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1046A - 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01046A CN106201046A CN201510303426.9A CN201510303426A CN106201046A CN 106201046 A CN106201046 A CN 106201046A CN 201510303426 A CN201510303426 A CN 201510303426A CN 106201046 A CN106201046 A CN 1062010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link
- sensing electrode
- son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08000037656 Respiratory Sound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089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70 nanow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692 zinc 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733 Citrus aurantifol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941 Tilia x europa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54 aluminosilicate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22 conducting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40 conductiv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41 design m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7 flexible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GCNASOHLSPBMP-UHFFFAOYSA-N hydroxyacetaldehyde Natural products OCC=O WGCNASOHLSPBM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in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n]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1 li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14 nanocompos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05 nano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58 nano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0 reinforc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6 temp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ti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87 ti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tita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Ti]=O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包括:包括有源区和无源区的基板;在有源区上的感测电极;在无源区上的接线电极;以及连接电极,其连接至感测电极和接线电极中的至少之一,其中,感测电极和接线电极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多个开口,并且所述开口通过连接电极而被划分。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包括:包括有源区和无源区的基板;在有源区上的感测电极;以及在无源区上的接线电极,其中感测电极包括多个开口,并且所述开口沿与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近来,触摸面板已经应用到各种电子电器中,触摸面板通过借助输入装置例如手写笔或手指对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图像的触摸来执行输入功能。
在这样的触摸面板中,感测电极被设置在用于检测触摸的感测区上,并且连接至感测电极的接线电极被设置在其他区上。
然而,感测电极和接线电极可能由于外部影响或ESD而经受裂纹或划痕,因此可能由于电极的缺陷而发生断开。
因此,需要具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颖结构的触摸面板。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提高的可靠性的触摸面板。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包括:包括有源区和无源区的基板;在有源区上的感测电极;在无源区上的接线电极;以及连接电极,其连接至感测电极和接线电极中的至少之一,其中,感测电极和接线电极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多个开口,并且所述开口通过连接电极而被划分。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包括:包括有源区和无源区的基板;在有源区上的感测电极;以及在无源区上的接线电极,其中,感测电极包括多个开口,并且所述开口沿与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延伸。
根据所述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在感测电极或接线电极中形成开口,并且可以在开口中设置用于连接子电极的连接电极。
因而,在子电极中由于划痕而产生裂纹并且子电极之一由于裂纹而断开的情况下,电荷能够通过连接电极移动至另一子电极,使得能够防止电极的完全断开,由此提高触摸面板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所述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在感测电极或接线电极中形成多个开口以防止在电极中产生裂纹的情况下的裂纹的扩展,使得能够防止电极的完全断开,由此提高触摸面板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俯视图。
图2和图3是在图1中示出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A区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沿图2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在图1中示出的C区的放大截面图。
图6和图7是在图1中示出的D区的放大图。
图8至图10是在图1中示出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E区的放大图。
图11至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多种类型的触摸面板的图。
图15至图17是用于说明包括根据实施方式的与显示面板耦接的触摸面板的触摸装置的图。
