合D2DSS发送条件时,发送D2DSS和PSBCH。其中D2DSS和PSBCH所占用的资源和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D2DSS和PSBCH所占用的资源相同,而D2DSS ID的取值范围和Rel-12 D2D UE不同,从而确保PC场景下参与D2D互发现的UE发送的D2DSS和PSBCH的DMRS和Rel-12 D2DUE发送的相应信号正交。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210:ICUE获得小区内的同步资源配置,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D2DSS和PSBCH的配置以及D2D互发现资源配置等信息。
其中同步资源的配置包括用于D2DSS发送的子帧的位置和周期。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至少包括一RSRP门限,当ICUE测量的RSRP值低于上述门限且同时满足其它标准预定义或小区配置的条件时,在同步资源发送D2DSS和PSBCH。D2DSS配置应至少包含D2DSS的ID信息,配置该ID信息的信令可以是Rel-12中配置相应信息的信令,此时Rel-12的UE和参与PC场景下互发现的UE发送的D2DSS的ID均直接或间接通过这一ID信息获得;上述配置ID信息的信令也可以是重新定义的信令,此时参与PC场景下D2D互发现的UE发送D2DSS的ID直接从这一ID信息获得。PSBCH的配置信息中应至少包含PSBCH中保留比特的值。其中D2D互发现资源配置指示用于PC场景下D2D互发现的资源池相对于第零个系统帧的偏移、周期和每个周期内资源池占用的子帧位置。
步骤220:当满足同步信号触发条件时,ICUE在相应的同步资源上发送D2DSS和PSBCH。
如果ICUE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则ICUE判定在配置为同步资源的子帧n满足同步信号触发条件,在该子帧n发送D2DSS和PSBCH:
1.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上述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位于子帧n+Δ之后(包括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为该子帧n+Δ),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Δ个子帧,其中Δ为OCUE配置的两个同步资源之间的距离;或者,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上述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位于子帧n之后(包括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为该子帧n),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M个子帧,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具体值可以由小区配置或标准定义;或者,该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上述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位于子帧n之后(包括发现资源池起点为子帧n),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个子帧;
2.该ICUE的RSRP测量值低于小区配置的RSRP门限;
3.ICUE在子帧n不需要发送WAN上行信号;
上述第一个条件的目的是为了给接收所述ICUE同步信号和PSBCH的OCUE提供转发同步信号的PSBCH的机会,以扩大同步范围。另外,在上述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包括两种情况,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即可。n为配置为同步资源的子帧编号。
本实施例中,子帧n对应的D2D同步资源配置适用于Rel-12广播通信的UE、Rel-12互发现的UE和参与PC场景下互发现的UE。
上述ICUE发送的D2DSS的ID的取值空间应小于168,取值范围为[x,y],其中336≤x,y≤503。如果步骤210中重用Rel-12的信令配置D2DSS ID信息,则ICUE发送的D2DSS的ID由上述信令配置的ID值增加某一偏移获得,该偏移可以由当前小区配置或由标准直接定义,较优的,该偏移值等于336。如果步骤210中通过重新定义的信令配置针对PC场景下D2D互发现UE的D2DSS ID,则ICUE发送的D2DSS的ID等于上述信令配置的D2DSS ID。
上述ICUE发送的PD2DSS的序列长度应为62,其根索引应是不同于26,37,25,29和34的值,较优的,此时PD2DSS应采用根索引为22的ZC序列,以保证该序列与跟索引为26,37,25,29和34的主同步信号较好的互相关性。
上述ICUE发送的SD2DSS的序列长度应为62,采用Rel-8中定义的对应小区ID为D2DSS ID的SSS序列。
PSBCH数据的加扰方式及PSBCH解调参考信号的确定方法重用LTE系统中PUSCH数据加扰方式和PUSCH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方法,对应参数如表一所示。
表一PSBCH数据加扰对应参数及PSBCH解调参考信号对应参数
至此,本实施例结束。在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来自Rel-12的D2D UE的D2DSS和PSBCH与PC场景下参与互发现的ICUE发送的D2DSS和PSBCH通过码分的方式复用在相同的物理资源,这样能够避免对Rel-12的D2D UE测量的影响,同时有利于降低D2D对蜂窝网络上行资源的占用率,另外,这一方式对现有标准的影响较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针对PC场景,即参与D2D互发现的UE包括ICUE和OCUE。ICUE在符合D2DSS发送条件时,发送D2DSS和PSBCH。其中D2DSS和PSBCH所占用的资源和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D2DSS和PSBCH所占用的资源相同,ICUE采用的D2DSS序列和Rel-12的D2D终端发送的D2DSS序列相同,PSBCH的解调参考信号采用的序列和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的PSBCH的解调参考信号序列正交。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310:ICUE获得小区内的同步资源配置,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D2DSS和PSBCH的配置以及D2D互发现资源配置等信息。
其中同步资源的配置包括用于D2DSS发送的子帧的位置和周期。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至少包括一RSRP门限,当ICUE测量的RSRP值低于上述门限且同时满足其它标准预定义或小区配置的条件时,在同步资源发送D2DSS和PSBCH。D2DSS配置应至少包含D2DSS的ID信息,在本实施例中,Rel-12的UE和参与PC场景下互发现的UE发送的D2DSS的ID均直接通过这一ID信息获得。PSBCH的配置信息中应至少包含PSBCH中保留比特的值。其中D2D互发现资源配置指示用于PC场景下D2D互发现的资源池相对于第零个系统帧的偏移、周期和每个周期内资源池占用的子帧位置。
步骤320:当满足同步信号触发条件时,ICUE在相应的同步资源上发送D2DSS和PSBCH。
如果ICUE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则ICUE判定配置为同步资源的子帧n满足同步信号触发条件,在该子帧n上发送D2DSS和PSBCH:
