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2795A - 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及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及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02795A CN106202795A CN201610579780.9A CN201610579780A CN106202795A CN 106202795 A CN106202795 A CN 106202795A CN 201610579780 A CN201610579780 A CN 201610579780A CN 106202795 A CN106202795 A CN 1062027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de
- centrifugal pump
- balance hole
- energy loss
- pump impe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18—Rotors
- F04D29/22—Rotors specially for 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205—Conventional flow pattern
- F04D29/2216—Shape, geometr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及其设计方法。目的是提供的方法能够提高设计效率,提供的离心泵叶轮可以降低离心泵能量损失。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流道叶片载荷分布;2)绘制出叶片几何模型;3)验证是否符合物理要求;4)若叶片模型不满足物理要求,则返回步骤1)重新绘制叶片;5)计算出叶片的能量损失分布情况;6)开至少一个圆形的平衡孔;7)进行CFD仿真验证。一种离心泵叶轮:包含六个叶片,每个叶片上分别开有平衡孔,平衡孔位于叶片轴向的中截面位置,平衡孔的中心到叶片进口的距离为叶片长度的70%~8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泵叶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以及一种离心泵叶轮。
背景技术
离心泵内部复杂的三维非定常湍流,常导致一些影响离心泵运行特性的不良现象,如压力脉动、流动分离、水力振动等,严重影响机组的运转稳定性及工作寿命。
目前,传统的离心泵设计方法在对离心泵进行设计时,都是定义叶片几何,然后进行CFD仿真,反复实验性地修改叶片几何,且CFD计算结果和如何修改叶片几何无必然联系,其中大部分修改是错误的或者多余的,主要依赖工程师的设计经验,造成时间和人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能够提高设计效率,节省设计成本,根据该设计方法设计的离心泵叶轮,可以在保障扬程和效率的同时,降低离心泵能量损失,以提高离心泵的寿命及运转稳定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计算机的CFD系统中对原型泵进行仿真,根据计算公式确定流道叶片载荷分布;
式中:p+和p-分别为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压力,单位Pa;z为叶片数;Wmbl为叶片流线上的相对速度,单位m/s;ρ为水的密度;为速度环量,单位m2/s;m为相对轴面流线长度;为叶片载荷;
2)根据载荷分布情况,在确定两条叶片载荷曲线后,根据叶片型线微分方程绘制出叶片几何模型;
3)对绘制出的叶片几何模型进行CFD仿真验证是否符合物理要求;
4)若叶片模型不满足物理要求,则返回步骤1),调整叶片载荷分布,重新绘制叶片;
5)若设计的叶轮满足物理要求,则基于能量熵理论,根据公式计算出叶片的能量损失分布情况;
S″′D的值由雷诺平均N-S方程获得,S″′D′可由式得出,其中κ和ω分别是SSTκ-ω模型中的湍动能和特征频率,α=0.09为经验常数,V代表流道体积,T为离心泵内部温度;
6)根据叶片的能量损失分布情况,在叶片上发生能量损失的主要位置开至少一个圆形的平衡孔,平衡孔半径为叶片出口端宽度的1/5~1/6,平衡孔轴向位置位于叶片中截面;
7)对开孔后的叶片模型进行CFD仿真验证,若叶片的能量损失仍不满足要求,则改变叶片载荷分布,返回步骤2),直到设计出满足能量损失要求的叶片为止。
作为优选,一种离心泵叶轮,其特征在于:包含六个叶片,每个叶片上分别开有平衡孔,平衡孔半径为4~5mm,所述平衡孔位于叶片轴向的中截面位置,平衡孔的中心到叶片进口的距离为叶片长度的70%~80%。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厚度为2~3mm,叶片进口直径为300~320mm,叶片出口直径为600~640mm,叶片出口的宽度为20~25mm,叶片进口安放角为29-30度,叶片出口安放角为20~24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能量熵的方法,分析出叶轮能量损失的主要区域,为载荷分布的调整提供参考;
2)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理论联合约束,来求解离心泵水力设计问题,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离心泵设计周期;
3)基于叶片载荷理论的全三维反设计方法,通过调整叶片载荷分布计算出满足最优化的流量分布的叶片几何,大幅提高设计速度,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