图18至图21是示出了采用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触摸装置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应该理解的是:当层(膜)、区、图案或结构被称为在基板、另一层(膜)、区、焊盘或图案“上”或“下”时,该层(膜)、区、图案或结构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在另一层(膜)、区、图案或结构上,或者还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层。将参照附图描述这样的每个层的位置。
另外,在预定部件“连接至”另一部件时,这不仅意指该预定部件直接连接至另一部件,还意指在该预定部件与另一部件之间插入有另一组成部分的同时该预定部件间接地连接至所述另一部件。另外,在预定部件“包括”预定组成部分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该预定部件不排除其他的组成部分,而是还可以包括其他组成部分。
可以修改附图中示出的每个层(膜)、区、图案或结构的厚度和尺寸,所以在附图中示出的元件的尺寸不完全反映实际尺寸。
参照图1,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包括基板100、感测电极200、接线电极300和印刷电路板500。
基板100可以是柔性的或刚性的。例如,基板100可以包括玻璃或塑料。
详细地,基板100可以包括:诸如纳钙玻璃或铝硅玻璃的化学钢化/半钢化玻璃;诸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二醇(PPG)或聚碳酸酯(PC)的增强塑料或软塑料;或者蓝宝石。
另外,基板100可以包括光学各向同性膜。例如,基板100可以包括环烯烃共聚物(COC)、环烯烃聚合物(COP)、光学各向同性聚碳酸酯(PC)或光学各向同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蓝宝石具有优越的电特性例如介电常数,使得可以显著增加触摸反应速度并且可以容易地实现诸如悬停(hovering)的空间触摸。悬停表示即使在距显示器短距离处也能识别坐标的技术。
另外,基板100可以能够被弯折成具有部分弯曲表面。换言之,基板100能够被弯折使得基板的一部分具有平坦表面而基板的另一部分具有弯曲表面。详细地,基板100的端部可以被弯折成具有弯曲表面,或者可以被弯曲或弯折成具有随机曲率的表面。
另外,基板100可以包括具有柔性特性的柔性基板。
此外,基板100可以包括弯曲基板或弯折基板。换言之,包括基板100的触摸面板可以形成为具有柔性特性、弯曲特性或弯折特性。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携带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并且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以各种设计进行修改。
在基板100上可以设置有感测电极、接线电极和印刷电路板。也就是说,基板100可以是支承基板。
基板100可以包括盖基板。也就是说,感测电极、接线电极和印刷电路板可以被支承在盖基板上。可替代地,在基板100上可以设置有附加的盖基板。也就是说,感测电极、接线电极和印刷电路板可以被基板支承,并且基板可以通过粘合层与盖基板组合。
基板100可以具有限定在基板100中的有源区AA和无源区UA。
可以在有源区AA中显示图像。不可以在设置在有源区AA的外围部分处的无源区UA中显示图像。
另外,可以在有源区AA和无源区UA中的至少之一中检测输入装置(例如,手指)的位置。如果输入装置(例如,手指)触摸触摸面板,则在被输入装置触摸的部分中产生电容的变化,并且经受电容变化的被触摸部分可以被检测为触摸点。
可以在基板的无源区UA上设置印刷层。可以通过涂覆具有预定颜色的材料来形成印刷层,使得从外部不能观察到设置在无源区UA上的接线电极以及将接线电极与外电路连接的印刷电路板。
印刷层可以具有适合于印刷层的期望外观的颜色。例如,印刷层可以包含黑色颜料或白色颜料使得印刷层可以表示黑色或白色。另外,采用各种颜色的膜使得可以表示各种颜色例如红色和蓝色。
另外,可以通过各种方案在印刷层中形成期望的标志。可以通过沉积方案、印刷方案和湿涂覆方案形成印刷层。
印刷层可以包括至少一层。例如,印刷层可以包括单层或具有相互不同宽度的至少两层。
可以在基板100上设置感测电极200。例如,可以在基板100的有源区AA上设置感测电极200。
感测电极200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例如,感测电极200可以包括沿相互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
尽管图1示出了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感测电极,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设置沿其他方向延伸的另一感测电极。
另外,尽管图1示出了以条形式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感测电极,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可以以各种形状形成感测电极,例如,包括三角形或矩形的多边形形状、或者弯曲形状。
感测电极200可以包含在不干扰光传输的情况下使得电流能够流动的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感测电极200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例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铜氧化物、锡氧化物、锌氧化物、或钛氧化物。
感测电极200可以包含纳米线、光敏纳米线膜、碳纳米管(CNT)、石墨烯、导电聚合物或其混合物。如果使用纳米复合材料,例如,纳米线或CNT,则感测电极可以为黑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纳米粉末的含量在确保电导率的同时控制颜色和反射率。
另外,感测电极200可以包含多种金属。例如,感测电极200可以包含Cr、Ni、Cu、Al、Ag、Mo、Au、Ti及其合金中的至少之一。
参照图2至图4,感测电极200可以包括开口700。
例如,感测电极200可以包括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可以与第二子感测电极202隔开。
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可以彼此连接。例如,在开口700中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电极410并且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电极410连接至第二子感测电极202。
在开口700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电极410。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在开口700中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连接电极410。
因而,开口70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电极410而被划分成多个开口。
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沿不同于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中的至少之一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
例如,参照图2,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沿与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另外,参照图3,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沿相对于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