1.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上述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位于子帧n+Δ之后(包括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为该子帧n+Δ),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Δ个子帧,其中Δ为OCUE配置的两个同步资源之间的距离;或者,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上述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位于子帧n之后(包括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为该子帧n),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M个子帧,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具体值可以由小区配置或标准定义;或者,该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上述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位于子帧n之后(包括发现资源池起点为子帧n),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个子帧;
2.该ICUE的RSRP测量值低于小区配置的RSRP门限;
3.ICUE在子帧n不需要发送WAN上行信号;
上述第一个条件的目的是为了给接收所述ICUE同步信号和PSBCH的OCUE提供转发同步信号的PSBCH的机会,以扩大同步范围。另外,在上述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包括两种情况,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即可。n为配置为同步资源的子帧编号。
本实施例中,子帧n对应的D2D同步资源配置适用于Rel-12广播通信的UE、Rel-12互发现的UE和参与PC场景下互发现的UE。
上述ICUE发送的D2DSS的ID的值等于小区配置的D2DSS的ID值。
上述ICUE发送的PD2DSS序列和SD2DSS序列的生成方法和Rel-12中定义的相同。
PSBCH数据的加扰方式和实施例一相同。PSBCH解调参考信号的确定方法重用LTE系统中PUSCH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方法,而对应参数的设定应保证上述ICUE发送的PSBCH的解调参考信号和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的PSBCH的解调参考信号正交。按照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法,可以为ICUE发送的PSBCH设置不同的Δss实现上述正交性,具体的,可以通过小区配置或标准定义,将该值设置为[1,29]范围内的某一具体值;按照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法,可以为ICUE发送的PSBCH设置不同的CS来实现上述正交性,具体的,可以通过小区配置或标准定义设定某一具体的CS值,该CS值应不同于小区内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的PSBCH对应的CS值;按照本实施例的又一种方法,ICUE采用不同于小区内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的PSBCH对应的OCC来实现上述正交性,即OCC的值等于mod(a+1,2),其中a表示D2DSSID比特0。系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中的任一种实现正交,也可以通过任意组合上述方法中的两种或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来提高正交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和实施一的方法结合,即基于实施例一中确定的D2DSS ID、PD2DSS序列和SD2DSS序列,通过本实施例中提出的方法改变PSBCH解调参考信号确定方法对应的参数。按照这种方法发送的PSBCH的DMRS和按照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发送的PSBCH的DMRS正交。这种方法可用于某些场景下同步信号和PSBCH的发送,例如图2中OCUE2发送同步信号和PSBCH时可以采用这一方法,以避免OCUE1接收到的来自ICUE和OCUE2的PSBCH的相互干扰。
至此,本实施例结束。在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Rel-12的D2D UE的D2DSS和PC场景下参与互发现的ICUE发送的D2DSS相同,这样有利于降低OCUE检测D2DSS的复杂度。另外,因为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的PSBCH的DMRS和PC场景下参与互发现的ICUE发送的PSBCH的DMRS是正交的,所以能够避免对Rel-12 D2D UE测量的影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针对PC场景,即参与D2D互发现的UE包括ICUE和OCUE。ICUE在符合D2DSS发送条件时,发送D2DSS和PSBCH。其中D2DSS和PSBCH所占用的资源不同于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D2DSS和PSBCH所占用的资源。D2DSS ID的取值范围依然不同于Rel-12 D2D UE,以避免Rel-12 OCUE的误检。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410:ICUE获得小区内的同步资源配置,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D2DSS和PSBCH的配置以及D2D互发现资源配置等信息。
其中同步资源的配置包括用于D2DSS发送的子帧的位置和周期。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至少包括一RSRP门限,当ICUE测量的RSRP值低于上述门限且同时满足其它标准预定义或小区配置的条件时,在同步资源发送D2DSS和PSBCH。D2DSS配置应至少包含D2DSS的ID信息,配置该ID信息的信令可以是Rel-12中配置相应信息的信令,此时Rel-12的UE和参与PC场景下互发现的UE发送的D2DSS的ID均直接或间接通过这一ID信息获得;上述配置ID信息的信令也可以是重新定义的信令,此时参与PC场景下D2D互发现的UE发送D2DSS的ID直接从这一ID信息获得。PSBCH的配置信息中应至少包含PSBCH中保留比特的值。其中D2D互发现资源配置指示用于PC场景下D2D互发现的资源池相对于第零个系统帧的偏移、周期和每个周期内资源池占用的子帧位置。
步骤420:当满足同步信号触发条件时,ICUE在相应的同步资源上发送D2DSS和PSBCH。
如果ICUE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则ICUE判定配置为同步资源的子帧n满足同步信号触发条件,并在该子帧n发送D2DSS和PSBCH:
1.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上述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位于子帧n+Δ之后(包括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为该子帧n+Δ),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Δ个子帧,其中Δ为OCUE配置的两个同步资源之间的距离;或者,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上述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位于子帧n之后(包括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为该子帧n),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M个子帧,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具体值可以由小区配置或标准定义;或者,该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上述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位于子帧n之后(包括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为子帧n),且与子帧n的距离小于40个子帧;