4)不再强烈依赖于工程师的设计经验,新手也可尝试进行设计;
5)通过本优化设计方法设计的叶轮,能有效的降低离心泵的能量损失,提高泵的运转稳定性和运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设计方法的设计流程图;
图2是叶轮轴面剖视图;
图3是叶轮主视图;
图4是叶片载荷曲线;
图5是叶轮优化前后性能曲线对比图;
图6是叶轮优化前后能量损失分布对比图。
其中:1、叶片;2、平衡孔;3、前盖板;4、流道;5、后盖板;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到图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其原型泵设计流量为Qd=0.008m3/s,Hd=0.1m,n=40r/min。
该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现有的原型泵,在计算机的CFD系统中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由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原型泵叶轮流道4靠近前盖板3、后盖板5位置的叶片载荷分布,从而根据叶片载荷分布情况确定靠近前盖板的叶片载荷曲线以及靠近后盖板的叶片载荷曲线,其前后盖板载荷分布为:前加载点m1=0.38,后加载点m2=0.82,中间主加载区斜率k=0.8;式中:p+和p-分别为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压力,单位Pa;z为叶片数;Wmbl为叶片流线上的相对速度,单位m/s;ρ为水的密度;为速度环量,单位m2/s;m为相对轴面流线长度;为叶片载荷;
2)根据前后盖板的两条叶片载荷曲线(前盖板、后盖板各一条叶片载荷曲线)分布情况,由叶片型线微分方程绘制出叶片几何模型;式中:vm是轴面流速,f为叶片包角,ω为叶片旋转角速度,r为叶片上节点的半径,Vθ为节点的圆周分速度,s为轴面流线长度,
3)对绘制出的叶片模型进行CFD仿真验证,其符合物理要求;
4)由CFD系统计算结果,由以下公式计算离心泵内部能量损失S”'分布情况:
总熵产生率为
式中:u代表沿x轴的速度分量,v代表沿y轴的速度分量,w代表沿z轴的速度分量,μ是动力粘度。
式中,S″′D的值由雷诺平均N-S方程获得,S″′D′可由式得出,其中κ和ω分别是SSTκ-ω模型中的湍动能和特征频率,α=0.09为经验常数,V代表流道体积,T为离心泵内部温度(离心泵内部为等温流动,T指的也是这个恒定的温度);
通过分析计算,可得出总能量损失分布情况;
5)在轴向的叶片中截面(几何上的叶片轴向中间的位置),径向相对叶片流线的75%长度位置处开半径为5mm的平衡孔2(即沿着叶片流线,平衡孔与叶片入口的距离为叶片流线总长度的75%位置),通过平衡孔,冲散此区域不稳定流动涡,以降低能量损失;
6)调整载荷曲线分布,对叶轮进行优化,当前加载点m1=0.4,后加载点m2=0.78,主加载区斜率k=-4时,能量损失最小,同时可得出其能量损失分布情况;通过优化设计,设计出的叶轮其扬程和效率不降低的情况下,能量损失明显降低(降低10%到20%的能量损失)。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设计方法设计的离心泵叶轮,包含转轴6以及六个叶片1,每个叶片上分别开有平衡孔2,平衡孔半径为4~5mm,所述平衡孔位于叶片轴向的中截面位置;沿着叶片流线,平衡孔的中心到叶片进口的距离为叶片长度的70~80%。
所述叶片厚度为2~3mm,叶片进口直径为300~320mm,叶片出口直径为600~640mm,叶片出口的宽度为20~25mm,叶片进口安放角为29-30度,叶片出口安放角为20~24度。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计算机的CFD系统中对原型泵进行仿真,根据计算公式确定流道叶片载荷分布;
式中:p+和p-分别为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压力,单位Pa;z为叶片数;Wmbl为叶片流线上的相对速度,单位m/s;ρ为水的密度;为速度环量,单位m2/s;m为相对轴面流线长度;为叶片载荷;
2)根据载荷分布情况,在确定两条叶片载荷曲线后,根据叶片型线微分方程绘制出叶片几何模型;
3)对绘制出的叶片几何模型进行CFD仿真验证是否符合物理要求;
4)若叶片模型不满足物理要求,则返回步骤1),调整叶片载荷分布,重新绘制叶片;
5)若设计的叶轮满足物理要求,则基于能量熵理论,根据公式计算出叶片的能量损失分布情况;
SD”′的值由雷诺平均N-S方程获得,SD′”′可由式得出,其中κ和ω分别是SSTκ-ω模型中的湍动能和特征频率,α=0.09为经验常数,V代表流道体积,T为离心泵内部温度;
6)根据叶片的能量损失分布情况,在叶片上发生能量损失的主要位置开至少一个圆形的平衡孔,平衡孔半径为叶片出口端宽度的1/5~1/6,平衡孔轴向位置位于叶片中截面;