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包含与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中的至少之一的材料对应的材料。例如,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包含与上述感测电极200的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因而,感测电极200和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通过同一工序同时地形成。
另外,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与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中的至少之一一体地形成。例如,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与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一体地形成而与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不隔开。
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彼此隔开。例如,第一连接电极410之间的间隔距离d可以为约4.5mm或更小。详细地,第一连接电极410之间的间隔距离d可以在约3.5mm至约4.5mm的范围内。
如果第一连接电极410之间的间隔距离d小于3.5mm,则第一连接电极410可能彼此连接,由此产生耦合现象。另外,如果第一连接电极410之间的间隔距离d大于约4.5mm,则在第一子感测电极201或第二子感测电极202断开的情况下电荷可能不容易从一个子感测电极向另一子感测电极移动。
参照图4,第一连接电极410的宽度w2可以不同于第一子感测电极和第二子感测电极的宽度w1。例如,第一连接电极410的宽度w2可以小于第一子感测电极和第二子感测电极的宽度w1。
例如,第一连接电极410的宽度w2可以为约0.1mm或更小。详细地,第一连接电极410的宽度w2可以在约0.03mm至约0.1mm的范围内。
如果第一连接电极410的宽度w2小于约0.03mm,则可能增加第一连接电极410的表面电阻,使得连接电极的充电时间可能被延长。如果第一连接电极410的宽度w2大于约0.1mm,则连接电极的电容(cap)可能增加,使得连接电极可能彼此干扰,由此产生耦合现象。
另外,第一子感测电极和第二子感测电极的宽度w1可以为约0.5mm或更小。详细地,第一子感测电极和第二子感测电极的宽度w1可以在约0.2mm至0.5mm的范围内。
如果第一子感测电极和第二子感测电极的宽度w1小于约0.2mm,则可能增加子感测电极的表面电阻,使得子感测电极的充电时间可能被延长。如果第一子感测电极和第二子感测电极的宽度w1大于约0.5mm,则子感测电极的电容可能增加,使得子感测电极可能彼此干扰,由此产生耦合现象。
此外,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与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中的至少之一进行接触。例如,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与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中的至少之一的侧面和顶表面中的至少之一接触。
尽管图4示出了与第一子感测电极201的侧面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的侧面接触的第一连接电极410,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连接至第一子感测电极201的侧面和顶表面以及第二子感测电极202的侧面和顶表面中的至少之一。
第一连接电极410可以具有与第一子感测电极20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202中的至少之一对应的厚度。例如,参照图4,第一连接电极410的厚度t2可以对应于第一子感测电极的厚度t1。
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包括连接第一子感测电极和第二子感测电极的第一连接电极。
因而,在由于在第一子感测电极或第二子感测电极中产生的划痕而发生断开的情况下,电荷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电极移动至另一子感测电极,使得可以防止感测电极的断开。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能够通过防止由感测电极的断开而引起的电气故障来提高可靠性。
可以在基板100上设置接线电极300。例如,可以在基板100的无源区UA上设置接线电极300。
接线电极300可以连接至感测电极200。例如,接线电极300可以通过焊盘部600连接至感测电极200。
焊盘部600可以包含导电材料。例如,焊盘部600可以包含各向异性导电膜(ACF)。
接线电极300可以包含导电材料。例如,接线电极300可以包含与上述感测电极200的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
接线电极300可以包括第一接线电极和第二接线电极。例如,接线电极300可以包括分别与沿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连接的第一接线电极和第二接线电极。
另外,参照图5,接线电极300即第一接线电极和第二接线电极中的至少之一可以包括第1接线电极300a和第2接线电极300b。
第2接线电极300b可以连接至焊盘部600和第1接线电极300a。例如,第2接线电极300b的一端可以连接至焊盘部600并且第2接线电极300b的另一端可以连接至第1接线电极300a。
第2接线电极300b的宽度可以为约0.8mm或更小。详细地,第2接线电极300b的宽度可以在约0.03mm至约0.8mm的范围内。
如果第2接线电极300b的宽度小于约0.03mm,则感测电极与接线电极之间的连接可能不完全。如果第2接线电极300b的宽度大于约0.8mm,则无源区UA可能被扩大,使得挡板区域(bezel area)可能增加。
另外,第1接线电极300a可以连接至第2接线电极300b和印刷电路板500。例如,第1接线电极300a的一端可以连接至第2接线电极300b并且第1接线电极300a的另一端可以连接至印刷电路板500。
印刷电路板500可以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在印刷电路板500上安装驱动芯片并且印刷电路板500可以通过借助接线电极接收来自感测电极的触摸信号来执行对应于触摸的操作。
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2接线电极300b。例如,参照图5,可以设置多个第2接线电极300b。第2接线电极300b可以在彼此隔开的同时分别连接至焊盘部600和第1接线电极300a。
尽管图5示出了沿同一方向延伸的第2接线电极300b,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至少一个第2接线电极300b可以沿不同于其他第2电极300b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
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包括连接至第1接线电极和焊盘部的多个第2接线电极。
因而,在感测电极通过焊盘部被连接至接线电极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第2接线电极的缺陷而引起的断开。换言之,在第2接线电极之一损坏的情况下,电荷可以移动至其他第2接线电极,因此可以防止由第2接线电极的缺陷而引起的接线电极的断开。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能够通过防止由接线电极的断开而引起的电气故障来提高可靠性。
下文中,将参照图6和图7描述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接线电极。
参照图6,接线电极300可以包括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可以彼此隔开。
因而,接线电极300可以包括开口700。
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可以彼此连接。详细地,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可以通过设置在开口700中的第二连接电极420而彼此连接。