2.该ICUE的RSRP测量值低于小区配置的RSRP门限;
3.ICUE在子帧n不需要发送WAN上行信号;
上述第一个条件的目的是为了给接收所述ICUE同步信号和PSBCH的OCUE提供转发同步信号的PSBCH的机会,以扩大同步范围。另外,在上述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包括两种情况,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即可。n为配置为同步资源的子帧编号。
本实施例中,子帧n对应的D2D同步资源配置仅适用于参与PC场景下互发现的UE。这里的同步资源应为Rel-12中OCUE预定义的两个同步资源之一,且不同于当前小区内为Rel-12 D2D UE配置的同步资源。
上述ICUE发送的D2DSS的ID的取值空间应小于168,取值范围为[x,y],其中336≤x,y≤503。如果步骤210中重用Rel-12的信令配置D2DSS ID信息,则ICUE发送的D2DSS的ID由上述信令配置的ID值增加某一偏移获得,该偏移可以由当前小区配置或由标准直接定义,较优的,该偏移值等于336。如果步骤210中通过重新定义的信令配置针对PC场景下D2D互发现UE的D2DSS ID,则ICUE发送的D2DSS的ID等于上述信令配置的D2DSS ID。
上述ICUE发送的PD2DSS的序列长度应为62,其根索引应是不同于26,37,25,29和34的值,较优的,此时PD2DSS应采用根索引为22的ZC序列,以保证该序列与跟索引为26,37,25,29和34的主同步信号较好的互相关性。
上述ICUE发送的SD2DSS的序列长度应为62,采用Rel-8中定义的对应小区ID为D2DSS ID的SSS序列。
PSBCH数据的加扰方式及PSBCH解调参考信号的生成方法和实施例一相同。
至此,本实施例结束。在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Rel-12的D2D UE发送的D2DSS和PSBCH和PC场景下参与互发现的ICUE发送的D2DSS和PSBCH映射到不同的物理资源中,这样有利于避免两个不同版本D2D UE的信号直接的互扰。除此之外,因为重用了Rel-12中OCUE预定义的同步资源,可以减少OCUE需要支持的同步资源的个数,有利于降低D2D UE的复杂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针对PC场景,即参与D2D互发现的UE包括ICUE和OCUE。ICUE在符合D2DSS发送条件时,发送D2DSS和PSBCH。其中D2DSS和PSBCH所占用的资源和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D2DSS和PSBCH所占用的资源相同,ICUE发送的D2DSS和Rel-12的D2D终端发送的D2DSS相同,ICUE发送的PSBCH和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的PSBCH相同。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510:ICUE获得小区内的同步资源配置,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D2DSS和PSBCH的配置以及D2D互发现资源配置等信息。
其中同步资源的配置包括用于D2DSS发送的子帧的位置和周期。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至少包括一RSRP门限,当ICUE测量的RSRP值低于上述门限且同时满足其它标准预定义或小区配置的条件时,在同步资源发送D2DSS和PSBCH。D2DSS配置应至少包含D2DSS的ID信息,在本实施例中,Rel-12的UE和参与PC场景下互发现的UE发送的D2DSS的ID均直接通过这一ID信息获得。PSBCH的配置信息中应至少包含PSBCH中保留比特的值。其中D2D互发现资源配置指示用于PC场景下D2D互发现的资源池相对于第零个系统帧的偏移、周期和每个周期内资源池占用的子帧位置。
步骤520:当满足同步信号触发条件时,ICUE在相应的同步资源上发送D2DSS和PSBCH。
如果ICUE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则ICUE判定配置为同步资源的子帧n满足同步信号触发条件,并在该子帧n发送D2DSS和PSBCH:
1.该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子帧n位于上述发现资源池的起点之前(包括发现资源池起点为子帧n),且与发现资源池起点的距离小于40个子帧;或者,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子帧n处于上述发现资源池起点之后(包括发现资源池起点为子帧n),且与发现资源池起点距离小于N个子帧,其中N的值由小区配置或由标准直接定义,例如N可以等于当前发现资源池的长度,或者N等于同步周期的整数次倍,或者N等于小区配置的SA资源池的整数次倍,或者N恒定为320;或者,ICUE在发现资源池内发送互发现信号,子帧n处于上述发现资源池起点之前(包括发现资源池起点为子帧n),且与发现资源池起点距离小于N个子帧,其中N的值由小区配置或预先设定(例如由标准直接定义),例如N可以等于当前发现资源池的长度,或者N等于同步周期的整数次倍,或者N等于小区配置的SA资源池的整数次倍,或者N恒定为320;
2.该ICUE的RSRP测量值低于小区配置的RSRP门限;
3.ICUE在子帧n不需要发送WAN上行信号;
上述第一个条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ICUE发送同步信号和PSBCH的时间,以避免对Rel-12的D2D UE测量的影响。在上述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包括三种情况,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即可。n为配置为同步资源的子帧编号。
本实施例中,子帧n对应的D2D同步资源配置适用于Rel-12广播通信的UE、Rel-12互发现的UE和参与PC场景下互发现的UE。
上述ICUE发送的D2DSS的ID的值等于小区配置的D2DSS的ID值。
上述ICUE发送的PD2DSS序列和SD2DSS序列的生成方法和Rel-12中定义的相同。
上述ICUE发送的PSBCH的生成方法和Rel-12中定义的相同。
至此,本实施例结束。在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PC场景下参与互发现的ICUE发送的D2DSS和PSBCH和Rel-12广播通信UE发送的完全相同,而且在发现周期之前和发现周期之内的每一个同步资源上均发送D2DSS和PSBCH,在时间上发送密度和Rel-12广播通信UE相同,可以避免Rel-12 OCUE测量的影响。
上述即为本申请中实现D2D终端时频同步方法的具体实现。本申请还提供了D2D终端时频同步设备,可以用于实施上述方法。图3为该设备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设备包括:配置信息获取单元和同步信号发送单元。
其中,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载波的同步资源配置、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配置、D2DSS配置和PSBCH的配置以及D2D互发现资源配置信息。同步信号发送单元,用于确定满足发送同步信号触发条件时,在根据所述同步资源配置和D2D互发现资源配置信息确定出的同步资源上,按照所述D2DSS配置和PSBCH配置发送所述D2DSS信号和PSBCH信号。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发送同步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UE根据公共安全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的条件,确定进行非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或者进行公共安全相关的D2D发现操作;