7)若叶片的能量损失仍不满足要求,则改变叶片载荷分布,返回步骤2),直到设计出满足能量损失要求的叶片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设计方法设计的离心泵叶轮,其特征在于:包含六个叶片,每个叶片上分别开有平衡孔,平衡孔半径为4~5mm,所述平衡孔位于叶片轴向的中截面位置,平衡孔的中心到叶片进口的距离为叶片长度的7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泵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厚度为2~3mm,叶片进口直径为300~320mm,叶片出口直径为600~640mm,叶片出口的宽度为20~25mm,叶片进口安放角为29-30度,叶片出口安放角为20~24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79780.9A CN106202795A (zh) | 2016-07-21 | 2016-07-21 | 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及其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79780.9A CN106202795A (zh) | 2016-07-21 | 2016-07-21 | 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及其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02795A true CN106202795A (zh) | 2016-12-07 |
Family
ID=57492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79780.9A Pending CN106202795A (zh) | 2016-07-21 | 2016-07-21 | 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及其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02795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68742A (zh) * | 2018-02-09 | 2018-07-10 | 河南新飞纪元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循环水泵叶轮二次优化节能改造方法 |
CN110439853A (zh) * | 2019-06-26 | 2019-11-12 | 上海电气鼓风机厂有限公司 | 整体铣制离心压缩机闭式叶轮的设计方法 |
CN110580396A (zh) * | 2019-09-17 | 2019-12-17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叶轮机械叶片的三维反设计方法 |
CN110617238A (zh) * | 2019-09-26 | 2019-12-27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离心泵叶轮的优化设计方法 |
CN111271317A (zh) * | 2019-12-26 | 2020-06-12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叶片载荷分布的离心泵复合叶轮设计方法 |
CN117077324A (zh) * | 2023-10-13 | 2023-11-17 | 海力达汽车系统(常熟)有限公司 | 基于叶片载荷和能量梯度理论联合约束的离心泵优化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44141A (zh) * | 2013-12-20 | 2014-03-19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获取双吸离心泵叶片载荷分布曲线的方法 |
CN104573232A (zh) * | 2015-01-06 | 2015-04-29 | 浙江理工大学 | 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分流叶片进口偏置度确定方法 |
CN105550404A (zh) * | 2015-12-07 | 2016-05-04 | 江苏大学 | 一种基于熵理论分析离心泵水力损失的方法 |
-
2016
- 2016-07-21 CN CN201610579780.9A patent/CN10620279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44141A (zh) * | 2013-12-20 | 2014-03-19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获取双吸离心泵叶片载荷分布曲线的方法 |
CN104573232A (zh) * | 2015-01-06 | 2015-04-29 | 浙江理工大学 | 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分流叶片进口偏置度确定方法 |
CN105550404A (zh) * | 2015-12-07 | 2016-05-04 | 江苏大学 | 一种基于熵理论分析离心泵水力损失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宫汝志: "水轮机水力激振及转子系统振动问题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
王福军 等: "双吸离心泵叶轮交替加载设计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 |
苟竞 等: "基于能量熵测度的电力系统连锁故障风险辨识", 《电网技术》 *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68742A (zh) * | 2018-02-09 | 2018-07-10 | 河南新飞纪元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循环水泵叶轮二次优化节能改造方法 |
CN108268742B (zh) * | 2018-02-09 | 2021-05-14 | 河南新飞纪元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循环水泵叶轮二次优化节能改造方法 |