在开口700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电极420。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在开口700中可以设置多个第二连接电极420。
因而,开口700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电极420而被划分成多个开口。
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沿不同于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中的至少之一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
例如,参照图6,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沿与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沿不同于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
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包含与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中的至少之一的材料对应的材料。例如,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包含与上述接线电极300的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因而,接线电极300和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通过同一工序同时地形成。
另外,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与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中的至少之一一体地形成。例如,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与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一体地形成而与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不隔开。
多个第二连接电极420在开口700中可以设置成彼此隔开。例如,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以约0.1mm至约0.3mm的距离彼此隔开。详细地,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以约0.15mm至约0.25mm的距离彼此隔开。更详细地,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以约0.18mm至约0.22mm的距离彼此隔开。
如果第二连接电极420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约0.1mm,则第二连接电极420可能彼此连接。另外,如果第二连接电极420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约0.3mm,则设置在第二连接电极420之间的第一子接线电极和第二子接线电极的宽度或厚度可能与设置在其他第二连接电极420之间的第一子接线电极和第二子接线电极的宽度或厚度不匹配,使得接线电极对静电释放(ESD)的抵抗可能被削弱。
也就是说,第二连接电极420可以使得第一子接线电极和第二子接线电极能够具有均匀的宽度或厚度。
参照图7,根据实施方式的接线电极300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电极430。
第三连接电极430可以沿不同于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中的至少之一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电极420和第三连接电极430可以彼此一致地延伸。
因而,第二连接电极420和第三连接电极430可以沿不同于第一子接线电极301和第二子接线电极302中的至少之一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
第三连接电极430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电极420之间。例如,在第二连接电极420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电极430。
例如,多个第三连接电极430在第二连接电极420之间可以设置成彼此隔开。
例如,第三连接电极430可以以约0.1mm至约0.3mm的距离彼此隔开。详细地,第三电极430可以以约0.15mm至约0.25mm的距离彼此隔开。更详细地,第三连接电极430可以以约0.18mm至约0.22mm的距离彼此隔开。
如果第三连接电极430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约0.1mm,则第三连接电极430可能彼此连接。另外,如果第三连接电极430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约0.3mm,则设置在第三连接电极430之间的第一子接线电极和第二子接线电极的宽度或厚度可能与设置在其他第三连接电极430之间的第一子接线电极和第二子接线电极的宽度或厚度不匹配,使得接线电极对静电释放(ESD)的抵抗可能被削弱。
也就是说,第三连接电极430可以使得第一子接线电极和第二子接线电极能够具有均匀的宽度或厚度。
第一子接线电极301、第二子接线电极302、第二连接电极420和第三连接电极430可以包含彼此对应的材料。因而,接线电极300和连接电极400可以通过同一工序同时地形成。
另外,第一子接线电极301、第二子接线电极302、第二连接电极420和第三连接电极430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
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形成宽度或厚度均匀的接线电极(即,第一子接线电极和第二子接线电极)。详细地,可以在第一子接线电极与第二子接线电极之间以有规律的间隔设置第二连接电极和第三连接电极以将第一子接线电极和第二子接线电极连接,由此使得第一子接线电极和第二子接线电极能够具有均匀的宽度或厚度。
因而,能够防止在接线电极具有不规律的宽度或厚度情况下可能发生的ESD,由此防止了接线电极的裂纹或断开。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能够通过防止接线电极被损坏来提高可靠性。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
参照图8,在感测电极200中可以形成多个开口700。开口700可以形成为穿过感测电极200使得基板100的一个表面可以通过开口700而露出。
开口700可以沿与感测电极200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延伸。
在感测电极被蚀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掩模来形成开口700。
因为在感测电极中形成有开口700,所以开口700防止了在感测电极200中由于划痕而产生裂纹的情况下的裂纹的扩展,由此防止了感测电极200的电开路(electrical open),即感测电极的断开。
换言之,沿感测电极200纵向形成的开口700可以与沿感测电极200横向形成的裂纹垂直。因而,即使在沿感测电极200横向地产生裂纹的情况下,开口700也能够防止裂纹的扩展,因此能够防止感测电极200完全地电断开。
开口700的宽度可以在约30μm至约100μm的范围内。另外,开口700的长度可以在约30μm至约800μm的范围内。
如果开口700的宽度小于约30μm以及长度小于约30μm,则开口700不能防止在感测电极200中由于划痕而产生裂纹的情况下的裂纹的扩展,使得感测电极200可能断开。另外,如果开口700的宽度大于约100μm以及长度大于约800μm,则感测电极200的电阻可能增加,使得充电/放电操作可能由于时间常数的增加而延迟。