当确定进行非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时,所述UE在用于D2D发现的频率上发送用于D2D发现同步信号SS;
当确定进行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时,所述UE在用于D2D发现的频率上发送SS和物理旁路广播信道PSBCH消息;
其中,如果UE位于小区覆盖范围之外,则满足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的条件;所述PSBCH消息包括基站配置的信息,所述基站配置的信息用于指示帧号、带宽、时分复用TDD配置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非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的条件,确定进行非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或进行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的条件为基站配置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的条件为基站配置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信息选择传输用于D2D发现的SS的子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的子帧是根据所述UE发现资源池的起始点确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选择的用于传输SS和PSBCH消息的子帧后,选择周期出现的N个子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是所述基站配置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同步周期的整数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发送所述PSBCH消息时解调参考信号采用的第一序列与版本12的广播通信终端发送第二PSBCH消息时解调参考信号采用的第二序列正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与所述第二序列正交通过如下方式:
所述UE发送PSBCH消息时使用的第二循环移位CS与所述版本12的广播通信终端发送第二PSBCH消息时所使用的第一CS不同;
所述UE发送PSBCH消息时使用的第二正交覆盖码OCC与所述版本12的广播通信终端发送第二PSBCH消息时所使用的第一OCC不同。
12.一种发送同步信号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传输单元,用于传输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配置:
根据公共安全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的条件,确定进行非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或者进行公共安全相关的D2D发现操作;
当确定进行非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时,在用于D2D发现的频率上发送用于D2D发现同步信号SS;
当确定进行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时,在用于D2D发现的频率上发送SS和物理旁路广播信道PSBCH消息;
其中,如果用户设备位于小区覆盖范围之外,则满足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的条件;所述PSBCH消息包括基站配置的信息,所述基站配置的信息用于指示帧数、带宽、时分复用配置中的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配置:根据非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的条件,确定进行非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或进行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的条件为基站配置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PS相关的D2D发现操作的条件为基站配置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配置:根据所述基站配置的信息选择传输用于D2D发现的SS的子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的子帧是根据本用户设备发现资源池的起始点确定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配置:在选择的用于传输SS和PSBCH消息的子帧后,选择周期出现的N个子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是所述基站配置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同步周期的整数倍。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PSBCH消息时解调参考信号采用的第一序列与版本12的广播通信终端发送第二PSBCH消息时解调参考信号采用的第二序列正交。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与所述第二序列正交通过如下方式:
发送PSBCH消息时使用的第二循环移位CS与所述版本12的广播通信终端发送第二PSBCH消息时所使用的第一CS不同;
发送PSBCH消息时使用的第二正交覆盖码OCC与所述版本12的广播通信终端发送第二PSBCH消息时所使用的第一OCC不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KR2015/014203 WO2016105136A1 (en) | 2014-12-25 | 2015-12-23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ynchronizing device to device terminals in time and frequency |
US15/539,651 US11122530B2 (en) | 2014-12-25 | 2015-12-23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ynchronizing device to device terminals in time and frequency |
EP15873663.7A EP3238492A4 (en) | 2014-12-25 | 2015-12-23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ynchronizing device to device terminals in time and frequenc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27794 | 2014-12-25 | ||
CN2014108277949 | 2014-12-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11027A CN106211027A (zh) | 2016-12-07 |
CN106211027B true CN106211027B (zh) | 2021-06-18 |