CN110439853A (zh) * | 2019-06-26 | 2019-11-12 | 上海电气鼓风机厂有限公司 | 整体铣制离心压缩机闭式叶轮的设计方法 |
CN110439853B (zh) * | 2019-06-26 | 2020-12-18 | 上海电气鼓风机厂有限公司 | 整体铣制离心压缩机闭式叶轮的设计方法 |
CN110580396A (zh) * | 2019-09-17 | 2019-12-17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叶轮机械叶片的三维反设计方法 |
CN110617238A (zh) * | 2019-09-26 | 2019-12-27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离心泵叶轮的优化设计方法 |
CN110617238B (zh) * | 2019-09-26 | 2021-01-05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离心泵叶轮的优化设计方法 |
CN111271317A (zh) * | 2019-12-26 | 2020-06-12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叶片载荷分布的离心泵复合叶轮设计方法 |
CN111271317B (zh) * | 2019-12-26 | 2021-02-09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叶片载荷分布的离心泵复合叶轮及其设计方法 |
WO2021129261A1 (zh) * | 2019-12-26 | 2021-07-01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叶片载荷分布的离心泵复合叶轮设计方法 |
CN117077324A (zh) * | 2023-10-13 | 2023-11-17 | 海力达汽车系统(常熟)有限公司 | 基于叶片载荷和能量梯度理论联合约束的离心泵优化方法 |
CN117077324B (zh) * | 2023-10-13 | 2024-02-06 | 海力达汽车系统(常熟)有限公司 | 基于叶片载荷和能量梯度理论联合约束的离心泵优化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02795A (zh) | 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的离心泵叶轮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6557612B (zh) | 一种汽车护风罩的气动性能仿真计算方法 | |
Ye et al. |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blade tip grooving effect on performance and dynamics of an axial flow fan | |
CN105090123B (zh) | 一种离心压缩机模型级 | |
CN105201916B (zh) | 一种空间导叶离心泵水力设计方法 | |
Bamberger et al. | Optimization of axial fans with highly swept blades with respect to losses and noise reduction | |
CN105156360B (zh) | 一种多级离心泵流道式导叶多工况水力优化方法 | |
Tan et al. | Hydraulic design and pre-whirl regulation law of inlet guide vane for centrifugal pump | |
CN109753716B (zh) | 基于流场仿真的核/火电汽轮机组流体激励数值计算方法及系统 | |
CN106640757B (zh) | 一种多翼离心风机及其分组设计方法 | |
Bing et al. | Effects of meridional flow passage shape on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mixed-flow pump impellers | |
CN100492375C (zh) | 降低多翼离心风机噪声的方法 | |
CN109209602B (zh) | 一种基于cfd的柴油机冷却水泵优化方法 | |
CN110617238A (zh) | 一种离心泵叶轮的优化设计方法 | |
CN105673558B (zh) | 一种基于载荷法设计的离心通风机叶片 | |
CN105205259B (zh) | 一种多级离心泵流道式导叶叶片进口安放角设计方法 | |
CN104200012B (zh) | 用于比较机匣处理方案扩稳能力的方法 | |
CN100458179C (zh) | 改进端区堵塞的轮毂造型方法 | |
CN102927053B (zh) | 周向槽机匣处理方法 | |
CN206162530U (zh) | 基于熵产和叶片载荷联合约束设计方法制造的离心泵叶轮 | |
CN108757568B (zh) | 一种轴流风机叶片 | |
CN103644141B (zh) | 一种获取双吸离心泵叶片载荷分布曲线的方法 | |
Qi-fei et al. | Influences of guide vanes airfoil on hydraulic turbine runner performance | |
CN103016410A (zh) | 一种具有吸力面副叶片的空间导叶体 | |
CN208153385U (zh) | 一种叶片前缘凸起的冷却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