因此,可以将开口700配置成宽度在约30μm至约100μm的范围内并且长度在约30μm至约800μm的范围内,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感测电极200的电阻最小化同时防止了裂纹在感测电极200中的扩展,由此提高了触摸面板的可靠性和电特性。
参照图9,开口700可以包括第一开口710和第二开口720。
第一开口710和第二开口720可以以Z字形方式布置。
例如,在感测电极200中限定有多行的情况下,第一开口710和第二开口720可以分别以Z字形方式设置在相互不同的行中。
第一开口710和第二开口720可以沿彼此一致的方向延伸。
另外,第一开口710和第二开口720可以包括其中第一开口710和第二开口720彼此交叠的交叠区域OA。
例如,在感测电极200中限定有多列的情况下,第一开口710和第二开口720可以以彼此部分地交叠的列来设置。
因而,在感测电极200的交叠区域OA中产生裂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开口710和第二开口720来防止裂纹的扩展,因此能够防止感测电极200的断开。
详细地,在交叠区域OA中的第一开口710的上部处产生裂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开口710来防止裂纹的扩展。在交叠区域OA中的第一开口710与第二开口720之间产生裂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开口710和第二开口720来防止裂纹的扩展。另外,在交叠区域OA中的第二开口720的下部处产生裂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开口720来防止裂纹的扩展。
因此,在感测电极200的局部区域处产生裂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开口710和第二开口720来防止裂纹的扩展,使得能够防止感测电极200完全断开。
参照图10,开口700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开口700可以具有矩形形状。另外,如图10所示,开口700可以具有倾斜的梯形形状。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开口700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例如,三角形形状或六边形形状,以及具有弯曲表面的圆形形状。
尽管图8至图10示出了感测电极的构造,但是感测电极的构造还可以应用于接线电极以防止接线电极断开。
可以根据电极的位置以各种方式构造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
参照图11,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可以包括基板100以及形成在基板100上的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
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在基板100的有源区AA上沿一个方向延伸。详细地,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设置在基板100的一个表面上。
另外,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在基板100的有源区AA上沿另一方向延伸并且可以设置在基板100的一个表面上。即,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设置在基板100的同一平面上同时沿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
在基板100上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彼此绝缘。另外,构成第一感测电极210的多个第一单元感测电极可以彼此连接,并且构成第二感测电极220的多个第二单元感测电极可以彼此隔开。第二单元感测电极可以通过桥电极230彼此连接,并且在桥电极230中可以设置有绝缘层250以使第一感测电极210与第二感测电极220绝缘。
因而,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在基板100的同一平面上即在有源区AA的同一平面上彼此绝缘的同时不彼此接触。
可以在基板100的无源区UA上设置印刷层150。
基板100可以为盖基板。即,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设置在盖基板的同一平面上。可替代地,可以在基板100上设置附加的盖基板。
设置在无源区UA中的第一接线电极310和第二接线电极320可以分别连接至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
参照图12,另一类型的触摸面板可以包括盖基板101和基板100以及形成在盖基板101上的第一感测电极210和形成在基板100上的第二感测电极220。
详细地,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电极210和连接至第一感测电极210的第一接线电极310可以设置在盖基板101的一个表面上,并且沿另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测电极220和连接至第二感测电极220的第二接线电极320可以设置在基板100的一个表面上。
可替代地,感测电极可以仅设置在基板100的两个表面上而不设置在盖基板101上。
详细地,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电极210和连接至第一感测电极210的第一接线电极310可以设置在基板100的一个表面上,并且沿另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测电极220和连接至第二感测电极220的第二接线电极320可以设置在基板100的另一表面上。
参照图13,另一类型的触摸面板可以包括盖基板101、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以及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一感测电极和形成在第二基板120上的第二感测电极。
详细地,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电极210和连接至第一感测电极210的第一接线电极31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的一个表面上,并且沿另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测电极220和连接至第二感测电极220的第二接线电极320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上。
参照图14,另一类型的触摸面板可以包括基板100以及形成在基板100上的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
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设置在基板100的同一平面上。例如,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可以在基板100的同一平面上彼此隔开。
另外,第一接线电极310可以连接至第一感测电极210,并且第二接线电极320可以连接至第二感测电极220。第一接线电极310可以设置在基板100的有源区和无源区上,并且第二接线电极320可以设置在基板100的无源区上。
上述触摸面板可以与显示面板组合以用于触摸装置中。例如,触摸面板可以通过粘合层与显示面板组合。
参照图15,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900上的触摸面板。
详细地,参照图15,可以通过将基板100与显示面板900组合来实现触摸装置。例如,可以通过包含光学透明粘合剂例如OCA或OCR的粘合层800将基板100与显示面板900组合。
显示面板900可以包括第1基板910和第2基板920。
在显示面板900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显示面板900可以以如下结构形成:在该结构中,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和像素电极的第1基板910与包括滤色器层的第2基板920组合,同时液晶层介于第1基板910与第2基板920之间。