Family
ID=57459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62562.8A Active CN106211027B (zh) | 2014-12-25 | 2015-05-21 | 一种实现d2d终端时频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22530B2 (zh) |
EP (1) | EP3238492A4 (zh) |
CN (1) | CN1062110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636077B1 (ko) * | 2015-04-06 | 2024-02-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방식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탐색 메시지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7034296A1 (ko) * | 2015-08-23 | 2017-03-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D2d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
EP3478005B1 (en) * | 2017-03-24 | 2021-10-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method |
WO2018174691A1 (ko) | 2017-03-24 | 2018-09-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동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CN109392078B (zh) * | 2017-08-11 | 2021-11-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检测、发送方法及装置、远端用户设备 |
WO2019028918A1 (zh) * | 2017-08-11 | 2019-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发现方法及相关设备 |
WO2019066576A1 (ko) * | 2017-09-28 | 2019-04-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복수의 구성 반송파 상에서 동기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12567854A (zh) | 2018-08-17 | 2021-03-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CN112567842A (zh) * | 2018-09-07 | 2021-03-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
EP4195573A1 (en) | 2018-10-29 | 2023-06-1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ic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
CN119584316A (zh) | 2018-12-14 | 2025-03-07 | 汉尼拔Ip有限责任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侧链路通信的冲突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105078B (zh) * | 2019-06-18 | 2023-05-02 | 大唐联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信号的数据同步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4303398A (zh) * | 2019-08-15 | 2022-04-0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nr v2x中发送s-ssb的方法和设备 |
CN110536449A (zh) * | 2019-08-16 | 2019-1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4402638B (zh) * | 2019-10-13 | 2025-02-2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nr v2x中发信号通知与tdd时隙配置相关的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11641629B2 (en) * | 2020-01-10 | 2023-05-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assistance |
CN113141594B (zh) * | 2020-01-17 | 2022-10-14 | 大唐高鸿智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方法、装置及车联网v2x设备 |
US11917716B2 (en) * | 2020-12-10 | 2024-0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wo-stage discovery in sidelink |
WO2023087981A1 (en) * | 2021-11-19 | 2023-05-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carrier selection |
CN116567569A (zh) * | 2022-01-30 | 2023-08-08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直连链路定位同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9585A (zh) * | 2013-04-24 | 2013-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快速建立d2d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4113088A1 (en) * | 2013-01-17 | 2014-07-2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 discovery signal in a device-to-device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
WO2014178658A1 (en) * | 2013-04-30 | 2014-11-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s |
CN104202712A (zh) * | 2014-01-24 | 2014-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342932B1 (en) * | 2008-10-29 | 2023-04-12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727424B1 (en) | 2011-06-29 | 2017-01-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and a user equipment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
WO2014017498A1 (ja) * | 2012-07-27 | 2014-01-3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JP5918382B2 (ja) * | 2012-09-27 | 2016-05-1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セッサ及び基地局 |
US9894688B2 (en) * | 2013-03-07 | 2018-02-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related to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4142623A1 (ko) * | 2013-03-15 | 2014-09-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스커버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EP2785092B1 (en) * | 2013-03-28 | 2015-09-23 | Fujitsu Limi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045339B1 (ko) * | 2013-04-26 | 2019-11-1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기기 대 기기 무선 통신에서의 발견 신호 자원 지시 방법 |
CN105210417B (zh) * | 2013-05-10 | 2019-05-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网络外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WO2015002437A1 (ko) * | 2013-07-01 | 2015-01-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유사 랜덤 액세스 프로시저를 이용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479298B2 (en) * | 2013-07-08 | 2016-10-2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DMRS)for side information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US10212676B2 (en) * | 2013-09-27 | 2019-02-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sation reference signal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4618926B (zh) * | 2013-11-01 | 2018-07-0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D2d信号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10251126B2 (en) * | 2013-11-26 | 2019-04-02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processor |
JP6386061B2 (ja) * | 2014-01-28 | 2018-09-05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装置対装置端末の信号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
KR101910663B1 (ko) * | 2014-02-22 | 2018-10-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완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20150264552A1 (en) * | 2014-03-14 | 2015-09-17 | Gang Xiong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
US10313886B2 (en) * | 2014-03-20 | 2019-06-04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KR101789497B1 (ko) * | 2014-04-13 | 2017-10-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근접성 기반 알림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3133842B1 (en) * | 2014-04-13 | 2019-07-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managing d2d terminal group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US10813068B2 (en) * | 2014-05-08 | 2020-10-20 | Apple Inc.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ynchronization source selec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US20150326362A1 (en) * | 2014-05-08 | 2015-11-1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sequence design for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
RU2648278C1 (ru) * | 2014-05-09 | 2018-03-23 | Сан Пэтент Траст | Выбор источника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устройство |
US9692533B2 (en) * | 2014-06-20 | 2017-06-27 | Sony Corporation | Operating a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6654136B2 (ja) * | 2014-08-08 | 2020-02-2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受信端末及び送信端末 |
US9838987B2 (en) * | 2014-08-22 | 2017-12-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Formatting for D2D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
KR102446262B1 (ko) * | 2014-09-24 | 2022-09-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D2d 신호의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
CN106797620B (zh) * | 2014-10-10 | 2019-12-06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信号质量测量 |
EP3211954B1 (en) * | 2014-10-21 | 2021-08-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2d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EP3211944B1 (en) * | 2014-10-21 | 2023-03-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2d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9629022B2 (en) * | 2014-11-05 | 2017-04-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Proactive admission control for multi-coverage D2D communications |