另外,显示面板900可以为具有COT(晶体管上滤色器)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在该COT结构中:在第1基板910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滤色器和黑色矩阵,并且第1基板910与第2基板920组合同时液晶层介于第1基板910与第2基板920之间。换言之,在第1基板910上可以形成有薄膜晶体管,在薄膜晶体管上可以形成有保护层,并且在保护层上可以形成有滤色器层。另外,在第1基板910上形成有与薄膜晶体管接触的像素电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开口率且简化掩模工艺,可以省略黑色矩阵,并且公共电极可以用作黑色矩阵。
另外,在显示面板900为液晶面板的情况下,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提供来自显示面板900的背表面的光的背光单元。
在显示面板900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显示面板900包括不需要任何附加光源的自发光装置。显示面板900包括形成在第1基板910上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与薄膜晶体管接触的有机发光装置(OLED)。OLED可以包括阳极、阴极、以及形成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另外,第2基板920还可以形成在有机发光装置上以执行用于封装的封装基板的功能。
参照图16,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装置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900形成为一体的触摸面板。换言之,可以省略用于支承至少一个感测电极的基板。
详细地,可以在显示面板90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感测电极。换言之,可以在第1基板910或第2基板92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感测电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设置在高位置处的基板的顶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感测电极。
参照图16,可以在基板100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第一感测电极210。另外,可以设置与第一感测电极210连接的第一导线。可以在显示面板900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第二感测电极220。另外,可以设置与第二感测电极220连接的第二导线。
粘合层800可以介于基板100与显示面板900之间,使得基板100可以与显示面板900组合。
另外,在基板100下方可以附加地设置偏振片。偏振片可以为线性偏振片或抗反射偏振片。例如,在显示面板900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偏振片可以为线性偏振片。另外,在显示面板900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偏振片可以为抗反射偏振片。
可以从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装置中省略用于支承感测电极的至少一个基板。因此,可以形成薄且轻的触摸装置。
参照图17,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装置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900形成为一体的触摸面板。换言之,可以省略用于支承至少一个感测电极的基板。
例如,设置在有源区中的感测电极用作感测触摸的传感器,以及用于向感测电极施加电信号的导线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内部。详细地,在显示面板内部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感测电极或至少一根导线。
显示面板900可以包括第1基板910和第2基板92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中的至少之一可以介于第1基板910与第2基板920之间。换言之,在第1基板910或第2基板920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感测电极。
参照图17,第一感测电极210可以设置在基板100的一个表面上。另外,可以设置与第一感测电极210连接的第一导线。第二感测电极220和第二导线可以介于第1基板910与第2基板920之间。换言之,第二感测电极220和第二导线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内部,并且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一导线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外部。
第二感测电极220和第二导线可以设置在第1基板910的顶表面或第2基板920的背表面上。
另外,在基板100下面可以附加地设置有偏振片。
在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并且在第二感测电极形成在第1基板910的顶表面上的情况下,第二感测电极可以与薄膜晶体管(TFT)或像素电极一起形成。另外,在第二感测电极形成在第2基板920的背表面上的情况下,可以在感测电极上形成滤色器层,或者可以在滤色器层上形成感测电极。在显示面板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并且在第二感测电极形成在第1基板910的顶表面上的情况下,第二感测电极可以与薄膜晶体管或有机发光装置一起形成。
可以从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装置中省略用于支承感测电极的至少一个基板。因此,可以形成薄且轻的触摸装置。另外,感测电极和导线可以与形成在显示面板上的装置一起形成,使得能够简化制造工艺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图18至图21是示出了采用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触摸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参照图18,移动终端1000可以包括有源区AA和无源区UA。有源区AA为感测由于通过手指的触摸而引起的触摸信号的区域,并且在无源区UA中可以形成有指令图标图案部和标志。
参照图19,便携式笔记本电脑被示出为显示装置的示例。便携式笔记本电脑2000可以包括触摸面板2200、触摸板2100和电路板2300。触摸板2100可以设置在触摸面板2200的顶表面上。触摸板2100可以保护触摸区域TA。另外,触摸板2100可以提升用户的触摸感觉。此外,电路板2300可以在触摸面板2200的底表面处电连接至触摸面板2200。电路板2300为可以在其上安装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各种部件的印刷电路板。
另外,参照图20,触摸面板可以应用于车辆导航系统3000。
参照图21,触摸面板可以应用于车辆内。换言之,触摸面板可以应用于车辆中应用触摸面板的各种部件。因此,将触摸面板应用于仪表板以及PND(个人导航显示器),由此实现CID(中心信息显示器)。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换言之,触摸面板可以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另外,触摸面板可以应用于置于人体上的可佩戴装置。