US10555271B2 (en) * | 2014-11-13 | 2020-02-0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a prohibited D2D operation |
US10104533B2 (en) * | 2014-11-14 | 2018-10-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ame |
WO2016089185A1 (ko) * | 2014-12-05 | 2016-06-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기 간 사이드링크를 이용하여 단말이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7005799B (zh) * | 2014-12-08 | 2020-06-30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设备 |
-
2015
- 2015-05-21 CN CN201510262562.8A patent/CN106211027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23 EP EP15873663.7A patent/EP3238492A4/en active Pending
- 2015-12-23 US US15/539,651 patent/US1112253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13088A1 (en) * | 2013-01-17 | 2014-07-2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 discovery signal in a device-to-device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
CN103369585A (zh) * | 2013-04-24 | 2013-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快速建立d2d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4178658A1 (en) * | 2013-04-30 | 2014-11-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s |
CN104202712A (zh) * | 2014-01-24 | 2014-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2DSS signal design;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RAN WG1 #79》;20141121;第3页 * |
WF on Synchronization Behavior(Transmitter);Ericsson;《3GPP TSG RAN WG1 #79》;20141121;第1-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238492A1 (en) | 2017-11-01 |
EP3238492A4 (en) | 2018-04-25 |
US11122530B2 (en) | 2021-09-14 |
US20170353936A1 (en) | 2017-12-07 |
CN106211027A (zh) | 2016-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11027B (zh) | 一种实现d2d终端时频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 |
KR102687897B1 (ko) |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 |
US1030657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 |
CN111245762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d2d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
EP3096481B1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JP6445529B2 (ja) | D2D(Device−to−Device)無線通信での発見信号リソース指示方法 | |
CN105230107B (zh) |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方法、基站及终端 | |
CN103997788B (zh)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及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 | |
US20250024440A1 (en)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KR20180102110A (ko) | V2x 단말기 사이의 시간-주파수 동기화를 위한 송수신 처리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
KR20200029579A (ko) | 랜덤 접속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CN101933372B (zh) | 在支持两种无线通信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测距的方法 | |
CN103686985A (zh)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 |
KR20180049030A (ko) | 동기화 방법, 사용자 기기 및 기지국 | |
JP2020520584A (ja) | 情報送受信方法及び関連するデバイス | |
CN105338589A (zh) |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3929779A (zh) | 控制信息的发送、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和装置 | |
JP6643457B2 (ja) | 物理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6031269B (zh) |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 |
KR102180368B1 (ko) | Ue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 |
CN104936166A (zh) |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0519014B (zh) | 扰码序列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038307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 |
CN104244363B (zh) | 一种检测发现消息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
KR20150128352A (ko) | 기기 간 통신에서 자원 할당 지시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