在本说明书中任何对“一种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示例实施方式”等的提及意味着结合本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具体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这样的短语出现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不一定都是指同一实施方式。此外,当结合任意实施方式来描述具体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应当认为,结合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实施方式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内。
虽然参照多个说明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实施方式,但是应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构思出会落入本公开内容的原则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大量其他修改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可以在公开内容、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对主题组合布置的组成部分和/或布置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除组成部分和/或布置的变型和修改之外,替代性用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是明显的。
Claims (20)
1.一种触摸面板,包括:
包括有源区和无源区的基板;
在所述有源区上的感测电极;
在所述无源区上的接线电极;以及
连接电极,其连接至所述感测电极和所述接线电极中的至少之一,
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和所述接线电极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多个开口,并且所述开口通过所述连接电极而被划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并且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彼此隔开的第一子感测电极和第二子感测电极,并且所述连接电极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子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子感测电极的多个第一连接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以3.5mm至4.5mm的间隔彼此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子感测电极的侧面和顶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子感测电极的侧面和顶表面中的至少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沿不同于所述第一子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子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子感测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彼此一体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感测电极、所述第二子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包含彼此对应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子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子感测电极中的至少之一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的宽度在0.03mm至0.1mm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一子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子感测电极中的至少之一的宽度在0.2mm至0.5mm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子感测电极通过焊盘部连接至所述接线电极,所述接线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1接线电极和至少一个第2接线电极,并且所述第1接线电极连接至所述焊盘部和所述第2接线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接线电极包括彼此隔开的第一子接线电极和第二子接线电极,所述连接电极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子接线电极与所述第二子接线电极的多个第二连接电极,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以0.1mm至0.3mm的间隔彼此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接线电极、所述第二子接线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包含彼此对应的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接线电极、所述第二子接线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彼此一体地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电极沿不同于所述第一子接线电极和所述第二子接线电极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
16.一种触摸面板,包括:
包括有源区和无源区的基板;
在所述有源区上的感测电极;以及
在所述无源区上的接线电极,
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包括多个开口,并且所述开口沿与所述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开口的宽度在3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开口的长度在30μm至800μm的范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开口包括以Z字形方式排列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包括交叠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接线电极包括多个开口,并且所述开口沿与所述接线电极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140143350 | 2014-10-22 | ||
KR10-2014-0143350 | 2014-10-22 | ||
KR10-2015-0012810 | 2015-01-27 | ||
KR1020150012810A KR101775210B1 (ko) | 2014-10-22 | 2015-01-27 | 터치 패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01046A true CN106201046A (zh) | 2016-12-07 |
Family
ID=56021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03426.9A Pending CN106201046A (zh) | 2014-10-22 | 2015-06-04 | 触摸面板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2) | KR101775210B1 (zh) |
CN (1) | CN106201046A (zh) |
TW (1) | TWI6786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16792B (zh) * | 2017-05-03 | 2018-03-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
KR102774908B1 (ko) | 2020-05-27 | 2025-03-0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844827A (en) * | 2007-05-11 | 2008-11-16 | Sense Pad Tech Co Ltd |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device |
CN101866249A (zh) * | 2009-04-20 | 2010-10-20 | 索尼公司 | 信息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 |
US20110247884A1 (en) * | 2010-04-12 | 2011-10-13 | Woon Chun Kim | Touch panel |
CN102314254A (zh) * | 2010-06-29 | 2012-01-1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 |
WO2012014206A2 (en) * | 2010-07-28 | 2012-02-02 | N-Trig Ltd. | Capacitive touch digitizer sensor |
CN102929576A (zh) * | 2011-08-11 | 2013-02-13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集成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设备 |
US20130050108A1 (en) * | 2011-08-23 | 2013-02-28 | Woncheol HONG | Touch Sensor Pane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025023B1 (ko) * | 2009-02-23 | 2011-03-25 | (주)이엔에이치 |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스크린 패널 |
KR102011434B1 (ko) * | 2013-03-20 | 2019-08-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TWI509478B (zh) * | 2013-04-15 | 2015-11-21 | Liyitec Inc | Touch panel of the sensor electrode structure |
-
2015
- 2015-01-27 KR KR1020150012810A patent/KR101775210B1/ko active Active
- 2015-05-22 TW TW104116407A patent/TWI67864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06-04 CN CN201510303426.9A patent/CN106201046A/zh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8-30 KR KR1020170109921A patent/KR102029710B1/ko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844827A (en) * | 2007-05-11 | 2008-11-16 | Sense Pad Tech Co Ltd |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device |
CN101866249A (zh) * | 2009-04-20 | 2010-10-20 | 索尼公司 | 信息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 |
US20110247884A1 (en) * | 2010-04-12 | 2011-10-13 | Woon Chun Kim | Touch panel |
CN102314254A (zh) * | 2010-06-29 | 2012-01-1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 |
WO2012014206A2 (en) * | 2010-07-28 | 2012-02-02 | N-Trig Ltd. | Capacitive touch digitizer sensor |
CN102929576A (zh) * | 2011-08-11 | 2013-02-13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集成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设备 |
US20130050108A1 (en) * | 2011-08-23 | 2013-02-28 | Woncheol HONG | Touch Sensor Pane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775210B1 (ko) | 2017-09-19 |
KR20160047373A (ko) | 2016-05-02 |
TWI678647B (zh) | 2019-12-01 |
KR102029710B1 (ko) | 2019-10-08 |
KR20170102452A (ko) | 2017-09-11 |
TW201616311A (zh) | 2016-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42241B2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US10048821B2 (en) |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4793783B (zh) | 触摸窗 | |
US10139980B2 (en) | Touch window | |
US9874985B2 (en) | Touch window | |
TWI581140B (zh) | 觸控面板及包含其之觸控裝置 | |
US9746880B2 (en) |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10372163B2 (en) | Input device comprising sensor pane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mprising input device | |
EP2911043A1 (en) |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 |
US10061414B2 (en) | Touch panel | |
CN104635979A (zh) | 触摸面板 | |
CN105278737A (zh) | 触摸面板 | |
CN104850288A (zh) | 触摸窗以及具有触摸窗的触摸装置 | |
CN104898878A (zh) | 触摸窗以及包括该触摸窗的显示器 | |
CN104731429A (zh) | 触摸面板 | |
CN106068491A (zh) | 触摸窗口 | |
CN106201046A (zh) | 触摸面板 | |
KR102238815B1 (ko) | 터치 윈도우 | |
KR20160050554A (ko) | 터치 디바이스 | |
KR20160034052A (ko) |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윈도우 | |
KR20170120007A (ko) | 터치 윈도우 및 터치 디바이스 | |
KR20160015794A (ko) | 터치 윈도우 | |
KR20160062623A (ko) | 터치 윈도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